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成名课《万里长城》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支玉恒:全国知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

3 《丰碑》教学实录 6古井 31柯里亚的木匣 46飞夺泸定桥 58画杨桃 95《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121《西门豹》第二课时 136《太阳》课堂实录 140夜莺的歌声 172《月光曲》课堂实录 188《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214《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227《第一场雪》课堂实录 234《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277《学弈》课堂实录 283《宇宙生命之謎》课堂实录 294《跳水》课堂实录 299于永正 324《一个___的早晨》作文指导课 324于永正《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实录及评点 327 《翠鸟》课堂实录 336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实录——评析:张庆 347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355《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及评析 362《水上飞机》课堂实录 371《二泉映月》课堂实录 391《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403《送别组诗》课堂教学实录 419《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430《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实录 438《落花生》教学实录 449窦桂梅 461《落叶》课堂实录 461《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 468《朋友》课堂实录 475《葡萄沟》教案设计 486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490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509窦桂梅《晏子使楚》实录及评议 529《晏子使楚》的教学论价值 549窦桂梅《圆明园》课堂实录 562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二 581作文示范课《捶捶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591 《推敲》课堂实录 605靳家彦《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630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639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二 645靳家彦《跳水》教学实录 650靳家彦《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实录 672靳家彦《珍珠鸟》课堂实录 677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685王崧舟《草船借箭》 699王崧舟《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 705王崧舟《二泉映月》课堂教学实录 716王崧舟《万里长城》课堂实录 728王崧舟《威尼斯的小艇》之课堂记录 742王崧舟《小珊迪》教学实录 751王崧舟《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756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764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 776薜法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 784 薛法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堂实录 792 薛法根《卧薪尝胆》课堂实录 800薛法根《雪儿》课堂实录 809徐善俊《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 816陈建先《钱学森》课堂实录 822——陈建先老师《钱学森》教学赏析 833陈建先《特殊的葬礼》课堂实录 841陈建先《郑成功》教学实录 849有效对话深层体悟 865孙建锋《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实录 867孙建锋《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875薛瑞萍《景阳冈》课堂实录 879后记 899支玉恒:全国知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设计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一: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老师在河南商业学校作了一节语文展示课,现将他的课堂实录传上,供大家学习借鉴。

师:文章写邱少云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不准的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有很好的读书习惯,也说明邱少云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大家。

师:你读到这个地方时,你是怎么想的?师:哪位同学有被水或火烫伤过?你当时有什么感觉?师:你是怎么想的?读这段话时,你的心情如何?师:你读到这个地方,你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气氛?师:刚才我们才读了一遍,就对邱少云有了这么深的了解,但这样学语文还不行,还要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去认真揣摩、体会。

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最能反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把这个词圈出来。

师:请大家再来默读,看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生:“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师:这位同学是从原因的方面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板书:原因)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师: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一种什么感受?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你再试一次,好吗?师: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纹丝不动的?师:读这段话你觉得哪些词应该突出,以表现邱少云的光辉形象,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你还从什么别的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师:如果被敌人发觉,还会夺下“391”高地吗?(生:不能)整个战线还能向南推进吗?(生:不能)抗美援朝还能取得胜利吗?(生:不能)师:那么假如你是邱少云,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生练读。

生1读。

生2读。

生3读。

师:这是惊天动地的“纹丝不动”,这是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这是为了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是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第二课时师:你知道年轻这个词在课文中意味着什么吗?师:还意味着什么?师:感动了吗?感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像王老师一样读读,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王崧舟教学实录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王崧舟教学实录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王崧舟教学实录《长城》课堂教学实录课前分享资料: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生谈感受。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29处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面,而这29处景观中,仅仅只有一处景观能在太空和月球上看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长城。

师:是的,今天潘老师就要带领你们打开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长城。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长城,顾名思义,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第一个特点──生:长。

师:来再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突出了长的读音。

老师:刚才你们说了咱们国家名胜古迹特别多都感到很自豪,那么也请你们读课题的时候读出这种自豪感。

生齐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

有去过长城的吗? 生举手。

师:还不少。

不过也有很多的同学没去过,不要紧,老师这里有长城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去过的同学与他们分享一下去过的情景。

幻灯出示长城图片。

师:你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能说说吗? 生:和我记忆中是一样的,非常陡。

师:非常陡,还有吗? 生:曲里拐弯的。

师:很弯曲。

师:请你说。

生:像一条巨龙。

师:还能用比喻句呢。

那么课文里是来描写长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17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有个重要的要求,要看一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习惯特别好,刚才有个同学读完了以后能够去找到课文里的生字栏,将生字再认读一遍,他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那么刚才老师布置了第一项任务读准字音,来同学们试一试: 幻灯出示词语。

师:本课会认字有八个,这几个字的字音你能读准吗?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谁愿意读?(学生选读,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师:开火车读,每个词读一遍。

语文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

语文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

语文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王崧舟是著名的语文讲师,其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所以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课堂笔记。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老师:昨天咱们已经见了面,还记得我是谁吗?学生:姜老师。

老师:是啊,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

这一回生,两回熟,咱们算是老朋友了。

其实,就是咱们不见面,咱们的关系也够亲密的,因为我们“共饮家乡水,同为烟台人”哪。

说起咱们的家乡,那可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啊!今天谁能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处家乡的美景?学生:(介绍)老师:很美。

老师:是呀,为家乡骄傲!上课。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老师:看老师板课题。

老师:齐读课题生齐读:搭石——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老师: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学生: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老师:你找得很准确,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

(生再读)老师:好的,孩子们,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学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老师:这个“绾”是一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学生:卷起来的意思。

老师:哦,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学生1:脱鞋绾裤老师:人们收工就必须——学生2:脱鞋绾裤老师:人们赶集就必须——学生3:脱鞋绾裤老师:人们访友就必须——学生4:脱鞋绾裤。

第15课《万里长城》课堂实录(鄂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万里长城》课堂实录(鄂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万里长城》课堂实录(鄂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的明白得文本中〝梦〞的含义二、课型与课时讲读课,一节三、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如有关长城的图片、历史、传奇、诗歌等。

从而认识长城,积存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感悟文本,分享〝梦〞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流沙河的诗歌«理想»,明白得了人一辈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才可不能迷失方向;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明白得了他为实现自己伟大妄图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学习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于为妄图而献身的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家刘雨田的妄图。

请大伙儿看着屏幕动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徒步长城沿途风景,如大漠、戈壁、悬崖、大河、丝绸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读语速显现〕师: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妄图是什么?生:读书当作家,走遍祖国山河。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好!刘雨田是如何样去实现他的妄图的呢?生:读了专门多中外名著。

生: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刻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师:是的,他实现了自己的妄图了,但什么缘故又在结尾讲:〝我的梦也还在连续着〞?请同学们用〝他……因此他的梦还要连续〞的句式讲一句话。

〔课件显示那个句式〕生: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妄图,因此他的梦还要连续。

生: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专门多地点没去,因此他的梦还要连续。

生: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奉献,因此他的梦还要连续。

师:是啊,他还要连续读书,连续行走,为建设祖国作出奉献,去实现自己的人一辈子追求。

〔二〕品味内涵,研究〝梦〞师:课文中讲的是长城万里行,什么缘故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这确实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咨询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关心。

王崧舟教学实录(范文2篇)

王崧舟教学实录(范文2篇)

王崧舟教学实录(范文2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崧舟教学实录(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崧舟教学实录(范文2篇)》。

第一篇:王崧舟精彩的教学实录一、绕口令导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师:看谁能一口气读上几句,这个句子就归谁了。

我请五位同学上来。

引出课题:刷子李1、出示课题:刷子李师: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他又一把刷子。

生:我明白他刷墙有一手绝活。

师:为什么叫他“刷子李”?生:他姓李,刷墙的本领高超。

师:是的。

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生:泥人张。

师:还是在天津,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生:风筝刘。

师:虞老师教书教得好,就叫――生:教书虞。

(大笑)师:(笑),大家叫我虞老师。

我们可以用他的行当加上姓来称呼他。

2、检查自学情况,落实字词:匀匀实实蘸浆师:课文我们都预习过了,都读过五遍以上了?的确,课前把课文读通读顺了,特别重要。

课文中两个词特别难读。

出示:匀匀实实蘸浆师:第一词谁能读?师:什么意思?生:既均匀又厚实。

师:第二个谁来读?师:读得非常准。

师:平时你用什么去蘸过什么?生:我用面包蘸过番茄酱。

师:蘸,在生活中很重要,我们要把它记住。

拿起手书空。

师:请在作业纸上认认真真写两个。

二、感悟文本1、刷子李在刷墙的行当上――技艺非凡(板书)师:刷子李在粉刷这个行当上非常内行,手上有绝活,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2、生快速浏览。

自学第一自然段生:第一自然段。

读“……如同升天一般美。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自个儿读。

师:再读,边读边找哪个词体现了刷子李技艺非凡?(板书:技艺非凡)师: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词?自练。

学生交流汇报。

生:“……如同升天一般美。

”师:(板书:如同仙境)师:谁来读第二句。

师:跟“黑”较上了劲。

齐读。

王崧舟《好的故事》课堂实录

王崧舟《好的故事》课堂实录

王崧舟《好的故事》课堂实录【教室内】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王崧舟先生的《好的故事》。

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些优秀人物的真实故事,来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教给我们一些重要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并从中汲取其中的启示。

同学甲:老师,我觉得书中的一个故事非常震撼,那个主人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给我很大的鼓舞。

老师:是的,这个故事在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勇往直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学乙,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同学乙:我觉得这个故事还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就是积极面对挑战。

主人公虽然遇到了许多阻碍,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老师:非常好的观点!积极面对挑战、坚持不懈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同学丙,你对这个故事有何感想?同学丙:我觉得这个故事还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主人公以他的勤奋、智慧和善良的品格影响了身边的人,他们也受到了启发,开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老师:非常好的观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和品格可以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如何将这个故事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呢?同学甲:对于我来说,这个故事提醒我要勇往直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

同学乙:我觉得这个故事教会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学丙: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良地对待他人,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你们已经深刻理解了这个故事所传达的重要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些优秀故事,我们要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教室外】同学甲:今天的课真是收获满满啊,我对这本书更加感兴趣了!同学乙:是啊,书中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也让我对自己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同学丙:我觉得这本书真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作品,让人不禁想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同学甲:对,而且王崧舟先生的故事都非常生动,读起来非常有趣呢。

同学乙: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本书,去探索更多的故事和经历,为自己的成长积累更多的智慧。

《万里长城》课堂教学实录

《万里长城》课堂教学实录

《万里长城》课堂教学实录《万里长城》课堂教学实录_:56上课我国有灿烂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令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为之惊讶,关于我国古代的你知道有哪些?四大发明、兵马俑、圆明园、长城、故宫你们刚才所说的,我用几个词——教师板书:我国古代最伟大建筑物。

你知道是什么?长城——教师板书指名学生读: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长城。

另一种形式:长城是我国---- 去过长城吗?说说自己亲眼所见的:生:很高、很冷,非常长,台阶非常宽。

像一条巨龙,非常长。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你们已经去过了,佩服。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长城。

_:00要求:大声读,读时注意读准生字、多音字,用心体会一下:读我们课题该怎么读?(课件出示万里长城)学生自学课文。

_:_反馈,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砌:qiè——qì;孟:mènɡ——mònɡ 教师正音,学生齐读,鸭绿江的绿。

教师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练读课题,指名学生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我认为非常雄伟。

指名读,理由:万里长城非常长。

指名读,理由:是中国人的骄傲。

该生可是没有读出骄傲你认为还有其他的读法吗?再看看课文,试一试,生读:师评很有气魄。

那么长的长城建造在崇山俊岭上,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建造一条城墙饶地球一周,师:不得了!建造时非常辛苦,那么应该怎么读?将气魄和辛苦柔和进去,你来试试。

你想表达什么?坚强、刚毅的读,表达:建造时渗透了血汗甚至是生命。

齐读课题。

效果良好 _:_那么长,是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建造的?用一个字形容,历史悠久。

你怎么读?读出_00年历史。

再读,少了一点,再读。

那么浩大的工程,艰难、博大、坚强、刚毅、深深地融合在一个词中——万里。

能不能将所有地这些连成一句话?气魄雄伟建筑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指名学生连起来说。

刚才没有听到你们读刚才万里长城时的气魄雄伟,能不能将这种感受融合进去。

13.长城(课堂实录)

13.长城(课堂实录)

1.《长城》讲堂实录一、揭露课题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概宏伟、有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来,带着你对长城的认识呼喊它的名字,你为何会这么读?1.看来大家采集到了好多课外资料,长城这座艺术非凡的文物遗迹、凝集着古代办感人民无量的聪理智慧,优秀的建筑才能和伟大的创建精神。

2.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类骄傲的感情一同走进长城。

让我们经过自己深情的朗诵来抒发对长城衷心的赞叹。

二、教课第 3 自然段读着读着,有这样的一段话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的地道,追忆长城的历史,自由阅读这段节选自课文的文字,你读出了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期间的长城?目的是用于?师:一同读,一同去领会,读。

师:读到这里,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问题呢?师:要建筑这样的建筑物,应当有什么呢?你知道古代办感人民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长城的?这样让人赞不绝口的长城,是一挥而就的吗?经过课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万里长城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小结:历史期间—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战国期间 -- 修建长城 -- 防守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秦朝-- 连结长城明朝-- 整修与扩建师:此刻我们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时候的长城?离此刻已经有多远了?生:此刻看到的长城是明长城,师:对,六百多年。

同学们,看!你此刻看到的长城有六百多年。

那是一个老人,一个六百多岁的老人。

你们在坐的有谁看到过六百多岁的老人?(大家想象一下,这六百多年里面,我们这位老人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风雨的浸礼,不知要经受多少回烽火的考验。

可是,这位老人低过头吗?流过泪吗:是啊,当你领会到这点的时候,再读读方才这个句子!在太古时代,万里长城是以金戈铁骑、逐鹿争雄的军事工程而出生的,跟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一致,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长城早已达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请你思虑,今日的长城,存在的意义又安在?(各族同胞和国际友人把他看作和平的象征、友情的纽带和旅行的胜地。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王崧舟课堂实录(定稿)

王崧舟课堂实录(定稿)

王崧舟课堂实录(定稿)教学过程: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其写过一首歌,叫做《涛声依旧》。

听过吗?喜欢吗?我觉得不但曲谱得好,歌词也好。

(出示歌词片段)“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师: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

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

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

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

用大白话说,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师: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生:钟声。

师:这钟声是从哪儿来的生:寒山寺(出示:200多年前,王士桢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指名读后点评。

这是古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师:这是哪里的钟声?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奇怪的是作者为了听寒山寺的钟声,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

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出示:500多年前,高启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师:这是哪里的钟声?更让人奇怪的是,高启只要听到钟声,就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张继何许人也?(出示:800多年前,陆游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师:从诗中可以看到,陆游曾经到过哪里,听到过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诗人还会怎么想?师生对句: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钟声,所以在陈小其的笔下有这样的钟声,(生读)200多年前的王士桢有这样的钟声(生读)…………质疑师:问题来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什么问题。

王崧舟认为的“学术之星”课——陆虹《花钟》课堂实录

王崧舟认为的“学术之星”课——陆虹《花钟》课堂实录

王崧舟认为的“学术之星”课——陆虹《花
钟》课堂实录
陆虹教授的《花钟》课于近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堂课展示了
陆虹教授在文学教育领域的卓越才能和独到见解。

王崧舟教授对这
堂课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这堂课是一堂真正的“学术之星”课。

在课堂上,陆虹教授以她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吸引了学生们的
注意。

她首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花钟》这部作品的背景和
作者的创作背景。

然后,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作品中的主题和象
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陆虹教授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而在课堂互动环节,陆虹教授表现出色。

她充分尊重每个学生
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她不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还会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深入解答和讲解。

这种积极的互动方式让
学生们更加投入到课堂中,增强了他们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另外,王崧舟教授特别强调了陆虹教授在课程设计方面的才华。

他认为陆虹教授在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方面做得非常出
色。

陆虹教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将课程内容呈现得生动有趣,更易于理解和消化。

她还设计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陆虹教授的《花钟》课是一堂备受赞誉的“学术之星”课。

她独特的教学方法、积极的互动环节以及出色的课程设计给予学生们深刻的学习体验。

王崧舟教授对这堂课的肯定也体现了陆虹教授在文学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

王崧舟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生:(自由应答)听过。

师:好听吗?生:(自由应答)好听。

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

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师:谁来读一读?生:(朗读歌词)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

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

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3: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4: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5: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

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

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生:(齐读歌词)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生1:钟声。

生2:钟声。

生3:钟声。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

谁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师:注意,这是古诗。

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生:寒山寺的。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生:十年。

美术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

美术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

美术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
本文记录了美术课上王崧舟老师教授学生们搭建石头的实际过程。

以下是详细内容:
王崧舟老师提前准备好了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石头、胶水、剪刀、纸板等。

他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关于石头的艺术作品,让
他们对石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王崧舟老师向学生们解释了搭建石头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他强调了平衡、稳定和创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

然后,王崧舟老师示范了如何搭建石头。

他一边解释步骤,一
边动手演示。

他首先选择了一个大石头作为底座,并用胶水将其固
定在纸板上。

然后,他逐步地将其他石头放置在底座上,注意保持
平衡和稳定。

在搭建的过程中,王崧舟老师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
摆放方式和组合,以实现自己的创意。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搭建石头的过程。

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石头、调整位置,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创意。

他们克服了困难,充满了激情和乐趣。

最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搭建的石头作品。

每个作品都独一无二,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意和艺术才华。

王崧舟老师对他们的努力和成果表示赞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意见。

通过这堂实际操作的美术课,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搭建石头的技巧,还培养了平衡、稳定和创意的能力。

他们也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堂课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和欣赏艺术。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指导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感谢阅读本文《美术课文王崧舟搭石课堂实录》。

【学生闰土优秀课堂实录】王崧舟学生闰土

【学生闰土优秀课堂实录】王崧舟学生闰土

【学生闰土优秀课堂实录】王崧舟学生闰

根据王崧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下是其优秀课堂实录:
日期: [日期]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时间]
地点: [地点]
【课堂内容摘要】
在这堂课上,王崧舟学生表现出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
出了多个深入的问题。

他展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还表现出优秀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优秀表现】
1. 积极参与:王崧舟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并与教师和其他同
学展开深入的讨论。

2. 提出问题:他在课堂中能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发
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讨论。

3. 运用知识:他展示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将其应
用于实际场景中。

4. 逻辑思维:他展示了优秀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堂反馈】
王崧舟学生的课堂表现令人称赞。

他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使
得整个课堂更加活跃和有意义。

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这样出色的表现,并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总结】
王崧舟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和展示出色的表现,展现了他对
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能
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他的优秀表现为
整个课堂注入了活力和意义,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形状也一样。
生:人们看到龙都无不赞叹,人们看到长城也是会无不赞叹。
师:是啊!你从人们看到龙和长城的心情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你注意,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生: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读!把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师:把你此时此刻感受到的,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指名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师: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有气魄。
生:(读,略)
师:真好!巾帼不让须眉。谁能超过她?
师:还有点变。
(指生读,略)
师:谁能比她读得更远点。(指名读,略)
师:才五百年。(笑)(指名读,略)
师:一千年。(指名读,略)
师:一千五百年。(大笑)(指名读,略)
师:谁能读到二千二百年?(指名读,略)
师:又回到一千年了。(大笑)(指名读,略)
师:快到2200年了,你们听王老师读。(范读,略)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师:可以体会到长城的气魄——?
生:雄伟。
师:(板书:长城气魄雄伟。)(指板书)谁来读这句话,我不说了,但你得注意,怎么读这句话?
(自由读,再指名读)
师:气魄再大点,你读!
(指生读,略)
师:反而小了!
(指生读,略)
师:比刚才大多了。
(指生读,略)
而且当时我也赞叹长城了不起。
师:你看,这是活读书啊!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调取出来读咱们的课文,来读咱们的文字。这叫真读书,这叫活读书。
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闭上眼睛。(生闭眼)随着王老师的描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在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也有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等等。睁开眼睛!把你看到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写下来。写第一题上,写完以后,连起来再把那个句子读一读。开始!
师:不错,你读!
生:(读,略)
师:听王老师读。(范读,略)你读!(接连指5名学生读)
师:继续说,从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第一自然段的(读)“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从这个地方看出,参观长城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是成千上万的。
师:你刚才说的这段话用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
生: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板书: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这句话最难读,你们先在心里默默地读这句话。
(生默读)
师: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举手!(生纷纷举手)真好!超越自我就是成功。你读!
生:(读,略)
师:你看!给我说着了不是?我说过这句话最难读,不过他敢于站起来读,我还是非常钦佩。你读!(指另一生读,略)
生:(读,略)
师:真有气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略)
师: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非常感动,令你情不自禁地想赞叹它。
生:我很喜欢最后一句话。(读)“成千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你也读得确实非常了不起。
生:(继续)因为我去过长城,我读了这句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觉得长城的确坚强、刚毅、庄重,
生:一位环游了世界的领导人,带着他的家人,随着人群满怀激情地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像一位领导人!还有不一样的吗?有说外国人的吗?
生:一群美国人跟着我国的导游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生:巨龙它很长,长城它也非常的长。
师: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
生:巨龙很大,很高。从它的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可以体会出长城像巨龙一样高,一样蜿蜒曲折。
师: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它们都是高高低低,蜿蜒曲折。
生:长城和巨龙的特点都是:气魄很雄伟。
师:你从气魄方面找到一样的。真好!这个一般的人是找不到的。
师:(没人举手)肯定有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读)“长城工程浩大,……(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从这句话,我体会到长城工程非常的浩大。因为,它所用的石头可以修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而且这道墙非常非常的长,可以围绕地球一周,还有剩下的。这说明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王崧舟成名课《万里长城》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齐读: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生:我觉得巨龙就像中国一样,它跟长城一样,都是坚强、刚毅、庄重的。
师:哎!体会得真好,你从长城的象征意义上找到一样的地方。真会读书!
生:龙是很灵活的,而长城也一样,我看出它是随着山势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我觉得这一点很像龙。
师:你也是从姿势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
生:那个龙和长城它们的开头都是像波浪形,弯弯曲曲。
师:真像!
(指生读,略)
师:真好!一起读。(生齐读)
师:下课!
第二课时
师:(指材料,(见附二))这是王老师在备这篇课文的时候,情不自禁写下来的。请大家先读读体会体会王老师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师:说得不错!(板书: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再读!
(生齐读)
师:再读!
(生再齐读,后指名读)
师:把“浩大”、“艰难”读出来!(指名读)
生:(读,略)
师:“浩大”读出来了,“艰难”没读出来。
生:(读,略)
师:奇怪?美国人的中文怎么这么好?(笑)模仿模仿美国人说中文的口气!
(生用外国人的口气重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师: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用英文说说“啊!确实了不起”。咱们可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同学。
生:一群美国人跟着我国的导游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啊!very
师: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个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之情的那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读。(生自由读、划)
师:(生划好后不读时)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地读这个句子。
师:来!最令你感动的,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的那个句子,大声读!
生:(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从鸭绿江到嘉峪关,这段路是很长的。
生: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国老人,拄着拐杖,随着导游的介绍一起兴致勃勃地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真好!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长城啊!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来带着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情。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出来的?
生:(读)“像一条巨龙
横卧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上”
师:体会得真好,请坐!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读)“他像一条巨龙……(略)全6500多公里。”书上说长城像巨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该生再读)
师:像老人了。(笑)尽管声音低沉,感情确是非常深沉。
生:(读)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八十的爷爷,(师:又来一位八十的老人。)(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你看!老人激动得嗓子都沙哑了。(笑)咱们不说老人,说别人吧!
师:(指板书)难怪美国总统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读:长城是一个奇迹,……(略))
师:(指一生)你现在是克林顿。你读!
(生读,略)
师:小克林顿。
(再指一女生读,略)
师:女克林顿。(笑)
(指生读,略)
师:低音克林顿。(笑)
(指生读,略)
师:花腔克林顿。
(指生读,略)
师:好一个气魄雄伟。
(指生读,略)
师:很好!(指生读,略)
师:好!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略)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是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朝才完工,这时间就非常的长,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里突出了长城的工程浩大。
(生齐读: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长城。它的气魄是这样的雄伟;它的形象是这样的庄重;它的精神是这样的刚毅;它的品格是这样的坚强。让咱们一起怀着对长城的赞美读第二段。长城气魄雄伟——(生读。师板书: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