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行信部分(有故事)
《弟子规》全本讲解含历史故事
▪ 易解:《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 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 心谨慎,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 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 习文献。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再广泛来讲, “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 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 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 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 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 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 的人。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
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故事8:
一个玩笑 抱憾终身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同 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 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一个玩笑导致这样的后果, 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 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 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我们 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 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 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所以,任 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 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故事3: 孟 母 断 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 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 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 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 匹布吧?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 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 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 代大师。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弟子规》1. 范式守信莫忘父训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生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古代先贤们的训示和教诲编订而成的。
它教导我们: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长。
其次就是做事要严谨,并且守信用。
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范式守信东汉时,范式从山东来到洛阳读书,他和来自河南的张劭同窗共读,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学业结束后,他们不得不分别了。
分别时,二人依依不舍,范式紧紧握着张劭的手说:“两年后我会来洛阳,去你家拜访。
”转眼间,他们约定的日期到了。
那天,张劭请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笑着说:“傻孩子!范式远在千里之外,你难道真的相信他会来吗?”没想到刚过中午,范式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两位挚友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zhāngshào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译文】父母召唤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应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时要我们做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地接受。
莫忘父训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
他临死的时候,对将要即位的儿子刘禅很不放心,因此就把刘禅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并写了一封遗书来教诲他。
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可以胡作非为,更不要以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众人信服。
但是,刘禅并没有牢记父亲的教诲,在诸葛亮死后,它就开始听信小人的谗言,只顾享乐,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2. 扇枕温衾拒收坩��冬则温,夏则�酰�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弟子规》全文及翻译(信)
《弟子规》全文及翻译(信)《弟子规》全文及翻译《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第五章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
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还未了解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说话要口齿清晰,语速舒缓,不要说得太快,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遇到别人搬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要介入,与己无关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
有则改之,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狐朋狗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远离你。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听见别人对自己的恭维话应该感到不安;听见别人对自己的指责,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高兴和你接近。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很多人对弟子规并不是很了解,因为现在的家长很少注重孩子在此方面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故事:谨而信,欢迎来参考!“谨”,它告诉我们自身生活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信”这个字,人字加上言字构成信字,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扬震拒贿的故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人民的公仆们,如果都能像杨震一样,公正廉洁,清白做人。
在金钱利诱面前,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那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
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弟子规之谨篇
弟子规之谨篇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弟子规》里的“谨”这一篇。
说起“谨”啊,那可真是咱们生活中处处都得留意的事儿。
先来说说早上起床这档子事儿。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咱就得麻溜儿地起来,不能赖在床上跟那被窝儿难舍难分。
我就见过有的孩子,闹钟都响了好几遍,还在那儿哼哼唧唧,就是不肯起,结果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这可不就是不“谨”嘛!穿衣打扮也有讲究。
不能随随便便套上件衣服就往外跑,得把自己收拾得整洁干净。
扣子得扣好,鞋带得系紧,头发也得梳整齐咯。
有一回,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朋友,衣服扣子扣错了,一边高一边低,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
这就是没注意“谨”,出门前没好好检查自己的穿着。
在学校里,“谨”就更重要啦。
上课的时候,要坐端正,认真听讲,不能东倒西歪,交头接耳。
我记得有一次监考,有个小同学一会儿摸摸铅笔,一会儿瞅瞅窗外,心思根本没在试卷上。
结果成绩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这就是不专心、不“谨”的后果呀!吃饭的时候也得“谨”。
不能挑食,不能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
我有个小侄子,吃饭那叫一个闹腾,满桌子都是他掉的米粒,还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
被他爸妈狠狠教育了一顿,这才慢慢改了过来。
还有走路,得稳稳当当,不能横冲直撞。
特别是在楼梯上,得一步一步走踏实了,不然一个不小心摔个跟头,那可就疼咯。
再说说和人交往,说话要文明有礼,不能口无遮拦。
答应别人的事儿,就得说到做到,可不能放空炮。
有个小朋友借了同学的橡皮,说第二天还,结果过了好几天都没还,把同学气得够呛。
这就是不讲信用,不“谨”的表现。
晚上睡觉前,要把书包收拾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这样早上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
总的来说,“谨”这一篇告诉咱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得用心,从小事儿做起,养成好习惯。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顺顺利利地长大,成为一个有教养、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就像一颗小树苗,只有从小精心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咱们可不能马虎大意,得把“谨”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弟子规谨行信部分(有故事)
谨第一课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小故事]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译文] 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
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
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
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
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
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
”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
”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
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弟子规》全文及解说
《弟子规》全文及解说由于《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不利于清政府的愚民统治,一本极力宣扬封建等级观念,以方便清朝统治者的工具性读物《弟子规》应运而生。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弟子规全文及解说,欢迎阅读。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谨的故事
光父教子
司马光是宋朝的一位名臣。有一次,他跟姊姊 在剥青核桃。姊姊刚好有事离开了一会儿,他们家 的仆人就对他说,你只要用热水烫一下就很好剥了。 后来他姊姊一回来,看他剥得特别快,剥了很多, 就问他:“你如何剥得这样快?你何以知道要用热 水烫一下?”司马光立即回答,我自己本来会的。 他的父亲听到了很警觉,立刻告诉司马光:“自己 有多少本事就说多少话,不要欺骗别人去逞能。” 父亲慎于始,初次逞能撒谎,就帮他纠正过来,才 成就了司马光的德行。司马光曾经说过:“平生所 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谁的功劳?父亲家教 的功劳。所以,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都要谦卑,不 要说大话。
夫子失言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 夫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作叛乱的武 器。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 结果?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 了他的企图,就把夫子包围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 子说:“您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 您走。”夫子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 掉了。撤掉以后,夫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回魏国, 告诉国君。”子路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 夫子就跟子路说:“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 守,而且纵使我去通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 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 以舍外在虚幻的东西,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 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因为杨震非常地清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 子孙,他的儿子秉、他的孙子赐、他的曾孙彪,官职都 做到三公的地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
清官海瑞
海瑞为官非常清廉,只要他所到之处,还没有报到, 当地的豪强、贪官污吏都先后躲避,因为他们知道海瑞 一定会好好整肃风纪。所以,海瑞治理的每一个地方, 人民都非常地爱戴他。当时我到海瑞墓去参观,一走进 去,看到第一幅字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海瑞书写的: “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古代圣哲人时 刻将德行放在心上,希望造福于民,希望能垂范后世, 这样才对得起圣贤教诲。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是在家。
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1故事一:文王问安【晨则省昏则定】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
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故事二:陆绩怀橘【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
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
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
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
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故事三:老莱子彩衣娱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
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最好的模范。
故事四:潘京孝顺母亲【亲所好力为具】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
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
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
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
弟子规信篇全文
《弟子规》中的“信篇”原文如下: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这段“信篇”主要讲述了诚信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在言行举止上要诚实守信,说话时要真实不虚,不搬弄是非,谨慎发言,不对事情轻易做出承诺。
同时强调在听到他人言语时应有正确的态度,见到别人的优点要及时学习,看到错误要自我反省改正。
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有正确的态度,不必过分在意物质条件不如他人之处,更重视品德修养和自身能力的提升。
对于他人的批评和赞誉,应有正确的
心态,闻过则喜、闻誉则惧,这样才能赢得正直朋友的亲近。
最后指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故意掩饰过错则是加重自己的罪责。
弟子规之信译文及故事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
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
[小故事] 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
公进行了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国 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 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 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这时商鞅 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个 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 黄金奖赏给了那人。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 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响应,商鞅变法 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 遇到别人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
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小故事]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是汉朝著名的学者,为了能够潜心学 习,他整天钻在书房里,什么事情也不过问,吃 的,穿的也不像别人那么讲究。据说在他家的旁 边有一个菜园,然而,由于学习过于刻苦,董仲 舒三年之中竟没有踏进过那个菜园一步。所以后 人说他“三年不窥园”。经过不懈的努力,董仲 舒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这和他专心 学习、不为杂事分心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译文] 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
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 己,迎头赶上 。
[小故事]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
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外出讲 学,走到一个路口时,见一个孩子正在路 上玩垒城池的游戏。孔子叫那个小孩子让 路,而孩子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 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孔 子见小孩说得很有道理,一连提出了四十 多个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人生的问题, 小孩都能对答如流。孔子便诚恳地拜小孩 为师了。
《弟子规》信篇
《弟子规》信篇《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
人无信则不立。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
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2、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
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
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
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
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
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
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4、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译文: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
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弟子规《信》演讲稿最新5篇
量给听众,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弟子规《信》演讲稿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信》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弟子规,从小做起,从孝做起。
这是我学习《弟子规》以来最深刻的感受。
讲到孝,任何人都不会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亲和母亲如今已是天命之年。
二十七年前,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龄,他们相知、相爱,一直相守到现在。
他们没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的付出;父亲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爱护着他们的孩子,我和弟弟;他们从来都是关心我和弟弟认为是最简单,并且重复了一千遍、一万遍的问题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出门多加些衣服、不要感冒了…………;但他们却从来不让我们担心他们的身体,每次也总是重复同样的话我们用不着你们担心,你们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到现在,母亲和父亲还在为我和弟弟劳累奔波。
我和弟弟都清楚地知道,我们无法,也不可能让父亲母亲为我们放下心来,因为无论我和弟弟有多么的听话,更或是有多么幸福的生活,但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儿子,永远是他们心目中最难割舍的,长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父亲和母亲头发已经花白,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和奶奶。
外公今年已经84岁了,奶奶也刚过了第78个生日。
父亲和母亲,包括外公和奶奶所有的儿女对两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顺,他们的晚年过得都非常的幸福。
外公最近腿脚不好,父亲和母亲虽不在身边,但非常关心老人家的身体,经常寄钱、打电话询问外公的情况,幸好外公的腿病已经慢慢地好起来,奶奶身体一直很好,这是我们一大家人最感欣慰的事情;深深地感谢我的父辈亲人赐给了我和弟弟这一代后辈们如此仁孝、和谐的家庭环境,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幸福的生活。
你们不仅是我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后辈也会像你们孝敬外公、奶奶一样尊重你们、报答你们、爱你们!我伟大的父亲,我善良的母亲,我和弟弟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你们的养育之恩,也不敢忘记你们的谆谆教诲,我们将用一生来履行对你们的诺言,用一生来孝敬你们…………爸爸、妈妈,我和弟弟爱你们!谢谢大家!弟子规《信》演讲稿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弟子规》第一篇叫入则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个体贴又孝顺的孩子。
《弟子规》信篇(课件)
谢谢!
17
2021/10/10
6
2021/10/10
7
何为善 何为恶
子贡不受赎金
子路接受耕牛
2021/10/10
82021/10/103、善于纳谏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9
以人为镜,反观自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2021/10/10
《弟子规》
信
1
信
语言诚实,言由心出,表里一 致。
“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 亦不舍,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 越何须说。”
麦彭仁波切《二规教言论》
2021/10/10
2
一、信的意义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孟子
2021/10/10
3
二、信的落实
2021/10/10
4
1、诚 实 守 信
——唐太宗
2021/10/10
10
损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益友:友 直、友 谅、友多闻
2021/10/10
11
三种益友
友直: 指正直的朋友,不会有狡诈心和欺骗行 为,让人有安全感、信任感; 友谅: 指诚实守信的朋友; 友多闻: 指广闻博学的朋友。
2021/10/10
13
4、知 错 能 改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2021/10/10
14
知耻近乎勇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021/10/10
15
三、信的故事
季布“一诺千金” 商鞅徙木立信(为国立信) 贤良太守郭汲(童叟无欺)
弟子规(谨而信1)
弟子规(谨而信1)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赵宣子”。
他的君王很荒淫,但他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君王很不耐烦。
有一天,君王突然起了一个歹念,雇了一个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ni),天不亮的时候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
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他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
等着上早朝。
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
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
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
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锄麑就撞树s了。
赵宣子的那种威仪,让锄麑非常感动和震惊。
赵宣子的恭敬,能让锄麑生起这么深的钦佩之情,竟然用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毋不敬”,时时能够提起恭敬心。
同时我们也要
学习锄麑,为保护国家的栋梁之才,而献身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真是可
歌可泣!。
弟子规·信原文
弟子规·信原文弟子规·信原文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
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信》解释第十九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有没有诚意。
我们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易沟通的就是言语,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从小我们要教育自己家里的弟子要有诚信、要诚实,从小做人就要懂得诚实;在家里不能诚实,到外面就有可能犯诈欺行为,欺骗别人的这种言语都有可能会出现。
所以这里讲到“凡出言,信为先”。
凡是讲话,我们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你讲出来的话是不是真话。
所以所讲出来的话,要以信实为第一。
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前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语非常的重视,每一次要讲话之前,他都会三思,思考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有没有办法做到。
所以每一次讲话,就很怕自己没有办法做到。
弟子规《信》作文草稿
弟子规《信》作文草稿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弟子规》里的“信”。
你们知道吗?“信”就是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
就像咱们班的小明,他答应了要帮小红打扫卫生,就算自己很累,也没有反悔,认认真真完成了。
这就是“信”!
还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小花跟我说,她第二天会给我带一本好看的漫画书。
第二天,她真的带来了。
这让我特别开心,因为她守信用啦!
要是大家都不讲信用,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乱糟糟的。
比如说,你答应了妈妈回家就写作业,结果却跑去玩游戏,妈妈会多伤心呀!
所以,咱们要做守信用的好孩子,这样大家才会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
作文二
小朋友们,《弟子规》里的“信”可重要啦!
“信”就是诚实,不骗人。
比如说,小军在考试的时候没有作弊,靠自己的本事答题,这就是有“信”。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一只小猴子,它总是说谎话。
有一天,它说森林里有大怪物,吓得其他小动物都不敢出门。
后来大家发现是假的,就再也不相信小猴子说的话了。
咱们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要说到做到。
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
比如你借了同学的铅笔,说用完就还,那就一定要还哦。
守信用的孩子,大家都会喜欢。
让我们一起做讲信用的好孩子吧!。
弟子规全文带完整版诚实守信成为信任被人的可靠人选
弟子规全文带完整版诚实守信成为信任被人的可靠人选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康熙年间登载于李毓秀的《弟子规》篇中。
作为教导儿童做人处世的指南,弟子规从诚实守信的角度着重强调了成为信任被人的可靠人选的重要性。
诚实守信作为品质的基石,使个体能在社会中获得信赖与尊重,本文将详细解读弟子规全文中有关诚实守信的部分。
首先,弟子规在前言部分即强调孩子必须诚实守信。
《弟子规》开头的“弟子入则孝”一章中,弟子被要求要“诚”的表现出对父母的孝心。
这个“诚”字不仅是指言行一致,更强调心与口的一致。
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们从小就能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弟子规的“十勇”部分中也包含了诚实守信的要求。
弟子规中提到了“勇不可分”、“粥不可够”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诚实守信是“十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只有在与人交往中保持真实和守信,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
这部分内容使人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坚持诚实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弟子规的“十耻”部分也明确要求弟子要“不敢作家”。
这个“不敢作家”即是不敢说谎的意思,并进一步要求要“言语有物,行有恒,不可背约”。
弟子规中的这些要求,使人们认识到诚实守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人们能够在言行中守信,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弟子规全文中强调诚实守信,实际上是要求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只有在学生时期养成这样的品质,才能够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而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对儿童个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中,家长和教师是儿童培养诚实守信品质的重要引导者。
他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让孩子从他们的言行中感受到诚实守信给人带来的正面影响。
同时,家庭和学校应该建立倡导诚实守信的制度和机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和坚持诚实守信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小故事]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译文] 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
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
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
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译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小故事]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
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
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
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
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
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
”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
”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
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
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
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
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小故事]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
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
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
”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该讲究礼仪,端正秩序。
”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小故事]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
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
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
但宗悫只是照样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译文]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小故事]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
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游戏,他装着没见着不吱声。
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而尽;而钟会举起杯一饮而尽,并不曾行礼。
后来钟繇问儿子:“喝酒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之一,所以要施礼再喝酒。
”钟繇又问:“喝酒为什么不施礼?”钟会回答说:“偷酒喝不合乎礼,再施礼就是自欺欺人。
”钟繇听了不禁笑起来,不能不点头称是。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译文]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小故事]李白有一次在宫中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给他脱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但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终于有一首李白送给杨贵妃的诗,被他抓住了把柄,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故意侮辱杨贵妃,杨贵妃信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
后来,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李白哪里会想到,酒后的不拘小节竟会引来如此后果。
缓揭帘勿有宽转弯勿触棱[译文]掀起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是不要发出响声;转弯的地方,行动幅度要大,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故事]春秋时,卫献公想回国恢复王位,他便去请当时掌握卫国朝政的贵族宁喜帮忙。
宁喜得知此事时正在下棋,他想也没想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帮助一个国君复位是一件大事,而宁喜全家是九代当朝高官的家族,他对待重立君王的事却这么不慎重。
”果然,卫献公登位后不思回报,反而因为宁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诛杀了。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译文]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小故事]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
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受别人的贿赂。
有一次,杨震过山东时,他的学生王密正在这里做县令。
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他坚决不要。
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的。
”杨震却说:“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告退。
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译文]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
为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一些黑豆和黄豆。
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
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
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译文]遇到喧闹争斗的场合,绝对走近;遇到不正当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小故事]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
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
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
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
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
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将入门问孰在将上堂声必扬[译文]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小故事]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
程頣、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
一天,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睡梦中。
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就站在门前等候。
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
老师非常感动,忙把杨时迎进了屋。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译文]别人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小故事]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出山辅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拜访。
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了;第二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访友去了。
当第三次前去时,张飞很不高兴地说:“大哥别去了,让我用绳子把他绑来。
”刘备责备张飞无礼。
随后,他再去拜访诸葛亮。
刘备见诸葛亮在睡觉,便站在一边等候。
诸葛亮醒了后,见刘备这么有诚意,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辅助刘备打天下。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译文]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
[小故事]宋朝时,查道有一天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的亲戚。
中午时分,他和仆人都饿了,路上一时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又没带午饭,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些食物吃。
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查道把送人的礼物当成人家的东西,不随便处理,那么借用别人的东西时,就更要征得主人的同意了。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有,就不要吝啬。
[小故事]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
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
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
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
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译文]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
[小故事]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行了变法。
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
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了那人。
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响应,商鞅变法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译文]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小故事]诸葛瑾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大臣,平时话不多,但常常在紧要关头,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校尉殷模被孙权误解,要被杀头,众人都向孙权求情,只有诸葛瑾一言不发。
孙权问:“为什么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不说话?”诸葛瑾说:“我与殷模的家乡遭遇战乱,所以才来投奔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