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语言性

合集下载

(完整版)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

(完整版)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

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语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不同,构成了不同文体的不同风格。

应用文是用来处理公务和私务,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有:文体的实用性,体式的规范性,表述的简洁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它自身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通过应用文语言特点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之间的比较来具体分析应用文语言的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应用文,写好应用文。

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中,所使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包括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

应用写作的语言与文学作品的语言在语体风格上有显著不同。

应用文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决定了应用写作的语体风格是庄重得体、朴实平易、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而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多描写抒情,铺排夸张,情景交融,形象生动。

文学语言丰富多采,给人以美感,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色。

应用文的语言究竟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先作个简单的比较。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这样出场的: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而在一篇调查报告中,介绍一位工程师时,却用的另一种语体:“张××,男,现年四十二岁,一九六二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可阅读英、日外语专业资料,工作勤勤恳恳,积极努力。

近年来,工厂的几项重大技术课题,都有他参与或是在他主持下攻克的,被公认为‘全厂一号技术尖子’。

他从一九五七年起便申请入党,但因出身于地主家庭,哥哥曾被错划‘右派’,工厂一些领导认为,对他只能在技术上使用,不能在政治上重用。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过程,其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文学性是指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学语言的理解、欣赏和创造能力;而语言性则是指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性”与“语言性”。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需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结构、题材、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独特魅力。

还可以通过朗诵、诵读、音乐欣赏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其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受益终身。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创作题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让学生写诗、作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和对于文学形式的把握能力。

也可以组织文学作品的朗诵会、作品的评比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还可以激励学生对文学的持续关注和探索。

培养学生的“语言性”同样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的基础训练,比如语音、语调、字音的规范训练,字词句的搭配、组织和运用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得体。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写作方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激发想象力、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的文学表达更加生动、丰富。

文学的要素——精选推荐

文学的要素——精选推荐

教案第一章文学的要素第一节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文学语言从一般语言中划分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语言呢?是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

一、语言表现形象的间接性(一)文学用语言为物质材料塑造的形象是间接性的这是因为文学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表现形象的特征,尤其是形象的行动特征;文学的接受者在阅读这种语言描写时,就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在联想和想象中重现或创造具有这些特征的形象。

形象的特征描写得越是鲜明独特,越是能够激发想象力,读者在自己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就可能越生动。

文学形象不是从语言中直接让人感受到的,而是间接地从语言表达中运用想象力再现出来的,是语言描写经过读者想象力再创造的结果。

这就是文学的物质材料和其他艺术的物质材料的一个根本的区别。

语言的符号抽象性质,决定了文学的形象只能间接地被人接受。

(二)、语言形象间接性带来文学表现的丰富性和深刻性1、语言描写借助想象力可使形象的特征表现得更加深刻2、语言描写的间接性使文学表现获得了更大的可能性二、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一)真陈述和假陈述由此可见,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区别,不是表现在符号的本质上,而是表现在符号的功能上。

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用同一种符号系统来表达,但它们表达的对象和意义其实是不同的。

一般语言的使用都有着一个实际的对象作为目的,它或者是对周围环境中一个事物作出指点的表示,或者是对生活中某个对象的命名、议论或思考。

因此一般语言中的句子,都是对一个事实的陈述。

(二)唤起或投射感受经验的精神意象(三)文学语言的修辞运用(四)文学语言的语感因素(五)文学语言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文学语言的声音模式(一)声音的协调性(二)声音的节奏性(三)声音的格律规定第二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定义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依据人生体验和艺术经验,用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能够唤起人们具体感受并具有一定思想意蕴的艺术符号载体。

二、文学形象的要求和特点(一)生活和不似生活的统一(二)个别化和一般化的统一(三)生命体验和艺术构形的统一三、文学形象的表现形态(一)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和人性发展2、人物形象和性格刻划3、静态和动态性格的人物形象4、圆形和扁平的人物形象5、人物形象和原形(二)景物形象1、文学中的景物形象,是人的情感态度的寄托2、文学中的景物形象,是人物性格的转喻式表现3、景物形象在现代性作品中具有复杂的人性内涵(三)意象意象中含有两种不同质的成分,它是把一个外在的形象和一个内在的意义结合在一起。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充满了文学性和语言性的要求。

“文学性”主要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能力;而“语言性”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着“文学性”和“语言性”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应从兴趣培养和欣赏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可以组织文学论坛,开展文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性应从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入手。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作文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辩论和演讲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可以组织语言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只有将文学性和语言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和语言性,并注重二者的融合与发展。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目标,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性”1. 提供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承与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

教师应从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叙述、复述、讲解、解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提供文学活动的开展与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学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会、故事分享等,让学生有机会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重视作文培养和文学创作作文是培养学生文学性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引导学生写一些与文学相关的作文,如读后感、作品赏析、文学创作等。

通过这些写作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1. 注重词汇积累和语法训练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教师应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一些常用的词汇,如形容词、动词、名词等。

教师也应关注语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语言的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听力训练、口语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3. 培养语言运用的自主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从课本以外的材料中获取信息、理解并运用的能力。

2024年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与答案

2024年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与答案
文学创作旳艺术规律,对于规 律而言是 一切作 品旳共有 旳一种特性,对于文 学我们 通过体现手 法、写作手法 、体裁样 式,以及题材旳选择 构成了一 类作品旳本质 ,掌握 这些本质旳 东西对于我 们旳感知、阅读是一种增进。对于我 们旳创作也是一种无形旳 提 高。
论及文学旳构造,在构造主义 认为 ,构造就是 自足,构造一旦独立存在就可 以给我们 导 致一种内在 旳、不变旳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旳是文学旳表层构造和文学旳深层构 造。 对于表 层构造我认为 应当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旳一种对于文 章旳构造安排发展,而对 于 深层构造我们应当看到它旳内在 原因旳联络和导致这一种构造旳深层次旳文化底蕴。
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旳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旳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
转,而已遭受挫折,因此是受损伤旳喉咙。那么,这受损伤旳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
跟着是三 个“这......”式排 比句:“这被 暴风雨打击着旳土地”、“这永 远汹涌着我们
旳悲愤旳河流”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旳激怒旳风。”这里旳排比句富有文采,并且成功地渲染
、文学 创作 论、文学反应论、文学接受论和 运用中 外好旳 先进旳 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
旳手头上能看到旳作家、作品。最终到 达理论和 详细作 品分析相得 益彰旳 效果 。
2、语言在 文学中存在 方式与一 般语言中 旳存在 方式是 不一 样样旳 ,请结合详细文 学 作
品,用文 学基本属性概念中 ,文学展现为 语言蕴籍旳 观点阐释文 学语言旳 蕴藉性特点。 文学展现为 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 基本旳 符号形式旳言蕴 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 意义而展 现深 层意义。语
言蕴 藉,表达文学作品语言旳
蕴藉深厚状况,即是指语言旳表层 意义和深 层意义旳持 续生发和衍 生状态。持续生发和衍 生

举例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

举例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

举例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

文学是一种话语,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中,故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的语言美表现在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表意的含蓄性、丰富性。

①文学语言的内指性,是指文学语言为了构筑艺术世界而存在的,其意义所指,一般是指向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艺术世界。

李白在《秋浦歌》中写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当然不可能真的有三千丈长,在诗人的艺术世界里三千丈指的不是头发而是绵长又数不清的愁绪。

②文学语言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李白用极致浪漫夸张和奇特想象的手法表现忧愁万千,赋予看不见摸不着的愁以具体形象,大大增强其诗语言的表现力。

③文学语言表意具有含蓄性、丰富性,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丰富的表现力,“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少总多,以一求多。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徘徊于秋浦河畔,憔悴失意,“明镜”指的是秋浦之水,他无意中瞥见水中自己鬓染秋霜衰老的倒影,不由得顾影自怜,愁绪万千,此处“秋霜”照应上句的“白发”。

诗人感情激愤痛切,“不知”“何处”的设问和反问有力地表达出诗人忧心如焚的感情,笔力千钧,引发读者深思。

(本文为原创分析,别抄,原文抄袭挂科)。

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

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

应用文语言与文学语言得不同语言就是文章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得不同,构成了不同文体得不同风格。

应用文就是用来处理公务与私务,具有某些惯用格式得一种文体。

它得特点有:文体得实用性,体式得规范性,表述得简洁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它自身独特得风格。

本文将通过应用文语言特点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之间得比较来具体分析应用文语言得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应用文,写好应用文。

应用文就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人民群众在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中,所使用得具有某种固定格式与直接应用价值得文体(包括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

应用写作得语言与文学作品得语言在语体风格上有显著不同。

应用文得性质、特征与作用决定了应用写作得语体风格就是庄重得体、朴实平易、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而文学作品就是语言得艺术,多描写抒情,铺排夸张,情景交融,形象生动。

文学语言丰富多采,给人以美感,具有感人至深得力量。

不同得文体,有不同得社会功能,也形成了不同得语言特色。

应用文得语言究竟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先作个简单得比较。

《红楼梦》中得王熙凤就是这样出场得: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而在一篇调查报告中,介绍一位工程师时,却用得另一种语体:“张××,男,现年四十二岁,一九六二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可阅读英、日外语专业资料,工作勤勤恳恳,积极努力。

近年来,工厂得几项重大技术课题,都有她参与或就是在她主持下攻克得,被公认为‘全厂一号技术尖子’。

她从一九五七年起便申请入党,但因出身于地主家庭,哥哥曾被错划‘右派’,工厂一些领导认为,对她只能在技术上使用,不能在政治上重用。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作者:钟继红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4期摘要: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用语、专业术语等表达形式,其更加注重美的表现,具有独特的语言性质,如隐喻性、內指性等等。

从文学语言的特性可以看出,其是一种超脱理性、外在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穿透语言的供给性能,形成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本文主要就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作品主要通过语言艺术来塑造各种不同的形象,以此来反应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等内容。

与其他种类的语言模式相比,文学语言具有特殊性。

例如,日常用語重视使用,主要用在意图的表达,对使用方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而文学语言则重视美的表现,是一种审美具象化的载体,通过艺术手法对语言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更加富有感染力,进而更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情感。

文学语言不仅具有情感表达、信息传递、审美发挥等综合性功能,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

与科学语言相比,其缺少客观性和逻辑性。

文学语言更加重视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一)再现性和表现性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有很多中,其通过对事物、情感的描绘和叙事,可以对场景、人物和情感进行再现。

根据场景发生时的周围环境状态,如声、型、味等,对尝尽进行重组和再现,进而建立一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再将自己的内心情感、理想追求加注到这个文学形象之中,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实现情感的具现化和再现化。

例如,在《天净沙》中,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等词句都用于描绘当时的情境,实现场景的再现,通过描绘作者独自旅行中所见闻的尝尽,表现作者孤身一人,漂泊无助的情感。

其利用场景的描绘,展示人物的孤独感,实现了人物情感的再现与传达,这就是文学语言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之一。

(二)模拟性和创造性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描写可以对作者记忆中的形象、场景进行模拟和创造,将语言文字作为依托,采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作者脑海中的场景,并对其进行模拟和分析。

浅谈作文语言的文学性1

浅谈作文语言的文学性1
用语准确才能在整篇作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说:“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地是: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她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她还是在贬她;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的词语以消“歧义”。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二)适当使用变式句。句子成分按常规顺序排列的叫常式句。句子不按常规顺序排列的叫变式句,变式句具有加强语势、突出表达内容的作用。因此在作文中适当运用变式句,也可以靓化文章的语言。例如“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先生善用变式句,突出了雷锋塔在我心中并不是佳景。同时,也使文章句式富于变化,巧妙地靓化了语言。
三、巧妙运用修辞
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运用比喻修辞的范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语出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可谓独出心裁,熨贴自然。此语一出,即使“山”和“小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感。既刻画了作为背景的山的厚重,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的形象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此句写小屋对山的点缀效果,作者连续运用多个比喻句来表现“山上有了小屋”之后的美感。作者笔下,小屋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的“一片风帆”,是“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的“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作者发挥自己的奇妙想象和联想,从不同的侧面对小屋的灵动和小巧进行铺排和渲染,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使读者生发出无限的遐想。

解析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

解析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

解析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作者:黄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所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交谈。

通过交谈,我们可以了解对方、和对方达成一些共识,也可和对方成为朋友。

语言是一种神奇的交际工具,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使对方恨你入骨;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使兄弟之间两肋插刀;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使仇人转变成爱人。

这其中的奥妙在于,语言具有其一定的文学性。

在语言当中,还包括有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和语言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简单来说,文学语言有其本身的特性;而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关键词:文学语言;语言;文学性[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2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当中,通常使用的是语言。

而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所以,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一些记者发布会,科学报告,或是在诗歌朗诵中,多半使用的是文学语言。

我们在听记者发布会或者科学报告的时候,会发现其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的错误,因为在记者发布会或科学报告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是相对严谨的,不能像日常交流一样,随性而为。

在这个时候,文学语言与语言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

在日常交谈的时候,虽然也对语言进行一些修饰,但是并没有科学报告当中那么严谨。

本文将就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进行解析。

一、文学语言(一)概念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英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书面语的产生,而文学语言也具有口头形式,如科学报告、答记者问、口头声明,以及诗歌朗诵、新闻广播和课堂上的教师用语等等,凡是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文学语言的使用从文学语言的概念当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使用。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素养、思考能力和审
美能力。

因此,文学性和语言性的培养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文学性”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即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教授文学常识和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各个文学体裁
的特点与魅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感。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借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语言性”的培养是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
表达能力等方面。

从语言性的角度出发,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需要从基础的语言知识开始教授,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仿、创作和口语练习来
培养学生的语言性,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然而,文学性和语言性的培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艺术和表现方式,是学生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重要来源。

从语言性的角度出发,学生可以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

同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也需要注重文学性的培养,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提高
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传授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学习和使用语文知识的过程。

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性”与“语言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者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所谓文学性,即指学生具备欣赏、理解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审美享受以及思想启迪。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首先需要教师注重选材,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经典名著,也可以是当代文学作品,但都应该具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

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教授文学作品。

常规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但这样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有趣的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教授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欣赏和理解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愉悦。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性”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语言性,即指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交流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语言性,首先需要教师注重语言的基本训练,如字音、辨析、词语搭配、语法等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将语言技能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还需要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游戏、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语言水平。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文学性(1)概述文学的含义经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在于:文学的语言寓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拟和情感等特性;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这些都是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而非文学语言则不具备。

(2)文学语言的文学性的重要性①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

雅各布森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在这里,文学性指的是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

在雅各布森看来,如果文学批评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和社会意义,那是舍本求末,文学形式所显示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才是文学理论应该讨论的对象。

对于雅各布森和他同时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来说,文学性主要存在于作品的语言层面。

②文学性是对日常语言的“变形”鲍里斯·艾亨鲍姆认为,把“诗的语言”和“实际语言”区分开来,“是形式主义者处理基本诗学问题的活的原则”。

雅各布森则进一步指出,文学性的实现就在于对日常语言进行变形、强化,甚至歪曲,也就是说,要“对普通语言实施有系统的破坏”。

一旦语言本身具备了某种具体可感的质地或特别的审美效果,它就具有了文学性。

总之,文学语言使得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使其具有文学性。

文学性的研究侧重文学的内部研究,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文论流派都是持这种主张,并努力践行的代表。

对文学语言特点的理解

对文学语言特点的理解

一、知识点详解“语言特点”典型角度1.用词——叠词、文言词(文白相间)、拟声词、动词、形容词2.句式——整散结合(反复句、排比句、对偶句),长短结合,肯定与否定(不是……而是)3.标点(句类)——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4.修辞手法——引用、双关、反语、比喻、拟人、夸张5.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6.语言风格——豪放、柔婉、质朴、华丽、诙谐、简洁、细腻7.语体角度——书面语与口语结合,褒贬色彩8.音韵角度——抑扬顿挫,节奏感,旋律美,音韵和谐,一唱三叹9.地方色彩——方言(京味京韵……)10.表现手法——想象与联想11.艺术效果——暗示性,形象性(诗化,诗情画意)……12.语气——口气,态度,节奏13.文体角度——小说(对话描写,个性化语言)14.文字排列的特殊形式语言与小说三要素1.以语言(对话)描写为主,叙述很少——作用:通过对话反映生括,揭示人物性格。

2.个性化语言——作用:三言两语,凸现人物个性、身份喝地位。

3.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与情节(场景)小说语言特点的高频考点1.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

2.小说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

影视剧本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用,但短句为主。

3.小说语言简洁、朴素;语言表述能转换成动作、画面或场景。

4.小说的语言风格,诸如平实、雅丽、幽默、含蓄、活泼、冷竣等。

语言表达艺术(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

考试要求能够分析这类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的表情达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多角度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方法如下。

1.看词语的运用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文言词等的使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可以使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叠词、拟声词富有韵律美,起强调作用;恰当使用文言词语,使语言典雅、端庄。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内容提要】: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语言,文学语言之所以具有文学性,是因为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蕴涵性和阻拒性等特征。

【关键词】:内指性,蕴涵性,阻拒性。

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这句话,如果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文学的文学性所在主要体现在文学语言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如何直接影响着文学的价值和生命。

波兰文学理论家英加登,他将文学作品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组织结构。

根据这一理论,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最外层,也就是读者最直观地接触到的一个层面。

那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学语言是怎样的语言呢?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语言比较来看,文学语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内指性体现出文学语言的情感逻辑文学语言——内指性——符合艺术逻辑(情感逻辑)普通语言——外指性——符合现实逻辑(事理逻辑)日常生活语言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事理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规则。

而文学话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不必严格遵守现实生活的事理逻辑,只要符合艺术氛围中的情感逻辑就行了。

李白有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白发三千丈”是不切合实际的,但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艺术夸张而已,它符合的是情感逻辑。

艺术世界是诗人、作家虚构的模拟世界,尽管它来源于现实世界,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但并不等同于现实世界,因为它溶进了诗人、作家的主观情感,所以往往超出现实逻辑。

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文学语言中那些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情况,我们就能够接受。

比如象岳飞《满江红》里的诗句“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们并不会去责问诗人:人无论如何发怒怎么会出现头发冲掉帽子呢?你尽管对敌人怀有深仇大恨,但总不至于去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人责问:一天之内你怎能把都城长安所有的花看完?至于“方方的月亮”(王蒙《布礼》)、“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有人更是觉得荒诞可笑。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与“语言性”的培养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性与语言性。

文学性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鉴赏与创作能力,而语言性则是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和语言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和语言性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文学是语言的精髓,是一种表现文化、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性,需要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文学的内涵,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其对文学的欣赏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应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等。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与欣赏中逐渐培养对文学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去读懂、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例如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感描绘、语言运用等,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文学作品底蕴。

2、促进学生创作创作是培养学生文学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文学的了解与感悟转化为自己的文学性与语言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如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等)和提示,鼓励学生去尝试文学创作,如让学生针对一些典型的题材进行文学创作,例如“我与自然”、“遇到好人”等。

通过这些创作的过程,可让学生逐渐提高创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学性。

3、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另一种方法。

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学生应该借此机会进行文学批评,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某些文学作品。

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语言性是指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

文学的超语言性与语文教学

文学的超语言性与语文教学

稳定 性 ; “ 言语 ” 作 为 语 言 的 具 体 使 西 境 内 的 崇 山 峻 岭 也 被 映 红 了 , 他 世界 , 使物质媒介完全消 失, 语 言 与 科 学 作 品 中 使 用
再 看 地 理 书 中 对 黄 河 的叙 述 : 黄 河 是 中 国 第 二 大 河 。发 源 于
文学 作 品是 构成 课 文 的主 体 。 的 语 言 进 行 比较 , 我 们 就 会发 现前
文学 是语 言 的 艺术 , 诗歌、 散文、 / J \ 者突破 “ 语言” 的 情况 比 比 皆是 , 如 青 海 , 自西 向 东 流 经 四 川 、 甘肃、 宁
本 版 主持 / 张 志刚
课 程建 设
I 备教}
文学 的超语言性与语文教 学
⑩ 田德 荥
语 文 课 程 是 一 门 学 习 如 何 运 是 言 语 活 动 。 人 们 在 日 常 生 活 、 工 的 言 语 表 达 都 是 违 背 语 言 逻 辑 的 ,
作 家 在 但 我 们 却 可 以 理 解 — — 只 是 这 种 用祖 国语 言文 字的 实践性 课程 。 作 和 学 习 中 都 要 使 用 语 言
说 、 戏 剧 等 文学 作 品 的 语 言 , 是 塑 违 背 词 语 搭 配 规 则 、 违 背 语 法 结 构 夏 、 内蒙 古 、 陕西、 山西 、 河 南 等 省 造形象、 表达 主 题 的基 本 工具 。语 规则 、 违 背 语 意 逻 辑 规 则 等 语 言 现 区 , 在 山 东省 北 部 入 渤 海 ,全 长 文教 学应 以文 学语 言 为教 学对 象 。 象 的 出现 , 而 后 者 则 最 大 限 度 地 与 5 4 6 4公 里 . 流 域 面积 " 7 5 . 2 4 万 平 方

体现文学语言自指性的例子

体现文学语言自指性的例子

体现文学语言自指性的例子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中有三种属性:自指性、曲指性、虚指性。

自指性,或称文学自足性。

所谓“文学性”并非一个自足的范畴,而始终与一些相关的对立范畴相参照而提出,比如文学/政治、文学/社会、文学/商业化等。

如果缺乏一个参照对象或拟想的对立物,关
于文学的讨论事实上很难展开。

当“文学性”被作为问题提出的时候,往往是它感受到来自“非文学”的压力过于强大或它的自足性表现得过分明显的时候。

同时这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显示出文学的一种品性,即文学性并非文本自身的特性。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哈尼文学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样式不同的是,它用语言材料作为自己的构造手段,并以语言材料的超常使用所能达到的最佳艺术效果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一个以各种语言手段建构起来的“意义世界”。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世界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既十分相似,又有很大不同,让我们觉得既陌生又熟悉。我们被作品用语词所编织出的美好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所感染,从中得到了审美的娱悦而非纯粹道德上的教训。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书面语的产生,而文学语言也具有口头形式,如科学报告、答记者问、 口头声明,以及诗歌朗诵、新闻广播和课堂上的教师用语等等,凡是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艺术创造的文学语言,其特殊性究竟何在呢?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对此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托马舍斯夫斯基在分析诗歌时,刻意探险讨了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不同。他指出,在实用语言中,最为重要的是交流信息的功能,而在诗歌语言中,这种交流退居二线,文学结构自身获得了独立的价值。也即是说,语言的认识功能在诗歌中被埋没,而美学功能则占据理力争了主导地位。雅克?布森则根据索绪尔的言语活动的分类规则来划分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认为由句段的组合的关系所组成的“换喻过程”是散文语言的基本形式,而以联想的聚合所组成的“隐喻 ”过程是诗歌语言的典型牲征。所谓文学的“文学性”,在他看来也就是这种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所赋予文学的特性。在这些形式主义理论家看来,诗歌中的种种技巧如音韵、节奏、和声、比喻等均旨在提示诗歌语言文字本身内涵的复杂性及特殊性。
文学作品都是由语言所组成的,然而并非用语言写成的就是文学作品。萨丕尔说:“语言是一件看不见的外衣,被挂在我们的精神上,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我们就管它叫文学。” 卡西尔也说:“诗人不可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他必须使用现有词汇,必须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则 。然而,诗人不仅使用权语言赋予新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注入新的生命。 ”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作家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作家的思想情感、表达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想像力等素质都通过精美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文学语言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故而文学语言也必须是艺术性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基本性质有两个,一是意象性,克服了一般语言的抽象性;二是超越性,具有隐喻性,能够表达审美意义。 文学语言还具有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性、认知与意向的统一性、审美幻想性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