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

一、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符合卒心痛(TCD编码:BNX0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编码:I20.001),并且符合冠状血管成形术后状态(ICD10编码:Z95.502)和/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状态(ICD10编码:Z9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诊疗方案”(见附件)。

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血瘀证

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

心血瘀阻证

痰瘀内阻证

瘀热互结证

胸阳不振,寒凝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卒心痛(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卒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血管成形术后和/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中医诊断必须符合卒心痛;西医诊断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且符合冠状血管成形术后状态和/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状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3.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0%)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肌标记物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心脏超声

(7)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心脏运动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2)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3)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

(4)痰瘀内阻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5)瘀热互结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6)胸阳不振,寒凝血瘀证:温阳宣痹,活血化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及耳穴贴敷按摩

(3)穴位注射

4.其他疗法

5.饮食疗法

6.护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胸闷、胸痛、乏力等主要症状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需要再次血运重建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符合卒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且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和/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TCD编码:BNX021,ICD-10编码:I20.001,且Z95.502和/或Z97.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ID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附件: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以下标准分别进行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二)证候诊断

1.中医辨证:

(1)气虚血瘀证

(2)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

(3)心血瘀阻证

(4)痰瘀内阻证

(5)瘀热互结证

(6)胸阳不振,寒凝血瘀证

(三)中医治疗

1.应急措施

(1)含服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3~4粒。

(2)取膻中透鸠尾、内关透外关、三阴交、间使、神门、足三里、阴陵泉诸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强刺激,其间可强化手法1~2次。

(3)取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以拇指或手掌掐按,每次10分钟。

(4)活血化瘀可选用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静滴。

(5)益气养阴复脉可用生脉注射液50~100ml静滴,回阳固脱可用或者参附注射液50~100ml静滴。

2.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证

主证:胸闷心痛,活动则加重,乏力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而紫,苔薄,脉沉细、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黄芪,白术,桃仁,红花,水蛭,血竭等;或者生黄芪,丹参,丹皮,金银花等。

(2)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

主证:胸闷心痛,心悸烦热,口干,手足心热,盗汗,耳鸣腰酸,舌质淡或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或促。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黄芪,麦冬,石斛,蒲黄,五灵脂等。

(3)心血瘀阻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