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生如何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教学生如何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孔子在长期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1.虚心笃实

孔子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首先得有虚心笃实的态度,即学者治学必须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能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出自《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

虚心笃实还包括学者治学应持的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孔子告诫弟子,对古籍文献客观世界,对人伦社会关系应该做公证的评说,他反对学者治学过程中过多的妄意猜测、专横武断、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因而提出治学四原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论语·子罕》“毋意”是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就接受,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毋必”,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毋固”,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

2.学问结合

孔子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要不会则问,不知则学,不仅要向高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且还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语出《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3. 学思结合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意思是说:如果只记诵一些现成的知识结论,而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理解,就会茫然无所得;相反,只凭主观思考,而不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也将陷入空想的危险,阐发了学与思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4. 学行结合

孔子认为,学不能离行,学行统一。他强调力行,要求弟子们把学到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的知识付诸实践,达到“学以致其道”。孔子所强调的行不仅指对所学知识的实行践履过程,而且还包括对学习行为的复习、练习的过程,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