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及语言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摘要:从文学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
它呈现出了隐喻性、间接性、可感性、形象性、情感性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描写景物、人物、事件的语言;一类是人物的对话,包括独白。
作家似乎是用语言描写对象,风花雪月如何,阴晴圆缺如何,但其实他的描写性语言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艺术直觉和艺术个性的显露。
另一类就是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也被当成了被加工的对象,经过艺术加工,人物的对话有丰富蕴含,它虽然有传达信息的一面,但又不止于传达信息。
一、文学语言具有隐喻性文学语言的隐喻性的层面是针对现实语言来说的。
现实语言只能传达现实意义, 比如,日常语言只能以表象传达感性经验, 理论语言只能以概念传达知性经验, 它们都不能传达生存体验, 揭示人生真谛和价值。
哲学语言虽然能以范畴揭示生存意义, 但却不能够把具体的、鲜活的生存体验表达出来, 而只是它的抽象化。
只有文学语言是对生存体验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描述, 而且可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是文学语言独具的超越性, 它能突破现实语言的限制, 消解其意义层面, 保留其含义层面, 具有多层的隐喻和转喻意义。
像我们大家熟知的唐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就不单单是叙说了一件寻找隐士高人而不得的平凡日常事件, 而在字面背后隐藏了很深刻的对人生处境的感悟。
宋人杨万里诗《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等到前头山脚尽, 堂堂小溪出前村。
多么平常的物象景色, 却又昭示了几多人生境遇,抒写了几多人事情怀。
二、文学语言的间接性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首先在于其间接性,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往往给读者传达一种间接的信息。
语言文字成为其中的传达媒介,读者先读语言文字,再在脑海里唤起画面感,从而产生不同的印象。
文学的特点想象间接性非直观具象型
文学的特点想象间接性非直观具象型
二、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民间口头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
即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文学家艺术加工,具有形象性、多义性和超常性,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文学作品里所用的语言是以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动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而形成,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2.文学的间接性
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3.文学价值
文学的价值主要是指文本价值,它是作家艺术表现生活所创造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价值。
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族人和社会的属性,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文学价值还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文学理论背诵
文学理论背诵绪论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具体地说,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学活动的规律和特性。
文学是以文学活动的方式存在的。
这里说的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社会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多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文学理论不是要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作家创作过程或读者的接受活动,而是要分析上述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联系,考察文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思潮、流派等诸多问题,进而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和特性。
文学理论的性质在于,它是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性的理论型学科。
文学理论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式去研究。
文学理论的四个特点:一是具有跨学科性,二是一种分析和话语,三是对常识的批评,四是具有反射性或自反性。
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多种特征。
文学理论是依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观念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它既来自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为主的文学活动实践,又回到这种实践中经受检验。
文学理论揭示的是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特性,故具有科学性。
文学理论还要对文学的人文性予以研究和评价,体现人文性的特征。
文学的人文性是指文学活动具有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状况的特性。
人类掌握精神世界的方式至少有四种,即理论的方式,艺术精神的方式,宗教精神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第一,为文学理论确立唯物史观基础;第二,科学地论述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第三,重视文学艺术的特点;第四,为文学理论提供独特的人学思想;第五,从“美的规律”出发,阐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列宁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第一,明确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第二,阐述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的关系;第三,号召接近工农群众、创造典型形象;第四,对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做了辩证回答;第五,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的典范。
毛泽东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第一,确立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第二,阐明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三,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第四,强调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第五,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
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
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
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如下:
主题单纯,篇幅短小。
儿歌主题的单纯往往表现在集中描述某一事物上,简洁明了地表达一个意思或说明一个事理,让儿童们一听就懂。
形式活泼,富有童趣。
游戏和儿歌的结合是儿歌的一个鲜明特点,儿歌富有韵律的语言恰好成了儿童游戏的口令。
语言通俗,口语化,意蕴简明。
音乐美是儿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特征,节奏是儿歌的灵魂。
此外,还有动作性突出、富有儿童情趣、人物性格个性化、语言简洁、口语化等。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包括:
韵文性:儿童文学中通常会运用押韵、节奏等手法,使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记忆和背诵。
直观性:儿童文学中常常会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幻想性:儿童文学中常常会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神奇的幻想世界,满足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叙事性:儿童文学中通常会运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使儿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动物、事物等具体形象化的存在。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几个特征:
1. 具体性:文学形象通过描述细节和描写特征来使读者形象化地感知到。
通过精确的描绘方式,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2. 独特性:文学形象通过独特的特征和个性来区别于其他形象。
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特点,使其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存在。
3. 意象化:文学形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更多的是通过象征、隐喻和比喻等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通过抽象、间接和多义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在文学形象中找到更深层的含义。
4. 可塑性:文学形象既是作者心灵的产物,也是读者心灵的投射。
每个读者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形象的意义和形象的形态能够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可能性。
总之,文学形象通过具体性、独特性、意象化和可塑性等特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内涵。
阅读者可以通过文学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文学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启发。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一,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感知的往往是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主要凝结在作家创造的各具生气的文学形象之中。
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必须诉诸直观可感的形象,这也是文学这门艺术的基本要求。
与哲学主要用概念、科学主要用定理和公式抽象地反映客观世界不同,文学主要是用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与主观世界。
鲁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科学那样对事理进行细密分析,但能够将人生道理通过辞句描写的形象直接让读者领会,这就进一步阐明了文学形象具体可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具体可感的形象不存在文学作品中,而且也同时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和教学科研活动中。
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诚然在任何时候都是文学形象的源泉,但不同的是,文学形象主要是作家的艺术心灵创造的产物,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的结晶。
文学形象不仅可以保留现实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本身具有外部特征和情感、智慧、个性、理想等。
文学形象是以个双面镜,可以同时映照出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作家的丰富心灵。
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
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文学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它内在于形象的鲜活生气和深厚意蕴。
文学形象不仅是具体可感的,而且是生动灵活、意蕴丰富的;不仅能够细致再现对象的外部特征,更擅长深入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
1文学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文学的要素第一节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也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欣赏;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其二,语言也是文学的审美要素,人们阅读文学,不仅是欣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形象,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本身也会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因而,文学也被称作语言艺术。
文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经过加工的、规范的书面语言。
它是人们在各种规范的书写场合广泛应用的语言,从应用文书到理论著述。
狭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口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它来自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用语,包括大量口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用语。
文学语言同一般的语言,比如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语言,或进行理论表述时用的科学语言,根本上并无不同。
文学语言并不是另具本质的语言,它不是撇开一般语言另行制造的另一种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了一般语言的基本能力,阅读文学语言并不会有特别的理解困难。
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在表达上也不存在根本的差别,文学语言在表达上优美或生动的特点,也可以表现在日常用语或理论用语上,这毋宁说是一般语言活动都力求达到的目标或理想。
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文学语言从一般语言中划分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语言呢?是文学语言的语义性质。
一、语言表现形象的间接性(一)文学用语言为物质材料塑造的形象是间接性的一切艺术都是运用形象来表达其内涵的。
不过文学在表现形象时,和其他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他艺术所创造的形象,都能够直接作用我们的感官。
如绘画形象能让我们的眼睛看到形状和色彩,雕塑形象能让我们摸到体积和质感,音乐“形象”能给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和旋律……这些形象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能直接感受到。
然而文学不管塑造什么形象,我们的感官所能接触到的只是符号的声音或文字。
在这种语言符号中,我们不能要求其他艺术用外在形象表现内容时所能达到的那种感性的圆满鲜明,比如我们不能够直接感受到林黛玉容貌的美丽、琵琶女琴声的凄凉和阿房宫建筑的奢华。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指通过画面感强、具有感官直观性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来使读者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形象性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用词、细腻的描写和想象力丰富的表达方式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下面将通过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首先,形象性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体现。
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写“双溜翠珠笋,柔丝冠白鹤,寒光凝碧网络,风起生香雪。
面如滢渤波,目若秋波盈;窈窕春袭袭,龙翻江宛逶。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们可以清晰地想象出黛玉的容貌,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其次,形象性还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将疯子比作“活生生的紫萝兰”,紫萝兰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瘴癖,而疯子在封建社会也被认为是瘴癖,通过比喻,鲁迅生动地刻画出疯子的形象,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形象性还可以通过语言的音韵、韵律以及节奏感来传达。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流畅韵律、恰如其分的停顿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心境和直观的感受。
形象性还可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实现。
如《红楼梦》中,对席梦思湖的描绘“席梦思湖并不很大,南北长数里,东西宽一二里。
湖上两现抛冰。
冰上桨船参差,皆是胜光的琼花白粉,四面上下三层楼那片风光四下里挂翠缨,人面皆黄金眼”。
通过对湖的形象描绘,将湖的美轻轻别置,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另外,形象性还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达。
如《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对杨康性格的描写暗喻了他的反派本质,“两只眼睛嵌得紧紧的,小小的眼珠甚是锐利,不过一眨一眨间,便露出了无尽的阴谋!”通过这种巧妙的隐喻,金庸生动地揭示了杨康内心深处的阴暗和欺骗本性。
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人物形象的重要工具。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运用既能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人物形象,也能透过人物的语言来展现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色,从而达到塑造更加立体、逼真的人物形象的效果。
一、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现的。
人物的话语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比如说一个精明世故的人物就会说出让人咬牙切齿的话语,而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所说的话语则会让人感到温暖亲切。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展示:贾宝玉开朗热情,常常用一些调侃的话语来应对朋友,而林黛玉则性格内向,情感丰富,她所说的话语往往带有些许的忧伤和哀怨。
二、语言描绘人物形象语言还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心理状态等方面来直观地表现人物形象。
比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人物的外貌特点,从而帮助读者形象地想象出人物形象。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透过对鲁滨逊身材、面容、肤色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身材高大、面容严肃、肤色古铜色的特征。
这些细节的描写帮助读者更加立体地想象出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三、语言展现文化背景语言既可以描绘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现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可以透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出来。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和王府,两个家族的语言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词汇和结构上,还体现在态度和情感上。
贾府的家人善于言辞,能说会道,而王府的家人则更加注重礼节和规矩,他们的言语更显得内敛和正式。
四、语言与情节交织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往往是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转变的重要媒介。
通过人物的话语和内心独白,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从而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和情节转折的原因。
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分析
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分析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以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吸引着不同的读者,语言特征的与众不同也是文学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出发,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基础上,逐步探讨文学语言的表达路径与方式,希望能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文学语言;艺术特征;表达方式1引言文学对艺术的塑造就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首先,语言能够将审美意识量化为具体的认知和感受;其次,语言能够将艺术形象与思维跃然纸上;最后,语言能够物化艺术,从而让人们得以欣赏。
2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分析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可以不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不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甚至可以是虚构的情节,但只要能够真实的表达出作者的感悟就可以。
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的鲜明特色就显而易见了。
2.1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因此,追求语言的形象性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的毕生目标,文学语言能够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将要表达的事物更具吸引性和欣赏性,也能够将本身不存在的事物描绘成具体的一种存在状态供人们鉴赏,给人们一种直观的印象以及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含蓄,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这个现实的世界,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使得语言在写事写人的时候更加具体,更加真实,这也是许多语言修辞的要求。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给语言增添了一份奥秘而又神奇的色彩,为大众欣赏文学艺术以及作家进行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向标[1]。
2.2间接性。
语言的作用无非就是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便于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意识,它是一种特殊的传递信息的符号。
而对于绘画、剪纸、雕塑、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而言,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从而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就可以来评价艺术的特征与形象;文学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拟物体”,人们不能凭借自己的感官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只有借助于语言的特性,附加自己的感情色彩,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学艺术的形象。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期末重点上编: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文学性)(3)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适用性)(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知、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P52、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P703、儿童文学的插图:对作品某一情节或某一内容进行画面诠释的图画。
插图特征: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趣味性。
P77中编:4、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P88儿歌的特性:(1)形式短小、单纯,内容易懂、易记;(2)强调音韵节奏,具有音乐美;(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5、儿童诗的类型:生活诗;自然诗;童话诗;科学诗。
P99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1)、读者对象不同,儿歌适于学龄前和低年级儿童为对象,儿童诗适合全年龄段(3-18);(2)、表现主题思想方式不同:儿歌浅显易懂,儿童诗间接、深刻、含蓄;(3)、语言运用不同,儿歌简洁,有概括性,儿童诗用语雅致,重视诗意和哲理;(4)、篇幅长短不同,儿歌在篇幅上极短小,儿童诗可能很长。
儿歌强调音韵,节奏明快、跳跃,注重认知,歌戏互补儿童诗在乎内在的音乐性,相对轻柔舒缓,带给读者审美体验6、童话的定义: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充满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
P1087、童话的文学特征P110(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
(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引领幻想世界;(2)创作风格个性化、多样化;(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8、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识记+理解):拟人;夸张(运用在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构思、细节的安排以及环境的营造);颠倒;象征P114童话的形象类型理解:超人体(传统童话中出现较多)、拟人体、常人体P117 例:魔镜是超人体和拟人体;美人鱼是拟人体和常人体9、寓言的定义: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教学课件
• (2)传奇性与意外性 • 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人物形象的奇特性 • 《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在鲸鱼腹中与父亲
相遇
• (3)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葛翠琳《野葡萄》三次波涛、三次遇险、三 次考验
• 采用“圆满-缺略-补救”技巧 (4)悬念和气氛控制 • 设悬念。 邱勋的《三色圆珠笔》在关于笔的去向 控制气氛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插图
一 、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 以插图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进入到纯文 学的阅读中,起到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 作用;
• 插图具有对文本进行形象化诠释的意义;
• 激发儿童读者的想象力——插图以夸张、 变形或幽默感呈现出作品的形象,渲染 神奇的气氛。有的插图的内涵已超出了 作品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故事性的构成
• 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 现
• 1.什么是故事元?故事元指叙事性文学作品 的基本故事,也称“故事核”。
• 故事元的意义 :第一 成作品的故事核心 ; 第二,故事元能否演化出精彩的,富有吸引 力的故事,关系到未来作品的成败。
(二)故事性的构成
• 2、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 道具(矛盾体现物)的使用、悬念的设置、 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故事性构成的常用方式:
• “三迭式”;《稻草人》 • 连环式结构;《木偶奇遇记》 • 对立式结构 《大林和小林》 • 横列式 纵列式 • 误会式 递进式 • 设伏式
• 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1、儿歌、儿童诗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
意力 《小蚱蜢》
小蚱猛,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2、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诺索夫的《米什卡煮粥》 3、寓言用故事性来荷载思想
儿童文学的考试重点
儿童文学概念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对象。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文学性和审美性最重要。
1.儿童文学是文学,并且首先是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的。
3.儿童文学是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字。
儿童文学的范围一.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中国民间故事》《葫芦兄弟》《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3.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
《千家诗》《小学诗》《神童诗》4.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收的作品。
《西游记》《武松打虎》《封神演义》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家自觉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木偶奇遇记》《埃米尔捕盗记》儿童读物:广义: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阅读地位一致——适合儿童阅读。
区别:性质不同。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通,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涵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刻和内在的联系。
儿童文学的主要的美学特质(重点)一.纯真——稚嫩、纯洁、美好《青蛙和蛤蟆是朋友》《寄给蛤蟆的信》——阿诺德.洛贝尔《晚安,我的星星》——冰心《猜猜我有多爱你》二.稚拙——稚气、拙朴作品形式表现出稚拙美,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稚气和憨态《虎助的尾巴》《月亮,生日快乐》《大林和小林》—张天翼《夏洛的网》《东东西西打电话》三.欢愉——营造欢愉手段:幽默、夸张、变形《木偶奇遇记》四.变换——幻想、荒诞、动态美《灰姑娘》《白雪公主》五.质朴——自然、淳朴、朴素性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简单了解)1.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收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
文学概论(gàilùn)形考作业1 1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 40 分)1.试论文学(wénxué)风格的特征。
答:(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风格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它是与作家(zuòjiā)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自觉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
(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一个作家的风格形成后,往往在很长时间里保持(b ǎochí)不变,这与作家创作个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关,但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这是作家创作个性各不相同的反映(fǎnyìng)。
表现对象的广阔无垠,受众审美的各异其趣,也是风格多样化的原因。
风格多样化也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
2. 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3.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答: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
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
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
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
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
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菩萨蛮》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 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怎么欣赏诗歌
朗诵,吟诵 唱
把握诗歌的基本元素 ——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 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 念,是文学作品构成的 重要因素,当然,也是 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角 度。
文学的独创性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 造 文学内容的美来自作家对生活独特的发现和 对人生独特的体验文学内容的美 文学形式的美根源于作家赋予作品内容的只 属于它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
文学最主要的功能是传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表现人们的审美理想。文学的目的是要超越生活, 使人能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追求。只有 创造才能赋予文学作品以翱翔理想天空的翅膀。 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人人心中 所有,但却人人笔下所无。越是写出了人人心中所 有但却人人笔下所无的作品,就越能引起人们广泛 的共鸣。反之,凡是重复、雷同的作品都是不会有 生命力的
文学审美特征的表现(特点)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的独创性 文学的形象性(形象的间接性) 想象的立体性 表现自由性 语言的艺术性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活动的目的既不是发现真理,也不是规 范人们的行为,而是传达人的审美情感体验。 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是文学与其他学科 的自然分水岭。 文学活动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作家、人物和 读者三种主体的情感。 在文学活动中,作品既表现作家的情感,也 表现作家的思想;但是文学独特的存在价值 和意义却在于传达人的情感。
意境的“境”不同于 “景”、“物”,而相 当于整体性的“生活” 情景,相当于一个 “场”。意境的创造离 不开意象,各种意象的 有机组合构成“意境”。 唐人刘禹锡所说的“境 生于象外”,道出了意 境构成的基本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李津09523017 一、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就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就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就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她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与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与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与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就是文学在形象性上,就是其她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就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就是风景,画耶稣就就是耶稣,画圣母就就是圣母,就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就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就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您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您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您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就是最直接的。
但就是文学形象不就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就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就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就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与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就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与偏离,不单就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导言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第一章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
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
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
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探析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探析一、教学语言风格的表达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来传递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语调,使教学内容更具韵律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可以运用丰富的比喻、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述和解释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重复和声音的变化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名人名句等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语言风格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语言风格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语言风格具有变化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变化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使教学更加有趣和生动。
语言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亲和力。
三、艺术特点的表现形式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艺术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语言的韵律和力度的运用,可以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来表现,使学生更加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音乐感和美感。
意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运用艺术性的教具和教材来表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方式来表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特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个性的表达,可以通过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来表现,使教学更有个性化和艺术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具有感染力、直观性、变化性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韵律和力度的运用、意境的营造、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个性的表达来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文学的形象性4
文学的形象性文学是以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表现审美意识的,文学的这种具象的、感性的表现形态,称为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既是文学语言有别于概念语言的标志,也是文学在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
一、文学形象的涵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通常用“意象”或者“象”来描述今天所说的文学形象。
老庄的“言不尽意”论揭示了文艺所要表达的人生经验与思想感情同抽象的概念语言之间的矛盾,《周易·系辞》中的“立象以尽意”的观点阐明了文学艺术在传达思想感情上的特点就是把“象”或“意象”视为文学艺术特有的表意符号和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
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形象(image)则经历了从“视觉形象”到“意象”的内涵上的逐渐转变。
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学形象是语言创造的产物,没有日常生活形象的直观性,也不像其他艺术种类所创造的形象那样,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文学形象并不是一种凭借着感官就可以直接把握的实体或实像,而是语言激发想象的结果。
总之,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二、语象、形象和意象文学形象具有不同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象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段或某些语言文字的形式本身的利用,往往都能唤起想象与联想,使读者从中获得的特殊的文学形象感。
文学形象中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像,具有接近生活形象的特点,目的在于通过摹写来引发视觉、嗅觉、听觉或触觉想象,给读者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涵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意象与描摹型形象的区别在于,作家的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文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及语言____王蒙在上海图书馆《新世纪论坛》的讲演(节选)王蒙当代作家。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这时期著有大量文学作品如十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是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而文学运用的是语言,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符号。
由于编码的不同,符号对不同的民族,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汉语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亲切的,但对不懂汉语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文学的直观性就是语言描写上的直观。
但是它又是最强有力的。
为什么?因为人的各种思想、各种感觉,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手段,(现在当然有了多媒体),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它既是直观的,和别的艺术门类相比,它又是充满了思考的。
比较起来,作家更能够或者更习惯于多思考、多琢磨一些事。
这一点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明显。
“文化大革命”中,以江青为代表的当时所谓文艺革命的旗手最烦的最讨厌的就是作家。
她可以选择演员,演员很容易得到信任,后来这些演员也被拉到他们的阴谋里,因此也找了很多的麻烦。
她也可以很快地制造出有代表意义的绘画来,到现在我也并不认为这些画不好。
但是相对来说,她就觉得作家太黑,当时全国很少有作家能够符合她的心意。
这个原因就在于作家比较喜欢动脑筋,比较喜欢思考。
但是作家的思考与哲学家的思考又有很大的不同。
哲学家,甚至神学家,我不是指僧侣,不是指一般的宗教职业者,而是把神学当作一个学问来加以研究的那些人。
他们用一种哲学的或者神学的方式思考,来把握这个世界。
比如这个世界的本源究竟是指什么?五行:金木水火土;四大:地水火风。
都在寻找世界的本源,但是它还要往根上寻找。
于是老子就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
用这种哲学的方式来掌握世界的时候,对他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是世界的千差万别,不是世界的形形色色,而是在各种具体事物的背后总体性的、根源性的那个概念和那个命题的一种表现。
比如说“道”,一切“道”才是最根本的。
比如说“理”,宋明理学。
冯友兰提倡新理学,他有一句格言,“未有飞机之前,已有飞机之理”。
飞机是后来制造的,但是飞机之理,就是空气动力学,这个道理是客观的存在。
学问可以没有,但这个客观的道理是存在的。
这是一种哲学的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到了文学这儿就不一样了,文学的一个好处就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东西。
我们看一篇好的小说或一篇好的散文常常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至其地。
但是文学同时又充满了无尽思考,而它这个思考并不是要固定在一个道上的,或者像儒家固定在人上的,或者像理学把它固定在理上的。
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思考的。
拿《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中有各种非常具体的描写。
比如说“黛玉葬花”,这是非常具体的描写,她拿着花锄、工具去收拾这些花瓣。
特别是像“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整个的一晚上众丫鬟们为贾宝玉过生日的那种欢声笑语的场面。
他们怎么开玩笑,怎么娱乐,到最后,谁靠在谁身上,谁倒在地上,使贾宝玉的生日永远栩栩如生,永不结束。
什么时候翻这本书等于你又参加了贾宝玉的生日晚会。
你确实好像能听到那群小姑娘的笑声,我常常说看《红楼梦》有一个感觉,看的时间长了,连说话都会受他影响。
但是《红楼梦》里面又有最抽象的思考。
比如人到底是从哪来的,一个个体生命消失以后到哪里去。
对贾宝玉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说他是一块石头,是女娲补天时所炼就的一块石头,被扔到凡界演化,这是一说。
这一说里面所包涵的一种深渺和悲凉,是几乎无法表达的。
因为石头的特点在于没有生命,无声无息,无冷无热,石头的变化是最少的,是永有的。
但这块石头却变成了贾宝玉,在这个无生命和生命之间,在渺渺之中有一种纽带,这个纽带就是曹雪芹的思考。
降珠由于得了神英使者的灌溉,所以降珠仙子要下凡界用眼泪来还给他这水,后者也变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
所以《红楼梦》有它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东西,又有很深的思考。
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文学与科学不同,从牛顿力学发展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些理论、那些定律对所有人来说是有效的。
当然,现在又有更深奥的理论。
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它们是牛顿发现的,牛顿发现它们也有非常个性化的过程。
你或者接受他,如果你不接受他,就要证伪他,你要找出和他这个定律不符合的事例,你要做出这样的科学实验或者计算出这样的公式才行。
可是文学就是非常明确的,同样描写一件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这个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例外,假设在座的各位中有三个人去郊游,坐车碰到了最惊险的事故,回来之后这三个人各自叙述这次事故的经过,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侧重,各有风格。
有人强调它的惊险;有人强调它的滑稽;有人可能强调自己的命大,命怎么好。
角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文学的叙述是面向你说,是描写客观的事件。
但是这个客观事件又是被作者个人的情感思想影响的。
各个国家由于民族文化心理不同,对文学的要求是并不一样的,由此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看见月亮就想起了故乡,这个非常普通。
我觉得我们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李白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两三岁刚会说话,父母就会教他们学《唐诗》,第一首教的就是李白的《故乡》,这使小孩子从小就在它的脑子里贯穿着一样东西,看见月亮就思念故乡。
但这最初只是李白的,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见月亮思故乡。
见月亮而思故乡,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过程,但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过程了。
看到月亮然后想到家乡的月亮,而后想到这月光照着我们同时也照着自己的家乡。
不过这家乡的月亮在欧洲的话,是不会同时照着的,因为它的时差比较大。
在美国时差更大,你见月亮的时候,人家那儿见的是太阳。
所以这见月亮思故乡都是有一定条件的。
在文学作品里面,月亮也好、波浪也好,有时候甚至左右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如果到长江,看见长江水你立刻就觉得“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明文学在对客观对像的把握之中,能够这样的个人化。
我看美国的约翰·契佛的小说,他描写一个女孩子从台阶上往下走,穿着高跟鞋在往下走,他说那个声音像吃冰淇淋碰到玻璃杯时发出的声音。
这样的描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每次吃冰淇淋的时候我都会用勺子敲。
但是很不幸,不管在哪里,我始终敲不出高跟鞋碰台阶的声音。
但即使敲不出来,他的描写仍然令人叹服。
我刚才就是用实证的方式去检查文学,约翰·契佛说的这是一种感觉,我很喜欢这个比喻,实在是好极了。
这就是非常动人的东西,它不像牛顿的那个定律可以得到检验,这完全是个人的一种感受。
所以有时候一个作家,他会觉得文学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在文学之中,他把个人的许多许多特点都表现出来了,表现得比自己的实际还美好。
有时候作家在这方面非常幸福,把东西写得那样美好。
他集中了他最美好的东西,一个比喻、一个感情,比他自己都美好。
我曾经和一个诗人在一起开过玩笑,他的诗写得好极了,为许多女性读者所倾倒,他还常收到女性读者的来信。
但和他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并非那样美好,这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种特性——把美好留给读者,把丑恶留给自己。
我也发现,在文章里常提倡素食的人,他吃起肉来比我还凶。
但他要求别人吃素食的文章的确写得非常好,他可以用主观化、个人化的处理来表达对世界的感受,表达一段历史,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文本。
所以文学的方式是一种人性化方式,是一种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的方式,是一种尽情地发挥人的想象力的方式。
文学的方式是一种想象方式,对于全民族个人想象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好处。
我们现在都讲想象力,我想智商里也包含着想象力,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话,那么一个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就是要靠创新吃饭。
所有的艺术都要创新,尤其是文学。
画可以画两次,如果说我给一个人画了两幅画,两幅画都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但文学就不同,如果写一篇小说,第一篇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你又写一篇和上一篇一样的,在《北京文学》上发表,那可就出丑了。
文学要求想象,要求创新。
在科学里面,你不能把想象当成果。
而在文学里,想象就是成果。
你只要把想象写下来了,这就是成果。
它并不要求真正的实现,就像科幻、爱情小说。
人们在爱情上的想象非常之多,特别是那些没有实现的爱情,往往在文学上表达得特别动人。
如此感人,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实现,只是想象;相反,如果你的爱情实现得非常顺利,这个时候,男方不会去向女方背一首爱情诗,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兴奋绝对不是在诗上面;但是如果你失恋了,你会非常急地找一首诗;或者你求爱而不得,你也会给对方一首诗。
本来没有实现的东西是一种悲哀,是一个遗憾。
但是到文学这儿就是一个资源,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文学这个东西,第一,怕你没有想象;第二,怕你想什么就实现什么。
心想事成了就没有文学了。
相反,心想而不能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特别好的文学。
所以这种想象的表达就是文学,而且就是很好的文学。
文学对于人的意义,就是开发人的智力,开发人的想象力,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并不在于具体的,而在于你有了想象的习惯,有了这种表达想象的能力。
1971年我在新疆上“五七干校”,有一个学习材料叫“贫下中农批判修正主义”,其中有一个就是批判童话《拔萝卜》。
说萝卜明明是贫下中农种的,而现在偏说是兔子种的,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我说咱们这个民族是怎么了?连童话里面讲劳动都否定了,我们还有什么想象力,我们还能有什么创造力?所以这种想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对我们来说相当珍贵。
文学更是一种语言的方式,因为文学的一切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当然文学书籍也可以有插图,但是文学的力量在于语言。
现在国外在书籍的出版方面,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构想。
比如说,有些儿童书籍带有香味,书翻着会有许多味道出现,特别好闻,这就使你更想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