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模板】
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学院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改方案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传统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考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考核方式的原则1.坚持课程考核方式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指导思想,加强考核的导向、检查、激励、创新功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目标,使“考核型学习”转变为“学习型考核”。
2.课程考核方式改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相结合,努力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制度。
通过考核了解教学的发展动态和教学效果,测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分析和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应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考核内容科学合理,考核方式便于组织实施,具有实践意义;考核改要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的思路1.为了综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程考试中应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考核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考试”从考核内容上应包括一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融会贯通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
2.课程考核形式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的表现、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及其他检测手段等;对于具体一门课程的考试,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考核形式。
3.教师评价课程的最终成绩应遵循以下原则:基本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及格成绩;基本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良好成绩;较好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为优秀成绩。
X学院课程考核实施细则(实用模板)
X学院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为贯彻实施《X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和《X学院考试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课程考核应充分体现教学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程考核在常规考核基础上,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将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有机结合,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效果,全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应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编制考核标准,遵循“科学合理、整体设计、理实一体、层级递进、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分年级分类型设计实践技能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和难度以岗位必需、够用为度为出发点,考核结果应反映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一)考核构成1.课程考核在现有考核模块中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模块,即分为三部分:日常性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
每部分的成绩均合格,该课程总评成绩才合格。
2.考试课程考核的实践技能考核模块依据开课学期和课程类科学设计,第一学年以基础实训考核为主,第二学年以单元实训考核为主,第五学期注重综合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考核项目为5-10个。
考查课程考核可参照考试课程的实践技能考核内容由教学单位依据教学实际定,适当增加考核项目和内容,考核项目不低于5个。
(二)构成比重根据管理办法要求,课程考核对考核构成、考核内容成绩项目及成绩比重做详细规定,涉及考核方式和课程类别参照各专业人培养方案。
三、实序课程考核由教务处制定管理办法和相关文件,各教学单位安排落实,任课师具体执行,具体程序如下:(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任课教师确定所担任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课程类别,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附件1)和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附件2)(二)专业负责人认真审核并签名确认(三)新学期开课一周内,由任课教师提交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至开课羊位存档备查,开课单位收集整理后提交汇总表至教务处教务科备案(四)任课教师按计划和方案开展教学,按要求组织实践技能考核(五)教务处协同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教学巡査或检查,并记录汇总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改进意见。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系别:工商管理系课程名称:纳税实务适用专业:电算化会计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0 实践学时:24学分:(适用于学分制教学计划)一、设课目的:本课程是电算化会计专业的主修课,在电算化会计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企业应纳税种类,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和核算。
本课程应在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开设。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应纳税种类,掌握主要税种的计算和核算,会编制纳税申报表,会与税务机关和银行打交道。
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考试,我们计划考核学生对企业应纳税的计算能力,核算能力,以及报表的编制能力。
三、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1、大部分学生对企业应纳税计算的掌握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不会纳税申报,不会填制纳税申报表;2、涉税的基本会计分录会做,不会对纳税资料进行综合反映;3、不了解企业真实的纳税情况,只有理论知识,到了实际工作中经常感到无从下手。
四、课程考试改革方案:1、考核内容:企业纳税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2、评分标准:分平时成绩、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3、考核方法:⑴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⑵阶段测试分两部分进行,主要测试学生对流转税和所得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形式是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由老师出两道关于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综合案例,学生自己通过讨论等方法,独立完成从计算、核算到报表编制的全部核算。
⑶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税收相关知识的计算和核算能力(计算核算能力),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进行。
4、成绩构成要素:平时成绩20分, 阶段测试30分,期末考试50分.5、组织形式:平时成绩以平时考核为主;阶段测试随教学进度的开展随堂完成,开卷;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核,闭卷。
6、实施时间:阶段测试在第15周前完成;期末考试与学院考试统一安排.五、本次考试改革方案的特色1、注重动手能力的考核,理论与实践相衔接;2、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学生的课程结业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XX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2023年)
(一)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形式,期中考核形式(或阶段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单元测验),期末考核形式,包括原考核方式、改革后考核方式等。
(二)考核内容,如何科学选取考核内容或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技能掌握和创新创造能力等其他素质培养。
可以基于一种或几种典型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的工作过程来确定考核项目和内容(产品、服务要突出典型,并能融合大部分课程能力)
XX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开课系部
适用专业
一、课程说明
(1主要包括课程性质、地位、特点、目的;学分、学时;开课对象和学期等)
二、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团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三、基本思路
包括:1、本课程考核基本思路,为什么
2、平时、期中、期末考试,考什么、如何考,为什么
(国强调并凸显课程性质、类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对教学和对考核方式的要求。)
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各一份,于课程开课一周前交教务处。
(二)成绩结构(各部分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及比例,期中成绩(或阶段性考核成绩)及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及比例。
(团考核方式和结构成绩不一定分开介绍。)
五、实施细则
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或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的考核形式、分数比例、考核时间、考核手段、考核次数、考核时间、考核题型、评价(分)标准等。
要求:(1)具体;(2)可操作;(3)可记录。
(团基本方案和实施细则不一定要按两部分写,可以合在一起。)
六、创新之处
有创新则说明,鼓励教师提出创新性的考核方式。
XX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XX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修订)成院教(20XX ) 144号为规范学生课程考核的全过程,有利于课程考核的组织实施和监控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的目的(一)课程考核是指对学生修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所进行的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评定学生通过课程(含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学习,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反馈教学信息、,核实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
(二)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并取得相应学分,是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二、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一)考核的内容课程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
(二)考核的形式课程考核的形式除笔试外,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特点,采用其它形式,如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口试、作品、实际操作等。
以笔试进行的课程考核,可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以开卷形式进行的笔试,应在试卷的醒目位置标明“开卷”二字,并准确说明可使用资料的范围。
三、命题和审题(一)课程考核试题由课程所属系(教研室)主任指定教师命A、B两套试题(重复率不得超过30%),并确定一套作为当前学期的课程考核试题,另一套备用。
每套试题应包括试卷、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二)命题要求1.试题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中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能覆盖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现课程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考核的知识点、分数分布及其权重。
2.试题编制应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既有较全面的知识点覆盖,乂兼顾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试题中应具有提高性、灵活性、前沿性的内容。
基础知识题、综合运用题、提高题的比例应合理搭配。
3.以笔试进行的课程考核,同一专业相同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的,试题三年内重复率不得超过10%;考核方式为“考查”的,试题要与知识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相应更新。
4.以笔试进行的课程考核,试卷应采用统一规格的试卷纸(附件一)格式。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模板】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系别:外语教学部课程名称:实用英语适用专业:全院非英语专业三年制、五年制学生学时:60课时学分:16分一、设课目的:实用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其设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实用英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高中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测试A级水平三校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测试B级水平三、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1. 考核内容、题型与英语应用能力A、B级水平测试联系不紧密。
2. 考核方法为一张试卷定终身,对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考核不够全面,不够准确。
3. 评分标准中,成绩构成要素比重不合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程考试改革方案:1.考核内容:1)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作业(一学期至少四次),课堂测试(考试课一学期至少两次、考查课一学期至少四次),学习态度和课堂出勤率。
2)口语考试内容由以下两部分组成:高中生背诵课文,简短回答问题;三校生朗读课文,简短回答问题。
3)听力考试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问题(单项选择),对话(单项选择),听写填空。
4)写作考试的内容:一篇不少于100字的英语应用文。
5)期末考试的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阅读理解,英译汉。
(期末考试的内容以所学课本内容为主)2.考核方法:口语考试由任课教师确定考试时间,学生在课后以十人为一组进行轮流考试;写作考试采取分班随堂考试的考核方式;听力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考核方式;学期内成绩考核不合格者,在下学期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进行补考,卷面以100分计算。
3.成绩构成要素:1)平时成绩占本学期总成绩的20%,包括作业5%、课堂测验5%、学习态度和课堂出勤率10%;2)口语考试占10%;3)听力考试占10%;4)写作考试占10%;5)期末考试占50% 。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一、考核目标与原则1.确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考核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度。
3.突出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1)基础知识:涵盖课程大纲所列知识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2)实际操作:结合课程特点,设置实践环节,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考核方法(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上课发言、提问、互动等表现,给予相应分数。
(2)作业与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考核改革措施1.调整考试形式(1)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将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日常环节纳入总评成绩。
(2)鼓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考试效率。
2.优化考核内容(1)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2)设置创新性问题,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过程评价(1)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评价。
(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1)结合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差异化评价。
(2)引入第三方评价,如企业、行业专家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四、实施与保障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考核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改革。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评价能力。
3.完善考核管理制度,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完整版)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系别:工商管理系课程名称:连锁经营管理原理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一、设课目的:连锁企业是现代商业组织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连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连锁经营的发展历程,熟悉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掌握连锁经营的模式、主要业态和组织结构设计,在案例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企业的宝贵经验和经营特色,为以后连锁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连锁企业的基本模式和主要业态。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连锁经营模式的优点,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企业的宝贵经验和经营特色。
三、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但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机械的记忆,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
、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不强。
、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不足。
、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课程考试改革方案:、考核内容: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分析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
、评分标准: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调查和综合测试三部分,具体评分标准详见后附的考核标准分解;、考核方法:⑴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逐日、分项、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测评。
⑵实践调查内容是连锁企业主要特点、基本模式和业态特点的调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组为单位进行多次实践调查,最终形成实践调查报告,并在班内做汇报,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考核。
⑶综合测试,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考核本课程的所有主要知识点。
具体形式与其他考试课要求一致;、成绩构成要素:平时成绩,实践调查,综合测试;、组织形式:⑴、平时成绩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日常考核;每课考核所有同学的出勤情况;每课选择几个同学按授课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每学期每名同学至少提问次;按课程内容的侧重点的不同进行次作业测评。
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工作方案
初等教育(文)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示范高职建设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初等教育(文)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深入推进初等教育(文)专业课程考核系统化改革,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式,初等教育(文)专业紧密结合本专业课程特点,制定考核改革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全面的考核观;科学确定评价方式、内容与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有效促进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1.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考核并重的原则根据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高职教育课程的考核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岗位能力掌握的程度,既包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运用等岗位能力,又包括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等核心能力:其二是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及诚信意识等。
因此,考核方式改革中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考核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考核.又要有实践经历的考核,二者密不可分。
其中,实践经历考核既包括对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又包括对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考核,无论采取那种方式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能力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方案和标准,全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这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领域及工作任务科学确定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构成要素,并根据构成要素的主次程度赋予其不同的分值,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课程教学的参与。
终结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是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所获得的能力和素质.甚至是某个职业岗位的用人资格,其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推进我院教学改革,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结过去课程考核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讨,学院就进一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实施作如下规定:一、课程考核改革目标通过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改革,丰富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的考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考核改革原则(一)课程考核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把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改革中,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
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的考核制度改革。
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型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方法。
严格考核过程,严格评分标准,确保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课程考核改革内容(一)考核内容改革从现行偏重于知识记忆考核转变为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方式改革所有课程可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特点、班级情况,推行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辨、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省市级奖励等)的考核制度改革。
(三)考核成绩构成改革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程)、课程自身特点或内容(难易程度)、班级规模(学生数量多少)等不同,合理设置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突出过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