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
对流层的分层
对流层的分层
大气层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平流层和外层。
1. 对流层:位于地表上空,高度约为6-30公里,气温从上升到下降,属于温度垂直分布不均匀的层。
在这一层中,多个气旋和暴风雨形成,对流层中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可以上升到平流层中,构成大气环流。
2. 平流层:高度约为30-50公里,气温随高度保持基本恒定,气温垂直分布均匀,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层。
在这一层中,发生着大气环流,形成气候系统,使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在地球表面上的不同地区传递。
3. 对流-平流层:位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高度约为10-20公里,气温从上升到下降,气温垂直分布不均匀,是大气中热量传递的重要层。
4. 外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1000公里,气温急剧下降,属于温度垂直分布均匀的层。
在这一层中,太阳辐射可以被大气屏蔽,使大气层内的物质不被损坏。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①大约在0至7-12km以内(各分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能说大概),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气层。
空气上下对流剧烈,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
大气中80%的水汽存在于这层,因此最常云雨出现的区域,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存在这层③飞机起飞直到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底部④滑翔机在这层利用上升暖气流(这股气流到平流层就停止了)滑翔①大约在7-12km至50-65km左右(赤道、极地和中纬度的下界都是不同的),也叫同温层。
这层含有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不会被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直射。
大气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因此气流平稳,几乎没有上下对流。
这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②目前大型客机大多飞行与这层(就像迪克牛仔唱的《三万英尺》约为9144米,即处于对流层顶部到平流层底部),因为能见度高、受力稳定可以增加飞行的稳定程度、安全系数高(鸟相对少见于这个高度)③臭氧层在这层④平流层中也存在细菌①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②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
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①从中间层顶至250km(太阳宁静期)或500km(太阳活动期)的大气层。
由于大气直接强烈吸收波长0.175um以下的太阳辐射,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増加迅速升高,可高达2000K。
由于太阳的微粒辐射和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能显著地影响这层大气的热状況,故温度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和宁静期能相差几百至一千多摄氏度。
在热层上部,温度不再随高度的増加而增高的起始高度称热层顶,其高度在太阳宁静期约为250km,在太阳活动期可增至500km左右。
由于大气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后的光解作用,热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
在这一层的高纬度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辉煌瑰丽的大气光学现象——极光。
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拓展素材:大气分层
大气分层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的垂直运动情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其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根据观测,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低纬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
对流作用的强度因季节而有所不同,因此任何纬度,尤其是中纬度的对流层厚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例如,南京(32°N)对流层厚度在夏季约为15千米,冬季约为11千米。
同大气层的总厚度比较起来,对流层非常薄,不及大气层厚度的1%。
但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对流层中气温随髙度增加而降低因为对流层空气主要依靠地面长波辐射增热,愈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则愈少。
因此,高度愈大,气温愈低。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地面的不均匀加热,空气出现垂直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的强度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低纬较强,高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这种对流运动,使高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引发一系列天气现象。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也很大,因而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于是可产生一系列物理过程,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因此,对流层与地表自然界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左右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至25千米高度以上时,由于臭氧含量多,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因此升温很快,并大致在50千米高空形成一个暖区。
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3—-17℃。
平流层水汽含量极少,因而没有对流层内出现的那些天气现象,只是在底部有分散的贝母云(也叫珠母云,是具有珍珠彩色的云)的出现。
大气层中的五大层次:一探究竟
大气层中的五大层次:一探究竟1.引言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起到保护地球生物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五个层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居住的这个美丽而复杂的大气环境。
2.第一层:对流层对流层是距离地球表面最接近的层次,它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了云、风和天气系统。
对流层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使得生物能够呼吸和生长。
此外,对流层还起到了防止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3.第二层: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几乎没有垂直运动,而是呈现水平流动。
平流层的特点之一是温度逐渐升高。
这是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量。
平流层的稳定性和高温使得它成为飞机和无人机的理想飞行区域。
4.第三层:跳跃层跳跃层是大气层中的第三个层次,位于平流层之上,厚度约为8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温度再次开始下降。
跳跃层是由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温度逆转造成的,即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这种逆转导致了大气中的声音传播异常,使得声音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传播。
5.第四层:热层热层位于跳跃层之上,厚度约为60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温度再次上升,达到约1500°C。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稀薄气体分子吸收了太阳辐射并释放出热量。
热层也是地球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层,它保护地球免受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和辐射的影响。
6.第五层:外层空间外层空间是大气层中最高的层次,它延伸到地球上方的无限远处。
在这个层次中,气体非常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分子存在。
外层空间是宇航员和卫星活动的区域,也是我们观测和研究天文现象的重要场所。
7.结论大气层中的五大层次各自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对流层和平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两个层次,它们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天气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跳跃层和热层是大气层中的过渡层,它们的温度逆转和热量吸收使得它们在声音传播和保护地球免受太空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气层的五大层级解析
1.简介地球大气层是大自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
由于大气层的结构复杂,因此它被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着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气层的五个主要层级进行深入解析。
2.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从海平面到高度约12公里。
这一层级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体和云层,天气现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温度梯度。
在对流层中,大气压力较高,氧气和氮气占据了大部分的空气组成。
3.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在12公里到50公里之间。
与对流层不同的是,平流层中温度是递增的。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得温度逐渐升高。
平流层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也因此较低。
4.同温层同温层是指大气层中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的一层,高度在50公里到80公里之间。
同温层中的氧气分子会被太阳辐射分解,形成自由氧离子。
这些离子会吸收高能粒子,从而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的伤害。
同温层中的大气压力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电离层电离层位于同温层之上,高度在80公里到1000公里之间。
在这一层级中,太阳辐射强度非常高,会将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分解为带电离子和自由电子。
这使得电离层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可以用于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等应用。
6.外层大气层外层大气层也称为热层,高度在1000公里到数千公里之间。
在这一层级中,温度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
这是因为外层大气层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非常强烈,使得分子和原子之间碰撞的能量非常高。
由于外层大气层的温度非常高,因此在这一层级中可以观测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极光和陨石流星的出现。
7.总结大气层是地球生命的重要保护层,它被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着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了解这些层级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运行规律,进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大气层从低到高依次是
地球⼤⽓层从低到⾼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
⼤⽓层是因重⼒关系⽽围绕着地球的⼀层混合⽓体,是地球最外部的⽓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层的厚度⼤约在1000千⽶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层分为⼏层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层分为5层。
1、对流层(1)从地⾯到⼤约10~16千⽶处(极地⼤约8~9千⽶,⾚道15~18千⽶),是⼤⽓层的最底层。
(2)这⼀层集中了约整个⼤⽓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乎全部的⽔汽量。
(3)⼤⽓的对流在这⼀层⼗分发达,⽓温随⾼度的下升⽽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降低0.6℃,在11千⽶附近温度下降到-55℃。
(4)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温不再随⾼度上升⽽降低,⽽是基本不变,是⼀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的天⽓影响不到这⼉来。
这⾥经常晴空万⾥,能见度极⾼,空⽓平稳,⾮常适宜喷⽓客⽓的飞⾏。
2、平流层(1)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空附近。
(2)这⼀层是地球⼤⽓中臭氧集中的地⽅,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度上臭氧浓度最⼤,因⽽这⼀层⼜称臭氧层。
(3)平流层虽然⽔汽极少,天⽓现象⽐较少见,但随着⽓象⽕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层的⽓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3、中间层(1)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到80千⽶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简称中层。
(2)在这⾥,温度随⾼度⽽下降,⼤约在80千⽶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
⼈们⼀般把飞⾏⾼度达到80—100千⽶的飞⾏器,看成是不依靠⼤⽓飞⾏的航天器。
4、热层(1)从中层⼤⽓向上到500千⽶左右的范围。
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分⼦和离⼦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运动速度很快,和⾼温⽓体⼀样。
(2)这⾥空⽓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温可达1000℃(太阳⽐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5、逃逸层(1)500千⽶以上是外⼤⽓层,这⼀层顶也就是地球⼤⽓层的顶。
高一大气层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一大气层结构知识点总结大气层是地球上空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层,它保护着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
在高中一年级学习自然科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组成。
本文将对高一大气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都有其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是离地表最近的一层,也是大气层中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的厚度约为8-15公里。
主要特点是气温随着高度上升而下降,这种变化是由大气中的水汽和热量交换引起的。
此外,对流层中还发生各种天气现象,如云、雨、雪等。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厚度约为15-50公里。
与对流层相比,平流层的气温变化非常微弱,甚至略有上升。
此层的气流以水平方向为主,很少有上升和下降的垂直气流。
3.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厚度约为10-50公里。
它的主要成分是臭氧分子(O3),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臭氧的浓度不均匀,形成了臭氧层的特殊性质。
臭氧层的破坏会导致紫外线增强,对地球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4. 中间层和热层中间层和热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厚度约为50-500公里。
中间层的特点是气温上升,而热层则是因为阳光的辐射而非常热。
5. 外层外层也称为蔚蓝层或者热层,它从热层开始,直达大气层边界。
外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二、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的比例最高,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比例较小。
此外,大气层中还包含各种微量气体、悬浮物和气溶胶。
大气层的组成不仅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还影响着天气、气候和地球的环境。
例如,水蒸气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地球上有云、雨等现象。
三、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地球、减缓温度变化、维持气候稳定和传导声音等。
1. 保护地球大气层能够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阻止它们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温度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温度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温度一、对流层温度1. 特点•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
它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5℃。
例如,在海平面附近温度可能是15℃,当海拔升高到1000米时,温度大约会降到8.5℃。
•对流层顶的温度最低,其温度在低纬度地区约为• 83℃,在高纬度地区约为• 53℃。
二、平流层温度1. 特点•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
在平流层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在• 55℃左右。
但是,从平流层底部往上大约20• 30千米处开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得这部分大气升温。
到平流层顶部,温度可升高到• 3℃左右。
例如,在平流层25千米高度处,温度可能达到• 20℃左右。
三、中间层温度1. 特点•中间层在平流层之上。
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这是因为中间层没有像平流层那样能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的物质。
中间层顶部的温度极低,可低至•113℃左右。
例如,在中间层底部(平流层顶部附近)温度可能为• 3℃,到中间层80• 90千米高度处,温度会降到• 113℃左右。
四、热层温度1. 特点•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
热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急剧升高,这是因为热层中的气体分子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主要是紫外线和X射线)。
在热层底部,温度就可达到数百摄氏度,而在热层顶部,温度可高达1000• 2000℃甚至更高。
例如,在热层300千米高度处,温度可能达到1000℃左右。
五、逃逸层温度1. 特点•逃逸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
由于这一层距离地面非常远,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极小,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这一层的温度非常高,可达数千摄氏度,但由于这一层大气非常稀薄,分子间距离很大,所以尽管温度很高,却并不给人“热”的感觉,这里的“热”更多的是从分子动能角度来说的。
大气垂直分层高度范围
大气垂直分层高度范围大气垂直分层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根据温度和密度的变化,可以将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
下面将介绍大气垂直分层的不同高度范围及其特点。
1. 对流层(0-12公里)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它位于地球表面上方0-12公里的范围内。
在对流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对流层中的大气受到地表的加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影响。
对流层中的气流较为活跃,云层、降水和天气变化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2. 平流层(12-50公里)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范围为12-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影响。
平流层中的空气相对较稳定,少有云层和降水,大气密度也逐渐减小。
3. 中间层(50-85公里)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高度范围为50-85公里。
在中间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中间层中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影响。
中间层中的空气稀薄,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大气密度迅速减小。
4. 热层(85-600公里)热层位于中间层上方,高度范围为85-600公里。
在热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热层中的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强烈加热,导致温度急剧上升。
热层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因此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
5. 外层(600公里以上)外层位于热层上方,高度超过600公里。
外层中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外层是大气逐渐过渡到太空的区域,几乎没有云层和降水。
总结:大气垂直分层按高度范围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热层位于中间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外层位于热层上方,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学习地球的大气层和大气循环
学习地球的大气层和大气循环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大气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是由各种不同成分组成的薄而透明的气体层,它为地球提供了氧气、保持了温度和形成了气候系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的结构以及大气循环的过程。
一、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都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1. 对流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厚度大约为10-15公里。
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下降,直到达到一个称为对流层顶的区域。
对流层顶通常位于高度为10-15公里的地方。
在对流层中,空气的运动非常活跃。
由于太阳的热量使得地球表面的空气被加热,形成了大气循环的起点。
这种大气运动形成了气象现象,如风、雨和云。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大约高度为15-50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平流层的上部是平流层顶,它位于高度为50公里的区域。
平流层是飞机和气球等高空交通工具的主要活动区域。
由于平流层中的稳定气流,这些工具能够更加轻松地在高空进行飞行。
3.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大约高度为50-85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再次逐渐下降,直到达到一个称为中间层顶的区域。
中间层顶位于高度为85公里的地方。
中间层是一片内侧向外辐射的空域,它在夜间帮助我们观测到星星和行星。
此外,中间层还扮演着吸收太阳辐射和调节电离层的重要角色。
4. 外层外层是大气层的最外部分,也被称为热层或光层。
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延伸至地球与太空的边界。
在外层中,温度开始上升,达到了几千摄氏度。
由于外层中的高温,这一层的性质与其他层次的大气不同。
外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并且是地球大气层中最稀薄的一层。
二、大气循环的过程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和能量在地球上空的运动。
它是全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气循环主要包括水循环、热循环和气候变化。
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的大气层、土壤和水体之间循环的过程。
高中地球科学大气层解析
高中地球科学大气层解析大气层是地球上充满气体和悬浮颗粒的薄层,对地球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高中地球科学中的大气层进行解析,探讨其组成、结构和功能。
一、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以及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占据最大比例的两种气体,分别占据大气的78%和21%。
二、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跨音速层和热层。
各层次的特点如下: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离地表高度约0-10公里之间,也是我们生活的所在。
这一层次中的空气以对流方式运动,上下温差逐渐减小。
同时,大气中的水汽也较为集中,形成了云、雨的现象。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离地表高度约10-50公里之间。
该层次中的空气垂直运动较小,而水汽的量也较对流层中少。
在这一层次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3. 跨音速层跨音速层位于约50-8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
此层次中,大气温度开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
同时,这一层次中的大气密度非常低,大部分的气体相对较少。
4. 热层热层是位于大气层最外围的一层,高度范围约为80公里以后。
在这一层次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逐渐升高。
热层中存在较高能量的高能颗粒,如X射线。
三、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层面大气层对地球上生物的辐射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和其他有害射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 调节层面大气层通过气候调节,维持了地球上的适宜温度。
它起到了温室效应,防止地球表面过冷,使地球的温度适宜维持生命的存在。
3. 动力层面大气层通过风、云、雨等物理过程,为地球提供了动力。
风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气压差有关,而雨则是大气中水汽的凝结过程。
4. 适应层面大气层中的氧气是动植物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
人类和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呼吸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大气层在地球的形成、演化和生命的存在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归纳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大气层。
它由多个气体组成,包括氧气、氮气、水蒸气等。
大气圈在地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维持气候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中与大气圈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转层和外层控制圈。
1.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20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气候现象。
这个层次的特点是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减小。
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高度约20-5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上升,气压逐渐减小。
3.跳转层跳转层位于平流层与外层控制圈之间的过渡层。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停止上升,甚至有时会开始下降。
4.外层控制圈外层控制圈是最外层的大气层,距离地球表面最远。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开始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
二、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其中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氩气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圈中起着重要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1.氧气氧气是大气圈中占比最多的气体,约占总量的21%。
它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气体,用于呼吸过程和燃烧过程。
2.氮气氮气是大气圈中的第二大成分,占比约为78%。
它在气候和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3.水蒸气水蒸气是大气圈中的另一种重要气体。
它是水从地表蒸发到大气中的形式,参与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圈中微量气体之一,但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5.其他微量气体大气圈中还包含氩气、氦气、甲烷等微量气体,它们虽然比例较小,但在大气化学和环境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在地球上起着多种重要功能,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功能点:1.保护作用大气圈能过滤掉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并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侵害。
2.温室效应大气圈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能够阻碍地球表面辐射的逃逸,从而使得地球表面保持一定的温暖。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
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就会产生对流。
随着空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
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上升。
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由此而得名。
该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天气现象少见。
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使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大气层的五大层级:你了解吗?
大气层的五大层级:你了解吗?1.引言大气层是地球上的气体包围层,它对地球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着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大气层的五大层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关键概念。
2.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底部层级,从地球表面起估计高度约为0-10公里。
这一层级是我们所处的主要空间,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这个层级内。
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递减和密度递减。
温度递减意味着离地球表面越远,温度越低。
这是因为对流层受到地球表面的辐射加热,而地表温度通常比高空温度高。
密度递减意味着空气越往上越稀薄,这也是飞机能够在高空飞行的原因之一。
3.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范围从10-50公里。
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递增和稳定的气流。
温度递增的原因是平流层受到来自平流层顶部的紫外线辐射加热,这种加热现象被称为臭氧层。
稳定的气流意味着在这个层级内,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相对较少,这使得飞机能够更加平稳地飞行。
4.热层热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范围从50-85公里。
这一层级是大气层中最暖的部分,温度递增非常迅速。
热层的温度递增是由于吸收来自太阳的极端紫外线辐射而产生的。
这一层级还包含了大量的离子化气体,使得它成为无线电通信的理想层级。
然而,由于稀薄的空气,人类无法在这个层级内生存,所以很少有人探索过这个区域。
5.外层空间外层空间位于热层之上,高度超过85公里。
这一层级是大气层的最高部分,也是最稀薄的部分。
在这个层级内,空气几乎不存在,只有一些散布的气体分子和微小的尘埃颗粒。
外层空间是宇宙航天器和卫星的活动区域,也是流星燃烧的地方。
由于在这个层级内没有足够的空气来散射光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星空。
6.结论大气层的五大层级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热层、外层空间。
每个层级都有着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了解这些层级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大气环境以及其中发生的现象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五大层级,并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大气层分类
大气层分类大气层分类如下:大气分层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
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
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
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
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扩展资料大气形成的过程1、原始大气大约在50亿年前,大气伴随着地球的诞生就神秘地“出世”了。
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星云开始凝聚时,地球周围就已经包围了大量的气体了。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当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进而引起能量的转换。
这种转换对于地球大气的维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阳风的强烈作用和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使得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气地球生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就逐渐代替了原始大气,而成为次生大气。
次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和地球的固体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依存。
气体没有被地球偌大的离心力所抛弃,而成为大气的第二次生命枣次生大气。
大气层各层的特点
大气层各层的特点大气层是地球上空的一层气体包围物,由多种气体组成。
根据气压、温度、成分等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1. 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地球上最低的大气层,从地球表面到海拔约10-20公里。
这一层的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平均下降率为每千米约6.5摄氏度。
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所以受到地面的热量辐射和水汽的影响,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在对流层中,大气层内的空气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大部分生物生活的区域,也是飞机和鸟类活动的区域。
2. 平流层(Stratosphere):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海拔10-20公里到50公里。
平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一层臭氧层,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并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得温度上升。
平流层中的空气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因此非常稳定,大气层内的飞机通常在平流层中飞行。
3. 跳跃层(Stratopause):跳跃层位于平流层之上,是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层。
在跳跃层中,气温的变化非常缓慢,几乎没有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这一层的厚度约为3-5公里。
4. 中间层(Mesosphere):中间层位于跳跃层之上,从海拔50公里到85公里。
中间层的特点是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因为中间层中的大气分子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逐渐失去能量导致温度下降。
中间层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水汽,也没有云层的形成。
5. 外部层(Exosphere):外部层位于中间层之上,从海拔85公里到地球的边界。
外部层的特点是大气密度非常低,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存在。
在外部层中,气体逐渐稀薄,最终进入太空。
外部层中也存在一层稀薄的大气层,这被称为热层,其中的气温随着太阳辐射的影响而上升。
总结起来,大气层的各层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流层是地球上最低的大气层,温度逐渐下降,有对流运动和各种天气现象的发生;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逐渐上升,非常稳定,适合飞行;跳跃层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层,温度变化缓慢;中间层温度逐渐下降,空气稀薄,没有云层的形成;外部层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气体非常稀薄,最终进入太空。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大气是地球上固有的一层气体包围层,包括对生命和气候至关重要的各种气体。
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天气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的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结构地球的大气由下而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减小,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2.平流层:对流层的上方,直到约50公里处,没有云层,风向平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3.同温层:平流层上方,气温保持不变。
4.中间层:约80-400公里,大气密度迅速下降。
5.热层:约400-60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
二、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以下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78%。
2.氧气(O₂):占大气中的次要成分,约21%。
3.氩气(Ar):占大气中的0.93%。
4.二氧化碳(CO₂):占大气中的0.04%,起到重要的温室效应。
5.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甲烷、氮氧化物等。
三、大气的功能1.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吸收和折射来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保持温度平衡: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3.制造天气: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通过水循环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4.运输功能:大气层中的气流和风向可以运输热量、湿度和气象物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5.吸收和放射能量:大气层吸收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能量,使地球的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四、大气变化与环境保护1.酸雨: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落至地表引发酸雨,对环境和植被造成危害。
2.臭氧空洞:含氯化合物等人为排放物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增加紫外线辐射,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
大-气-分-层
微课学习:大气分层
归纳规律 简述大气的分层。
知识迁移 民航客机在平流层中飞行。
1 对流层特点
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 气温、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 ③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2 对流层分层
对流层分为上、中、下三层。
① 对流层下层(1500m以下) ② 对流层中层(1500m~6000m) ③ 对流层上层(6000m高度至对流层顶)
二、平流层
平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臭 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知识导入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飞机在大气层中的哪一分层中飞行?
知识导入
解决问题:一架飞机从起飞、航行直至降落,经历了对 流层——平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变化,也会经历各种不同 的天气现象。
大气分层
大气可分为对流 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热 层)和散逸层五 层。
一、对流层
对流层因空气又强烈的 对流运动而得名。对流层的 下界为地面,上界随纬度、 季节有变化,平均高度约为 12km。对流层包含了大气质 量的90%,几乎所有的天气 现象都发在这里。
平流层中空气温度随高度升高 而升高,整层空气几乎没有垂直 运动,气流平稳,空气稀薄,水 汽和杂质含量极少。
平流外拓展
民航飞机在对流层和平流层飞行的原因的什么?
原因
因对流层空气对流频繁,天气现象多变,不利于飞机的平 稳飞行,所以除极个别的短途航线可能不会上升到平流层, 其他的飞机基本都会在离地表10千米的高空,即平流层底部 巡航,这样更有利于飞机的稳定飞行,让乘客感觉更舒适。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大气圈结构扩展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大气圈结构扩展
大气圈自下到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让我一起来复习一下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吧!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大气圈结构扩展
大气圈结构扩展
自下到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一)对流层: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纬度】: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
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季节】: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
记住最根本的原理: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二)平流层: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臭氧层在集中在此。
大气圈和大气污染
大气圈和大气污染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大气圈按垂直方向可分为五层:(1)对流层高度在12km以下(赤道附近16~18km,极地附近8~9km)。
对流层中的温度自地面随高度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m降低0.6℃。
空气在对流层中大规模地进行垂直对流运动,同时也有水平运动。
风、云、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尤其是近地1~2km内。
(2)平流层高度升至50~55km,温度随高度而上升,在12~35km高处温度基本不变。
空气多作平流运动,空气清洁干燥,无云雨现象。
空气成分中含O3,大部分存在于12~35km 之间。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3)中层高度至85km。
(4)热层高度至800km。
(5)外层高度在800km以上。
自中层就开始出现O2+、+、O+等和自由电子。
所以也有人将中层以上称作电离层。
大气有自净作用。
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于地面,或是在雨水洗涤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净化。
这种大气的自净作用是一种自然环境的调节的重要机能。
应当指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自净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既耗用二氧化碳,又向大气补充氧气。
当大气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
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为几类:粉尘类(如煤烟等),金属尘类(如铁、铝等),湿雾等(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类(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
从大气污染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分二氧化碳、烟尘污染、二氧化硫、金属尘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三个时期。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据统计,单是伦敦的十几起烟雾事件,就夺走了近万人的生命。
有记载的公害事件不胜枚举,现分别举例于下:(1)伦敦的雾是有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有许多的流程咨询项目,因未和客户就流程的边界问题达成一致而导致项目暂停或失败。
可见流程咨询项目中,对流程边界进行清晰地界定与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界定了合理的流程边界,项目才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顺利展开,所以确定流程边界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而进行流程边界界定的首要任务是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
一般的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加起来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如果不事先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主次界定,流程梳理工作将陷入可怕的盲目状态,后果要么是顾问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客户认可,要么是根本不能继续下去,一切搁置,不了了之。
那么究竟如何对流程进行分类、分级呢?一、流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按照企业主价值链分类:1、贸工技:以贸易为优先战略的企业组织类型。
这类企业一般以客户管理为主线,结合产品的策划、研发流程、品质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形成总的价值链。
2、技工贸:以技术为优先战略的企业组织类型。
这类企业一般以产品设计、研发流程、品质管理流程为主线,结合客户关系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辅助流程,最终形成自己的总价值链。
(二)按照流程的作用范围分类:所谓“作用范围”是指流程涉及的内容、所起的作用。
所以,一般可分为企业战略流程、企业经营流程、企业保障流程三类。
1、企业战略流程:与企业的经营分析、战略定制、战略调整等相关的流程;2、企业经营流程: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流程,以及财务管理类流程等;3、企业保障流程:如行政管理、安技环保、后勤保障类流程。
(三)按照咨询行业通用分类:从通用角度,一般分为“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业务流程”两大类,分别描述管理工作与主营业务工作。
1、企业管理流程:包括战略、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内容的相关流程;2、企业业务流程:包括采购、销售、设计、生产、品管等方面的流程。
二、流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层级:关于流程的分级方法,目前并没有定论,基于笔者在延展多年从事流程咨询与BPM实施相结合的经验,认为用以下方法划分流程等级较为妥当:一级流程:企业的价值链,描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由企业的业务模块构成;二级流程:每个业务模块的运营内容,也即三级流程的逻辑关系;三级流程:跨部门、岗位间的工作流程,由工作事项组成;四级流程:部门内、岗位间的工作流程,仍由工作事项组成,但局限于部门内;五级流程:岗位内的工作流程,即某岗位某工作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六级流程:某个具体工作步骤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细节,例如一张表单的表头设置等。
不能小看上述六个层级的分级工作,流程边界不清的问题源头就经常出在流程分级这里。
客户方时常从二级流程就开始产生边界重叠,并且分不清三级流程和四级流程,有时三级流程中还会嵌入五级流程的内容,所以流程分级实际上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需非常细致、耐心的工作。
由于流程边界的界定实际上就是管理边界的界定,管理职能的清晰化,管理流程的顺畅化,而如果分类分级工作进行顺利、彻底,那么不仅顾问能够真实地了解并熟悉企业的业务模式、管理现状,还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厘清现阶段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更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能使企业更准确、清晰地界定流程的边界,对管理真正起到优化与提升作用。
“之前经常为了件报销审批的事,我从这楼走到那楼,从一层爬到六层,既费神又费时!现在好了,无纸化办公,一分钟搞定。
”有不少员工在企业上信息化管理系统后,感受着信息化办公带来的便利与好处,都有着同样的欣喜。
不少成功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企业,确实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规范了业务流程,同时加快了员工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的大潮流中,OA系统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成功率相对较高的。
自1985年国内召开第一次办公自动化规划会议以来,OA在应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IT技术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核心应用系统。
OA系统应用的成功使得企业将信息化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业务流程E 化,即业务流程的IT化、信息化,以实现对数据的远程控制和分析,业务流程操作也能跨地区、跨部门快速完成。
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实施流程E化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E化工作无法完成企业最初的设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成本,造成财力、人力资源的浪费。
真正攻破流程E 化难关并让E化平台有效运作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IT部门和业务部门在实施流程E化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认知,在这种共同认知的推动下协作完成E 化的实施。
统一思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这条万里长征路的关键第一步。
流程E化不完全等同于信息化流程E化是基于企业自身业务运行为基础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E化及优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E化。
若要进行流程E化,首先就要熟悉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运转,并对其具体的组织结构及业务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从管理及需求上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并以E化的方式进行固化和运行。
这与传统意义上所讲的信息E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是,信息E化需要传递的是信息,而利用通行的规则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只需要IT 部门搭建好信息平台即可;而流程E化需要传递的不仅仅是工作过程中的信息,而是对于工作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及组织架构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E化人员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对业务有详细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利用平台将所需的规则构建起来。
团队协作是E化成功的前提在流程E化的过程中,流程E化团队主要由三方成员组成,即业务人员、咨询顾问和IT人员。
其中团队业务人员、IT人员对于流程、业务和技术的理解有较大的出入。
以采购流程为例,至少涉及3个部门甚至更多,相关的单据有十几种甚至更多。
IT人员对于业务流程逻辑的把控无所适从,业务人员对通过IT 技术实现工作的流转却又难以理解,两部门人员无法统一语言进行沟通。
延展咨询深知客户方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因为沟通无效往往会成为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基于这一经验,延展咨询几乎在所有项目中都会有“统一语言”的环节,为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如若企业IT部门技术能力有限,凭借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全部的业务流程E 化功能实现,就应该以大局为重,对企业实施流程E化全力配合支持,完成自身可以实现的部分功能外,积极与业务部门沟通,再通过外部顾问团队的支持与合作,最终成为流程的E化成功的关键力量。
流程E化不仅仅是IT部门的工作,效果的好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业务部门对流程E化的认知的正确与否,对IT部门的配合是否积极。
因为积极的态度往往是收获战果的良好开端。
近年来企业对流程管理的关注加深,管理理论界也出现了各种应时而生的概念。
国外的管理理念与国内的管理思想相互交错,许多人容易对某些基本概念产生混淆。
例如流程E化与BPM,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的把握模糊不清,本文旨在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流程E化不等同于BPM,它因BPM的切实需要而产生,是BPM的核心解决方案,并与BPM相辅相成、共生共赢。
流程E化从定义上来看,是指应用现有的IT技术,实现企业各项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电子化。
IT技术是流程E化的根本,即借助现代高端的计算机技术,使得管理或业务流程在计算机的系统里流通。
关键流程执行到哪个部门、下一步将流转到哪个部门、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什么、在哪个部门执行顺利、在哪个部门耽搁了、该提交的标准文件是否提交、该传递给下道岗位的中间成果是否传递……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BPM全称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即业务流程管理,是指通过人工或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各类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分析、改善和监控,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有效降低业务处理成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快速反应市场与客户需求,持续提升企业决策反应能力。
可见,BPM本质是一个企业级的管理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它能够涵盖了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例如销售/分销、质量管理、生产制造、设备管理、采购管理、人事管理、财务控制、物料管理等等,并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BPM作为管理理念,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流程设计与优化、流程固化、流程分析与评估三个阶段,并不断循环,如图1所示。
每个阶段又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内容,如流程设计与优化阶段,涉及企业运营目标的识别、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流程设计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匹配,以及流程运行过程中的优化与再造等;而流程固化包括了各种手段的流程标准化、流程落地、流程考核制度的制定与宣贯等行为;流程分析与评估主要指流程执行情况考核、流程执行问题分析以及流程设计问题分析等。
图1:BPM所涉及的内容BPM内容庞杂,贯通企业各个层面,但流程E化的边界和任务却相对清晰,如图2所示,包括流程梳理、流程分析、流程设计与优化以及软件实施、评价与应用。
从图中可以发现流程E化的起点为实际业务流程,即从如实描述现有业务流程开始,通过分析找出现有业务流程的症结,给予必要地改进和优化,形成合理高效的新业务流程模式,然后通过信息系统支持将其固化,进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检验、再优化该流程。
图2:BPM与流程E化的不同范围这里尤其要注意两点:其一,流程E化必须以流程梳理作为开始,这决定了实施团队是基于企业切身的业务流程进行定制化开发,而非空降来某个模块化的流程。
同时,流程梳理也为分析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和清晰地表达流程管理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和基础。
其二,流程E化中的软件实施评价与BPM中的流程分析与评估是不同层次的管理内容,E化关注的是IT手段对实际业务需求的实现程度,而流程分析与评估关注的是业务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但两者也相辅相成,稳定、优异的信息化平台设计会极大地优化和提高业务流程运行效率,并方便管理者对流程运行状态的监督和过程控制,而流程评估又是发现流程设计问题,寻找流程E化持续优化点的必要途径。
由上可见,流程E化与BPM交互作用、相辅相成:E化使原本可能因人而异的流程变得规范、精炼,使原本因为跨部门难以实时沟通的流程变得快速、高效,使原本难免存在监控盲区的业务过程变得透明、可追溯,使企业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而BPM又是流程E化的基石,是E化需求的来源,又为其实施提供组织和制度方面的保障。
用延展咨询的观点来说就是,BPM能为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理念均易被复制而丧失差异化竞争力的今天,保守住因流程不易被复制而带来的持久竞争力,而流程E化能使得这种竞争力得以强化,并在实际企业运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其应得的战略性收益和经济性收益。
伴随着信息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流程E化在我国企业中越来越普及,但很多企业在做完BPM项目后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不知道如何去评价流程E化系统的效果。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层面进行评价:职责划分是否清晰、业务过程是否规范流程E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明确岗位职责并对业务过程进行优化、规范和固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