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经典名词解释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
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
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西方思想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思想史知识点总结西方思想史是指西方文化中各种思想学派和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西方思想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思想:古希腊是西方思想史的起点,主要代表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和审问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柏拉图建立了一个理念世界并探讨了各种哲学问题,亚里士多德则是逻辑和科学研究的奠基者。
2. 罗马法学:罗马法学是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学体系,对西方法律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法学强调公正、法治和合同自由。
3. 基督教思想:基督教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个人的灵魂和永恒的救赎,以及道德和伦理价值。
圣奥古斯丁是基督教信仰和哲学的重要代表。
4.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西方思想史中的重要时期,它强调对人类理性和本质的重新发现,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思想的研究和重视。
人文主义提倡人类自由和潜力的发展,并反对教会和政治机构的专制。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知识革命,它强调理性、知识和科学的重要性,并提倡个人自由、民主和进步。
伏尔泰、洛克和康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6.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场文化运动,它强调个人感觉和情感的重要性,并倡导对自然、个人自由和创造力的崇尚。
雨果、拜伦和肖邦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7.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经济理论和政治哲学,它以经济和阶级斗争为基础,主张消除阶级分化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8. 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学派,它们对传统的道德和意义提出了质疑,并强调个人自由和存在的不确定性。
尼采、萨特和德里达是这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以上只是西方思想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还有其他学派和思想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西方思想史是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评价现代西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思想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思想史知识点总结西方思想史是指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哲学和思想理论,囊括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种思想学说和哲学思潮。
下面是对西方思想史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思想史的起源。
它包括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众多哲学派别,如斯多亚派(Stoicism)和伊壁鸠鲁派(Epicureanism)等。
这些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包括:人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自然和宇宙是如何运行的?2. 罗马政治思想: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如塔西佗(Cicero)和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建立在智慧和道德的基础上。
3. 基督教哲学:基督教的出现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忏悔录》提出了对上帝存在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托马斯·阿奎纳斯(Thomas Aquinas)的神学哲学也是基督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重视,使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中崛起。
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由意志,对艺术、文学和人类学科有着重要的贡献。
代表人物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培根(Francis Bacon)和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等。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
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Voltaire)、洛克(John Locke)和康德(Immanuel Kant)等。
这场运动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6.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运动,涵盖了康德、黑格尔(G.W.F. Hegel)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等哲学家的思想。
西方思想经典名词解释整理
智者智者是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和社会;智者关注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认为其符合自然和正义,主张人们应维护和遵守城邦的习俗和法律;也有的智者将自然和法律对立起来,主张变更或废弃与人性相悖的法律和习俗;这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一些智者引伸出了十分激进的平等思想。
它成为斯多葛派平等思想的先声。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由自然向人和社会的转向。
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他喜欢研究“什么是??”的问题,也即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拓者。
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着名论断。
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认为政治家应当是具有这种相应知识的人,并由此主张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
3、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他对理想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生活方式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和严格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交给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
4、哲学王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
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同时,也只有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品德改造城邦公民恶劣的品性,由此他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政治家,把将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哲学家治国上,主张由哲学家垄断城邦的全部权力,将哲学家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
西方哲学相关名词解释
感觉感觉(sensation) 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人人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
物质的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感性认识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形式。
属于认识的最初阶段。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感觉是主观自生的。
不可知论认为感觉是与对象毫无相似之处的记号或符号。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正确地把感觉理解为物质对象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和对象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映象,但它不了解感觉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源泉是客观的。
人在实践中与外界事物接触,事物现象的各个部分和特性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就在人脑中产生感觉的反映形式。
人类的感觉器官和感觉能力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人的感觉器官和感觉能力,是从动物的感觉器官和感觉能力发展进化而来的。
它不仅是自然界发展演化的产物,还是社会劳动和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有本质区别。
人的感觉器官和感觉能力比动物的更复杂更完善,人类通过制作工具,延长和扩大自已的感觉器官,还通过与别人的直接交往,“以社会形式形成社会的器官”(同上书第125页)。
社会实践是人的感觉的基础。
人如果不参加变革事物的社会实践,不同事物直接接触,就不会产生感觉,也不可能提高和发展感觉能力。
社会实践也使人与人的感觉能力产生不同的差异。
实践的历史内容不同,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会使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能力。
人的感觉还受到理论知识和集体经验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归根到底也取决于社会实践的规模和水平。
感觉的对象也与实践有密切关系。
有些事物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有些事物虽然从来就存在,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提出的认识任务和提供的物质技术手段,也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感觉对象。
西方的概论名词解释
西方的概论名词解释西方,作为一个概念,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
它涵盖了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等地区,是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源泉。
本文将对西方概念中的几个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
一、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时期的一场思想运动,它强调理性、科学和自由。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倡导人们解放思想,摒弃迷信和无知,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来追求真理。
这一运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法治、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的发展。
二、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
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角色应尽量减少,给予人民最大程度的自由。
它主张市场经济、人权保护和法治等原则,支持个人自主权和表达自由。
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三、资本主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强调私有财产权和市场经济。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生产和分配资源是由市场自由决定的,个人自由选择和私人企业主导了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注重利润追求和市场竞争,鼓励创新和投资。
它在西方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强调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追求人类智慧和艺术的发展,倡导关怀他人、尊重多样性和个体自由。
西方文学、艺术和教育体系中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影响深远,强调个人和社会的人性和情感。
五、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早期的一场文化和艺术运动,对传统观念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定义。
现代主义强调创新、自由和个人表达,主张摒弃过时的艺术和文化形式,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现代主义影响了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等领域,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
六、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理念,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
西方政治思想和思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1)
理式:柏拉图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一种超时空的绝对存在。
根据柏拉图的解释,这类”理式”存在于天外境界,无生无灭,无声无色,不可捉摸。
柏拉图认为,现实中可见的事物,均是以理式为蓝本形成的。
柏拉图对”理式”的解释,虽然比较神秘,但在哲学意义上,实际上是指,事物的本体,事物的真相。
故而在柏拉图的理论中,她有时又用“真实存在”、“真理”,“真理大原”之类术语指称“理式”。
迷狂:指失去正常理智时的精神迷乱状态。
在《斐德若篇》中,柏拉图分析了4种“迷狂”。
一是预言迷狂,即受神感召而能预言的人呈现出的迷狂;二是除灾迷狂,即为了禳除灾祸而祷告神灵时的人陷入的迷狂;三是灵感迷狂,即使人因诗神附体而呈现出的迷狂;似是回忆迷狂,以及那些完全摆脱了现实束缚,一心向往善与美的“理式者”,沉浸于“理式”回忆之境时呈现出的迷狂。
陶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述悲剧功能时所用的术语。
“陶冶”系罗念先生在《诗学》中的译语,朱光潜先生则将其译为“净化”。
其基本含义是:悲剧所激起的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有助于观众原有的此类情感的宣泄,有助于恢复和保持其心理健康。
妥帖得体:贺拉斯所强调的文学创作的总原则。
具体所指的是:从形象塑造到词语安排,从结构设置到人物语言设计,从诗格的运用到材料的选择等,都要合适得当。
判断力:贺拉斯强调的判断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认识能力。
基于文艺创作应妥贴得体的认识,贺拉斯认为写作要成功离不开判断力。
创作主体只有具有相应的判断力,才能真正的认识生活,才能知道如何塑造形象,怎样给人提供教益,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技巧等,从而做到各个方面的妥帖得体。
崇高:审美范畴之一。
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雄伟的气势,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气度等,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之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促使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朗吉努斯所说的崇高,则主要是就艺术效果而言的,即作品能够带给读者的强烈情感震撼与思想冲击,能够使之产生的雄浑、庄严,激越的情感体验。
西方思想知识点总结
西方思想知识点总结西方思想是指从古希腊开始,通过一系列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的思考和实践,形成的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体系。
西方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知识点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政治、文学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哲学是西方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古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善真理”的观念,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中世纪的哲学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等探讨了上帝、信仰、原罪等问题,形成了基督教哲学的基础。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如笛卡尔、洛克、休谟等提出了理性、经验、自由、平等等思想,为后来的现代哲学打下了基础。
宗教也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一大特点,其价值观念渗透到了政治、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
宗教在西方社会起到了统一、安定社会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和精神寄托。
在中世纪,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欧洲的影响力非常大,而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兴起,使得欧洲的宗教局势发生了巨大变革。
科学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希腊的科学家如阿基米德、伽利略等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伽利略提出了地心说的质疑,并通过实验得出了自然规律的结论,奠定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启蒙时代的科学家如牛顿、达尔文等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一系列自然规律,使得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政治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希腊的政治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了君主制、共和制等政体理论,并试图构建理想的政治制度。
17世纪的政治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等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的概念,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则提出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是西方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希腊的史诗如《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如《俄狄浦斯王》等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古代西方哲学是人类思维探索与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真理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学派差异。
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学派,强调个体的存在与价值,并且认为人类是自由和选择的主体。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在本质上是个体的存在,因此每个个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
同时,存在主义也强调人类的责任和担当,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承担起选择和决定的责任。
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本质属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宇宙、现实、人类以及思维等多个层面。
在形而上学的理论框架下,人们试图寻找超越感官世界的普遍真理和本体实在。
这种探求和思考超越肉眼可见的世界的哲学思维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三、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哲学和文化运动,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权威,倡导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相信通过理性和思考,人类能够摆脱迷信和偏见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理。
四、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
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分为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领域。
道德哲学研究个人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本质和基础;应用伦理学则关注如何运用道德原则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正确,以及什么是正义。
五、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源于中世纪的大学学府(经院学派),是当时教育体系中一种主导的哲学思想。
经院哲学试图通过神学和哲学的融合来理解世界的运作和人类的存在。
经院哲学强调信仰和理性的统一,运用理性分析神学问题的同时保持对上帝的虔诚。
尽管经院哲学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它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存在论存在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派别,试图回答“为什么存在比不存在更有意义”的问题。
马工程西方思想政治史思名词解释
马工程西方思想政治史思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 . 提秀斯改革:提秀斯是雅典的一个巴赛勒斯,其在雅典四大部落之上,设立了一个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议事会。
从此,以前由各部落独立处理的许多重要事务,便改由雅典总议事会统一管理,原先彼此独立的四个部落,便真正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城邦。
并把原先雅典氏族的全体成员,一律划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并赋予贵族以担任公职的独占权。
这一改革表明,长期形成的贵族特权,已为初步建立的雅典城邦所认可。
2.德拉古立法: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
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
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
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
3.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
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为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
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
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梭伦通过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另一方面,设立了两个重要的政府机构。
一个是四百人会议,另一个是陪审法庭。
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他进一步实行改革。
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全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从而清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的残余,使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中完全摆脱了氏族关系的束缚,进一步发展了平民的民主力量。
克里斯提尼建立了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建立的四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除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外,还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政府的作用。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详细内容:一、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西方思想经典名词解释
智者智者是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和社会;智者关注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认为其符合自然和正义,主张人们应维护和遵守城邦的习俗和法律;也有的智者将自然和法律对立起来,主张变更或废弃与人性相悖的法律和习俗;这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一些智者引伸出了十分激进的平等思想。
它成为斯多葛派平等思想的先声。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由自然向人和社会的转向。
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他喜欢研究“什么是??”的问题,也即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拓者。
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着名论断。
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认为政治家应当是具有这种相应知识的人,并由此主张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
3、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他对理想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生活方式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和严格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交给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
4、哲学王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
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同时,也只有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品德改造城邦公民恶劣的品性,由此他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政治家,把将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哲学家治国上,主张由哲学家垄断城邦的全部权力,将哲学家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
哲学名词解释大全(西哲篇)
哲学名词解释大全(西哲篇)哲学是一个无比浩瀚的大殿堂,但因其艰深晦涩让广大哲学爱好者不知从何入手,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交流,专门将一些哲学名词及其释义进行了一次整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并欢迎提出意见或者进行补充!一,基本类1、哲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思想思想的思想”;胡适对哲学下的定义是:“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
”哲学用以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
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
人生的目的,自由的意义,爱是什么,善与恶,美与丑,幸福是什么……。
一切以思维概念为主体的问题都属于哲学范畴。
2、形而上学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又称“第一哲学”。
它是人类理性对于事物终极的原因的探索的一门学科。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根本上有什么存在?它是什么样的?形而上学家们试图阐明人们用以理解世界的基本概念,例如存在、客体及其性质、空间和时间、因果和可能性。
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是本体论,即对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连的研究。
另一个分支是宇宙论,即对本源、基本结构、本性、宇宙动力学的研究。
3、逻辑逻辑来源于逻各斯概念,逻辑又称理则、论理、推理、推论。
也是一种以客观规律作为依据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逻辑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和演绎推理。
4、教父哲学教父哲学大约发端于2世纪,终结于6世纪。
当时在基督教会中一批或多或少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借用希腊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在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使基督教第一次有了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教义,由于他们对教会的贡献,被教会尊为“教父”,即教会的父亲。
5、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经院哲学仍然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的时期,经院哲学式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整理
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摹仿:文论意义上的摹仿说,植根于古希腊的宇宙学说和信念。
在早期希腊的祭祀活动中,人们是要通过歌、舞、乐合一的艺术形式,摹仿、进而宣泄内心的感受和激情,以求灵魂在瞬间摆脱肉体的束缚。
毕达哥拉斯学派则是将人类心灵对应于宇宙的结构和秩序,如果说艺术最终摹仿着宇宙中的数字关系,其直接摹仿的对象也只是与之相应的心灵。
至德谟克里特,摹仿的对象被重新解释为自然或者外物。
但是柏拉图在自己的著述中绝口不提德谟克里特,却强调摹仿的终极对象在于理念的世界。
2.净化:Katharsis或者Catharsis净化,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
“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
“净化”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
3.灵魂音乐:人类心灵也体现着宇宙的和谐,也同样存在着以数字关系为基础的感应能力。
这样,人所创造的艺术,应当是摹仿着宇宙的和谐,应当是对宇宙秩序的呼应和共鸣。
7.对立产生和谐:赫拉克利特深化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认为和谐是由对立面相结合而成的;而赫拉克利特所谓的“和谐”是强调“斗争”。
例如:“对立的事物是协调的。
不同的事物产生最美的和谐……”。
作为一项重要的美学命题,“对立产生和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是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既成为古希腊“和谐说”的基础,又暗示出一条通向相对主义的思路。
4.逻各斯:欧洲古代哲学术语。
希腊文的音译,意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比例、尺度等,一般指尺度、规律。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将它引入哲学,主要用来说明万物生灭变化的规律性。
斯多葛学派借以解释自然运动的秩序,并赋予它“宇宙理性”或“命运”的意义。
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认为逻各斯是“神的理性”。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西方哲学史是指西方文化圈内哲学思想的发展历史。
以下是对西方哲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柏拉图(Plato):古希腊哲学家,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主要思想被记录在对话体的著作《柏拉图全集》中。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存在和重要性,认为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真实存在。
2.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为柏拉图的学生,他的主要思想被记录在《形而上学》、《政治学》等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并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得知识。
3. 康德(Immanuel Kant):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被记录在《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等作品中。
康德提出了“先验”的理念,认为我们的认识能力受到某些固定的先验结构的限制。
4. 辩证法(Dialectic):哲学上的概念,指的是通过对比和对立来促进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5. 实用主义(Pragmatism):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哲学派别,其代表人物包括皮尔士(Charles Peirce)、杜威(John Dewey)等。
实用主义强调对知识进行实用和经验性的评估,并强调知识应该与行动和实践相结合。
6. 身心二元论(Cartesian Dualism):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提出的观点,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两种不同的实体。
身心二元论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和心理学发展,并成为关于心灵和身体关系的重要议题。
7. 马克思主义(Marxism):以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为代表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认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驱动的。
以上是对西方哲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
在学习西方哲学史时,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希腊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
它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所谓的希腊世界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
2、荷马史诗:是反映公元前12-8世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文献,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相传为盲诗人荷马的作品,但在它长时期流传的过程中,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都参与了它的创作。
包括两部分,一是《伊利亚特》,一是《奥德赛》。
曲折的反映出荷马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政治观念。
3、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是人间法律的源泉。
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是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4、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构成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5、城邦: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6、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各城邦沦于马其顿控制之下,失去了独立的主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开始了所谓希腊化时期。
2、希腊化国家:希腊化国家是地域广阔的专制国家,它们的政治制度具有古典希腊与东方政治制度结合的特征。
其中建立在埃及和西亚的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东方的因素占优势,它们分别沿袭了古代埃及和波斯的旧制。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3.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4.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不过,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6.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7.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8.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9.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阶段.(1)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初期.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与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意大利不同,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全面地走向繁荣.涌现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米盖尔,伦勃朗,莎士比亚等艺术家,文学家以及马基雅维利,马斯莫尔,格老秀斯等政治思想家.(3)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10.权力政治观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11.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读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12.自然状态在古希腊,"自然"概念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自然"概念中又衍生出"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概念.近代,霍布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已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洛克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1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14.社会契约论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15.卢梭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其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16.杰斐逊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17.黑格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种,他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18.孔德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孔德20岁时担任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深受圣西门思想的影响.后来,孔德与圣西门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根本分歧导致了两人的决裂.1824年孔德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实证主义思想体系,1848年组织了"实证哲学协会",形成了实证主义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年)和《实证宗教教义问答》(1853年)等.他最早提出"利他主义"一词,认为利他必须以利己为基础.他主张社会团结和秩序.19.边沁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者智者是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和社会;智者关注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认为其符合自然和正义,主张人们应维护和遵守城邦的习俗和法律;也有的智者将自然和法律对立起来,主张变更或废弃与人性相悖的法律和习俗;这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一些智者引伸出了十分激进的平等思想。
它成为斯多葛派平等思想的先声。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由自然向人和社会的转向。
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他喜欢研究“什么是??”的问题,也即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拓者。
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认为政治家应当是具有这种相应知识的人,并由此主张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
3、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他对理想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生活方式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和严格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交给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
4、哲学王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
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同时,也只有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品德改造城邦公民恶劣的品性,由此他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政治家,把将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哲学家治国上,主张由哲学家垄断城邦的全部权力,将哲学家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
所谓的哲学家执政,在柏拉图看来,就是最高的智慧,真正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5、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学者和思想家,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第一次把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确立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
他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历史的和经验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其城邦思想中,他认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个人应服从和服务于城邦,过城邦生活;在其政体思想中,他明确区分了六种政体并且分析了政体变革的原因和防止办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它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认为自然就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它贯穿一切事物之中,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
它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应服从自然法,这实质上就是在服从人自己的本性。
斯多葛派奠定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打破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这影响了以后平等思想发展。
7、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论共和国》等,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在政体思想上,他推崇混合政体;他把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学说介绍到罗马,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做了创造性的介绍和阐述,认为自然法优先于成文法而存在,它是正义的根源,人类法律的基础,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如果违背了自然法的准则,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西塞罗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他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8、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
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推崇信仰,贬低理性,从神学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中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他还提出了原罪救赎说,认为一切人都带有原罪,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必然是灾难深重,行将灭亡,只有对上帝的信仰才是永恒的;双城论是他的政治理论中最具有影响的内容,借助双城理论,他论证了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内容。
他区分了所谓的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他认为上帝之城由对上帝的爱所造就,它是最高的善,其中的居民注定得救,他在人间的代表是教会,地上之城则由对自己之爱所造就,其中的居民必定受苦,它在人间的代表则是国家。
在区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的基础上,他阐述了关于国家和教会的思想,认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负责维护地上的和平,但是,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人类历史上起作用,人们只有在教会中才能真正得救,由此他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期末复习指导2——名词解释(第二章)1.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 日月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发展成熟。
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
在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务的权力都交给了教会,教会主动把治理国家的权利交给了世俗国家,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服从教会,教会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
他把教皇权力与皇帝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与月亮的关系。
教皇权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
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
这就是中世纪有名的日月论。
3.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
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
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
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
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4.阿奎那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
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关于法的分类的主张,是阿奎那有关法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奎那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
其中,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律的本原;自然法是管理人类行为的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是自然法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
阿奎那分析了四种法的关系,认为永恒法是最高的法,是一切法的来源,自然法和人法都要服从永恒法,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
阿奎那特别强调了人法和神法的关系,认为人法必须服从神法,受神法的指导。
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及其对各法之间关系的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教会法应高于国家的法律。
6.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
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
7. 马西略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马西略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马西略注重人的现世的幸福生活,认为和平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分工互助是实现和平生活的途径,官吏和政府权力是和平的保卫者,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涉是和平的最大威胁。
期末复习指导3——名词解释(第三章)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兴起,从时间上来看,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
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文学、艺术等学科,而且还深刻地推动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就政治思想的传承来看,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开辟了近代欧洲文化发展的道路。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于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也是文艺复兴运动最伟大的贡献。
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并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宗教改革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是宗教改革的重要贡献。
宗教改革对理性的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进行教会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宗教改革过程中,还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中相关制度的建立为以后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
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世俗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