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
活动过程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是一处距今10000年左右的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发现于2000年。该
遗址出土了栽培稻和陶器石器。华北和长江中
下游的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农业
的产生使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为文明 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农田
活动过程
2.八千年起源
距今约 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的先民种植水 稻、饲养家猪、酿酒、制作绿松石器,还发明了可以演奏乐曲的七孔骨笛, 出现极少数规模较大、随玉器或绿松石器的基,贾湖墓已有明显分化,大 慕随葬骨制“规矩”、龟甲、骨笛(骨律管)等“圣物”,而且其主人基本 都是成年男性,推测当时已出现祭祀首领和普通人之间的分化,可能已经 进人到父系氏族社会。
活动过程 (2)“文明社会标志2组——'阶级’考古发现成果展示组”
良渚文化时期的刻符黑陶罐,证明良渚文化时期 农业的发展不仅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更产 生了以制陶业、玉石业、木作业为代表的各种专 门手工业,劳动分工的复杂化,分化出脑力劳动 阶层与体力劳动阶层,阶层的分化进一步产生了 阶级,成为良渚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活动过程
5.举办成果交流活动
首先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小组间进行交流互动。 然后全班同学结合各组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图表展开讨论: 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呈现怎样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考古发现成果展示组】
1.万年奠基
玉蟾岩遗址发现于1988年,1993年和1995年先后2次对遗 址进行发掘。考古专家发掘出的稻壳,在植物形态上已 经区别于普通野生稻了,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 征的、最原始的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期间演化的古栽培 稻类型,将其定名为“玉岩古栽培稻”。这一考古发现充 分证明,在距今12000年前湘南就出现人类历史上最原始 的稻作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的国家。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物的理解。
教材内容可能涉及历史文物、文字演变、书籍演变、货币演变、服饰演变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有限,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局限于课堂学习,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文字、书籍、货币、服饰等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如搜集历史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采访老年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世界。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文物和场景。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历史文物或复制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历史纪录片或展示一张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讲授新课:文字演变: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图片,讲解文字的演变过程。
书籍演变:介绍竹木简、帛书、线装书、现代书籍等书籍的演变过程,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视频展示。
第21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活动课)(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贰 活动任务
考古学科
【Q4】如何认识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生产 工具 革新
生产 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的出现
私有制出 现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 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壁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 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 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 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 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 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 文明社会。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 石器时代》
重点:实物证据来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难点: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活动任务
贰 活动任务
任务一.综合运用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对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的主要考古发现成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标志的含义。
何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什么是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
石器时代
时间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代表遗址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
——1万年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 群居、使用火
云南元谋人、陕 西蓝田人以及北 京周口店的北京 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2070年
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原始农业、原始饲养
定居、晚期私有分化
早期约7000—
—5000年
晚期:约5000年
黄河:仰韶文化; 黄河: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 北师大版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知道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二、能力目标1、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2、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三、情感目标明确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通过此学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
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这是继春秋、秦汉之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们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一、人口大量南迁一是指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造成的,同时,“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二是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路线的大致情况。
三是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资料]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往往与战争有关。
从东汉末军阀混战开始,虽中间有三国的局部缓和、西晋短暂统一的间歇,但“八王之乱”后接着更是出现空前的大混乱、大破坏,内乱不已,战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移形成的人口流动,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史所罕见。
西晋后期,经过东晋,直到南朝,北方战乱频仍,流民避乱到江南的十居六七。
大体自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时为琅邪王,移镇建业时的前后,就有大批北民南迁。
如祖逖迁居淮泅,后再南渡。
及洛阳失守,石勒南至葛陂(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
桓温北伐关中和败退前后,也有许多人民南迁。
桓温即曾迁关中、洛阳数千家到南方。
及至荷坚南下,淝水之战时,也有许多北方流民渡江。
七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的第21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所创造的历史记录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秦朝的相关知识点。
一、政治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由法律支撑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独特的。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最明显的措施是对中国五百多个封建诸侯国进行了征服和统治,将其改变为下辖郡县的制度。
此外,秦始皇还规定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标准,取消了旧有的士族系统,将中国分为三十六个郡。
在行政上,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太尉、司马和御史大夫,九卿包括几位高级官员。
二、经济秦朝在经济方面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墓葬制度,另一个是对农业的改革。
秦朝的墓葬制度是非常注重财富和权力象征的,墓葬上装饰着大量的金银器、玉器以及青铜器等贵重物品。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一种农业制度,那就是耕者有其田。
这个制度的核心在于保证农民个人占有土地,而土地的分类由国家定好。
三、文化秦朝在文化方面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推广了统一的文字和法律制度。
其中汉字的形式和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发展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秦始皇制定了《律历表》和《律历志》,使得中国的历法标准化了。
还有就是秦朝的大规模的修建工程,例如兵马俑、长城等项目,丰富了中国艺术的文化底蕴。
总结秦朝以其特有的制度和文化贡献,让人们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秦始皇的改革,确实带来了一些痛苦和牺牲,但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我们将七年级历史第21课所学习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更深入理解和认识。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 地理学 《水经注》 家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 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 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 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谢合作 再见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国历史
yccym@
复习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时间
大事记
386年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
439年 拓跋氏统一黄河流域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禁用鲜卑语。
2、禁穿胡服。
3、禁用鲜卑姓氏。
4、鼓励联姻。
5、采用汉的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礼法。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分10卷,共11万字。全书 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 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 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等几乎所有 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该书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在我国 乃至世界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讨论活动
• 1、郦道元是哪个朝代的什么科学家? • 2、郦道元的著作是什么? • 3、郦道元的主要科学成就是什么?
郦道元
郦道元(470—527年)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地 理学家、散文家。他博览 奇书,曾随父到山东访求 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 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 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 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 事、神话传说,撰写《水 经注》四十卷。其文文笔 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 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 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 散文汇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知识点一:祖冲之和圆周率1. 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准的圆周率。
相关链接:祖冲之(公元429~500年)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还是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从小聪明好学,爱好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钻研,他终于成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在天文历法和各种机械方面,他曾经设计和制造了计时用的漏壶,还有指南车、水推磨和千里船等。
为了纪念这位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2. 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 592 6和3.141592 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相关链接:圆周率是解决圆的周长与直径比率关系的数学问题。
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圆周率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各学术领域,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到圆周率。
圆周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
求圆周率精确的程度,标志着古代数学水平和科学水平所能达到的程度。
知识点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 贾思勰: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著有《齐民要术》一书。
2. 《齐民要术》(1)内容: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2)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链接:齐民:平民;要术:谋生的主要技术。
“齐民要术”即平民谋生的主要技术。
《齐民要术》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包括农艺、园艺(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林木、畜牧(家禽、家畜的饲养)、养鱼和农产品制造(如酿造、食品加工)及其他农业、手工业等;其中,农艺和园艺占了重要篇幅。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4版新教材)
小组成员共同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各小组将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
活动评价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等。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活动导入
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是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的。我们只要认真地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会发现“历史”就在身边。
活动内容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
选择事件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本地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了解其来龙去脉,撰写对事件的介绍和评论。选择物品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生活当中的用品,如服装、家具、农具、钟表、电话等。通过搜集材料,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它们的历史演变。
活动过程
根据同学的兴趣,组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建议
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人物、事件、物品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人物。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撰写人物小传。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1课诸子百家
墨家思想的起源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墨子,名翟, 鲁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 家。
墨家思想的发展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墨家学派以 “兼相爱,交相利”为思想核心,主张“非攻”、“节用” 、“节葬”等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墨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与主张
结合时代需求
将诸子百家的思想与时代需求 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 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推动创新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诸子百家思想的 基础上,推动其创新发展,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 动力。
加强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引导,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认识诸子百家思想,提高 其思想素养和文化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 各国并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0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孔子创立。
发展
经过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 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 儒家思想体系。
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政治、教育、文化 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领域
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受到儒 家思想的影响,如汉武帝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政策。
社会领域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 社会秩序,对维护社会稳 定起到积极作用。
03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 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发展
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玄学。在唐宋时期,道家思 想与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相互融合, 形成了宋明理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教案 岳麓版
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一、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历史故事表演赛、历史人物辩论会等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
1.通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
以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
二、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三、教学难点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演说式故事会活动准备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编写故事演讲稿,熟悉故事内容,使用普通话,要声情并茂,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三国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如画一尊象征“三国鼎立”的三足鼎,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等字眼。
2.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如“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听课记录: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听课记录: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如实物、图片、视频等)感知和体验历史,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其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一件古代文物复制品(如青铜器、瓷器碎片等),展示给学生看,并简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意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件物品来自哪个历史时期吗?它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共同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文物复制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测出文物的历史时期或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探究历史的兴趣。
同时,也为后续的活动做了铺垫,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分组探究教师行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主题(如古代服饰、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等)。
•提供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和整理信息。
学生活动:•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讨论并确定展示内容和形式(如PPT、海报、小品等)。
•动手制作展示材料,准备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
过程点评:•分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动手制作展示材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主题,增强了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展示交流教师行为:•组织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鼓励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评课稿1. 课程内容及目标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并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感受历史的魅力。
本课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2. 教学设计2.1 活动一:历史展览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我们准备了一项历史展览的活动。
学生们将根据自己所选的历史事件,制作相关的展板,并在课堂上展示。
展板上需要包含事件的基本信息、背景、影响等内容。
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互助来完成展板的制作。
2.2 活动二:历史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历史,我们设计了历史角色扮演的活动。
在课前,老师将分配不同的历史角色给学生们,例如国家领导人、知名历史人物等。
学生们需要在课前了解所扮演角色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和互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思想。
2.3 活动三:历史文物展示为了让学生们从实物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我们准备了历史文物展示的活动。
老师将带来一些历史文物,例如古代器物、书籍等,展示给学生们观看。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自行带来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文物或图片,进行分享和讨论。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和生活。
3. 教学过程3.1 活动一:历史展览1.老师介绍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并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2.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展板,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背景和影响等内容。
3.在课堂上,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展板,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的历史事件。
4.学生们可以提问和交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3.2 活动二:历史角色扮演1.老师提前分配历史角色给学生们,并告知相关背景和任务。
2.学生们在课前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所扮演角色的历史事件和思想。
3.在课堂上,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和互动,表达角色的观点和思想。
4.学生们可以就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和反思,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农学
练一练:
1.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领先世界多少年?
A.五百多年 B.八百多年 C.近一千年 D.一千一百多年
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
A.数学书 B.地理书 C. 农书 D. 经书
3.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成书于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四、成功原因:
兴趣; 创新; 刻苦钻研; 亲自实践; 吸收前人成果;
理一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
称 谓 人 物 朝 代 南朝 主 要 成 就 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 周率:3.1415926-----3.1415927 之间,领先世界近1000年。 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 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 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著《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数学家 祖冲之 天文学家
月球上以祖冲之 命名的环形山
名人坊2:贾思勰
时代:北朝
籍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简历: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 主要成就: 《齐民要术》 职业: 农学家
名人坊2: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我 国现存的第一部完 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农业百科全书”
“贾学”
名人坊1:祖冲之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 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 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即 3.1415926 ~ 3.1415927之间, 这个成就领先了世界近一千年。
“祖率”
名人坊1:祖冲之
四、成功原因:
兴趣;创新; 淡泊名利;追求真理; 吸收前人成果; 刻苦钻研;坚韧不拔
以祖冲之命 名的小行星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魏晋南北朝」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主要讲述了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及科学家祖冲之所获得的成就;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雕塑、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 通过学习本课,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内在的联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龙门金刚》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石窟文化之美。
石窟文化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还孕育出了怎样辉煌的科技与文化呢?(二)新课讲授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简介:贾思勰,北魏到东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
贾思勰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①《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②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率
圆周率:圆周与直径的比例。
1、周髀算经:周三径一; 2、西汉刘歆:3.1547 3、东汉张衡:3.16 4、曹魏刘徽:3.14
5、祖冲之利用并发挥刘徽 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 第一次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 后第七位!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 人创造的“割圆术”算 出圆周率的值在 3.1415926和3.1415927 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 数第七位。 祖冲之的这项成果领 先世界近一千年。 祖冲之入选世界第一 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 第七位的科学家。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讨论活动
• 1、郦道元是哪个朝代的什么科学家? • 2、郦道元的著作是什么? • 3、郦道元的主要科学成就是什么?
郦道元
郦道元(470—527年)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地 理学家、散文家。他博览 奇书,曾随父到山东访求 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 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 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 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 事、神话传说,撰写《水 经注》四十卷。其文文笔 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 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 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 散文汇集。
《水经注》 《水经》汉朝桑钦著,记述了我国137条河流水道。 《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南北朝时期北魏人郦 道元为《水经》作注而成。全书40卷,30多万字,详细介 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 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 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 秀的游记散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课时小结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方面 均有很大成就,把圆周率精确 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较 国外早近千年 著名数 祖冲之 南朝 学家天 文学家
《缀术》
总结我国北方生产经验,提倡 著名农《齐民要术》 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变成我 贾思勰 北朝 国现存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学家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斯科大学世界大 科学家陈列走廊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讨论活动
• 1、贾思勰是哪个朝代的什么科学家? • 2、贾思勰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 3、贾思勰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什么?
贾思勰 贾思勰,南北朝时期北朝 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 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 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 加工贮藏、野生植物利用, 包括种植菜蔬果木、养殖畜 禽鱼类到各类食品加工的技 术知识,是中国现存的第一 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对 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分10卷,共11万字。全书 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 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 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等几乎所有 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该书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在我国 乃至世界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学习目标
•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 2、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的承上启 下,异彩纷呈。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 杰出的 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 《水经注》 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 家 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 谢 合 作
再 见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复习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时间 386年 439年 大事记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 拓跋氏统一黄河流域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禁用鲜卑语。 2、禁穿胡服。
3、禁用鲜卑姓氏。
4、鼓励联姻。
5、采用汉的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礼法。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重点难点
• 1、“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时学习的 重点; • 2、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的数学概念 和方法是本课时学习的难点。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主要内容
•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讨论活动
• • • • 1、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为什么会繁荣的? 2、祖冲之是哪个朝代的什么科学家? 3、祖冲之的一部数学著作是什么? 4、祖冲之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什么?
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北方民族 大融合 南方经济 大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
科技 文化 繁荣
祖冲之 祖冲之( 429─500年) 南北朝时期人,我国杰出的 数学家、科学家。也是世界 著名的大科学家。 祖冲之的祖父祖昌曾任 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 工程;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 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 从事学术活动。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 文历法和机械等方面。
祖冲之的其他成就 祖冲之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 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 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首次精密测出一年的天数 为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得的结果只差50秒。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 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 为“祖冲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