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典型案例评说问责追究制度

合集下载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3篇)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3篇)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是指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对发生事故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和问责的一套制度和规定。

该制度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严肃追究,推动相关责任人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包括以下要点:1. 安全责任明确:要求各级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将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单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中。

2. 预防安全事故:要求各级单位和责任人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 发生事故追究责任:要求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调查和分析,查明责任,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 问责措施:对于安全责任事故中存在的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包括处分、降级、辞职、开除等。

5. 吸取教训和整改措施:要求各级单位和责任人吸取事故教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能够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对于那些违反安全规定和法律法规的责任人,也能够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促使其切实履行安全责任。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2)【摘要】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我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弊病逐步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有规程、有制度、有措施,不落实。

其中最集中、突出的问题是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

由于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我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弊病逐步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有规程、有制度、有措施,不落实。

其中最集中、突出的问题是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

由于严不起来,安全生产工作各项部署、目标、任务、措施、责任,常常悬空、放空,甚至落空;由于严不起来,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不落实、难落实、假落实等情况。

集团公司责任追究问责制度(3篇)

集团公司责任追究问责制度(3篇)

集团公司责任追究问责制度一、为了树立全体员工“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现特制定本“问责制”。

二、定义责任追究制。

是公司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公司规定或有关制度,给公司造成损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办文办事超过规定时限,扯皮推诿,耽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及带来损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问责制。

是指公司对所属各部门和各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或分公司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影响公司秩序和工作效率,贻误公司正常工作,或者损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公司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三、责任追究的原则。

实事求是认定责任,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原则。

四、责任追究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全体员工。

五、责任追究的内容:(一)决策责任追究1、公司部门负责人或分公司负责人在制定工作计划和规划各种经营方案等时,没有遵循____研究决策原则,擅自决策或擅自改变上级领导、____决定,给公司造成损失和影响的。

2、事后证明,决策人所做出的决策出现明显、低级错误或严重过失并给公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3、对公司决策不理解、不进行沟通,以消极态度对待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分清工作安排的轻重缓急,造成公司工作开展缓慢的。

(二)领导责任追究1、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决定贯彻不力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领导责任,导致各项目标无法完成或出现管理问题,或发生事故等造成不良后果的。

2、对本部门、分公司工作职责中的关键环节缺乏监督制约疏于管理;对下属出现问题失察或放任错误;未给予下属正确指导,未严格把关,导致未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的。

3、违反审批程序,越权、越级审批,造成差错或给公司带来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4、对突发性事件报告不及时或隐瞒、缓报、谎报,处理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的。

5、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坏、流失的。

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

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

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引言:问责机制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政府公正执法、强化政府的自我监督、改善行政效能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建立一个健全的问责机制,我们需要建立问责典型问题制度,该制度能够明确责任、建立标准、遵循程序,并最终实现行为问责和结果问责。

下面将从制度设立、问责标准和程序保障等方面详细讨论。

一、制度设立建立问责典型问题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应当明确划定了典型问题的内涵,规定了问责的原则和程序,确定了相关责任人。

此外,应当设立专门负责监督问责的机构,这一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对问责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二、问责标准制定问责典型问题的标准是问责机制的核心之一。

这些标准应当具体明确,不仅要求相关责任人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还要求他们遵循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其中,与典型问题具体相关的标准应当区分开来,并且要根据不同的行政领域和层级的特点进行细化,确保问责的公平和有效。

问责标准应当包括两个方面:行为问责和结果问责。

行为问责是指对责任人违反典型问题标准的具体行为进行问责,强调的是责任人的过程问题;结果问责是指对责任人在解决典型问题过程中的实际结果进行问责,强调的是责任人的绩效问题。

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开来。

三、程序保障在问责典型问题的过程中,程序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程序包括了问责的流程、证据的收集和权益的保障。

首先,问责的流程应当明确规定,确保问责行为的程序正当和合法。

问责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对于相关当事人有充分的申诉和辩护的机会。

其次,要广泛收集相关证据,确保问责行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证据可以来自于监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举报等多个渠道。

最后,在问责过程中,要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对其进行侮辱、诽谤、打击报复等不法行为。

四、完善问责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需要与其他相关机制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管理制度的追责与问责机制

管理制度的追责与问责机制

管理制度的追责与问责机制导语:管理制度是组织正常运行的基石,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追责与问责机制作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本文将从管理制度的追责与问责机制的定义、重要性、建立和完善、执行和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定义管理制度的追责与问责机制是指对管理制度执行中发生违规、失误等问题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措施。

追责主要是对责任人进行追究,而问责则是对责任人进行教育、警示和约束,以促使其改正错误,避免再次犯错。

二、重要性1. 提高管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管理制度的追责与问责机制可以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让每个成员都明白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2. 防范和惩治违规行为。

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可能导致各种负面后果,包括影响组织形象、损失利益等,追责与问责机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抑制违规行为的发生。

3. 促进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当某个管理制度反复出现违规情况时,可以通过问责机制推动对该制度进行反思、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和完善1.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要求和执行流程,为追责与问责奠定基础。

2. 设立专门的追责与问责机构。

组织可以设立专门的追责与问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的追责与问责政策、流程和标准,并进行日常的监督和评估。

3. 加强内部监察和审计。

建立内部监察与审计机制,加强对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执行1. 明确责任人。

发生违规情况时,需要明确责任人,并及时进行调查和调查,以了解真实情况和责任。

2. 依法依规进行追责与问责。

根据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对违规行为和失误进行追责和问责,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处罚。

3. 实施教育和改进措施。

除了进行追责外,还应该对责任人进行教育和改进措施,帮助其认识到错误,并在工作中避免再次犯错。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范文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本单位致力于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员工和公共安全。

为了加强对安全责任事故的防范和处理,特制定本问责制度范本,以实现事故责任的追究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职工和管理层。

三、追究责任的原则1. 安全责任明确原则:各职责部门和管理层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和义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 安全责任追溯原则:安全责任追究应当从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人开始,继而向上追溯,直到找到责任的最终承担者。

3. 安全责任依据法律原则:安全责任追究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四、责任的范围和级别1. 直接责任人:指在安全事故中承担直接责任的人员,包括现场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等。

2. 直接领导责任人:指直接管理或指导直接责任人的部门负责人。

3. 高级主管责任人:指对发生事故地点的安全负有监督或检查责任,但不是直接上级领导的负责人。

4. 各级组织行政责任人:指安全责任体系中的各级主管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分管安全的领导等。

五、责任追究的流程1. 事故发生处理人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和事故处理。

2. 事故现场的直接责任人应立即停止危险行为,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安全,并配合事故处理人员的工作。

3. 安全责任追究小组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依照责任追究原则,进行责任的划分和追究。

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责任人应进行责任认定并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对高级主管责任人和各级组织行政责任人应进行督促整改和约谈。

4. 直接责任人有权提供辩解和抗辩的机会,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做出最终的问责决定。

5. 安全责任追究结果和问责措施应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并记录在案。

6. 被问责人有权提出申诉,申诉应由独立机构进行审查,并及时给予答复。

七、问责措施1. 对直接责任人:a) 批评教育:对不慎违反安全规定但没有直接导致严重后果的,进行口头批评教育。

滥用问责,或者在问责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的案例

滥用问责,或者在问责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的案例

滥用问责,或者在问责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的案例1. 问题的现象与性质在各个领域,问责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和个人履行职责,切实解决问题,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然而,近年来也不断有关于滥用问责权力的报道。

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机构对于问责工作的处理不够严谨,甚至出现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滥用问责权力的案例最近有报道称,某市政府对一名基层干部因发生严重安全事故而被问责的情况处理得十分恣意。

虽然事故中该干部存在过错,但违反了问责工作的程序规定,对其进行了过度的惩罚,导致该干部家庭陷入困境。

这样的滥用问责权力不仅让当事人承受了不应有的痛苦,也动摇了社会对问责制度的信任。

3. 在问责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的案例另外,还有一些案例显示出了问责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

某政府部门对一起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了问责处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并未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导致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这种问责工作中的不负责任,不仅让违规行为者逍遥法外,也让公众对问责工作失去信心。

4. 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这些滥用问责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原因。

可能是相关部门在问责处理时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过于主观地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导致了滥用权力的现象。

另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问责工作的职责人员本身对于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导致了问责工作的松懈和不负责任。

5. 应对问题的思考与措施针对滥用问责和不负责任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问责工作的规范和监督。

需要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和程序,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避免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

另也需要加强对问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确保问责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6. 结语问责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关部门和个人要始终牢记问责的初心,坚守公正廉洁的原则,确保问责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让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

追究问责管理制度

追究问责管理制度

追究问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结第一条为规范追究问责管理,健全内部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失职行为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秩序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追究问责对象包括具有管理、技术决策权限或处在管理、技术关键岗位或对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的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追究问责,是指对员工违反法律法规、集团规章制度,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失职、渎职行为给予的责任追究。

第四条追究问责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依法依规、失责必究。

依据法律法规、集团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失职人员,必须追究相应的责任。

(二)问责必严、责罚适当。

追究问责工作应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在充分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上,依规公正地处理相关责任人。

(三)分层分级、落实责任。

追究问责工作应按照经营管理权限及职能职责,分层分级开展职责权限管辖范围内的责任追究工作,层层建立健全问责制度规范,把问责落实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

(四)惩教结合、纠建并举。

在严肃追究问责的同时,加强案例总结和警示教育,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经营管理漏洞,健全追究问责工作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失职行为的发生。

第二章追究问责的情形第五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应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究问责:(一)对法律法规、集团规章制度或决议决定,未贯彻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二)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不负责、不担当的,或职责权限管辖范围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管理松懈、问题突出、违规违纪行为多发的;(三)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公司投资、购销、生产运营、财务管理、工程管理、职工权益、企业名誉等方面造成损害的;(四)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职责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事件、案件的,或对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案件未按规定报告和处置的;(五)对重大风险隐患、内控缺陷等问题失察的,或发现重大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的;(六)不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不作为、乱作为的,或对重点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力、推诿扯皮的;(七)违反集团公司相关保密规定,泄露秘密的;(八)其他失职、渎职应当问责的情形。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范本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范本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范本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强化企业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制度,减少和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所属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等。

第三条安全责任事故是指在企事业单位内执行过程中,因违反相关安全规定或管理不当等原因所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第四条问责制度是指对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处罚的制度。

第二章问责责任第五条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对安全责任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第六条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向领导层汇报。

第七条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必须切实加强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有效地执行相关安全规定。

第八条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章问责流程第九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后,企事业单位应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人。

第十条根据调查结果,企事业单位应成立事故处理委员会,由相关领导以及安全专家组成,对事故责任人进行问责。

第十一条事故处理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确定责任人的具体违规违纪行为,并且给予适当的处罚。

第十二条事故处理委员会应及时将问责结果通知相关责任人,并将处理结果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公布。

第十三条监管部门应及时了解问责结果,并将处理情况纳入监督检查的范围。

第四章问责措施第十四条对于违反安全规定或管理不当导致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人,依据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以下问责措施:(一)口头警告:对于违反安全规定不严重、后果较轻的情况,给予责任人口头警告。

(二)通报批评:对于违反安全规定较严重、后果较重的情况,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并将通报批评的结果纳入个人档案。

问责及追究制度

问责及追究制度

临海市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机关干部工作问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临海市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是全市水利、海洋与渔业系统全体行政、事业工作人员,以及借用人员和临时工均属本问责对象。

第三条问责处理不予跨年度累计。

第二章问责事项第四条有下例行为的予以问责追究。

(一)行政不作为。

主要是对上级领导作出的决策不贯彻、不落实,对工作职能和具体工作岗位职责不履行,对组织分配的任务能完成但不及时完成,并带有抵触情绪或主观故意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视为行政不作为,予以问责。

1、不贯彻落实或者拒不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市政府决策以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的。

2、不及时完成"市两会"、市党代会等涉及本部门工作的议案、提案、交办件,或有意不予答复,或态度不够诚恳、工作不够细致到位,造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强烈不满的并投拆的。

3、对局班子确定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以及交办的事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未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造成上级主管部门追究的。

4、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对其分管线或下属单位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不制止、不查处的。

5、由于工作不到位、不重视或措施不力导致发生重大案件、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影响的。

6、对市政府为民服务热线中心交办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查处并答复,而有意超过答复期限或拖而不答的。

7、要求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和解决,造成损害群众合法权益或出现10人以上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

8、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限内能完成而主观不完成工作任务的;9、非常时期(如台风影响时期)不服从领导命令、工作失职或临阵脱逃的。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是指针对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促使责任人切实履行安全职责,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具体的问责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界定:明确每个岗位、部门的安全责任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范围。

2.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安全规定、管理不当或失职渎职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责任人的责任程度,可以进行警告、记过、降职、调离岗位、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处罚。

3.问责程序:明确问责的程序和流程,包括调查取证、责任认定、问责决定、申诉处理等环节,保证问责的公正和合法性。

4.问责依据:明确问责的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等。

5.问责结果的公示:对问责结果进行公示,增加问责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6.激励机制:在问责制度之外,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安全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积极性。

总之,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是一种在事故发生后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和问责的制度。

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促使各级领导和责任人严格履行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问责制度是一种精确界定责任、实施惩处和约束的制度,它通过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追究流程和问责依据等要素,确保责任机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履行安全职责,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

下面将从问责制度的基本原则、问责流程和问责依据等方面详细介绍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

一、问责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法定原则。

问责制度要依据法定法规和制度规定,明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为依据进行问责,既要保障追究责任人权益,又要将依法问责作为一种原则,保证公正公平。

(二)权责一致原则。

问责制度要明确责任主体,将其法定职责和权力与追究责任的义务相统一,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

(三)公正公平原则。

问责制度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问责,不搞特权、公报私仇和随意打压等行为,保障每个责任人享有公平公正的问责程序和权益。

(四)惩前毖后原则。

问责制度要注重事后追究责任,通过问责的手段来约束责任人,确保责任人员履职尽责,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五)严明纪律原则。

问责制度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确保追究责任人的问责程序条理清晰,操作简便,问责流程完善。

二、问责流程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的流程主要包括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和问责决定三个环节。

责任认定阶段是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责任人的界定。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鉴定,弄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归属。

然后由相关部门对责任进行认定,并逐级上报,最终由有关领导作出决定。

责任追究阶段是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和问责。

责任追究要依据责任认定的结果,根据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或组织措施,并在一定的程序和时间内完成。

(半11)专家评说问责制、另类“河长”

(半11)专家评说问责制、另类“河长”
周汉华:问责应区分政治与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的问责制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改进。官员被免职或者引咎辞职大都是因为对重大事故负有某些责任。 但是,问责所问的到底是什么责任?是政治责任还是法律责任?问责的效果怎么样等等问题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缺乏规范性。因此,被问责的官员复出时就难免遭到公众的质疑。 现行的问责制在问责的主体、问责的范围、问责的条件、问责的程序以及问责的后果等等方面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界定, 问责所问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边界尚不清晰。 对官员进行问责涉及认定法律责任还是政治责任的问题。目前的公务员法、《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政府信 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官员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但是缺乏对官员政治责任的认定。这恰恰给部分被问 责的官员复出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质检总局有关鲍俊凯异地升迁的表态,在法律层面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但是官员之所以被问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他们有关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后果,需要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追加他 们的责任。如果是对政治责任问责,那么质检总局提供的依据就是错位的。 对官员政治责任的要求与法律责任的要求是不同的。被问责官员承担法律责任只是问责制中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只强 调法律责任、忽视政治责任的问责,这将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其三,行政问责的监督机制不完善。首先,在问责过程中监督不到位。由于尚未形成程序性问责,在问责过程中,谁
来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次,问责后的监督也存在缺 失,问责后的监督包括问责的效果如何、公众有何反应。但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监督还不够健全,还有许多工作要 做。 其四,有关问责制的法律还很不健全。因为在问责制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所以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行 政问责的法律。问责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 暂行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相关规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行政问责法,规范问责主体 及权力,规范问责客体及职责,规定问责事由,厘定问责标准,规定问责程序,主要包括责任的认定程序、问责的启 动程序、问责的回应程序等,做到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只有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才能摆脱 现有问责模式的缺陷。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范文(二篇)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范文(二篇)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范文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

为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势在必行。

一、加强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法律依据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制度的健全完善。

我国相关法律律法规中,明确了对安全生产追究责任的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的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布局和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安全生产的战略地位和核心任务。

2. 防范为主,以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主要目标,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 依法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对违法违规者依法追究责任。

4. 严格问责,对安全生产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形成对责任人的震慑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为了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机制,需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具体包括:1.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调查组由具备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技术鉴定。

2. 根据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对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划分。

责任划分应综合考虑单位和个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过失程度、造成的后果等多个因素。

3. 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根据责任划分结果进行追责问责。

对于责任明确的单位,可以采取罚款、停产整顿、吊销执照等措施进行处罚;对于责任明确的个人,可以给予行政警告、罚款、停职直至解聘等处罚。

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度摘要:一、引言1.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的背景和重要性2.文章目的和结构二、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概念与内涵1.企业责任的定义2.追究问责制的含义3.企业责任与追究问责制的关联三、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实施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2.依法依规原则3.层级负责原则4.及时高效原则四、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具体措施1.明确责任分工2.建立问责机制3.强化考核评估4.落实责任追究五、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案例分析1.案例介绍2.案例中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运用3.案例启示六、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在我国的现状与挑战1.政策法规完善程度2.企业内部实施情况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七、推进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3.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4.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八、结论1.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重要性2.应对挑战,发挥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实效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其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度作为一种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旨在阐述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概念、原则、具体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对其在我国的现状与挑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推进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建议。

二、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的概念与内涵1.企业责任的定义企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社会、环境、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

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未能履行责任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对责任人进行问责的制度。

2.追究问责制的含义追究问责制是指在企业内部或外部,对未能履行职责、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责任人进行查找、核实、追究、处理的制度。

3.企业责任与追究问责制的关联企业责任追究问责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保障机制。

通过实施追究问责制,有助于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维护各方利益。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问责制度模版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责任事故的追究和问责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问责制度。

第二条本问责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第三条安全责任事故是指因违反相关安全规定、程序或者管理不到位,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故。

第四条问责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严肃公正的原则,确保追究责任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第五条问责的目的是惩治失职渎职行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推动安全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第六条问责应当根据事故性质、情节和责任程度进行分类,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纠正措施。

第七条问责应当注重程序正当性和合法性,确保被问责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问责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问责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问责程序第九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确定责任。

第十条调查组应当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调查组应当听取和调查事故发生地的相关人员的陈述,查阅事故现场材料,进行线索分析,做出调查结论。

第十二条调查结论应当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人及相关证据等内容,并附上相关文件材料。

第十三条调查结论应当依法报送相关部门或单位,由相关部门或单位决定是否进一步追究责任和开展问责工作。

第十四条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当根据调查结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并记录相关问责决定和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被问责者有权提出申诉,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当事实核查,做出决定并告知申诉人。

第十六条被问责者不服问责决定的,可以依法依规进行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问责工作完毕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当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工作水平。

第三章问责措施第十八条问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一、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开除等。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履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领导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是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履行人和追究责任的程序与方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第五条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公正、公开、有据可查。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的明确第六条本单位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第七条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主管负责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协助最高行政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第八条本单位各级主管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计划和工作要求,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九条安全生产责任人员应当及时获取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熟悉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安全生产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事故不发生。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的追究第十一条对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人员,依照本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对于造成安全事故或者严重后果的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员应当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对于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不力、未能及时发现、报告和整改安全隐患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警告。

对于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的,可以给予停职、降职、免职等处分。

第十四条凡属公务员的人员,在依法进行追究的同时,还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第十五条对于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过程中的证据收集、调查取证、听证听取意见等事项,应当依法、公正地进行,保证追究过程公正、公开、透明。

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

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

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公正、公平的社会治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通过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问责制度,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问责典型问题制度的深度评估1. 深刻认识典型问题的重要性:典型问题代表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问题的源头、规律和根本原因,为改进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建立健全的问责典型问题制度,意味着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避免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

2. 健全问责机制的必要性:健全问责机制是保证典型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的关键。

只有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和严格的问责程序,才能确保典型问题得到公正处理,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的落实。

问责机制也是对责任人的一种激励和警示,促使其履行职责、改进工作。

3. 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深入探索典型问题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存在的制度漏洞、管理不善、个别官员失职等问题。

只有找准问题根源,才能对症下药,避免改头换面,推动真正的改革和进步。

二、问责典型问题制度的广度评估1. 构建全面的典型问题登记和报告机制:建立一个全面的典型问题登记和报告机制,能够及时收集和上报各类典型问题,为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数据支持。

2. 建立多层次的问责机制:问责机制应该设立多个层级,包括基层、中央和地方等,确保各级组织都能够对典型问题进行问责。

还应该准备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优秀的表现和积极的改进行动。

3. 促进问题的公开和透明: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能够使典型问题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监督。

只有将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才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监督,推动问责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制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典型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公司安全生产行政问责追究制度范文(2篇)

公司安全生产行政问责追究制度范文(2篇)

公司安全生产行政问责追究制度范文第一条、指导思想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促使各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问责原则1、安全生产问责坚持有错必究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2、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四不放过”(事件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第三条问责范围1、问责方式分为生产安全事故问责和交通事故问责,对安全隐患产生单位、事故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

2、问责范围为公司所属各单位、责任单位负责人、事故相关责任人和按照“一岗双责”原则负有责任的相关责任人。

第四条、问责内容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情况,包括机构人员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安全投入以及隐患整改等方面基本制度建设和贯彻执行情况。

2、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事故原因分析、责任人员处理、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等情况。

第五条、对责任人的问责追究方式:1、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2、停职检查3、调整工作岗位4、留用查看5、免职6、经济处罚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第六条、问责追究1、一级问责:(1)发生主责交通事故,一次死亡____人,或一次重伤____人以下;(2)发生同责以上交通事故,一次死亡____人;(3)发生场内工伤事故6级致残____人以上或4级以上致残____人以上;(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车损、货损、人员受伤救治,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十万以上,或本年度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三十万元以上;发生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根据问责内容,依照事故调查或倒查责任,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以下处理:(一)对责任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二)对责任单位安全生产分管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或停职检查(三)对肇事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四)对责任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分别减、扣发安全风险金和单位安全经费。

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

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

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司法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权力机构,在维护社会公正、稳定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司法机关的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以确保司法公正、权威,我国司法部门对于案件的质量追责问责制度不断完善,这不仅是司法体系的重要保障,更是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的重要措施。

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是指建立起针对办案工作过程中的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法律规定的程序和结果得到落实,维护司法公正、权威,体现司法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从发案到结案,司法工作者都应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办案,确保案件质量,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规范司法行为,保障司法公正。

首先,建立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可以促进司法公正,使其更加规范化。

案件质量不仅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乎司法机关的形象。

如果司法机关存在侥幸心理,脱离实际,对办案的精益求精,对案件的质量要求不高,那么就容易出现诸如存在不公、不当、不规范等问题,这样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司法公信力和判决公信力,从而引起社会的不满和质疑。

因此,司法机关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以案件质量为核心的问责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在司法机关的“双重政治保障”下享有公正权益。

其次,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是监督司法行为的重要手段。

从案件的办理过程到公诉阶段,再到宣判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有任何纰漏的,每一个司法工作者也都要全程跟进,落实相关工作,以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定期检查、内部监督、外部监督都是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可以使司法工作者心中有法度、办案有章可循,提高单位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从而有效解决司法中的问题和矛盾。

最后,当前的司法行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如诉讼成本高、司法效率低等问题,而建立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可以促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率,使案件质量不断提升,从而推动司法机关的改革和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和认可。

总之,案件质量追责问责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司法公正和监督,还可以推动司法改革和提高司法效率,是当前司法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典型案例评说问责追究制度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因三鹿奶粉事件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处以记大过处分的三鹿事件重要责任人、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已出任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打开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网站,人们会发现,在领导信息一栏赫然显示:局长、党组书记鲍俊凯。

鲍俊凯的行政级别也从副厅级升为正厅级。

联想起诸多曾被问责的官员纷纷易地为官,人们在问:问责制到底怎么了?
被问责者先后复出招来热议
不但鲍俊凯异地复职,因三鹿事件而被记过的河北省农业厅原厅长刘大群也早在今年1月份被选为邢台市市长。

此前更有媒体报道,因对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而被撤职的原瓮安县委书记王勤也已悄然“复出”,调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财政局任副局长;因“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已复出并担任该县县长助理一职。

从王振俊、王勤到刘大群、鲍俊凯,他们在各种具有广泛影响的事件中负有不同责任,而被高调问责的官员在悄然之间纷纷复出,使公众对“问责制”的严肃性产生疑惑。

更有学者质疑,问责制就是让“带病官员”休个短假,待时机成熟便重新“安排”甚至升迁。

问责制到底怎么了?为什么那些被问责的官员会在问
责后短时间内纷纷复出?问责制到底有没有漏洞?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政府行为与群众认知之间存在错位
公众对问责制存在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问责的标准和程序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政府的标准和群众的标准之间存在错位,政府的问责和群众的期望之间存在错位。

由于信息不完全公开,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原因、理由和程序,公众均一无所知。

“轰隆隆”被问责,“静悄悄”重新上岗,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导致群众大惑不解。

事实上,许多地方在人事任免之前都要进行公示的,但只是在内部公示,普通群众是看不到的。

在大多数群众看来,官员被免职就是罢官,永不录用。

其实,这是由于部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不熟悉造成的。

实际上,免职在制度上的意思只是免去现在所担任的职务。

造成群众对问责制不理解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政府所做的远远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有关部门的运作和老百姓的期望相差较远。

问责应区分政治与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的问责制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改进。

官员被免职或者引咎辞职大都是因为对重大事故负有某些责任。

但是,问责所问的到底是什么责任?是政治责任还是法律责任?问责的效果怎么样等等问题都还没有给出明确
的解释,缺乏规范性。

因此,被问责的官员复出时就难免遭到公众的质疑。

现行的问责制在问责的主体、问责的范围、问责的条件、问责的程序以及问责的后果等等方面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界定,问责所问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边界尚不清晰。

对官员进行问责涉及认定法律责任还是政治责任的问题。

目前的公务员法、《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官员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但是缺乏对官员政治责任的认定。

这恰恰给部分被问责的官员复出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质检总局有关鲍俊凯异地升迁的表态,在法律层面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但是官员之所以被问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他们有关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后果,需要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追加他们的责任。

如果是对政治责任问责,那么质检总局提供的依据就是错位的。

对官员政治责任的要求与法律责任的要求是不同的。

被问责官员承担法律责任只是问责制中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只强调法律责任、忽视政治责任的问责,这将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不要让问责制变成平息民愤、取悦舆论的表演
当前,行政问责中有许多问题还没能够很好解决,导致行政问责制在实施过程中步履蹒跚。

权责不清是问责制执行
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问责主体缺位。

政府官员经过授权才拥有公共权力,其责任对象应是人民群众,官员问责的主体也应是人民群众。

按照宪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同级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要对人大负责,人大代表有宪政权威上的质询权。

遗憾的是,不少地方人大的监督权力还有待加强。

目前,官员问责主要还是局限于行政部门内部的上下级之间。

其二,问责制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流于形式。

官员问责制,是一种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和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

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把行政问责制形式化,简单化了。

在这个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任何部门都无法忽视舆论监督的力量,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注重自己在群众中的公共形象,生怕被媒体和舆论抓住把柄。

这就导致问责制的实施更多地取决于媒体与社会的关注程度,而不是事件本身的大小。

哪个事件引起舆论强烈关注,有关部门就会启动问责制,对负有责任的官员进行处理,给舆论和社会一个交代。

哪个事件没有引起舆论的关注,即使犯了很大的错误,相关责任人大多也不会受到行政问责。

政府部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的确应该吸纳群众的意见和重视舆论监督,但是如果问责制被当作敷衍舆论和群众的工具,那么其作用会大打折扣。

其三,行政问责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首先,在问责过程
中监督不到位。

由于尚未形成程序性问责,在问责过程中,谁来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次,问责后的监督也存在缺失,问责后的监督包括问责的效果如何、公众有何反应。

但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监督还不够健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四,有关问责制的法律还很不健全。

因为在问责制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所以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行政问责的法律。

问责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相关规定。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行政问责法,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规范问责客体及职责,规定问责事由,厘定问责标准,规定问责程序,主要包括责任的认定程序、问责的启动程序、问责的回应程序等,做到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只有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才能摆脱现有问责模式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