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 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 4.1.1 总体气象情况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采样、保存、仪器操作样品分析、实验数据记录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变化图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
(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测点编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号1#学生居住宿舍楼附近区2#教学区教学楼前距教室大约十米左右3#实验楼区实验楼附近4#食堂区各个食堂的门口前5#学校前门正对前门口保安室十米左右区四.监测时间和频次: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6.00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TSP/PM的测试方法—重量法10一.实验目的1.掌握TSP/PM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102.了解环保学院TSP/PM的浓度。
10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大学校区环境监测实验环境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TESTING REPORT项目名称(Item):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环境监测实验项目地址(Address):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报告人(person):刘阳报告日期(Date of report): 2021-12-26检测结果一、样品名称:人工湖湖水1、采样地址咱们组的采样点在2#处,那个地址有芦苇草.2、检测结果1#采样点2#采样点3#采样点4#采样点5#采样点6#采样点二、样品名称:校园空气一、采样二、检测结果3、采样点示用意 Sketch map三、样品名称:校园噪声1、检测结果注:依照GB3096-2020 声环境功能分类,将咱们的校园分为一类声环境功能区。
报告说明Testing explanation报告数据分析:1、依照人工湖的数据,咱们能够对人工湖的水样进行分析,人工湖属于地表水中的Ⅳ类标准。
①第一,咱们的水偏弱碱性,咱们的人工湖的水是咱们学校的污水处置厂的中水、雨水和部份自来水组成的,依照数据,人工湖水的浊度仍是比较大的,东边的悬浮固体比西边的悬浮固体要少。
②关于六价铬,人工湖水中并无超标,4#的数据超标了,或许是因为测量误差.③关于COD Cr和BOD,只有4#中的COD Cr超标了,其余的均未超标。
4#号点的数据超标现象严峻,有必然的误差缘故,也有可能是4#处的铬的含量的确偏高,或许是因为在人行道隔壁的缘故,人为因素关于水质有必然的阻碍。
只是对照5#点,那个判定为误差。
④氨氮的数据均未超出数据,说明咱们的人工湖水质营养没有超标,咱们的污水处置厂处置的中水水质比较好,而且人为向湖内排水也比较少,因此氨氮的含量比较标准。
2、依照噪声的监测数据,咱们能够看出来图书馆工地和宿舍楼之外,夜间声音均比白天的声音要大,那个与国家标准是不大一样的。
①关于图书馆工地和宿舍楼的数据来看,工地在夜间一样都会停工的,因此噪声自然会减小的;那关于宿舍楼,因为夜间大伙儿都休息了,活动也减少了,因此声音的分贝也会减少。
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 (校园空气质量报告)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报告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环境科学年级指导教师二Ο一Ο年十二月十八日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报告前言山西省为产煤燃煤大省, 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的燃烧产生大量的SO2.NOx。
山西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东南方向的城乡结合带, 紧临交通主干道坞城路, 附近有许西, 北张两个自主燃煤采暖的的城中村, 和一个垃圾焚烧厂。
煤和垃圾燃烧产生了大量的SO2.NOx, 同时汽车尾气液排放了大量的NOx。
其中SO2是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 它能通过呼吸进入气管, 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是诱发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当它与烟尘等气溶胶共存时可加重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而NOx是引起支气管炎、肺损伤等疾病的有害物质。
TSP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 它可由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人为活动排放出来, 也可以通过土壤、扬尘、沙尘经风力的作用输送到空气中而形成。
SO2.NOx和TSP都是环境监测必测项目, 通过对它们的测定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等服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根据布点采样原则, 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 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 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 和TSP 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根据三项污染物监测结果, 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 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通过实验及计算直观的反映出山西大学校园的空气质量, 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
二、空气中SO2的测定(一)目的:1.掌握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O2的方法;2.测量校园中SO2的浓度。
(二)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 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 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 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7nm, 据其颜色深浅,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与标准曲线对比, 对SO2进行含量回归, 从而测得空气中SO2的浓度。
实验十二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测定与评价
根据实验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提高校园 声环境质量。
实验背景
校园声环境质量对师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城市噪音污染日益严重,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声环境质量对师生的身 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国内外对声环境质量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声环境质量的研究日益重视,相关研究涉及声源分析、噪音传播规律、噪 音控制技术等方面。
污染。
建议学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 高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噪音防 护意识,鼓励大家共同维护良好
的校园声环境。
建议学校加大对噪音污染防治的 投入,引进先进的噪音监测设备 和技术,提高噪音污染防治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校园声环境特点
校园声环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例如,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而校园周边道路和建筑工地的噪声水平较高。
校园声环境监测
为了了解校园声环境现状,需要进行噪声监测。监测点应覆盖校园内的不同区域,包括教学区、生活区、 运动场等。同时,还需要对校园周边的噪声源进行监测,以便全面了解校园声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
主要考虑等效连续A声级(Leq)和最 大声级(Lmax)等参数,以反映校园 内声环境的整体状况和主要噪声源的影 响程度。
评价方法与流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评价方法:采用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校 园内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声环境质量测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流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实验十二校园声环境质量现 状测定与评价
目录
• 引言 • 校园声环境现状 • 声环境质量测定方法 • 声环境质量评价 • 结论与展望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1. 引言校园噪声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校园噪声环境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整理总结了实验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方法与过程,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方法我们在一所高中的校园内选择了多个监测点,并利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监测。
具体的监测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3.1 教室噪声环境在不同教室进行的监测中,我们发现噪声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存在着某些特定时段的噪声峰值。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的交谈声、课堂讲解声以及移动椅子等引起的。
我们还发现空调等设备的噪声也对教室噪声环境有一定影响。
3.2 图书馆噪声环境我们发现图书馆的噪声环境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噪声来源。
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内讨论或使用手机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籍移动和翻阅时产生的噪音。
这些噪声对于需要安静学习和阅读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3.3 食堂噪声环境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食堂是校园噪声环境中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繁忙的用餐时间,人声喧哗和餐具碰撞声不断。
对食堂进行噪声控制是改善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一环。
3.4 体育场噪声环境在体育场进行的监测中,我们观察到了噪声水平的显著增加。
观众们的欢呼声、音乐声以及比赛过程中的起哄声都是体育场噪声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噪声超出了安全范围,这对听力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4. 总结和回顾校园噪声环境在我们的实验中展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性。
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场等不同场所的噪声来源有所不同,但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校园噪声的控制与管理应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深入了解了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了以下观点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特别是教室和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
大气污染PM2.5实验报告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的监测;2、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二、实验内容1、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因子:PM2.5/PM10) 三、实验步骤1、测定校园大气境质量现状值;2、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3、选择现状评价方法(内梅罗污染指数);4、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校园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5、提出改善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四、实验结果1、校园大气境质量现状值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序号 地点 PM 2.524小时平均值(μg/m 3)PM 1024小时平均值(μg/m 3)1 大草坪 46.60 97.472 公交总站 46.67 97.473 教学楼一楼阅览室28.60 59.67 4 学院东侧 46.80 97.87 5饭堂一楼门口45.3395.472、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序号 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 单位一级 二级 5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 )年平均 40 70 μm/m 324小时平均 50 150 6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 )年平均15 35 24小时平均35 753、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 内梅罗型:I imax :参与评价的最大的单因子指数;I iave :参与评价的单因子指数的均值。
取平均值得:I A1 = C A1 / S 01 = 0.621;I A2 = C A2 / S 02 = 0.650 I Aave = 0.636 ;I Amax = 0.650 I A = 0.643I B1 = C B1 / S 01 = 0.633;I B2 = C B2 / S 02 = 0.662 I Bave = 0.647 ;I Bmax = 0.662 I B = 0.655I C1 = C C1 / S01 = 0.422;I C2 = C C2 / S02 = 0.441I Cave = 0.432 ;I Cmax = 0.441I C = 0.437I D1 = C D1 / S01 = 0.624;I D2 = C D2 / S02 = 0.652I Dave = 0.638 ;I Dmax = 0.652I D= 0.645I E1 = C E1 / S01 = 0.604;I E2 = C E2 / S02 = 0.632I Eave = 0.618 ;I Emax = 0.632I E = 0.6254、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校园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现状监测评价中,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校区的5个大气评价因子评价所得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1。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质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一套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对校园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为改善校园环境提供依据,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三、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监测二氧化碳、甲醛、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浓度。
2. 水质监测:监测校园内各类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饮用水、游泳池水等。
3. 噪音监测:对校园内的主要噪音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交通噪音、机器设备噪声等。
4. 光照强度监测:测量校园内各区域的光照强度,确保学生的视力健康。
5. 温湿度监测:监测校园内各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保障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监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空气采样和分析,采集数据后进行定期评估。
2. 水质监测:对校园内各类水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确保水质合格。
3. 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相关区域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噪音水平。
4. 光照强度监测:使用光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区域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数据。
5. 温湿度监测:利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房间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监测频率1. 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估。
2. 水质监测:每月对校园内水质进行一次采样和分析。
3. 噪音监测:每月对校园内重要噪音源进行一次监测,按需要随时调整。
4. 光照强度监测:每季度对校园内光照强度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
5. 温湿度监测:每天早上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湿度测量。
六、数据处理与评估监测数据将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果后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根据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七、监测报告与应对措施1.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师生公示监测结果,接受监督和建议。
学校校园环境监测规定
学校校园环境监测规定一、校园环境监测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作为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校园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和身体健康。
因此,制定学校校园环境监测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确保学校校园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学校校园环境监测的内容学校校园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三个方面的监测。
1. 空气质量监测学校应每月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若发现超标情况,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通风设施、禁止吸烟等,以及定期开展室内空气治理工作。
2. 水质监测学校应每季度对校内饮用水源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如果发现水质超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学生能够安全饮用水源。
3. 噪音监测学校在校园内建立噪音监测点,每月对校园内噪音水平进行监测。
若噪音超过国家标准,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噪音污染,如规定施工时间、提供噪音防护设施等。
三、学校校园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学校校园环境监测主要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空气质量监测方法空气质量监测主要采用现场监测仪器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法。
现场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实验室分析则可以进一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含量。
2. 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步骤。
学校应设置专门的采样点,每季度对校内饮用水源进行采样,然后送往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
3. 噪音监测方法噪音监测主要通过设置专门的噪音监测点,利用噪音测量仪器对校内噪音水平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校园内噪音的分布情况。
四、学校校园环境监测的责任分工学校校园环境监测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1. 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应加强校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宣传和教育,确保监测工作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关注。
大学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监测技能,我所在的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环境监测实习。
本次实习持续了一个月,参与的环境监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土壤污染监测等。
通过实地实习和数据分析,我不仅增强了对环境监测的理论认识,还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被分配到一个城市的环保站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我们使用了专业的空气监测仪器,对不同地点进行了采样。
通过采样,我们获取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氮氧化物浓度等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市主要道路上的颗粒物排放量较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污染源。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空气质量指数(AQI)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了解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水质监测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转到了一个水质监测站进行实习。
我们使用了各种水质采样工具,对不同区域的水进行了采样。
通过采样,我们获取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和总磷含量等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水质的基本情况和污染程度。
我们还使用了水质污染指数(WPI)来评估水质状况,并针对一些污染源提出了治理建议。
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进行了土壤污染监测。
我们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获取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等数据。
我们发现了一些重金属超标的地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还使用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成果与收获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环境监测仪器,如何准确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通过实地实习,我深刻了解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学校环境质量的监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校园的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探讨学校环境质量监测的必要性、实施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校环境质量监测的必要性当前,校园内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有害物质超标、噪音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实施过程1. 环境质量监测点的选择在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实施中,首先要确定监测点的选择。
监测点的选择应包括学院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等校园的重要区域。
通过对这些区域的监测,能全面了解学校的环境质量状况。
2. 监测项目的确定学校环境质量监测项目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监测项目应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室内装饰材料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项目的监测,能够全面掌握学校环境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 选择监测手段和周期在学校环境质量监测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和周期是关键。
监测手段可以选择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但一般应保证每个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三、学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注意事项1. 数据准确性在监测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应选择专业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此外,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建立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学校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3. 及时处理问题在监测中,一旦发现环境质量问题,学校应及时处理。
校园空气监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健康。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监测校园空气质量,了解校园空气污染状况,为校园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师生的健康。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校园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PM10)等。
实验原理如下:1. 二氧化硫(SO2)监测:采用硫酸钡溶液吸收法,通过检测溶液中硫酸钡的生成量来计算SO2的浓度。
2. 氮氧化物(NOx)监测:采用化学发光法,通过检测NOx与臭氧发生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来计算NOx的浓度。
3. 颗粒物(PM2.5、PM10)监测:采用滤膜法,通过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称重后计算颗粒物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空气采样器、化学发光分析仪、滤膜称重仪、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2. 试剂:硫酸钡溶液、臭氧溶液、滤膜等。
四、实验方法1. 采样:在校园内选取5个典型位置作为采样点,分别进行SO2、NOx和颗粒物监测。
采样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每2小时采样一次,共计6次。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3. 结果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二氧化硫(SO2)监测结果:本次实验共监测到SO2浓度范围为0.004~0.012mg/m³,平均浓度为0.008mg/m³。
根据国家标准,SO2日均值限值为0.05mg/m³,本次实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2. 氮氧化物(NOx)监测结果:本次实验共监测到NOx浓度范围为0.006~0.018mg/m³,平均浓度为0.011mg/m³。
根据国家标准,NOx日均值限值为0.02mg/m³,本次实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 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 200 个)顺序排列找出 L10 、 L50 、 L90 ,求出等效声级 Leq ,再将该网点一整天的各次 Leq 值求出算术 平均值,作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一)何谓计权声级,在噪声测量中有何 作用。 (二)简述声级计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基 本性能。 (三)声级计的使用步骤。
颜色 浅绿色 绿色 深绿色 黄色
阴影带 小点,低密度 中点,中密度 大点,高密度 垂直线,低密度
51~55dB 56~60dB 61~65dB 66~70dB 71~75dB 76~80dB 81~85dB
褐色 橙色 朱红色 洋红色 紫红色 蓝色 深蓝色
垂直线,中密度 垂直线,高密度 交叉线,低密度 交叉线,中密度 交叉线,高密度 宽条垂直线 全黑
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与评价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和方 法,学会监测点的布设和优化;掌握声级计的使 用方法;学会环境质量标准的检索和应用;根据 监测数据和标准评价声环境现状。
二、实验仪器
声级计:HS5633A型数字声级计;标准声源; 医用计数器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一)测量条件
1. 要求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声级
计的传声器膜片应保持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时
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五级以上大
风应停止测量。
2. 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
校园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校园内的各种环境参数,了解校园的空气质量、噪声水平和光照情况,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步骤:
1. 设备准备:准备用于监测空气质量、噪声水平和光照情况的传感器装置,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噪声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
2. 安装传感器装置:将传感器装置安装在校园合适的位置,确保其能够正常监测到各项环境参数。
3. 数据收集:实时收集传感器装置所得到的环境参数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指数、噪声水平和光照强度等。
4. 数据记录:将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包括时间、环境参数数值和位置等。
5. 数据分析:对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比较不同时间段和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差异。
6. 结果展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并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校园内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空气质量指数处于良好或优秀水平。
2. 学校周边的噪声水平较高,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和人声噪声。
3. 校园内的光照情况较为稳定,基本上保持在正常的照度范围内。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实时收集和记录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水平和光照情况等参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校园的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校园的环境质量。
同时,本实验还为校园的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未来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校园生态环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了解我校校园生态环境现状,探讨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我们开展了本次校园生态环境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校校园生态环境现状,包括绿化、空气质量、水体、土壤等方面;2. 分析校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为校园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依据;3. 探讨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调查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校园生态环境相关数据;2. 实验法: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水体、土壤等进行采样检测;3.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内容1. 绿化状况调查:对校园内的树木、花草、园林景观等进行调查,了解绿化覆盖率、种类、分布等情况;2. 空气质量检测:利用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3. 水体检测:对校园内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池塘等)进行采样检测,了解水质状况;4. 土壤检测:对校园内的土壤进行采样检测,了解土壤肥力、污染情况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化状况:我校校园绿化覆盖率较高,树木、花草种类丰富,分布合理。
但部分区域绿化效果不佳,如行道树缺失、绿化带杂草丛生等;2. 空气质量:通过检测,发现校园内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个别区域空气质量较差,如教学楼、宿舍楼附近;3. 水体状况:校园内水体水质较好,但部分区域存在污染现象,如河流、池塘周边存在垃圾、油污等;4. 土壤状况:校园内土壤肥力较好,但部分区域存在土壤污染现象,如化学实验区域、建筑工地附近。
六、实验结论1. 我校校园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2. 绿化效果有待提高,空气质量需进一步改善;3. 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需引起重视。
七、改进措施1. 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丰富绿化种类,优化绿化布局;2.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对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进行整改,如增加绿化、改善通风等;3. 加强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对污染区域进行整治,减少污染源;4.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共同维护校园生态环境。
学校生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其生态保护意识,我校组织开展了生态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生态调查、监测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2. 掌握生态调查、监测和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三、实验内容1. 生态系统调查:选择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如校园绿化带、人工湖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组成、结构、功能和存在的问题。
2. 生态因子监测:选取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生态因子,使用相关仪器进行监测,分析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
3. 生态问题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生态修复实践:针对校园内存在的生态问题,开展生态修复实践,如植树造林、水体治理等。
四、实验步骤1. 生态系统调查(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生态系统的调查。
(2)实地调查:每组在指定的生态系统中,观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记录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3)环境因子调查:调查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因子,了解其质量状况。
2. 生态因子监测(1)选取监测点:在调查的生态系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2)监测方法:使用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仪器,对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生态因子进行监测。
(3)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
3. 生态问题分析(1)问题归纳:根据调查和监测结果,归纳出校园内存在的生态问题。
(2)原因分析:结合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解决方案: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生态修复实践(1)确定修复项目:根据问题分析结果,确定生态修复项目。
校园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监测报告一、背景介绍二、整治活动内容1.卫生死角清理:针对校园中的卫生死角,如暗角、楼道后面、桌底下等地方,进行定期的清理,消除卫生死角。
2.垃圾分类:建立了垃圾分类制度,设置分类垃圾桶,加强对学生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3.公共区域打扫:加强对公共区域的清扫工作,如校门口、教学楼前的广场等地,确保整洁干净。
4.食堂卫生管理: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定期检查食堂设备和食品安全,并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培养。
5.学生宿舍卫生:督促学生宿舍内部的整洁卫生,定期组织宿舍评比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宿舍卫生。
三、监测方法与结果根据整治活动的内容,我们对整治前后的校园环境卫生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采取了以下监测方法:1.校园巡查:设置定期巡查午后,监测校园环境卫生的整体情况。
2.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校园环境卫生的感知和评价。
3.环境卫生项目评分:针对学校的不同环境卫生项目,进行评分,如食堂卫生、教室卫生等。
通过以上监测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定期巡查发现,整治后校园环境卫生整体得到了改善,卫生死角的消除率提高了30%。
2.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校园环境卫生的满意度明显增加,部分项目的满意度提高了10%以上。
3.环境卫生项目评分方面,食堂卫生评分提高了20%,教室卫生评分提高了15%。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通过监测和评估,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仍有少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不理解或漠视,垃圾分类效果不够显著。
2.学生宿舍卫生整治效果不如预期,学生整洁卫生意识有待提高。
3.部分公共区域清扫工作仍有疏漏,需要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强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增加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学习。
2.加大对学生宿舍卫生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对学生整洁卫生意识的培养。
3.提升清洁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集中整治活动和监测评估,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园环境卫生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一、内容概括探讨校园噪声的来源、强度分布以及其对校园环境与师生生活的影响。
本实验着重监测了校园内主要区域的噪声水平,如教学区域、活动区域、休息区以及周边交通环境等。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收集,我们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如上课时间、课间休息、午休时间等)的噪声变化,并评估了这些变化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的影响。
我们还探讨了当前校园噪声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本次实验报告不仅对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具有实际意义,也对后续的噪声治理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1. 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说明监测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性。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校园内的噪声环境质量,探究校园噪声的来源、传播及其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的影响。
本实验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关乎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与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噪声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而言,其重要性尤为突出。
校园作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其尤为重要。
通过本实验,我们期望为改善校园噪声环境、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合理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校园内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娱乐活动产生的噪声等。
这些噪声不仅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监测校园噪声环境,了解其污染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实验,还能提高师生对噪声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校园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本次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简述实验背景,包括当前校园噪声污染现状及影响。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校园内各种活动的增多和周边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校园噪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校园环境质量和师生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
目录1、噪声监测概况 (2)1.1监测区域简介 (2)1.2监测目的 (3)1.3点位布设和监测时间 (3)1.4监测设备和方法 (4)1.5统计及计算方法 (6)1.6执行标准 (7)2、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讨论 (7)3、结论及治理建议 (56)4、实验心得 (59)1、噪声监测概况1.1监测区域简介环境监测实验第六组将小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区域选择在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地处北三环东路北侧,北三环东路是北京市的交通要道,每天各时段车流量非常大,汽车鸣笛声和发动机轰鸣声是校园噪声污染的重要构成因素。
学校东面毗邻樱花园东街,樱花园东街两侧分布着大量商铺,包括超市、饰品店、网吧、餐馆等,人流量很高。
同时,樱花园东街是城市主干路,车流量也较大。
学校西面毗邻樱花园西街,同样是城市主干路,车流量较大。
樱花园西街街道两侧也分布着少量商铺,包括餐馆、菜市场、医院等,来往行人也较多。
学校南面毗邻北三环主路,车流量和人流尤其大。
学校北面毗邻樱花园南街,属于城市支路,车流量相对较小。
樱花园南街道路两侧分布着少量商铺,包括餐馆、超市、旅馆、学校、住宅区等,人流量较大。
由上可看出,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地处北京市繁华地带,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进行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寻找合适的噪声治理方式对保证校园学生的健康生活十分有必要。
1.2监测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和方法,学会监测布点的布设和优化;(2)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学会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的检索和应用;(4)根据监测数据和噪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监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1.3点位布设和监测时间点位布设:(1)将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校园划分4*4的网格,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中心(见上一页图),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第六组共11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监测点位布设的相应数字序号进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校园环境质量监测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设计水质监测路线,确定水质监测项目,并对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2.使学生学会设计空气污染监测路线,确定空气监测项目,并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
3.使学生学会设计环境噪声监测路线,并对噪声进行监测与评价,绘制噪声污染图。
4.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模拟或实际监测任务的能力、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查,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制订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2.实事求是地报出监测数据,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3.选择的项目要能够反映监测区水环境质量以及空气环境质量,选择的采样、分析监测方式要科学合理。
三.实验内容(一)校园水及污水监测1.制订校园水及污水监测方案:对校园内污水及生活用水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能清晰表达的方式加以记录.①学生食堂用水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水中含的物质大致情况,每天用水量。
②调查校医院污水去向,排水量。
③调查校园中各实验室的污水去向,排水量。
④调查生活污水(教工住宅区、学生宿舍)的排水量。
⑤调查校园内自来水用水量.⑥校园内地表水情况等。
制订校园内水监测方案一览表,并确定监测项目。
2.校园水、污水监测及结果分析:①实施水及污水的监测具体安排: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负责几个项目的测定,拿到监测项目后,每组同学做好采样前准备工作(标准溶液及其他试剂配制;采样仪器、采样时的保存剂准备等)。
②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以及分析测试。
③水监测结果及分析:各项目分析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水和污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也可参考《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主编或本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
最后将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3.对校园内水及污水水质进行简单评价:校园的水及污水水质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并得出结论;分析校园水及污水水质现状;提出改善校园水及污水水质的建议及措施。
(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1.制订校园空气监测方案:对校园监测区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能清晰表达的形式加以记录.①校园空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同时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方位及排放量。
③校园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④监测时段内校园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⑤校园在整个城市中的位置。
⑥校园区域划分:“居住区”、“教学区”、“实习工厂”及每个区的绿化情况.制订校园空气监测方案一览表,并确定监测项目。
2.校园空气监测及结果分析:①实施空气监测具体安排: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分别负责布设点上的采样及样品分析;空气采样前,试剂的准备、配制,并对采样仪器进行调试,查看采样器及采样点电源配备等情况,由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②空气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安排:监测实验过程中,空气采样至少连续三天,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3~4次样。
采样情况记录以表格形式列出.③空气监测结果及分析:样品采集完,按照规定立即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各项目分析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也可参考《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主编或本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
最后将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3.对校园的空气质量进行简单评价: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内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的浓度的变化趋势);将校园的空气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得出结论;分析校园空气质量现状;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三)校园噪声监测1.校园噪声监测及数据处理:①实施噪声监测具体安排: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负责一个网点测量,并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情况;整个校园的网点布设以及仪器准备,由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②噪声测量时间及测量频率安排:时间从8:00~17:00,每一网点至少测量四次,时间间隔尽可能相同。
③数据处理: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再由该网点一整天的各次L 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网求出等效声级Leq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数据处理方法可参考本实验指导书实验八“城市交通噪声监测”的有关内容。
最后以L eq值每5dB为一等级(如51~55,56~60,61~65, 66~70等), 用不同颜色或阴影线绘制校园噪声污染图.2.对校园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简单评价:将校园的声环境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得出结论;分析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提出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四.实验时间安排实验时间共两周。
第一周前半周:制订校园内水及空气的监测方案。
第一周后半周:水监测实施,获得监测结果,并写出水监测实验报告。
第二周前半周:空气监测实施,获得监测结果,并写出空气监测实验报告.第二周后半周:噪声监测实施,获得监测结果,并写出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附:某大学校园环境监测方案制订案例(一)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①通过水环境监测实验,进一步让学生巩固课本所学知识,深入了解水环境监测中各环境污染因子的采样与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与技能.②通过对校园地表水、饮用水和污水的水质监测,以掌握校园内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标准的要求。
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水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校园环境水样很多,有汇集在校园内的地表水,此外还有校园排放的污水.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除调查收集校园内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外,还需了解校园所在地区有关水污染源及其水质情况,有关受纳水体的水质参数等。
有关水污染源的调查可按表1进行。
表1 水污染源调查3.水环境监测项目和范围:①监测项目: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项目和水文监测项目。
校园水环境监测项目可以只开展水质监测项目.对于地表水,水质监测项目可分为水质常规项目、特征污染物和水域敏感参数。
水质常规项目可根据校园内实验室、校办工厂、医院、生活区等排放的污染物来选取,敏感水质参数可选择受纳水域敏感的或曾出现过超标而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此外,还要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确定水质监测指标,可按表2进行。
表2水质监测指标②监测范围:如果校园内有湖泊(或人工湖),可直接在校园内湖泊取样监测.如果校园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可在污水总排放口或污水排放口进行监测。
4.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①采样点布设:湖泊的采样点应尽可能覆盖污染物所形成的污染面积,并切实反映水域水质特征;如果校园排水是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可以在校园污水总排放口或污水排放口进行采样布点,以了解其排水水质和处理效果。
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监测目的和水体不同,采样的频率往往也不相同。
对湖泊的水质调查3~4d,至少应有1d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采样分析。
一般情况下,每天每个水质参数只采一个水样。
对校园污水总排放口或污水排放口,可每隔2~3h采样一次。
③采样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确定是混合(综合)采样还是单独采样.采样器需事先用洗涤剂、自来水、10%硝酸或盐酸和蒸馏水洗涤干净、沥干,采样前用被采集的水样洗涤2~3次。
采样时应避免激烈搅动水体和漂浮物进入采样桶;采样桶桶口要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满后迅速提出水面,需加保存剂时应在现场加入。
为特殊监测项目采样时,要注意特殊要求,如应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需防止曝气或残存气泡的干扰等.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频率、水样采集类型列于表3中。
表3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频率、水样采集类型5.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①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水和废水分析方法》进行,可按表4编写。
表4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及检出下限②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③分析结果的表示:可按表5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统计。
表5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6.对校园内水及污水水质进行简单评价:校园的水及污水水质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并得出结论;分析校园水及污水水质现状;提出改善校园水及污水水质的建议及措施。
(二)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6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6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X表7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8所示。
表8气象资料调查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104.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和频率:①采样点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布设采样点。
各测点名称及相对校园中心点的方位和直线距离可按表9列出。
表9测点名称及相对位置②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NOX、CO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PM10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SO2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