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之异同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
灼络 、气滞血瘀型均针用泻法 ,气血亏虚型针用补法 。风寒袭 阈,故针灸配合穴位注 射两者相得益彰 ,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
络 、气滞血瘀 、气血 亏虚 型 :阿 是穴 (扳 机点 )、鱼腰 穴 (眼支 显著 ,且操作 简单 ,无副作用 。而风池穴 的穴位注射治疗机理
痛 )、四白穴 (上 颌支痛 )、承浆穴 (下颌支 痛 )隔姜 灸 ,每 日 1 尚不清楚 ,有待 日后进 一步研究。
2.3 疗程 10 d为 1个疗程 ,疗程 间休息 3—4 d。 3 疗效标准
治愈 :疼痛消失 ,随访 3个月无复发 ;有效 :疼痛较前 明显 减轻 ,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无效:疼痛较前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2003:18.
[4] 武玉 明.TDP照射配 合针刺 治疗三叉 神经痛 36例 [J].针灸临 床杂志 。2000,16(11):11. (收稿 日期 :2012—01—17) (本文编辑 王亚芹)
2013年 第 10卷 第 6
· 43 ·
针灸 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三叉 神经痛
刘笑 丽
do!:10· 69/ tssn·1672-9676·2013.06·021
三叉神经痛是针灸科 常见疾 病 ,是指 三叉神经 支配 区域 治 愈 l8例 ,有效 14例 ,无效 3例 。治愈率为 69.64% ,总有效
道 如下。 1 临床资料
侵袭或浸淫面部阳明、太阳筋脉 ,气血痹阻而致,或气郁 日久, 血行 不畅 ,瘀 血阻络 ,不 通则 痛 [1],久病则 气血 亏虚 ,筋脉失
本组 56例 全 部 为 门诊 患 者 ,均 确 诊 为 原发 性 三 叉 神 荣 ,时痛时止 ,缠绵难愈 。针 灸取风 池穴 以疏风通络 ,合谷 穴
根治三叉神经痛偏方神!
根治三叉神经痛偏方神!三叉神经痛这个病,古人早有认识,比如我曾经写过的明代名医缪希雍有位朋友,叫王肯堂,这位王肯堂在他的医书《证治准绳》曾描述过此病:“发之处则上连头,下至喉内及牙跟,皆如针刺火灼,不可手触,乃至口不得开,言语饮食并废,自觉火光如闪电,寻常涎唾,稠粘如丝不断。
”这种病,现代医学研究不够,至今没有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手段。
这个病以前中医一般都用疏风散邪,解毒通络等思路治疗,但是效果也一般,我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手段,看着患者痛苦,心中无奈。
但是,《黄帝内经》里面说:“云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意思是,那些说这个病治疗不了的医生,其实只是没有掌握好的思路而已。
言下之意,在我们老祖宗的眼里,没有什么病是治疗不了的。
这口气虽然很大,但是这话也在理,充分说明了我们老祖宗对医学的期望——大家努力吧,迟早所有的病都有解决方案的。
可是,这个三叉神经痛呢?有什么好的思路呢?这个思路在哪里呢?后来,我偶然翻到李可老中医的书,这位老中医不比寻常,一般老中医,自己有什么好的验方和思路,都留着给自己的家人,可是如果自己的家人没有学医的,就坏了,这些经验就消失了,非常可惜。
可是这位李可老先生不一样,他有什么心得,全都写下来,出版成书了,在书里,他还苦口婆心地呼吁有关领域高层领导,能够组织人力开发他的这些方子,让更多人受益。
从写书的言语之间,可见李可老先生的仁心。
我那个时候偶尔翻着他的书,突然看到他论述三叉神经痛,与众人不同,他认为此病是肾阴不足,导致的龙雷之火上奔。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中医认为肾脏有肾阴与肾阳两部分,两者平时是平衡相处的,所以虽然肾为水脏,但是有肾阳的温煦,却不会寒冷。
可是,如果一个人肾阴不足了,就好比水池里面的水不足了,那么水池里面的龙,也就是那个肾阳,就会无所依托,于是就飞升而上。
这叫龙雷之火上奔。
我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有一百份的肾阴,也有一百份的肾阳,两者平衡相处,相依为命。
倪海厦论中医:三叉神经痛
倪海厦论中医:三叉神经痛治疗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在面部的侧面,这疼痛是十分厉害的,在疼痛的时候如同闪电一样,经久不愈。
倪海厦定的名是中医药学里面疏通经络剂。
疼痛如何治?吃止痛药基本上没办法解决,一般采用的是封闭,现在西医院里面专治法,实际上是封闭,过后,还会再疼痛,因为疼痛的部位它是在面部,接近于大脑精明之府这一部位。
疼痛封闭只能止住暂时一会,继续疼痛时,痛不可忍,有的痛起来生不如死,虽然此病不要命。
此病西医名三叉神经痛,是很剧烈的痛(如同电闪般痛),有时止痛剂亦无法止痛,有时西医注射酒精在痛处,到了无法控制时,只好切断神经(让人神感知不到它了)这病后遗症很大,很容易造成面瘫,即口眼歪斜。
为何发生此痛呢?目前西医也不清楚。
临床上看时,此痛延中医经络学中的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三经而来。
手少阳三焦经经是水道系统--水火之道,谷之府也;足少阳是胆经,足阳明是胃经,这三个经络有什幺样的联系:学四圣心源之后已经知道,手少阳经是从手到头,足少阳经是从头到足;足阳明胃经是从头到足,人身体气机之降凡一切之降皆源于胃土之降,胆火随之而降,以温肾水,这一个情况,阳明胃与阳明胆经皆是属于不降的部位,胃明胃之不降,胆火上逆,根据经络走向,我们看一看,这三焦经,它的走向是围绕着耳后,然后绕到耳前,走到眉毛的外侧,这是手少阳经;足少阳胆经:走于头部外侧;足阳明胃经上到大迎穴后,有一条道要经颊赤下关,以入于头顶部这一部位都是人头部的外侧,也是从颊车部位到太阳穴一直到头部二侧,这一些全部是需要降的,属于降路。
手少阳经是升的,升到头上后,要接主足少阳经再下降,这病关键问题是降路不足,不得以降,这一情况就要以降胃为主,同时要收敛胆火。
经络为什幺不降呢?还是在于经络不通,所以治疗的时候: 适当用活血药以通经络,降胃敛胆火,胆火敛住后要在下收敛,如是使火降下之后,后头三叉神经部位疼痛就能减轻,一般来说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的病人或是由于心情不好, 经常有气郁现象或经常饮酒或用目过度眼疲劳或休息不足造成火在上不得下,等等可诱发疼痛,这是我给大家说一下经络的走向及病因病机是什幺:是火在上不得降,所有经络活动能力均来自不同脏腑,一旦此动能无法畅行于经络中,则必发生抽痛,在以前的时候,我讲过关于疼痛,疼痛的发生实际上是人体的一个警讯,是一个自我保护机制的启动,同时也说过在体表部位发痒这是病情最轻的;其次是疼痛;然后是麻木现象;然后是不仁--就是感觉丧失了,摸自己的皮肤感觉是别人的了;,然后是不用,是动也动不了。
高维滨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举隅
凉后于晨起刷牙时发现左侧面痛,在家给于热敷治疗未见好转,急来我 院诊治。查体:左侧面部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分布区阵发性疼痛,每次 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较频繁。无发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无异常。诊断:原发性左侧二、三支三叉神经痛。给予毫针疗法,经治 一次疼痛缓解,可吃饭,连续 10 次治疗后患者痊愈。
2 结果 2.1 针刺治疗一般以毫针为先,如效果不显,可用电针、水针。 2.2 已采用过水针、射频或手术治疗者,再出现疼痛者,针刺治疗 疗效差。 2.3 原发性三叉圣经痛,轻者疗效较好,较重者需水针治疗,治疗 时加用卡马西平口服,可以缓解病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治疗原发病。 2.4 针刺下关穴是治疗该病症的关键,针刺时有电击感传到则疗效 佳。一般深刺一寸以上,针刺得气后应持续捻针 5 到 10 秒钟。 2.5 气至病所是针刺镇痛的关键。三叉神经第一支痛时,针刺下关 穴时应将针尖向头部的前上方刺,针刺第二、三支时,针尖向头面的后 下方刺,使之产生电击样传导。 2.6 针刺疼痛敏感点(阿是穴),亦称扳机点,也是治疗本病的关 键之一。 2.7 本病治疗采用上下配穴法也是提高疗效的方法之一。 3 结论 本病是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这一症虽然有痰浊中阻、气血不足、 风阳上扰、肝肾阴虚之分,但是它的根本在于髓海不足,是本虚标实之症, 所以温针灸百会穴,百会为“诸阳之会”可调补髓海;颈夹脊穴位于督脉 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全身脏腑经络存在着许多联系,取其治疗可舒筋 活脉,调和颈部气血,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变组织缺氧状态,改善 额部颈枕肌群的紧张状态,减少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神经根的 刺激,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的弥散半径,做到改善脑 干中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的缺血而达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平,冯丹,吴艳,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调整对患者经济 负担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19.
各种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概况_张思彬
各种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概况张思彬1,付于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西药治疗药物卡马西平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虽可缓解患者病痛,但风险大,有复发可能,多数病人因畏惧心理难以接受。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快缓解患者病痛,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方式多样,无副作用等优点,不仅患者容易接受,医者也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从多种针灸方法中选择最佳、最适合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10-2168-02Overview of All Kind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ZHANG Sibin 1,FU Yu 2(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th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parox-ysmal pain in the facial trigeminal nerve distribution area.Currently western medicine carbamazepine has side effects.Althoughsurgical treatment can alleviate patients'pain ,the risk is big with relapse.Most patients fear to accept.Acupuncture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can quickly relieve patients'pain and it is simple to be operated.There are few side effects.Not only patients are easy to accept ,the doctors also can choose the best and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It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acupuncture therapy ;review 收稿日期:2013-04-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414);天津市高校科技发展项目(200902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1210120006)。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现代 医学则把三又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 者 指无 明显致病 因素而发生的三叉神经痛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及 中频脉冲电治疗 ) , 治疗 随访半年 。 结果 治愈 5 , 例 显效 8 , 例 好转 2 , 例 总有效率 8%。结论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 6
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 【 关键词】针灸 ;理疗 ;三又神经痛
【 中图分类号】 751R 4 f R 4. 2 文献标识码】 ; A
凋节作用 , 改善局部的供血情况 , 使三叉神经系统的缺血得以改 善, 达到通则不痛的 目的 。
1 . 针灸疗法 .1 2
取穴 : 主穴 : 三叉神经特定穴、 风池 、 翳风 、 下关、
合谷、 内庭 , 1 第 支疼痛者加头维、 太阳、 阳白、 攒竹, 2 3 第 , 支疼痛 者加四白、 颧廖 、 迎香、 地仓 、 颊车、 承浆 、 听会。 操作方法 : 患者取仰 卧位 , 0 5 m X 0 m的无菌针灸针 , 取 . r 4m 2a 根据不同疼痛部位 , 进针 在 0 . .1 5 5寸之间, 得气后 , 连接 6 0 —1 电针治疗仪 , 85 1型 I 选取舒密
【 参考文献】
[ 1 自 ]戴 英. 实用内科学[ ]北京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8 19 - 0 1 18 : 323. 9
颊疼痛部位 , 间隙 24 m,  ̄ e 微热量 , 每次 1ri, 次 /。 5 n 1 d a
1 . 中频脉 冲电治疗 .3 2 衬垫 , 2 用 个小 圆电极分别置于耳后乳 突区和面颊疼痛部位 , 电
程为平教授循经取对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
中医辨证为虚实相杂,湿热火毒蕴积肌肤,导致患处气滞血瘀而痛[1]。
笔者采用的围针透刺法,也是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本法适用于面积较大之痹证,它利用传统针灸疗法的良性调节效应而产生镇痛作用。
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两经经气外延交合处,能沟通及调节二脉,有调和脏腑和疏通经脉之效[2]。
药物注射液中,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加上穴位注射的双重作用,从而合力达到更好的镇痛作用。
除疼痛外,PHN 患者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紧张、抑郁,甚至自杀倾向。
因此,必须同时辅以心理治疗,让病人正确认识病情,鼓励其进行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避免如劳累、外伤等诱发和加重因素,同时注意休息。
只有注重医患配合,才能更好地取得并增强疗效,早达痛去神安之功。
参考文献:[1] 陈佳,陈洪沛,王静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思路[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54-55[2] 薛艳艳,廉玉麟,李军.廉玉麟老师针灸临床经验介绍[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41-42收稿日期:2009-09-14医家针萃程为平教授循经取对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魏科祥1,程为平2,谭 宁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主要是脑桥被异行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局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以三叉神经第二、第三支发生率最高。
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少且副作用大。
程为平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用循经取对穴法为主针刺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循经针刺;对穴;三叉神经痛;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 24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2-0040-02作者简介魏科祥(5),男,3级针灸推拿专业七年制硕士研究生。
导师程为平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
中医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
其症 状 为 阵 发 性 疼 痛 , 麻 木 不 仁 , 或
11 一般资料 .
眩晕 恶 心 , 头 晕 、 闷 、 烦 、 重 体 倦 , 淡 自腻 , 濡 滑 。 兼 胸 心 肢 苔 脉 治 宜 祛 风化 痰 。用 白附 子 1 、 蚕 1 g 全 蝎 9 、 夏 1 、 2g僵 2 、 半 g 2 g
胀 痛 如 裂 , 见 面红 目赤 , 可 口渴喜 饮 , 烦 , 便 秘 结 , 红 , 心 大 舌 苔 黄 厚 燥 , 滑数 。治 宜 清 胃 泻 火 、 痉 止 痛 。 用 当 归 1 、 脉 解 2g 黄
连 9g 生 地 2 、 皮 1 、 麻 9g 生 石 膏 3 、 母 1 、 、 0g 丹 0g 升 、 0g 知 2g 白芷 1 , 煎 服 , 日 2次 。 2 水 g 每
三 叉 神 经 痛 是 临 床 较 为 常 见 的神 经 系 统 疾 患 , 床 特 征 临 为 面部 三 叉 神 经 分 布 区 有 反 复 发作 的 阵发 性 剧 痛 , 刀 割 、 如 钻
刺 、 灼 或撕 裂样 。发 作 常 无 先 兆 , 严 格 限于 三 叉 神 经感 觉 火 且
g 白芷 9 , 麻 、 半 夏 各 1 , 辛 6g 钩 藤 2 , 决 明 , 天 g 制 2g 细 , 0g 石
径 35mm、 2 ~7 m 毫 针 针 刺 所 取 穴 位 。用 提 插 捻 转 . 长 5 5m
泻 法 , 据 病 情 留 针 1 ~3 n 较 重 者 可 酌 情 延 长 留 针 时 根 O 0mi,
间 , 要 时可 留针 1 , 日 1 h 7 一
显 , 触鼻翼、 部和舌 可以诱发 , 轻 颊 目前 病 因 尚 不 明 了 。若 单 独 长期 采 用 某 种 治 疗 方 法 , 数 患 者 易 复 发 或 出 现 不 同程 度 多 的 并发 症 , 如链 霉 索局 部 封 闭虽 然 能 抑 制 感 觉 神 经末 梢 、 解 缓 疼 痛 , 1a 复 发 率 达 3 %[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本 病 为 风 寒 但 的 6 。
针灸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针灸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导读: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今天给大家介绍8个穴位搞定头面部的疼痛病证。
1、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取穴:风池穴。
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手法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
每日1次,连续针刺1~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
另根据患者疼痛部位、性质不同加刺头维、百会、太阳、印堂。
体会:《针灸大成》中说:风池治“偏正头痛,痎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
”头左侧痛,刺左侧风池,右侧痛,刺右侧风池,止痛效果十分明显。
该穴位深部中间为延髓,操作时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针刺丝竹空穴治疗偏头痛取穴:丝竹空穴。
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向后以15°角平刺进针后,沿头皮透刺率骨穴,以每分钟150~200次频率捻转行针1~3分钟,使酸胀感向头颞周围放散,留针30~60分钟,其间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
上法左右交替,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后,继续第2疗程治疗。
体会:《玉龙歌》中说:“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体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通玄指要赋》中说:“丝竹疗头痛不忍”。
丝竹空位于头的两侧,是头痛点所在之处,亦是经气郁滞不通之所,针之可以疏通经气,通则不痛矣。
3、针刺悬钟穴治疗偏头痛取穴:悬钟。
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
位于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
操作方法:嘱患者侧卧于床上,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按压悬钟穴下方,右手进针,用提插泻法,使气行向头颞痛处,循经感传越强越好。
针感强者只取主穴,不取配穴;针感弱者,可在患侧头部针刺1~2个阿是穴(即触痛明显处),用捻转泻法。
每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02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病因病机
外感风邪
风邪入侵,经络阻滞, 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 ,引发疼痛。
内伤情志
情志失调,肝郁气滞, 化火生风,上扰清窍, 引发三叉神经痛。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 导致脾胃湿热,上蒸于 面,引发疼痛。
劳倦体虚
体虚之人,气血不足, 面部经络失养,不荣则 痛。
辨证分型
温针灸法
在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搓 成团状置于针柄上点燃, 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
电针法
在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 仪,通过电流刺激增强针 刺效果。
穴位选择与配伍原则
主穴
01
风池、翳风、下关、合谷。
配穴
02
根据疼痛部位和性质,可选取太阳、阳白、攒竹、四白等穴。
配伍原则
03
远近配穴,即选取病变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穴位;左右配穴,即
经典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
患者张某,女性,45岁,因左侧面部疼痛就诊。经辨证为外感风邪所致
的三叉神经痛。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一周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
巩固治疗一个月后痊愈。
02
案例二
患者李某,男性,50岁,因右侧面部疼痛就诊。经辨证为瘀血阻滞所致
的三叉神经痛。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两周后,疼痛基本消失,继续
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 经痛疗效观察
汇报人:XX 20XX-01-27
目录
• 引言 •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与药物 •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与穴位
选择
目录
• 推拿按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法与 技巧
• 综合治疗策略及患者自我管理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6例患者运用西药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治疗组的76例患者运用中医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34例为显效,36例为有效,6例为无效,有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12例为显效,18例为有效,6例为无效,有8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西药治疗,临床不良反应小,有极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54-01在临床上,三叉神经痛非常普遍,痛性抽搐是临床典型症状表现。
疼痛主要位置是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局部疼痛常常表现为闪电式的、急剧的痛感。
这种剧痛呈现烧灼样、刀割样、触电样和闪电样,在现代医学上,在现代医学上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的一种疑难病症,在三叉神经的第二、三支中常见[1]。
其中最明显的为面部、上下颌、舌部,在日常饮食、洗脸、说话都可能会导致此病的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58例为男性,54例为女性;年龄在30-79岁之间,平均为446±64岁;病程在2天-13年之间,平均为64年;54例为左侧疼痛,58例为右侧疼痛;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神经检查,无感觉运动障碍,进行mri或者ct扫描,未见有器质性病变。
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5T07:51:59.0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尕藏草才让当知[导读] 研究探讨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尕藏草才让当知夏河县藏医医院甘肃夏河747199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
结论: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控制病情,对疼痛治疗有理想效果,安全性高,非常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字:针灸;藏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三叉神经(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藏医理论中把三叉神经痛称之为“亚玛郭森”,主要属于人体生理性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紊乱,以及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剧烈运动使身体劳伤,受寒或者是疫、毒、热等病入经络,或者是外力或局部受伤使经络受损,隆血紊乱入脉。
致使局部气机郁闭、血淤湿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亚玛郭森即亚玛虫是指侵入脑部的微生虫。
“虫”在藏医学中分为外虫和内虫。
亚玛虫隶属于内虫中的血虫,在生理情况下寄生于人体血管内,随血液循环与全身。
“亚玛”虫症好发于头、上腭、面烦、牙床、耳、鼻等部位,这正与三叉神经分布的位置相吻合[5]。
针灸在治疗神经性疾病中有何优势
针灸在治疗神经性疾病中有何优势神经性疾病是一类复杂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偏头痛、帕金森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失眠、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神经性疾病方面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针灸治疗神经性疾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经络系统,它贯穿全身,连接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
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在治疗偏头痛方面,针灸的效果备受关注。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其发作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副作用较小,而且长期疗效较为稳定。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的疗效会逐渐下降。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改善神经炎症反应等有关。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
面神经麻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
针灸在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通过针刺面部的穴位,可以刺激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促进面部肌肉的功能恢复。
一般来说,在面神经麻痹发病后的早期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剧烈的面部疼痛性疾病,常常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止痛效果迅速、副作用小的优点。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关键 词 : 原发性 三 叉神 经痛 ; 针 刺 疗法 ; 太 阳穴透刺 ; 扳机点 ; 齐刺 法 中图分类 号 : R 2 4 6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0 7 7 9 ( 2 0 1 3 ) 0 0 7— 0 0 2 8— 0 3
Cl i ni c a l Ef ic f a c y Obs e r v a t i o n o n Pr i ma r y Tr i g e mi na l Ne ur a l g i a wi t h Ac up un c t ur e
WA N G L i — f e n , HU A N G L i —p i n g , L U 0 Q i o n g 2 , WA N G X u , C H E N K u n ( 1 .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n T i a n j i n 3 0 0 1 9 3 , C h i n a ; 2 .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n H o s p i t a l fS o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X i ' a n 7 1 0 0 0 3 , C h i a) n
血栓形 成 等 , 减少 糖 尿病慢 性并 发症 ; 并 能通 过调 整 中
枢神经 系统 影 响胰 岛素 , 从 而 纠 正糖 代 谢 紊 乱 。 因此 针刺治 疗糖 尿病 不会 直 接 降 低 血 糖 , 而 是 通 过 它对 机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三叉神经中医治疗也是比较有效果的,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不妨来了解下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哦!那么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五种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下面请大家看详细的介绍。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如下:一、普通针刺疗法。
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
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
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
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二、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
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三、利用蜜蜂针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
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四、中医穴位埋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的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它的特点是保留神经,痛苦小,疗效快,无副作用。
五、中药治疗1、七叶莲制剂组成:以七叶莲配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5-10克)或片剂(每片含干浸膏0.4克,相当于生药5克)。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日4次。
疗效:共观察82例。
缓解2例,显效30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4.4%。
2、桑椹煎剂组成:桑椹子150克。
用法:将桑椹子清洗后水煎,分3次口服。
疗效:以本药治疗6例,疗效颇好。
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3、蓝根僵蚕丸组成:板蓝根60克。
僵蚕60克。
用法;将二药共为细木,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瓶装60克。
日服2次,每服10克。
温开水送服。
疗效;以本方治疗4例,均有效。
适于风热外袭所致者。
三叉神经痛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由于三叉神经的炎症、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神经疼痛,主要表现为面部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伴随着面部抽搐和口眼歪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气滞血瘀、虚实夹杂所致的疼痛证,因此治疗应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调和虚实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消风散、当归四逆散、丹参酮注射液等,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火针、艾灸、拔罐等。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案例:患者张某,女,53岁,因面颊疼痛、口眼歪斜,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认为其病属于肝胆郁滞、气滞血瘀所致的“面痛口眼歪斜”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方剂为消风散加减,同时配合针灸和火针治疗。
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面颊疼痛、口眼歪斜等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由于三叉神经的炎症、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神经疼痛,主要表现为面部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伴随着面部抽搐和口眼歪斜等症状。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镇痛药、抗痉挛药和抗抑郁药为主,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文拉法新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植入神经刺激器、神经减压术、甘氨酸注射等。
放射治疗则是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区域的放射治疗。
以下是一个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案例:患者李某,女,65岁,因面颊疼痛、口眼歪斜,就诊于神经内科。
经过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口服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但效果不佳。
随后进行了植入神经刺激器的手术治疗。
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面部抽搐和口眼歪斜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患者张某,男,50岁,因右侧面颊部疼痛、针刺感、牙痛样疼痛,就诊于神经内科。
经过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患者首先进行了药物治疗,口服文拉法新和卡马西平,但效果不理想。
因此,医生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辨证施治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辨证施治摘要:三叉神经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
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本病发作突然,疼痛呈放射性电击样,每次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常连续反复发作。
发病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极少双侧。
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
三叉神经痛相当于中医学的“头风”、“面痛”等。
1.诊断要点1.1.临床表现1.1.1.面部三又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性电击样针刺、刀割或烧灼样剧痛,历时约几秒至十几秒,多不超过1~2分钟。
疼痛可长期固定在某一支,亦可两支同时受累。
初期发作次数较少,之后发作次数增多。
重者每分钟发作数次,一日内连续发作几十次。
[1]1.1.2.上唇外侧、额、口角、舌处存在着“触发点”,即这些部位稍被触动便可突然发作。
严重患者在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吞咽时就可引起发作。
[2]1.2.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检查项目。
2.治疗2.1.常用穴位鱼腰、四白、夹承浆、迎香、外关、下关、听会、率谷、头维、合谷、后溪、太冲、内庭、太溪等。
[3]2 .2.精选对穴鱼腰配四白。
鱼腰为经外奇穴,具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四白为足阳明胃经穴,可以散风明目,疏通足阳明经络,使之气血畅通,故病可愈。
[4] 鱼腰、四白、夹承浆等穴位应根据疼痛的部位灵活选用,同时配用合谷、后溪等穴位。
如眉弓及前额痛,则选用阳白、鱼腰、眉冲和合谷、后溪、内关穴;如面颊部疼痛,则选用四白、颧髂、上关和合谷、后溪、内关穴;如果下颌部疼痛,则选用下关、承浆、颊车和合谷、后溪、内关穴;如果疼痛的部位比较广泛。
则要相应的扩大联合选穴的范围。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临床观察
欧阳松生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目的:对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8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
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针灸结合理疗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欧阳松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江西兴国 34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8
【相关文献】
1.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温针灸结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4.温针灸结合傍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5.针灸结合电磁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 的优 点 。朱博 倩 用 深 刺 久 留针 针 刺 法 治 疗 原
发性 三 叉 神 经 痛 。深 刺 穴 位 达 1 1 5寸 ,针 刺 手 法 ~ . 以 患者 产 生 酸 麻 涨 痛 等 感 觉 为 度 , 留针 2小 时 。 深 刺久 留针 可 以达 到 刺 激 度 更 强 ,在 短 时 间 内 使 患 者 产 生酸 麻 胀 痛 等 感 觉 ,并 且 作 用 持 续 时 间 长 ,达 到 “ 至 病 所 ” 的 目的 ,止 痛效 果 显 著 。 气
中之 重” 科 ( 灸推 拿 学 ) 设 经 费资 助 , 号 : 学 针 建 编 浙教 高 科 [ o 8 2o]
2 5号 5
浙江中医杂志 21 年 9月 02
! 塑 鲞箜 强刺激 。敷贴疗法 :用马钱 子 、川乌 、乳 香 、没药各等
份研末 ,用黄酒 调匀 ,贴敷太 阳 、下关 、颊 车 、阿是穴
针感 向下 颌 或 四周 扩 散 ,出 针 前 ,再 予 提 插 手 法 行 针3 O秒 左 右 。总 有 效率 9 . 6 。傅 有 春 等口 28 % 叩用 浅 刺 多捻 针 法治 疗 三叉 神 经 痛 。浅刺 患侧 风 池 、翳 风 、 太 阳 1 5分 ,再 行 浅 刺 多捻 针 法 使 针感 向痛 处 放 射 。 . 浅刺 多 捻 法L 1 一 种 针 刺 手 法 ,它 具 有 解 表 透 热 , 是 活血 通 络 ,补 虚 养 脉 的作 用 。牛 红 月[ 用 巨刺 法 】使 。
针 》 针灸 学 纲 要 》8 记 载 了 用 细 三棱 针 刺 攒 竹 头 、《 [也 ]
维宣 泄热 气 以治疗 面痛 、眼痛 。
痛 的古代 和现 代疗 法做 一 比较 如 下 。
1 古 代 刺 灸 方 法
纵观 古代 文献 ,可 以总 结 出针 灸 治疗 三 叉 神经 痛
的规 律 。①针 刺手法 多 是透 刺 或取 单 一 穴位 ,选 取 胃
持 续 数秒或 数分 钟后 缓 解 。通 常 无先 兆 ,间歇 期完 全 正 常 ,发作 时可伴 有 同侧 流 涎 、流 泪 、面 肌 反射 性 痉 挛 等 ,且常 在患 侧耳 周 、眉棱 骨 处 、鼻 旁 及 口角 有 明
显 触痛 点 。 《 针 秘针 》 金 [ 中有 云 “ 1 颊颌 肿 ,引 牙 车不 得开 ,急 痛 口噤不 能 言 , 目喟 ,面 叶 叶动 牵 口眼 , 目
针 刺手 法 上 , 《 鹊 神 应 针 灸 玉 龙 经 》 载 : 扁 [记 3
“ 目疼 痛不 能 当 ,攒 竹 针 二 分 ,沿 皮 向鱼 腰 ,泻 多 眉
经 、膀胱 经 、大肠 经上 的穴位 居 多 ;② 使 用 特定 穴 中
的交 会 穴 、大 肠 经 的原 穴—— 合 谷 、 胃经 经 穴—— 解 溪 的次数 较多 ;③ 浅刺 为 主 ;④ 针 灸 方法 可 针 或灸 或
三叉 神 经 痛 ( TN)是 一 种 病 因 尚未 明确 的临 床 常见 的神经 系统 疾患 。常 单 侧发 病 ,可 累积 眼支 、上
颌 支 、下颌 支 ,其 痛 如 刀 割 、火 灼 、电 掣 、针 刺 样 ,
祛 除邪 气之 功效 。 “ 药之不 及 、针之 不 到 、必 须灸 之 。 《 匮要 略 》 ” 金 中独用灸 治 的有 5处 ,其 中有 4处 用治 急 症灸 法 。华
补少 ,禁 灸 。头 维 沿 皮 向下 透 至 悬 厘 ,是 穴 在 额 角 。 疼痛 泻 ,眩晕 补 ,灸二 七 壮 愈 。 《 经 考 穴 编 》 ” 循 L 记 4 载:“ 眉棱 骨 痛 ,可 刺 攒 竹 ,针 头 宜横 过 鱼 腰 ;面 掣
眉跳 ,可刺 丝竹 空 , 向后 一 寸 透 率 谷 ” 。透 穴 选 穴 少
无 瘢痕 的特 点 ,施 以不 同壮 数 ,结 合 腧 穴 特性 ,可定
性定 量 ,起 双 向 调 节 作 用 , 即可 补 可 泻 ,或 攻 补 相
兼 ,可温 可清或 温清并 用 。 《 灵枢 ・杂 病 》7最 早 记 载 了 治 疗 “ 痛 ” 的 方 L ] 颔 法 :“ 痛刺 手 阳明 与颔 之 盛 脉 出血 ;颔 痛 刺 足 阳明 颔
典 针法 的 ,选取 胃经 、大肠经 、胆 经上 穴 位居 多局 部 取穴 较 多 ;② 不仅 有 循 经辨 证 选 穴 ,更 出现 了经验
穴 。 止 痛 穴 ,还 有 以 “ 机 点 ” 。和 “  ̄ ” ] , 扳 [ _ L[ - -
种 特 殊 的 治 疗 方 法 ,具 有 刺 激 穴 位 强 、保 持 疗 效
“ 患鼻 额 间 痛麻 痹不 仁 ,如 是 数 年 ,忽 一 日连 唇 口颊 车发 际 皆痛 ,不 开 口、难 言语 ,饮食 亦 妨 ,在 额 与颊 上 ,常如 糊 ,手 触 之 则 痛 作 ” 由此 可 以看 出 ,古 代 。 的 “ 面痛 ” “ 痛 ”无 论 在 疼 痛 性 质 、部 位 、触 发 、 颔
《 台秘要 》 《 灸 逢 源 》等 均 言 人 迎 穴 “ 入 四 外 、 针 针
与 古 代刺 法 比较 ,现 代 刺 法 则 显 得 更 为 多 种 多 样 。针 刺手 法 上 ,孙 云 光 等 治 疗 三 叉 神 经 痛 用 深
刺下 关 穴 2寸 左 右 并 行 紧 提 慢 按 手 法 ,不 捻 转 ,使
治疗 三 叉 神 经 痛 。 “ 刺 者 ,Βιβλιοθήκη 取 右 ,右 取 左 。 巨 巨 ”
分 ”5。浅 刺 发 具 有 减 少 精 气 外 泄 ,保 存 人 体 正 气 , [ ]
* 基金项目: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中 医 药 标 准 化 课 题 “ 叉 神 三
经 痛针 灸 临 床 实 践 指 南 , 号 : Y -0 0 o 4 ]3 浙 江 省 “ 编 Z YS2 1 [ o 4 一 ; 重
浙江 医 志 2 1 0 2年 9月第 4 7卷第 9期
【 灸聚英 】 针
古 今 针 灸 治疗 三叉 神 经 痛 方法 之异 同 *
董 巍 方剑 乔 陈 勤 方 莉 罗 培 张 璐 孙 晶 沈 亚芳 浙江 中医药大 学 浙江 杭 州 3 0 5 10 3
关 键 词 三 叉 神 经 痛 针 灸 疗 法 古 今 异 同
从 大 量 文 献 资 料 可 以看 出 ,古 今 治 疗 三 叉 神 经
痛 所 取 穴 位 多 位 于 胃经 、大 肠 经 、 膀 胱 经 、胆 经 。 所 选 特定 穴 中 以交 会 穴 ,大 肠 原 穴 为 主 。古 代 针 刺
的作用 。王利 等[ _ 颧 髂 、下 关 穴 处 施 以 温针 灸 法 , 1在 5
或 只 针刺远 端穴 位来 治疗 三叉 神 经 痛 的方 法 ;③ 针刺 深 度没 有具 体标 准 ;④ 灸法 多 采 用 温针 灸 ,以针 刺 为
主 ,其 他辅 助方 法 多样化 。
3 结 语
《 问 ・ 痛 论 》 日: “ 气 客 于脉 外 则 脉寒 ,脉 素 举 寒
寒 则缩 蜷 ,缩 蜷则 脉绌 急 ,绌 急 则 外 引 小 络 ,故 卒 然 而痛 ,得 炅则 痛 立 止 。 ”艾 灸 有 温 经 通 络 、散 寒 镇 痛
迎 香 等穴 的针柄 施 灸 法 ,以 施灸 处 周 围 皮肤 红 润 、患
者 耐受 为 佳 。局 部 艾 灸 法 ,通 过 温 热 刺 激 皮 肤 感 受
器 ,可 调节 神经 系统 的功能 ,使 由于过 敏 、寒 冷 等 刺 激 而 引起 的疼痛 、痉挛 的 神 经得 以镇 静 ,对 神 经传 导 起 抑制 作用 。 在运 用毫 针 和艾 灸 治 疗 三 叉神 经 痛 的 基 础 上 ,现
曲周 动脉 见血 立 已 ,不 已 按 经刺 人迎 立 已 。 《 针 秘 金
点 、诱 发 因素 还是在 疼 痛伴 发 症 状及 体 征 、疼 痛 发作
的时 限与周 期上 都 与现 代 医学 中三叉 神 经 痛相 似 。因
此 ,我们 可 以参考 古代 的针灸 治 疗 方 法 ,利 用现 代 科 学分 析证 明 ,从 而为今 所 用 。现 对 针灸 治 疗 三叉 神 经
取 得 了很好 的疗 效 。任 春艳 等[3 针刺 得 气 后 ,点 燃 1在 6
手 法 和 深 度 比较 单 一 ,多 浅 刺 透 穴 ,现 代 医家 在 针 刺 深 度 上 没 有 统 一 量 化 ,刺 法 也 是 见 各 家 所 长 。古 代 灸 法 多 是 直 接 灸 、麦 粒 灸 ,艾 灸 治 疗 腧 穴 个 数 和 频 次 远 多 于 针 刺 ,可 见 ,古 代 医 家 更 加 重 视 艾 灸 。 现 代 人更 多 的 考 虑 到 患 者 的 耐 受 程 度 而 多 采 用 温 针
代 医家 还采用综 合 疗 法 治疗 本 病 。彭 易雨 等[ 1 三 联 用
疗法治疗 三叉神经 痛 ,针刺 主穴取下关 ,第一支 痛加 鱼 腰 ,第 2支痛 加 四 白,第 3支痛 夹 承浆 ,然 后 随症 配 穴 ;穴 位注射用 5 一次性无 菌注射 器抽取灯盏 花素 注 ml
刺 血 ,以直接 灸法 为主 ,灸量 不 一 ,局 部 与 远 端均 可
施 灸 ,亦可 刺血 。
2 现 代 刺 灸 方 法
而精 、针感 强烈 ,在 短 时 间使 患者 产 生 酸麻 胀 痛 等感 觉 ,达到 “ 至病所 ” 的 目的。针 刺 深 度 上 , 《 经 气 类 图翼 》 《 楼 玉 钥 》 《 、 重 、 医宗 金 鉴 》均 言 头 维 、迎 香 “ 针入 三分 ” 《 灸 甲 乙经 》 《 人 腧穴 针 灸 图 经 》 ; 针 、 铜 、
一
等处并 配合 中药 内服 。本病 发作 ,疼痛剧 烈 ,当标本 同
治 ,中药辨 证 论 治 ,以 治其 本 ,针 刺 、敷 贴 可 迅 速 止 痛 ,以治其标 。
由上述 可知 ,现 代 针灸 疗 法 有 如下 特 点 :①针 刺 手 法 多平补 平泻 ,但 也运 用 九 刺 、十 二 刺 、五 刺 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