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案 语文版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四知》说课稿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剪短发的故事作文剪短发的故事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剪了一头超酷的短发哦,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简直不能更爽了!来来来,让我给你们讲讲这件趣事吧。
说实话,剪头发这个决定可是费了我好一番犹豫。
毕竟我从小到大都留着一头及肩的长发,那已经成了我形象的一部分了。
但最近看到不少明星博主都剪了利落的短发型,戴着棒球帽、身着宽松T恤的酷酷女孩形象,实在让我太心动了。
于是在某个周六的早晨,我突然来了个大决心,便立马拨打了理发店的预约电话。
进了理发店,我只说了四个字:"剪一个超短的!"剪头发的师傅看着我的长发犹豫了一下,确认道:"真的要剪这么短吗,会不会后悔?"我斩钉截铁地说:"当然,就剪得这么酷吧!"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只听到"沙沙"几声,大把大把的头发已被剪落。
我的心也开始怦怦直跳,实在有些承受不住这种大改造的心理压力了。
但当理发师把镜子一递过来时,我顿时眼前一亮,大吃一惊又完全被吸引住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活力十足、神采奕奕的新面孔!这个陌生又亲切的面庞,仿佛正在用灿烂的笑容对我说:"嗨,我就是新的你啊!"由于发型的剪裁比较极短,我的五官也立马被勾勒得十分精致、利落。
那双闪亮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还有性感的下颌线条,无不让我爱不释手。
这时师傅又笑着对我说:"真是块上好的材料呀,剪个短发立马就帅气起来了!"我当即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使了几个眼色,露出自信满满的酷女孩模样。
出了理发店,我便立马去商场给这个新形象换上合适的衣着,开启了我的时尚新生活。
从那时起,我总能以一身利落的打扮示人,散发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个性魅力。
同时我也发现,剪短发的动机并非单纯为了时髦漂亮,更让我重新认识了内心深处那个勇敢、率真、不做作的自己。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你们应该也理解到我为什么这么激动雀跃了吧。
人生的一小步,就是开启了个人形象和心智的全新蜕变。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一、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二、生字、词语识记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 1.(pì)①开辟。
如:各家开辟出绿地。
②透彻。
如:精辟。
③驳斥或排除。
如:辟谣。
2.(bì)①排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 1. 方便,便利。
如:轻便。
本文取此义。
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
如:便饭。
3. 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 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
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
②盛多;杂乱。
三、原文(一)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二)私心(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案语文版
1.对比分析:
学生可自主寻找其他关于“清廉”“私心”主题的文章或故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在表现主题上的不同手法。
2.深度阅读:
鼓励学生深入阅读《资治通鉴》《后汉书》《史记》等历史著作,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故事,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3.写作练习:
以“清廉”“私心”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篇短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5. 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
组织课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课后学习的收获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升。
5.课外阅读推荐:
推荐阅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了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与本节课内容进行对比和思考。
课后拓展
(一)拓展内容
1. 阅读材料:
(1)《四知》相关阅读材料:《资治通鉴》中的“杨震却金”故事,了解杨震的清廉品行。《后汉书·杨震传》,深入了解杨震的生平和事迹。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拓展学习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朗读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案语文版
1. 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帮助学生掌握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材或学习资料。
8. 作业布置:提前准备课后作业,包括古文翻译、思考题等,以便于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确保所有教学资源准备充分,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四知》《私心》这两篇古文。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人在行事时,应该以什么为重?”(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文中的智慧和道理。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思考题,如询问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的看法,以及古文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启示等。
(3)写作练习: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四知》《私心》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古文中的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讨论报告。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案 语文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201x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四知》说课稿 语文版
《古文二则四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知》,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程序、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古文二则》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选自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教材入选它,意在让学生了解史传文学的基本特点,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
《四知》是其中的第一则,虽然十分短小,但主人公的寥寥数语却震撼人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第四学段学生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3.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学习课文通过传神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杨震拒金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法1.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标准》特意提出了诵读方法,为此,我采取“文言文五步诵读法。
”第一步: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第二步:解读——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旨。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第五步:创读——迁移训练,创造延伸。
2.教学手段本节课我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欣赏《杨震四知》视频,激趣导入;播放配乐朗诵,帮助学生体会文情;播放《铁齿铜牙纪晓岚》无声片断,激活学生想象力;课堂结束播放《一代廉吏于成龙》片尾曲,让学生再一次感悟课文主旨。
三、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因此,我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朗读法: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
2.讨论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与人交流的乐趣。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四知》教案语文版
古文二则《四知》教课设计古文二则 ----四知教课目的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要点词语及句式。
3.剖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清廉自律的崇高思想道德。
教课要点累积要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
”先人是多么重视自己的道德涵养啊!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位先人的故事,以期提升我们的道德涵养。
二、检查预习1.读准以下加点字。
邓骘辟之谒见遗震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状况。
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范晔( 398— 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有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修业生自己借助课下说明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老师一致解答。
3.出示卡片检查要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 3)使后代称为清白吏后代,以此遗之,不亦厚乎!4. 构造剖析:本文分红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拒绝了为后代置办家产的建议。
5.内容剖析( 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谈谈你是如何对待“杨震拒金”的。
( 2)(杨震)曰:“使后代称为清白吏后代,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赞同他的看法吗?6.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鲜亮。
本文只有146 个字,特别鲜亮的突出了杨震清廉无私的崇高思想道德。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行贿的坚定态度。
五、部署作业翻译课文。
要求:( 1)正确。
( 2)句子优美流利。
( 3)最好能表现原文的特点。
古文二则
(九年级下教案)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讲解《四知》1、杨震简介: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
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2、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题目是编者加的。
3、自学指导(一)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读准的音有:辟.之私谒.遗.之4、自学指导(二)指名译讲课文,重点疑难字词有辟:征召。
举:推举,选拔。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谒:拜见。
5、自学指导(三)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交流、讨论,引导明确:本文写了两件事:一、杨震拒金二、杨震拒绝开产业6、小结: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
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为后人所敬仰。
第二课时学习《私心》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自学指导(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辄.便.宜悫.省.视3、自学指导(二)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重点字词有:转:调动(官职)。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性质:本性诚信。
省视:探望。
竟夕:整夜。
4、自学指导(三)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层?主题是什么?明确: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四知_私心(教学课件)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 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 荆州刺史、莱州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 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 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 (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 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 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是没 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 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有 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 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 "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 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 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 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 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 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 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 呢?"
辟 :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迁: 晋升
故: 从前 怀: 揣着 转: 调动
之: 到,往 谒: 拜见 遗: 赠送 厚: 丰厚
(二)、句子翻译
1、当之郡。 当去东莱郡的时候。
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 邑县令。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 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
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2、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个人物?所用
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杨震 语言描写
3、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新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
新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了解翻译课文。
2.可以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情。
3.着重剖析人物言语。
4.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入含义及理想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了解课文的内容,剖析人物言语。
了解正面描写、反面烘托的写法。
2课时第一课时四知一、导入新课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是多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啊!明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
二、引见作者及解题范晔(398—445),字蔚宗。
顺阳(今河南淅川西北)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标题是编者加的。
三、学习课文1.朗诵课文,全体感知课文。
2.要求先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了解的中央画出来,师生一致解答。
3.出示卡片反省重点词语、句子的了解翻译。
重点句子如下:(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洁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明白:(1)(杨震)屡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
(3)让后代被称作赃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4.结构剖析:本文分红两层,①杨震拒金。
②杨震拒绝了为子孙置办产业的建议。
5.内容剖析:(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一、基础梳理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挟。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知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搓,后因事被杀死。
《宋书》本世传他:“博涉经史,善文章,能够楷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帖繁补略,刊刻《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却未顺利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存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它与《史记》【司马迁(西汉)】、《汉书》【班固(东汉)】、《三国志》【陈寿(西晋)】并说“前四史”。
2、《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本纪部分为范晔撰,志未莱埃,范被杀死。
南朝梁刘昭挑司马彪《Chinian汉书》中的“八志”与之协调,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下人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于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喻为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3、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
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4、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就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徒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徒的次序做为姓氏。
二、重点虚实词:1、大将军邓骘/(zhì)言其(代词,所指杨震)贤/而建为(bì)(征召入伍)之,握(荐举、推选)田才(即为秀才),四迁于(晋升或调动官职)荆州刺史p东莱太守。
当之(动词,往、至)郡,道经昌邑,故(过去)所提(荐举、推选)荆州田才王密为昌邑而令,谒(yè)(谒见)见到,至夜/怀金十斤/以(去)遗(wèi)(给与、获赠)苍。
苍曰:“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为故人)知君,君无人知晓故人,何也?”墨曰:“暮夜无知者。
2019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 私心 范晔
《古文二则》私心范晔第二课时(学习《私心》)一、导入新课包拯铁面无私,永耀史册,被誉为“包青天”。
同学们知道吗?东汉还有一位大公无私的人,他就是第五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私心》。
二、简介第五伦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三、正音读课文1、正音:辄(zhé)悫(què)征辟(bì)便(biàn)宜2、熟读课文四、梳理课文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
2、老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并指正。
五、层次划分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六、理解课文1、为什么以“私心”为题目?——大公无私是对伦的高度赞美;“私心”是他对自己的深刻反省。
以此为题,反向立意,表现力更强,给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2、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出什么内容?——统领全文;写出伦奉公守节,公正无私。
3、第一层是怎样来表现伦的形象特点的?——斥驱儿子、上报利国奏折、本性诚实清白、人比古贤、对人公正和不注重自身仪容等逐渐突出伦的奉公守节,公正无私的特点的。
此层属于什么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伦毫于私心。
4、但当时人认为伦公正无私时,他认为自己在哪两方面有私心?——对故人的友情和对儿子的亲情两方面如何来看待伦的这两方面的私心?——这些“私心”实属人之常情,他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由于他严于自律,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敢于剖析自己灵魂深处的小小私心。
由此也可看出他在其他大的方面没有私心了。
5、文中写伦的私心有什么用意?——这里运用反衬手法,用伦的有私心来反衬出伦真正大公无私,奉公守法,清白廉洁;同时使伦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6、第二层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六:小结课文1、课文主题: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语文版《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案
语文版《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文二则》中的《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2.教学难点:文言文中难句的解读,文章情感态度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引出《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介绍作者和背景。
二、课堂讲解1.讲解《四知》a.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b.对文章中的难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
c.分析文章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讲解《私心》a.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b.对文章中的难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
c.分析文章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课堂检测1.检测学生对《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检测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二、课堂讲解1.对《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中的难句进行深入解读。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延伸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古文文章。
第三课时一、课堂检测1.检测学生对《四知》和《私心》两篇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检测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二、课堂讲解2.分析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新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
22*古文二则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理解翻译课文。
2.能够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着重分析人物语言。
4.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人物语言。
理解正面描写、反面衬托的写法。
2课时第一课时四知一、导入新课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介绍作者及解题范晔(398—445),字蔚宗。
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师生统一解答。
3.出示卡片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重点句子如下:(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明确:(1)(杨震)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
(3)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①杨震拒金。
②杨震拒绝了为子孙置办产业的建议。
5.内容分析:(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2)(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理解翻译课文。
2.能够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讲解《四知》
一、导入:
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胡长清、成克杰为例)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二、题目解说: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四、生字、词语识记
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
1.(pì)①开辟。
如:各家开辟出绿地。
②透彻。
如:精辟。
③驳斥或排除。
如:辟谣。
2.(bì)①排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
1. 方便,便利。
如:轻便。
本文取此义。
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
如:便饭。
3. 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
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
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
②盛多;杂乱。
五、交流翻译《四知》
文章注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
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
”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
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
后来调动为涿州太守。
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
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
六、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七、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
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为后人所敬仰。
第二课时
研究分析《私心》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
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
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
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
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
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3.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4.研讨课文:
1)、本文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
语言简洁,朴素无华;语言刻画形象传神;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
2)、讨论杨震和第五伦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教育意义
搜集两个人物的相关资料,现代社会这样的人物你知道几位,整理1-2位人物的事迹,说说他们的社会价值何在,并整理成文。
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5.主题分析: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6.整理收获:涉及两个方面:知识与能力,人格追求。
7.布置作业:
(1)背诵积累文言语词。
(2)课外阅读杨震《毁屋留名》故事及《乐羊子妻》的故事。
(3)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这些清官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你以“无私”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8.板书设计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无私辄叱诸子
正面描写
奏记便宜一并封上
有私不能忘故人
反面衬托
子有病,不省视竟夕不眠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