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地区边部地区剩余油挖潜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X地区边部地区剩余油挖潜方法

【摘要】x地区过渡带经过近30多年的开采截至到2009年12月综合含水已经达到了93.48%,原井网含水已经达到了94.61%,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本文结合现代油藏工程理论和油田开发调整技术,分析了在现条件下科学的应用细分、调剖、压裂、酸化、周期注水、补孔以及水平井技术在所适用的剩余油分布类型油藏中的挖潜效果,为今后经济有效地挖掘同类型剩余油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过渡带储层剩余油挖潜

1 x油田过渡带地质概况1.1 地质概况

x地区过渡带位于y地区背斜构造南部的东西两翼,各包括三个条带。从断层发育情况来看,东部断层较多,其中钻井证实有25条,均为正断层;西部断层不发育。过渡带油水分布受背斜构造控制,西部油水界面变化较小,东部油水界面受断层影响变化较大。

1.2 开发简况

1981年过渡带一条带基础井网投入开发,采用500m井距四点法

面积注水井网。1988年对一条带一次加密调整,同时西部二条带投入开发,调整井网与基础井网共同组成250m井距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1997开始按原井网井距、排距向外均匀布井,一、三排油井,二排水井,四排油水井间注间采,注采井数比1:1.7。1997年开展了二次加密调整试验,2004年二次加密井相继投产投注。截至2009年12月x地区过渡带综合含水达到93.48%,其中基础井网综合含水95.73%,一次井网综合含水93.67%,二次井综合含水91.48%,扩边井综合含水88.22%。

2 油层地质特征

根据x1井岩芯资料分析,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变化范围较大,非均质性较严重。细砂含量平均14.72%;粉砂含量平均72.77%;泥质含量平均12.35%。平均空气渗透率0.025um2;平均孔隙度21.35%;含油产状以油斑、油迹为主,两类产状厚度合计比例76.81%,油浸厚度比例12.04%,含油厚度比例9.44%,油砂厚度比例1.72%。

3 储层剩余油潜力分析

3.1 储层非均质性形成的剩余油

在已建立注采井网区,采用合采合注,由于层间非均质的作用产生干扰,注水井多层合注时,不同油层启动压差不同,相同注水压力下,各层的吸水指数相差较大,大部分油层注入水只注入了少量的水,或根本未注进水,造成储量动用不好或基本未动用,形成剩余油;另外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平面上水驱程度弱,甚至未水驱,形成剩余油。

3.2 单一成片分布薄层剩余油

过渡带地区位于油藏开发边部,在边部aⅰ组发育水层,只有b ⅱ发育油层,纵向开采层数变少,只有部分小层砂体连续稳定分布,其它层均发育较差,且为零星分布,用直井开采经济效益差。

3.3 井间滞留区、绕流区剩余油

由于注水井间压力平衡造成的注采滞留区以及注采井网的非主

流线上的滞留区、绕流区存在一定的剩余油。3.4 未射同层存在剩余油

同层在过渡带地区大面积分布,主要在ai组油层,由于油水同层含水饱和度较高,动用难度大,多数井未射孔。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有些同层开采价值较高,存在剩余油。

4 储层剩余油挖潜应用

4.1 储层非均质型剩余油挖潜

根据x地区过渡带储层的特点,通过细分调整提控结合挖潜,减缓层间矛盾,提高吸水厚度。对细分后,水嘴仍控制不住层间矛盾的,采取层段调剖;对于细分后注水状况差的层段,采取措施增注,优化调整注水剖面,改善层间水驱动用状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2009年共细分水井16口,对比细分前后平均单井日注水量上升

6m3,注水压力稳定。

4.2 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潜单一成片分布薄层剩余油

水平井较直井和常规定向井能大大增加泄油面积,从而提高单井产能,使薄油层、低渗透层具有开采价值。

z地区过渡带二条带以东地区,仅发育bⅱ组油层,为三角洲外前缘席状砂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弱。只有在z地区三排到四排东部的bⅱ15a层砂体以表内层沉积为主,其它层均发育较差,且为零星分布,不能用直井经济有效地开采。在该区利用水平井开采,发挥水平井的优势,避免“舍层”问题。

4.3 利用周期性注水挖潜滞留区型剩余油

周期注水改变地下渗流场、扩大波及体积。通过大幅度调整注水量,控制地层的升压和降压过程,促使低渗透油层中的原油排入高渗透孔道内。

2009年x地区过渡带执行周期注水方案11口井,停注周期为180天,单井日减少水15m3,全年少注水3.3×104m3。统计周围未措施23口油井与2008年同期对比日产液量下降了50t,而日产油量增加0.3t,综合含水下降0.3个百分点,流压下降了0.04mpa。

4.4 通过补孔挖潜同层剩余油

x地区过渡带共有568口井有同层,其中未射孔同层中小层有效厚度大于0.5m的还有219口井(油井165口,水井54口),平均单井1.95个小层,砂岩4.66m,有效3.72m。剩余未开采的同层,因含水较高未开采,但随着油田含水饱和度不断增高,这些同层仍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挖潜难度大。

x地区东部过渡带的x3井靠近315#断层,且位于上升盘,从构造上看位于构造高部位,有利于油气聚集,具有剩余潜力。其中发

育较好的ai21a砂岩厚度2.4m,有效厚度1.3m,分析认为该层含水饱和度较低,可能为偏油同层。2006年4月对该井ai组进行了同层补孔,共补开6个小层。补孔前后,日增液12t;日增油4.3t;含水下降23.8个百分点;流压上升1.39mpa。折算补层含水64.17%。截至到2009年12月,该井日产液14t,日产油2.1t,含水85.2%,流压5.15mpa,累计增油量3001t,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结论

(1)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进行注水井细分的同时结合措施,能够更好改善层内、层间水驱动用状况,改善高含水井区的开发效果。

(2)水平井在薄差油藏中的成功应用,为开发难动用的低渗透薄层油藏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利用周期性提高和降低注水量的办法,可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4)同层挖潜应兼顾考虑砂体发育情况和储层微构造,同时结合动静态资料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判断,才能避免挖潜的盲目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