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如何掌握本义分析引申义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同义词的辨析
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 王焕玲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关于词的本义
二、关于词的引申义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四、词义引申的类型
一、关于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是指词的 本来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 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 义。
(一)掌握词的本义
1、使纷繁复杂的词义变得有头绪
2、使解释的词义准确有序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所指内容不尽相同
例:肤、皮 “肤”和“皮”是一对同义词,但所指称的对象时不同的。在先秦时代, “肤”指人皮,“皮”指兽皮,区别是很严格的。
2、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例:饥、饿 “饥”指一般的饥饿,指吃不饱,肚子空虚,含义轻。“饿”在上古 是指根
本没有饭吃,受到死亡的威胁,含义重。
3、所指范围不尽相同
4、临近引申
也称关联引申。这种引申是指原词义所指称的事物和所要 表达的新事物相临近、相关联,人们通过联想推衍,由原词义 自然地引申出新义。
例:领:本义是脖子。《说文》:“领,项也。”《左转· 昭公七年》:“引 领北 望。”是说共王伸长脖子北望。由于脖子与所穿上衣的衣服邻近, 于是引申出衣领的新义。
1、要借鉴前人的辨析成果
例:《尔雅》:“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 石 谓之磨。”又“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这里区分了“镂、
刻、
切、磋、琢、磨”和“澜、沦、径”等两组同义词。
2、要区分词义的时代性
例:“局”和“住”,早起不是同义词,“局”指定居,而“住”指暂住, 没有“定居”的 意思,“定居”义较晚才出现。
1、放射型
这是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上的向不同方 向的直接引申。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词汇古今—词的义、引申义(古代汉语课件)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 “官”:官府——官职,官长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 通过推导实现引申。(因为……所以……,只要……就……) “爱”:喜欢——吝惜,舍不得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本义辗转再引申 (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叫间接引申义。
二、词的引申义
由词的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 引申义。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那它和本义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 1.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相似之处,可进行模拟。
(1)形貌形状相似 “斗”,本指酒斗,因 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
(2)功能作用相似 “关”,本指门闩,后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早上
——(《水经注·江水》)
盛服将朝。
朝见、上朝
——(《左传·宣公二年》)
使妇人载以过朝。
朝堂、朝廷
——(《左传·宣公二年》)
汉朝陵墓对南山。 ——(杜甫《诸将》)
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思考题
请自行查阅资料弄清下列词的本义:访、 币、斤、戒、干
一、词的本义
2.另外,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
如:“天”字,很多人认为“天”的本义就是“天地”的“天”实际上这 是错误的。《说文》“天,颠也。”《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天” 为黥额,即烙额。(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烧红的刑具烙伤犯人的额头)。所以, 天:本义是指头顶。
词的本义实际上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在分析词的本义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代汉语》教案九第九讲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讲介绍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要求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识部分所举词例的意义特点,以及能对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常识内容精讲一、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
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
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
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例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
试看以下例句:①四鄙之萌人。
——萌(氓)人:草野之民。
“鄙”的意思是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鄙”的意思是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
以上②③④⑤诸义,都是从①的边邑义引申而来。
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
2、探求本义的途径(1)借助词的书写形式一个词用一个什么形体的字来记录它,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
因而词的本义,一般来说可以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例如:“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
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
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
(2)考察文献语言用例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
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运用中,词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因而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例如:“斃”(“毙”的繁体字)字,《说文》作“獘”,表示向前倒下。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古代汉语如何掌握本义分析引申义
怎样辨析近义词
辨明行为方式状态的不同 哭、泣、号、啼 观、察、看、望
怎样辨析近义词
分析词义褒贬感情的差别 周、比 杀、弑
怎样辨析近义词
辨析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别 眷、顾 疾、病
怎样辨析近义词
区分词义适用范围的差异 官、吏 击、攴
怎样辨析近义词
认清同义词使用条件和语法功能的 不同 一、壹 能、得
《孟子》:“我()为君辟土地, 充府库。” 《韩诗外传》:“不()勤苦,焉 ()行此?”
近义词辨析举例
师、士、卒 《左传》:“齐师伐我。” 《荀子》:“魏氏之武卒不可以 遇秦之锐士。” 师:军队,集体名词 卒:步 兵 士:战车上的甲士
盗、贼、窃 《荀子》:“故人无师无法而智则 为盗,勇则为贼。” 《左传》:“(灵公)使鉏麑贼之” 《左传》:“亡不越竟,反不讨 贼。” 《荀子》:“盗名不如盗货” 《庄子》:“彼窃钩者诛,窃国者 为诸侯。” 盗:小偷 贼:强盗 盗、窃:表示动词都表示偷东西,但蠹》:“故饑岁之春, 幼弟不饟。” 《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 饑:饥荒。 饥、饿在表示“肚子饿”意思上为 近义词,但两者的程度不同,饥, 吃不饱;饿,很严重的饥饿,快要 饿死。
辨析下列近义词
锐、利 口、嘴 侵、伐、袭 视、见 庙、观、寺、庵
如何掌握本义确定词义
从字形分析词的本义
瓜 亦
牧 颖
利用“对文”来判定词义
所谓对文指的是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或相似的语句 . 《诗经· 郑风·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以上第一章)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之粲兮。”(以上第二章)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子粲兮。”(以上第三章)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
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
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
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
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
”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
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
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
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yuán]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
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
古代汉语第五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二)
关节 节制 层叠
节操
節:
竹節
法度
节气
礼节
节奏
返回本章目录
2、链条式引申
先从本义引申出直接的引申义,再引申出间接 的引申义。其方式是一环套一环。
5
词义引申的方式-递进式
朝:早晨 兵:兵器 表:毛朝外的
皮上衣பைடு நூலகம்
朝见
朝拜
朝廷
朝代
士兵
军队
战争
军事
外衣
直接引申义
(近引申义)
外表
标志
间接引申义
(远引申义)
返回本章目录
弟:dì,弟弟
悌:tì,尊敬、顺从兄长
19
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研究词义引申可以揭示词义的系统性,掌 握词义引申的规律,收到以简驭繁的作用。有 助于我们举一反三,通过类比互证,成组成串 地掌握相关词的多种意义。
20
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具:备办饭食
(本义)
→
…
饭食
→
准备、备办
缮甲兵,具卒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论语:子夏云何
叔 父(假借义)
指南录后序: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24
假借义-向
从前、本来、 从前、本来、刚才(假借义)
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向:北窗
七月: 塞向墐户 说文: 北出牖也
朝向、面向 朝向、
趋向、奔向 趋向、
接近
假 如(假借义)
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假借义-豆、云、叔
豆:盛食物的器皿 云:云 彩 叔:拾 取
七月:九月叔苴
豆类植物的总名(假借义)
动词,说(假借义)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
城市、都市
古代汉语(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下
也。”
6、词义引申的规律
1)由具体到抽象
道
《说文》:“道,所行道也。”
段玉裁注:“《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
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申为道理,亦为引
道。”
《小雅· 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华佗传》:“向来道边有卖饼家。”
《孟子· 梁惠王上》“交邻国,有道乎?”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二、引申义
1、定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 相关意义。 或在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中,由本义派 生出来的意义。
2、引申义和本义联系的方式
1)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
中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似:关,门闩-关卡
方式情态相似:奋,鸟奋飞-马、牛奋蹄 性质相似:驽,劣马-下等的,才能低下
5、“万物之所归也。”《易· 说卦传》
6、“晁错恐,自归景帝。”《汉书· 申屠嘉传》
7、“一日克己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论
语· 颜渊》《论语集注》“归,犹与也。”
8、“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孟子· 梁惠王下》赵注:“言乐随大王如归趋于
市。”焦循《正义》:“归市即趋市。”
9、“今刺史两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后汉
书· 顺帝纪》注:“归犹委任也。”
10、“臣请完璧归赵。”《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11、“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
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 宣公十一年》《吕氏春秋· 顺说》:“而言之于响,
与盛与衰,以之所归。”高诱注:“归,终也。” 12、“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 归,失家者也。”又“鬼,归也,归其真宅。”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今天我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
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
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
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
),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
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
)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
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等等。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
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
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
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使语言丰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
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
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_OK
开弓也。” • 3、归纳文献用例。如“已”有“停止”义。 • 4、本义是词的所有义项中表示个别的或最具体的
4
(二)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即由 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如“涉:趟水过河—— 过河——行走”;又如:“匠”由专指木 匠引申为泛指工匠。
由具体到抽象,如“权:黄桦木—— 秤锤——权力”;又如:“術”、“道” 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5
(三)假借义与本义无关
如“纪”有“记”义,但“记”义与“纪” 的本义无关。
(四)分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也存在词义引申,但引申义为 我们熟知,所以不用专门分析。分析一个词词义 引申的系列,是由古代汉语词义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意义有:
1、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绥”: 车中把——使人安定——安抚。
6
2、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 如“纪”:①丝的头绪;②法度、准则;③治 理、管理;④记年单位;⑤古书纪传体史书中 记述帝王历史的部分;⑥通“记”。
古代汉语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
一、词的本义
(一)词的本义、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汇学角度)
字的本义:是汉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造字 之初的意义。(从文字学角度)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义产生角度)
意义。如:“缘”的本义是“衣边”;“赋”的 本义是“赋税”;“演”的本义是“水长流”。
3
二、词的引申义
古代汉语——多义词和词义引申[指南]
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
后来发展为多义,称为多义词。
同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绝、引。
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
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
但由于汉语的产生历史久远,原始汉语中某词最早的意义是什么,在悠久的岁月中又是怎样演变的,历史上没有记录,今人已经很难考察确定。
于是,传统汉语语言学上就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其它义项引申的起点和核心。
如:绝、引(见P89)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
(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相似关系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模拟造成引申。
如:斗:“斗,十升也。
象形,有柄。
”“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
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
“关”的本义是“门闩”。
关卡也有控制人出入的作用,功能同门闩相似,所以“关”可引申指“关卡”。
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
例如:虚“虚”的本义是“大丘”。
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引申为“空虚”。
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
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
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
节“节”的本义是“竹约”。
竹节约束着竹子每一段的长短粗细,所以可引申出“节制”“约束”的意义。
这是由事物的名称引申出相关动作,由名词意义引申出动词意义。
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
闲“闲”的本义是“缝隙”,表示空间的间隔。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引我讲我们讲了词的古今词义的异同、我们在前两周讲了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说明有许多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语言发展变化引起的,今天我们要讲的“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就是要来探讨词义变化发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大家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系,掌握词义变化的脉洛,深刻地理解、掌握词义。
这一讲我们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三、考察、推求本义的方法四、如何分析引申义五、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有好几个意义,其中有较原始的,有后来发展,变化来的,还有借假义,一般人说词的本义是指它最初的意义。
①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单位,一个词由形式内容两部分组成,形式是它的读音,内容是它表达的概念。
不包括形体、字义同词义。
②词的产生就是语言的产生,语言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刚产生的几十万年前,我们如果说研究词的最初产生的意义,那么研究工作是无从作起的。
我们研究词的本义,往往要借助文字记录的语言材料来考察词较原始的意义。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是为了记录表现语言、解决语言时空问题而产生的,是语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词和字它们产生的时间差异,如果人类使用语言是一年的时间,那么文字则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小时才产生的,所以,我们借助文字资料来研究的词的本义并不是汉语最原始的意义,而是指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的最古老的意义。
引申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词的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关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例如:引:小篆写作,指事字,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
《说文》“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把弓拉开,形状变长,所以引申为长,延长,(还有拉、导领、后退等义)在“引申”这一词中用的是延长这一义申:甲文作,籀文作昌,小篆作,从甲文看象闪电形,申是古电字,后来假借为地支名和陈述义,作为伸展一义,有人认为是引申义,闪电光延申状由“引申”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剖析
14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分析字形-阝 (左阜右邑)
阜:土山
邑:人居住的地方
15
分析字形-阜
与山 有关 名 词 陵大阜 阳山南 陆高平地 隅山角
阜
与高 有关
形容词 阻山路难行 险同“阻” 名 词 除殿阶 际两墙之缝 陛殿阶 防堤坝
动 词 陟登 队从高处掉下 陨从高处落下 陷自高而入下
关于宗庙
禅祭天
祷告事求福 祏shī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屋
祖祖庙
祸福之事
祟神祸
祸害
福
禄
11
分析字形-貝1
貨貝
12
分析字形-貝2
財 貨 資 賄
表示與
名詞 形容詞
財物有關
的意義
貴 貧 賢 賤
買 賞 贈 購
动詞
13
分析字形-肉
肉
腐 肿
瘸 肥 脚 背
zī,肉烂
胔 形容詞
指有關身體 腴 的某些性狀
肉
月
腹 肩
胸 名詞 肾
分析字形-网
羅 罟 置
赦罪 、释放
罩 罪
捕鸟网
罷
放逐有罪者
署
安置、安排
罾
罵
骂,恶言伤人
罕 hǎn,捕鸟网。从网。
罔 wǎng,蒙蔽,诬陷。从网。
21
分析字形-欠
有关呵气 的动作
2、考察本義的方法-分析字形 木:树 象形字 豆:器皿 干:盾牌
1.分析字形應依
據甲骨文、金文、小
篆等古文字。 2.形聲字的形 符雖不直接反映本 義,卻標明了本義 所屬的範疇,為掌 握本義指出了方向。
3
指事字
词的本义、引申义
② 从具体到抽象
道:本义指道路,例: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 经小雅大东》)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 径、方法,例: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 上》) 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例: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理:本义是治玉,引申为治理其他事物,从治理的结果可 以引申出“条理”义。治理是一种有目的、经过考虑的 活动,从而引申出“事理、道理、情理”等意义。 “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从具体到抽象 的引申。
(2)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 )相关: 象或所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 象或所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志 本指门牙或牙齿, 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收获标志着 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 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 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 由此“ 引申为时间单位。 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单位。 由祖庙引申为祖宗。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 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 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 而高则易倾倒,因此引申为不稳定, 再引申为危急、危险。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 旷了,以至“空了”,因此引申为 空虚的意思。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
前面我们讲古代汉语词汇的时候讲过, 前面我们讲古代汉语词汇的时候讲过,古代汉 语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 语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 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词。 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词。汉字是表意文 造字时义寄于形, 字,造字时义寄于形,形体结构同意义有着密切 的关系,特别是该字的早期形体, 的关系,特别是该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 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 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 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 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 本的方法。 本的方法。
古代汉语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34
考察本义的方法-考核文献1
例 词 及 本 义 文 献 用 例 《说文》之说解
向 朝北的窗子 塞向墐户。
北出牖也。
《诗经·七月》
叔 拾取 行 道路
九月叔苴。
拾也。
《诗经·七月》
遵彼微行。 人之步趋也。
《诗经·七月》
(误)
第二、能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探求本義,有助於透徹地理解詞義。
如:“綏”的本義指車上的繩帶。《論語•鄉黨》:“升車,必正立, 執綏”。“綏”是供人上車時作拉手用,以保持身體穩定的東西。 所以引申出“安”、“安撫”的意思。《左傳•僖公四年》:“君 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以德綏諸侯”,就是“用恩德來安 撫諸侯”。《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思靖百姓,懼未能 綏。”“未能綏”就是“未能安撫”。現在的“綏寧”、“綏懷”、 “綏遠”等複音詞的“綏”都是安、安撫的意思。
分析 字形
考核 文献
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
用以结体的象形单 位具有表意性。
综合运用
以分析字形
形符标明本义所属 为主,考核
形声字 的范畴,为掌握本
义指出了方向。
文献为辅, 二者相辅相
1.经史子集等历史文献。 2.古书的训诂材料。 3.《尔雅》《说文》等工具书。
成,缺一不 可。
37
常用词本义-1
零:下雨 采:采集 责:索取 比:并列 识:记住 败:毁坏 作:起立 北:背离
红
赤子 赤发 红色
炎热
赤: 大火
空
赤手 赤字 虚空
纯洁
热
赤道 赤方
纯真
赤诚 赤胆
44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爲什麽要分析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1.分析詞的本義和引申義能使我們對詞義不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加深對詞義 的理解。 “綏”,有安、安撫的意思。《三國志·蜀 志·諸葛亮傳》:“思靖耐性,懼未能 綏。”“未能綏”,就是未能安撫的意思, 現在的“綏寧”“綏懷”“綏服”等詞的 “綏”,都是安、安撫的意思。
《楚辭·招魂》:“雕題黑齒”,雕,雕 繪;雕題,繪飾花紋的頭。 《山海經·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 豹,而文題白身”,題指鳥頟。 知道“題”本指頭,那麽“題凑”的意思 就不難明白了。今天講的“標題”“題 目”“題跋”仍屬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 標以文章內容的簡短語句,概括內容的詞 句,寫在書脊等前後的文字,題在前、跋 在後,泛指各種事物的前端。
直接引申義与本義關係較近,容易辨認。間接引 申義是指由引申義再引申出來的意義,就是所謂 “輾轉爲他訓”。 “朝cháo代”的“朝”是從“朝zhāo”引申來的, 讀音也變了。 朝zhāo本義指早晨。 《說文》:“朝, 旦也。”古人在把早上拜見君主,稱作朝cháo, 晚上拜見君主,稱作夕。《左傳·宣公二年》: “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講趙盾穿戴整 齊準備朝見君主。《左傳·成公十二年》:“百 官承事,朝而不夕。”意思是說百官努力做事, 早朝把事情辦定,晚上無事就不拜見君主了。
2.可以以簡馭繁地去掌握詞義,我們抓住了詞的 本義并進而正確地分析其不同的引申義,就可 以綱舉日張,事半功倍。 “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了六個義項: ①絲的頭緒;②法度、準則;③治理、管理; ④紀年單位;⑤古代紀傳體史書中記述帝王歷 史事迹的部分;⑥通“記”。第六個義項屬于 通假義,這裏可以不去管它。前五個意義,第 一個義項屬本義, 《說文》:“紀, 別絲也。”“別絲”就是別理一束絲的頭。絲 的特點是又細又長,很容易亂,亂了以後不容 易整理。
古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演示文稿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 ③拦截(迫使
他人中途停止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第9页,共17页。
防:《说文》:“防,隄(堤)也。”
第10页,共17页。
①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
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
①竹节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③关节(用于动物) ④季节、节气(用于时日)
③以为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④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非鞅》) ⑤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
⑥众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
⑦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后汉书·章帝纪》) ⑧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担子
③责任、任务
①抱
④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甲文作 ,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 王,引申为上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朝堂,由朝廷 引申为朝代。这几个意义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
第6页,共17页。
朝:①早上
本义
②上朝、朝见 直接引申义
③朝廷、朝堂
间接引申义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④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后汉书·桓谭传》) ⑤君子行有防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连文来判定词义
为了调整音节,文言文中常有将同 义词连用的情况,就称之为“连 文”。
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论佛骨表》) 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 (《汉书· 贾山传》)
近义词辨析
什么近义词
近义词是语言中意义相近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近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 有异”。
怎样辨析近义词
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 门、户 书、籍 府、库
怎样辨析近义词
辨明行为方式状态的不同 哭、泣、号、啼 观、察、看、望
怎样辨析近义词
分析词义褒贬感情的差别 周、比 杀、弑
怎样辨析近义词
辨析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别 眷、顾 疾、病
怎样辨析近义词
区分词义适用范围的差异 官、吏 击、攴
怎样辨析近义词
认清同义词使用条件和语法功能的 不同 一、壹 能、得
《孟子》:“我()为君辟土地, 充府库。” 《韩诗外传》《左传》:“齐师伐我。” 《荀子》:“魏氏之武卒不可以 遇秦之锐士。” 师:军队,集体名词 卒:步 兵 士:战车上的甲士
盗、贼、窃 《荀子》:“故人无师无法而智则 为盗,勇则为贼。” 《左传》:“(灵公)使鉏麑贼之” 《左传》:“亡不越竟,反不讨 贼。” 《荀子》:“盗名不如盗货” 《庄子》:“彼窃钩者诛,窃国者 为诸侯。” 盗:小偷 贼:强盗 盗、窃:表示动词都表示偷东西,但 是“窃”不能作名词,“盗”可以用 作名词。
如何掌握本义确定词义
从字形分析词的本义
瓜 亦
牧 颖
利用“对文”来判定词义
所谓对文指的是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或相似的语句 . 《诗经· 郑风·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以上第一章)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之粲兮。”(以上第二章)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子粲兮。”(以上第三章)
饥、饿、饑 《韩非子五蠹》:“故饑岁之春, 幼弟不饟。” 《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 饑:饥荒。 饥、饿在表示“肚子饿”意思上为 近义词,但两者的程度不同,饥, 吃不饱;饿,很严重的饥饿,快要 饿死。
辨析下列近义词
锐、利 口、嘴 侵、伐、袭 视、见 庙、观、寺、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