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覃勤
2.《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会计的基础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发展的道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会计核算工作岗位,开展广泛调研,在邀请会计实践专家对会计核算岗位典型的职业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展技术,遵循“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的学习项目和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项目、完成任务中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沟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财务会计类专业就业面向岗位中制证、记账、报表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
在职业性和高等性两者间遵循了从职业性到高等性的路径选择,选择以“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编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基本会计报表;会计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作为学习项目,各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而形成会计核算的综合职业能力。
(3)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以及岗位工作要求设计若干学习任务,按照:“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编制与报送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则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础会计适用专业:会计学时:108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的应用和操作。
使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2、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了解和应用会计业务技术,而是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会计所生产的信息的经济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会计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与评价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收银员证书3.营销员证书3.课程内容与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会计循环所涉及的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企业对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43104课程学分:12课程学时:210开设学期数:2适用专业:会计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院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入门课程。
本课程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面向会计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明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出纳等岗位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
本课程的开设还为《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等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3.设计思路(1)突出职业性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于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在实践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的知识,例如会计账簿,在传统教学中会从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完整性出发,将其所有相关知识集中自立一章,而在我们的课程中,会计账簿的知识则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分散于多个章节,包括期初的建账、日常处理的帐簿登记、期末处理环节的对账结账,强调的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2)突出应用性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划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二者已通过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对“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理论知识我们没有独立设置章节,而是在学生实际完成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过程中,即具体操作到登记总分类账环节时,通过介绍不同的总账登记方法,引入账务处理程序相关知识,从而将抽象的理论、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变为形象生动的操作,以及在操作中把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又学到了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
(3)突出教学做有机结合特点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我们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会计工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为了操作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标准(2篇)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标准(2篇)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标准(篇一)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实训1.2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1.3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会计要素,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日常会计处理的能力;(3)使学生熟悉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制作和审核;(4)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为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1.4 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2.1 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2)会计假设、原则和会计要素;(3)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4)会计分录和会计方程。
2.2 会计核算方法(1)借贷记账法;(2)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3)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管理;(4)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3 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1)会计核算软件的安装与初始化;(2)日常会计处理操作;(3)期末会计处理操作;(4)会计报表输出与查询。
2.4 会计实训操作(1)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3)日记账、总账的登记与管理;(4)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5 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2)会计法律法规体系;(3)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4)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会计基本理论、方法、技巧;(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演示法:展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方法;(4)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实训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2)会计核算软件:提供实际操作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会计技能;(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及专业必修课,是后面学习财务会计、财务会计(Ⅱ)、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也是会计初级资格考证的必考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高度仿真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后能够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企业的会计工作,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三、设计思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关团体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所以,《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情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围绕本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主要有下述3个方面:1.专业能力(1)能执行《会计法》和《会计基本准则》的规定(2)能识别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判断具体的经济业务(3)能够按规范流程处理并传递原始凭证(4)能够识别、填制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5)能设置并填制账簿,包括日记账、总账、明细账(6)能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7)能装订会计凭证,了解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2.方法能力:(1)工作协调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自我终生学习的能力。
(4)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使用与执行能力。
3.社会能力:(1)具有诚信品质、廉洁自律、抵御利益诱惑能力(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拥有一定的沟通、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4)具有依法办事能力和具有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能力(5)及时了解社会经济业务发展动态,跟上国际会计处理的步伐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建立新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体现出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核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
(二)课程任务:(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课程内容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知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产生对会计职业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能熟练把握点钞、真假币识别、票据辨别、原始单据审核等会计基本技能,能具备出纳员、收银员岗位的基本能力;能正确应用会计的基本规范,能说出会计的基本术语;能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作会计基本业务处理;(三)素质目标:能根据案例资料有能力建账、记账、算账、更改错帐,能具备中小企业记账员岗位的基本能力;能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关键的基本理论,具有继续学习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项目标准与要求:四、实施建议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教材、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2.课程教学团队构成3.实训条件五、说明(一)本课程标准适应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等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规范,其他相关专业设置的基础会计课程可参考使用。
(二)本课程所列扩展性知识和理论链接主要是建立层次性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和认识会计实践的能力。
扩展知识和理论链接不作为学习考查评价内容。
(三)本课程所列的学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2.熟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基本概念,掌握会计记账方法;3.能够正确地设置会计账簿和运用会计科目,正确地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4.了解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等;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以及相应的会计科目;3.会计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4.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5.会计账簿:包括账簿的设置、登记、更正等;6.财产清查:包括财产清查的方法、结果处理等;7.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8.会计档案:包括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档案的整理、归档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设置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5.在线学习: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学课件、视频教程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会计》课标
商品经营专业课程标准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础会计[适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以信息系统结构理论为基础,阐述会计学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共性问题,重点阐明会计信息系统的收集、整理、储存、输出的运行程序和方式。
它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考试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1.2设计思路(1)课程的适用对象: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三年制)。
(2)课程开设的时间: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3)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既注重对初级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又重视初级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体现了本课程的特色。
2.课程目标通过运用多教学媒体和会计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初级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处理一般会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基础会计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职业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基础会计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把实际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在形式上更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示应图文并茂。
(4)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
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实用、具体并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通过《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商品经营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披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并行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后续课程】《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审计实务》、《ERP软件及沙盘模拟》、《基础会计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小企业会计实训》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以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培养学生掌握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在企业财会岗位从事专业工作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根据财会职业岗位群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要求是:熟练进行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这一账务处理过程的实务操作;明确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岗位、记账岗位、报表岗位等的基本规范和任职要求。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强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成为会计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
成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认识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能正确应用会计的基本规范,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及内容,能准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基本业务进行处理。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专业能力1.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2.认识会计要素及其他分类;3.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科目的类别,帐户设置;4.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的原理;5.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6.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7.掌握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的登记;8.掌握结账、对账的方法及财产清查的处理;9.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含义,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10.了解现金流量表及其编制;11.了解会计档案传递与保管。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根据教育部职成司组织审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核心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实物演示、实习实训、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具备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2.计划学时计划90学时,理论教学45学时,实践教学45学时。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
4.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就业导向和高职应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访谈校友和一线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与能力进行调查,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会计工作实践为主线,以教会学生完成会计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项目和会计工作任务为目目标,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模式,以完成会计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构建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
本课程紧紧围绕若干个会计项目和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会计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会计工作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增强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最终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本标准将基础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任务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会计工作领域所涉及的与本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及编号《基础会计》课程编号02101;二、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培养对象是会计职业的初学者。
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围绕会计职业认知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训练两大领域,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一定的会计职业环境下,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将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价值的形式收集、整理、加工,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课程的组织形式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本学习领域是会计专业12个职业岗位学习领域中最基础的学习领域,是学习会计专业后续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职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采用的专门方法,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
课程所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学习后续学习领域课程——出纳实务操作、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工作管理等的基础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基础会计》目的是在会计学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并为学习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本课程将学历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关键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的,教学双方还应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坚持教书育人,在系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同时,要将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结合起来,建立与会计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经济。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高职)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1课程信息表二、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金融专业职业能力的必修课,它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为学生学习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会计。
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组织与会计职业,理解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认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2.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认识会计科目,能运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成本计算;七、教学实施的建议(一)授课教师基本要求本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会计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或授课前经过专门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二)教学实训条件要求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使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仿,突出现场示范,增强直观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程教学软件和实训软件,优化教学过程,结合校外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仿真训练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策略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训教学平台,实行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业务案例为载体,边学边做,学做交替,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对知识的学习、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和态度的培养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讲授业务处理规范的同时进行实务操作训练,使审计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贯穿于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训练之中。
(十一)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本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审计实务所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1.《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础会计适用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制订时间:2013年6月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熟悉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账务处理程序,能熟练应用借贷记账法,具备会计核算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准备。
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和中职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企业经济业务流程和账务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设计有会计核算原理、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核算账务组织、财产清查、初识会计报表等五个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中职生培养目标为前提,紧紧围绕完成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需要,充分融合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会计工作活动为载体,将会计核算原理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简单经济业务核算的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知识讲解、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会计核算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02。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会计核算原理,能应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简单经济业务,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内容,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养成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了解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熟悉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能初步应用借贷记账法分析简单的经济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熟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要求;●熟悉账簿种类及其登记方法;●熟悉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性和操作方法;●了解财产清查种类、清查方法和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初步认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教学活动参考设计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以企业会计处理程序的各项任务模块为主线,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基础会计二、课程代码:03010128三、适用专业:会计四、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五、计划学时:88学时六、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会计实验室七、课程定位:《基础会计》课程一直被确定为我院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之一,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本课程面向会计工作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确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以具备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作为授课场所,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熟练从事会计业务的能力。
通过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岗位工作与中小企业会计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实现了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道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信息是何时得到的,依据什么得到和采用什么方法得到。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明了出纳、制单、记账、编表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会计专业的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有更深的认识,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基础会计作为我院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必须定位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上,要体现三大特性:一是职业素质教育特性,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本课程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纯技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技能。
二是基础性,基础会计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是很注重技能实际操作的课程,未来职业能力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是层次性,即大学专科层次的经济知识水平。
八、课程设计思路:《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其“三基内容”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目标分成三大块,即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001]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执笔人:王炜主审人:丁增稳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基本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对象是会计职业的初学者。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明确会计职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能运用所学会计基础知识,按照会计基本规范要求,熟练地完成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具备在出纳员岗位和中小企业记账员岗位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升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会计能力为主旨,以出纳员岗位和中小企业记账员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二)设计思路由于无专业前导课程,所以本课程基于一般认知规律的逻辑顺序确定了“先分项、后综合”的设计思路。
首先基于基础会计能力分析,设计多项工作任务。
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积累职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项综合工作任务的训练,融汇会计职业知识、提升综合账务处理技能。
三、典型工作任务出纳员岗位和中小企业记账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下: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3.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
4.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
5.财产清查与处理。
6.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知会计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产生对会计职业的兴趣。
2.理解与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的基本知识。
3.理解与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及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4.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种类和流程,并熟悉其使用范围。
5.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并能以此指导会计工作实践。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票据、审核原始单据。
2.能规范地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任务措施时,提出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
这就要求我们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
根据企业一般账务核算中心工作任务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特点,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以日常会计核算流程为驱动,以会计岗位胜任能力为本位。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明确企业
需求,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理念,将会计基本原理分解、重组,建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重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使会计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1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五、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训练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能设置账簿、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核对会计账簿、结清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能理解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能了解会计核算原则;
(3)能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
(4)能理解复式记账原理;
(5)能掌握借贷记账法;
(6)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7)能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
(8)能理解财产清查;
(9)能掌握简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10)能熟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会初始建账;
(2)会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3)会根据账务处理程序熟练登记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
(4)会完成期末对账、结账;
(5)会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6)会辅助完成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规程的建立与实施。
3.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具有谨慎的工作态度;
(3)具有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按会计工作流程设计,将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中,分项目组织教学。
首先进行会计认知的引导,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及会计职业有初步认识;然后进行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其次按照建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对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日常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讲授,将会计知识、技能融入工作案例,使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学习会计的基本技能;最后介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进行统一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任课教师集中安排学期末最后两周进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独立完成一套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
本课程按照“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组织教学活动,分9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真实企业案例为载体,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导入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会计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建议为90课时,其中实践教学12课时。
表2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注:课内实训在上述课时中穿插完成。
表3 实训项目设计
注:任课老师可以安排最后两周完成实训项目;若教学时间紧张,可将实训项目穿插在学习情境中完成。
七、课程实施条件
1.教师基本要求
专任教师:具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背景,具备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和会计工作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兼职教师:具有多年财务会计工作经历、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熟悉全盘会计工作。
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具备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有会计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有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自编教材或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等;
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训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八、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