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二、课程目标四、 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高一上必修 1,必修 4 高一下必修 5,必修 2,必修 3 高二上选修 2 系列,选修 4 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 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 144 学时, 8 学分。

2. 选修 1 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 数学探究。

共 108 学时, 6 学分。

3. 选修 2 课程分为 A,B,C,D,E 五类。

6 学分。

A 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旧课程学 必修: 8 学分 分 选修 1 :6 学分选修 2 :6 学分必修: 10 学分 选修 2 系列: 6 学分选修 4 系列: 3 学分(每个专题 1 学分,共 10 个 专题,高考修 3 学分)学 必修: 144 学时 时 选修 1 :108 学时选修 2 :没建议学时必修: 180 学时 选修 2 系列: 108 学时 选修 4 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 1, 高一下必修 1 高二上选修 1,选修 2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 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 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 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 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 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2017年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7年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7年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年,我国数学教育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实施。

这一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学生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学科的应用,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注重课程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

教育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

教育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学校间、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只有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国的数学教育能够迎来新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成为数学领域的未来之星。

(完整版)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017年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

2017年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

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摘要:一、引言二、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1.课程目标2.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4.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1.强调数学应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四、对新课标的认识与建议1.把握课程目标2.调整教学策略3.提高自身素质4.关注学生发展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应运而生。

新课标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

二、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1.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程结构新课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史等内容;选修课程则提供了更多的专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

3.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和现实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的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程实施与评价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方面,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1.强调数学应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方式,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开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根底,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根底课程,具有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开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根底。

二、课程根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历,处理好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7版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7版数学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7]9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17 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并于2017 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是我国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该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其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

该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包括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数学方法、概率与统计四个模块,涵盖了数学的基本领域和方法。

教学要求强调了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标准还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

再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该标准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数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最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

该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2017年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高中数学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解读:
1.课程结构: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选修课程则分为普及课程和拔尖课程。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又不会缺乏必要的课程内容。

2.知识内容: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点上不仅要掌握常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各种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上更是注重。

因此,在知识点上更新、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加了许多实用性强的知识点,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3.教学方法: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采取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实践与应用、探究式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4.评价标准: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评价的多元性和科学性,既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总之,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知识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使高中数学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17年发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对于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明确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能力。

这些能力是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各种职业的基础,也是学生继续学习更高数学课程的前提。

基本要求包括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其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新的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学分析与数学应用两个部分。

数学分析部分包括数列、函数、极限、导数、积分、微分方程等内容,数学应用部分包括几何、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内容。

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学科内部的逻辑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强调了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对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对于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切实加强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与
学分调整升级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

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具体来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在学分与选课方面,必修课程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

选修课程的分类、内容及学分如下:
B类课程包括微积分、空间向量与代数、应用统计、模型四个专题,其中微积分2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1学分,应用统计2学分,模型1学分。

C类课程包括逻辑推理初步、数学模型、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三个专题,每个专题2学分。

总的来说,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在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学分与选课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和解读。

2017版数学课程标准

2017版数学课程标准

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47)。

(5)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参见例48)。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参见例49)。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a+b)( a- b) = a2- b2;(a±b)2 = a 2±2ab + b 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参见例50)。

新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的解读与思考精选全文

新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的解读与思考精选全文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 ◆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四、课程结构
(一)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二)内容变化
• 删减部分:算法、流程图;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绝对值不 等式、柯西不等式以及排序不等式等;线性规划;微积 分;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三个逻辑联结词;几何概率模 型;推理和证明;数学归纳法作为了选学内容,不作考 试要求。
• 增加部分: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数据相关性;选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本部分不作为全国统一高考 内容)。
(二)基本理念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 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数学课程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和学生 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学业质量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 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学业质量水平
•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 表现。
•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水平”(质量描述)和“四 个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 流与反思)

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二、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 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咼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 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 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 五类。

6学分。

A 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旧课程p --- BUS 彌供i…用」__ 7L 何与代敵国1与極率_|£矽潭「类|吕TtE;校本课呢学必修:8学分 分选修1 : 6学分选修2: 6学分必修:10学分 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 必修:144学时 时选修1 : 108学时选修2 :没建议学时 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 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 高一下必修1 高二上选修1,选修2J B :輕济,社会扶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 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2017年中,中国教育部公布了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重视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标准的科学性和完善性。

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了近年来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强调拓展思维教育,深化数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为最终目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明确,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在构建丰富的数学语言方面施加重力,加强素质教育内涵,以及在数学解题以及数学思维的广泛应用上提升训练的方式,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建立数学智能,发展为全面发展的有效帮助。

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完善数学课程,为我国学生提供科学的数学教育,实现数学技能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服务教育事业,提供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并以此让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发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更大的作用。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

(三)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