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氓》《采薇》预习

合集下载

《氓》课前预习学案

《氓》课前预习学案

临沭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氓》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l、了解《诗经》有关知识。

2、朗渎课文,读准字音。

3、结台注释,疏通文本,了解诗的内容。

知识储备l、文学常识填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是诗歌主义的源头。

共篇,也称《诗三百》。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

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旗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2、背景知识春秋时代,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只是丈夫的附庸。

《乐记》中说“卫风之音,乱世之音也”。

卫国国风反映了当时卫国的社会道德风气。

这种整体不好的道德风气必然会对个人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积累提高l、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氓.( )之蚩.蚩( ) 将.子无怒( ) 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 渐.( )车帏裳.(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教案来源与背景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两篇诗歌《氓》和《采薇》编写而成。

《氓》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中表达了对贫苦民众生活艰难的关切;《采薇》则是《诗经·国风·邶风》中的一篇,通过描写关于女子的形象,并反映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

通过研读这两篇诗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教学目标•理解《氓》和《采薇》中的寓意和主题;•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氓》和《采薇》的写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理解诗歌中的表象与寓意;•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纸笔和书写工具;•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氓》和《采薇》这两篇诗歌,并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可以读取课本中的解读部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寓意。

阅读和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相关诗歌的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遍诗歌。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3.解读诗歌中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寓意,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和分享(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寓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让学生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课后作业1.阅读并分析《诗经·氓》和《诗经·采薇》;2.完成相关练习题。

《氓》预习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预习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预习案『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氓之蚩蚩( ) ②匪我愆期( ) ③将子无怒( ) ④乘彼垝垣( ) ⑤尔卜尔筮( ) ⑥其黄而陨( ) ⑦自我徂尔( ) ⑧淇水汤汤( ) ⑨渐车帷裳( )⑩靡室劳矣( ) ⑪咥其笑矣( ) ⑫隰则有泮(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匪我愆期②将子无怒③乘彼垝垣④既见复关⑤体无咎言⑥自我徂尔⑦渐车帷裳⑧女也不爽『文言知识』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①匪来贸丝“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②于嗟鸠兮“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③犹可说也“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④隰则有泮“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①至于顿丘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三岁食贫古义:今义:三岁的年龄。

③总角之宴古义:今义:宴会。

3.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夙兴夜寐,,②三岁食贫,,③其黄而陨,,④士贰其行,,⑤二三其德,,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说明。

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②秋以为期『整体感知』1.诗歌中的“氓”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3.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字词积累』1.①chī chī ②qiān ③qiāng ④guǐ yuán ⑤shì⑥yǔn ⑦cú ⑧shāng shāng ⑨jiān cháng ⑩mǐ ⑪xì ⑫xí2.①动词,拖延②动词,愿,请③形容词,毁坏④副词,已经⑤体,名词,占卜显示的兆象。

咎,名词,灾祸⑥动词,往⑦动词,浸湿⑧名词,差错、过失『文言知识』1.①匪非不是②于吁感叹词③说脱摆脱、脱身④泮畔边、岸2.①至,到达。

《诗经两首:氓、采薇》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氓》预习案【教材助读】1、制作知识卡片: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称“诗”,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收录诗歌首,所以又称“”。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更名为“诗经”。

⑵《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种。

“赋”,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就是铺陈直叙,不借助于形象化的修辞,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用打比方的方式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即托物起兴,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再由物及人,写人的情感,或表现思想情感等。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

2.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含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体无咎言()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为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宴()3、完成本文结构图:情节表现手法事件感情基调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探究案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当堂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诗经二首《氓》《采薇》预习

诗经二首《氓》《采薇》预习

十一月第三周作业要求:1、《氓》要求背诵原文,并能掌握重点字和句子的翻译,是会考必考的篇目。

2、《采薇》要求熟读,并能掌握重点字和句子的翻译。

3、《诗经》的内容也要熟悉,粗体字部分要背会。

4、此张卷子要保存好。

《氓》原文及翻译[注释]氓之蚩蚩:氓,(méng):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蚩蚩(chī):忠厚的样子。

2、布:布匹。

3、即:就。

4、谋:商量。

5、匪:通“非”,不是。

6、愆(qiān):拖延。

7、将(qiān g):愿,请。

8、垝(g uǐ)垣:破颓的墙。

9、复关:卫国的一个地方。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shī]草占吉凶。

12、体:卜筮的对象。

13、咎:灾祸。

14、贿:财物。

15、沃若:润泽。

16、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溺。

18、说(tuō):脱。

19、陨:落。

20、徂(cú):往。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溅湿,浸湿。

23、爽:过错。

贰:不专一,有二心。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顺心,满足。

27、知:智。

28、咥(xì):笑。

29、躬:自身。

30、淇:淇水。

31、隰(x í):低湿的地方。

32、泮(pàn):通”畔”,边岸。

33、总角:少年时代。

34、旦旦:诚恳的样子。

是,这,指誓言。

氓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

匪[fěi] 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shè]淇[qí],至于顿丘。

匪[fěi]我愆[qiān] 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乘彼垝[guǐ] 垣[yuán]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qì] 涕[tì]涟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预习学案
一、学案导学
1.填空题(1) ___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 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 、 ____、___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2.给下列字词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3.读文思考:
( 1)《关雎》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请试着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蒹葭》一诗的情境。

4.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

声调亦迫促。

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精华 诗经两首学案学生用

精华 诗经两首学案学生用

《诗经》两首预习案编写:薛清艳邢莉秦伶超审核:高一语文组【预习目的】1、扫除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诗经》基本常识;3、理清故事情节。

【知识链接】1、《诗经》简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关于风、雅、颂《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诗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关于赋、比、兴《诗经》中的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

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

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

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氓》译文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氓》课前预习

《氓》课前预习

《氓》课前预习语言文字运用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孔子提出“诗可以怨”。

所谓“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朱熹注为“怨而不怒”,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应该像血缘家庭中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和睦贾生列传》中说屈原的《离骚》“盖自怨生”,并由此引申出了“发愤著书”说。

孔子提出“怨”的问题,不仅进一步说明诗歌与社会政治道德生活的密切联系,[知识点]情境补写[答案]人民就可以为“仁”而“怨”司马迁继承了“怨”的思想诗歌更应当发挥其政治批评功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谈的话题是“怨”,“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应该像血缘家庭中家长和子女的关系。

如果统治者不‘爱人’”,由“爱人”联想到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可知百姓可以因为统治者违背了“仁”而“怨”,故可填“人民就可以为‘仁’而‘怨’”。

第二处:话题仍然是“怨”,后文“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的《离骚》‘盖自怨生’,并由此引申出了‘发愤著书’说”,《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由此推断此处是说“马迁继承了‘怨’的思想”。

第三处:根据前文“进一步说明诗歌与社会政治道德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联系前文“怨刺上政”可知,诗歌可以发挥批评现实的作用;“当时政由盛而衰之际”,可填“诗歌更应当发挥其政治批评功能”。

2. 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知识点]变换句式[答案]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原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译文: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23年氓采薇知识点总结

2023年氓采薇知识点总结

《诗经·氓》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匪来贸丝通“非”, 不是2.将子无怒/无食桑葚/无与士耽通“毋”, 不要3.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通“吁”, 感慨词4.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不可说也通“脱”, 解脱5.隰则有泮通“畔”, 边、岸二、古今异义至于顿丘古义: 至, 到;于, 引出对象。

今义: 表达另提一事。

三、一词多义言: 体无咎言名词, 言辞, 说法, 句中指“预兆”载笑载言/言笑宴宴动词, 说言既遂矣/静言思之助词, 无意义四、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其黄而陨变黄数词作动词士贰其行不专一, 有二心(变心)二三其德有时二, 有时三(一变再变)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在早上, 在夜里五、重点实词:1.愆(qiān), 迟延。

匪我愆期2.将(qiāng), 愿, 请。

将子无怒3.乘, 登上。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4.体, 卜筮旳卦象。

咎, 灾祸体无咎言5.贿, 财物。

以我贿迁6.耽, 沉溺。

无与士耽7.徂, 往。

自我徂尔8.渐, 溅湿, 浸湿。

渐车帷裳9.爽, 差错。

女也不爽(成语: 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10.极, 原则。

士也罔极11.靡, 没有, 无。

靡室劳矣12.遂, 顺心, 满足。

言既遂矣13.悼, 难过。

躬自悼矣14.宴, 快乐。

晏晏, 欢乐旳样子。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15.已, 了结, 结束。

亦已焉哉六、重点虚词:1. 以:秋认为期/以我贿迁介词, 把以望复关连词, 表目旳, 来以尔车来介词, 用2.之氓之蚩蚩助词, 定语后置旳标志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士之耽兮/女之耽兮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总角之宴助词, 旳静言思之代词, 代那件事, 指自己不幸旳遭遇3.其其叶沃若代词, 它旳其黄而陨代词, 它咥其笑矣/不思其反助词, 无义七、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秋认为期, “以”旳宾语前置, 以秋为期主谓倒装:二三其德, 其德二三(他旳感情一变再变)八、成语:二三其德: 二三, 有时二, 有时三。

反复无常, 感情不专一。

氓预习单

氓预习单

《诗经》两首预习单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二)过程与方法熟读,背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中的思想情感。

《氓》学习要点:1、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2、锻炼自主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一.了解《诗经》相关知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收录了自到约500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当时通称为,因收入诗305篇,故又称直到汉代,才称。

2、《诗经》分、、、三部分。

其中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品的是《诗经》中的。

3、《诗经》“六义”是指、、(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赋,即比,即兴,即二、完成《学习资源》P23页基础梳理的内容。

三、反复诵读:了解诗意,理清情节。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

2、诗歌的每一章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章许婚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四、精读诗歌,认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一)反复朗读诗歌第一、二两章。

1、在第一章中,诗作的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这些场景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文章中哪些句子能看出来?3、“尔卜尔筮”等四句表明表明什么意思?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4、从女主人公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二)反复朗读诗歌第三、四、五章。

1、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姻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一两例,并说说这种手法的特点。

氓采薇知识点

氓采薇知识点

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语文资料班级:姓名:《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 6 .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8岁亦莫止。

(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棘,通“急”)(二)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诗经》两首预习作业教师版

《诗经》两首预习作业教师版

《诗经》两首预习作业教师版《诗经两首》导学案【解读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2.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两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氓》和《采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经两首》中所体现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恋爱婚姻的向往以及为守卫祖国的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重章叠句的形式和作用。

《卫风·氓》导学案【自学互学】1、学习导入: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说中国的诗是绚丽的花园,那么《诗经》就是这座花园里的奇葩。

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其中的无限魅力吧。

2、相关知识:●《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

自西汉武帝始称为《诗经》,意为诗歌的经典。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风”。

“风”又叫“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因此有时又用“风”代指《诗经》。

“邶风”“卫风”就是“邶国的民歌”“卫国的民歌”。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赋、比、兴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代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诗经》两首(静女、氓)预习

《诗经》两首(静女、氓)预习

重 章 叠 句 反 复 咏 唱
高山青(台湾高山族民歌)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 啊...... 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 高山常青,涧水常蓝,
兴 比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嘿!那里努力海多那呀,嘿伊呀嘿亚鲁娃哪呀, 荷海呀荷那鲁 娃伊都哎多那呀 荷海呀), 高山常青, 涧水常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涧水长围着青山转。(嘿!)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垝垣(音guǐ yuán):倒坍的墙。 垝:倒坍 以: 连词,来。 复关: 第一个“复关”是卫国地名,指诗中“氓”的住
地。第二、三个“复关”借代住在复关地方 的
“氓”。 载……载……:又……又…… 如:载歌载舞。 尔:第二人称,你。 如:出尔反尔 尔虞我诈 咎:不吉利,灾祸。 以:介词,把。
探讨:
《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呢?
⑴“士”之变心说。“不见复关”,“士贰其 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一斑。 ⑵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⑶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 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 ⑷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 兴夜寐,靡有朝矣。” 年老色衰,引起“士”的 变心。 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第⑴⑵中较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 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靡:没有,不。 夙: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言:1.(言既遂矣) 语助词,无实义

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5课 诗经两首 氓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5课 诗经两首 氓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文本探究+课堂达标)第5课诗经两首氓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天天预习]1.课内词汇(注音并解释)氓之蚩蚩送子涉淇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尔卜尔筮无食桑葚自我徂尔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咥其笑矣隰则有泮2.每日成语(1)鹊巢鸠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

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2)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3)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4)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贬义词。

(5)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6)辗转反侧: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3.文体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乃宫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礼时专用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文本研读]1.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据此全诗分成几部分?)感情基调是什么?2.学习第一部分(1)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相别中,两人的性情已现端倪,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后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

(2)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4)“尔卜尔筮”等四句表面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5)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3.学习第二部分(1)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3)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4)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5)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4.研习第三部分(1)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2)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3)纵观全文,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时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问题探究]1.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2.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有那些例子?达到了什么效果?[学习小结]《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氓》、《采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氓》、《采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氓》、《采薇》《诗经》两首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二、重要内容背诵《氓》全文,背诵《采薇》最后8句三、重要字词1、一词多义谋:(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动词,商量。

(2)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名词,计谋,计策。

贿:(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名词,财物。

(2)厚贿之。

动词,赠送财物。

(3)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

动词:用财物收买。

陨:(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动词,枯萎,衰败。

(2)陨身灭国。

动词,灭亡。

罔:(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动词,没有。

(2)罔疏则兽失。

名词,渔猎用的网。

(3)罔罪而众。

副词,不。

靡:(1)靡有朝矣。

动词,没有。

(2)望其旗靡。

动词,倒下。

(3)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

动词,浪费。

宴:(1)总角之宴。

形容词,快乐。

(2)宴安鸩毒。

形容词,安逸,安闲。

(3)添酒回灯重开宴。

名词,用酒饭招待客人。

载:(1)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连词,又。

(2)载以牛车。

动词,装载。

(3)怨声载道。

动词,充满。

(4)春日载阳。

副词,开始。

岁:(1)岁赋其二。

名词,年。

(2)岁月如流。

名词,泛指时间,光阴。

(3)成有子九岁。

名词,年龄。

(4)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名词,年成,收成。

2、古今异义(1)氓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

如:氓之蚩蚩今义:流氓,音máng。

【高中语文】《两首》预习提示

【高中语文】《两首》预习提示

【高中语文】《两首》预习提示本文选学《诗经》两首诗:《氓》《采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

最初,它只被称为《诗经》。

在汉代,它被视为一部经典,最初被称为《诗经》。

共收录诗歌305首,又称“三百首诗”,反映了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因为它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民族风格”,所以在文学史上被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共160首,是各诸侯国的地方民歌。

它们大多是民歌,具有最丰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是西周王集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首,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第31章,为诸侯御会;《小雅》第74章,为贵族宴请。

《颂歌》是一首舞蹈歌曲,也是为祭祀统治阶级的祠堂而创作的歌曲。

它分为31首《周颂》、4首《鲁颂》和5首《商颂》,共40首,《诗经》用“赋、比、兴”、“赋”来形容事物“比较”,借东西来支撑感情“兴”的意思是先谈论其他事情,以唤起所唱的词“风”、“雅”、“宋”、“赋”、“比”、“兴”在文学史上统称为《诗经》的“六义”。

《氓》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一首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在今河南淇县)的民歌,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婚姻的诉说,揭露了负心汉子的丑恶灵魂,控诉了夫权制对妇女的戕害。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这是西周一位边防战士在回家的路上写的一首诗,他充满了服务和乡愁。

这首诗描述了他在边疆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乡愁和悲伤之情。

学习这两首诗,可采用的方法是:1.背诵和听写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传统方法。

背诵时,你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线索有意识地背诵;我们可以采取“分体”的方法,即背诵一些容易背诵的诗或段落,然后通过它背诵整首诗。

2.了解《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前三点指《诗经》的体裁,后三点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诗歌的鉴赏。

3.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情”。

《诗经》两首(氓、采薇)(柯庆祝)导学案

《诗经》两首(氓、采薇)(柯庆祝)导学案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感悟法,通过充分的预习及反复诵读,通过对课文常见的文言现象的积累、感知与理解,理清文章脉络;2.合作探究,指导学生学习比兴、铺陈、重章叠句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重要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3.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除★★外的题目,C层完成不加星的题目。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二、预习检测1.借助详细注释,解释下面的字词:(1)愆qiān:(2)垣yuán:(3)载……载……:(4)咎jiù:(5)贿huì:(6)耽dān:(7)陨yǔn:(8)汤汤shāng:(9)爽:(10)罔wǎng:(11)靡mǐ:(12)夙兴夜寐:(13)遂:(14)躬:(15)信誓旦旦:(16)老使我怨。

老:(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氓》预习案

《氓》预习案

思无邪
——《氓》预习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能找出诗中哪些句子用了比兴手法。

2.分析人物形象,把我人物的情感。

3.背诵《氓》。

【预习案】
一、我读《氓》,有所思。

1.预习诗歌,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写下相应的诗句。

《氓》是一首叙事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诗的一开头从两人定情写起。

她虽然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可是面对生气恼火的“氓”,她情意绵绵地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他,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

她在倒塌的墙上遥望,因等不到人而落泪,因等到人而欢笑,情深义重,最后终于出嫁。

写桑叶和斑鸠,借此言女子不可沉溺于感情。

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即将发生,自己出嫁后勤俭持家,没有任何的过错,男子却变了。

回忆婚后不如意的生活状况,雪上加霜的是,女子兄弟不但不同情她,反而笑话她,她只能自己伤心。

回想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复杂情绪一时涌上心头,但她对“氓”已经彻底失去信心,只有干脆明了说算了吧!表明女子决绝的态度。

2. 读完《氓》这一个深情而复杂的故事,你一定有了许多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写在背面的作文纸上吧。

(不少于200字)
20×20=4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月第三周作业
要求:
1、《氓》要求背诵原文,并能掌握重点字和句子的翻译,是会考必考的篇目。

2、《采薇》要求熟读,并能掌握重点字和句子的翻译。

3、《诗经》的内容也要熟悉,粗体字部分要背会。

4、此张卷子要保存好。

《氓》原文及翻译
[注释]
氓之蚩蚩:氓,(méng):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蚩蚩(chī):忠厚的样子。

2、布:布匹。

3、即:就。

4、谋:商量。

5、匪:通“非”,不是。

6、愆(qiān):拖延。

7、将(qiān g):愿,请。

8、垝(g uǐ)垣:破颓的墙。

9、复关:卫国的一个地方。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shī]草占吉凶。

12、体:卜筮的对象。

13、咎:灾祸。

14、贿:财物。

15、沃若:润泽。

16、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溺。

18、说(tuō):脱。

19、陨:落。

20、徂(cú):往。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溅湿,浸湿。

23、爽:过错。

贰:不专一,有二心。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顺心,满足。

27、知:智。

28、咥(xì):笑。

29、躬:自身。

30、淇:淇水。

31、隰(x í):低湿的地方。

32、泮(pàn):通”畔”,边岸。

33、总角:少年时代。

34、旦旦:诚恳的样子。

是,这,指誓言。

氓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

匪[fěi] 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shè]淇[qí],至于顿丘。

匪[fěi]我愆[qiān] 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乘彼垝[guǐ] 垣[yuán]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qì] 涕[tì]涟涟。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jiù]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huì] 迁。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之未落,其叶沃[wò] 若。

于[xū]嗟[jiē] 鸠[jiū] 兮,无食桑葚[shèn];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yǔn] 自我徂[cú] 尔,三岁食贫。

淇[qí] 水汤汤,渐车帷[wéi] 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èr] 其行。

士也罔[wǎng] 极,二三其德。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三岁为妇,靡[mí] 室劳矣;夙[sù] 兴夜寐[mèi] ,靡有朝矣。

言既遂[suì] 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ī] 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dào] 矣。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qí]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总角[jiǎo]之宴,言笑晏[yàn]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采薇》原文及翻译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xiǎn yǔn)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①薇:一种野菜。

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薇菜冒出地面。

止:句尾语气词,不译。

③莫:同“暮’,晚。

④玁狁(xiǎn yǔn):北方少数民族。

⑤遑[huáng]:空闲。

启:跪。

居:坐。

(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

(8)刚:坚硬。

这里指菠菜已变老了。

(9)阳:指农历十月。

(10)盬(gǔ):休止。

(11)疚:痛苦。

(12)尔通“”[ěr]:花开茂盛的样子。

(13)路:高大的战车。

(14)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15)捷:胜利。

(16)騤騤(kuí);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éi):遮蔽.(18)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19)弭(mǐ):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20)棘:通“急”,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23)雨(yù),动词,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