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和意境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熟读颔联、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 “空”“静”之美?
1、“空山”的理解(诗中不是有浣女 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 呢?)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 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 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 想见。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
情感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
寓情于景,表现了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抑
郁之情。
(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抒情)
七、深入鉴赏:
1、“空山”如何理解?
2、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理想?联系当时的 背景分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怀。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 诗或词作一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 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 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 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 叙述。(5分)
答案:
(1)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 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 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 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 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分析意象意境”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 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 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 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 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 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 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 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 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 萧条……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 本诗的颔联。4分
参考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
“断”、月“新”、潮“生” 的凄迷精致。
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 思乡之感。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 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 要适当创新。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 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 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 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 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 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 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山居秋暝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 (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 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 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 “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 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 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 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 《王右丞集》。
王维的思想和诗歌,一般四十岁左右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以游侠、边塞诗为主,诗 风豪迈、气势雄浑,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气概和爱国热情。在其后期,由于张九龄罢 相、李林甫上台等原因,对政治感到厌倦, 开始过起了亦官亦隐、半官半隐的生活。他 后期的诗歌主要反映这一淡泊闲适生活的山 水田园诗。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为我国山水诗的 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天宝、开元二十 余年间,他是公认的文苑盟主。当时有“朝 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之誉。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擅长音乐、 书法,还是著名的大画家,是中国绘画史上 南宗的开山鼻祖,文人画的创始人。他将音 乐、绘画的义理与手法,融汇贯通与诗歌创 作中,以自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 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 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风光图。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 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 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 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被称为
山 山中景 动静结合
居 秋 暝 山中人
留
视听并用
分析意象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 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 理想?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对安静淳朴(隐居)生活的 向往之情,对污浊官场的厌 恶。
小结: 意境:描绘了清幽明净、淳朴、美好 的山居生活图景。
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 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官场的厌恶。
缘由:王维出仕入仕,几经周折,对 官场人情冷暖体味颇深,此时的作者 宁愿远离污浊的官场,过安静淳朴的 田园生活,因而产生对隐居田园的向 往之情。
1、“空山” 的理解(联系王维的生平)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
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来自百度文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上
——陶渊明《饮酒》
作者在这首诗中创造了怎样的一 种意境?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 松、水中碧莲,是清幽明净的 景象(山村的自然美),晚归 的浣女、顺流而下的渔舟,是 淳朴、美好的山居生活(村民 的生活美)。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 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 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 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 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 与志的“契合点”。
(三)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 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 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 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4、熟读颔联、颈联,分析 诗人是如何表现“空”“静” 之美?
诗人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动 中有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 “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结合,视听并用,融为一体,构 成一幅清幽明净的风景画。
同时,诗人还用“竹喧”反衬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 视听交错,动静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诗佛”。
三、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
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 “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 “山居”:山中的居所。 • “秋暝”:秋天的傍晚。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1、“空山”的理解(诗中不是有浣女 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 呢?)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 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 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 想见。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
情感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
寓情于景,表现了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抑
郁之情。
(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抒情)
七、深入鉴赏:
1、“空山”如何理解?
2、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理想?联系当时的 背景分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怀。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 诗或词作一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 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 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 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 叙述。(5分)
答案:
(1)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 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 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 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 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分析意象意境”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 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 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 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 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 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 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 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 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 萧条……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 本诗的颔联。4分
参考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
“断”、月“新”、潮“生” 的凄迷精致。
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 思乡之感。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 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 要适当创新。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 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 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 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 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 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 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山居秋暝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 (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 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 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 “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 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 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 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 《王右丞集》。
王维的思想和诗歌,一般四十岁左右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以游侠、边塞诗为主,诗 风豪迈、气势雄浑,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气概和爱国热情。在其后期,由于张九龄罢 相、李林甫上台等原因,对政治感到厌倦, 开始过起了亦官亦隐、半官半隐的生活。他 后期的诗歌主要反映这一淡泊闲适生活的山 水田园诗。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为我国山水诗的 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天宝、开元二十 余年间,他是公认的文苑盟主。当时有“朝 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之誉。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擅长音乐、 书法,还是著名的大画家,是中国绘画史上 南宗的开山鼻祖,文人画的创始人。他将音 乐、绘画的义理与手法,融汇贯通与诗歌创 作中,以自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 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 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风光图。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 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 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 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被称为
山 山中景 动静结合
居 秋 暝 山中人
留
视听并用
分析意象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 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 理想?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对安静淳朴(隐居)生活的 向往之情,对污浊官场的厌 恶。
小结: 意境:描绘了清幽明净、淳朴、美好 的山居生活图景。
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 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官场的厌恶。
缘由:王维出仕入仕,几经周折,对 官场人情冷暖体味颇深,此时的作者 宁愿远离污浊的官场,过安静淳朴的 田园生活,因而产生对隐居田园的向 往之情。
1、“空山” 的理解(联系王维的生平)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
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来自百度文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上
——陶渊明《饮酒》
作者在这首诗中创造了怎样的一 种意境?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 松、水中碧莲,是清幽明净的 景象(山村的自然美),晚归 的浣女、顺流而下的渔舟,是 淳朴、美好的山居生活(村民 的生活美)。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 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 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 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 一不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 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 与志的“契合点”。
(三)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 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 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 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4、熟读颔联、颈联,分析 诗人是如何表现“空”“静” 之美?
诗人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动 中有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 “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结合,视听并用,融为一体,构 成一幅清幽明净的风景画。
同时,诗人还用“竹喧”反衬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 视听交错,动静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诗佛”。
三、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
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 “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 “山居”:山中的居所。 • “秋暝”:秋天的傍晚。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