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神奇的纸圈》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特性,知道纸可以弯曲、扭曲、折叠。
2.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实验过程及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纸圈的神奇特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2.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剪刀、胶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关于纸的有趣现象,引发学生对纸的兴趣。
2.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提问:你们觉得这张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二)实验一:纸的弯曲1.教师示范将纸条弯曲,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纸条为什么会弯曲?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尝试用不同方法使纸条弯曲。
(三)实验二:纸圈的神奇特性1.教师出示一个纸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纸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教师示范将纸圈弯曲,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纸圈为什么会弯曲?3.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尝试用不同方法使纸圈弯曲。
4.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纸圈可以无限次弯曲,而且不会断裂。
(四)实验三:纸圈的神奇力量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纸圈,提问:你们觉得这两个纸圈有什么不同?2.教师示范将两个纸圈分别放在桌面上,用手压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一个纸圈容易压扁,另一个不容易?3.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尝试用不同方法使纸圈变形。
(五)创意制作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提问:你们觉得这张白纸可以制作出什么有趣的作品?2.学生发挥想象,用纸圈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如纸圈人、纸圈动物等。
3.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及心得。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悟,交流合作经验。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用纸圈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下节课展示。
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纸的其它特性,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3.在实验三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如果我把这两个纸圈放在这里,用力压它们,会发生什么?”(学生回答)“为什么一个纸圈容易变形,而另一个却不容易呢?”(引导学生探讨纸圈的结构与力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纸的弯曲特性,教师可以这样解释:“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纸比作一个弹簧,当它弯曲的时候,就像弹簧被压缩,但是只要不超过它的弹性极限,它就不会断裂。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的探索》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纸圈及其特性;2. 学习纸圈的制作方法;3. 探索纸圈的神奇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圈的基本特性,学会制作纸圈;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纸圈神奇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作纸圈的方法和纸圈的神奇变化;难点:观察和分析纸圈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学具:每人一份纸张、剪刀、胶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纸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制作纸圈: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纸圈;3. 观察纸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浸泡、揉搓等;4. 分析纸圈变化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纸圈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六、板书设计纸圈的特性:可塑性强、吸水性好、容易变形;纸圈的变化:浸泡、揉搓、折叠等;纸圈的变化原因:纸张的特性、水的作用、力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圈,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描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纸圈的制作和观察变化环节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 学生拓展: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类似的圈状物体,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的章节为《科学的探索》第六章第二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纸圈及其特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纸圈的概念,以及它的可塑性强、吸水性好、容易变形等特性。
第二部分是学习纸圈的制作方法,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纸张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纸圈。
第三部分是探索纸圈的神奇变化,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浸泡、揉搓等,并尝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神奇的纸圈》为主题。
通过探索纸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为“科学探索:纸圈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圈、水、杯子、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纸圈、一杯水、一支彩笔、一把剪刀、一份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纸圈,引导幼儿发现纸圈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演示实验一:将纸圈放入水中,观察纸圈的变化。
提问:“纸圈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演示实验二:将纸圈剪成不同形状,观察纸圈的变化。
提问:“纸圈被剪成不同形状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纸圈进行染色、剪裁等处理,观察纸圈的变化。
5. 小组讨论: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学会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神奇的纸圈形状:圆形、方形等颜色:本色、染色等大小:不同尺寸水中变化:膨胀、变形等剪裁变化:形状、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纸圈实验,观察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请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纸圈的变化?尝试找出这些因素,并与家长、老师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染色、剪裁等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圈》。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纸圈的结构和特点,探索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以及纸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的结构和特点,知道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化。
2.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化的原因。
重点:掌握纸圈的结构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操作纸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纸圈模型、演示用纸圈、剪刀、胶带、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神奇的纸圈模型、剪刀、胶带、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神奇的纸圈魔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纸圈的结构和特点(5分钟)介绍纸圈的结构,引导幼儿观察纸圈的形状和特点。
3. 探索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动手操作纸圈,观察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纸圈的例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一道关于纸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纸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介绍纸圈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认识到科学的实际意义。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结构:圆形、空心、有一定厚度2. 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拉伸、压缩、弯曲3. 纸圈的应用玩具、工艺品、生活用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动手制作一个神奇的纸圈,并观察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纸圈会产生哪些变化。
2. 答案:拉伸:纸圈变长、变薄压缩:纸圈变短、变厚弯曲:纸圈形状发生变化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神奇的纸圈,让幼儿了解了纸圈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学实验》,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该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纸圈、气球、吸盘、杯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纸圈、气球、吸盘、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气球,提问: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2)通过讨论,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气球鼓起来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2. 例题讲解(1)展示教材中“神奇的纸圈”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原理。
(2)演示实验过程,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纸圈不会掉下来?3.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知识拓展(1)介绍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盘、茶壶等。
(2)让孩子们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大气压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纸圈2. 板书内容:空气压力:气球鼓起来是因为空气的压力大气压:纸圈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应用:吸盘、茶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存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如制作简易的吸盘、茶壶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验器材的准备和使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知识拓展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采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存在。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特性和制作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2.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纸圈的制作方法,观察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变化的原因,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材料。
2.实验记录表、投影仪、PPT等辅助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邀请幼儿谈谈对纸的印象,了解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制作纸圈1.教师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将纸张剪成长条,用胶水将两端粘合,形成一个圆环。
2.邀请幼儿分组制作纸圈,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完成制作。
(三)实验观察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纸圈,分别浸泡在清水和颜料水中。
2.引导幼儿观察纸圈在清水和颜料水中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四)分析与讨论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在清水中不变色,在颜料水中变色的原因。
2.教师简要介绍纸张的吸水性,让幼儿了解纸圈在清水和颜料水中变化的原理。
(五)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用纸圈做成的“魔法棒”,邀请幼儿发挥想象,用纸圈制作各种神奇的道具。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纸圈特性的认识。
2.邀请幼儿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评估幼儿对纸圈特性和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关注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纸圈和实验观察,让幼儿了解到纸张的特性和吸水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纸圈的制作、变形以及相关科学原理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纸圈变形的原理,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圈变形的原理。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纸圈,观察并描述纸圈变形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例纸圈、剪刀、胶水、彩笔、教学课件。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制作纸圈(10分钟)a.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b.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探索纸圈变形(15分钟)a. 教师操作示例纸圈,展示纸圈变形现象。
b. 幼儿分组操作,观察并记录纸圈变形过程。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讲解纸圈变形的原理,通过例题巩固。
b. 幼儿完成随堂练习,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制作方法变形原理科学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圈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记录其变形过程。
2. 答案:教师根据幼儿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纸圈变形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纸圈,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纸圈变形原理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 制作纸圈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
5. 作业设计的创意性和记录变形过程的要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纸圈变形原理的理解1.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纸圈比作弹簧,当纸圈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
2024版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圈》。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纸圈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基本性质,知道纸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状。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纸圈教具一套,展示用的纸张、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神奇的纸圈,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神奇的纸圈教具,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个纸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觉得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纸圈的折叠方法和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纸圈的变化。
示范操作,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折叠纸圈,体验神奇的变换。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纸圈的折叠和变换。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纸圈的其他用途和有趣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用纸圈进行创意制作。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内容:纸圈的性质和特点折叠方法与变化过程纸圈的其他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圈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创意,完成一个独特的纸圈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纸圈的神奇性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纸的奥秘,了解纸的其他性质和用途,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课程背景本课程主要针对大班学生,通过神奇的纸圈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纸圈实验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1.神奇的纸圈实验;2.纸圈实验的科学原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进行的实验,并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日光灯和网球以及自己的桌椅,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步:实验1.教师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线对折并压平;2.教师再将纸边缘向对角线方向折叠,并压平,得到四个等边三角形;3.教师在纸的一个角上,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4.教师将剩下的三个角都按照步骤3的方法折出等边三角形;5.教师将中间的小三角形折叠,并使四个三角形的底边相接,用胶水固定;6.教师让学生轻轻拍开纸圈,观察纸圈的翻转变化。
第三步: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纸圈的翻转规律;2.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纸圈的翻转规律。
第四步:总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次实验中学到的内容和方法,并给学生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个人评估和小组评估。
个人评估1.学生能否完成实验并正确记录实验结果;2.学生对于纸圈实验的科学原理有没有掌握;3.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勇于发言并表达自己的想法;4.学生对于实验和讲解的主题是否有所领会。
小组评估小组评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要评估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成员之间能否和谐地进行合作;2.是否有一定的任务分工和角色分配;3.能否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小组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扩展实验在本次实验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其他形状的纸圈,然后观察它们的翻转规律。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利用纸圈实现其他应用。
预习作业预习下节课的主题《电路实验》并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特性,知道纸可以弯曲、折叠。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
3.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纸圈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白纸、彩笔、剪刀、胶带、直尺、圆规。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保证学生活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纸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1.实验一:制作纸圈(1)教师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分组制作纸圈,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成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实验二:纸圈的神奇变化(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纸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呢?(2)学生猜测,教师记录猜测结果。
(3)教师示范纸圈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圈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3.实验三:探究纸圈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3)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纸圈变化的原理。
(三)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纸圈,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形状纸圈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纸制作各种形状的纸圈,观察它们的变化。
2.家长协助孩子记录实验过程,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完成纸圈的制作。
2.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圈》。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纸圈的结构与特点,探索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了解纸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的结构与特点,掌握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纸圈的制作方法,探索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纸圈、绳子、剪刀、尺子、教材。
2. 学具:每组一份纸圈、绳子、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纸圈现象,引发学生对纸圈的兴趣。
a. 展示纸圈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弹簧、伸缩门等。
b.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纸圈现象?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介绍纸圈的结构、特点及弹性原理。
a. 通过PPT展示纸圈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b. 讲解纸圈的弹性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材制作纸圈。
b. 学生用绳子将纸圈连接起来,观察纸圈的弹性。
c. 学生用尺子测量纸圈的长度,了解纸圈的伸缩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纸圈弹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结构:圆形、弹性特点:弹性好、稳定性强弹性原理:拉伸力与恢复力2. 纸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用到纸圈弹性的例子。
2. 答案:a. 示例:弹簧、伸缩门、拉力器等。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对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弹性原理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今后可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a. 研究其他形状的纸圈,了解它们的弹性与稳定性。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彩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彩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纸的弹性和柔韧性。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纸圈神奇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圆形纸板、剪刀、胶带、气球、细线、直尺。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实验操作台、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板,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特性吗?”(二)基本环节1.观察纸的弹性(1)教师将圆形纸板对折,让幼儿观察纸板的变化。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纸板对折后会弹起来?2.观察纸的柔韧性(1)教师将圆形纸板揉成纸团,让幼儿观察纸团的变化。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纸团揉后会变硬?3.制作神奇的纸圈(1)教师出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将圆形纸板沿直线剪开,剪成若干个相同大小的纸条,然后将纸条首尾相连,用胶带固定。
(3)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纸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5.拓展活动:纸圈的力量(1)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尝试用纸圈套住气球。
(2)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具有一定的力量,可以套住气球。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纸圈神奇在哪里?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纸圈进行实验,发现更多纸圈的神奇之处。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实验报告,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和拓展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纸的特性和纸圈的神奇之处。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课堂氛围活跃。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板,引导幼儿亲自尝试对折,并提问:“你们谁能告诉老师,当你对折这张纸的时候,你感觉到了什么?”2.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对的,你们都感觉到了纸的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特性,知道纸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纸圈的承受力。
3.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纸的特性和纸圈的承受力。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纸圈的承受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不同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胶带、积木、沙包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特点吗?生:纸很软、可以折叠、容易撕裂等。
师:那你们觉得纸能不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看看纸圈的力量。
2.实验一:制作纸圈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张圆形纸片,用剪刀沿着纸片的边缘剪出一个纸圈。
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二:测试纸圈的承受力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实验三:比较不同大小纸圈的承受力师:请小朋友们尝试制作不同大小的纸圈,然后进行实验,比较哪种大小的纸圈承受力更强。
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经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生1:我发现纸圈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
生2:我发现大纸圈的承受力比小纸圈更强。
生3:我们在实验中学会了合作,互相帮助。
6.拓展活动师:请小朋友们发挥创意,用纸圈制作一些有趣的作品,如项链、手链、头饰等。
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纸的特性,以及纸圈承受力的强弱。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分享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避免剪刀等利器造成伤害。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纸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纸圈承受一定重量的物品。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分享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4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1活动目标: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一、激趣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
(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
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
)2.幼儿尝试做纸圈。
(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设疑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画线对比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
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
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结合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
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
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
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
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旋转现象,知道旋转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纸圈旋转的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探索旋转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圈、剪刀、胶带、示范用纸圈。
学具:每组一套纸圈、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看教师制作的纸圈旋转表演,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神奇的纸圈为什么会旋转呢?2.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示范用纸圈,讲解旋转的原理。
通过图示,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
3. 动手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学具。
引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纸圈,并尝试让纸圈旋转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展示制作的纸圈,分享旋转经验。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并给予评价。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旋转的物品吗?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旋转旋转原理:力使纸圈产生角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纸圈,并尝试让它旋转起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旋转的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旋转的物品,如风车、陀螺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动手操作环节的指导4. 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实施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纸圈旋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教学目标
•了解纸圈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能够制作纸圈并测试其特性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
实验1:制作纸圈
1.准备材料:色纸、剪刀、胶水。
2.按照以下步骤制作纸圈:
–将色纸剪成1cm宽的长条。
–将长条粘接成一个大圈。
–将圆心不断朝圆周方向缩小离心距,最后形成一个锥状物体。
实验2:测试纸圈特性
1.将制作好的纸圈放入底部略窄的杯子中,观察其是否合适。
2.将纸圈朝上放在桌面上,用一支笔轻轻压在纸圈正中心,观察纸圈的形变。
3.将纸圈放置在桌面上,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圆周不放,用另一只手在纸圈中心部位轻轻扣击,观察纸圈的运动特性。
教学过程
1.介绍纸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纸圈的特性。
2.向学生展示制作纸圈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纸圈。
3.观察纸圈是否合适,引导学生思考纸圈的结构特性,并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发现的特性。
4.通过轻轻压在纸圈正中心、在圆周不放捏住纸圈、在中心轻轻敲打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纸圈的特性,并自己总结归纳。
拓展实验
1.将纸圈放在桌面上,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圆周,将纸圈沿着手指的指尖转动,观察纸圈的转动特性。
2.在上吊处悬挂纸圈,用一根细棒敲打纸圈,观察纸圈的运动轨迹。
总结
科学实验可以通过制作、观察、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纸圈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还加深了对纸圈特性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旋转现象,初步认识简单物理现象;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旋转的原理;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带、绳子、图钉、玩具车等;学具:纸张、剪刀、胶带、绳子、图钉、玩具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纸圈,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个纸圈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将纸圈固定在图钉上,用手转动图钉,使纸圈旋转。
(2)教师提问:“为什么纸圈会旋转?”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纸圈、图钉和绳子。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让纸圈旋转。
5. 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图钉,还有什么可以使纸圈旋转?”(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用不同的物品使纸圈旋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纸圈旋转原理3. 动手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不同的物品使纸圈旋转。
答案提示:(1)用绳子绑住纸圈,快速拉动绳子,使纸圈旋转;(2)将纸圈放在玩具车上,推动玩具车,使纸圈旋转;(3)用手指轻轻拨动纸圈,使纸圈旋转。
2. 家长评价:观察幼儿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实践操作;3.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是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探索纸圈的形状变化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圈模型、实验材料(剪刀、胶带、纸圈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剪刀、胶带、纸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神奇的纸圈模型,引发他们对纸圈形状变化的好奇心。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纸圈形状变化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纸圈形状变化实验,讲解实验步骤。
邀请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纸圈形状的变化。
解释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圈形状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形状变化科学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物品,发现其他形状变化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形状变化的现象。
结合其他学科,如美术、音乐等,让幼儿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形状变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 作业设计:观察家中物品,发现形状变化例子并解释原因。
一、教学难点解析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涉及物理学中的力学、材料学等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弹性现象,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发现纸圈弹性的变化规律,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圈弹性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圈、演示用桌子、弹簧秤、橡皮筋等。
学具:每组一张神奇的纸圈、一张白纸、彩笔、剪刀、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纸圈,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这个纸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何让纸圈产生弹性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纸圈弹性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1)教师用力拉纸圈,让幼儿观察纸圈的变形和恢复原状的过程。
(2)教师用弹簧秤测量纸圈在拉伸过程中的力,让幼儿了解力与纸圈弹性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让纸圈产生更大的弹性?(2)幼儿用学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纸圈弹性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弹性: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产生形变并恢复原状的性质。
3. 力与纸圈弹性的关系:力越大,纸圈弹性越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让纸圈产生更大的弹性?答案:可以通过增加纸圈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圈的形状来增加弹性。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答案:如弹簧床垫、橡皮筋、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神奇的纸圈,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和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弹性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圈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