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作家作品看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阐释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doc
阐释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阐释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导读:从“第三新人”文学作品看日本战后家庭关系的变化不断提高,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这些行为无一不影响着构成社会重要因素的“家庭”。
因此,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成熟,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依赖度日益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家庭”已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归属地,在某种作用上,学校、公司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完全可以替代家庭所摘要: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成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依赖度日益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家庭不再是人们的唯一归属地。
从而引发家庭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不信、对立、排斥,家庭成员之间出现隔阂,人们对家庭失去信心。
最终导致人们开始逃避家庭,并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慰藉。
关键词:“第三新人”;日常家庭生活;家庭关系脆弱;新型家庭关系自古以来家庭一直是人们谈论的重心,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家庭,古今中外都是不变的主题。
一个人不能独存于家庭生活中,家庭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特指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
由此可见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由于家庭、家族的结构复杂,因而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描写家庭的构建、瓦解、安定、危机、外观、本质。
文学作品里出现的人物,必定与爱情、婚姻、家庭有关。
以家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因其选题贴近大众人群的生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目前状况,所以,这类文学作品非常受大众欢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二战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同时战后思想迅速普及,日本妇女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她们解放思想,挣脱枷锁,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反对传统的“家父权制”,试图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在城市里扎根、定居。
因此,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被由夫妻和孩子组成的“核家庭”取代。
浅析《便利店人》中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
品位·经典文学评论Wen Xue Ping Lun6浅析《便利店人》中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雷 冬 林 进(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 当代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在其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便利店人》中,描写了不结婚、不就业、以便利店打工为生的36岁女性古仓惠子这一形象。
《便利店人》能够获得日本纯文学的最高奖项,它的文学性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这又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或者说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集体反思。
针对这本小说中体现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文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其原因。
【关键词】 《便利店人》;……女性婚姻观;……日本女性;……无性婚姻【作者简介】 雷冬,长春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林进,长春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和日本文学。
一、关于《便利店人》《便利店人》于2016年6月初刊于《文学界》,7月获得第155届芥川文学奖,在月末出版了单行本。
芥川文学奖是日本纯文学的最高新人奖,村田沙耶香由此跨进日本文坛的中央地带。
《便利店人》主要讲述36岁的单身女性古仓惠子在大学时期进入一家便利店兼职,毕业之后并没有寻找工作,而是继续在便利店打工。
这一行为让身边同事以及同学非常不解。
闲暇参加同学聚会时总会被追问为何到现在还不结婚还不去找正式工作,两周内惠子被人问过十四次“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做兼职”有十二次。
惠子决定从被问次数最多的问题开始进行删除,也就是为什么还不结婚。
这时,同在一家便利店打工的白羽忽然出现在店外。
白羽之前因为不遵守便利店里的规定尾随女顾客回家被店里开除。
惠子决定跟白羽同居,至少家里有个男人,也可以阻挡一些他人的诟病。
不过,这种同居是与性没有任何关联的,正如本书中所说的,婚姻是书面上的东西,而性是生理上的反应[1]。
二、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婚姻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变化的趋势,同时,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又有许多民族固有的特征,新旧理念的相互斗争,相互渗透,使日本人的婚姻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简介《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部作品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描绘了平安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和研究《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的方方面面。
日本传统文化的体现宫廷生活《源氏物语》以平安宫廷为背景,通过描写贵族们的生活方式、仪式和礼仪等细节,展现了当时宫廷社会的繁荣和精致。
比如,书中描述了各种宴会、舞蹈、游戏和赛事等各种社交场合,反映出当时高度发达且讲究礼仪规范的宫廷文化。
服饰与装饰在《源氏物语》中,对于服饰与装饰的描写非常详细。
不论男女,在宫廷社会中人们都注重穿着华丽精致的服装,并注重佩戴各种珠宝和装饰品。
这种对于外表的关注反映了贵族阶层对于美感与独特性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于细节与审美的追求。
文学艺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自然受益于当时文化环境的熏陶。
《源氏物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元素,其中包括诗歌、随笔、插图等形式。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审美标准与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的体现女性角色塑造《源氏物语》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其中包括贵妇人、侍女、红叶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并在书中扮演着不同重要性质的角色。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责任和权利。
情感与爱情观《源氏物语》主要围绕主人公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的情感和爱情经历展开。
书中的女性角色常常表现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平安时代女性对于感情、家庭与婚姻的态度和认知。
社会地位与权力尽管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受男性主导的宫廷制度限制,但《源氏物语》中描绘了一些女性通过智慧、美貌或者其他方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情况。
这种描写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日本传统社会中的发展与演变。
结论通过《源氏物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浅析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浅析当代女性的家庭观作者:刘少东吕佳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1期摘要:江国香织是当代日本文坛中超级畅销的女性作家,直木奖得主,与村上春树齐名,被誉为“日本的安妮宝贝”。
江国香织以其清新的文笔,道出了女性特有的纤细感受,为读者展现出了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其作品不拘泥于以往的男权式家庭,冲破了日本传统的家庭观念,着眼于多元化家庭,建立了新的家庭模式,更加贴近生活,充分展现了日本当代女性的爱情观、家庭观。
本文以《一闪一闪亮晶晶》为例,来分析当代女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的新的家庭观念。
关键词:江国香织;家庭观;女性文学;家庭形态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政治、社会、文化上女性地位逐渐上升,较之前,言论、思想更加自由开放,女性文学逐渐活跃起来。
江国香织便是其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以清新纯洁,柔情似水的感性文字,深受读者喜爱,与吉本芭娜娜、角田光代共同被视为日本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三位女性作家。
江国香织,日本当代著名作家。
1964年生于东京。
作品风格多样,获奖无数。
1989年,以小说《409拉德克利夫》获法国费米娜奖,成为日本得此奖第一人。
1992年,凭借《一闪一闪亮晶晶》获得紫式部文学奖。
1999年,获路旁之石文学奖2002年,获山本周五郎奖。
2004年,获直木奖。
2012年,获川端康成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沉落的黄昏》、《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寂寞东京塔》等。
一、传统家庭的解体(一)传统父权的打破在日本传统的家庭制度中,主要以父权、夫权为主。
推崇“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
在家庭中,男性地位较高,掌管着家中的钱财,其自身也要为家庭负责,在有着赚钱养家的义务。
女性则地位较低,在家中负责相夫教子,承担家务劳动,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女性地位的上升,逐渐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庭制度。
家务不再是女性专属,女性也可自由进入职场工作。
在当今日本社会中,这种传统家庭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仍然存在“专职主妇”这一人群,男性参与家务的比例仍较低。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格窗》
131[摘 要] 向田邦子是日本文坛的“国民偶像”,其代表短篇小说集《回忆,扑克牌》收录了1980年刊登在《小说新潮》的13篇短篇小说,因《水獭》《狗屋》《花的名字》三部作品,同年荣获第83届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直木奖。
选取《回忆,扑克牌》中的《格窗》为对象进行研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作品所展现出的女性意识以及作者的女性观。
[关 键 词] 女性主义;《格窗》;向田邦子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格窗》蒙安琪《格窗》是日本昭和才女向田邦子创作于1980年的一部短篇小说。
在日本文坛享有盛誉的她被众人称为“昭和时代的代言人”,曾任电影杂志编辑、广播剧本作家,在小说、电视以及舞台剧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昭和时期日本民众的生活习惯和家庭形态。
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内涵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至今仍是许多读者缅怀和憧憬的对象。
本文选取《回忆,扑克牌》中的《格窗》,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作品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以及作者的女性观。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美,是政治运动深化至文化以及文学领域的产物,至今仍在持续发展中。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判;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注重评论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女性主义写作方式。
[1]探寻女性意识,就必须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开始研究。
“批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通过对具体的文学文本的研究,揭示其中的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含有“社会批判 ”的意义,即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批判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女性写作当作一种颠覆性的、抗拒旧有文化和性政治秩序的力量来看待的。
因此,没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地位的确立,就谈不上对女作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
日本现代女性心灵之路的探索——以角田光代作品为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日本现代女性心灵之路的探索——以角田光代作品为例谭培培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摘 要:角田光代作为日本当代一名重要的女作家,在2005年获得“直木奖”(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她的作品塑造了很多日本现代女性,通过对角田光代作品中描写刻画的这些日本女性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她笔下的日本女性的心灵成长之路,深刻揭示了日本现代女性对社会、家庭的困惑,值得我们思考!关键词:现代女性;角田光代;心灵之路作者简介:谭培培,女,从事日本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110-02一、引言角田光代是日本一个极度受欢迎的女作家,作品不断被搬上银幕,与吉本芭娜娜、江国香织同被誉为当今日本文坛三大重要女作家。
很多读者认为角田光代的文学作品日本当下的发展脉搏是密切关联的。
很多人都是通过2005年的一部《空中庭院》的影片来了解和认识角田光代的。
同一年《对岸的她》荣获了直木奖(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曾三度入围芥川奖、三度入围直木奖。
《对岸的她》也改编成了电影,并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二、角田光代作品女性形象分析日本的女性在男女两性位置上一直出于被动的位置。
从一种程度上来说,将性别当成一个重要的话题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在一份1989年的调查中,有50%以上的男性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37%的女性也持有认同的看法。
到了上世纪 90年代,这样的比例开始下降,男性的支持旅在35%。
我们通过分析角田光代的代表作品来分析现代日本女性在心灵之路上的探索与成长。
(一)《寻找幸福的游戏》——追求自我中的自由幻象角田光代在《寻找幸福的游戏》作品中,描写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东京的生活。
主人公与友人立人一起进了大学的研究院,这当中还包括立人的同学晴男,于是三个人展开了一种微妙的同居关系,定下了“禁止室友之间的不当异性行为”的规定。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津岛佑子文学中的家庭观
二、 以女性为主体 的新型 家庭模 式
津岛佑子 身为女性 同时还是母 亲 , 的小说 大部分 以女 她
性为主人公 , 大致是像母 亲和少 女一样 的女性形 象 , 其作 在
品中形成 了一种特定 的女性形象 群体 。津 岛作为女作 家 , 试 图否定以男性 为中心的传统 家庭 结构 , 而是通过 肯定女性 的
母家的两个兄妹 , 一边 给死 了的狗做 坟墓 , 一边 回忆着 已经 过世的父母的面容的两个孩子 的一天 的文章 , 这又 是一个 不
中心展开 。近年来 , 随着 对 当代 日本 女性 文 学 的深 入研 究, 传统家庭意识 的淡 薄 , 型家 庭形 态 的出现 等成 为研 究 新 热点 , 中津 岛佑子文学作 品中对此描写得尤为 突出。 其
人。
学奖 、 川端康成奖 等众 多奖项 , 国际评 价相当高 。 进入新世纪 , 通过女性文学家之手重新 审视 日 的 唤起 本
文学史 , 预测 比起 2 纪末 , O世 本世纪 的现代文学将 以女性 为
譬如 ,怀狐狸 》 《 中幸 子的家 庭 , 亲很早 就去世 了 , 父 弟 弟智力迟滞 , 由于单 亲 而有呆 傻孩 子 的家庭 。《 安魂 曲》 是 描写小时失去 了父亲 , 现在 又失去 了母 亲 , 就寄居在 伯 之后
一
、
不 完整的家庭 形态
完整的家庭。同时 , 在《 她 在夜 光的追 赶下》 《 、 燃烧 的风》 、 《 沉默 的集市》 等文学作 品中刻画 了不完整 家庭 中与男性 抗争的女性形象。在 《 沉默 的集 市》 , 岛更是 大胆 且 明 里 津
确地表现了血缘上 的父 亲并 不需要 的这一思 想 。她 以母 子家庭和对外界有敌意 的少女 的视 角 , 否定 以父权 、 男权为
论柳美里小说中的家庭观
论柳美里小说中的家庭观作者:陈晨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3期摘要:在现代日本社会中,由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所培育出来的旧式“家族制”和“家庭制”正在逐渐解体。
同时,这一制度下的血亲、婚姻、家庭、夫妇等关联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作为日本新一代文化女性形象的代言人,旅日韩裔作家柳美里以其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一系列以家庭为主题的小说,反映了新生代日本女性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新观念。
本文通过分析柳美里的主要作品《家庭电影》、《客满新居》和《命》《魂》《生》《声》四部曲,剖析了柳美里对传统家庭模式的绝望及对建立新型“家庭”的探索。
关键词:柳美里传统家庭模式新式家庭观韩裔日本女作家柳美里是日本当代文坛一个备受年轻人欢迎却又颇具争议的新生代作家。
由于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柳美里童年的悲惨遭遇和成年后的痛苦经历使她的作品一直关注传统家庭的解体问题。
柳美里认为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已不再是维持家庭存在的必然要素,凭借家庭成员之间彼此需要和互相依赖而自由组合的新式家庭模式才具有巨大的价值。
柳美里在作品中或强烈讽刺传统血缘家庭的冷漠无情,或突出彰显新式非血缘家庭的温馨幸福,主张将个体从原生家庭中解放出来,重新谋求新模式的共同体。
一、传统家庭模式的解体芹沢俊介将战后日本家庭模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多世同堂型家庭→夫妻中心型家庭(即核家庭)→个体-同居型家庭→个体-分居型家庭”。
芹沢认为强调夫妇一体的第二阶段家庭模式已然解体。
这一阶段的家庭模式是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夫妻之间各有分工,共同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
然而在现代日本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不结婚,已婚人士又不生育,即使有了孩子也会因各种矛盾而离婚。
物质时代,作为人类最终归宿的“家”正在逐渐失落。
柳美里获得日本纯文学最高奖芥川奖的小说《家庭电影》就向读者立体式地展现了一个正处于崩溃解体中的家庭,表现了个人在家庭中的孤独感。
《家庭电影》讲述的是色情片女演员出身的妹妹洋子要主演一部反映家庭生活的新概念电影,需要一家人一起拍摄。
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吉本芭娜娜的作品《厨房》、《厨房Ⅱ——满月》
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吉本芭娜娜的作品《厨房》、《厨房Ⅱ——满月》作者:袁嘉瑞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6期摘要:1985年日本批准了女性差别撤废条约,通过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迎來女性解放运动热潮。
1987年吉本芭娜娜凭借《厨房》获得海燕新人文学奖,之后又接连斩获多项文学大奖。
这部在女性解放运动热潮中诞生的作品,通过女性主义进行的文学研究却甚少。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对父权社会的批判以及解读主人公对社会性差的认知,进一步感受小说所提倡的新型性别认同意识。
关键词:厨房;女性形象;男权社会;性别差异一、作家及故事梗概吉本芭娜娜出生于文学世家,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女作家。
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的吉本,进入高中后却因为难以融入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变得意志消沉起来。
每日靠读书消磨时间的吉本芭娜娜,高中毕业就已经将太宰治的全部著作读完。
这也使其作品总流露出绝望与重生的文学魅力,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1988年,她在餐厅里当服务生时所完成的《厨房》获第六届“海燕”新人文学赏,吉本芭娜娜也在日本文坛上初露头角。
《厨房》之后的作品也是好评如潮,在日本掀起了“吉本芭娜娜风潮”。
吉本芭娜娜在日本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村上春树并称为“文学天皇”与“文学天后”。
日本的家庭制度始于江户时代,虽然经历了母系到父系到男尊女卑的多次转变,但血缘一直是组建家庭的关键。
二战后,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家族观念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吉本芭娜娜在处女作《厨房》中构建的“无血缘”新型家庭模式,正是对日本长久以来家父长制的另类颠覆。
《满月》是《厨房》的续集,小说讲述的是失去所有亲人的主人公樱井美影,被田边雄一及其母亲惠理子收留,组建了无血缘的家庭,逐渐走出孤独,最终得到成长的故事。
在这个家中,主人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精神上的共鸣、家庭内部的自由平等。
吉本芭娜娜说“与死亡本身相比,我对于描述心灵恢复更有兴趣。
”实际上,作者也是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慰藉正在痛苦挣扎的年轻一代,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
日本近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形象的瓦解
《戏剧之家》2019年第11期 总第311期237文化天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传统的家庭观和婚姻观受到了冲击,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女性不再止于结婚生子的“母性”束缚,勇敢地参与社会活动,崇尚独立和自由。
女性意识的觉醒使日本近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也发生了变革。
一、家父长制下的“母性”意识在日本旧制男权社会下,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占据主流地位,女性没有话语权,总是依附于男性,唯命是从,丧失了女性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女性婚前必须听命于父亲,婚后必须听命于丈夫。
从结婚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一切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若是有女性不循规蹈矩,那么定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和嘲讽。
世俗将女性禁锢在“繁衍生育之母”这一固定模型中,将“贤妻良母”作为女性价值的唯一判断标准,剥夺了女性独立的人格,抹杀了女性的个性和自我。
大庭美奈子的《三只蟹》讲述了女主人公由梨逃脱丈夫与朋友间的聚会,与一位身穿桃色衬衫的男性在一家名为“三只蟹”的旅馆发生了一夜情的故事。
小说中,聚会开始前,由梨遭到了女儿的背叛,由梨的丈夫武因为由梨对女儿说了不该说的话就对她大加责骂,当由梨提出不想参加聚会的想法被丈夫一言否决时,由梨并没有进行反抗,而是继续默默地为聚会做准备。
聚会进行中,武当着朋友的面讽刺由梨,说她唱歌难听等,实在让由梨很难为情。
武并没有尊重由梨,随意责骂挖苦,其实就是没有把由梨作为女性独立存在的人格和自我放在眼里,认为女性必须服从于男性,必须“以夫为天”。
此时的由梨在背叛自己的女儿和专横的丈夫面前并未果敢地反抗,而是选择忍气吞声,继续扮演好母亲和妻子的角色,足以见得家父长制下的“母性”和“婚姻观”对女性身心的压制和迫害。
二、女性自我觉醒的反“母性”意识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较为稳定。
同时,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始,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等先进思想的传入,重塑了日本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尤其是传统的“男权至上”的男尊女卑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有岛武郎现实主义的转变从《一个女人》到《星座》
有岛武郎现实主义的转变从《一个女人》到《星座》有岛武郎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有岛武郎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在不同作品中呈现不同的转变,从《一个女人》到《星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岛武郎现实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转变。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探讨这些转变:一、《一个女人》的写作风格及其现实主义特点二、有岛武郎的小说与现实主义思想的渊源关系三、现实主义在《一个女人》中的表现四、有岛武郎在《一则通知》中的现实主义观点五、《她的断头台上的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现实主义差别六、《寂静的春天》之后有岛武郎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转变七、《星座》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八、有岛武郎在《晴天的jars》中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九、有岛武郎的现实主义和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关系总体来说,有岛武郎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在不同作品中体现了不同的转变,从早期作品《一个女人》到后期作品《星座》,有岛武郎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探索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他对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1.《一个女人》的写作风格及其现实主义特点在《一个女人》中,有岛武郎运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映,如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阶级差距、家庭问题等。
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是现实主义的典型范例。
2.有岛武郎的小说与现实主义思想的渊源关系现实主义思想强调描写现实生活,从身边事物和人的切实情况入手,有岛武郎的小说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在小说中,他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出日本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3.现实主义在《一个女人》中的表现有岛武郎通过对一个家庭中的女性生活进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时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写,呈现了当时日本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以及劳动力过剩等问题。
4.有岛武郎在《一则通知》中的现实主义观点在《一则通知》中,有岛武郎通过对一道通知的描写,反映了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处境。
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
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女性作家们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和声音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期望,而是展现了女性独立思考、自我认同和自由表达的精神。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身体话语的解放以及情感表达的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
首先,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
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反思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开始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制度提出质疑。
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的不满和抗争。
例如,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揭示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这种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文学创作,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开辟了道路,也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社会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身体话语的解放。
女性作家们开始大胆地探讨和表达女性的身体经验和性欲。
过去,女性的身体话语往往被忽视或压抑,而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身体成为表达自我、追求自由和权益的重要媒介。
例如,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描述,展现了对性爱和情感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身体话语的解放,使女性文学创作更加真实和生动,也为女性的身体权益争取提供了声音和支持。
最后,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包括爱情、友情、家庭关系等。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再受到传统的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束缚,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内心的世界。
例如,王蒙的小说《黄金时代》中,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的情感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追求。
这种情感表达的多样性,使女性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入,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的空间。
综上所述,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女性主义意识觉醒、身体话语的解放以及情感表达的多样性等方面。
从岛崎藤村的《家》看日本传统家族制度
从岛崎藤村的《家》看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以家督继承制为中心王梦雪(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摘要:本文着重从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家》,来分析日本明治社会残存的封建传统家族制度,并选取小说当中小泉实这一代表人物形象,重点说明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中的家督继承制度。
关键词:岛崎藤村《家》日本封建家庭制度家督继承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岛崎藤村(1872-1943),本名春树,生于日本木曾马笼,也就是现在的岐阜県中津川市。
1909年,藤村开始创作后来被视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杰作的《家》,该小说的写作历时两年多,最终于1910年完成,最初在《读卖新闻》和《中央公论》上连载,1911年出版。
一、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与自然主义文学“家”是日本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是日本文化个性形成的源泉。
日本的“家”虽然是以血缘家族为中心而构成的,但却是超越血缘家族的、从始祖开始连绵延续、由子孙代代继承的客观存在。
家是“以保持和继承家产(所领)家业为目的、以家名的连续为象征、由父——子——孙这样的男子直系亲属继承的独自的社会单位”[1]15。
传统的日本家族制度在伦理方面的体现主要是贯穿于家族当中各个方面的父权家长制。
父权家长制,顾名思义就是父亲在家族与家庭中的绝对统治权。
在日本的家制度下,对于家族成员来说,立于个人与家族之上的家是第一义的存在,权威自然而然授予家长。
因此,实行父权家长制统治是家制度的根本内容之一[2]350。
家长拥有整个家族的财产处分权,以及指定家族下任继承人的权利,这种权利制度化的体现形式就是家督继承制。
明治维新后,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结束,日本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
当时,虽然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发展迅速,在政治上逐步形成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国主义新官僚的统治,但是在其社会内部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
封建的家长制度仍很盛行,尤其是在武士家庭当中存在的“父系家长制”的家族制度。
女性在文学中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
女性在文学中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女性在文学中的独立意识也逐渐觉醒。
在过去,女性的角色主要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和家庭的守护者,她们的声音往往被掩盖和忽视。
然而,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开始用自己的笔触书写自己的故事,并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篇文章将从女性作家对家庭和婚姻的反思、自我认知的觉醒以及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主题来探讨女性在文学中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的现象。
首先,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作家开始反思和质疑传统的家庭和婚姻观念。
过去,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主要是婚姻和家庭的象征,她们的一切都围绕着丈夫和孩子展开。
然而,当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并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时,她们开始怀疑这种传统观念的合理性。
对此,女性作家通过书写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揭示了婚姻给女性带来的束缚和牺牲,以及个人价值因此被忽视的痛苦。
例如,作家凯特·肖宁斯的小说《婚姻的故事》中,通过女主人公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婚姻中的变革和女性对自我认同的追求。
其次,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觉醒。
女性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妻子或一个母亲,还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追求的个体。
她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愿望和梦想,并勇敢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自传体的写作方式,通过自我反思和表述,她们探索和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通过小说的手法,展现了女性主角逐渐觉醒和成长的过程。
最后,女性在文学中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主题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女性开始渴望自由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发挥自己的才能。
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传统束缚和社会压力的抗争,她们呼吁女性在社会中争取平等的权益,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其他女性树立榜样。
例如,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乱世佳人》中,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幸福。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中的女性命运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中的女性命运提纲:一、导言二、曾野绫子及其作品《虚构的家》的相关背景介绍三、女性命运在《虚构的家》中的呈现方式及意义1. 家庭关系对女性影响的探讨2. 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及其影响3. 婚姻与爱情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四、女性积极与消极面对命运的对比1. 女性命运消极叙述的案例及分析2. 女性命运积极叙述的案例及分析五、女性命运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1. 父权社会与女性命运之间的关系2. 婚姻制度对女性的限制与压迫3. 教育机会缺失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六、结语论文报告:导言曾野绫子是日本的一位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被誉为是对日本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其代表作品《虚构的家》描述了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从而揭示了日本传统家庭观念对女性命运的影响。
本论文将从这一主题出发,探讨曾野绫子在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呈现方式以及背后的社会现实问题,力图为读者提供更深刻的思考。
曾野绫子及其作品《虚构的家》的相关背景介绍曾野绫子生于1932年,是战后时期日本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作品中通常反映出当时日本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政治、文化问题。
《虚构的家》是她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探讨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和家庭矛盾,同时涉及到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女性命运在《虚构的家》中的呈现方式及意义家庭关系对女性影响的探讨在《虚构的家》中,曾野绫子通过一个虚构的家庭故事,涉及到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
其中,家庭关系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尤其值得探讨。
本部分将从这一角度入手,探讨家庭关系对女性命运的具体影响,从而揭示出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困境。
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及其影响日本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以男性为中心、重视传统观念的社会,传统观念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尤为明显。
在《虚构的家》中,女性主人公对家庭的依附程度非常高,家庭成员对她的期望也非常明确。
另一方面,男性主人公则体现出一种传统的父系家庭思想,认为妻子的地位较低,必须服从丈夫的意愿。
柳美里文学作品中的家庭特点
柳美里文学作品中的家庭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70年代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动荡,泡沫经济下突出的社会困境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
家庭结构和观念发生剧烈变化,随之而来的依靠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所维持父权家长制开始受到冲击而动摇。
日本新一代作家开始重新思考家庭及其成员角色关系,并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和表现其发展本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本女性作家柳美里的家庭小说《家庭电影》和《客满新居》来探究其文学作品中的家庭特点和由此导致的家庭命运转变——崩溃和重构,并为研究日本社会中家庭观念的变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柳美里,《家庭电影》,《客满新居》,家庭特点1.2.柳美里生平及其家庭小说日本战败之后,社会制度发生彻底改变。
泡沫经济和社会动荡导致长期以来稳定存在的父权制家庭结构遭到破坏。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日本作家开始思考社会变化及其和家庭、个体的关系,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柳美里出生于1968年战后动荡不安的日本。
作为在日韩裔第二代,柳美里的童年经历是艰辛的,嗜赌如命的父亲,出轨而离家出走的母亲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她对传统家庭始终抱有消极的态度。
《家庭电影》和《客满新居》有大致相同的小说背景。
小说中的家庭是典型的日本传统“核心家庭”,也是典型的“破碎家庭”。
《家庭电影》中本已分崩离析的家庭为了拍摄一部家庭纪录片而重新聚集在一起,剧本和真实交错,家庭成员之间隐藏的冲突和矛盾被激化。
《客满新居》比《家庭电影》更具戏剧性:家庭成员中的父亲希望通过建造一幢新居来唤起已经破碎家庭的回归,但这样的希望最后也随一场大火化为灰烬。
1.2.柳美里的文学作品中的家庭在柳美里的《客满新居》和《家庭电影》中,不同角色对家庭的评判维度各不相同:从血缘到契约,从经济到权力,从集体到个体,但又折射出一定的共性特点。
1.a.b.家庭关系的形式化在《家庭电影》中,林先生不止一次地感慨:“我们再重新开始吧,一家人不住在一起,怎么说,也不合适。
《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札记
《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对当代日本文学中独立主题的探讨 (3)2. 日本现代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变迁 (4)二、主要人物及其故事 (5)1. 涩谷的诗人与艺术家 (6)他们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7)作品中的独立情感与思考 (9)2. 女性作家的自我追寻 (10)她们的成长经历与文学贡献 (11)独立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塑造 (13)三、主题分析 (14)1. 爱情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14)文学作品中爱情与自由如何相互影响 (15)当代日本社会中爱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6)2.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18)人物的内心挣扎与社会压力 (19)如何在矛盾中找到自我认同与成长 (20)四、艺术表现手法 (20)1. 隐喻与象征 (22)2. 自传体与半自传体的叙述方式 (23)3. 具象与抽象的交织 (24)五、文化背景与影响 (26)1. 日本传统文化对独立观念的影响 (27)2. 现代媒体与网络文化对独立主题的推动 (29)3. 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30)六、结论 (31)1. 当代日本独立浪漫史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32)2. 对未来日本文学发展的展望 (33)一、内容概括《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日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情感关系的书籍。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通过讲述不同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当代日本人在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波折和社会变迁。
书中围绕几个核心主题展开,首先是现代社会中个体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这些情感如何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作者通过描绘不同年龄层、职业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主人公,揭示了他们在追求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时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
本书探讨了日本社会的性别角色与婚姻观念的演变,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日本女性努力打破性别壁垒,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男性也在经历着从家庭主夫到独立个体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作家作品看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摘要: 本文试图以两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樋口一叶和柳美里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比研究,考察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以期进一步认识女性作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女性作家作品,日本传统家庭观,女性意识
女性作家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在反映社会观念的变化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以两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樋口一叶和柳美里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等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再度考察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以期进一步认识女性作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独到之处。
樋口一叶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独放异彩的女性作家,被誉为“近代日本的紫式部”,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刻反映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作品;相隔一个世纪,作为韩裔日本人的柳美里把她的传奇人生表现在小说中,反映新生代女性在家庭及情爱方面的新观念,成为日本新一代文化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因此,两位女作家在不同时期却几乎相近的家庭主题上有力地反映了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是具有代表性的。
以下主要从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这三个方面,考察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樋口一叶生活的时代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日渐开化但封建家族制、家长制的遗风尚存,大多数女性作为妻子、母亲被限定在社会的性别角色内。
在这样的封建压迫中下,一叶执著文学创作,反映着日本近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追求。
随着日本经济高度发展和全球化时代来临,文化日趋多元,女性文学迎来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个高峰。
许多女作家的成就与影响超越了同时代男作家,她们大胆追求自由和解放,深刻剖析传统家庭观的转变,成为时代精神的把握者与代言人。
柳美里就是处于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次,从创作题材和作家经历来看:樋口一叶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内在生命中却同时兼备普通女性的软弱、怯懦宿命的弱点和常人无法匹敌的刚毅、独立、自尊的顽强特质。
她的创作继承了部分“私小说”的特点又不拘泥于传统写法,浓厚的自传性色彩也是一叶作品的重要特点。
《雪日》《青梅竹马》《十三夜》等自传性作品都以个人经验为起点,把女性个体家庭观和自我追求推广到广大日本女性的群体体验。
而出生于1968年的柳美里有一个叛逆的青少年时代,高中退学爱上剧团领导人,未婚怀孕,而领导人因癌症去世,最后她又把小孩生下来。
她叛逆、坚强、走自己的路,表现在小说中,获得广大日本女性认同,几乎引起全日本女性寻找自我的新革命。
柳美里的小说中都有自我生命的关照,《家庭电影》和《魂》、《生》等“生命四部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私小说代表作,她坦言采用“私小说”形式创作,主要是希望和读者没有距离感,但她的小说并非她真实的生命,
“而是在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裂缝”,曾有日本学者把柳美里称做“最后的私小说作家”。
最后,从作家的女性意识来看家庭观的转变。
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不仅是其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还包括她们作为人的社会意识。
樋口一叶在《青梅竹马》中,描写了以父权代言角色的母亲对女儿美登利的压抑,透视封建家庭和传统力量酿成的人间悲剧,表达了对旧家庭体制的悲哀;最具抒情性的力作《十三夜》鞭挞了家庭中父权、夫权对女性的压迫,同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冲击旧的家庭体制过程中,面对“慈父”的压力和幼子的牵绊,无奈的屈从和犹疑;《浊流》中女主人公“阿力”的以死抗争展现了女性对陈旧家庭社会观念的消极反抗;最终一叶在她的未完作品《深藏的恋情》中,以“阿律”的形象实现了女性反叛礼教、打破旧的家庭体制、追求恋爱与婚姻相一致的爱情这样一种女权思想的突破。
由此看来,樋口一叶在作品中以压抑悲哀、屈从犹疑、消极反抗到积极追求这个过程,展现了当时日本女性家庭观的逐步转变。
现代日本社会中“家庭观”和“家族观”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女作家在作品中大量涉及了“家族制的崩溃”和“家庭制的解体”这一主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日本社会的家族、家庭、家的解体这一过程就越来越快,程度也会越来越深。
现在年轻女作家中有的人完全将男性置于从属地位,丈夫或同居者就像一个为她服务的佣人,生活方式就像传统的男作家一样,她们对家族制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和反思并用作品反映了这些挑战和反思。
正如柳美里说“家庭是
最有魅力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更像是我的宿命”,她执著追问现代社会中家庭这一空间对个人、社会究竟有何意义。
1992年创作的剧本《鱼之祭》中,恢复家庭生活的愿望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破灭,作品窥视解体了的家庭内部,这一主题在柳美里此后创作中更加集中。
1995年发表的《客满新居》中,为了重建业已解体的家庭,父亲无奈中领回无家可归的一家四口“填充”空洞的新居,令人笑不出来的闹剧以流浪人家孩子纵火告终。
获芥川奖《家庭电影》中,希望解体的家庭重聚,但因大家固执己见,重聚只能以失败为结局。
此后柳美里并没有一味地为家庭解体而大方悲歌,而是积极提出新型的家庭模式设想,来面对以往依靠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维系的传统家庭制走向崩溃和解体。
她在《命》、《魂》等作品中选择了一种根据需要而不是血缘来自由组合家庭的新方式,表现日本女性不同以往的家庭观与自我观。
在组合家庭时并没有以血缘关系为依据,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许这不仅是柳美里个人的一种想法,在很多青年女作家中也得到了共鸣,也许会成为将来日本青年女性选择的一种方向。
另外,柳美里积极探究各种家庭形态背后隐藏的现代人情感危机,在《女学生之友》中揭示了现有的家庭制度已经不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情感资源,现代人的情感饥渴与无力解决之间的矛盾这一家庭危机的根源。
由此可见,柳美里在创作中体现了女权主义的强烈主张又对女性确立自我地位的同时产生的家庭崩溃问题作出了积极思考。
综上所述,无论明治时期的樋口一叶还是当代的柳美里都通过自己的作品,结合个人经历分别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的强烈主
张翔实地反映了不同时代日本传统家庭观的逐步转变,以富有个性、充满才情的创作体现了其作品的现实主义意义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