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中评价量表的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思考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选择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学科内容,通过小组协作、小组自我探索、结果总结评价的过程来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综合思维和社会沟通能力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具体介绍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项目式学习”学习模式主要以现实问题为基础,采取“边做边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探索和发展。
数学“专题学习”让教师不再机械化课堂教学,而是以学生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帮助学生分散和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决定一个主题并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水平去发现和提问,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
“项目式学习”的具体过程是教师首先提出驱动问题,创建评估量表,然后让学生参与和投入主观探究学习,最终达到应对真实评估世界的目标。
一、项目式教学的优点项目式教育源于西方国家的体验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将课本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经验的缺乏使小学生难以理解深奥的数学问题,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探索,将复杂的逻辑转化为简单的具体数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数学的大部分理论知识都需要去验证,因此,学生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和分析,并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经验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由于数学问题往往具有逻辑性,仅靠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共同学习和合作,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培训模式、方法和策略(1)项目和分组工作的确定结合课本的文字内容,选择生活中可以考察学习的知识点,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项目设计。
此类内容在作为学生探索的项目之前,必须能够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和道德价值。
小学科学stem项目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科学stem项目评价量表的设计
与实施
小学科学类STEM项目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STEM项目是指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作为基础模块,将小学科学知
识与创新实践融合,通过小学生参与的形式,展开科学实践活动,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以整合的方式改善小学科学教学的总体效果。
为了实施和发展这种项目,以及促进学校更好的施行,需要有一套公正可行的评估性量表。
首先,确定小学STEM项目的评价指标,除常见的观念认知指标外,评价量表
中还包含了对师生参与度、实施效果、项目安全健康以及课堂创新引领等非常量质量指标,来评价学校学生参与STEM项目的实施情况。
其次,评价量表设定也要根
据不同学校学生参与STEM项目实施的情形,或者为不同学校评定不同权重,或者
做出整体分值评价,以更精确的反映学校的实施水平。
此外,在根据学校的特定情况实施小学STEM项目时,也要注意课程安排,调
整参与学生的角色,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保证项目的健康进行,以及内容分类清晰,不同科目的应用,依据指定内容进行指导等方面,以更好的有效地投入小学STEM
项目,以实现更优质的教学结果。
有效实施小学STEM项目需要对项目本身特征及学校优势进行深刻剖析,并根
据相应指标,编制小学STEM项目评价量表,依据量表的反映,以更精确的衡量小
学STEM项目的可行性、效果和安全可控性,从而使得学校的实施更有序、更有针
对性,实现高质量的小学STEM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沈新荣来源:《教育》2015年第03期一、项目学习评价的意义传统的以书面考试为代表的诊断性评价方式,旨在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发展水平,明确其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学评价“考察和鉴别课堂教学的知识绩效”功能,但这远远不是评价的全部意义所在。
1.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教学评价代表了国家办学及学校育人的价值取向,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而,常常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项目学习将评价从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这一严重窄化的教学目标中解放出来,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致力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促进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评价理念的变化势必将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点,从而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
2.指导和调控教学系统的良性运作。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采选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项目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明确了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及任务分工,可以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在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极尽优化和具化。
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既易于为师生观察、分析,又是可以经由行动而实现的,对教学系统的运作产生指导作用。
相比按部就班、层次分明的传统教学模式,项目学习系统中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更为“生成”,也更为“复杂”,其良好状态的维持也就更具“挑战”。
项目学习评价体系一旦建立,便具备了时效较长、稳度较高的特性,可以成为各要素行动的参照。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各要素通过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内部结构与对外关联,从而建立起一种系统中的良好秩序,这便是教学评价的调控作用。
3.激励和促进学生志趣能力的主动发展。
项目学习对传统的社会价值取向评价进行了纠正,将外部需要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转变为立足内驱力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项目学习评价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引导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与实践探索,促进了学生志趣及能力的主动发展。
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训课程学习总结量表编制与测评实践

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训课程学习总结量表编制与测评实践一、引言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训课程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测量与评估能力。
本文将总结我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收获,重点介绍了量表编制与测评实践的相关内容。
二、理论学习与背景知识在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训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系统地学习了量表的编制步骤、信度与效度的评估方法,并了解了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
这些理论学习为我们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量表编制流程与实践技巧1. 问题明确与目标设定量表编制的第一步是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素,设计问题并设定目标。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考虑待测量的心理构面,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并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项目池的构建与筛选根据目标设定,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可能项目的项目池,并对其中的项目进行筛选。
在筛选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与测量构面的相关性以及语句的理解度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3. 量表试验与修订在量表编制的早期阶段,我们需要进行预测试,确保试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试题试用和访谈等方式,我们收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并对量表进行修订与改进。
4. 信度和效度的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内部一致性分析、重测信度和因素分析等。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量表的改进提供依据。
四、测评实践与案例分析在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训课程中,我们得到了实践的机会,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测评,提升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逐步了解了不同测评工具的应用领域和特点,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表,并熟悉了测评报告的撰写方法。
五、心得与收获通过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训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量表的编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问题的准确性、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应用范围等。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讲,项目式学习与中考试题中关于素养的考查完全相符,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教师应深度挖掘实际教学内容,并且从实际问题以及热点事件入手,加深化学以及生活的联系,逐渐在项目学习中渗透所学知识,有效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激发,而且还能够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借助组内合作以及组间交流等,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熟练掌握表达技巧,并凭借真实社会问题探究,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一、项目式学习概念项目式学习具有动态化特征,应鼓励学生从现实中的问题入手,深刻领会知识要点,掌握相关的生活技能。
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水平,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领导力以及动手能力。
与此同时,项目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尽早面对现实生活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期间,科学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需要将学习内容以项目形式呈现出来,并采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复习课学习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大力提升学生化学知识实际应用水平。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应用原则初中复习课项目选择期间,教师应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作为依据,并立足学情,尽量选择一些切入口小以及角度新的项目。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化学,本身化学知识储备就相对较少。
因此,项目选择原则应是体现化学特色,并与生活紧密结合。
从项目来源上进行分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用品或者是实验中的真实问题,也可以选择热门新闻。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项目作为抓手,不断梳理化学核心知识,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真正落实新课改教学思想。
(一)体现学科特色原则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在中考中实验分值比例越来越大。
《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

《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项目式教学(PBL)作为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青睐。
而在PBL教学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关乎教学效果的展现。
《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看来,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接下来,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
深度方面来看,《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是基于项目主题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的。
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实践中,根据项目要求展开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度方面来说,《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涵盖了诸多方面的评价要素。
其中,不仅包括了项目研究的质量、解决问题的方案、成果的呈现等项目相关方面的评价,更涉及到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素质表现,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结回顾,《项目式教学》附录中的PBL教学实践评价量规,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指导,更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反馈。
通过这种量规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量规实践应用(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价量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估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量规作为一种科学、系统、规范的评价工具,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可量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评价实践中。
二、教学评价量规的优势1.客观性:教学评价量规以明确的标准和指标为依据,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可操作性:教学评价量规具有明确、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操作。
3.可量化:教学评价量规采用量化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4.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量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评价量规在实践中的应用1.制定教学评价量规(1)明确评价目的:在教学评价量规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评价目的,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2)确定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
(3)制定评价标准:针对每个评价指标,制定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实施教学评价量规(1)教师自评:教师根据教学评价量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同行互评: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交流,根据教学评价量规对彼此的教学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3)学生评价: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分析评价结果(1)总结经验: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2)制定改进措施: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践

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践[摘要]目前形成性评价虽已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评价中,但由于缺少客观有效的量表,造成学生的成绩最终还是以一卷定胜负。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与大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及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评价量表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形成性评价虽已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评价中,但由于缺少客观有效的量表,造成学生的成绩最终还是以一卷定胜负。
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有其优劣,如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评价,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我们的评价体系将更科学。
教师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评价理念及实施的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形成。
因此,教师的评价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在教学中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利用各种层次和阶段的评价量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利用评价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的理论依据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观察、访谈、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低焦虑的评价方式。
其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测试性和非测试性以及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可共同参与评价。
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
运用表现性评价_推进项目化学习

49运用表现性评价 推进项目化学习张丽娟 | 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双减”政策和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对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中存在着片面、浅化和割裂的问题。
如学生素养达成的过程无法可视、学生素养评价的结果无法精准、教学评一致性的做法无法跟进。
在此背景下,表现性评价以其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成为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常用的评价方式。
它致力于通过设计高质量的行为表现期望列表和评价规则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反思、监测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学校在2022学年开展了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目标指向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依据课标定主题定目标确定教研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教学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
在预热准备阶段中,各个学科教研组依据“单元信息研磨表”,做好教研单元项目学习的顶层规划。
如数学组围绕“单元视角下空间观念整体建构学习路径的课例研究”。
根据图形特征将图形与几何分成一维、二维和三维三个部分,对比发掘内在联系,抓住数学本质。
经过分析、整理和规划,得到图形与几何的“网状结构图”。
再由各年段教研组各自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研修单元主题。
制定单元项目学习目标。
项目学习目标是单元项目开发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在一级教研中,要求组内每位教师阐述对教研单元的思考,再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框架、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融通旧知与新知,找到要素关联点,确立项目目标。
如科学组以五年级“船的研究”单元为内容,进行单元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根据2022版新课标,“船的研究”单元的学习内容隶属核心概念 “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并指向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评测与完善等过程,感受船的设计并进行物化。
基于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了如下单元表现性评价学习目标:科学观念,认识船的材料、结构及动力系统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船的设计与制作中;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科学原理对船的设计提出新颖、合理的观点,开展初步的创意设计,结合船的设计图和模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探究实践,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的过程,具有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检验的能力;态度责任,体验制作船的成功和乐趣,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

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摘要:以“提高葡萄酒品质”为主题情境,学生通过“选定项目,激活旧知”、“活动探究,展示新知”、“作品制作,应用新知”、“融会贯通,成果交流”四个环节开展学科项目式学习,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阶思维能力;核心素养近年来,项目式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项目式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其学习本质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同时,项目式学习又体现出项目特质,包括真实的情境性、系统思维和产品导向。
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促进学生的切身体验与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与实践创新[1]。
项目学习内容追求多元化、个性化。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处于这个时期的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也可能会因发展的不平衡而有自卑感,因此课程内容要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学习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
项目内容则建立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
项目内容考虑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本文所涉及的项目式学习指向的是学科项目式学习。
以具体真实的生物学科项目情境为载体,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探索,调动所学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2]。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是普通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
其中涉及到果酒果醋发酵以及制作泡菜等探究实践活动。
本单元学习所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发酵菌种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举例说出发酵工程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生命观念)。
比较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科学思维)。
设计实验探究发酵的条件(科学探究)。
对评价量表的总结

对评价量表的总结什么是评价量表评价量表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工具,主要用于测量和评估特定变量或概念。
它通常由一系列陈述或问题组成,被用于获取被试者关于某种特定主题的态度、看法或经验。
评价量表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
评价量表的分类评价量表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评价量表分类方法:1.按照测量的属性:评价量表可以用于测量多种属性,比如情绪、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
根据被测量属性的不同,评价量表可以进一步分为情绪评价量表、人格评价量表等。
2.按照测量的方法:评价量表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比如自报量表、观察量表、生理指标量表等。
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情境。
3.按照量表的结构:评价量表可以分为单维度评价量表和多维度评价量表。
单维度评价量表包含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或陈述,用于测量一个特定概念或变量。
多维度评价量表由多个子量表组成,每个子量表针对一个特定的维度进行评价。
4.按照测量的范围:评价量表可以用于测量个体内部的属性,也可以用于测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个体内部的评价量表通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或特质,而个体间的评价量表通常用于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使用评价量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评价量表进行研究或临床实践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1.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在选择评价量表时,需要考虑被测量属性的特点、研究目的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同时,还要确保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注意评价量表的适用性:评价量表的适用性与被测群体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使用评价量表之前,需要对被测群体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并确保评价量表的语言和内容对被测群体是恰当和可理解的。
3.注意评价量表的使用指导:评价量表的使用通常需要一定的指导和训练,以确保被试者能够正确理解和回答评价量表中的问题。
在使用评价量表时,需要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被试者正确完成评价量表。
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化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化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项目化学习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学习模式,其特点就是以任务驱动为起点进行学习。
表现性评价主要是以三个维度的设定对过程进行评价。
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指向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即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尤克里里如何让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以任务驱动为起点的项目化学习无疑是课程设计模型中的优良选择。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则是让思维和能力的养成更为显性化和可视化。
故笔者尝试将两者结合。
1.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化学习的有机结合(一)、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二是需要有一个真实的任务驱动,三是需要明晰的评价细则。
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必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体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选择,对个别目标进行突出表达。
任务驱动:提供一个真实且合适的情境作为课程的背景,循循善诱,使得学生能够在每个小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会并体验方案设计、实践操作等过程。
评价细则:根据不同的任务设定不同的评价层面。
评价的分级不但在任务的步骤上进行分级,还在任务的完成度上进行分级。
分级的标准根据具体的任务内容进行调整。
(二)、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在设计流程上分为内核知识背景、驱动性任务、高阶思维养成、实践操作、成果展示、整体评价。
内核知识背景是作为整个项目化学习的基础部分。
驱动性任务是整个项目化学习的核心主链,任务的选择必须要基于真实情境。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整个课程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
高阶思维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养成的,包括创见等六个方面。
1.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化学习课程中的实施方式(一)、模型解析信息提炼:对教师提供的背景知识、材料,如说明书、诊断表等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为之后的产品制作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方案设计:学生根据任务本体的需求进行方案构思。
方案的构思是小组成员之间的整体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书面表达则是锻炼学生以语言文字、图像、表格等多重手段进行表达。
项目式学习下小学语文增值性评价实践研究——以四年级“我的动物朋友”习作项目为例

LIBERAL ARTS FANS2023年第24期教育教学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改推崇的育人新模式。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需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各种任务为抓手,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语文学习与研究,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必须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期间的行为及进步进行精准评价。
但由于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灵活性强,其教学结果很难用传统的评价方式精准衡量,因此教学评价问题一直是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 阻碍。
一、语文项目式学习中实施增值性评价的意义首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评价方法,增值性评价不只关注最优秀的学生,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强调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与分析,这与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个体进步情况的反馈的特征高度一致[1]。
其次,增值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三级跳”评价,以“三级跳”这一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的过程性评价为依托,增值性评价形成了“前测—中测—后测”的逻辑闭环,以多次评价为基础,了解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表现,对学生在项目学习各个阶段的成长情况进行持续的追踪,全面衡量学生在项目问题提出、项目问题解决、项目成果展示三个阶段的表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将增值性评价体系引入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解决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活动推进中评价难的问题,确保项目式学习过程、结果与项目式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而保持项目式学习过程、结果和项目式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也是贯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表现。
二、语文项目式学习中的增值性评价模型在探索增值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路径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项目式学习中的增值性评价的定义。
在项目式学习中,增值性评价的主要对象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达成项目式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切认知能力及非认知能力。
结合语文项目式学习的独特性,笔者对项目式学习中的认知能力目标与非认知能力目标进行梳理,具体如下:(一)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包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操作技能等。
Rubrics量表在计算机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Rubrics量表在计算机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为了有效促进计算机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提出了Rubrics量表在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的使用。
精心设计微课程和教学问题,对微视频资源进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课程重点、知识点和难点;之后通过问题驱动方法利用全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执行实践项目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并且解决。
对知识学习内容强化,使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Rubrics量表;计算机;实践课程计算机实践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创新与问题解决等能力,但是现代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对学生期末考试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造成了忽略。
Rubrics量表能够将任务划分成为多部分,并且详细描述部分合格或者不合格表现,教师参与到评价中,但并不是唯一评价者。
以此表示,Rubrics量表能够对学生是否具备某能力进行衡量,对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1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生重点为学习,课堂为学习主战场,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使课堂关注度得到提高,并且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培养,此为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一,现代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
目前,学生能力需求不仅是专业知识能力,还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核心能力。
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缺少师生互动,教师照本宣科。
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存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学会,但是下课就会忘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师,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部分简单的问题学生还是无法挥发,也无法有效的使用。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问题并没有感性的认知,从而也无法接受抽象化的理论知识。
此教学过程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知识能力,也就是无法培养其核心能力。
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受到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以此使其在计算机学习初期缺乏主动性,无法发挥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学习中评价量表的实践应用
作者:黄水妃张晓婷
来源:《教育》2015年第20期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在现行开卷考试制度的模式下,很难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难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中项目学习模式的引入可以调整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氛围,而用评价量表来实现对教学的评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模式无能为力。
人才的选拨不再以成绩为唯一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被纳入到中考招生依据,“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成为历史,这是对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是时代的进步,对初中教学的改变意义是深远的。
评价体系的改变带动了初中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与中考选拨制度接轨。
基于项目学习,形成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每一个评价过程中,需要设计一系列的评价量表来实现评价目的。
评价量表又称“评比量表”,是对提出的问题,以两种对立的态度为两端点,在两端点中间按程度顺序排列不同的态度,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态度。
在项目学习教学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团队合作表现、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结合项目学习开展的流程,在项目开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需要评价量表来实现评价。
一、项目学习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量表
诊断性评价量表是指在某项目活动进行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评估,或对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出鉴定而设计的量表,它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知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前针对性地获取一些信息,也有助于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见表1)
二、项目学习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量表
形成性评价量表是指在项目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项目学习目标实现而设计的评价量表。
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制订项目主题和学习目标,制订项目流程表,确定项目实施的流程,完成项目任务需要产生的一系列项目作品,如PPT演示、网页制作、宣传画报、项目报告的撰写等等。
对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表现的形成性评价,除了教师的观察和课堂讨论,教师还需要制作相对应的一系列形成性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密切关注学生是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如何收集和运用信息,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和探究,这些评价是动态的、体验性的、非标准化的,通过评价量表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
(见表2、3、4、5)
三、项目学习结束之后的终结性评价量表
终结性评价量表是输指在一个或几个教学内容的项目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而设计的量表。
终结性评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本上都采用考试的形式来实现评价,基本能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几乎无法实现。
在项目学习评价中,利用终结性评价量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四、反思与总结
升学率绝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衡量教育质量应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重点衡量“发展率”,看学校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看教师是否能以学生的发展来组织教学,看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教育评价对教育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合理的评价模式是教和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
项目学习的评价模式以此为宗旨,尝试着以学生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而不是唯分数论。
因此项目学习的评价不应以鉴定结果、划定等级、区分优劣为唯一目标,而应重视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评价量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和修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和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肯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