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九品中正制的研究综述

2013级心理学胡博

[摘要]: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本文就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作用以及其弊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九品中正制,历史影响,弊端

正文:

一.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度存在了近四百年左右,其间他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张旭华先生在《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一文中曾提到“首先,九品中正制加速了东汉以来的世族地主向门阀族地主的转化,是门阀世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次,九品中正制具有垄断性和封闭性,是巩固门阀制度的重要政治支柱。”张旭华先生又在《九品中正制略论稿》中提到“自唐长儒先生提出‘南北朝时门阀制度业已确立,九品中正制已不是士族专政必需的工具’这一著名论断后,国内史学界沿此说,乞无疑议,目前几乎已成定论。然而细绎史传,此说亦有可资商榷之处。事实表明,南朝门阀制度虽

已确立,但九品中正制在选官实践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强化士族专政和门阀统治的政治工具。特别是在南朝寒人势力逐渐兴起的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及时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使中正品第与职官制度,官职清浊遥相呼应,紧密配合,从而在选官实践中具有更强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又胡舒云也曾在《九品官人法考论》中说“九品官人法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无疑是直接而重大的。曹魏立‘九品’,置‘中正’,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敦行教化,清正风俗。实际中也的确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如‘(华)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刘沈‘太保魏辟为掾,领本邑大中正。敦儒道,爱贤能,进霍原为二品,及审理张华,皆辞旨明峻,为当时所称’”。他还说“在曹魏时期,九品官人法初行,选举人才兼顾才学,因此,社会比较讲究进德修业,学校的风气亦比较好。”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的昌盛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固然与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九品官人法的实施亦不无关系。一方面,九品官人法在施行中,逐渐成为世族把持特权的工具,一些失意的庶族寒俊或高门士子厌倦厌恶官场争斗的士人,便辞官回家,潜心学术,授徒讲学。还有一些士人,以操守为重,干脆不染流俗,隐居山林或民间,著书立说,教授门生。......这些士人,退隐讲学,极大地促

进了当时私学和家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九品官人法初行阶段,察举制作为新制度的必要补充仍继续施行。

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九品中正制虽然在前期有较好的影响,但是在后来,其显现出来的弊端令人咋舌。张旭华先生在《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中提到“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 也是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后,它遂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 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 加上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不能自外于封建政治制度所固有的种种恶习, 也无法摆脱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选官制度种种积弊的影响。因此入晋以后, 九品中正制的各种弊端亦开始显露, 并日趋腐败, 从而对晋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概括言之, 其要有三:

首先, 中正选举只重家世, 不重才能, 严重堵塞了选贤任能的道路。...... 二是贪赃受贿, 请托公行。西晋时期, 中正能奉公廉洁者固然有, 但贪赃纳贿和徇私枉法者也不少。如刘毅上疏说: “或以货赂自通, 或以计协登进, 附托者必达, 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 有私于己, 必得其欲。”便指出中正贪人货赂、受人请托、因而弄虚作假使其“必达”的

丑恶现象。东晋初年熊远上疏亦说: “选官用人, 不料实德, 惟在白望, 不求才干, 乡举道废, 请托交行。有德而无力者退, 修望而有助者进, 称职以违俗见讥, 虚资以从容见贵。是故公正道亏, 私土日开, 强弱相凌, 冤枉不理。”正是由于中正徇私枉法, 贪图贿赂, 一些士人也不顾廉耻极力钻营, 结果出现“人人望品,求者奔竞”的局面, 使得世风败坏, 请托公行。三是公报私怨, 随意降品。西晋时刘卞入太学, 以试经中第, “为台四品吏。访问令写黄纸一鹿车, 卞曰: ‘刘卞非为人写黄纸者也! ’访问知恕, 言于中正, 退为尚书令史”。又惠帝永宁元年301 年, 司徒何劭死, 子岐嗣。“劭初亡, 袁粲吊岐, 岐辞以疾。粲哭而出曰: ‘今年决下婢子品。’王诠谓之曰: ‘知死吊死, 何必见生! 岐前多罪, 尔时不下, 何公新亡, 便下岐品, 人谓中强易弱。’粲乃止。”刘卞因拒绝抄写定品簿籍黄纸, 被中正“下品二等”; 袁粲吊祭何劭,劭子岐称病不见, 袁粲便欲报复, 声言“今年决下婢子品”。大约当时正值三年一定品之时。后袁粲听从王诠劝言, 顾忌别人说他“畏强易弱”, 才未将何岐降品。可见中正“爱憎决于心, 情伪由于己”, 公报私怨, 高下任意。四是捕风捉影, 听信流言。由于中正身居朝廷, 而所管辖的州郡则地域广阔, 人物众多, 所以中正对所评定的人物往往是以传闻为据, 不加考察, 这样的评定结果自然不可能公正、平允。......五是屈服邪恶势力, 不能秉公办事。

总之, 由于西晋选举专重门第, 不重才能,更由于中正徇私舞弊, 趋炎附势, 贪纳贿赂, 公报私怨, 从而导致九品中正制日趋腐败, 并对当时的国家政治和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赵坤生先生在“九品中正制与西晋初期政治”一文中也写到“一、“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关内侯、议郎段灼于武帝践阼不久, 即上疏力陈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九品”的确定权唯由中正一人掌握, 而中正确定品级的唯一依据是“门资”, 根据门资确定品级, 其结果是“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 则当之昆弟也”。二、尚书仆射刘毅认为九品中正制有“八损”, 其核心是“今立中正, 定九品, 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中正”对吏部备用官吏的资格认定有最终决定权, 吏部无法复核审查, 只得听之任之。所选定的资品也“唯能知其阀阅, 非复辨其贤愚”。三、太康初年, 朝中权臣卫与司马亮上疏武帝, 指责九品中正制使“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 使天下观望, 唯以居位为贵, 人弃德而忽道业, 争多少于锥刀之末, 伤损风俗, 其弊不细”。四、时人亦著书立说, 讥讽、针砭九品中正制。刘《崇让论》称: “官职有缺, 主选之吏不知所用, 但案官次而举之。同才之人先用者, 非势家之子, 则必有势者之所念也。观在官

之人, 政绩无闻, 自非势家之子, 率多因资次而进也。”王沈《释时论》载: “当斯时也, 岂计门资之高卑, 论势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