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内科
发热的相关专业知识
![发热的相关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02d5046f1aff00bed51eea.png)
发热的相关专业知识发热一、症状概念: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1. 发热的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低热 37.3—38.0℃中等热 38.1—39.0℃高热 39.1—41.0℃超高热41℃以上2. 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大叔天火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体温正常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但必须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二、原因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
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
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
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3ded91580216fc710afd62.png)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编辑版ppt
14
临床诊断步骤
(4)实验室检查
常 规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骨穿等
感染病
结缔组 织病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PCT,冷凝集试 验、嗜异凝集反应、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T-spot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C反应蛋白咽拭 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 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 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编辑版ppt8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张热 歇热 状热 留热 鞍热
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
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鲁菌病
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革热
编辑版ppt
9
临床诊断步骤
(2)仔细追问病史
包括: 伴随症状
用药史 外科手术史 输血史 动物接触史 职业史 业余爱好史 旅游史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辑.传版染p病pt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
但伤寒早期血沉一般不加快,有助于和败血症鉴别
•骨髓穿刺
•对于感染性疾病价值大(涂片发现疟原虫、真菌孢子;培养阳 性率高于血培养)
•碱性磷酸酶积分有助于鉴别感染与血液性肿瘤
•应多部位、多次复查
编辑版ppt
16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
①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于畏寒、寒 战期多次采血;
②采血量应在8 ml以上,兼顾厌氧菌及 L-型细 菌;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编辑版ppt
1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定义 发热待查的诊断步骤 发热待查的病因分析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2089f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d.png)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2)
相对 低血压 休克
缓脉
沙门氏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出血热
备注
局限右下 全腹 腹压痛 压痛
++
-
肝脾大
++
-
++ +
注意: 肠穿孔
肾区叩痛 WBC 总 WBC 总 数下降 数正常
+
++
++
++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3)
WBC 总 数增高
• 急性起病、病程短(2-3周)的患者,除 非病史、体查、初步实验室检查明显提 示非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感染性疾 病。
•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局灶感 染(内科系统各科均常见,往往不构成 诊断困难,复习常见的局灶性感染)。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2)
• 发热无定位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系统性 感染(传染病)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但传染病也可表现为发热伴一个或多个 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出血热
备注
沙门氏菌
感染可低
至2万
血小板 正常
++
-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 尿 BLD 进一步确诊
+
++
+++
++ +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5c44e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6.png)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原因复杂多样。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诊断建议和护理措施,帮助您及时应对并照顾好孩子的健康。
by w k
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包括流感、感冒、手足口病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肺炎、膀胱炎、中耳炎等也可引起儿童发热,通常表现为高热、精神差、食欲下降等。
创伤性疾病
骨折、脑外伤等严重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损害和炎症,引起发热。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导致的炎症反应会引起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
肿瘤性疾病
恶性肿瘤可能释放炎症因子,使体温升高,常见于淋巴瘤和白血病。
鉴别诊断的重点
全面评估
对儿童发热病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询问发热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症状变化情况。
3
相关症状
询问发热是否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其他症状。
4
既往病史
了解患儿之前有无相似症状、是否有慢性基础疾病。
体格检查的关键项目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皮肤和淋巴结检查
观察皮肤颜色、湿润度和温度,触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
CT扫描
CT扫描可以精准定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尤其对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测量部位
腋温、肛温、口温等
2
测量方法
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
3
测量时机
起床后、睡前、发热时
4
注意事项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b4425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2.png)
发热的鉴别诊断发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会出现。
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找出其原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和状况,并说明它们与发热的关联。
感染感染是导致发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可以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
感染的类型和患者的症状往往有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感染疾病:•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症状。
•细菌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这种细菌可以感染任何部位,例如皮肤、心脏、关节以及消化系统。
•细菌性腹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
•酒渣鼻:由酿酒热菌引起的疾病,具有由脸部潮红、发热、头痛、疲劳等症状。
免疫系统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是指机体免疫力反应失调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机体正常组织,从而导致发热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发热和疲劳等全身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包括面颊部的蝴蝶状红斑,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发热和疲劳等全身症状。
•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表现为肠部炎症和溃疡,这些炎症会导致腹部痛和腹泻等症状。
药物反应一些药物可以导致发热反应。
此类药物包括某些抗生素、镇痛剂和抗癌药。
如果患者服用这些药物后出现发热,应尽快联系医生。
血液病一些血液病可以导致发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血液病。
•白血病:一种白血细胞恶性成长的血液病,可以导致发热以及疲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的一种类型,其症状包括多种全身症状,例如发热、盗汗、疲劳和淋巴结肿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另一种白血病类型,其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贫血和感染等。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通过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检查和鉴别诊断可以帮助识别疾病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如果您出现发热和其他症状,请尽快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043bc2276c66137ee0619d8.png)
内 生 致 热 原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前列腺素 cAMP Na+/Ca2+比值 新发现的内生致热原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发热的基本环节
发 热 激 活 物
致病微生物 内毒素 外毒素 抗原抗体 复合物 类固醇 致炎物
单核细胞
直接 下丘脑 OVLT
②
EP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
发热性质 病 因 疾 病
感染性 发热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明确诊断者。
国外:病程3周以上,体温超过38.3℃,入院1
周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临床诊断步骤
1.
2.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仔细追问病史
3.
4. 5.
全 面 反 复 的 体 格 检 查
实 验 室 检 查 诊断性治疗
临床诊断步骤(1)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Na+/Ca2+ cAMP PGE
③
“调定点”上移
①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骨骼肌寒战 产热 ④
体温升高
发 热 的 热 型 与 疾 病
弛张热 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 重肺结核等 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布鲁菌病 败血症 登革热 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间歇热 波状热 消耗热 马鞍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 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13ae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5.png)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1. 前言发热伴肺部阴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组合,可能涉及多种疾病。
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准确找出病因,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并结合个人理解进行详细探讨。
2. 流程一: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应包括发热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肺部阴影的出现时间、性质、症状等。
体格检查要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肺部听诊、触诊、叩诊等情况,还要注意寻找其他可能的体征。
3. 流程二: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有助于了解炎症程度。
病原学检查如血、痰、尿培养等可以帮助寻找感染源。
免疫学检查如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测定等能够了解免疫功能情况。
4. 流程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X线胸片、CT、MRI等技术都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肺部阴影的形态、范围、密度等情况。
并结合现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肺部阴影的病理性质。
5. 流程四:其他特殊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
如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能够直接观察肺部病变的情况。
血管造影、气管造影等也可以对血管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发热伴肺部阴影的疾病较多,可能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病史和症状,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最后结合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我认为,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
7. 总结对于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
只有全面综合这些信息,才能找出病因,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综合内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综合内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e4dc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6.png)
综合内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目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 请简要叙述一名54岁男性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并列出应该询问的详细病史部分。
2. 在进行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时,需要关注哪些重要的指标?考试题目二: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1. 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描述。
2. 一名35岁女性患者出现了可疑心绞痛症状,请列出你会要求的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考试题目三:内科疾病管理1. 以糖尿病为例,简要介绍患者管理的重点和目标。
2. 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有哪些?请列举并描述。
考试题目四:药物治疗与不良反应1. 给定一例患有高血压的50岁男性患者,他已根据1个月的药物治疗没有达到目标血压。
请列出你会选择的第二线降压药物,并简要描述其作用机制。
2. 简要描述普通扁桃体炎的常见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类型和剂量。
考试题目五:重症医学与急救处理1. 一名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及冷汗,请列出你的紧急处理措施。
2. 简要描述一例肺部感染导致的重症患者的呼吸机管理策略,并提出合理的呼吸机参数。
考试答案:考试题目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 主诉和现病史:这名54岁男性患者的主诉是胸闷、气短和咳嗽,该症状已持续一周。
根据主诉,我们需要询问的详细病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性质- 有无伴随的疼痛、咳痰、痰的颜色和量- 呼吸困难的加重和缓解因素- 有无咯血、发热、浮肿等其他症状- 既往是否有类似症状或与之相关的疾病史- 过敏史、吸烟史、家族病史等2. 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指标:- 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的测量- 血压的测量- 皮肤和黏膜的观察- 心脏和肺部听诊- 腹部触诊、听诊和叩诊-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应、肌力和感觉检查- 肢体水肿、脉搏触诊等考试题目二: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 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战、咳嗽、喉咙痛等- 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部不适- 头痛、肌肉痛和疲劳- 可能的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2. 可疑心绞痛的辅助检查:- 心电图 (ECG)- 心肌标志物检测(如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或心肌酶谱) - 心脏超声检查- 运动试验(心电图或核素扫描)- 冠脉造影考试题目三:内科疾病管理1. 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点和目标包括:- 血糖控制:通过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和注射胰岛素等手段达到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100个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临床医生人手一份!
![100个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临床医生人手一份!](https://img.taocdn.com/s3/m/1ebdf309453610661ed9f4c2.png)
100个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临床医生人手一份!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
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 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
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内科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内科](https://img.taocdn.com/s3/m/145b2dd303d8ce2f016623a6.png)
局灶性化脓性感染
• 腹腔内脓肿、肾周/肾内脓肿、小网膜脓肿、胰腺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膈下脓肿、腹膜后脓肿、脊椎旁脓肿。
• 有人认为腹腔内感染是发热待查中最常见的病因,尤其以肝脓 肿和膈下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盆腔脓肿。如临床上有发热、 肝肿大压痛、右横膈活动受限、黄疸等表现,肝脓肿诊断并不 困难,但上述常见症状可只出现于疾病的后期,在病程早期, 发热可为唯一的症状,肝区疼痛可缺如或晚至发热3个月后才出 现,但患者的血清AKP大多升高,血清白、球蛋白比例下降, 甚至倒置,肝CT及MRI等有助于早期诊断。
3、《感染病学》(曼德尔-道格拉斯-贝内 特.2000)
(1)典型FUO(classic FUO):发热持续3周以 上,经门诊随防3次或住院3日后不能明确病 因或经1周“明智而深入”的动态观察后仍不 能明确病因。
(2)医院内获得性FUO ( nosocomial FUO ):正在接受急症护理 或入院时没有感染及隐性感染的病人在住院其间多次体温 ≥38.30C;如在观察3日后-包括培养至少2日-仍未发现特异性病 因,即可作出此诊断。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综合内科
发热及相关的概念
发热的定义
1、口表温度(18-40岁健康成人): 上午体温>37.20C或下午体温>37.70C
2、腋 温:>370C或37.20C
3、低热:≤380C ,中度热: 38.10C-390C, 高 热:39.10C-400C ,超高热:>410C或400C.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和淋巴瘤。
2、尿液分析和沉渣检查 3、大便检查:白细胞、虫卵、寄生虫、潜血 4、生化检查 5、微生物学检查:血、异常体液、尿液培养。 6、如有脑膜刺激症、严重头痛应做脑积液检查和培养。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https://img.taocdn.com/s3/m/58a6b5f89e314332396893e3.png)
第二节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并发的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不因外界温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保持在37℃左右。
由于饮食、运动、环境、情绪和性别的关系,体温可能有暂时性轻微的波动,但此无临床意义。
发热是一种病理性的体温升高,一般说来,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或一昼夜间波动在1℃以上,即可认为发热。
外感发热指在原有某种或多种疾病如消渴、中风、虚劳等基础上复感外邪而出现的发热。
其热势高低不一,严重者,体温持续升高,壮热稽留不退,继而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等危重症候,在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救治。
中医药治疗各类发热,尤其是外感发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明清以来,温病学说的发展成就,对外感发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中,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都作了扼要的论述,为热病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首先总结和提出了由外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即运用六经辨证来概括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阶段的变化,从而成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金代刘完素主火热论,着眼于外来的火热邪气,首先从临床治疗角度提出了“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的著名论点,认识到热病性属“热”,治疗“宜凉不宜温”,这与在他以前从寒邪立论,多用辛温治法相比,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清代中叶温病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理论臻于完善。
温病学派创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大辨证纲领,叶天士倡卫气营血之说,对温热病的感邪、发病、传变、治疗,均作了原则性的阐述,对温热病的辨证和治疗,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法则,成为后世诊治温热病的准绳。
护理综合内科知识点总结
![护理综合内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2ec6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c.png)
护理综合内科知识点总结一、内科概述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门类,主要研究成人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内科包括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代谢病和血液病等。
内科的护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的内科知识和护理技能。
二、内科疾病常见症状1. 发热: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
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特点和护理要点。
2. 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以通过观察咳嗽的性质、伴随的其他症状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3.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多种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病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的护理方法。
4. 胸痛:胸痛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和处理。
5. 腹痛:腹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主要表现,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痛特点和护理要点。
6.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并处理。
7. 腹泻、便秘:腹泻、便秘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原因造成的腹泻、便秘以及护理方法。
8. 肝、胆、胰疾病:肝、胆、胰疾病的护理需要了解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9.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的护理需要了解肾脏疾病的特点和护理方法。
10. 内分泌代谢病:内分泌代谢病的护理需要了解不同内分泌代谢病的特点和护理方法。
11. 血液病:血液病的护理需要了解不同血液病的特点和护理方法。
12. 肿瘤病:肿瘤病的护理需要了解不同肿瘤病的特点和护理方法。
三、内科诊疗常见检查与治疗1. 实验室检查:内科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内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超声等。
3. 电生理检查:内科常用的电生理检查包括心电图、脑电图等。
4. 内镜检查:内科常用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肠镜等。
最新检体诊断学-发热(孔俭一院-PPT文档
![最新检体诊断学-发热(孔俭一院-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e299b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a.png)
散热减少的疾病 广泛性皮肤病、阿托品中毒
发热的常见病有哪些---病因与分类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 菌、寄生虫等
占90%
发热的常见病有哪些---病因与分类
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IL-1 TNF INF
散热 < 产热
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性致热源
IL-1、TNF-α、干扰素等
直接致
直接热源致热源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外源性致热源
1、各种异体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 2、人体自身坏死物质、免疫反应复合物。
间接致热源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占10%
发热测量方法
正常人体温检测范围:
舌下温度 肛表温度 腋下温度
36.3℃ ~37.2℃ 36.5℃ ~37.7℃ 36.0℃ ~37.0℃
临床表现 1
分度
低热 中等度热 高热 超高热
37.3 - 38℃ 38.1 - 39℃ 39.1 - 41℃ 41℃以上
临床表现 2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骤升型
1 体温上升期
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Ċ或 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
多伴有惊厥
2
高热期
缓升型
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 峰,多不伴有寒战
3 体温下降期 骤降
体温几小时内迅速降至正常, 常伴有大汗淋漓
缓降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7bbb9cceefdc8d377ee329d.png)
呼吸科1。
肺结核:一般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有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病程一般超过2周以上,影像学提示病灶好发于肺尖、锁骨上下、下肺背段等,有渗出、增殖、空洞、纤维化等多种病变并存.目前本病例无上述特点。
但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复查胸片提示病灶吸收不完全,故目前不能完全排除。
可完善痰找抗酸杆菌、胸部CT等检查排查。
2.肺部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的病人,有咳嗽、咳血丝痰、胸痛等症状,影像学提示肺部有占位性病变。
目前该病例无上述特点,不考虑.必要时可行胸部CT、支气管镜、痰找癌细胞等检查排查。
3.肺栓塞:一般有长期卧床、近期手术或肿瘤等病史,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不明原因的晕厥等症状,可有不对称性的下肢浮肿.D二聚体升高,大于500ug/L,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
目前患者无上述特征,不考虑。
必要时可查肺动脉CT造影排查。
4。
肺炎:患者有咳嗽、咳痰伴发热症状,查体可有肺部湿罗音体征,胸片提示肺片状渗出及肺实变影像学改变特征,病灶较小或下肺背段时需行胸部CT进一步确诊,待排;5。
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有淋雨等受凉病史,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等柱状,可有口周单纯疱疹,有肺实变体征;影像学提示肺实变影像学征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及降钙素原等炎性标志物升高。
目前该病例无上述特点,不考虑。
6。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有咳嗽、咳痰伴发热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可有非固定湿罗音,胸片及胸部CT可提示肺纹理增粗亦可无异常,待排.7.支气管肺癌:多数有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反复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退.痰脱落细胞学、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8.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经过多缓慢,开始仅有咳嗽、咳痰,偶有气短。
听诊在胸部下后侧可闻及爆裂音( Velcro啰音)。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可不升高;高分辨螺旋CT检查有助诊断。
发热查因
![发热查因](https://img.taocdn.com/s3/m/64929e3e43323968011c9276.png)
局限性感染、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的转移等
注意检查引流区
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肿大:
•16%~30%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约70%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少数病人仅有深部
淋巴结受累 •有些病例肿大的淋巴结甚至可以一过性高低不一定呈正比。
2.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定义:指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几度超过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 实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FUO 病因
感染 肿瘤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最终诊断不明者
> 80% 5~10%
FUO
不同年龄组 FUO 的病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
白血病 淋巴瘤
成人Still病 颞动脉炎
药物热 人工热
导管感染 恶 组
风湿、类风湿 家族性地中海热
肝炎
胰腺炎
结节病
甲亢
前列腺脓肿 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 肺栓塞
鼻窦炎
肉瘤
韦格纳肉芽肿 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
结核病
良性心房粘液瘤 结节性红斑
心肌梗塞
腹腔内脓肿 直肠癌
克隆病
HIV 感染 肝肿瘤
FUO
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学说
发热的机理
•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pyrogene)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 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
内源性致热原:IL-1、IL-6、IFN-α、IFN-β、TNF等
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 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51f3e9844769eae109ed6d.png)
北京市第二医院
临床应用: • 盗汗——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止汗 • 阴虚较甚——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 • 气阴两虚,头晕气短乏力——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 • 心阴虚——合加减复脉汤(生地、麦冬、白芍、阿胶、火麻仁、甘草) • 肺阴虚——百合固金汤 • 胃阴虚——合益胃汤 • 肝阴虚——合一贯煎、归芍地黄汤 • 肾阴虚——改用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或知柏地黄丸: 滋养肝肾见长,清退虚热稍逊 • 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北京市第二医院
[病因病机]
• 病因: 内伤:包括情志、饮食、劳倦、禀赋、 久病、外伤出血等
•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北京市第二医院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实 瘀血阻遏:气血壅遏而内结化热
内湿停滞:脾胃受损,运化失司 水湿食滞痰浊蕴积化热
中气不足:脾胃受损,中气不足, 阴火内生
只短有依靠其他兼症方能鉴别。
多为低热、少数高热,或仅自觉发热
多有高热,热型有差异
恶寒 兼症
无,或仅怯冷,加衣被可减 有实有虚,虚证居多
初多恶寒,加衣被不减
外感症状(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实证 为主
北京市第二医院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虚实 实:气郁、血
瘀、湿郁 虚:气、血、
阴、阳亏虚
辨轻重
病程长,热势亢盛,持续发热,反复 发作、久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 甚、兼夹其他病证→重
归脾汤用参术芪, 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 兼加姜枣益心脾。
北京市第二医院
阴虚发热 主症 次症
舌脉
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热而不 欲近衣。
烦躁,盗汗,口干咽燥。 (心肝肺胃肾阴亏)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识别和初步诊断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识别和初步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d8f4b560740be1e650e9ae7.png)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诊处理、诊疗规范转诊要求一、发热二、咳血三、气胸四、急性呼吸困难五、快速心律失常六、急性心肌梗塞七、高血压病八、上消化道出血九、急腹症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十一、中暑十二、脑血管意外一、发热1 定义: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按体温状况:低热:37.3-38℃中等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双峰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2 伴随症状起病迅速,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输液(血)反应、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伴头痛、呕吐者:常见于感染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者伴咳嗽、胸痛者:常见于流感、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病毒性上呼吸道道感染伴肝(脾)肿大者:可见于伤寒、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疟疾、血吸虫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伴出血倾向者:可见于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溶血、流行性脑膜炎、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等伴腹痛者:应问清部位、性质、传导及压痛等伴皮疹者:应了解出疹次序、皮疹特点、是否伴有脱屑、皮肤瘙痒等伴昏迷者: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脑、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等.3 相关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甲乙型流感抗原检测(2)器械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B超、X线拍片等4 急诊处理(1)一般处理(2)降温(3)病因治疗(4)防止并发症。
注意:(1)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史)、细致全面但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之尽可能明确诊断,作出恰当处理(2)一时难以明确诊断时,应根据临床特点、发病季节、常规检查作出“倾向”性处理(3)合理选用退热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要盲目使用激素退热(4)根据临床特征进行处理,应严密并动态观察5 转诊要求经初步处理后发热反复或效差,仍不能明确病因者,经降温、抗炎等对症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向上级医院转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1、全血计数、分类计数 (1)白细胞增多在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显著,极度升高见于白血病与类白血
病反应;大多数病毒感染和某些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 等)、某些原虫感染(疟疾)降低。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与中毒性变化 • 核左移见于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骨髓功能受抑制,白细胞总数减少,并 有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左移(变质性左移),见于流感、伤寒、副 伤寒、布鲁菌病;白细胞总数增多,并有各阶段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 多的左移(再生性左移),见于细菌感染、白喉、钩端螺旋体病、乙脑 等。 • 中毒性颗粒见于严重细菌性感染,也可见于中毒和恶性肿瘤。
(3)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FUO(neotropenic FUO):中性粒细胞 计数<500/ul或预期在1~2日内将降到这一水平的病人体温多次 ≥38.30C。如在观察3日后-包括培养至少2日-仍未发现特异性病 因,即可作出此诊断。
(4) HIV相关性FUO(HIV-associated FUO):HIV感染 的病人在一定时间内(门诊病人大于4周,住院病人 大于3日)体温多次≥38.30C。如在观察3日后-包括 培养至少2日-仍未发现特异性病因,即可作出此诊 断。
(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位于小 腿伸侧、呈对称性分布,药疹为多形性,呈对称性分布,伴有 骚痒、烧灼感。
(4)成人Still病:发热、易变性与复发性皮疹、关节痛和白细胞 明显升高四大症状,皮疹为多形性。
(5)血液病: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网状细胞病
5、淋巴结:局限性淋巴结肿痛提示局部急性炎症病变,如颌下淋 巴结肿痛提示口腔与咽部感染;急性发疹性发热伴耳后、枕骨 下淋巴结肿痛强烈提示风疹;伴有焦痂提示恙虫病;全身淋巴 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是霍奇金病的临床特征;如不规则发热, 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急淋、恶性网状细胞 病、SLE、弓形体病、艾滋病等。
个人史、流行病学史及家族史
• 详尽的职业史:接触动物、毒物、潜在的感染因素、可能的抗原 物质等。
• 流行病学史:病人生活的地区、旅游的地方、周围其他发热患者 的接触史。
• 特殊的习惯和饮食嗜好:食生食、未经加热消毒的牛奶、家庭宠 物、性倾向。
• 药物过敏史或过敏症 • 家族史:结核、其他发热或感染性疾病、血管胶原疾病 • 其它:有无吸毒、创伤、动物昆虫咬伤、免疫接种史
虫病。
急性发热的检查与诊断
需特别注意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急缓和轻重程度及伴随症状 急性起病、病情重提示重症感染 伴随症状提示主要受累器官 2、热型:特殊的热型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如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
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间歇热是疟疾的特点。 3、寒战:以细菌性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罕见于结核病、伤寒、副
(4)血液病、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肉瘤、癌、 恶性网状细胞病。
(5)代谢紊乱:痛风发作、甲状腺危象、重度脱水、恶性高热、 恶性综合征。
急性感染
1、突然起病,伴有或不伴有寒战的发热。 2、全身不适感,肌痛或关节痛、畏光、眼痛、头痛。 3、呼吸道症状、尿路刺激症状、恶心、呕吐及(或)
腹泻。 4、脑膜刺激症状 5、淋巴结及(或)脾的急性肿大。 6、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0×109/L或低于5.0×109/L。
发热病因
• 急性发热、短程热 • FUO
急性发热、短程热
1、感染性疾病多见,多在短期内自愈或治愈 2、非感染性发热疾病 (1)变态反应性与过敏性疾病:风湿热、药热、血清病 (2)结缔组织病:SLE、急性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
急性发作。
(3)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急性胰腺炎、急性溶血、脏器梗塞或 血栓形成、体腔积血或血肿形成。
常见感染性疾病
• 病毒感染:流感、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性肝 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风疹、流 行性腮腺炎、水痘、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全身性巨 细胞性包涵体病。
• 细菌感染:扁桃体炎、呼吸系统感染、尿路感染、血流 感染、伤寒或副伤寒等。
•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 • 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鼠咬热。 • 寄生虫感染:疟疾、阿米巴肝病、急性血吸虫病、丝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综合内科
发热及相关的概念
发热的定义
1、口表温度(18-40岁健康成人): 上午体温>37.20C或下午体温>37.70C
2、腋 温:>370C或37.20C
3、低热:≤380C ,中度热: 38.10C-390C, 高 热:39.10C-400C ,超高热:>410C或400C.
3、《感染病学》(曼德尔-道格拉斯-贝内 特.2000)
(1)典型FUO(classic FUO):发热持续3周以 上,经门诊随防3次或住院3日后不能明确病 因或经1周“明智而深入”的动态观察后仍不 能明确病因。
(2)医院内获得性FUO ( nosocomial FUO ):正在接受急症护理 或入院时没有感染及隐性感染的病人在住院其间多次体温 ≥38.30C;如在观察3日后-包括培养至少2日-仍未发现特异性病 因,即可作出此诊断。
伤寒、病毒感染和立克次体病,一般不见于风湿热。
4、皮疹
(1)急性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革登热、斑疹伤寒、恙虫 病、猩红热、伤寒、副伤寒等。流脑的出血性皮疹对早期诊断 有帮助。
(2)结缔组织病:SLE:鼻梁和双颊的蝶形红斑,急性皮肌炎: 常见全身斑疹或斑丘程热:<1个月 5、中程热:1-3个月 6、长程热:>3个月 7、FUO(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的定义
1.1961,Petersdor and Beeson:发热38.30C以上、 持续3周以上、经查或住院1周以上诊断仍不明 确。
2、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将发 热待查( FUO)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 体 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