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详解

合集下载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甘草、大枣 筑堤坝以防水
【临床应用】
紧扣病机——阳虚失制,寒饮内动 从主症切入——寒饮内动+阳虚不振的征象
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脉沉或弦,舌淡苔白滑等
所治病证举隅
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备注
1.方中重用茯苓通利水饮,以防冲逆; 2.以甘澜水煎煮。
枚。6剂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仅偶觉有痰阻喉间,伴胸膺
胀,心悸,口臭,“口厚”。以上方去小麦、大枣,加瓜蒌仁 宽胸通下,续服6剂后,除痰仍较多外,诸症基本缓解(乳腺小
叶增生仍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2):7.】
主壮心豚起汗发 之,,,而,汗 。与灸气赤针后 桂其从者处, 三枝核小,被烧 加上腹必寒针 桂各上发,令 汤一至奔核其
——祝味菊《金匮新义》
【不典型医案举例】
谢富晋医案:邓××,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于1986年7月起,
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 可,醒后又如常人。多方治疗,均无效果。患者除食后嗜睡外,尚伴头晕目 眩,面色㿠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 质淡红,脉濡缓等症。方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2剂后,能伏案20分钟即醒, 再予原方13剂,食后嗜睡消失,余症好转。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一年未发。 【四川中医,1993,(5):36-37】
不助肾邪也。”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
【不典型医案举例】
陈某,女,43岁,1988年8月7日初诊。患者失眠5年余,去夏以来, 日趋严重,甚则通宵不能合目,每晚须服人参蜂王浆1支,方能入 寐3~4小时,然犹多梦易醒,白昼则昏昏欲睡,伴头晕脑胀,神 疲健忘,纳谷不香,胸院痞闷,稍动辄心悸,经期延后,量少色 黯。检查: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上腹微胀,脐腹左侧 板硬,跳动应手,重按微痛,舌淡苔薄白,脉象沉弦。综观脉症, 当属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心火为寒水所乘,神不守舍,致现不 寐。必得扶其心阳,制其寒水,俾心神得安,则不寐自愈。遂投 苓桂甘枣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炙草6克,大枣12克,夜 交藤12克。以甘澜水煎煮,连进6剂后,睡眠已趋正常,惟偶见胃 脘嘈杂,晨起口淡,乃疏六君子汤加减善后。【国医论坛,1989 ,16(4):18~19.】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今天呢,我们进入奔豚气病脉症并治第八。

这一篇呢,在过去,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或者......哦,非常非常不容易解释的,为什么不容易解释呢?就是水的问题,哦,当你了解水的问题以后,这一篇就很简单了,哦,基本上呢,在內经......《黄帝內经》里面认为是这样子,哦,(画图)这是肚脐,哦,我们叫神阙,哦,肚脐;小肠呢,是火,大肠呢是金;最上面呢,这是肺,肺呢也是金;这是心脏,也是火。

水的气化的观念是这样子,心脏不断的跳动,这个肺呢,法象天,所以越高的地方,气候就越冷,哦,这个天是虚空的,虚无的。

所以我们常人,正常人,所以虚,是常人,所以我一再跟诸位强调,虚不会死人的,人死死在实上面,实症上面。

当我们心脏的火不断的......心脏不断的搏动产生热呢,心会移热于小肠,这都是《黄帝內经》讲的。

当小肠火很盛的时候。

我们食物吃下去有两种水:第一个......喝的水,哦,你不管喝开水喝茶,哦,都是这样,喝的水呢到了胃以后就气化掉了,这是水,因为水它直接就是水,所以蒸化得很快;还有一种水呢,是在食物里面,如果这个食物里面是没有水的,你根本吞不下去,对不对?饭里面一定有水,不相信你把饭里面的水烤干,你怎么吞它?所以饭里面有水,蔬菜里面也有水,肉类里面都有水。

食物里面的水呢,会胃里面咀嚼了以后到了小肠,在......小肠里面很热啊,因为有火啊,这个火再把小肠蒸化一次,代表说你把食物消化掉了。

消化掉以后变成糟粕跟水,哦,我们讲好听一点,因为有......要表示自己有点知识嘛,叫糟粕比较好听,哦,讲那个很难听。

那水跟糟粕呢进入大肠以后,所以水在上面,小肠的火在下面烧,这个水就气化出来,所以水会从大肠再回到肺里面去,因为金和金是相通的,哦,相通。

西医呢,他只知道大肠吸收水,那大肠那么聪明啊,你不相信我把大肠煮了给你吃吃看,看你会不会变聪明一点,大肠吸收水的原因是因为小肠火在下面蒸化,所以大肠的肠壁把糟粕过滤掉,只有干净的水能够进入肺,这就是大肠能够吸收水的原因。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3
小 结
2018/9/22
证治




阳虚寒逆—针处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 冲心—外用艾灸,灸其核上 —温经 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 阳,平冲降逆(3) 阳虚饮动,欲作奔豚—脐下动悸—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培土制水,以防 冲逆(4)
14
2018/9/22



1.何谓奔豚气?其成因与症状特点是什么? 2.奔豚气有几种证候?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3.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重用茯苓怎样理解?
15
2018/9/22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A型题 (1)奔豚气病多由情志刺激发病,其中最常见的情志因素为: A.善 B.怒 C.忧思 D.悲 E.惊恐 (2)肝郁化热之奔豚宜用下方治疗: A.桂枝加桂汤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苓桂甘枣汤 E.奔豚汤 (3)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气病,其症状为: A.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B.气从少腹上至心 C.气上冲胸 D.气从少腹上攻胸胁 E.脐下悸 (4)奔肠汤中的主药是: A.当归 B.半夏 C.葛根 D.李根白皮 E.芍药 (5)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主要目的是: A.温经 B.解表 C.平冲 D.散寒 E.温阳化气
16
2018/9/22

2.B型题 A.苓桂术甘汤 B.苓桂味甘汤 C.苓桂 甘枣汤 D.桂枝加桂汤 E.奔豚汤 (1)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病发奔豚者, 治用: (2)发汗后,欲作奔豚者,治用: 3.D型题: (1)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的病机是: A.心阳不足 B.肝气上冲 C.水饮上逆 D.阴寒上逆 E.胃气上逆 (2)苓桂甘枣汤所治奔豚病的病机是: A.心阳亏虚 B.冲气上逆 C.阴寒上冲 D.水饮内动 E.胃气上逆 17 2018制水从中焦论治,以防逆气上冲; 同时茯苓桂枝合用能交通心肾,治 疗动悸。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课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课件

A.腹痛 B.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C.心烦
D.往来寒热 E.脐下悸 F.气上冲胸
(二)填空题
1.根据<金匮>原文所述,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

,


2.发汗后烧针令其汗,病发奔豚的内治法
是 2019/11/25
,
;主方

25
(三)简答题
1.奔豚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证候如何?其治法、 方药是什么?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 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2019/11/25
16
【分 析】
病因病机: 下焦素有停饮 汗后伤阳,引动宿饮
欲作奔豚 (发生趋势)
主症: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治水。
方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2019/11/25
左关脉弦,是肝胃气上冲,改予理中汤加肉桂、吴
茱萸,以暖胃温肝,服后痊愈回乡。两月后函询未 复发。(摘自《岳美中医案集》第49页)
2019/11/25
15
(三)阳虚饮动
【原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 四两
(2)苓桂甘枣汤所治奔豚病的病机是:
A.心阳亏虚 B.冲气上逆 C.阴寒上冲
2019/11/2D5 .水饮内动 E.胃气上逆
24
4.X型题
(1)奔豚汤中所含的治法有:
A.清热 B.养血调肝 C.和胃降逆
D.通阳利水 E.平冲 F.和解少阻
(2)奔豚汤原文所治奔豚气病的症状有: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今天呢,我们进入奔豚气病脉症并治第八。

这一篇呢,在过去,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或者......哦,非常非常不容易解释的,为什么不容易解释呢?就是水的问题,哦,当你了解水的问题以后,这一篇就很简单了,哦,基本上呢,在內经......《黄帝內经》里面认为是这样子,哦,(画图)这是肚脐,哦,我们叫神阙,哦,肚脐;小肠呢,是火,大肠呢是金;最上面呢,这是肺,肺呢也是金;这是心脏,也是火。

水的气化的观念是这样子,心脏不断的跳动,这个肺呢,法象天,所以越高的地方,气候就越冷,哦,这个天是虚空的,虚无的。

所以我们常人,正常人,所以虚,是常人,所以我一再跟诸位强调,虚不会死人的,人死死在实上面,实症上面。

当我们心脏的火不断的 ......心脏不断的搏动产生热呢,心会移热于小肠,这都是《黄帝內经》讲的。

当小肠火很盛的时候。

我们食物吃下去有两种水:第一个......喝的水,哦,你不管喝开水喝茶,哦,都是这样,喝的水呢到了胃以后就气化掉了,这是水,因为水它直接就是水,所以蒸化得很快;还有一种水呢,是在食物里面,如果这个食物里面是没有水的,你根本吞不下去,对不对?饭里面一定有水,不相信你把饭里面的水烤干,你怎么吞它?所以饭里面有水,蔬菜里面也有水,肉类里面都有水。

食物里面的水呢,会胃里面咀嚼了以后到了小肠,在......小肠里面很热啊,因为有火啊,这个火再把小肠蒸化一次,代表说你把食物消化掉了。

消化掉以后变成糟粕跟水,哦,我们讲好听一点,因为有......要表示自己有点知识嘛,叫糟粕比较好听,哦,讲那个很难听。

那水跟糟粕呢进入大肠以后,所以水在上面,小肠的火在下面烧,这个水就气化出来,所以水会从大肠再回到肺里面去,因为金和金是相通的,哦,相通。

西医呢,他只知道大肠吸收水,那大肠那么聪明啊,你不相信我把大肠煮了给你吃吃看,看你会不会变聪明一点,大肠吸收水的原因是因为小肠火在下面蒸化,所以大肠的肠壁把糟粕过滤掉,只有干净的水能够进入肺,这就是大肠能够吸收水的原因。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8讲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8讲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复习提问:《伤寒论》中有关奔豚的描述,你怎样理解?
2、主要内容
(1)奔豚气病的概念、成因与主症及其奔豚汤证治。
(2)桂枝加桂汤与苓桂甘枣汤证治方药。
3、小结
奔豚气病的证候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奔豚气的成因、主要症状是什么?
2、奔豚气病有哪几种类型?它的证候是什么?
解决方法: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法
课堂讲授
新进展或补充教学内容
与《伤寒论》奔豚进行比较归纳
教具
多媒体
专业词汇
奔豚气病(Bentunqi Bing);奔豚汤(Bentun Tang);桂枝加桂汤(Guizhi Jia Gui Tang)
教学内容
1、导言
《中基》《伤寒论》均学习过奔豚。本篇为奔豚气,而且重复《伤寒论》两条原文,突出体现了《伤寒》《金匮》紧密联系不可分。
3、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书籍
或网址
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
课后分析与小结
第八讲
授课章节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授课对象
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奔豚气病的主症及辨证论治。
【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奔豚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分型证治。
2、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的鉴别。
教学难点
1、桂枝加桂汤与苓桂甘枣汤证比较。
2、奔豚汤方义。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第三条:用烧针让病人发汗来治感冒,用得不当反而伤害更大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第三条:用烧针让病人发汗来治感冒,用得不当反而伤害更大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第三条:用烧针让病人发汗来治感冒,用得不当反而伤害更大在《伤寒论》中把我们现在的感冒分成能出汗的感冒与不能出汗的感冒,能出汗的感冒对一般的人来说可能都感觉不到就好,对于不能出汗的感冒才会成为真正有感觉的感冒。

要让人从不出汗到出汗有很多种方法,可灸、可针、可药、可刮、可推揉等。

有的是用烧针发汗,但从《针灸大成》上来讲,对于治疗感冒是很少用烧针的,大都是用在有脓的时候。

因为烧针治感冒很容易出现治疗偏差。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第三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方主之。

病人得了太阳病(感冒)后,进行了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医生觉得还没有治疗到位,继续能烧针进行发汗,由于下的针会因时间长而变寒,等到起针的时候下针的地方会出现一个红的肿包,那么这个病人必然会出现奔豚症状,会感觉到有气从少腹处往上冲到胸,这个时候可以在起包处用艾灸灸一壮,同时再给病人服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处方:桂枝(五两)、芍药、生姜(各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炎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感冒病人在发汗后,如果没有很好做到补充肠胃津液,会使病人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特别是过度发汗后,更要注重病人津液的恢复。

在身体发汗时,如果针冷了,那么在针冷处,汗水必然会积聚在皮肤下面,同时会阻碍身体的津液的运行,用艾灸就是把寒处加热,恢复正常状态,再用桂枝加桂汤来加速津液对外输送,达到恢复身体津液的正常状态。

上述文章只是个人在生活实践以及学习中的领悟,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学习爱好者予以指正,如有好的意见与建议也一并予以给出,本人不甚感激。

前后写的文章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参考后者看法为佳。

用药还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精)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精)

气从少腹冲至心下 针刺局部色红、起硬结。 (当有阳虚表现)
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要
论述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之水气, 欲作奔豚的证治。
病因病机:过汗伤阳,阳虚阴盛,寒邪引动,
下焦水饮有上冲之势。 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
成 因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 即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证状: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后
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 主之。
甘李根白皮 黄芩 生葛 芍药
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姜 半夏
提要
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症状 气上冲胸—冲气上逆
腹痛—肝郁气滞
往来寒热—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当有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欲吐等症。 病因病机: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肝郁 气滞化火,循冲脉上逆。 治法:养血、桑白皮代用) 半夏 生姜-和胃降逆 芍药 甘草—缓急止痛 当归 川芎—养血调肝 葛根 黄芩—清火平肝 杂以葛根者,寓将欲降之,必先升之之理。 若奔豚反复发作,若伤肝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 生姜、半夏、川芎等辛温之品应慎用。
复习思考题
1.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肝气奔豚的病机、主证、治法、
方药是什么?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 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 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火邪 据《伤寒论》太阳病篇记载,是因误用火攻法(如熏
、熨、烧针、艾灸)劫汗而致惊证,不是因惊而得火邪。
关于“皆从惊发得之”两种主要观点
1.脱简之说: 《医宗金鉴》:篇中只有奔豚一证,而吐脓、惊怖、火邪皆简脱 ,必有缺文,即奔豚与吐脓、惊怖、火邪四者皆由惊恐而得, 至于详述之文则已散。
2.借宾定主之说: 黄树曾《金匮要略释义》: 此章论奔豚病证治而言及吐脓、惊怖、 火邪者,以吐脓、惊怖、火邪皆从惊发得之,奔豚亦然,病因 相同,故书于首,并借宾定主。”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历史渊源
➢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 不得前后。”
➢ 《难经·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 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 《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 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此 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 临床上,亦可出现在慢性胆囊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腹型癫痫、血卟啉病等多种疾病
辨证分型与治疗
【原文1】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 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提要】奔豚、吐脓、惊怖、火邪四病的病因。 【惊】不单指惊吓和恐惧,而是包括喜、怒、忧、思 、悲、恐、惊等七情。
奔豚气病病机: ❖ 与冲脉经气上冲有关,涉及肝、心、肾三脏。
➢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奔豚气”
历史沿革
1、宋金以前--沿袭《难经》肾积奔豚的含义 2、元至明清--推崇《金匮》之说 3、建国至今--分为肝肾两型
现代研究
❖ 奔豚气病很难与某一现代医学的病种划等号。目前多 认为属神经官能症、癔病的范畴。尤指胃肠官能神经 症,属于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学习要点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学习要点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学习要点本章节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

掌握奔豚气病的辨证施治;#《金匮要略》##奔豚#【桃花岛陈药师按】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共有四个条文。

【第一条】师曰:病有奔豚①,有吐脓,有惊怖②,有火邪③,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注释】①奔豚:指病名,奔也称为贲,豚也称为豘,音义相同。

豚是小猪,也说是江豚。

奔豚也称奔豚气,是形容症状如豚之奔窜故名之。

②惊怖:指惊悸的一种病症,详见第十六节。

③火邪:这里指误用烧针、艾灸、火薰等法所引起的病变。

【第二条】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第三条】发汗后,烧针①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释】①烧针:指中医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

【第四条】发汗后,脐下悸①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注释】①脐下悸:指肚脐以下有跳动的感觉。

奔豚的鉴别【学习要点】第一条:本条指出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

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第二条:本条指出肝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的证治。

肝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的证治奔豚汤的方解第三条:本条指出汗后阳虚,寒气上冲而发奔豚的证治。

寒气上冲而发奔豚的证治。

汗后阳虚的病因病机第四条:本条指出汗后阳虚,水气上冲,欲作奔豚的证治。

奔豚气病脉症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症治第八

病案2:患者,男,65岁,退休教师,2+月前因发 热、头痛、腮肿到我院治疗,西医按腮腺炎治疗 一周后痊愈。1周后因突发头痛,因多次治疗1月 余,仍无效果,由此求诊中医。刻诊:右侧头痛 半右耳痛,右耳上下拘急不舒,时发时止,头痛 呈胀痛,痉挛痛,牵扯痛,自觉有一股灼热气, 从右侧牙缝往头上蹿,心烦,时腹微痛,喜深吸 气,头颅CT,TCD颈椎片未见异常,BP140/90mmHg, 舌苔黄,脉弦滑。
中医五版《金匮要略讲义》教参解释为脘腹部 ;六版《金 匮要略选读》教材解释为少腹部
腹痛:肝气郁滞不畅,横逆犯胃,出现肝胃不和,腹痛。
往来寒热: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悬解》中也提到 “肝胆同气,肝气上冲,肝木不
得下行,经气郁迫,故往来寒热”
奔豚汤所治疗的“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三 症为奔豚气病中最常见者,其表现有上逆、横逆、 外逆。 • 肝之火气上逆则有“冲胸”之症; • 肝之气火横逆犯胃则有突发肝气犯胃“腹痛”发 作; • 肝之气火外逆,则由里达表,出现少阳症候寒热 往来。
临床表现:伴有胸闷心烦,呕恶,口苦,咽干,平 素性情多疑善怒,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从临床上来看,这种奔豚气病不仅能单独发病,且常与其 他疾病合并出现。如妇女原本有月经先后无定期,因情志 抑郁,诱发奔豚,自觉有气从少腹循两胁上冲,引起呕吐、 胸脘嘈杂难受。
治法:养血调肝 泄热降逆 平降冲逆 本方被后世称为仲景治疗热性奔豚气病的主方。 方剂:奔豚汤 甘草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 君: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与当归、芍药同用,泄中有 补,敛中有收以宜肝气条达。(《长沙药解》上也有记载说李根白皮“入足 厥阴肝经,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臣:生姜 半夏——降胃气,泻肝实脾,肝脾同治。 佐:白芍 当归 川芎 ——养血调肝。(养血入肝不用地黄因其有滋腻之 嫌)。 葛根——升脾阳。(性凉清热且生津不腻,且葛根能鼓舞胃气而达肺出表是 以将余邪外达而解). 奔豚汤用根白皮, 黄芩——清肝胆之热。 归芎芍齐调肝血。 使:甘草——缓急止痛。 生姜半夏能降逆, 芩葛清热草缓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