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认知。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资料:准备一些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同时给出具体的数据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及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二战”后美国、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教学重点】欧洲的联合;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教学难点】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
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二战之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变化?二、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②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2.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①恢复的时间:战后至50年代初②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70年代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4.欧盟成立:1993年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美国的发展①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②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③9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及福利国家的建立。
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制度,但同时也出现了福利国家政治化、政治化的趋势。
社会上,消费主义盛行,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2.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总结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相关内容。
2.参考资料:关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三个方面:经济、政治和社会。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的“新政”、英国的福利制度等,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简要概括。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局限于表面的现象,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案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事例。
4.讨论话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制度的完善、经济计划的实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五单元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案

第17 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教学理念通过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即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主义发展的特点,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增加多媒体视频、图片素材、新闻报道等知识,加深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中“新”的了解,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发展的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部分内容展示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及相互联系。
本课与本单元第18、19 两课,分别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亚非拉国家三个角度给我们呈现了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
加上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学上要利用文字史料、图表、视频等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四、教学目标1、能够概况出欧洲联合的过程及特点,认识到欧盟的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能够在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和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能够说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通过相关史实,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设计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攻克柏林的战役。
通过这两段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和西欧带来巨大灾难,但日本和西欧没有沉沦,而是在战后迅速崛起。
那么,它们是怎样恢复并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教师投影图片并解释西欧的地理概念:西欧,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欧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在国际政治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战后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0多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解读完成后,创设不同的情境任务,师生互动完成。
任务一阅读归纳,史实重现教师出示答案:美国的援助是客观因素,而西欧在二战后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西欧原有的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则是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观因素。
任务二探求新知,清晰联合用多媒体展示影响欧洲联合的相关史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其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世界史》材料二欧共体到欧盟大事记材料三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教师设问:(1)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欧洲各国要实现“新的欧洲统一”的原因(欧共体成立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大事记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3)依据材料三的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联合对欧洲及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此环节建议由学生阅读史料后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内的答案,由教师抽查小组完成情况,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标准答案:(1)原因:通过联合提高欧洲的综合实力来保障自身安全,同时,也试图恢复或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建立,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知道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欧洲联合的原因,“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过程;(重点、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美国、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及特点;(重点、难点)目标4:阅读教材,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重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经历过二战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十余年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这些国家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好呢?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建立,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等建立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学生小组探讨,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外因:美国的援助;内因: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归纳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3.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国家国土面积有何特点?这会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结合材料与所学,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欧洲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数据,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本章节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但他们对战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补充和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经济、科技概念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新变化。
2.使学生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3.学生对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4.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相关内容。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教师准备的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案例。
4.讨论题: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讨论题目。
5.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实践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对一些具体的经济、科技概念进行解释和引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数据,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从而认识和理解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战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数据、图片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世界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
2.呈现(15分钟)教师用PPT呈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5.17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二、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英、法、德、日等国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西欧国家走上联合之路。
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了解欧洲联合、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史料实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到经济发展于改革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战后重建,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二)讲授新课1.欧洲的联合(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和教材研读,知道欧洲国家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材料,知道欧洲国家联合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法国政治家“欧洲之父"让·莫奈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4)学生活动背景:①只有联合自强才能达到提高国际地位的目的;②抗衡苏联,摆脱美国的控制。
2.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三: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2)学生活动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教师活动通过材料研读,知道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学生活动五、课堂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着手恢复和发展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之路。
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速放缓;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在“新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欧洲的联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日本的崛起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了解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和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增强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的联合过程与影响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
欧洲因是二战的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然而,日本和欧洲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完全医治好战争创伤,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
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二)、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1、原因:战后的欧洲一片废墟。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①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 :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工业化的摇篮,两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这里,因而技术经验丰富。
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欧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资金,按今天的美元值计算就是200多亿,其中90%以上属无偿赠款。
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到1952年,西欧地区工业产量比二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10%,经济完全得到恢复;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优选】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提高分析材料、概括与比较等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材料,进行比较,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方法;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欧洲联合的过程和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局限性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
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和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案(统编)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二课,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分析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战后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了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学习目标1.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
2.了解美国经济发的展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3.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的展;欧洲逐渐联合的过程;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
2.通过学习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这是欧盟在比利时的总部。
二战后,欧洲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联合后的欧洲,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欧盟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欧洲是如何走向联合逐步崛起的呢?(设计意图)教师先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欧盟总部比利时,继而介绍背景二战后,欧洲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所以才走向联合,最终能够经济迅速发展,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1.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展示图片:《二战后的欧洲》展示材料: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教师:假如你是一个西欧国家的决策者,面对二战后的满目苍夷,你觉得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欧国家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战后重建,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展示图表:《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教师:请同学阅读课本,想一想欧洲经济之所以在战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国家的建设、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等。
这些变化的背景主要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重建和发展的任务,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也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变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
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背景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案例和相关资料3.纸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练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内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设计设计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影响;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美国、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及特点;能够归纳美国、英国、法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难点: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5年的德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战后初期,有人望墟兴叹,清除城市垃圾至少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城市废墟,而且不到10年的时间就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
(二)、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1、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材料一: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材料二: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虽然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三: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四: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经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着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知识结构图】
课标要求
1.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2.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世界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了解战后朝向多极化发展具有铺垫基础
作用,也对为什么美国在成为超级大国后到处“张牙舞爪”充当“世界警察”干涉别国内政也是具有帮助的。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战后欧洲、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
2.通过史料知道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原因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战后欧洲、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2.通过史料知道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基础知识相对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
而且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并结合学历案上的相关史实内容,教学难点也不难突破。
而且本课相对来说很“整体”,基本上使学生能够认识就可以了。
所以教学上难度不大。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适当的引导并结合学案设计中探究部分和习题的结合,使
学生对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案,教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思
考一下,一想到今天的强国,都有谁呢?
学生聆听并回答 通过导入的设计,先抛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就能够带着问
欧洲崛起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日本崛起 以社会保障
制度为辅助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与能力】了解欧洲联合的过程、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战后美国发展的原因、过程及“新经济”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法分析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进而认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
一、新课导入2018年6月20日,《退出欧盟法案》终于获英国议会两院表决通过,一经女王签署便正式生效。
《退出欧盟法案》又称《大废除法案》,旨在将现有欧盟法律转换为英国国内法,为英国“脱欧”后的法律承接做准备,根据《退出欧盟法案》,英国将在格林尼治时间2019年3月29日23时,即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的午夜时分“脱欧”。
那么,欧盟是如何诞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新课讲授(一)欧洲的联合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9页,小组讨论归纳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1)西欧国家原有的工业基础。
(2)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3)西欧国家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4)西欧国家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教师提问: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实施马歇尔计划?学生回答:二战后,美国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控制,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阵营,以对付苏联,给予西欧最大的援助。
3.教师提醒: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教师提问:概述从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的发展。
学生1回答: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学生2回答: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教师引导:西欧经济持续繁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欧洲的联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了解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时空观念:通过绘制欧洲联合的过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树立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合作探究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原因与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解释: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中,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了解“新经济”“福利国家”的概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从二战后西欧、日本、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中,领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借鉴,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合作、共赢、创新、改革、的理念,落实以史为鉴的历史学习意识、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难点:欧洲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
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1、背景:材料一: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二: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三: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经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根据材料,归纳回答西欧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着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到1952年,西欧地区工业产量比二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10%,经济完全得到恢复。
——《欧洲经济史》欧洲重新崛起的表现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3、欧洲的联合:从地图上看,西欧国家有什么特点?主权国家多、国土面积小,市场狭小,且因主权国家多,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阻碍经济发展。
材料: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材料:“如果战胜国和战败国共同达成协议,联合经营共有的天然资源,法德两国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那么牢固,将会为两国新的合作开辟广阔的前景,将会为欧洲各国人民提供良好的榜样。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材料:受两极格局及美苏争霸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欧洲。
……欧洲在美苏主导下截然对立,双方都将对方视为自身安全的极大威胁。
安全上的需要、经济上的依赖使得东西欧不得不选择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沦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摘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4、欧洲的联合过程:材料: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西德签署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接管鲁尔区的管理权并取消部分德国工业生产的限制,同时合作推动煤与钢铁的生产销售。
材料:1957年3月25日,六国外长在罗马签署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旨在创造共同市场,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
材料:1965年4月8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
吉恩·瑞伊主持合并后的第一届委员会。
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通过上述材料说明欧洲的联合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西欧六国在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转型为区域政经整合的发展。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三大共同体纳入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
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暨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成立欧洲货币管理局,1998年一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欧元开始运作,2002年1月1日,硬币与纸币开始流通,完全代替旧有货币。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美国的发展:材料:1948年-1952年共向西欧各国提供了近130亿美元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过剩产品和资本寻找国外市场。
——摘编于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叶小兵《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材料:1940-1964年,联邦政府的研发资金增长了20倍。
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鼎盛期,这项开支已经接近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相当于美国的每50美元当中就有1美元用于政府资助的科研。
——乔纳森·格鲁伯《美国创新简史》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材料:从1991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这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增长期。
有人宣告,传统的经济周期已经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不起作用了,美国的经济似乎已经超越了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繁荣、危机、萧条、再度繁荣的周期性变化,从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于是“新经济”一词破茧而出。
在这一阶段,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什么是新经济?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1)、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材料一: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和平宪法第二章放弃战争第九条1946年11月,日本会通过新宪法,保留天皇,但天皇仅是日本国家的象征。
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议会内阁制,日本成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
——日本民主改革材料二: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扶持密不可分。
美国主持签订了《对日和约》,日本没有支付多少战争赔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日本为军需供应基地,日本因此大发战争财。
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推动了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植日本。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货。
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相关史事:冷战开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美国开始扶持日本。
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被纳入美国世界战略的轨道。
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
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
1956年,日本与苏联恢复正常邦交,并在这一年加入联合国。
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思考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开始建立:材料: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肯尼迪材料: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材料:1935年,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
建立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什么?二战结束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广泛建立:1948年,英国建成福利国家;法国、德国成为福利国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