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及其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要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1)按评价因素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

(2)按评价时间可以分为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3)按评价的区域可分为局部的、区域的、流域的以及全球等评价。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1.污染源的调查评价为了弄清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以此作为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

污染源评价首先应调查和实地监测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绝对数量。

在摸清各污染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的数量后,通过数学计算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并确定该区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1)对单一污染物的评价采用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含量(排放浓度)、绝对含量(排放体积和质量)、超标率(超过排放标准率)、超标倍数、检出率;标准差等来评价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强度。

(2)污染源综合评价一般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其物理概念是把某种污染物i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

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P i为等标污染负荷;m i为污染物的排放量(kg/d);C i为i污染物排放标准(mg/L或mg/m3)。

某工厂几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为该厂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28540-环境质量评价-大纲1429

28540-环境质量评价-大纲1429

28540-环境质量评价-大纲1429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某一地区环境状况的全面评估,能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环境质量评价,为环保部门提供有关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意见。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2.1评价对象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之一,评价对象是指被评价的地区和环境因子。

评价对象应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环境因素等因素。

2.2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环境的质量状况,主要考虑环境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采用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和统计学方法来定量描述环境质量状况。

通过定量评价,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

2.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政策制定。

环境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其中,国家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基本标准,地方标准是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行业协会或团体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标准。

三、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流程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流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1.资料收集:评价具体区域的环境信息、人口情况、产业经济情况等,并将数据整理成标准格式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2.环境质量评估: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评估区域的环境质量,包括污染程度、生态环境状况、气候情况等。

3.评价报告编写:根据评估结果和环境标准,撰写评价报告,提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4.评价报告发布:评价报告的发布包括内部发布和公开发布两种方式。

内部发布主要面向环境保护部门和地方政府,公开发布则面向公众。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应用4.1 环保政策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客观的评价结果和建议,能够为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行业排放标准
针对不同行业的排放物,国家制定了不同的排放标准,以控制各行业的排放行为 ,保障环境质量。
04
环境质量评价实践
评价对象和内容
空气质量
01
监测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
物等,以及臭氧、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水质评价
02
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pH值、溶
污染负荷评价法
通过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负荷,评估污染物的 来源和影响。该方法适用于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水 质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 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 施。该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环评和验收等阶段的 环境质量评价。
03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各地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对环境 质量评价做出了相关规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质 量标准,为当地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行业标准相关规定
行业环保标准
不同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不同,为规范行业环保行为,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行业环保标准,对各行业的环保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建 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5
环境质量评价发展趋势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质量监测设备 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监测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提 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方法上,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环境质 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其目 的是在查明环境质量的历史和现状,确定影响环境质量 的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的污染水平,掌握环境质量的变 化规律,并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环境污染防治 和污染源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第四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和意义 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战略环境评价
1.战略环境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2.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 3.战略环境评价的评价内容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面总结。根据国家《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按下列全部或部分内 容进行编制。 (一)总则 (二)建设项目概况 (三)工程分析 (四)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五)环境影响预测 (六)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环境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九)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等级
根据被评价的开发建设活动的规模和情况可以 划分为四类。 根据工程特征、环境特征把环境影响评价分为 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内容要求最详细,二级次 之,三级最简单。


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0.2 1
清洁
0.2~0.4 2
尚清洁
0.4~0.7 0.7~1.0 1.0~2.0
3
4
5
轻污染 中污染 重污染
>2.0
6 严重 污染
6.3 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概述
(一)环境监测概念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 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scribes the processes and activities that need to take place to characterise and monitor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2)生态评价
指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 和开发资源而进行的区域范围的自然 环境质量评价。包括生物形态结构、 能量分配、物质循环、生态功能、生 态效果和生态效益等。
(3)美学评价指评价
当前环境的美学价值。美学评价 主要评价受拟建项目影响的自然景观、 风景区、游览区以及人工景观灯具有 美学价值的景点。
环境检测的过 程一般为接受任务 ,现场调查和收集 资料,监测计划设 计,优化布点,样 品采集,样品运输 和保存,样品的预 处理,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综合评 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为:自然因素,人 为因素及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 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 的是准确、及时、 全面地反映环境质 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污染 源控制、环境规划 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
In all cases the results of monitoring will be reviewed, analysed statistically and published. The design of a monitoring programme must therefore have regard to the final use of the data before monitoring starts.

环境质量评估

环境质量评估

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是指通过对环境的综合考察和评价,对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

环境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消除或减少对环境质量的破坏,以及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估的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状况、生态系统状况、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等。

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环境的质量进行描述和判断,确定环境是否污染和破坏。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具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和比较。

环境质量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要考虑环境的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包括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

其次,要考虑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和生境的完整性等。

最后,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包括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修复能力等。

环境质量评估的结果可以用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指导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以及提醒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和行动。

同时,环境质量评估也可以用于判定环境责任和赔偿责任,促进环境损害的修复和恢复。

但是,环境质量评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环境质量评估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行业的知识和技术,需要进行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合作。

再次,环境质量评估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最后,环境质量评估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质量评估将变得更加精确和全面。

同时,环境质量评估也需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 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40
40
LOGO
环境影响的分类
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 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间接影响: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 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
LOGO
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目的是确定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 染物,主要通过三个特征指数来评价:等标 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 1、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 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叫污 染物的超标倍数。
LOGO
N ij
cij c0 j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j—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LOGO
3、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 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 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比为:
K ij Qij Q j
Kij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LOGO
一个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为:
目的: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
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促进经济O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规定,企业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 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目的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 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 影响程度,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历史与发展
起源
环境质量评价起源于20世纪 60年代,当时主要关注点是
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
发展历程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 量评价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形成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 标体系。
区域环境质量的预测和规划
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研究区域环境质量的未来趋势,为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环境要素、环境影响、环境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 。
工业企业环境质量评价
工业企业排污状况评 价
通过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 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监测和化验, 了解工业企业的排污状况,为环保监 管提供依据。
生态足迹法
生态承载力
计算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 资源和消纳废物的能力, 即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计算人类活动所占用的生 态承载力,即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实际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 载力的部分,表示人类活 动对生态系统的超载程度 。
生命周期评价法
生命周期清单
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收集各 个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排放数据,形成 生命周期清单。
环境质量评价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环境质量评价简介 •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环境质量评价应用 • 环境质量评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01
环境质量评价简介
定义与目的
环境质量评价
是指对环境质量的状况、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和潜在影响等 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预测,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程度和对环境本身的保护程度。

评价环境质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环境的健康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当前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针对大气、水体、土地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概述。

大气方面:在过去几十年里,大气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和交通排放,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浓度大幅度上升。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气污染和酸雨的问题。

水体方面: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的问题。

水体被各种废水和污染物严重污染,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地方面: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但目前全球面临着土地退化、城市扩张和农药污染等问题。

土地退化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实践、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引起,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此外,城市扩张和工业化也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用作建设和工业用途,进一步削弱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另外,农药和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土壤污染,造成了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生态系统方面: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文化多样性丧失。

森林砍伐、湿地开垦、物种灭绝等问题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海洋酸化、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等。

总体而言,当前全球的环境质量现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需要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等。

环境评价概念及发展概述

环境评价概念及发展概述
▪ 1978年12月,中发[1978]79号文件批转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 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 的含义。1979年4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关于全国 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把环境影响评价
作为一项方针政策.
▪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
的标准。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适宜性。 环境质量既指环境的总体质量(综合质量),
也指环境要素的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 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
13
第二节 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
每一个环境要素,可以用多个环境质量参数加 以定性或定量描述。
环境质量参数通常用环境介质中物质的浓度 来表征。
28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由无到有, 有局部到全国,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 可分为四个阶段
(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2-1979)
▪ 主要由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方法 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环境评价结果。在报刊和学术会上,宣传 和倡导环境影响评价。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 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33
(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
▪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进一步强化和完 善。在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加强了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如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工程等),开展了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污染和生态保护并重。
▪ 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中国开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并逐步扩大和完善公众参与的范围。
11
(3)环境系统 环境是一个系统,它具有系统的特征。 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它的子系统有: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概念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评 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加以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客观和定量的评定和预测。
目的
目的
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1)较全面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2)找出污染治理重点对象; (3)为制定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environment quality)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 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环境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环境状态表示的环境质量,也是处于不停 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引起环境质 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的原因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综述 最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数理统计法和环境质量指数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基本原理是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或 转换成在综合加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基本要素 1.监测数据采用任何一种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都必须具备准确、足够而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这是环境质量 评价的基础资料。 2.评价参数即监测指标。实际工作中可选最常见、有代表性、常规监测的污染物项目作为评价参数。此外, 针对评价区域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实际情况,增加某些污染物项目作为环境质量的评价参数。 3.评价标准通常采用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4.评价权重在评价中需要对各评价参数或环境要素给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其在环境质量中的重要性。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 ❖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颁布)。 ❖ 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颁布)。 ❖ 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规章 ❖ 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5页/共60页
第二节 环境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评价的分类:按照所评价的环境质量的时间属性,环境评 价可以分成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三种类型。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是对某一区域某一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的历 史变化的评价,评价的资料为历史数据。这种评价可以预测环境 质量的变化发展趋势。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利用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的是区域环 境质量的现状,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
第23页/共60页
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① 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3年)。
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管理分类 ❖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对环境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应
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 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
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 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 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属于技术层面 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进行评价与管理的法律依 据,属法规和管理层面的概念。
第20页/共60页
(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 法规体系 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地方法规组成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见图) ❖ 管理机构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1979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后建立起来。 据此,198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 《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经过修订后,又于1986年3月颁布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这些法律法规文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 -审批权限-法律责任等均作了具体规定。
水利、水电工程、森林系统等
27
工程分析—以污染型建设项目为例
1.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储运和物料平 衡,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循环利用。
2.工艺过程
3. 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颗粒物、放射性废物 的种类; 排放量和排放方式、污染物的种类、 性质及排放浓度; 噪声、振动等的特性。
4.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评价参数P163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1、单因子评价指数 2、多因子评价指数
(四)环境质量分级(略)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污染源调查 监测评价
环境调查监测评价
环境效应分析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研究污染规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3.报告书编制阶段
20
建设单位提出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
1.研究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
I
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
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环 境调 现查 状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影响预测
建工 设程 项分 目析 的
国家、地方有
II
关法规、标准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III
2.给出结论
三 、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质量评价(共5则范文)

环境质量评价(共5则范文)

环境质量评价(共5则范文)第一篇:环境质量评价(共)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是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定量的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定与预测。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①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②自然界与工业科学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如何维护生态平衡;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衡量标准;④能源政策的制定;⑤地方环境标准与行业环境标准的制定;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计划与规划;⑦环境科研;⑧环境管理等。

环境质量按时间要素划分:①环境质量回顾评价;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③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原则:①首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②没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的污染物,采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③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以借鉴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排放标准;④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地区,要向区域开发所在地的环境主管部门咨询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值以及消减计划,确定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作为该区域该项污染物排放量的评价标准。

第二章污染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污染物: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环的物质或能量。

污染物的分类:①一次污染物;②二次污染物。

污染源按对自然污染与人为污染分类:自然污染源包括生物污染源、非生物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包括生产性污染源、非生产性污染源。

污染源按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类: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①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②污染物排放及治理;③污染危害及事故的调查处理。

污染源调查:一般是采用普查和详查相结合的方法。

污染源调查的技术方法: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实地监测法。

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必测项目:①排放工况,诸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如果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②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③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④排气筒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⑦燃料燃烧排放物的计算。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发展概况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发展概况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 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 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 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 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环境 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 法)。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 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 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 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 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 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 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 所做的统一规定。
二、我国主要环境标准及标准实例
• 1、水环境标准体系
• • • • • • • • • • ⑴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999)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5-9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 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⑶基础标准
1. 整体性与区域性 • (1)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 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 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 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系统。 • (2)环境的区域性 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地理 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 的特性。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 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环境的主要特性
3、资源性与价值性 (1)资源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环境即资源)。人类社 会的生存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 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 (2)价值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决定其具有价值性。而 环境的经济价值使环境价值的一种表现形 式。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二、城市大气环境监测
(一)大气环境监测的概念
通过测试手段,测定大气中有害物 质的组成、含量及预测其发展趋势的 过程。测得的数据,是加强大气污染 源管理、为预防和治理污染源提供依 据。
(二)监测项目的选择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分为粒子 状污染物和分子状污染物(亦称气态污 染物)两大类。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 大气污染监测项目也分粒状污染物监 测和气态污染物监测两大监测项目。
(2)监测法。
是按评价区域的环境特征布点采样, 进行分析测试,取得环境污染现状的 数据,按环境质量标准或背景值来说 明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3)综合分析法。
是根据评价目的、环境结构功能的 特点和污染源评价的结论,并根据环 境质量标准、参考污染物之间的协同 作用以及环境背景值和评价的特殊要 求等因素而确定评价标准,来说明环 境质量变化状况。该法是环境现状评 价的主要方法。
<0.2 1
清洁
0.2~0.4 2
尚清洁
0.4~0.7 0.7~1.0 1.0~2.0
3
4
5
轻污染 中污染 重污染
>2.0
6 严重 污染
6.3 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概述
(一)环境监测概念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 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scribes the processes and activities that need to take place to characterise and monitor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在采集水样的同时,还要测量水 的流速、流量、水温、过水断面面积 、流道的坡度及糙度等。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人类本身的健康状况都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密切相关。

人们也更加意识到人类的行为,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行为,会对环境的状态和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如果因为人类的行为引起了环境质量的恶化,则人类社会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此,人们十分关心环境质量状况如何,以及人们的行为将会引起环境质量怎样的变化。

这样慢慢的形成了当代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质量评价学。

同时,环境质量评价又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项重要环境管理措施。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⒈环境质量(environment quality)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和基本概念。

正确理解环境质量一词的概念并赋以科学的定义,必须从分析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

因为环境是一个系统,环境系统的内在特征表现为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外在特征表现为环境状态。

目前,我们有很多方法和手段能够对环境的状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因此,对环境质量一词的定义应该是: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环境状态表示的环境质量也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的原因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⒉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

例如水土大量流失,土地沙化,森林覆盖率锐减,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和地表水的品质恶化等。

在这些环境问题面前,人类开始感到了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的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
环境质存量和是繁因衍人以对及环社境会的经具济体发要展 对环境要求素而优劣形进适成行宜的定程评量度价的的环描量境述,化的即表一按达种照。概一念定的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
进行定量的判定和预测。
要评价必须有标准,需要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通过评价,弄清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发展的规律, 制定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实施区域环境质 量管理和区域环境规划,达到区域和质量目标。
1971-1972 所有开发 项目进行 环境影响 评价
中国环境质量评价进程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 广泛探索阶段 初步尝试阶段
1981 1979 1976 1972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进程
1、规范和建设阶段: 1981-1989年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 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 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2、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 199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 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 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 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 1999年,正式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 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背景
80年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造纸、电镀、 皮革、印染、焦化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 污染后果也十分严重。
1996年8月国务院作出限期取缔严重污染环 境的企业的决定,至1997年底,全国共取缔、 关停了造纸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65000多 家。
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
环境质量 回顾评价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
区别 工作目的 工作性质 工作对象
环境影响评价
防患于未然,为 建设项目合理布 局或区域开发提 供决策依据
环境影响预测
建设项目 区域开发计划
环境质量评价
为环境规划、综 合整治提供科学 依据
环境现状评定
区域自然环境
工作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程性、经济型
区域性
工作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
石家庄学院 王娜
王娜
(M) wangna_hj@
教材
• 《环境质量评价》(第二版) 刘绮,潘 伟斌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年。
课程特色
• 本课程是提高拓展课,32学时
• 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水、气、渣、 生态等
• 授课与现场讨论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 合
5、环境基础标准:指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 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 规定。它为各种标准提供了统一的语言,是制定其他 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
我国环境标准标号的含义
• GB-国家强制标准 • HJ/T 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标准 • HJ/Z国家环保总局指导性技术文件 • GHZB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 GWP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GWKB —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
揭示区域环 境污染的变 化过程
环境质量 现状评价
反映区域环 境质量现状
环境质量 影响评价
针对建设项 目的合理布 局或区域开 发提供决策 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 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 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与制度。
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情 况的监测分析,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 处理等过程进行规范的统一规定(是指对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测定方法、实验方法、检验方法等所做的 统一规定)。
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 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 制定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它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 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
根本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经济发 展计划及能源政策、确定大型工程项目及区域规划, 为环保部门制定环境规划、实施环境管理提供服务。
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概况
1969年 1976年
1969年 “国家环境 政策法”
“国家环境 保护法” “环境保 护许可
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列为国家 的专门法
委员会” 律
收集资料、模拟 实验、监测、模 式预测
环境调查与监测
环境标准体系
1、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 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 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 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 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 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所做的限量规定。
第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目的及其发展概况
基本概念
• 环境的概念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 气、水、海洋、土地、矿藏、 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基本概念
• •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评价
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 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
3、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 2002年10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项目影响评
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环 境影响评价高度。
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 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2009年8月,国务院颁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 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及其发展概况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图的绘制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