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5 古诗词三首》的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古诗词三首》同步拓展练习题 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古诗词三首》同步拓展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5.5分,每小题5.5分)1.(5.5分)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稚子..金盆脱晓冰。
()A.幼稚的孩子。
B.幼小的孩子。
C.顽皮的孩子。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60.5分,每小题5.5分)2.(5.5分)《四时田园杂兴》作者:年代: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3.(5.5分)《渔歌子》作者:年代: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4.(5.5分)《乡村四月》诗人:;朝代:;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5.5分)根据拼音写词语。
cán sāng zhòu yèyún tián chéng jìbái lùdǒu lì6.(5.5分)拼一拼,写一写。
zhòu夜耕yún sāng树短dí拂xiǎo gòng耕织7.(5.5分)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陂腔铮衔磬浸漪8.(5.5分)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9.(5.5分)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10.(5.5分)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11.(5.5分)给划线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绩:A.把麻搓成丝或绳B.功业、成果(1)昼出耘田夜绩麻(2)成绩傍:A.靠近B.临近(3)傍晚(4)也傍桑阴学种瓜川:A河流B.平地(5)绿遍山原白满川(6)川流不息12.(5.5分)形近字组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及答案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盛夏,农忙时节,大人们都在干活,小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他们也都不闲着。
你看,在一个茂盛的桑树下,几个孩子正在学着大人的样子:刨坑,插苗,掩土,浇水。
别看他们年纪很小,却学得有模有样。
虽然在树阴下,但忙活的大半天,额头上全是汗珠,有几个孩子干脆脱下上衣,光着膀子在忙活。
再看他们的小脸和身上,全都是泥巴,就像一只只脏兮兮的小花猫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②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起来,虽然天气寒冷,但仍然阻挡不了孩子们玩耍的兴致。
他们来到院子里一看,铜盆里的水早已结成厚厚的冰。
他们把铜盆翻过来,扣在地上,再朝着盆地使劲敲击,哈哈!一块完整的冰块出来了!这时,一个小男孩找来一根麦管,对着冰块用力吹。
你看,他的腮帮子鼓得高高的,就像一只吹起的青蛙。
其他的小孩子一起喊:“加油!加油!加油!”哈哈!冰上终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穴。
于是,他们又找来一束彩丝,从空穴中穿过,再打上活结,提在手上。
一个晶莹透亮的冰制打击乐器就完成了!一个孩子提着,其他的孩子围在四周,不时地用小手在冰上打击着,就像立春时节大人们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一样。
虽然他们的小手都冻得红红的,可是再冷的冬天也冻不住孩童们的快乐!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傍晚,夕阳西下。
大人们都收工回家,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炊烟。
放牛的孩子们也都陆陆续续骑着牛儿往家赶。
晚风轻轻地吹着,吹走了白天的炎热。
你看,走在最前面的这位小牧童,他侧身坐在牛背上,身子随着老牛的步伐轻轻晃荡,就连那一双小脚也不安分,一前一后仿佛在打着节拍。
他的手上拿着用脱空的树皮做成的笛子,使劲地吹着。
虽然听不出他吹奏的曲调,但清亮的笛声中,那份轻松和快乐也怎么也掩饰不住。
2.选做题: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同步教案《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长江作业5古诗词三首答案
的情景,表现了( 作者对乡村儿童的喜爱,对 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 宋)代诗人( 杨万里)
• 安仁是一个(县名)此诗写诗人(乘船经过安仁)
• 所见到的情景,展示了小渔童的( 天真、可爱、 • 聪明 )。
3.《清平乐.村居》的体裁是(词 ),作者是 ( 宋 )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清平乐” 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
2.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
A.最喜欢小儿子的刁蛮、耍赖的样子。
B.最喜欢小儿子的顽皮淘气的样子。
C.最喜欢小儿子,因为他的天真烂漫使这个 普通农家给人美好的感觉。
3.说说自己对农家这三个孩子的印象。
大儿 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淘气、顽皮、可爱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ō bāo
l(lè)观
剥(bō)削 剥( bō )落 乐( lè)趣
乐(yuè)章乐(yuè)曲
二、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牧童在(放牧回来 后,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明月下的草地上)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 的画×。
1.“清平乐”中的“乐”读lè
( ×)
2.这三首诗都是叙事诗。 (√ )
3.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宋代的。(×)
4.“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收 篙停棹”这一奇怪的现象是诗人闲适、愉快 时发现的(× )
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 “六七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
(√ )
四、把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牧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舟上小儿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5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拼一拼,写一写。
2. 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1)笛弄晚风三四声。
________(2)不脱蓑衣卧月明。
________(3)怪生无雨都张伞。
________(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六七里,________三四声。
(2)怪生无雨________,不是遮头________。
(3)大儿________溪东,中儿________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________。
4. 笔下生花。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写出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你喜欢哪一首?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答案】牧童,渔船,蓑衣,剥莲蓬【考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牧童渔船蓑衣剥莲蓬2.【答案】逗弄躺下怪不得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考点】翻译句子【解析】略【解答】1.逗弄2.躺下3.怪不得4.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3.【答案】草铺横野,笛弄晚风都张伞,是使风锄豆,正织,卧剥莲蓬【考点】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解析】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做题。
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
【解答】出自唐代吕岩《牧童》出自宋杨万里《舟过安仁》出自宋辛弃疾《村居》4.【答案】【范文】清平乐•村居在城旁有一座幽静的小山,山涧中有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下来。
周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郁郁葱葱,格外繁茂。
而小溪旁边座落着一个小村庄,而小村庄最靠溪的那头有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
(完整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的练习题
5古诗词三首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__”标出。
1.草铺.(pū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lè)4.最喜小儿亡.(wánɡwú)赖。
二、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春风bāo kāi()了大地的冰层,披着suōyī()的mùtóng()和扛着chútou()的老翁,都táo zuì()在这míng mèi()的春光里。
三、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笛弄晚风....三四声( )A.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B.牧童在晚风中挥舞着竹笛C.舞动的竹笛捉弄着阵阵晚风2.最喜小儿亡赖..( )A.游手好闲,无所事事B.顽皮,淘气C.放刁撒泼3.怪生..无雨都张伞( )A.奇怪的事情发生了B.责怪两个小孩子C.怪不得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篇一: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精华及参考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精华及参考1、《草原》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èdī yín qí lì ()()()()()()()huí wèisǎ tuōyū huíjí chímǎ tílǐ màojū shù ()()()()()()()xiū sè shuāi jiāo tiān yá rè hu hū yí bì qiān lǐ()()()()()cuì sè yù liújīn piāo dài wǔ()()二、词语手拉手:无边的小各色的帽子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细细地回忆、品味。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是我总是想(),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下,一碧(),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
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像()着草原的无限()。
2、草原上行车十分(),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3]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这首诗的前两句(_____),表面写景。
诗的后两句(______),富含哲理。
A.寓问于答 B.运用比喻[4]读了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古代一些名人学者关于读书的观点。
在《古人谈读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余尝谓__________,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___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3.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1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luò yánɡyú ɡuān hú pàn qiān zhànɡdēnɡ二、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 春风又绿江南岸。
( )A. 长江B. 江河(2) 行人临发又开封。
( )A. 捎信的人B. 走路的人(3) 故园无此声。
( )A. 老的,过去的B. 本来的,原来的(4) 欲作家书意万重。
( )A. 书本B. 信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只隔(zhī zhǐ) 一水间(jiān jiàn)数重山(chóng zhòng) 那畔(bàn pàn)意万重(chóng zhòng) 聒碎(guō guā)四、组词。
泊()洲()何()洛()伯()州()河()格()五、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秋思》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的诗句是、。
(2)《泊船瓜洲》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是。
六、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________。
(1)(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_______。
“深夜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__。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古诗三⾸》写了⼉童⾃在快乐的⽣活状态,天真活泼的⼉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古诗三⾸》课⽂原⽂ 四时⽥园杂兴(其三⼗⼀) [宋]范成⼤ 昼出耘⽥夜绩⿇, 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
注释 _________ ①[耘⽥]在⽥间锄草。
②[绩⿇]把⿇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弄冰 [宋]杨万⾥ 稚⼦⾦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幼⼩的孩⼦。
②[⾦盐脱晓冰]早晨从⾦属盆⾥把冰取出来。
③[钮]⼀种⾦属打击乐器。
④[磐}⼀种⽤⽟或⽯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种天然⽟⽯,也叫⽔⽟,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满陂, ⼭衔落⽇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背, 短笛⽆腔信⼝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随⼝。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昼:昼夜 ⽩昼 极昼 昼夜不息 耘:耘⽥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树 蚕桑 桑叶 沧桑 沧海桑⽥ 晓:拂晓 破晓 报晓 知晓 揭晓 多⾳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 尽(尽头) 耘(耕耘) 耕(耕地) 晓(报晓) 浇(浇⽔) 问题归纳: 1、三⾸诗中的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诗中的孩⼦勤劳、天真;第⼆⾸诗中的孩⼦天真可爱,⾃得其乐;第三⾸诗中的⼉童悠闲⾃在、⽆忧⽆虑。
2、这三⾸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童⾃在快乐的⽣活状态,天真活泼的⼉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园杂兴》(其三⼗⼀)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引出⼉童学种⽠的可爱场景。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一、《古诗三首》导学1.1、引言《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们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2、学习目标•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掌握《古诗三首》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并能正确运用于写作和表达中。
二、《古诗三首》练习题2.1、填空题1.课文中“曹溪湖底绿苔齐”中“苔”指的是()。
A. 花 B. 草 C. 水草 D. 青苔2.课文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参与商”所指的是()。
A. 古代的商人 B. 文人墨客 C. 武士 D. 美玉2.2、选择题3.下列哪句话是《古诗三首》中的描写?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B.“曹溪湖底绿苔齐。
” C. “人归鸟惊,桂楫翻舟。
” D.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4.《古诗三首》中描写的景色是下列哪个? A. 碣石 B. 绿苔 C. 沧海 D.山河2.3、问答题5.请简述《古诗三首》背后的主题是什么?6.你认为古诗中的作者想传达给读者怎样的思想?三、《古诗三首》答案解析3.1、填空题1. D. 青苔。
解析:本句描写了曹溪湖底覆盖着青苔,绿意盎然。
2. B. 文人墨客。
解析:“参与商”通常指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诗中表达了人生短暂,相逢易散的意境。
3.2、选择题3. C. “人归鸟惊,桂楫翻舟。
” 解析:这句话描写的是人归途中惊起鸟群,桂楫风吹舟翻的景象。
4. B. 绿苔。
解析:绿苔覆盖着曹溪湖底,呈现出一片青翠的景象。
3.3、问答题5.《古诗三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生命的轮回感慨。
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观照和对生命的思考。
6.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是: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时光,感悟生命的无常和轮回,明白生死无常,体悟世界的美好和残酷。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word版)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2、《舟过安仁》译文: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练习题 (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练习题一、我能写好字二、选择加点的正确读音。
千仞.(rén rèn)孤城.(chén chéng)蓟.北(jíjì)浥.(bāyì)楼.兰(lúlóu)襄.阳(xang xiāng)三、读拼音,写词语。
yíshīqiān rèn wǔyuèwūxiámótiān tìlèi四、比一比,再组词。
第()摩()仞()兵()涕()磨()纫()岳()五、体会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作用。
(填序号)①形容高大②形容声势浩大③形容距离大④形容很长(1)三万里...岳上摩天。
()()...河东入海,五千仞(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1、不破楼兰..誓不还.。
楼兰:,还:2、遗民..里、..泪尽胡尘遗民:胡尘:3、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4、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还:七、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誓不还。
1、把下面词语与它的相应的内涵用线连起来。
黄沙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
百战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
穿金甲戌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炎频繁。
2、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戌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B、诗句表达情感低沉伤感,战士们抱怨年年征战,归家无期。
C、融景于,含蓄丰富地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头的残酷。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据意写出下列诗句。
(1)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直奔洛阳。
(2)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近不返回家乡。
2、翻译诗句。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1《古诗词三首》1、《牧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舟过安仁》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平乐·村居》词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牧童》是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 _________,第二句写 _________,分别从 _________和_________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_________的情景,塑造了一个_________ 、_________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 。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_________ 的作品。
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_______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_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词,又叫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2一、看汉字写拼音。
蓑遮醉媚锄(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课内片段阅读】片段一:(一)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归来饱饭黄昏后,。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前两行词句给我们以和上的感受。
放眼望去,;侧耳倾听,。
3、诗中有、有情、有人物、有,这生动的一幕由及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4、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的向往。
片段二:(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问法一】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3、这几句话写出了一家五口人的哪些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一词,含有怎样的情味?【问法二】1、此词的作者为代词人,“清平乐”为,“村居”是。
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3、词中“”这个句子形象地勾勒出江南农村的景色。
4、用“~~”画出词中描写老两口安详、愉快的生活场景的句子。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课外同步阅读】(一)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诗中加点的“着”字应该读()。
A、zhe B、zháo C、zhuó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A、全部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3、这是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记下的一幅风光小景,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与的和谐。
(二)我爱牵牛花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她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纺织花篮,叉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1)“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下一句是“低头思故乡。
”2. (1)“云中谁寄锦书来”是《静夜思》的第一句。
(2)“遥知兄弟登高处”是《静夜思》的最后一句。
3. (1)“黄河远上白云间”是《登鹳雀楼》的第一句。
(2)“青海长云暗雪山”是《登鹳雀楼》的第三句。
4. (1)“十五从军征”说明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年龄是十五岁。
(2)“路闲遇蛇不敢过,径直春城去不回”是《登鹳雀楼》的最后两句。
5. (1)“西塞山前白鹭飞”是《望庐山瀑布》的第一句。
(2)“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望庐山瀑布》的第三句。
二、选择题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王之涣C. 王之焕D. 王之辨2. 以下哪一句不是《静夜思》的内容?A. 床前明月光B. 疑是地上霜C. 低头思故乡D. 平明送客楚山孤答案:D3. 以下哪一句不是《登鹳雀楼》的内容?A. 江流宛转绕芳甸B. 白日依山尽C. 点点滴滴似沙尘D. 登高壮观天地间答案:C4. 以下哪一句不是《望庐山瀑布》的内容?A. 落花时节又逢君B. 故人西辞黄鹤楼C. 忽闻岸上踏歌声D. 青海长云暗雪山答案:B5. 以下诗句与对应的古诗不匹配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B.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登鹳雀楼》C.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望庐山瀑布》D.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出塞》三、判断题1. “返魂香”在《登鹳雀楼》中有提到。
答案:错误2. 《古诗三首》中,每首诗都在写自然景物。
答案:正确3. 《静夜思》写的是作者临别时的情感。
答案:错误4. 《望庐山瀑布》的内容描写了盛唐时期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__”标出。
1.草铺.(pū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lè)
4.最喜小儿亡.(wánɡwú)赖。
二、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春风bāo kāi()了大地的冰层,披着suōyī()的mùtóng()和扛着chútou()的老翁,都táo zuì()在这míng mèi()的春光里。
三、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笛弄晚风
....三四声( )
A.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
B.牧童在晚风中挥舞着竹笛
C.舞动的竹笛捉弄着阵阵晚风
2.最喜小儿亡赖
..( )
A.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B.顽皮,淘气
C.放刁撒泼
3.怪生
..无雨都张伞( )
A.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B.责怪两个小孩子
C.怪不得
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舟过安仁》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____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____。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______代著名词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写出了老夫妻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4.读了本课三首古诗词,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一)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诗歌向来讲究炼字,一个“______”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向我们传达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活的图画,如果让你给这幅图起个题目,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二)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3.这几句话写出了一家五口人的哪些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一词,含有怎样的情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jiěxiè)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zhǒng zhòng)瓜。
【注释】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织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1.用“√”标出带点字的恰当读音。
2.古诗中男人的做的事情是______,女人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
3.读后两句诗,你体会到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的儿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部分小学生以做作业为理由拒绝做家务,对劳动不感兴趣,对此,你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妙笔生花。
本课这三首描写儿童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首,请改成一篇小短文。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pū 2.zhào 3.yuè 4.wú
二、剥开蓑衣牧童锄头陶醉明媚
三、1.A 2.B 3.C
四、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1.唐吕岩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宋杨万里所见所悟
《小池》《宿新市徐公店》 3.宋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童年的生活很美好
六、(一)1.铺逗弄笛声时断时续和牧童吹笛子时的嬉戏的意味 2.牧童吃完了饭,已是黄昏后,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色的露天下休息了。
3.牧童晚归休息图 4.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的向往
(二)1.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 2.清平乐村居 3.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三儿子调皮地躺卧在溪边剥莲蓬。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4.指小儿调皮活泼的样子。
表现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七、1.jiězhòng 2.耘田织麻 3.对劳动的热爱 4.提示:从劳动能锻炼身体、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入手来谈。
八、示例: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绿茵茵的烟草遍布其上,高低起伏,就像在快乐地舞蹈。
轻柔的晚风吹拂着野草,发出“刷刷”的声音,那声音是多么悦耳,多么动听,仿佛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
白天去放牛的牧童还没有回来,却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牧童那悠扬飘逸的笛声,愈来愈近,弃去那一整天的疲劳,使人浑身舒服,心中的烦恼顿时无影无踪。
牧笛声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地随风飘来,令人回味无穷。
随着轻快的笛声,牧童骑着黄牛回家了。
等牧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夕阳就快落山了。
牧童也不脱蓑衣,躺在柔软的草地上。
在皎洁的月光下,牧童若有所思的望着明月,明天还能这么惬意吗?想着想着,便进入了梦乡……
不脱蓑衣的牧童,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与月光融成了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