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诊疗常规(终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脑血管意外。
二、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在急性期 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无意识障碍为中经络,有意 识障碍中脏腑;中脏腑按虚实又分为闭证、脱证。
三、诊断标准
1、中医标准:参照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 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
2、西医标准: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四、中医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一)中经络
① 风痰阻络证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
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减 或院内制剂 清脑通脉胶囊 。
加减:痰湿重加瓜蒌、白芥子;痰热重者加黄连、竹茹;言语謇
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
中药制剂:鲜竹沥水10〜20ml 口服,每日三次。
② 阴虚阳亢证
中风
症状: 头晕目眩, 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 化痰祛风
方药:
症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眩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拘急或蠕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地黄饮子。
加减:若头痛目胀,阳热重者加夏枯草、菊花;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肾阴虚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面红目赤,口苦烦躁加龙胆
③痰瘀阻络证
症状:舌强语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粘腻不渴,头部刺痛,或昏闷不行目眩,舌暗或有斑点或舌下脉络迂曲,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滑。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化痰祛瘀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全瓜蒌、水蛭、地龙、白芥子、丹参、红花、郁金、甘草)。
加减:若头部刺痛加川芎、赤芍;胸脘痞满加厚朴、枳实;如上肢偏废者加桂枝以通络。
④气虚血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痿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言謇涩,头晕,头痛,舌淡嫩,脉细弱或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或院内制剂通脉舒络液。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人参或党参健脾益气;如肢体麻木者加陈
皮、半夏、茯苓、胆南星以理气燥湿而祛风痰。
二)中脏腑
①痰热闭窍证
症状:卒然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肢体瘫痪,震颤或抽搐,烦
躁不安,面赤身热,舌红,舌体震颤,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见突
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红,苔黄
厚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熄风开窍
方药:前者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后者用蒌星承气汤加减或院内制剂黄竹清脑口服液。
加减:痰热较重者,加胆南星、竹茹、川贝母以清热化痰;若大便秘结者用大黄、鲜竹沥保留灌肠。(大黄30g煎汤50ml加入鲜竹沥200ml)。
中成药制剂:前者用醒脑静20〜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生理盐水注射液20ml ;后者用①清开灵40〜60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② 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
②痰浊蒙窍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
③颅脑水瘀证
症状:以神明失主、九窍失司、言语错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质暗,舌下脉络迂曲,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滑。
方药:院内制剂脑窍通口服液(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麝香、丹参、白茅根等)。
加减:若痰涎壅盛者,加胆南星、茯苓、竹茹、石菖蒲以化痰醒神开窍;若水湿明显者,加白茅根、泽泻、桂枝、益母草通利水道。
④阳气欲脱证
症状:中风之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头面及胸汗出如珠,气微息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大无根。
治法:温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
加减:若汗出不止者,加山茱萸、黄芪、煅龙牡以敛汗固脱;兼有瘀象者,加三七、丹参等以活血化瘀。
中药制剂:① 生脉注射液10〜20ml加入50%0萄糖40ml静推或生脉注射液2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脉点滴。②参附注射液2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生理盐水250〜50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或5〜
20ml加入5%葡萄糖注
射液或 0.9%生理盐水 20ml 稀释后静脉推注。
2、针灸治疗
1)中经络
① 中风 9 针
取穴:百会、印堂;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太溪。 辨证配穴:风痰阻络加风池、中脘、丰隆;阴虚阳亢加复溜、肾 俞;痰瘀阻络加大椎、委中、阳陵泉;气虚血瘀加血海、脾俞。口眼 歪斜加太阳、翳风、地仓、颊车;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加舌三针、点 刺金津玉液。
操作: 毫针刺法, 曲池、外关、合谷、太冲用捻转泻法, 足三里、 太溪用捻转补法,舌三针快速捻转不留针,金津、玉液点刺不留针, 余穴用平补平泻。也可用电针治疗,软瘫用疏密波,硬瘫电针用连续 波,每次 30 分钟,每日一次。
② 眼针治疗
适应症: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或偏瘫侧肌力在 2 级以上者。
取穴:下焦区、上焦区。头昏、眩晕及高血压病可配肝胆区,糖
尿病配中焦区和脾胃区,语言不利加心区,口眼歪斜加肺大肠区。
用 0.5 寸细毫针,行眶内横刺法,轻刮针柄得气后,留针 日一次。
③ 头针治疗
取穴:顶旁一线、顶旁二线和颞三针。
操作: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 2-3 分钟,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④ 放血拔罐 取穴:大椎、尺泽、委中、足三里。
操作:主要针对半身不遂肢体功能障碍,取患侧为主,用三棱针
点刺放血后加拔火罐 10 分钟;健侧与患侧肢体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每周 1-2 次。
2)中脏腑
① 闭证 :用泻法强刺激,取水沟、内关、足三里、涌泉、太冲 等穴。牙操作:患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取穴,每次针刺不超过
5 个穴位,
15min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