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翔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册导学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理清作者思路
2、积累文言知识
3、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
4、背诵本课出现的名句。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基础字音
癸()丑会稽( ) 修禊( ) 流觞( ) 曲水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临文嗟( )悼趣( )舍万殊齐彭殇( )
2、文学常识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_____,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阴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被人们称为______。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________。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泛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各段的内容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三、赏析课文
1、提名朗读第一二段
(1)解释下列字词和句子
重点词语
岁在癸丑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是日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重要句子(翻译)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四、指导学生尝试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提名背诵1、2段
二、赏析课文
1、朗读3、4自然段,解释下列字词和句子。
重点词语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或取诸怀抱()
(3)虽趣舍万殊()(4)及其所之既倦()
(5)终期于尽()(6)死生亦大矣()
(7)未尝不临文嗟悼()(8)喻之于怀()
(9)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重要句子(翻译)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及其所之既倦
(3)死生亦大矣
(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4.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背诵3、4段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思考题二、四
凤翔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册学案
《兰亭集序》学案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理清作者思路
2、积累文言知识
3、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
4、背诵本课出现的名句。
一、课前预习
1、基础字音
癸()丑会稽( ) 修禊( ) 流觞( ) 曲水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临文嗟( )悼趣( )舍万殊齐彭殇( )
2、文学常识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_____,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阴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被人们称为______。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________。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把握各段的内容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三、赏析课文
(一)、朗读第一、二段
1、解释下列字词和句子
重点词语
岁在癸丑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是日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重要句子(翻译)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二)、朗读3、4自然段
1、解释下列字词和句子。
重点词语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或取诸怀抱()
(3)虽趣舍万殊()(4)及其所之既倦()
(5)终期于尽()(6)死生亦大矣()
(7)未尝不临文嗟悼()(8)喻之于怀()
(9)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重要句子(翻译)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及其所之既倦
(3)死生亦大矣
(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4.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思考题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