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平行【一等奖教案】
线面平行教案
考纲要求:1. 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理解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 理解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理解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命题趋势:1. 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结合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关系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2. 作为解答题的一部分,考查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考点扫描:自测1.已知不重合的直线,a b 和平面α ①,,a b a b αα⊂若则 ②,,a b a b αα若则③,,a b b a αα⊂若则 ④,,a b a b b ααα⊂若则或 上面命题中正确的序号是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E PC 为中点证明:PA EDB 面例题精析例1.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11,,.ABCD A B C D AB BC -中侧面对角线上11,,E F B E C F =分别有两点且,证明:EF ABCD 面C2如图,已知点P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1,PA BC ==EFGH PA 截面分别平行于、(BC E 点、F 、G 、H 分别在棱AB 、AC 、PC 、PB 上).(1)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且周长为定值(2)设PA 与BC 所成的角为θ,求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大值.pBGCHAF E练习110111111111111111),,1,90,4,2,3(1),:;(2);(3).B C ABC A B B C A B C AA BB CC O AB OC A B C AB A C C ==∠====1(江西高考)如图是一个直三棱柱(以A 为底面被一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截面为已知设点是中点证明平面求与平面A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求此几何体的体积。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答 只需由灯管两端向地面引两条平行线, 过两条平行线与地 面的交点的连线就是与灯管平行的直线.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例2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 BC 平行
于面 A′C′. (1)要经过面 A′C′内的一点 P 和棱 BC 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所画的线与平面 AC 是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 而直线和直线的平行问题也可以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平 行问题, 要作出命题的正确转化, 就必须熟记线面平行的定义、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跟踪训练 3 如图,a∥α,A 是 α 另一侧的点,B、 C、D∈a,线段 AB、AC、AD 交 α 于 E、F、G 点, 若 BD=4,CF=4,AF=5,求 EG.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
a 与 c,b 与 c 的关系为:a∥b∥c.
因为 γ∩α=a,β∩γ=b,α∩β=c,且 a∥b,由 b⊂β,a⊄β, 得 a∥β; 又 a⊂α,a⊄β,β∩α=c,得 a∥c, 所以 a∥b∥c.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点二 问题 1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如果直线 a 与平面 α 平行,那么经过平面内一点 P 直线 a 与平面 α 内一点 P 确定一个平面,设这个平面与
且与直线 a 平行的直线怎样定位? 平面 α 的交线为 b,由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得,a∥b,所以直线 b 即为所确定的直线. 问题 2 教室内的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平行, 如何在地 面上作一条直线与灯管所在的直线平行?
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已知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b 都在平面 α 外. 求证 b∥α. 证明 过 a 作平面 β,使它与平面 α 相交,交线为 c.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直线与平面》,主要讲述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能运用该方法判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难点:如何判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线和平面的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线和平面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在一个长方体中,找出所有与上底面平行的直线。
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讲解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概念。
3. 判定方法讲解:教师讲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判定步骤。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
(2)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相交。
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下列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直线AB与平面P;(2)直线CD与平面Q;答案1:(1)直线AB与平面P平行,因为直线AB在平面P内,且与平面P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
(2)直线CD与平面Q相交,因为直线CD在平面Q内,且与平面Q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相交。
题目2:运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个长方体中,找出所有与上底面平行的直线。
线面平行说课(全国一等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王炳炳
1
课题选材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王炳炳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 新教材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第9.2.2节 《直线与平面平行》
李广全 李尚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说课流程
问
思考
题
平
讨论
面
方法来锻炼学生 的数学直觉,培养
演示
化
质疑思辨、自主
创新的能力.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王炳炳
3.线面平行判定方法的应用
(1)例题选讲 知识应用
例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A
教师活动
引导 板书 归纳
设计意图
规范解题步骤,培 养逻辑推理能力, 展示线面平行的 联系,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书写.
难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的探索及初步应用
基础能力 认知现状 情感特点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王炳炳
机械专业二年级学生
•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初步形成立体问题平面化的意识 •空间线线位置关系能判定和区分 •学习兴趣淡薄, 缺乏自信及成功的体验 •有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及联系生活
1.线面平行定义的建构
(1)创设情境 感知概念
老 师 提 问
学 生 回 答
设计意图
直观感知线面关系 激发好奇心 调动积极性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王炳炳
1.线面平行定义的建构
(2)操作归纳 形成概念
位置 关系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对于平行线的判定(2)的引入,在上课时平行线判定(1)的基础上,导入得当,衔接自然,达到预期设想目标。
2、把本课时一分为二,重点在于对例2的讲解上,添加辅助线的.导入也十分顺畅,学生掌握较好。
3、对于少部分同学同位角、内错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还不是很清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复习课是在学习这两部分知识之后,针对学生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区别上以及几何简单推理表述上仍存在困惑,而精心设计了这一节课的导学案。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并且会运用它们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简单的几何推理过程的书写。
2、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安排的是自主学习部分,以填空的形式。
再次让学生认清“角的数量关系”与“线平行”相互转化的几何思想,进一步明确由“角数量关系”得到“线平行”要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线平行”得到“角数量关系”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者在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
接着安排的是巩固提高练习。
在学生明确判定和性质内容和区别之后,让学生试着书写几何推理过程。
该部分的题难度逐步提升,并且设计了一题多解的类型,开动学生脑筋,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能够灵活地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简单的转化。
再者安排了提高练习,目的是照顾中等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也有一定的提高。
最后是测评反馈,目的是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1、导学案内容设计上,测评反馈较简单,起不到测评效果;3、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讨论,讨论的作用起不到;4、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上不到位;5、驾驭课堂能力差,学生学习热情不能很好地调动;6、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教学心理紧张。
数学线面平行教学设计(获奖).doc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湛江市坡头区一中……王道兰—、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及定理的应用。
平行关系是全章的主要内容之一,线面平行在第二章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共面向量的基础。
线面平行的判定充分地体现了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
线面平行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也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生活。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判定定理;(2)能较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分析探究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2)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师生对数学图形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进行数学交流、乐于探索、科学创新的严谨精神。
(2)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与我们的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探究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理解定理并灵活的应用;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空间立体感、转化思想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之后,有了一定的直观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对线面平行关系作出判断,是对空间中线、面位置关系的进一步理性认识。
高一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难,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探究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直观类比法、分层次个体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具等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1)欣赏图片,并找出里面有哪些线面关系?(用幻灯片展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的回顾,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平行线的判定 公开课获奖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7.3平行线的判定1.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重点)2.了解证明的一般步骤.(重点)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同样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如图为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示意图.由于折射率相同,因此有∠1=∠4,∠2=∠3,那么你能说明光线c与d平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判定【类型一】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如图,直线l1、l2、l3、l4两两相交,且∠1=∠2=∠3.求证:l1∥l2,l3∥l4.解析:∠1和∠2是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得的同位角,∠2和∠3是直线l3、l4被直线l2所截得的同位角,所以由∠1=∠2可以判定l1∥l2,由∠2=∠3可以判定l3∥l4.证明:∵∠1=∠2(已知),∴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已知),∴l3∥l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进行推理证明的关键是分清同位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如图,已知AB,CD与直线EF分别相交于点B,C,且∠ABE=∠DCF.求证:AB∥CD.解析:由等角的补角相等可知∠ABC=∠BCD.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即可得到结论.证明:因为∠ABC+∠ABE=∠DCB+∠DCF=180°(邻补角的定义),∠ABE=∠DCF(已知),所以∠ABC=∠DCB(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主要是指出图形中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角,观察是否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或由角的数量关系推得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类型三】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如图,直线AE ,CD 相交于点O ,如果∠A=110°,∠1=70°,就可以说明AB∥CD,这是为什么?解析:由题意可知∠1=∠AOD =70°,又因为∠A =110°,所以∠A +∠AOD =180°,故AB∥CD.解:因为∠1=∠AOD(对顶角相等),∠1=70°,所以∠AOD=70°.又因为∠A=110°,所以∠A +∠AOD=180°(等式的性质),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1)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到“形”的判定.要判定两直线平行,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2)若题中的结论能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中的一个方法说明两直线平行时,一般都要通过结合对顶角、互补角等知识来说明.探究点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已知DE ,BF 分别平分∠ADC 和∠ABC,∠1=∠2,∠ADC =∠ABC,因此可推出图中哪些线段平行?为什么?解析:结合图形以及已知条件,能证明DE∥BF ,DF ∥BE 和AD∥BC. 解:DE∥BF,DF ∥BE ,AD ∥BC.理由如下:(1)DE∥BF.∵∠1=∠2(已知),∴DE ∥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F∥BE.∵DE 平分∠ADC,BF 平分∠ABC(已知),∴∠3=12∠ADC ,∠2=12∠ABC(角平分线定义).∵∠ADC=∠ABC(已知),∴∠2=∠3(等量代换).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DF ∥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BC.由(2)知∠3=∠1,又∵DE 平分∠ADC(已知),∴∠ADE =∠3(角平分线定义),∠ADE =∠1(等量代换).∴∠A=180°-∠ADE-∠1=180°-2∠ADE=180°-∠ADC =180°-∠ABC(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及等量代换),即∠A+∠ABC=180°,∴AD ∥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应首先结合图形猜测结论,然后证明.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一般先找它们的截线,再求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两直线平行.若没有公共截线,则需作出两直线的截线辅助证明.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本节课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一、情境导入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正比例函数y =(m -4)m 2-15的表达式.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 2-15=1且m -4≠0,∴m =-4,∴y =-8x.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一】 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 =0时,y =5;当x =2时,y =-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 、b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 和b 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根据题意得,∴⎩⎪⎨⎪⎧5=b ,-5=2k +b.解得⎩⎪⎨⎪⎧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4x.∵OA =32+42=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2=b ,代入3=4k 2+b 中,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三、板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一次函数y =kx +b (k≠0)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2.2 平方根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难点)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那么有a 2=2,a =________,2是有理数,而a 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过若x 2=a ,则a 叫做x 的平方,反过来x 叫做a 的什么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214;(3)0.36;(4)412-402.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要找到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可.解:(1)∵82=64,∴64的算术平方根是8;(2)∵(32)2=94=214,∴214的算术平方根是32;(3)∵0.62=0.36,∴0.36的算术平方根是0.6;(4)∵412-402=81,又92=81,∴81=9,而32=9,∴412-402的算术平方根是3.方法总结:(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时,首先要弄清是求哪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清求81与81的算术平方根的不同意义,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2)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常借助平方运算,因此熟记常用平方数对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十分有用.【类型二】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值3+a 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a 的值.解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3+a 的值,再求a.解:因为52=25,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是5,即3+a =25,所以a =22. 方法总结:已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根据平方运算来解题.探究点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类型一】解析: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解:49+9+16-225=7+5-15=-3.方法总结:解题时容易出现如9+16=9+16的错误.【类型二】已知x 3(y -2)2=0,求x -y 的值.解析:算术平方根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 2≥0,由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可得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由此可求出x 和y 的值,进而求得答案.解:由题意可得x -1=0,y -2=0,所以x =1,y =2.所以x -y =1-2=-1. 方法总结: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0,a 2≥0,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各数均为0.三、板书设计算术平方根⎩⎨⎧概念: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性质:双重非负性⎩⎨⎧a≥0,a ≥0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4.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一、情境导入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正比例函数y=(m-4)m2-15的表达式.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2-15=1且m-4≠0,∴m=-4,∴y=-8x.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一】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0时,y=5;当x=2时,y=-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b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和b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根据题意得,∴⎩⎪⎨⎪⎧5=b ,-5=2k +b.解得⎩⎪⎨⎪⎧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34x.∵OA =32+42=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2=b ,代入3=4k 2+b 中,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三、板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一次函数y =kx +b (k≠0)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精选全文
探研新知
探究2.假如一条直线与一种平面平行,那么这条
直线与这个平面内旳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aab α
b α
探研新知
探究3.假如一条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在 什么条件下直线a与平面α内旳直线平 行呢? 答:因为a与平面α内旳任何直线无公共 点,所以过直线a旳某一平面,若与平 面α相交,则直线a就平行于这条交线。
与 平行; ×
(2)若平面 内有无数条直线分别与平面 平行,则
与 平行;× (3)平行于同一直线旳两个平面平行; ×
(4)两个平面分别经过两条平行直线,这两个平面平
行; ×
(5)过已知平面外一条直线,必能作出与已知平面平
行旳平面.×
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平 面AB1D1//平面C1BD 证明:因为ABCD-A1B1C1D1为正方体, 所以 D1C1∥A1B1,D1C1=A1B1 又AB∥A1B1,AB=A1B1, ∴D1C1∥AB,D1C1=AB, ∴D1C1BA是平行四边形, ∴D1A∥C1B,
B
2、如图,B为△ACD所在平面外一点,M, N,G分别为△ABC,△ABD, △BCD旳重 心,求证:平面MNG∥平面ACD。 B
N· ·G
M·
A
D
C
小结:
1、面面平行旳定义;
2、面面平行旳鉴定定理; 3、面面平行鉴定定理旳应用:要证面面平行, 只要证线面平行,而要证线面平行,只要证线 线平行。在立体几何中,往往经过线线、线面、 面面间旳位置关系旳转化使问题得到处理。
又D1A 平面C1BD,
C1B 平面C1BD.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旳鉴定,可知 D1A∥平面C1BD, 同理 D1B1∥平面C1BD,又 D1A∩D1B1=D1,
人教版平行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准确判断直线之间是否平行;2. 掌握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包括同位角、内错角等;3. 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证明两直线平行、计算未知角度等;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包括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符号表示;2. 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等;3. 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复杂问题;2. 掌握平行线证明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学生用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 教师用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工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新知呈现1. 教师可通过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如角的概念、角的分类等,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引出平行线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并要求学生能准确判断直线之间是否平行。
步骤二:讲解与练习1. 通过具体的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讨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平行线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论证的能力。
3.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
步骤三:运用与拓展1. 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证明两直线平行、计算未知角度等。
2.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在解答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步骤四:归纳与总结1. 引导学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规律和结论。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指导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清晰的认识。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 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在几何建模中的应用,如在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等方面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了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省一等奖)
※ 探究: 问题1 平面内有一条直线 a 平行平面β,则 ∥β 吗? 问题2 平面内有两条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 β吗?
三、内容创新
创新3、探究方式多样化
※ 探究
问题1 平面内有一条直线 a 平行平面β,则 ∥β 吗? 问题2 平面内有两条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 β吗?
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难点:性质定理的应用。
二、资源的运用
媒体资源 身边资源 文本资源
教学 资源
学校资源
学生资源
二、资源的运用
媒体资源
二、资源的运用
身边资源
二、资源的运用
学校资源
课题:《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课堂模式研究》
二、资源的运用
学生资源
二、资源的运用
a , b ab=P // a∥a' ,aa' b' b∥b' ,b //
符号语言 可用什么 条件代替?
a b
a'
//
图形语言
线面平行 转 化 线线平行
三、内容创新
创新5:自编例题,变式练习,突破难点 例1.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1)若m⊂ , n⊂ , m∥β, n∥β,则 ∥ β. (2)若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β, 则 ∥ β.
D A C
B
P D1 R A1 Q B1 C1
三、内容创新
创新6:课外探究,突显数学的应用
• 课外探究:
• 贴瓷砖的工人在检验 地面是否水平时,只 需将水准器交叉放两 次,若水准器的气泡 都居中,就能判定地 面是水平的,为什么?
四、教学设计评价
• 我对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评价:
线面平行教案
线面平行教案教案标题:线面平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线面平行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判断线段与平面是否平行。
2. 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能够应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运用线面平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线面平行的概念。
2. 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线面平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教学实例。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线面平行的概念。
2. 教师向学生解释线面平行的定义,并与学生共同讨论线段与平面是否平行的条件。
Step 2:概念讲解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详细解释线面平行的概念。
2. 教师讲解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包括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平行线与平面的交点等。
Step 3:示例演练1. 教师提供一些线段与平面的实例,让学生根据判定方法判断线段与平面是否平行。
2. 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讨论,给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
Step 4: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线面平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练习题,并与同学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Step 5:拓展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面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等领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找出线面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发现。
Step 6:总结归纳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线面平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 教师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Step 7: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线面平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向教师提交。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线面平行的教案
线面平行的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线面平行的教案这是线面平行的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线面平行【一等奖教案】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目标】(1)识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应用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物,如教材第54页观察题:封面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如何去确定这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观察①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门扇转动的一边所在直线与门框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②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问题本质:门扇两边平行;书的封面的对边平行 从情境抽象出图形语言 探究问题:面α外的直线a 平行平面α内的直线b平③直线,a b 共面吗?④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吗?课本P55探究学生思考后,小组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 ∥α a ∥b2、典例例1 课本p55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分析: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要求已知、求证、证明三步骤,要证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BD EF //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
αba证明:连接BD ,因为 ,,AE EB AF FB ==所以 BD EF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因为 ,,EF BCD BD BCD ⊄⊂平面平面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 BCD EF 平面//点评:该例是判定定理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优秀教案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时间】:【学情分析】:学生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打下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明确由线面平行可以推出线线平行;(2)初步学会应用定理证明一些简单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借助多媒体模拟理解性质及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3)进一步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学难点】:定理应用【教学突破点】:【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立足教材,适当引导,使学生在思考中明白定理,应用中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和学生共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采取自主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借助多媒体,通过类比、交流等,得出性质及基本应用.【课前准备】:课件又因为在内∴bα与都在平面a b且没有公共点a b//1.已知直线a//平面α,P α ,那么过点P 且平行于直线a 的直线_C __ 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B)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 C)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 D)有无数条,一定有α内 2.能保证a// α的条件是 A),,//A a b a b αα⊂Ø ),//B b a b αØ),//,//,//C b c a b a cααØ),,,,,D b A B C b D b AC BD ααα∈∈∈∈=Ø。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等奖说课稿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等奖说课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等奖说课稿本人于周五下午代表市高一数学备课组在**中学上了一节区内研讨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议。
本人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本节课提出的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其实,老师们认真听我这位新老师上课,课后积极评课,对于我这位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新老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现本人就课堂教学实录以及课后评议的情况结合教学设计反思如下:一、复习引入部分在复习回顾过程中,我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即让学生回顾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说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我认为数学学习实际上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方面回顾了前面的知识,一方面又引导他们用文字表达、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表达。
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如果在一开始提出问题时,就利用多媒体投影出三个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说旗杆与地面、跑道上的白线与地面和日光灯与天花板等),这样学生应该会马上回忆起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这样给出了直观的有实际模型,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这三种关系的图形语言。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应当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卓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
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在数学问题情景中,新的需要和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因此,合适的问题情景,成为诱发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因素。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引入了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的门、课本、日光灯与天花板的位置关系等来说明直线和平面平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和特征;2. 学会使用几何方法和判定条件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线与平面平行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和特征;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方法和判定条件。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2. 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问题。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有直线和平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平行吗?”学生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他们发言,并引导思考。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明白: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是指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直线重合或者平移之后与平面永远不相交。
3. 几何方法(30分钟)3.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尝试找出与直线平行的线段,并验证它与平面的关系。
3.2 利用垂直关系判断教师向学生介绍垂直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垂直关系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尝试找出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线段,并验证它们的关系。
3.3 利用角度关系判断教师向学生介绍角度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角度关系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尝试找出与直线平行的角,并验证它们与平面的关系。
4. 判定条件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几何方法,并归纳出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包括:4.1 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直线重合;4.2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线与平面垂直;4.3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与平面垂直。
5. 练习与应用(3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学目标】
(1)识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应用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物,如教材第54页观察题:封面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如何去确定这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观察
①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门扇转动的一边所在直线与门框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②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问题本质:门扇两边平行;书的封面的对边平行 从情境抽象出图形语言 探究问题:
面α外的直线a 平行平面α内的直线b
平
③直线,a b 共面吗?
④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吗?
课本P55探究
学生思考后,小组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α
b β => a ∥α a ∥b
2、典例
例1 课本p55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分析: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要求已知、求证、证明三步骤,要证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BD EF //
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
α
b
a
证明:连接BD ,
因为 ,,AE EB AF FB ==
所以 BD EF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因为 ,,EF BCD BD BCD ⊄⊂平面平面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 BCD EF 平面//
点评:该例是判定定理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变式训练 :如图,在空间四面体A BCD -中,,,,E F M N 分别为各棱的中点,
变式一 (学生口头表达)
①四边形EFMN 是什么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②若AC BD =,四边形EFMN 是什么四边形?(菱形) ③若AC BD ⊥,四边形EFMN 是什么四边形?(矩形) 变式二
①直线AC 与平面EFMN 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平行) ②在这图中,你能找出哪些线面平行关系? 点评 :再次强调判定定理条件的寻求
例2、如图,已知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为PB 的中点, 求证:PD //平面MAC .
分析:证明线面平行的一般思路转化为线线平行,本题关键寻找与之平行的直线 证明:连接AC 、BD 交点为O ,连接MO ,则MO 为BDP △的中位线,∴PD MO //. PD ⊄∵平面MAC ,MO ⊂平面MAC ,∴PD //平面MAC . 点评:本题利用了初中几何中证明平行的常用方法中位线
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试作出过AC 且与直线1D B 平行的截面,并说明理由.
解:如图,连接DB 交AC 于点O ,取1D D 的中点M ,连接MA ,MC ,则截面MAC 即为所求作的截面.
MO ∵为1D DB △的中位线,1D B MO ∴//.
1D B ⊄∵平面MAC ,MO ⊂平面MAC ,
1D B ∴//平面MAC ,则截面MAC 为过AC 且与直线1D B 平行的截面.
【板书设计】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N
M
F
E
B
二、例题 例1 变式1 例2 变式2
【作业布置】
1、教材第62页 习题2.2 A 组第3题;
2、预习:如何判定两个平面平行?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能熟练说出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并能用符号表示 二、预习内容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示:
2、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是( ) A.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B.直线a 与平面α内两条直线不相交
C.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D.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答案:C.
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①//,,//a b a b αα⊂若则 ②//,//,//a b a b αα若则
③,,,,,//C D b AC BD b a αα∈∈=⊂若A,B a 且则
4、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和面C 1DB 平行的侧面对角线有_________条。
三、提出疑惑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叙述识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应用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2、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1、探究判断定理
观察①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门扇转动的一边所在直线与门框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②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问题本质:门扇两边平行;书的封面的对边平行 从情境抽象出图形语言 探究问题 :
面α外的直线a 平行平面α内的直线b
平
③直线,a b 共面吗?
④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吗? 定理内容 :
符号表示: 定理启示: 2、精讲精练
例1 课本p55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分析: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要求已知、求证、证明三步骤,要证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
变式训练一 :如图,在空间四面体A BCD -中,,,,E F M N 分别为各棱的中点,(不
要求证明)
①四边形EFMN 是什么四边形?
②若AC BD =,四边形EFMN 是什么四边形? ③若AC BD ⊥,四边形EFMN 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二 :
①直线AC 与平面EFMN 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②在这图中,你能找出哪些线面平行关系?
例2、如图,已知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为PB 的中点, 求证:PD //平面MAC .
分析:证明线面平行的一般思路转化为线线平行,本题关键寻找与之平行的直线
变式训练三: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试作出过AC 且与直线1D B 平行的截面,并说明理由.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用图形语言或模型加以表达 (1),//,//a a b a αα⊄若则
N
M
F
E
B
α
b
a
(2),,//a b a ααα⊄⊂若则 (3),//,//a b a αα⊂若b 则
2、若AB 、BC 、CD 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线段,则经过它们中点的平面和直线AC 的位置关系是 ( )
A 、平行
B 、相交
C 、AC 在此平面内
D 、平行或相交 3、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①与AB 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 ②与AA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与AD 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
A1
D1
D
C1
C
A
B B1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 A.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直线不相交 C.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 D.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2、过空间一点作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这样的平面( ) A 不存在 B 有且只有一个或不存在 C 有且只有一个 D 有无数个
3、下列三个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1)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与该面平行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面与该面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平行
A 0
B 1
C 2
D 3
4、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N ,M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则2MN 与AB CD +的大小系是 .
5. 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若AC BD a ==,且AC 与BD 所成的角为90,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是 .
6.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求证:MN //平面P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