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病梅馆记》从中看龚自珍的思想 冀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病梅馆记》学案(2)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病梅馆记》学案(2) 冀教版

《病梅馆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以”、“则”、“之”、“其”、“夭”、“病”、“泣”、“顺”等,沉淀语言知识。

2、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3、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束缚与摧残人才”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一、文意疏通(注意字词的活用)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之隐.【】..()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二、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三、课内思考1、为何会产生病梅?2、病梅病在何处?3、鬻梅者是如何摧残梅花的?造成什么样的后果?4、面对购买来的300盆梅皆病的情况,作者是什么表现?5、为了疗梅,作者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和措施呢?6、纵观全文,文章从哪两个角度来记病梅的?7、根据课文内内容讨论填写表格,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病梅馆记》读后感

《病梅馆记》读后感

《病梅馆记》读后感•相关推荐《病梅馆记》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病梅馆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梅馆记》读后感1作品以梅比喻人,托物议政,曲折地表达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束缚的不满,反映了作者要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和渴望挖掘人才,治疗病态社会的愿望。

在作者看来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生长发展规律,如果人为地去控制其发展,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应该以此太反思一下,我们将每个学生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和教育,而不注重因材施教,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制作出来,而压制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样一来无论对学生自身,还是国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病梅馆记》读后感2如果全世界的女人都像蒙娜丽莎一样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就不会拥有那动人的神秘魅力了。

如果所有的塔都像比萨斜塔那样倾斜,科学家就不会想方设法去保护比萨斜塔。

如果地球上到处都是“空中花园”,这些建筑就只能当作一般的公寓出售。

如果……个性美太重要了。

千人一面或是千物一面,带给人间的只有单调、乏味和枯燥。

你觉得街上的行人都穿着清一色制服好呢,还是穿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合乎自己口味的时令服装好?但凡事遇上走极端的人便麻烦了。

嗯,这东西好,有特点,于是要求所有的东西都这样“有特点”,殊不知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成了没特点、没个性。

蒙娜丽莎的微笑、比萨斜塔、“空中花园”都是风格独具的美好事物,但泛滥开去,结果适得其反。

(病梅馆记》恰是对这类明求个性、暗成一律的人的愤怒宣言。

梅是“岁寒三友”之一,铁骨能傲霜,雪夜散芬芳。

梅受到众人的喜爱,也为文人墨客所推崇。

诗人林逋,以梅为妻鹤为子,写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这样高洁的梅,风雪不能使它屈服,而人的“改造”却让它无可奈何地“折腰”或许从丹青以及审美的.角度看,梅的确是“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并不能成为“病梅”的理由啊!梅有生得直的,有生得弯的,这都是个性,并不存在某种个性就更优越的结论,结果这些自认为清高的文人,为了满足自己已经扭曲的个性中对“曲梅”的嗜好,竟让“蠢蠢求钱之民”将自由生长的梅进行诸如“研直、删密、锄正”的改造,还用棕绳缚之,养在盆中,供他们欣赏。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1《病梅馆记》学案(3) 冀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1《病梅馆记》学案(3) 冀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1《病梅馆记》学案(3) 冀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和深邃思想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字的用法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压制的斗争精神难点:文章的寓意。

学案一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1、对照注释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查找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龚自珍的有关情况二、自主学习(一)参考学案,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

1、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

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

“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鸦片战争前将近半个世纪中,清朝的统治已腐败不堪,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副生产停滞、经济衰败、政治昏暗的万象萧败的景象。

这种政治腐败和经济衰落的现实,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一种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局面。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

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

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

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然而,这些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并不能预见到中国的明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他们本身的阶级地位,限制了其思想和眼界。

但是,他们的言论和行动,毕竟为这个了无生气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风,也对后世探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病梅馆记》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病梅馆记》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⒈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⒉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⒉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⒊置疑解难并归纳文言知识点四、课文分析㈠析“病梅”⒈作者为什么要辟“病梅馆”?明确:“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⒉“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明确:① 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② 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⒊目睹梅花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痛,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是什么表现?请用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泣→疗→贮⒋作者是怎样疗梅的?具体措施怎样?明确:纵→顺→毁→埋→解→复→全→贮作者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

㈡析“托物言志、借梅议政”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

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龚自珍《咏史》这样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重大的政治主题。

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层意言外意(比喻意)梅人才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摧残梅的手段:斫、删、夭、锄、遏、养统治者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人才遭到严重钳制新生力量惨遭扼杀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蛮横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之心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五、全文小结本文以“病梅”为话题,以“疗梅”为中心,针对的则是人才问题。

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及鉴赏

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及鉴赏

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及鉴赏【导语】:〔清〕龚自珍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龚自珍《病梅馆记》解读

龚自珍《病梅馆记》解读

龚⾃珍《病梅馆记》解读2019-09-01摘要:在中国⽂化中,是有以病态为美的传统的。

只不过,在王朝盛世和太平时期,这种病态的审美观不太为⼈所注意。

但在王朝的末期或衰败时期,这种病态美就特别明显。

龚⾃珍从“病梅”⼊⼿,以⼩见⼤、因微知著,他对⿊暗现实的针砭是⼀针见⾎的。

关键词:龚⾃珍悲凉与愤懑病梅意象今年阴历正⽉元宵节,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冬春之际的雪花还在漫天飞舞,应朋友邀请参观了⼭右美术馆在省城举办的“董寿平先⽣画展”。

董先⽣⽣于⼭西,擅于画梅,先⽣的粉梅、红梅、墨梅多姿多韵⽽有致。

由眼前梅花不由联想到写梅的诗⽂佳作,清代龚⾃珍的《病梅馆记》便是其中之⼀。

说起龚⾃珍的《病梅馆记》想起了我与该⽂的⼏次相遇。

第⼀次是在中学时代,那是懵懂的年龄,刚刚结束的时期,⼀切百废待新,⽼师讲解⽣字词,划分段落,归纳⼤意,总结中⼼思想,看似条条有理,实则讲得含混,学⽣学得糊涂,根本没有明⽩这篇⽂章的思想,印象就是这篇⽂章很没意思。

第⼆次与《病梅馆记》相遇是⾃⼰从教之后给学⽣讲课,年轻教师特有的不懂装懂也是不甚了了。

第三次阅读《病梅馆记》是在去年偶尔翻阅古⽂鉴赏辞典的时候,⼈到中年的阅历加上对世态⼈情的体悟,这才第⼀次真正⾛进了《病梅馆记》。

龚⾃珍(1792-1841),初名巩祚,字尔⽟,⼜字定庵。

浙江仁和(今杭州市)⼈。

他是道光九年的进⼠,但⼀⽣沉于下僚,不得伸展,后终于辞官南归。

五⼗岁时卒于江南丹阳之云阳书院。

龚⾃珍是古中国典型的有良⼼、有理想、有担当、有才华、有眼光、有见识、却仕路坎坷、不为世⽤、以致终⾝明珠蒙尘、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的代表。

他也算出⾝名门,他的外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段⽟裁,因此,他⾃⼩打下了良好的学问基础。

可惜,朝廷腐败,时局艰难,他虽有社会变⾰和改良吏制的抱负,但始终不能实现⾃⼰的理想。

这样的⼈⽣遭际,使他的诗⽂作品笼罩着⼀层浓厚的悲凉与愤懑不平之⽓。

⽽这种悲凉与愤懑不平之⽓,正是我们解读龚⾃珍作品的关键所在。

病梅馆记读后感

病梅馆记读后感

《病梅馆记》读后感《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病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社会束缚和限制人才发展的批判。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才问题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人才发展的思考。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审美观点,认为梅花的美在于其姿态的曲折、倾斜和疏朗,而非直挺、规整和繁密。

同时,这句话也隐喻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即重视人才的个性和特长,而非单一、刻板的标准。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画士行为的愤慨和批判。

作者认为,文人画士为了追求梅花的病态美,不惜摧残梅花的自然生长,这种行为对梅花的伤害极大。

同时,这句话也隐喻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束缚,揭示了人才发展的困境。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这句话详细描述了文人画士为了追求梅花的病态美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砍去直立的枝干、培养旁逸斜出的枝条、删除繁密的部分、摧折嫩枝、铲除直挺的部分等。

这些措施严重破坏了梅花的自然生长规律,导致江浙一带的梅花都呈现出病态。

这句话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束缚。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病态梅花的同情和拯救的决心。

作者购买了三百盆病态的梅花,决心用五年的时间来治愈它们。

他采取了顺应梅花自然生长规律的方法,解除了束缚梅花的棕绳,将梅花种在地下。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才的关怀和拯救的期望。

以上语句不仅描绘了梅花的悲惨境遇和作者的拯救行动,还隐喻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束缚以及作者对人才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这些语句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领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病梅馆记》教材梳理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病梅馆记》教材梳理 冀教版

《病梅馆记》教材梳理文题解读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深刻。

作者作品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一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龚自珍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化的历史时期。

力主改革内政,抵御外侮。

他的诗歌紧密地联系现实政治,抒发感慨,打破了清中叶以来模拟山水的沉寂局面,开一代风气之先。

他继承了屈原创立的浪漫主义传统,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文辞瑰丽,不拘一格。

他的散文“讥切时政,诋排专制”,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病梅馆记》是其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著有《定盦文集》等,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背景纵览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

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字词梳理1.古今异义词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古:智慧和力量。

今: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2.词类活用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绳:名词作动词,约束。

斫直,删密,锄正直、密、正:形容词作名词,……的枝条。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病:动词使动用法,使……曲折,使……成为病态[ 必复之全之复、全:动词使动用法,使……恢复,保全。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形容词使动用法,耗尽。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语文初三下冀教版第11课(病梅馆记)学案

语文初三下冀教版第11课(病梅馆记)学案

语文初三下冀教版第11课(病梅馆记)学案背景资料【一】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清代后期闻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那么徐查禁鸦片。

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

他同林那么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

因此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

在北京辗转10年,基本上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

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特别大的社会妨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

”【二】创作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

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峻的压抑和摧残。

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知识链接八股文: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每篇有部分组成。

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

这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进展危害特别大。

文字狱:旧时统治者往往有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

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那么”、“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语言积存:1.生字正音欹〔qī〕蟠〔pán〕斫〔zhuó〕孤癖〔pǐ〕鬻〔yù〕遏〔è〕诟〔ɡòu〕厉2.词语解释曲:〔指枝干〕弯曲。

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病梅馆记》赏析

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病梅馆记》赏析

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病梅馆记》赏析龚自珍(公元1792-1842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进步文学家。

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小官,三十八岁中进士,四十八岁辞官还乡,五十岁死于江苏丹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化的时代,他目睹清王朝封建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强烈期望中华民族能够打破“万马齐喑”的颓局,改革政治,实现复兴。

他的改良主义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病梅馆记》作于1839年作者被迫辞官南归故里杭州以后,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

题目又名《疗梅说》。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

有人说:“梅以弯曲为美,笔直就没有风姿了;以倾斜为美,枝干端正了就不好看了;以枝叶稀疏为美,浓密了就没有姿态了。

”当然是这样。

这是文人画家都心领意会的事,只是没有明白讲出来并且大声号召用来衡量普天下的梅而已;而又不能够使天下的百姓把直的枝条砍掉,把繁密的枝条除去,把端正的枝条锄掉,使梅早死、病残作为职业用来追求钱财。

梅的倾斜、稀疏、弯曲,又不是忙忙碌碌想发财的人能依靠他的才智和力量做到的。

这样就有了把文人画家没有讲出来的特殊癖好明白告诉给卖砍掉梅花的人,把梅花的主干砍掉,培养横斜的枝条,除掉它笔直的枝条,阻止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卖出一个好价钱。

从《病梅馆记》看龚 自珍的思想

从《病梅馆记》看龚 自珍的思想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龚自珍,这位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病梅馆记》这篇文章,更是集中体现了他独特而深邃的思想。

《病梅馆记》开篇描绘了当时人们为追求所谓的“梅之美”,而对梅花进行种种扭曲和摧残的现象。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这里指出了当时社会对于梅花审美标准的扭曲,人们认为弯曲、倾斜、稀疏的梅花才是美的,而正直、端正、茂密的梅花则被视为不美。

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审美取向,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病态。

龚自珍在文中通过“鬻梅者”的行为,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病态审美的根源。

“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这些卖梅的人,为了获取高价,肆意修剪梅花,破坏其自然生长的形态,致使江浙一带的梅花都成了“病梅”。

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关于梅花的,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龚自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在那个时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束缚,就如同对梅花进行扭曲修剪一样。

人们的天性被压抑,创造力被扼杀,社会变得僵化和腐朽。

龚自珍借“病梅”批判了这种专制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梅花应该按照自然的规律生长,展现出其真实的姿态和生命力,人也应该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能,不应该被外界的标准和规范所束缚,应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这种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呼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龚自珍还表达了改革的愿望。

他深知社会的种种弊病,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

他开设“病梅馆”,“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试图拯救这些被扭曲的梅花,使其恢复自然之态。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九下《病梅馆记》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九下《病梅馆记》PPT课件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夭其稚枝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下之梅也
以夭梅病梅为业 以求钱也
夭.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早死,摧折 绳,名词,用作动词, 约束
病,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病,损伤。
锄其直 纵之顺之 必复之全之
锄,名词用作动词, 锄去,铲 除。
顺,动词的使动用 法 理顺。
复,动词的使动用法, 复原。
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健全。
吾业是有年矣
(从事某项职业)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学业)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竭尽,用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活贫苦)
(一) 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以下几 个问题
(1)、文章中的有人审梅标准是什么 有何寓意
(2)、产生病梅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夭梅、病梅的手段是什么
二、作者所追求的只是个性解放,所依靠的力 量只是他个人的力量,这当然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三、作者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天公”即清朝最 高统治者皇帝身上,这就决定了他的政治主张最终 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这体现了作者时代的和阶级 的局限性。
四、作者为改革沉闷的政治局面所体现出来 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仍然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读后感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读后感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读后感《病梅馆记》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它以自然风景为背景,以作者自身的感悟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哲理的一番思考。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龚自珍的独特的艺术理念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病梅馆记》以花梅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凋落过程,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作者以“病梅馆”来表达自己身体的虚弱,借此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命的关联。

梅花在严寒的冬季绽放,寓意着坚强和勇敢。

梅花虽不如其他花卉艳丽,却在严寒中苦苦支撑,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坚守。

而梅花的凋落则代表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迷茫,忽略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存在。

龚自珍通过《病梅馆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要去发现和感受自然之美,以及融入自然的节奏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密切而又微妙,唤起了我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自省与人性的思考《病梅馆记》中,龚自珍提到了自己的身体虚弱和无法恢复的苦闷。

正是在这个身体状况下,他更为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反思人性的弱点与价值。

作者以自己的病痛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人性的审视和对人类欲望的矛盾感。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天地之间,当代虽至此不远,一切美好传闻,皆在于此时庸见希闻之官曹居家福人口鬼神之思念,百马百牛之鞭笞于吟员房床之罗绮。

过江者日望重归,所至足踏青云之上。

”通过这段文字,龚自珍表达了他对时代变化和人性弱点的深切触动,以及对人类欲望无穷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满足于世俗的追求,而忽略了人生的真谛和内在的追求。

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观念,尤其在物质迅速积累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被张扬的虚荣和对权力的追逐所迷失。

《病梅馆记》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醒我要去发现内心的真实需求,并为之努力。

龚自珍《病梅馆记》寓言短文、注释以及赏析

龚自珍《病梅馆记》寓言短文、注释以及赏析

龚自珍《病梅馆记》寓言短文、注释以及赏析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

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注〕江宁:府名,今南京市。

龙蟠:地名,今南京市清凉山下的龙蟠里即其地。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吴县光福,前临太湖。

相传因纪念东汉太尉邓禹而得名。

西溪:地名,在今杭州市灵隐山西北。

欹(qī):歪斜。

固:必,毫无疑义。

“固也”,紧承上文,并且直贯下面三个带“也”字的判断长句。

“此文”句:意谓这是文人画士心照不宣,不便公开告谕,大肆号令,用以束缚天下自然多姿之梅的良苦用心。

绳,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绳,这里用作动词衡量之义,引申为约束。

“又不”句:意谓文人画士又不可能让天下所有之人尽从其意,以摧残自然之梅为业来谋利。

斫(zhuó 浊),砍。

夭,幼而残亡。

这里是趁幼摧残之意。

“梅之”句:意谓那些无知蠢人虽有贪财求钱之欲,可惜又不具备按照文人画士的意图整治梅枝的智力。

孤癖之隐:奇特癖好的隐衷。

鬻:卖。

棕缚:捆绑的棕绳。

诟(gòu 够):辱骂。

厉:发怒。

这是一篇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短文,又题《疗梅说》,当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杭州之后。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一位改良思想家。

《病梅馆记》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结构分析、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病梅馆记》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结构分析、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病梅馆记》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结构分析、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病梅馆记》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结构分析、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病梅馆记(龚自珍)一、写作背景及主题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

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

全文一共三段。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

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

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

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但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

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

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疗梅的举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渴望。

从《病梅馆记》看龚 自珍的思想

从《病梅馆记》看龚 自珍的思想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龚自珍,这位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病梅馆记》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透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一窥龚自珍丰富而独特的思想内涵。

《病梅馆记》开篇便描绘了一幅令人痛心的画面:“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在这里,龚自珍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梅花审美的扭曲标准。

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不惜对梅花进行摧残和扭曲,将原本自然生长的梅花修剪成奇形怪状。

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局限于梅花,而是整个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清朝的统治日益腐朽,思想禁锢严重,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病梅的描绘,深刻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和摧残。

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文人画士”,正是封建统治阶层的代表,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标准,肆意地塑造和扭曲人才,使真正有才华、有个性的人无法自由发展。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这段文字,龚自珍对这种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他指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自私和狭隘,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人才变得萎靡不振,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种批判,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更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抨击。

从《病梅馆记》中,我们还能看到龚自珍对于个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他倡导人们尊重自然、尊重个性,让万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他反对人为的束缚和扭曲,主张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龚自珍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拯救人才、改变社会的决心。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近代首开风气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从21岁开始写作政论文章,壮年服膺今文经学之后,挥动公羊学说的魔杖,登高疾呼,揭露黑暗,抨击时政,倡言变法。

在万马齐喑的晚清黑暗中,冲破沉寂,挟时代的风雷,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大师。

正如梁启超所言,“晚清思想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光绪所有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由此看来,研究晚清思想解放的潮流,势必不能摈弃龚自珍,而探求龚自珍的思想,又不妨把龚自珍还给文学,从诗文的角度,探求龚自珍的思想。

本文拟就龚自珍的寓言体散文《病梅馆记》中的象征手法来管窥龚自珍的思想风貌。

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龚自珍生活的嘉道时期,清王朝“将萎之华,枯于槁木”的腐败政治已充分地显示出来。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富户”,农民起义前呼后应,“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而且“士无耻心”,“具思全躯保室家,不复有所作为”(《明良论一》)。

官愈大,愈恬不知耻,只知取悦媚上,把国家和民族前途抛到九霄云外。

在《明良论二》中,龚自珍指出“历观近代之士,始进之年,而耻之存者寡矣”!“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亦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面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末世,龚自珍以其敏锐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写了不起11篇《乙丙之际箸议》和4篇《明良论》对君主专制和帝王的绝对权威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他认为政治腐败的政体原因,乃是“天下事无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则虽以总督之尊,而实不能以行一谋、专一事(《明良论四》)”,皇帝控制一切,独断一切,内阁辅臣只是“待直承旨”。

“乾纲独断”对臣民的百般钳制,使得官僚士大夫尽成帝王的仆妾犬马,朝见长跪,夕见长跪,人格更是受到极大的侮辱,怎么还有廉耻可言。

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政治上庸庸碌碌,仰帝王鼻息,不仅绝少建树,而且形成寡耻,阿谀奉承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
近代首开风气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从21岁开始写作政论文章,壮年服膺今文经学之后,挥动公羊学说的魔杖,登高疾呼,揭露黑暗,抨击时政,倡言变法。

在万马齐喑的晚清黑暗中,冲破沉寂,挟时代的风雷,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大师。

正如梁启超所言,“晚清思想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光绪所有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由此看来,研究晚清思想解放的潮流,势必不能摈弃龚自珍,而探求龚自珍的思想,又不妨把龚自珍还给文学,从诗文的角度,探求龚自珍的思想。

本文拟就龚自珍的寓言体散文《病梅馆记》中的象征手法来管窥龚自珍的思想风貌。

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
龚自珍生活的嘉道时期,清王朝“将萎之华,枯于槁木”的腐败政治已充分地显示出来。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富户”,农民起义前呼后应,“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而且“士无耻心”,“具思全躯保室家,不复有所作为”(《明良论一》)。

官愈大,愈恬不知耻,只知取悦媚上,把国家和民族前途抛到九霄云外。

在《明良论二》中,龚自珍指出“历观近代之士,始进之年,而耻之存者寡矣”!“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亦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面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末世,龚自珍以其敏锐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写了不起11篇《乙丙之际箸议》和4篇《明良论》对君主专制和帝王的绝对权威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他认为政治腐败的政体原因,乃是“天下事无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则虽以总督之尊,而实不能以行一谋、专一事(《明良论四》)”,皇帝控制一切,独断一切,内阁辅臣只是“待直承旨”。

“乾纲独断”对臣民的百般钳制,使得官僚士大夫尽成帝王的仆妾犬马,朝见长跪,夕见长跪,人格更是受到极大的侮辱,怎么还有廉耻可言。

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政治上庸庸碌碌,仰帝王鼻息,不仅绝少建树,而且形成寡耻,阿谀奉承之风。

“四海为秋气,一室难为春”,庙堂上下,愈加呈现一派寂然无生气的僵尸景象,整个社会已到了“曰之将夕”的衰世。

龚自珍虽位居下僚,但他关心国家大事。

是清代每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的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他是思想家。

又是一个实干家,同时更具诗人气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作为一个时代的先觉者,一个不甘遁世自适的志士,他的精神常常是痛苦的。

“箫和剑”是他反复使用的意象,代表他多情易感和豪放任侠的两面。

从早年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到晚年的“剑气箫心一例消”。

但无论怎样,龚自珍始终睥睨俗世,直面人生。

因此,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时时积压心头,这一点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而888写于77辞官南归的1839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夜,中英冲突,一触即发,统治阶级对内高压政策也愈演愈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恶化。

77于4月23日出都,7月9日抵杭州家中,寓言体散文888和〈〈已亥杂诗〉〉同写于这一年,其寄托之意不能不说深刻。

由此可见,888的象征意义,首先是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它以病梅象征苟且偷安,偷惰畏葸的各级封建官员,以“曲”“欹”“疏”象征清朝的病态统治,以“文人画士”象征玩弄政治把戏的皇帝近臣,以江浙皆病梅象征死气沉沉的官场,以“病梅馆”象征作者革除时弊、挽枯扶荣的愿望和决心。

二、深刻的解放人才的观念
嘉道时期对人才的束缚、压制、摧残是极其严重的。

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是俯首帖耳,曲意逢迎,没有个性、没有独立人格的奴才。

这种标准必然导致大批蠢才鱼目混珠,讨得主子的欢心,成为统治阶级驯服的工具,而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反而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统治阶级对这样的人才不是千方百计的加以束缚,使之就范,就是毫不留情的加以杀戮。

77不仅对此明察不爽,且有切身体验。

在〈〈乙丙之际箸议之九〉〉中,他指出“当彼之世也,百才士和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民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

……其法亦不得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戮之,百年而戮之。

”这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子或人才,封建统治者豢养的帮凶就会群起而督责、束缚,用各种卑鄙的手段,使“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躯而师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