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晶体生长和缺陷-crystal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v
G
-
r
成核作用分为:
1、均匀成核:在体系内任何部位成核率相等。
2、不均匀成核:在体系的某些部位的成核率高
于另一些部位。
由于体系中存在某种不均匀性,如 溶液中悬浮地杂质微粒,容器壁上 凹凸不平,或人为地放入籽晶或成 核剂等。
11.2 形成晶体的方式
晶体是在物相转变的情况下形成的。物相 有三种,即气相、液相和固相。只有晶体才是
石英的带状构造
2. 螺旋生长理论
根据实际晶体结构的螺旋位错现象,提出 了晶体的螺旋生长理论。即在晶体生长界面上
螺旋位错露头点所出现的凹角及其延伸所形成
的二面凹角可作为晶体生长的台阶源,促进光 滑界面上的生长。
位错的出现,在晶体的界面上提供了一 个永不消失的台阶源(凹角)。
晶体螺旋生长示意图
质点先落在凹角处。随着晶体的生长,凹角不会随 质点的堆积而消失,仅仅是凹角随质点的堆积而不断地 螺旋上升,导致整个晶面逐层向外推移。
体系总自由能的变化为△G= △Gv+ △Gs
设晶核为球形,半径为r,则上式可表示为 △G=(4/3)π r3△Gv0+4π r2△Gs0
△Gv0为单位体积新相形成时自由能的下降
△Gs0为单位面积的新旧相界面自由能的增加
△G=(4/3)π r3△Gv0+4π r2△Gs0
+
G
△ Gs
Gc
0
rc
粒径为rc的晶核为 临界晶核 △Gc称为成核能 rc和△Gc与溶液的过 饱和度有关,过饱和 度越高,两者值越小, 成核几率越大。
真正的固体。由气相、液相转变成固相时形成
固体,固相之间也可以直接产生转变。
1 气体凝华结晶:气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转变 成固体。 如:雪花就是由于水蒸气冷却直接结晶而成的晶体。 2 熔融体过冷却结晶:当温度低于熔点时,晶体开始 析出,也就是说,只有当熔体过冷却时晶体发生。 如: 水低于冰点时结晶成冰;铁水冷凝成铁的晶体。 3 溶液过饱和结晶:当溶液达到过饱和时,才能析 出晶体。 如:食盐的过饱和溶液中会析出食盐晶体。 4 非晶质晶化:由非晶质体转化为晶体 如:火山玻璃经长期的晶化作用而转变为石英、 长石的微晶。
第11章 晶体的形成和晶体的缺陷
晶核的形成 晶体形成的方式 晶体生长的理论模型 决定晶体生长形的内因 影响晶体生长的外部因素 晶体的缺陷
晶体的形成
11.1 晶核的形成
成核是一个相变过程,即在母液相中形成固相小晶 芽,这一相变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 ΔG=ΔGv+ΔGs 式中△Gv为新相形成时体自由能的变化,且△Gv<0, △GS为新相形成时新相与旧相界面的表面能,且△GS >0。 也就是说,晶核的形成,一方面由于体系从液相 转变为内能更小的晶体相而使体系自由能下降,另一 方面又由于增加了液 - 固界面而使体系自由能升高。
wk.baidu.com
螺旋生长过程模拟
•印度结晶学家弗尔麻 (verma,1951)对SiC晶 体表面上的生长螺旋纹 及其他大量螺旋纹的观 察,证实了这个理论在 晶体生长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 SiC晶体表面的生长螺旋纹
3.布拉维法则
早在1855年,法国结晶学家布拉维从晶体
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几何概念出发,论述了实
际晶面与空间格子构造中面网之间的关系。
布拉维法则:实际晶体的晶面常常平行于 面网密度大的面网;面网密度越大,相应
晶面的重要性越大。
3
A
B
1
C
布 拉 维 法 则 图 解
2
a
b a> b
D
面网密度AB>CD>BC
布拉维法则图示
结论:
在一个晶体上,各晶面间的相对生 长速度与它们本身面网密度的大小成反 比,即面网密度越大的晶面,其生长速 度越慢;反之越快。
居里-乌尔夫原理:对于平衡形态而言,从 晶体中心到各晶面的距离与晶面本身的比表 面能成正比 (即各晶面的生长速度与各晶面 的比表面能成正比)。
晶体上的实际晶面往往平行于面网 密度大的面网 !
4.居里—乌尔夫原理
1885年居里(P.Curie)指出,在平衡条件下,发 生液相与固相之间的转变时,晶体调整其形态使总的 表面能为最小.亦即晶体生长的平衡形态应具有最小 表面能。此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当温度T、晶体体积V不变时 :
1901年乌尔夫进一步扩展了居里原理。
设单位体积溶液本身的自由能为g液
从溶液中析出的单位体积结晶相自由能为g晶
在不饱和溶液中,g液<g晶,不会析晶; 在饱和溶液中,g液>g晶,析晶。
一方面:结晶相析出,利于降低体系的总自由能 一方面:体系由一相变为两相,两相间产生界面,导 致体系自由能增加
过饱和溶液中
设结晶相与液相自由能差为△Gv(<0) 两相界面表面能为△Gs(>0)
5 固态下结晶相转变
(1)同质多象转变: 在一定热力学条件下,由一种 结晶相转变为另一种结晶相。它们在转变前后的 成分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
如:在高压和适当温度条件下,石墨可转变为金刚石。
(2)离溶:在一定热力学条件下,由一种结晶相 分离成两种结晶相的作用。
如:闪锌矿(ZnS)和黄铜矿(CuFeS2)在高温时为 均一相固溶体,低温时分离成两种独立晶体。
晶体形成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
渐长大。
一般认为晶体从液相或气相中形成有三个阶段:
1、介质达到过饱和、过冷却阶段;
2、成核阶段; 3、生长阶段。
成核作用与晶核
晶核:从介质中析出,并达到某个临界大小, 从而得以继续成长的结晶相微粒。 成核作用:形成结晶相微粒的作用。
以溶液情况为例,说明成核作用的过程
11.3 晶体的生长
晶核形成后,将进一步成长。 下面介绍关于晶体生长的几种理论。
1.层生长理论(科塞尔理论模型)
它是论述在晶核的光滑表而上生长一层 原子面时,质点在界面上进入晶格“座位”
的最佳位置是具有三面凹角的位置。
晶体理想生长过程中质点堆积顺序的图解
1—三面凹角
2-二面凹角
3-一般位置
假设晶核为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立方格子,其相 邻质点的间距为a0
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先长一条行 列,再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原子面后, 再长相邻的一层,逐层向外平行推移。
此结论可解释如下一些生长现象 (1)晶体常生长成为面平、棱直的多面体形态。 (2)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环境可能有所变化, 不同时刻生成的晶体在物性(如颜色)和成分等方 面可能有细微的变化,因而在晶体的断面上常常 可以看到带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