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导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日》作者吴强(1910-1990),江 苏涟水县人。 《红日》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 长篇小说。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 山东战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 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 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 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写起,到最后 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 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小说 通过半年多的山东战场形势的变化 ,高屋建瓴地对三大战役做了艺术 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初 期我军由弱到强,由战略防御到战 略进攻的历史转折,歌颂了毛泽东 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作者: 冯德英, 品牌: 人民文学, 版本: 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仨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艺术形象。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 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 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当 妇救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秋末的一个夜晚,国民党特务、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庄。他伪装进步, 骗取群众信任,当了小学校长。其妻虽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却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爱上了 长工王长锁,并生下女儿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隐私,挟制王长锁为他传送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伪军分队长、王唯一之 子王竹根据王柬芝的情报,带领日伪军洗劫王官庄,残酷地杀害了副村长七子等人。群众怀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 书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强等参加于得海团长率领的八路军。仁义嫂这位革命的母亲更加坚毅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并参加抗 日救亡工作。
内容简介
上班的哨声响了,车间里沸腾起来。我检查了发动机的油箱,添进了 煤油,握着摇柄开动了发动机。不提防摇柄一滑,落下来,把左脚踝 骨碰破一个小伤口。在厂里,手脚破点皮算不了什么,像往日一样, 我也没在意。 过了半个月,伤口还不停地流黄水,时刻隐隐作痛。一天早晨, 我去山后镇上采购材料,翻山越岭,来回跑了五十里。当晚赶回来, 同志们又拉我去麻岭坑参加晚会演出。化装时解开腿上的绑带,小伤 口已经肿了,身上也发烧,我忍着痛演完了歌剧《一根扁担换枝枪》 ,不料散会后就站不起来了。 同志们把我抬上担架,送到留守处门诊所,一试体温,烧到40℃ 。医生用小刀划开伤口,乌黑的脓血涌了出来,原来伤口内部全烂了 。 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 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我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伤口老不见好,心里惦记工厂,一闭 眼睛,就好像听见发动机嗡嗡转动着。整天躺在病床上,心里又烦又 闷。我实在忍不住了,请求医生发给我一些药膏绷带,腋下夹两根拐 杖,一只脚跳回工厂去。正好半路碰见工厂派担架来接我。一回厂, 我马上投入了紧张愉快的劳动。 这时候,国民党顽固派阴谋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调动了十几万 人马,要消灭在江南敌后坚持抗战的新四军。兵工厂接到了撤退命令 ,连夜埋了机器,随着非战斗部队先撤。军医处和兵工厂跟着前卫部 队走在最前边,刚离开茂林不远,顽固派军队就从中间插了进来。猛 烈的战斗开始了。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 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主要说 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 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渣滓洞中,敌人为 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 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 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 一败涂地。
曲波(1923~2002),山东蓬 莱人,15岁参加八路军。1945年 ,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 ,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 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 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 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 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 ,曲波转业到了铁路系统,曾在 齐齐哈尔铁路机车车辆厂任党委 书记。1956年8月,曲波完成了长 篇小说《林海雪原》40万字的书 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 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 篇小说《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
5
《敌后武工队》描写冀中军民抗日斗 争的故事。1942年,日寇的七八万精 兵,在杀人魔王冈村宁次指挥下,对 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五• 一”大扫荡,给这里的军民造成很大 损失,使这一带的抗日活动转入地下 。但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冀中军区九 分区派遣魏强、贾政参加敌后武工队 ,杀回冀中,钻进敌人心脏,开展敌 后工作。魏强、贾政在南峪找到武工 队队长兼政委杨子曾。魏强被任命为 第一小队队长,刘文彬为指导员,蒋 天祥为第二小队队长。他们分析了敌 情,认为三光地区的哈巴狗、侯扒皮 和刘魁胜三个汉奸,是保定宪兵队队 长松田的心腹,他们在东王庄,一次 就杀害了170多个村民,罪行累累,必 须首先打击他们,搞个政治攻势,动 员群众积极抗日。
《东方》是著名作家魏巍所著的长篇小说。作品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背 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一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通过 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小说先后获 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
内容推荐:
实践载体是文化体系实现的舞台和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设警察文化中 心。依托平安大厦,构建育警平台,建设“青州警察文化中心”,主体为文化展场形式,突出 教育功能,按照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警察文化、区域文化的结构,精选内容,精心布局,辅 之报告厅、阅览室、心理疏导室、民警作品长廊等。二是编写系列图书。作为展厅的补充和细 化,结合四个文化层次,编写了一套文化育警丛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传统美德成分,精选“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勇、和”十个德目,以民警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写成《中 华十德》一书;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核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编写 成《红色丰碑》一书;从警察文化中选取警察发展史和警察素质必备的“忠诚可靠、秉公执法 、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五个方面的内容编写成《热血金盾》一书;从区域文化 中选取东夷文化、齐文化、青州儒释道文化、孝文化等内容编写成《古韵青州》一书。三是开 展文化活动。研究谋划公安文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借助教育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主 要采取建设青州公安大讲堂、聘请专家教授讲学、民警读书会、民警论坛、系列文体活动等多 种形式,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彻底完成对民警文化和品质的塑造,打造一支文化品位高、素质 涵养深、工作能力强的知识型公安队伍。
【作者简介】 丁伯慧,男,1973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先后做过海员、秘书、杂 志主编。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曾发表散文、诗歌约百万字。在《大 家》《北京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曾被《小说选刊》 选载并收人多种小说集。出版有长篇小说《第三只手》《决不放过》 《草木皆兵》《跑马镇情人》等。其中《跑马镇情人》获第三届中国 法制文学大赛长篇小说奖。现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特聘教师、远 景精英学院副院长。 《红色中国--松林一号》内容简介 《红色中国》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 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 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 丁伯慧所著的《松林一号》为其中一册: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的将来。我已 经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新四军里年龄最小的战士。我将会追随着郭大林 去南征北战,消灭鬼子,打天下。 《松林一号》是《红色中国》系列之一,由丁伯慧所著。 《松林一号》讲述:12岁的小松有一位堂兄郭大林是新四军某支队队长。 皖南事变后,郭大林突出重围后回到家乡,重新组建部队,进行抗日活动 。小松受郭大林指派,组织儿童团配合新四军打击汉奸。 一天,小松接到通知,说村里将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这个神秘人物是地 主方明德的儿子方少博。小松从方少博那里得知日军和国军正在勾结,想 破坏新四军的重新组建。 小松情急之下赶到秘密地点,却发现郭大林和松林支队都神秘地消失了。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小松为郭大林的“松林一号”与方少博的“飞鹰计 划”深感迷惑。 一场空前的大火在松林深处燃烧了起来。小松惊奇地发现:方少博乔装成 老太婆点燃了方家大院。为松林支队赢得了战机。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 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 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 ,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 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 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 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 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 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国民党为了攻占 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 中枢,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 25万多人的兵力进攻延安。中国 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 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 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 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吴运铎同志本来是一个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接受 了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部队,和同志们一起,刻苦钻研,研制 武器,建立兵工厂。他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 负伤。他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 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紧张地学习,坚持写作和科学实 验,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8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从李干 事对作品主人公之一的赵蒙生的采访开 始,然后以赵蒙主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叙 述发生在1979年、中国西南边陲某部九 连官兵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故事。《高 山下的花环》透过浓浓的战火,颂扬了 一群以梁三喜、梁大娘、雷军长、靳开 来为主的可以说是超越时代之上的最可 爱的人。
《红旗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作者 :梁斌,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 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 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 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 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 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 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 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 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 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 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 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 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 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 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 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 作品。
《平原枪声》[长篇小说] - 作者介绍 李晓明,原名李鸿升。河北省枣强县程杨村人 ,生于1920年12月。1938年参加了革命工作 ,并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书 记、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分区青 年救国会主任、青年营营长、旅宣教科长等等 。建国以后,先后任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市 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央宣 传部文化艺术局局长等职,从1956年起,开 始进行业余文艺创作。1959年,由作家出版 社出版了他的长篇代表作《平原枪声》(与韩 安庆合作),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与 喜爱,60年代,该小说几乎家喻户晓。1978 年,给他修订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 平原枪声》。1959年,李晓明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196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 部长篇小说《破晓记》,是描写解放战争期间 ,游击队战斗生活的。1973年,广东人民出 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追穷寇》, 反映 了1950年新区的剿匪斗争。
长篇小说《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苏叔阳编著。作者在前言中说“这本书不 是周恩来的传记,没有、也不可能记载下他 全部的功业。只是为了让年幼的孩子们了解 他,记住他,而搜集编写了关于他的一百多 个小故事。”“把他光辉的品德、崇高的精 神记下来,传下去,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 让一切中华民族的后裔,把他的精神作为一 笔宝贵的财富继承下来,永远永远地为我们 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他这样的人物而自豪! ”
作者: 冯德英, 品牌: 人民文学, 版本: 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仨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艺术形象。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 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 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当 妇救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秋末的一个夜晚,国民党特务、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庄。他伪装进步, 骗取群众信任,当了小学校长。其妻虽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却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爱上了 长工王长锁,并生下女儿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隐私,挟制王长锁为他传送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伪军分队长、王唯一之 子王竹根据王柬芝的情报,带领日伪军洗劫王官庄,残酷地杀害了副村长七子等人。群众怀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 书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强等参加于得海团长率领的八路军。仁义嫂这位革命的母亲更加坚毅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并参加抗 日救亡工作。
内容简介
上班的哨声响了,车间里沸腾起来。我检查了发动机的油箱,添进了 煤油,握着摇柄开动了发动机。不提防摇柄一滑,落下来,把左脚踝 骨碰破一个小伤口。在厂里,手脚破点皮算不了什么,像往日一样, 我也没在意。 过了半个月,伤口还不停地流黄水,时刻隐隐作痛。一天早晨, 我去山后镇上采购材料,翻山越岭,来回跑了五十里。当晚赶回来, 同志们又拉我去麻岭坑参加晚会演出。化装时解开腿上的绑带,小伤 口已经肿了,身上也发烧,我忍着痛演完了歌剧《一根扁担换枝枪》 ,不料散会后就站不起来了。 同志们把我抬上担架,送到留守处门诊所,一试体温,烧到40℃ 。医生用小刀划开伤口,乌黑的脓血涌了出来,原来伤口内部全烂了 。 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 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我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伤口老不见好,心里惦记工厂,一闭 眼睛,就好像听见发动机嗡嗡转动着。整天躺在病床上,心里又烦又 闷。我实在忍不住了,请求医生发给我一些药膏绷带,腋下夹两根拐 杖,一只脚跳回工厂去。正好半路碰见工厂派担架来接我。一回厂, 我马上投入了紧张愉快的劳动。 这时候,国民党顽固派阴谋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调动了十几万 人马,要消灭在江南敌后坚持抗战的新四军。兵工厂接到了撤退命令 ,连夜埋了机器,随着非战斗部队先撤。军医处和兵工厂跟着前卫部 队走在最前边,刚离开茂林不远,顽固派军队就从中间插了进来。猛 烈的战斗开始了。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 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主要说 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 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渣滓洞中,敌人为 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 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 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 一败涂地。
曲波(1923~2002),山东蓬 莱人,15岁参加八路军。1945年 ,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 ,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 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 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 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 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 ,曲波转业到了铁路系统,曾在 齐齐哈尔铁路机车车辆厂任党委 书记。1956年8月,曲波完成了长 篇小说《林海雪原》40万字的书 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 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 篇小说《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
5
《敌后武工队》描写冀中军民抗日斗 争的故事。1942年,日寇的七八万精 兵,在杀人魔王冈村宁次指挥下,对 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五• 一”大扫荡,给这里的军民造成很大 损失,使这一带的抗日活动转入地下 。但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冀中军区九 分区派遣魏强、贾政参加敌后武工队 ,杀回冀中,钻进敌人心脏,开展敌 后工作。魏强、贾政在南峪找到武工 队队长兼政委杨子曾。魏强被任命为 第一小队队长,刘文彬为指导员,蒋 天祥为第二小队队长。他们分析了敌 情,认为三光地区的哈巴狗、侯扒皮 和刘魁胜三个汉奸,是保定宪兵队队 长松田的心腹,他们在东王庄,一次 就杀害了170多个村民,罪行累累,必 须首先打击他们,搞个政治攻势,动 员群众积极抗日。
《东方》是著名作家魏巍所著的长篇小说。作品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背 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一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通过 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小说先后获 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
内容推荐:
实践载体是文化体系实现的舞台和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设警察文化中 心。依托平安大厦,构建育警平台,建设“青州警察文化中心”,主体为文化展场形式,突出 教育功能,按照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警察文化、区域文化的结构,精选内容,精心布局,辅 之报告厅、阅览室、心理疏导室、民警作品长廊等。二是编写系列图书。作为展厅的补充和细 化,结合四个文化层次,编写了一套文化育警丛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传统美德成分,精选“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勇、和”十个德目,以民警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写成《中 华十德》一书;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核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编写 成《红色丰碑》一书;从警察文化中选取警察发展史和警察素质必备的“忠诚可靠、秉公执法 、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五个方面的内容编写成《热血金盾》一书;从区域文化 中选取东夷文化、齐文化、青州儒释道文化、孝文化等内容编写成《古韵青州》一书。三是开 展文化活动。研究谋划公安文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借助教育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主 要采取建设青州公安大讲堂、聘请专家教授讲学、民警读书会、民警论坛、系列文体活动等多 种形式,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彻底完成对民警文化和品质的塑造,打造一支文化品位高、素质 涵养深、工作能力强的知识型公安队伍。
【作者简介】 丁伯慧,男,1973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先后做过海员、秘书、杂 志主编。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曾发表散文、诗歌约百万字。在《大 家》《北京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曾被《小说选刊》 选载并收人多种小说集。出版有长篇小说《第三只手》《决不放过》 《草木皆兵》《跑马镇情人》等。其中《跑马镇情人》获第三届中国 法制文学大赛长篇小说奖。现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特聘教师、远 景精英学院副院长。 《红色中国--松林一号》内容简介 《红色中国》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 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 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 丁伯慧所著的《松林一号》为其中一册: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的将来。我已 经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新四军里年龄最小的战士。我将会追随着郭大林 去南征北战,消灭鬼子,打天下。 《松林一号》是《红色中国》系列之一,由丁伯慧所著。 《松林一号》讲述:12岁的小松有一位堂兄郭大林是新四军某支队队长。 皖南事变后,郭大林突出重围后回到家乡,重新组建部队,进行抗日活动 。小松受郭大林指派,组织儿童团配合新四军打击汉奸。 一天,小松接到通知,说村里将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这个神秘人物是地 主方明德的儿子方少博。小松从方少博那里得知日军和国军正在勾结,想 破坏新四军的重新组建。 小松情急之下赶到秘密地点,却发现郭大林和松林支队都神秘地消失了。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小松为郭大林的“松林一号”与方少博的“飞鹰计 划”深感迷惑。 一场空前的大火在松林深处燃烧了起来。小松惊奇地发现:方少博乔装成 老太婆点燃了方家大院。为松林支队赢得了战机。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 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 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 ,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 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 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 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 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 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国民党为了攻占 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 中枢,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 25万多人的兵力进攻延安。中国 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 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 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 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吴运铎同志本来是一个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接受 了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部队,和同志们一起,刻苦钻研,研制 武器,建立兵工厂。他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 负伤。他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 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紧张地学习,坚持写作和科学实 验,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8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从李干 事对作品主人公之一的赵蒙生的采访开 始,然后以赵蒙主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叙 述发生在1979年、中国西南边陲某部九 连官兵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故事。《高 山下的花环》透过浓浓的战火,颂扬了 一群以梁三喜、梁大娘、雷军长、靳开 来为主的可以说是超越时代之上的最可 爱的人。
《红旗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作者 :梁斌,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 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 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 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 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 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 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 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 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 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 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 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 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 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 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 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 作品。
《平原枪声》[长篇小说] - 作者介绍 李晓明,原名李鸿升。河北省枣强县程杨村人 ,生于1920年12月。1938年参加了革命工作 ,并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书 记、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分区青 年救国会主任、青年营营长、旅宣教科长等等 。建国以后,先后任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市 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央宣 传部文化艺术局局长等职,从1956年起,开 始进行业余文艺创作。1959年,由作家出版 社出版了他的长篇代表作《平原枪声》(与韩 安庆合作),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与 喜爱,60年代,该小说几乎家喻户晓。1978 年,给他修订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 平原枪声》。1959年,李晓明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196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 部长篇小说《破晓记》,是描写解放战争期间 ,游击队战斗生活的。1973年,广东人民出 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追穷寇》, 反映 了1950年新区的剿匪斗争。
长篇小说《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苏叔阳编著。作者在前言中说“这本书不 是周恩来的传记,没有、也不可能记载下他 全部的功业。只是为了让年幼的孩子们了解 他,记住他,而搜集编写了关于他的一百多 个小故事。”“把他光辉的品德、崇高的精 神记下来,传下去,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 让一切中华民族的后裔,把他的精神作为一 笔宝贵的财富继承下来,永远永远地为我们 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他这样的人物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