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王尚志)

合集下载

数学课标修订、核心素养---王尚志

数学课标修订、核心素养---王尚志

10、保姆, ↓ :8.0% 9、健身教练, ↓ :7.5% 8、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 ↓ :
3.8%、4.5%、6.2% 7、律师、法官, ↓ :3.5% 6、牙医、理疗师, ↓ :2.1% 5、建筑师, ↓ :1.8% 4、公关, ↓ :1.4% 3、心理医生, ↓ :0.7% 2、教师, ↓ :0.4% 1、酒店管理者, ↓ :0.4%
• 自主发展
• 学会学习 • 健康生活
• 文化修养
• 人文底蕴 • 科学精神
学生核心素养
课标修订思路与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 • 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
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数学学科核心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
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 展的。 •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 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 数学学科的这些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
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
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
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表现在:
发现和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结果和完善模型。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
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
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

参加省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研员

参加省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研员

参加省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长汀县实验小学王冬云有幸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研员高级研修班,非常高兴,在两天的紧张学习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增强了自己工作的信心。

一、精神可贵。

这次应邀来做讲座的三位老师都是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教授、老师,他们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福州,稍作休息就投入工作,工作结束又立即赶往其他地方讲座。

王彦伟老师的讲课被安排在20日下午,会务组要求5点30分休会,她当晚要赶回北京,但她仍然坚持认真地完成了她的讲座,于5点30分准时而又急忽忽地赶往机场。

年过花甲的王尚志老师,会议安排了他21日一整天的讲座,他自上午讲课开始到下午讲课结束,整整六个小时的讲座都是站着,没有坐下来一秒钟。

他们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震憾了我。

二、方法模范。

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王尚志老师,他的讲座方式堪称一绝。

他那交互式的讲座方式让在座的每一位听众聚精会神,让每一位听众都有事可做。

他时不时地抛给听众的一个又一个课题正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不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度,有什么办法提高学习、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喜欢您——喜欢数学?如何把学生学习激情、热情激发起来?如何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有一个“整体”数学?并可以用他们思考、解决问题?如何抓住数学中“本质”的东西?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请这位老师把小学里面和分数有关的内容罗列出来,再分类、找出特点,这几位老师也加入她的行列吧。

请这位老师把小学里面和估算有关的内容罗列出来,再分类、找出特点,这几位参加他的队伍吧……这样商榷式谈话式的布置任务,让接受任务的老师心甘情愿,干劲十足。

如果用这种方式来布置作业给学生,我想学生就不会因作业而苦恼了,只会增加学生做好作业的信心。

三、内容精辟。

三位老师的讲座内容都有其针对性,给人启发、令人深思。

付宜红老师从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要点的背景、意义、价值入手,告诉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高中数学标准修订简介

高中数学标准修订简介

课标修订主要变化
5.强化基于“素养”的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主题教学、深度学习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地方与学校实施建议
课标修订主要变化
6.强调“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落实
(1)“数学建模”作为核心素养 (2)把数学建模理念贯穿课程 (3)为“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设计10课时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 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 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 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主要表现在:

发现和提出命题; 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
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 构建命题体系; 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课标修订主要变化
1.数学核心素养贯穿课程标准始终
课程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学业质量标准——必修、选修一、选修二 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地方与学校实施建议
案例
课标修订主要变化
2.课程结构——选择性
课标修订主要变化
7.削支强干——减少必修、选修一内容
必修课程共8学分144课时,其中4个机动课时;
选修I课程共6学分108课时,其中4个机动课时; 选修Ⅱ课程是学生依据个人志趣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
分为A,B,C,D,E五类。
课标修订主要变化
8.增加初高中过渡
设置了“预备知识”主题。 本主题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主要载体,结合集合、常用
自 主 发 展
社 会 参 与
文化修养
学生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味

关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味

关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味——王尚志教授访谈录施银燕王尚志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负责人之一。

施银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

数学是多彩的,“数学味”的内涵也是丰富的施银燕(以下简称施):王教授,您好!新课程改革之初,一些热闹而又走样的数学课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思,张奠宙教授曾告诫当心“去数学化”,这一观点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和赞同。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成了老师们的共识。

随着实践和思考的深入,大家对“数学味”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起初关注教学内容是数学的还是非数学的:“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地”到如今的关注数学的本质:“把握数学教学的根”。

可究竟什么是数学的本质呢?王尚志(以下简称王):我并不愿意给数学的本质下定义。

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可以给定义的,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这么“抠”,说数学就是什么,还是从具体的例子来讨论问题可能更好。

施:对于这个问题,有些数学教育家从不同侧面给出了回答。

史宁中教授曾说“数学的本质就是分类”,梁贯成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曾提到数学和科学完全不同。

对于专家的观点,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王:“数学的本质是分类”我猜测这句话不是史教授的本意,有可能是很随口的一句话,在当时语境下的有感而发。

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谈“数学的本质就是分类”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分类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但不是数学的专利。

梁先生说“数学不是科学”可能想强调数学的严格性。

但是因此而断定操作实验就不是数学的方法,我认为并不妥当。

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可能就是依赖观察、操作加上一些点到为止的说理得出结论的。

说“数学是科学”或“数学不是科学”,说到底还要看你对数学和科学的定义如何,我想最好还是不要在文字上去做这个游戏。

施:听了您的话,很受启发。

原来一直很困惑于罗素关于数学的定义“数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在其中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所讲的是什么,也不会知道我们所说的是不是真的。

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之一)

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之一)

认真聆听了王尚志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进程》后,我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亲身体验了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也确实被一些现实的问题所困扰,这里我主要谈谈由评价机制滞后所带来的困惑。

虽然在课程标准中有关于评价方面的阐述和精神指导,而且这这些评价标准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改善,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获取和能力的提高,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不仅看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然而这些评价的方式与内容却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仅限于课堂之上的小小范围。

社会上、教育主管单位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标准,仍然是升学率,学校评价老师的好坏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也看重的是学生的考分。

在这样的指挥棒下,还怎能顾及什么课改的要求,老师没有办法,也只能把会不会做考试中出现的那个类型的习题,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还怎么能够谈到学生的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呢?评价机制的滞后,严重牵制着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课改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变成“做秀”,成为“口号”,流于肤浅的表面文章。

有效的评价机制应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它对课改的深入开展应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对于课改后数学的教学评价,应该兼顾课标中所有要求,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足够的关注。

比如,我们可以把对学生考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即过程性考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详细的记载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第二部分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这可以以传统的试卷考查的方式进行;第三部分是实践与综合运用数学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活动设计、课题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等来完成。

这个最终的综合考评的结果,应该是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依据,也是学校对教师考评的依据,还应该是主管部门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参数,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解读新课标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解读新课标

2017 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校正组负责人解读新课标整体掌握课程抓住数学本质发展中心涵养——访一般高中数学课标校正组负责人王尚志问:促进每个学生平生发展,数学课程肩负着怎样的独到价值和贡献?王尚志:数学不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已浸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平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不但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数据和办理数据的能力都获取很大的提升,陪同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常常需要对网络、文本、声音、图像等反响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办理,这使数学的研究领域与应用领域获取极大拓展。

学生的平生发展离不开优异的思想质量,特别是理性思想和科学精神,而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想、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以取代的作用。

数学涵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涵养。

学生的平生发展还离不开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数学课程也发挥着不可以取代的作用。

我们在课程目标设置中,把“提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作为课程目标。

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的中心,解析和解决问题是实践能力的表现。

我们把“数学建模、数据解析”作为数学学科中心涵养;把“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研究活动”作为一条贯穿课程向来的内容主线;在议论考试建议中,要求保证“必然数量的应用问题”,“重点观察学生的思想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经过这一系列详尽措施,让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涵养的发展实实在在落在数学课程中。

数学对学生形成优异的感神态度价值观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比方:经过数学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能帮助学生探望事物的变化规律,加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进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进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进程、经验和问题(王尚志)高中课程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始于2000年,至2004年9月,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开始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目前实验已一年半了。

在近一年半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区领导、教研部门、培训部门和广大教师付出了巨大努力,涌现出一些优秀教师和好的经验,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尽快地积累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实验工作健康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推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制、实施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并对其特点进行思考。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制过程1、标准研制2000年启动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在申请立项时,有10个左右的单位,分别提出了研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方案,经过专家评议,各个方案各有优劣,教育部决定成立课程标准研制组,在综合各个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以下简称标准组)的人员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有一线工作的教师、教研员,有长期从事教材研究和出版工作的研究人员,有数学教育专家,有从事不同方向研究的数学家,这样的人员组成对于标准的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标准组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基础研究:高中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我国高中生学习心理调查研究;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变化;等等。

这些基础研究开扩了标准组成员的视野,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定位以及高中数学课程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

为了搞好标准的研制,结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要求,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成立之初,标准组要求每一个成员都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如何把三维“课程目标”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什么是数学?在高中阶段,选择什么“数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本领?对于每一个从事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这些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长期思考的问题。

国培心得3启迪思想 开阔视野

国培心得3启迪思想 开阔视野

启迪思想开阔视野——聆听王尚志教授“解读课标变化”体会通化县大川学校:吴秀萍我很荣幸成为“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修”的一员。

7月27日下午,我聆听了来自国家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对课标变化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一、开阔了我的视野。

王教授在报告伊始就提出了,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有一个好的视野,开放的胸襟”,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落实修订的课程标准。

王教授的报告则让我们的头脑在短短的一下午得到很好的充电。

听了王教授的报告我不但了解了课标的变化之处,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改变。

王教授引用一句俗话比喻课标的变化:你不能因为洗澡水脏了就连孩子一起倒掉。

要倒掉水,留着孩子。

他形象的道出了课标修订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王教授的讲座可谓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可以说让我们大开眼界。

从数学家到国家领导人对数学教育的观点;从数学的过去到现在的发展;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丰富的教学案例,我们听得轻松,理解得更加深入。

最后王教授推荐给我们的读书建议,又一次引领我们在培训之后继续开阔自己的视野。

二、启迪了我的思想。

从报告的开始,王教授随即抛出了四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维共鸣。

针对“为什么由‘双基’变为‘四基’“这一问题也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引领我们在思考中理解。

对“符号意识”这一核心概念,王教授又给我们留了研究思考的课题,让我们在实践中研究。

王教授的报告既有高度的理论,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课标解读尽管是很枯燥的东西,但今天大家都听得特别投入,特别认真。

我想他的这种报告的形式也是对课标理念行为落实的一个很好的示范,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如何更好的把握、落实修订后的课标,有了今天王教授的指导,我想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让我们一同努力,一同前行吧!。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解读新课标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解读新课标

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解读新课标整体把握课程抓住数学本质发展核心素养——访普通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负责人王尚志问: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数学课程承担着怎样的独特价值和贡献?王尚志: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常常需要对网络、文本、声音、图像等反映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使数学的研究领域与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

学生的终身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而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学生的终身发展还离不开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数学课程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课程目标设置中,把“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 四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作为课程目标。

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实践能力的表现。

我们把“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把“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作为一条贯穿课程始终的内容主线;在评价考试建议中,要求保证“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通过这一系列具体措施,让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实实在在落在数学课程中。

数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能帮助学生探寻事物的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王尚志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

王尚志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

• •
逻辑推理

• • • • •
高考水平:
能够在实际情境和数学情境中,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提 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予以数学表达。能够理解归纳、类比 是发现和提出数学命题的重要途径。 理解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举反例等论 证方法。 对于给定的与学过知识有一些关联的数学命题,能够探索 论证的思路,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予以证明或者证否,并能用 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 能够理解各个教学模块中概念、命题、定理之间的逻辑关 系,初步建立网状的知识结构。 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围绕讨论问题的主题,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
基本 特点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自 主 发 展
社 会 参 与
文化修养
社 会 参 与
• 制度化建设——基础教育
• • • • • • • • • •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义务教育法 中小学课程方案 中小学课程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入职考试标准 教师培训课程标准 立德树人工程 普及高中方针 高中课程标准修订
• …………..
Overview
of 21 Century Basic Competencies and Skills
• •
背 景
• 社会进步 • ——超级大国—均恒发展
• • • • ——民主协商 ——平等交流 ——合作共赢
背 景
•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 ——信息时代
• • • • • • ——大数据时代 ——材料技术 ——航天技术 ——能源技术 ——环境技术 ——数学技术:大型计算(云计算)、大数据

王尚志-从数学视角认识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变化

王尚志-从数学视角认识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变化

美国——奥巴马
• 呼吁各州要制定评价标准:不只是考查学 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的能力,而是 能考核他们是否掌握了问题解决、批判思 维、创业及创新能力等21世纪基本能力。 • 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现在我呼吁新一 代美国人挺身而出,到教室为国效力。如 果你想把你才智和精神发挥到极致,如果 你想留下一份永恒的遗产而出人投地的话, 那么加入教师队伍吧,美国需要你!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10 – 15 Jobs
Number of Jobs:
1 – 2 Jobs
Job Requirement:
Mastery of One Field
Critical Thinking Across Disciplines
Integration of 21st Century Skills into Subject Matter Mastery Integration of 21st Century Skills into Subject Matter Mastery
Why 21st Century Skills?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re our student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terate? Are our students flexible and adaptable? Are our students innovative? Are our students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引言—数学与数学教育的认识
•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 学。——恩格斯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前苏联“数学的内容、方法、意义” • 数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2061”计划 • 提出把数学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并列。 ——“2061”计划

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中的经验和挑战

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中的经验和挑战

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中的经验和挑战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一.进程2000年启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标准研究:组织,国际比较,国内现状,确定理念,新内容实验,内容确定,调查、咨询,反复修改,审查、定稿。

教材编写:多元化,编写人员结构,编写风格、特色。

教师培训:实验前标准培训(不同级别培训),教材培训,实验中,针对问题培训,校本教研,骨干队伍建设,实验学校建设。

跟踪调研基教司和师范司分别组织了专家组对实验区各学科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正在组织专家针对有关情况提出应对策略。

二.经验高中课程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经过多方努力,四个省能顺利地进入实验,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第一,各级领导重视,组织工作落实无疑是保证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前提。

实验省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课程改革,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实验方案,制定了实验工作计划,领导本地区实验工作,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有的实验省还以项目带动课程改革,从省一级就组织了有关高中数学课程及其实施的各方面的课题研究。

第二,教师研修和培训为新课程推进做了必要准备。

实验省普遍重视新课程和教材的研修和培训,整合资源,组成研修和培训网络;特别是结合数学的特点,在研修和培训的设计、组织、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评估上做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

第三,实验省初步形成不同形式的教研网络,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注重实践、反思、学习、研讨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

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并尝试了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

特别是样本校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初步建立了实验省的教研机构、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和《标准》研制组、实验教材审查组、实验教材编写组、出版社之间的合作机制。

同时,注重根据不同地区和学生的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第五,各实验省都非常关注评价的改革,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设计评价方案和高考方案,对评价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作者:易斌来源:《天津教育·上》2021年第01期【关键词】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探索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有幸能作为广西课改数学科专家组成员,在广西课改数学科专家组组长唐剑岚教授的率领下,通过多次听取教育部数学科课改专家组组长王尚志等专家教授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及数学核心素养解读等报告、参加各类数学课程改革培训、集体探讨与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等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理解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领悟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精髓,并重点探讨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导向及误区等问题,在探讨中众专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究竟改了什么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究竟改了什么?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模块的划分与教学内容的调整1.新教材结构体系的变化。

新教材更加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建立了新的认知顺序与方式,改变了原有的学习知识的路径,重建了新的知识结构,整体上更注重了知识的模块划分与学习知识的螺旋上升。

2.新教材对数学内容的调整。

新教材对原教材的繁难问题、有争议的内容、不是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内容等进行了删减。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进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由过去的“三维目标”进化到“核心素养”,新课改后数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为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即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用史宁中教授的话讲就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教育观的与时俱进1.教学观:教学由过去的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要思考创设怎样的数学情境与氛围,怎样组织学生有效地“学”数学、“体验”数学、“悟”数学。

2.教师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要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2023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_6

2023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_6

2023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23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今天暑期的时候,我认真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

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

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

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

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

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

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专业引领使课程改革更深入

专业引领使课程改革更深入

专业引领使课程改革更深入
姜艳丽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2010年6月14日,有幸聆听了贵刊组织的专家学术报告,并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交流,汲取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更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数学课标组王尚志教授的讲座,让人耳目一新。

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善于反思,要求我们做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做有数学品位的教师。

通过听讲座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总页数】1页(P7-7)
【作者】姜艳丽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五分地第一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如何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走向深入 [J], 朱俊敏
2.博世技术使全球汽车更安全、更清洁、更经济——博世公司第58届国际汽车媒体新闻发布会纪实(一) [J], 吴憩棠
3.赛默飞世尔: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J], 伊西科
4.如何使经济法学的研究更务实、更深入 [J], 李昌麒
5.专题:卫生用品生产与研发新趋势——如何使一次性卫生用品更透气、更柔软、更贴身 [J], 陈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变化和改进建议

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变化和改进建议

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变化和改进建议
王尚志; 吕世虎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自2004年开始实验,至今经历了9个年头。

选择性
是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时代的
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体系与结构、课程内容等进行了调整。

高中数学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有些问题
是教育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需要在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解决,有些问题则可
以在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加以改进。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王尚志; 吕世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3.4
【相关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使用的国际比较--基于中国等十四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 [J], 郭衎;曹一鸣
2.金融工具新旧准则主要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J], 袁媛
3.欧盟空调性能标准2018版的主要变化及对冷水机组性能计算的影响 [J], 黄庆

4.ASTM E8/E8M-16ae1标准内容的主要变化解析 [J], 孙宏
5.金融工具新旧准则主要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J], 袁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摆脱“ 精英主义” 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摆脱 “ 精英主义 ” 的价 值观及其“ 生产模式” 面向每一个人、 值观及其 “ 生产模式 ” , 面向每一个人 、 每一个独特的心灵。 每一个独特的心灵 。 这正是素质教育课程 体系的内在性格。 可以说, 抛弃“ 体系的内在性格 。 可以说 , 抛弃 “ 精英主 的教育生产模式, 乃是我国从“ 义 ” 的教育生产模式 , 乃是我国从 “ 人口 大国” 迈向“ 人力资源大国” 大国 ” 迈向 “ 人力资源大国 ” 的新世纪发 展战略所需要的。 展战略所需要的。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基于大众主义教育思想的新课程追求的是,让课 基于大众主义教育思想的新课程追求的是, 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 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
它的基本特色是: 它的基本特色是:
课程总是在传递一定的价值, 课程总是在传递一定的价值,代表了一定 的价值选择。 的价值选择。课程负载着当今及未来主流 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价值中立。 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价值中立。学校 课程的终极价值就是学生作为“整体的人” 课程的终极价值就是学生作为“整体的人” 的发展。因为, 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 个体。 个体。
漫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首都师大课程中心 王尚志
2004.8
一、课程发展的趋 势
目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可 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衡量教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育民主化进程的基本标志和尺度
教育民主——旨在谋求平等与优质兼得。 教育民主——旨在谋求平等与优质兼得。 旨在谋求平等与优质兼得 教育民主是衡量教育进步的基本尺度。 教育民主是衡量教育进步的基本尺度。以 全民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民主新概念, “全民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民主新概念, 其基本内涵是所有公民平等地享受优质的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
(1)关注传统文化和基本道德的熏陶。 (2)掌握世界普遍通用的知识,培养沟通能力、 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全球意识。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 的弹性化。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换代,它需要在课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换代, 程观念与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 程观念与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 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是从“精英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走向“大众主义”
“精英主义”教育以少数所谓“优等生”为核心, 精英主义”教育以少数所谓“优等生”为核心, 大多数学生退居边缘进而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大多数学生退居边缘进而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 生产模式”则追求整齐划一,追求所谓“ “ 生产模式 ” 则追求整齐划一 , 追求所谓 “ 规模 效益” 从而培养出了机械、 苍白、 效益 ” , 从而培养出了机械 、 苍白 、 无个性的 标准件” “标准件”。 大众主义”教育不是扼杀学生人性的教育, “ 大众主义 ” 教育不是扼杀学生人性的教育 , 而 是丰富人性的教育;不是少数人取胜、 是丰富人性的教育 ; 不是少数人取胜 、 多数人惨 败的教育,而是寻求人人发展、人人成功的教育。 败的教育 , 而是寻求人人发展 、 人人成功的教育 。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换代,它需要在课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换代, 程观念与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 程观念与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
事实上,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驱动的国 事实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家规模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从《纲要》生成了“ 家规模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从《纲要》生成了“课程 标准” 课程标准”生成了一纲多本的“教科书” 标准”,由“课程标准”生成了一纲多本的“教科书”。 但新型教科书的生成仅仅是课程改革的开始,而不是终结。 但新型教科书的生成仅仅是课程改革的开始,而不是终结。 这种课程创生的机制把我国的基础教育带入了一个崭新的 时代―― 课程改革”的时代。这次改革秉持“ ――“ 时代――“课程改革”的时代。这次改革秉持“为了中华 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改革理念, 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改革理念,关注学 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成长,旨在建构对话、 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成长,旨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 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 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 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从本质上说来,这是一种“ 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从本质上说来,这是一种“课程 文化”的再造。 文化”的再造。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衡量教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育民主化进程的基本标志和尺度
国际理解——旨在寻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 国际理解——旨在寻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 内在统一。 日等国把培养“ 内在统一。美、日等国把培养“具有世界 意识的美国人” 意识的美国人”、“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日 本公民”视为丰富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公民”视为丰富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是典型的例证。 就是典型的例证。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衡量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基本标志和尺度
个性发展——旨在寻求个性与社会的内在 个性发展——旨在寻求个性与社会的内在 统一, 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 统一,“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 上述这些基本价值追求是衡量教育民 主化进程的基本尺度,因此, 主化进程的基本尺度,因此,也是我国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当关注的基本价值取向。 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当关注的基本价值取向。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衡量教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育民主化进程的基本标志和尺度
关爱自然——旨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关爱自然——旨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旨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关爱自然, 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 当今课程发展的重要价值观。 当今课程发展的重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 摆脱了人类主宰自然的思维方式, 摆脱了人类主宰自然的思维方式,基于 整体主义”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体主义”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看护者。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看护者。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衡量教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育民主化进程的基本标志和尺度
回归生活——旨在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 回归生活——旨在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 界的整合。UNESCO的一系列研究报告集中 界的整合。UNESCO的一系列研究报告集中 体现了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 的重要趋势。 的重要趋势。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意味着 突破学校课程的边界,秉持一种“ 突破学校课程的边界,秉持一种“课程生 态学”的视野。 态学”的视野。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 程实施
这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超越二元论的: 这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超越二元论的: 它强调知识的主观与客观、 它强调知识的主观与客观、知识的接受与 发现、知识的结构与建构、 发现、知识的结构与建构、知识的抽象性 与具体性、 与具体性、知识的明确与默会等诸多关系 的统一。 的统一。我们正在寻求课堂教学的这种革 命性的转变——从 传递中心” 命性的转变——从“传递中心”的教学转 变为“对话中心”的教学; 变为“对话中心”的教学;从“记忆型教 学文化”转变为“思维型教学文化” 学文化”转变为“思维型教学文化”。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 程实施。 程实施。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摧毁“灌输式”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摧毁“灌输式”的“反对话文 倡导“对话文化” 化”,倡导“对话文化”。 因为,正如保罗•弗莱雷(P.Freire)指出的, 因为,正如保罗•弗莱雷(P.Freire)指出的,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 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 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客 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 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 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 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 思性的学习,亦即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 思性的学习,亦即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 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确立“课程资源”的概念,是创造“优质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确立“课程资源”的概念,是创造“ 教育” 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 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 的程度。教师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特点, 的程度。教师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特点, 善于鉴别、积累、开发和利用, 善于鉴别、积累、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实 践中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践中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开 发技能。改朝换代,它需要在课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换代, 程观念与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 程观念与课程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
课程并不是也不能为学生的未来而设计, 课程并不是也不能为学生的未来而设计,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程本身就是师生共同 的生活; 的生活;课程改革也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教 材或是教科书的改革, 材或是教科书的改革,它是牵涉课程观念 和体制同步变革的课题。课程改革的目的, 和体制同步变革的课题。课程改革的目的, 就是如何关心他们,呵护他们, 就是如何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全心全意 帮助他们成为有政治头脑、有文化基础、 帮助他们成为有政治头脑、有文化基础、 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 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身心健全发 展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