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要点(第八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要点(第八单元)来,回到现实中。
在梦境中,作者遇到了一个老者,老者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最终却离开了美丽的世界。
作者从中感悟到。
美丽的梦境不一定是现实,有时候会让人失望。
重点是理解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6.我的伯父XXX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的伯父XXX生的怀念和热爱之情的表达。
文中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XXX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他的言行举止,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和社会。
重点是理解作者对XXX生的情感表达,体会XXX的高尚品格。
27.有的人——纪念XXX有感本文通过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XXX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一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最终落得下场凄惨;而另一种人则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最终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XXX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他的作品和言行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人民和社会。
重点是理解XXX的高尚品格和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我的伯父是一篇回忆XXX的文章。
作者通过回忆XXX 生前的一些事情,表达了自己对XXX的怀念、热爱和敬仰之情。
XXX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有的人是一篇纪念XXX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比两种人的表现和下场,赞美了XXX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这篇文章让我们深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引导我们追求高尚的品格和行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第八单元25、伯牙绝弦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朗读.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朗读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
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
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3、齐读课文。
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
师范读,学生跟着读)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9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9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9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表演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
2、出声地读课文。
注意正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汇报自己的发现。
老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
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
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共同表现剧本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家印的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小字联系起来阅读。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思考:什么是奴隶,奴隶的生活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2、剧本讲了什么事?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剧中的情景。
1、指导分角色试读。
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
10至15人自愿结组四、进行表演,相互评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章写了那几件事。
2、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
童年的启蒙老师更使人难忘,他们更能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之中。
因为是他们打开了我们知识的大门;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能健康地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
(板书课题)师提问学生对“启蒙”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举办“鲁迅日”纪念活动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
《好的故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会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
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关照。
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关于资料的搜集查阅,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意识的设计,有的是直接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强调,有的则出现在交流平台或课后习题中。
借助下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关于查找资料的编排:由上表可知,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浩如烟海,因此教师需指引搜集资料的方向或给出相关查阅路径,学生还需要提高从大量资料中再进行筛选和甄别,寻找依据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三年级开始以写人为内容的习作多次出现,以往的习作已经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习作在此基础上,强调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它通过词语、句子和篇章,将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传递给他人,构建了丰富的人际关系网。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
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诗词;3.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作者的用意;4.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文。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观鱼》;2.生字词:观察、晕黄、稠密、鲤鱼、哗哗声、凝视、剪影等;3.古诗词:《观沧海》;4.课堂练习及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文言文,首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醒学生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常见短语等。
2. 学习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分析课文:通过分段的形式,逐个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与本课文相关的古诗词《观沧海》,并分析其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义。
3. 课堂练习及作文•区分汉字: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分辨不同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汉字。
•填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充生字词,巩固词汇的学习。
•理解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写作:让学生依据本课文的题材,写一篇与观察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重新改写迭代,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拓展方式:•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学习更多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多读文言文,锻炼阅读能力,丰富文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语文知识,如生字词、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背景介绍1.1 集体备课的概念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备课的一种教学活动。
1.2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2.1明确备课内容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备课的内容,明确备课的目的和要求,为备课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2收集备课资料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备课资料,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备课时进行参考和借鉴。
第三、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3.1 讨论备课方案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备课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以便在备课中得到更好的结果。
3.2 分工合作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第四、集体备课的总结与反思4.1总结备课经验集体备课之后,教师可以对备课的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备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备课活动中加以改进。
4.2反思备课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反思备课的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结语5.1扩大集体备课范围集体备课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重视集体备课,推动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体备课也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及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们首先需要明确备课的内容。
这包括明确备课的目的和要求,为备课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们也需要收集相关的备课资料,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备课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纯真高尚的友情。
本文构思精巧,层次清晰:按照“相知—相绝”的顺序,先概括、后具体地写伯牙、子期“成知音”,最后写“绝弦谢知音”,感情强烈鲜明;语言凝练,言简意丰,极富音韵美;巧借人物语言表现联想的情景,充分表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月光曲》主要讲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贝多芬伟大、高尚的情怀。
课文在表达上独具特色: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为主线,融故事情节、贝多芬内心情感和《月光曲》旋律的变化于一体,三线交织,意美情真;联想穿插于叙事中,虚实辉映,突显音乐的旋律之美和音乐家的情感之变化;多处景物描写细致独到,描绘了美丽的图景,意境深邃;在人物塑造方面,主要通过语言、形象、行为凸显人格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细致介绍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品的永恒之美和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力。
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教案学科:语文第 8单元单元主题备课者:执教者:课型课时计划内容单元课 1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时课8 1.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能抓住关键词,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2.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4.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整合课 2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2.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3.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单元课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单元第8单元备课者课型单元课课题单元课执教者及时间学习要点1. 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文章之后,有自己的体验,能够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探究问题你觉得可以借助哪些资料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应用作业1. 布置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
2.完善摘录笔记。
3.继续练习写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
1.预习时在书上做批注笔记。
2.拓展阅读并采集。
文化阅读拓展阅读学习重难点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二、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教学重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来体会艺术美;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了解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内容: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组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并板书: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二、整体回顾,感受艺术魅力1.在《伯牙绝弦》中艺术是: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引读,师:是啊,在钟子期眼里,伯牙琴声中有峨峨的泰山,有洋洋的江河。
3.师:在盲姑娘兄妹俩看来《月光曲》中贝多芬钢琴就把他俩带到月光下的大海边。
不信,请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4.音乐是艺术美,画面同样具有艺术美,在《蒙娜丽莎之约》中蒙娜丽莎就走进了作者灵魂的深处,成了他的一部分,引读──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单元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走近鲁迅”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
鲁迅,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理由走近鲁迅先生。
本单元编者一如既往地运用儿童视角,从最贴近儿童的《少年闰土》入篇,以阅读链接冯雪峰、李何林对《野草》的评论和注解,点明《好的故事》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获得理解鲁迅创作思想的进阶;通过回忆性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直面鲁迅其人,通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感受鲁迅其魂;以习作《有你,真好》引领学生诚挚表达,借鉴迁移;最后以积累鲁迅名言名句作结,从不同视角、表现手法,多角度立体呈现鲁迅形象。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一)单元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
会写 25 个字,会写 29 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
3.通过借助相关资料,加小标题等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二)单元重点、难点:1.感悟作者“通过事情写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2.在比较阅读中体会鲁迅的语言与思想,激发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一) 制定学习任务设定“以文识人,走近鲁迅”任务群,为整合切入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此单元任务下分四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初识鲁迅。
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单元初识人物形象,明确本单元的任务。
子任务二:知鲁迅。
观照单元要素的渗透,完成从读文到读人的阅读之旅。
1.读鲁迅其文。
要认识和走近鲁迅,最根本的路径是读其作品。
《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文体不同,阅读策略也不同。
《少年闰土》节选自小说《故乡》,用典型事例写人。
我们可把握小说以闰土的讲述推进叙事,呈现人物形象的表现形式,将“我”的生活与闰土进行对比,进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阅读《故乡》,感悟鲁迅先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本色。
散文《好的故事》运用象征与对比手法描绘美好的梦境,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表达匠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案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
【课件1】刘和刚的《父亲》2. 学生欣赏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总结谈话:父爱如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了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
当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父亲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渐渐枯萎了。
歌曲中“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这一句感动得无数人流下热泪。
想想一路走来,一直有父亲陪伴左右,真想大声喊出一句话“有你,真好”4.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1.出示:【课件2】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2. 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审题指导:(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人、对手等等。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有你,真好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戴”。
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
由于你上课的威严,让我们有几分惧怕。
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
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亲切温和。
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作了。
“老戴”看见了。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内容人教版部编本六班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一、同学基本状况同学对新书有期盼,使用部编本有了肯定基础,学习已经得法,在老师的引领下,在摸索更合适的教学策略,同学在课堂能针对教材的单元整体编排进行自主学习,绽开联想。
二、教材简析人教版部编本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也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
"导语'内容集中,为同学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老师和同学借题发挥主动性和制造性。
单元有4篇课文,要求精读与略读结合。
本单元无"口语交际'。
"习作'是《有你,真好》;支配了一次小练笔在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
支配"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一次。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单元生字,初步理解字意。
2.把握本单元的新词,会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1页/共3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要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5.学会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要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单元导读分析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专题共选编了四篇课文,即《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少年闰土》一文,用舒缓深情的语言和倒叙的写作方法,一开头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聪慧能干、机灵英勇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好的故事》是鲁迅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此诗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妙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抱负的热闹向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清平乐村居》,是谁的作品,还记得吗?2.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课题)4. 讨论题意。
(1)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 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诗文了解1.先翻开书本自由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这首词连课题在内共有59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正确、流畅。
愿意试一试吗?(生读课文2分钟,然后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听课件范读--全班跟读。
)2.通过读,也许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感悟。
别急,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品味,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诗文赏析,再次在读中感悟课文。
再读课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发现?或从中又感悟到了什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详见课堂实录。
)四、诗文拓展,布置作业:1、在这之前我们还曾学过和这首诗有相似意境的诗吗?课后对山水田园诗做一点研究,开个山水田园诗鉴赏会,看谁知道得多。
2、你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这首词与我们今天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录(片段):生:我知道了这首次的词义,大概是这样的: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表
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纯真高尚的友情。
本文构思精巧,层次清晰:按照
“相知—相绝”的顺序,先概括、后具体地写伯牙、子期“成知音”,最后
写“绝弦谢知音”,感情强烈鲜明;语言凝练,言简意丰,极富音韵美;巧借
人物语言表现联想的情景,充分表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月光曲》主要讲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音乐的力量和
贝多芬伟大、高尚的情怀。
课文在表达上独具特色: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以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为主线,融故事情节、贝多芬内心情感和《月光曲》
旋律的变化于一体,三线交织,意美情真;联想穿插于叙事中,虚实辉映,突
显音乐的旋律之美和音乐家的情感之变化;多处景物描写细致独到,描绘了
美丽的图景,意境深邃;在人物塑造方面,主要通过语言、形象、行为凸显
人格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细致介绍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表现了
艺术品的永恒之美和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力。
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
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
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
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
鼓舞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
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
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可用12~14课时,
精读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4~5课时略读课文《蒙娜丽莎》、《我的舞台》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
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表面的。
肤浅的。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
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后来,当
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2.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
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
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
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
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
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
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
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
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
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
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
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
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
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而不
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
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6.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
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
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
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
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7.这些赞美之声听
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
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
子期说些什么呢?8.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
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
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
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9.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师:这句
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
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0.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三、深悟知音1.明代
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
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
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教后反思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随着天气
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浪花“涌过来”,气
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这样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
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
三、归纳训练分段段意、中心思想的归纳板书设计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