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课题给动物分类(1课时)课型新授课1.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5课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单元的内容体系,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前后相互呼应的关系。

教材第1课通过说说、画画动物的特点,暴露学生对动物共同特点的前概念。

这一课学生将再次回顾生活中熟悉的动物,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了解分类的方法,初步认识“分类”在研究动物活动中的重要性。

当然,分类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实际上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多角度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最后“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植物的共同特点,然后结合对动物“生命体特征”的认识,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2.课时学生实际水平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科学观察、描述、记录动物的过程,他们对部分动物个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已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头脑中的动物形象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经验层面上的个体认知,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对动物的认识进行综合梳理。

“分类”方法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去识别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学习分类。

3.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动物之间有相同和不同点,能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准确的给动物分类。

(2)能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3)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进行学习,并能从动物种类繁多的认识中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课时评价任务(1)能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准确的给动物分类(检验学习目标1、3)(2)能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检验学习目标2、3)5.学习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班级记录表、实验记录单;分组材料:动物卡片6套(每套10张);学生准备科学书、铅笔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指向目标1、3)学生活动11.看图片,对图形进行分类。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 教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 教案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板书设计
6. 给物体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教学反思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 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动物
总(6 )课时
课 题
6.给动物分类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
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是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动物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动物,但对动物的分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动物分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可以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能正确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动物分类的概念。

2.观察法:教师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2.准备分类卡片,上有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动手进行分类。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只猫和一只狗,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或黑板,展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动物可以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给动物分类-教科版(2017)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给动物分类-教科版(2017)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借助动物的多样性,训练学生的分类能力,让学生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小学中段的教学目标,所以本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题材,依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的分类练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

本课从认识动物特点开始,采用找一找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结束后,分类板全部展示,让学生意识到同样多的动物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然后让学生在这些分类标准中找到小狗的位置在哪里,再一次的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接着加入了学生不太熟悉的蛞蝓和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

最后延伸到让学生寻找动物和植物所共有的生物特征,如都会长大、都需要摄取营养、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5课的学习,对动物的多样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够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

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

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自己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教学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五、教材准备小组:8种动物卡片,分类板,记号笔教师:蛞蝓和蛤的动物卡片,课件,大展示板六、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认识动物师:朵拉特别喜欢冒险,今天他想带你们一起去,让我们出发吧!【视频】动物王国里有许多动物,但是他们比较害羞,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精选全文

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动物单元,我们整理一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动物》,三年级上册《动物》,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

纵向来看,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开始。

学生通过对动物的认知和掌握观察、对比、分类的方法,为后续单元的对于动物作为生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指向的是小学课程标准中的第7个主要概念:地球上生活中不同种类的生物;第9个主要概念: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5课的学习,对动物的多样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够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

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

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

【教学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教学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课件、板书道具等。

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下教科版课件给动物分类

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下教科版课件给动物分类

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下教科版课件给动物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三章第一节《给动物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并学会如何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分类知识,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关爱动物,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正确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卡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讲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给动物分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动物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分类练习,互相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板书设计1. 给动物分类2. 主要内容:动物分类方法不同类别的动物特征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猫、狗、兔子、老鼠(2)鱼、鸟、青蛙、蛇2. 答案:(1)哺乳动物:猫、狗、兔子、老鼠(2)分类依据: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水中、空中、陆地)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动物,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与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涵盖不同类别,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6《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6《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给动物分类”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动物分类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和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和区分常见的动物特征。
2.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够独立完成动物分类的任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识别和总结不同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四肢、鸟类的羽毛、爬行动物的鳞片等,形成对动物特征的整体认识。
2.学生能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如按照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标准进行分类。
8.学生能够通过拓展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9.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分类能力。
10.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①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动物分类的定义: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
-动物分类的方法:按照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标准进行分类。
2.常见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对动物感兴趣。

但是,他们对动物的分类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发现分类的依据。

2.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对动物进行分类,巩固分类方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2.准备分类卡片,上面写有各种动物的名称,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个分类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有毛发、体温恒定等;鸟类有羽毛、体温恒定等;爬行动物有鳞片、体温不恒定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套分类卡片。

让学生根据PPT上呈现的特征,对卡片上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让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的分类方法,并给予评价。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给动物分类 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给动物分类 教学设计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给动物分类》。

重点在于分类二字,其实在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运用以物体的特征为标准,给物体分类。

而本课就是借助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类能力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加深对分类方法的运用,也感受到动物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与教法设计: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利用物体特点进行分类的能力,但是一年级的知识迁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进行示例引导。

动物具有多样性,相对于简单物体而言,可用于分类的标准更加繁多,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会茫然,所以再正式进行分类前需要回顾如何分类,示例如何对动物进行分类。

一年级学生具备学习模仿能力,通过举例分类,能够意识到利用动物特性作为标准能够完成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大自然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动物2.动物可以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并且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一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通过给出的分类例子,学生自己形成新的标准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别人的分类标准和结果2.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1.认识到动物具有自己的特点,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依据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难点:能按照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实验记录单《给动物分类》活动记录单1.先请小朋友们给动物们编号2.选你喜欢的分类标准去给动物分类,把编号写在圆圈里。

分类标准:(还可以用自己的标准)你的分类标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6.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6.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6.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6.给动物分类》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但学生在分类方面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生动的动物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实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

2.准备分类卡片,上面写有各种动物的名称。

3.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如:形态、习性、生活环境等。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

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动物分类的任务。

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给动物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掌握生物学名词及其概念。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及生物学名词的掌握。

2. 难点:不同动物之间分类的细微差别及生物学名词的记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各种不同的动物,引出动物的分类方法,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2. 学习动物分类方法(15分钟):(1)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内部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2)学习基本生物学名词:门、纲、目、科、属、种等的概念及其区别。

(3)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3. 动物分类实践(30分钟):(1)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将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

(2)让学生积极讨论,合理分类,从而加深对动物分类方法的理解。

4. 动物保护教育(10分钟):通过案例、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达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

5. 拓展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小研究,包括动物的分类、习性、栖息地等,并向同学进行汇报。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可能出现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动物的分类方法还有一定的困惑,下一节课我将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供更多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

同时,我也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积极参与动物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理解将更加深入,保护动物的意识也将不断提高。

《给动物分类》教案范文

《给动物分类》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给动物分类》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常见的动物分类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动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 常见的动物分类特征。

3. 动物分类的实际操作。

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

2. 分类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工具。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掌握常见的动物分类特征。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动物的分类特征,给提供的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进行分类。

4.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6. 课堂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分类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身边的动物,尝试进行分类。

2. 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

3.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分类知识和保护意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物分类的原因和重要性。

2. 利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动物的特征,掌握分类方法。

4.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

七、教学难点1. 动物分类方法和原则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动物感兴趣,乐于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

但他们在分类方面的经验可能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动物的特点,从而进行正确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分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实物,如鱼、鸟、昆虫、贝壳等。

2.准备分类卡片,上面写有各种动物的名称。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动物可以怎么分类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的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分类卡片,让学生将卡片上的动物按照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提高对动物的认知能力。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动物。

但是,他们对动物的分类知识了解不多,分类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和特点,能够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特点的能力,以及分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比较法: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特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动物之间的异同。

3.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给动物分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动物之间的异同,帮助他们理解分类的依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图片,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6《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分类方面可能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分类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

2.难点: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描述动物。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部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段关于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笔记本记录下动物的外部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

提问:“你们是如何给动物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可以进行分类?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按体型、生活环境、食性等分类方法,如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自然。
2.教学难点
(1)动物分类的依据及具体分类方法;
(2)对不同类群动物特征的深入理解;
(3)在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分类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同学对某些特殊动物分类的依据理解不够透彻,例如蝙蝠为何属于哺乳动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举例。
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分类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为此,我在引导讨论时,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给动物分类》|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本章节内容主要基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有趣的动物分类”。具体内容包括:
1.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2.介绍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如按体型、生活环境、食性等进行分类;
3.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分类的知识。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动物非常感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对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够牢固,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案例分析环节,同学们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掌握动物的系统分类法;3.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法进行动物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安排课前调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及其分类方法;2.以生动的图例和实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3.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系统分类法进行动物分类。

2.2 教学难点1.系统分类法的讲解和运用;2.辨别和归类不同种类的动物。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1.动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2.动物的基本特征;3.系统分类法。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动物世界的神秘与美妙,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分类方法和意义。

第二步:课前调查老师安排学生课前调查,通过网络和实地寻找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第三步:带着学生观察动物老师出示图片和实物,带着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和生物习性,加深学生对动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第四步:讲授动物分类法老师讲解系统分类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类法的运用。

第五步:小组讨论和分类练习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根据分类法和特征进行动物分类。

运用分类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动物分类法和特征的理解。

第六步:总结回顾老师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交互式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

4.2 教学手段1.PPT展示;2.实物展示;3.图片展示;4.生物模型;5.课堂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5.1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分类法进行动物分类;2.学生能否对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法进行准确描述;3.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5.2 教学过程评价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法是否适合学生;3.教学手段是否有效。

六、教学补充教师可以将本次课程的内容与其他生物课程结合起来,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和研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A.狗 B.兔子 C.金鱼 D.蝗虫
2.下列动物体内没有“骨骼”的是()。

A.鸡 B.麻雀 C.蚯蚓 D.蛇
3.下列()不是鱼类。

A.鲫鱼B.甲鱼C.鲤鱼 D.鲨鱼
4.下面的动物中不同类的是()。

A.B.C.
D.
5.下面的动物中不同类的是()。

A.B.C.
D.
6.下面的动物中不同类的是()。

A.B.C.
D.
二、判断题
1.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 )
2.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安全的走路、乘车和传递物品。

( )
3.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生长。

( )
4.蜣螂以粪便为食,它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 )
5.蚊子在大自然中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应该把蚊子全部消灭。

( )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C
1.√
2.√
3.√
4.√
5.×
一、教材分析。

教科版一下科学《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给动物分类》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给动物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材,主题为《给动物分类》。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从而学会分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兴趣。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2.难点: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合理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分类。

2.准备分类卡片,上面印有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名称。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分类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动物可以怎么分类吗?”让学生思考动物分类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动物的特征。

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给动物分类-教科版(2017)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给动物分类-教科版(2017)

教课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体会动物具有多样性,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认识动物,提高建立动物保护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学生:动物卡片、活动记录单教师:动物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看看你认识他们吗?(学生说动物名字。

)他们都是什么什么呢?(学生:都是动物;板书:动物)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小组“开火车”回答)2.教师小结:哦,原来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当一次科学家给动物分分类吧(板书:给动物分类)二、给动物分类(一)给动物卡片编号1.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请大家在一分钟之内把这些动物的名字写在记录单上(不可能完成)2.提问: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他们的名字呢?(引出给动物编号)3.师生一同在记录单第一面完成动物的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1.定一定:⑴教师:分类开始前,我们要确定这些动物都有或没有的特点来确定一个分类的标准,(播放视频)看看老师想定什么标准?(引出有没有脚)。

⑵教师:你还能想到哪些标准呢?(引导学生说出以外形特点或者生活环境等,如:脚、翅膀、触角、尾巴、水里等,用上有没有、会不会、能不能……等,并板书)⑶教师:与学生一起将“有没有脚”填写到第一组分类标准上。

2.分一分:出示分类工具,根据学生回应进行分类,故意引出动物(蜗牛、蛞蝓、蛤蜊)分类是存在争议3.说一说回忆蜗牛和蛞蝓的“腹足”,介绍蛤蜊的“斧足”,说明这三种动物是有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将尝试引导学生对前5课认识和研究的动物进行分类练习。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认识和观察、研究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后,对动物进行分类,既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动物的特征,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认识。

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3~4年级的学习目标,因此这节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研究对象,由学生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前面对动物形态观察时的发现,同时也是对动物特征的再一次观察、认识和提升。

本课“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动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教材提供了10种动物的图片,为体现动物的多样性,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的图片。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无提示的情况下,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

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

学生要给动物分类,必须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本课分类教学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并以此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

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的目标
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

在分类过程中,体会动物的异同,感受动物的
多样性。

2.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

3.通过分类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板书:给动物分类)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①号,蝴蝶卡片上标上②号,鸡卡片上标上③号,蛞蝓卡片上标上④号,蚂蚁卡片上标上⑤号,金鱼卡片上标上⑥号,蜗牛卡片上标上⑦号,老虎卡片上标上⑧号,喜鹊卡片上标上⑨号,蛤卡片上标上⑩号。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

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

(教师适当解释: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

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三、交流研讨
1.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

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2.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3.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
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3.小结: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板书设计】
给动物分类
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我的分类标准是:是不是生活在水里。

……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活动手册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
部分是“我的课堂活动记录”,确定一种
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把编号写到圆圈里,
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学生给动物分类后,
要及时记录在上面,分类标准可以指导学
生用“有没有_____”“会不会_____”
“是不是_____”等记录,有的(“会的”
或“是的”)归为一类,没有的(“不会
的”或“不是的”)归为另一类。

鼓励学
生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手册的另一部分是拓展活动,
“观察螺蛳或田螺”的活动可放到课后,由于螺蛳和田螺都是水生动物,让学生自然水域环境中观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让家长帮忙去市场买来放在水盆里观察,建议学生将观察到的螺蛳和田螺画一画,想一想它可以按哪个分类标准归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