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14页word

合集下载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中国,通货膨胀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中国通货膨胀进行实证分析。

一、宏观层面分析在宏观层面,我们将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推动投资和消费,往往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政策。

然而,当货币供应过多,超过了实际经济需求时,就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例如,2008年中国实施的4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进而导致了较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其次,经济增长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这种高速增长带来了供给短缺和需求上升的压力,从而推高了物价。

特别是一些关键性产业的价格上涨,如能源、原材料等,也会对整体通胀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调控等手段,力图稳定物价。

然而,政策调控的效果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在政策调整过程中,通货膨胀仍可能处于高位。

二、微观层面分析在微观层面,我们将从居民消费、投资和外部因素等方面来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情况。

首先,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对通货膨胀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

当居民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市场上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导致通胀。

此外,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导致富人的消费能力更强,也会推高物价。

其次,投资对通货膨胀也有较大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过度投资可能导致资源闲置和供需失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过热的投资会导致房价上涨,进而影响整体物价水平。

最后,外部因素也会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国际原油价格、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口成本和产品价格。

对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

对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

对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关心的问题。

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本文将基于实证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研究,探讨其变化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然而,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率也逐年攀升。

具体来说,2007年-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8.7%的高峰。

此后,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油价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

到2016年底,CPI率为2%,处于较为适宜的水平。

然而,不可避免地,2018年开始,CPI又一度回升。

特别是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CPI一度达到了5.4%的峰值。

总的来说,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上升、下降、再次上升的趋势。

二、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原因探析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由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主要从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国际油价等三个方面来探析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原因。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影响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货币总量增长过快,将导致通货膨胀。

而货币总量不足,将导致通货紧缩。

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由于货币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应不合理,将会引发通货膨胀。

2009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一直逐渐攀升,但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导致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刺激经济,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货币增速在短期内大幅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最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物价水平的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需求的增加势必也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3.国际油价国际油价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因素之一。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在《韦氏英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通常是由于货币量和信贷量相对于可供给商品和服务的超发”;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释义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通货膨胀,从汉语字面来讲,通货指货币,因而通货膨胀即货币膨胀(从命名角度来看,颇具货币主义色彩,因此曾有学者提议改名为“物价膨胀”)。

在《新华字典》中的释义为“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通货泛指流通中的货币。

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本身不具有价值,不能作为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当纸币的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需要货币量时,物价就会上涨。

物价持续上升,使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普遍下降”。

在经济学界中,几位权威经济学家给出的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胀是一种普遍的过度需求形势,在这种形势下,过量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M.布朗芬布伦纳和F.D.霍尔兹曼,1962)、“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而且它只因货币数量的增长更快于产量的增长才会产生”(米尔顿·弗里德曼,1970)、“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的意义上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帕金和莱德勒,1975)、“在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的时候出现通货膨胀”(萨缪尔森,1992)。

回溯货币史,通货膨胀的概念演化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通货膨胀一词单纯用来指流通货币(起初是指金本位、银本位乃至复本位制下的流通纸币;而后,是指金本位制废除后流通的纸币)超发;在第二阶段中,逐渐用来指价格水平上涨。

在金属本位制下,通货膨胀只是个别国家在个别时期发生的经济现象。

通胀一般是在战争或革命等紧急情况下国家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大量发行纸币所引起的。

20世纪尤其是纸币流通制度确立之后,货币告别了贵金属,纸币直接由国家信用担保,但由于信用危机日益严重,银行倒闭和经济极度恐慌和混乱不时出现,才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因而有了专门的通胀理论。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因此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较为复杂。

充分认识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规避通货膨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危害1.造成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将百姓辛苦的劳动积累一洗而空。

如以津巴布韦在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其通胀率达100500%,人们一拿到钱就要赶快去买东西,否则晚一点金钱就会贬值。

疯狂增长的物价造成央行发行的货币面值以“亿”作为单位来计量,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也很艰难。

2.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PPI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加,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堪重负而面临倒闭。

我国由于物价上升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很多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3.银行存款负利率扩大随着物价的上涨,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也会不断扩大,老百姓对通胀的预期会趋向一致,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就会有所动摇,一旦银行中的巨额资金被撬动,必然会造成后果严重的流动性资金泛滥,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性原因。

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而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

这样一来在外汇管制条件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利润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

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同时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汇 率 变 动对 通 货 膨 胀 是 否 具 有 驱 动效 应 ,对 应 着 治 理 通 货 膨 胀 的不 同政 策 选 择 。 年 来 学 术 界 研 究 发 现 , 率 变 化 最 终 可 近 汇 以显 著 影 响 到 国 内价 格 变 化 , 即存 在 汇 率传 递 效 应 。 alr 0 0 T yo( 0 ) 2 从 一 国生 产 企 业 定 价 的 滞 后 性 和市 场 环 境 人 手 ,实 证 分 析 了 通 货 膨 胀 与 汇 率 传 递 二 者 间 的关 系 。 当汇 率 贬 值 或 其 他 原 因 导 致 企 业 成 本 永 久 性 增 加 时 ,外 来 冲击 将 迫 使 企 业 逐 步 调 整 产 品 价
二 、 货膨 胀 影 响 因素 的 实证 分 析 通
存 在 三 种 思 路 : 将 资 产 价 格 作 为 未 来 商 品 价 格 和 服 务 价 格 的 替 代 纳 入 到 通 货 膨 胀 的测 量 中 ,具 体 探 讨 资 产 价 格 在 测 量 通 货
膨 胀 中所 占 的 比重 ;② 探 讨 资 产 价 格 与 通 胀 预 期 之 家你 的稳 定 关 系 ;⑧ 利 用 统 计 数 据 对 资产 价格 与 通 货 膨 胀 之 间 关 系进 行 实 证分析。
格 以应 对 成 本 增 加 。 整 体 经 济 来 看 , 持 续 较 高 的通 货 膨 胀 环 从 在 境 下 , 率 传 递 效 应 就 会 较 大 。反 之则 反 。G g o 汇 an n和 Ir (0 4 hi 2 0 ) g 分析 了 2 0个 工 业 国家 1 7 — 2 ( 9 1 0 3年 间 的 数 据 ,发 现 汇 率 传 递 】 效 应 与 通 货 膨 胀 存 在 显 著 的 关 系 ,致 力 于 稳 定 通 胀 的货 币 政 策 将 产 生 较低 的 汇 率传 递效 应 。 研究 中国货币供 应量与通货 膨胀 之间关 系的文献较 多 , 但 没 有 统 一 的 认 识 。 些 文 献认 为 货 币 供应 量 对 通 货 膨 胀 有 影 响 , 一 仍 然 可 以用 货 币数 量 论 来 解 释 通 货 膨 胀 。如 唐 毅 亭 、 熊 明 渊 (0 8 分 析 了 2 0 20 ) 0 7年 下 半 年 以来 的通 货 膨 胀 , 为 通 货 膨 胀 依 认 然 可 以 在 货 币 数 量 论 的 框 架 下 解 释 。 利 、 桂喜 (0 9 以 2 0 王 张 2 0 ) 00 年到 20 0 8年 的 月 度 数 据 为 样 本 , 用 V R模 型 和 A L模 型对 运 A D 影 响 我 国通 货 膨 胀 的货 币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表 明我 国通 货 膨 胀 率 变 化 符 合 货 币 数 量论 学说 。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货膨胀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通货膨胀。

首先,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货币供给主要由央行负责,央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然而,当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时,会导致货币过多进入市场,引起通货膨胀。

过多的货币供应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其次,供给侧的不足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供给侧不足指的是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

在我国,由于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供给侧的不足成为了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需求端的拉动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时,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在需求端的推动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会上涨。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一趋势对通货膨胀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再者,资源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资源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在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价格的上涨对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资源价格的波动与国际市场和国内供求关系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资源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减轻资源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最后,预期通货膨胀也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将来会加剧时,他们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财富,如购买实物资产或增加储蓄。

这种行为会促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预期通货膨胀对实际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影响。

总结起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供给侧的不足、需求端的拉动、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预期通货膨胀都对通货膨胀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之相伴而来的问题是通货膨胀。

指数从2012年开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7.7%的速度上升,达到了2017年11月份的最高点3.3%。

而此外,从今年1月到2月,CPI缩水至2.9%,表明全国的通货膨胀正在放缓。

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广泛的,它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令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以进一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归纳为:第一,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求,经济膨胀的实质是供求失衡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如果供大于求,物价就会下跌;相反,如果求大于供,物价就会上涨,这就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第二,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物价水平会因为货币变得贬值而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也会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我国货币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

为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按照经济实际情况调整财政收支,以避免财政状况的不稳定性。

其次,必须采取有力的货币政策,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从而控制物价水平,使货币价值保持稳定。

同时,中央银行还可以考虑采取集中拍卖制度来控制物价水平,这可以避免出现价格操纵现象。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对经济形势的观察和监测。

首先,要加大土地供应,促进土地市场的积极发展,同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控制土地流转和土地价格飞涨。

其次,要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经济行为规范体系,以此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避免经济不平衡的发生。

总之,要有效地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必须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而通货膨胀的恶果也才能加以减轻。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通货膨胀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需求拉动和供给压力。

需求拉动主要来自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

中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供给压力主要源于资源供给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垄断等因素。

资源供给不足会导致商品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上涨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也会传导到商品价格上。

市场垄断的行为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涨价获取更高的利润。

其次,我们来探讨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方面,通货膨胀使得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受损,对投资和创新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会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方面,通货膨胀会加剧贫富差距,使得富人更加富裕,而穷人更加贫困。

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

最后,我们来探讨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中国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收紧货币供应,从而控制物价上涨。

其次是财政政策的调节。

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提高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另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市场监管,禁止垄断行为,加强反垄断执法。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生产力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需求拉动和供给压力。

政府应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市场监管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弊端。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通货膨胀,它不仅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民众生活。

本文从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出发,阐述了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其可能的影响,并建议政府相应的处理措施来缓解通胀的压力。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度扩张的货币供应随着金融发展的加快,法定货币供应迅速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与价格上涨带来了货币膨胀压力。

2. 产品供求失衡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利率政策的不当,大量企业进行就近投资,资源不均衡,造成投资过度,产品供求失衡,物价上涨,使通货膨胀加剧。

3.府政策的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补贴政策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响消费通货膨胀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消费者不愿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同样的物品,支出减少,消费水平下降。

2.响投资当物价不断上涨时,投资者将选择投资国债或其他安全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抑制了市场对投资的热情。

3.响国民收入随着物价上涨,国民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受到最大影响,由此引发更大的社会不平等和不稳定。

三、政策建议1.强财政政策的管理应该加强财政政策的管理,控制支出,提高收入,确保赤字率稳定,控制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加剧。

2.强货币政策的管理应加强货币政策管理,通过调节利率来控制市场,提高存款利率以促使企业把资金投入到生产环节,通过调节贷款利率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量,合理控制货币的流通规模。

3.善贸易、投资政策应加强对投资和贸易方向的管理,定期进行存款、贷款利率的调整,加强资源的分配,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促进合理的投资和贸易。

4.适度实行补贴政策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应实行科学合理的补贴政策,对某些物价上涨比较严重的产品,实施价格补贴,维护国民消费权益,调节物价上涨的速度,使物价变化适度。

2018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优秀word范文 (5页)

2018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优秀word范文 (5页)

2018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财贸研究 2008.2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郝雨时(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我国是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近一年来,从官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央行的政策由“温和”转向“猛烈”,其中包括连续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数次加息,并调低存款利息税。

另外,我国还发行了1.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

这意味着高层对当前的经济过热有了统一的认识,发出了明确的紧缩信号。

通货膨胀的结果是严重的,不仅会扭曲商品市场的价格,使资源配置无效率;同时,也会扭曲金融市场的价格,引起经济产生泡沫,最终会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治理通货膨胀,就要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通胀发生,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一般情况下,世界各国多用G DP(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或者是CP I来衡量通货膨胀,这两个指数虽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变化趋势上大体是一致的。

根据尹艳林在《从治理通货膨胀到防止通货紧缩》一书中的论证,本文采用CP I来度量通货膨胀。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但由于许多因素之间相互重叠,同时我们分析问题要有轻有重,重点要反映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因素,所以有必要从诸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

本文将选用G DP增长(货币发行量)增长率、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因素分析,而把其他影响通胀的因素作为率、M1随机项来处理。

接着我们就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分析几个主要的因素对我国CP I(即通货膨胀率)影响程度的不同。

1.Granger因果检验在经济分析中,常常需要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

Granger因果检验是对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常用方法。

本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更多地表现为通货膨胀是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关系并不明显(具体检验过程从略)。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实,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

它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可怕的后果,甚至能够挑战宏观经济稳定。

因此,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给侧因素。

由于国家经常使用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通缩的货币流失及货币供给能力的不足以及国家财政政策的不足,造成了货币流入短缺,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是需求侧因素。

在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购买力上升,消费支出大幅增加,给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推高,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是国际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进口物价也在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根据各种因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控制货币流入,加大货币供给收缩力度。

此外,建立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比如限制货币的增加,维持央行政策的稳健,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等。

二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民生。

通过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经济结构,以及加快政府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减少消费者购买力的压力。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稳定社会价格水平,减轻消费品价格的攀升。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更严格的物价管理政策,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管理,以及提供社会食品定价支持。

四是改善金融监管机制,积极控制金融效率。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防止金融机构过度膨胀,而对投资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包括供给侧因素、需求侧因素和国际因素,其政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改善金融监管机制等。

今后,在政府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强相应的调控措施,在经济结构和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改善供给结构,减轻消费价格的攀升压力,以最大程度地稳定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高位运行对近期通货膨胀压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高位运行对近期通货膨胀压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高位运行对近期通货膨胀压力的实证分析一、文献综述自2003年初,中国经济已逐渐摆脱通货紧缩的束缚,但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却日益增强,其加速上升的势头似乎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反映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007年7月份同比上涨%,月环比价格上升%,创造了近十年来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货币供给量也在高速扩张,2007年6月份的M2比上年同期增长%,M1增长%。

经济理论与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当货币供给量扩张非常快的时候,或迟或早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分析这一轮的通胀压力原因就显得很有必要。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在强制结汇制度下,巨额外汇占款便成为众矢之的。

大多数学者将通胀压力归于增长异常的外汇储备。

周浩、朱启贵(2006)运用多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长期内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外汇储备每增加1%,价格指数上涨%。

[1](44-49)吴晓灵(2007)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年会论坛上指出:“构成物价上涨压力的因素包括当前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等因素”。

[2] 安佳(2005)认为,2004年我国物价指数的升幅为%,从数字上尚且不足考虑,但是这个数字是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调控手段的结果,尤其是中央银行通过大规模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使货币回笼;实际上这种控制政策下的价格稳定并不表示价格上涨压力的减轻。

[3](43-45)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侧重分析CPI构成,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上涨,即物价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

国家统计局(2007)发言人认为,近期国内肉禽及其制品、蛋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并不突出。

[4] 国家发改委(2007)则进一步指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生产成本推动与供求结构失衡。

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邓开伟 通货膨胀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被J ・托宾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上升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削弱计划调节,价格也逐步放开。

价格作为重要的经济信息,反映着商品、货币等的供求关系,也反映着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变之中,对通货膨胀的认识、研究是我们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

本文就对1978年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与通货膨胀相关连的因素,以期为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提供政策依据。

一、通货膨胀的测定及分类对通货膨胀的测定,有不同方法,主要是用不同的价格指数。

这里我们选择零售物价总指数(P I )作为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因为这个指标综合地反映了物品、劳务的货币价格的变动。

P I >1为通货膨胀、P I <1为通货紧缩。

一般说来,总是有P I >1,即通货膨胀。

而P I =1的概率O 。

这里我们要注意:并非通货膨胀是坏事,而通货紧宿是好事。

在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对经济增长有“润滑剂”作用。

只有恶性通货膨胀才对经济发展不利。

根据通货膨胀高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我国18年来的实际(包括1978年),我们对零售物价总指数(环比)即通货膨胀率进行如下分类:5%以下,P I <105%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不会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是可以接受的,对经济影响不大。

5%到10%,即105%≤P I <110%,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率同样不会引起一般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会引起经济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重视。

在短期内,对经济影响不大,人们可以接受。

但长期积累,将引起不良后果,使人们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加速通货膨胀。

对这类要加强监控。

10%以上,P I ≥110%,为飞奔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利影响,尤其是P I >120%,将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以及货币的稳定。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通货膨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政策,还会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政策,二是市场供求。

首先,政府财政政策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政府如果实行通货膨胀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从而造成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的出现。

其次,市场供求也是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

供应过剩会导致物价下降,而持续的供求不平衡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控制国家债务水平,保持货币的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货币汇率。

其次,应加强货币政策管理,采取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措施,实施反向货币政策,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抑制短期资本流动,以稳定货币供给量,降低通货膨胀水平。

再次,政府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改善我国的商品市场结构,分散通货膨胀的冲击,调节供求关系,保持对物价的控制。

最后,政府还可以采取更有效的社会政策,改善民生,通过消费激励政策,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

以上是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希望通过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有效的通货膨胀管理。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甘肃政法学院计量经济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08 级国贸一班通货膨胀的时政分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例如: 例如货币总量100 元,实物总量10 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 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 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 也就是300 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 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二、理论综述(1)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做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

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

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 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 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2)商品与通货膨胀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

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

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

最新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

最新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摘要文章综合对通货膨胀的各种宏观理论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6个派别),以及作者提出的两个中观模型——生产要素简单模型和收入差距简单模型,提取出GDP、固定资产投资、外汇储备、m2、定基比CPI(基期为1978年)、收入差距指标作为CPI(上期为基期)的解释变量,遵循宏观——中观——微观的分析思路以及从一般到简单的建模原则,建立起较为一般的回归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不同的建模方法建立起3个模型,并逐步检验和修正,最后比较预测精度,得出结论:1980年——2010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需求过热、供给不足、外汇储备过多;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负相关,即GDP(剔除价格因素)与CPI(上期为基期)负相关;本期是否发生通货膨胀取决于上期物价水平、本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Abstract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main explanations for inflation in macro-level (6 schools categorized by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s well as my production factors simple model and income gap simple model in medium-level. Select the GDP,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m2, calm base thanCPI( origin period is the year 1978), and income gap index as the regressors of CPI( origin period is the last year ), and build up a general regression model. Use different modeling methods to establish three models empirically. Test and correct these models gradually. Finally, compare their predicting accuracy,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inflation took place in China in the year 1980-2010, was mainly caused by demand overheat, supply deficiency, and too muc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Economic growth i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inflation, namely GDP (eliminate price element) i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CPI (origin period is the last year); Inflation take place in this period whether or not, depend on the price level of last period and the matching degree of fictitious economy and hypostatic economy in this period.【Key words】Inflation; Influence factors; Econometrics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目录1.前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分析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3)1.3理论综述 (4)1.4本文理论基础 (5)2.变量与数据 (7)2.1变量选取 (7)2.2数据来源及处理 (8)3.实证分析 (9)3.1因果关系模型 (9)3.2时间序列模型 (12)3.3误差修正模型 (13)4.三个模型预测精度比较 (14)5.模型缺陷 (16)6.结论 (17)7.附录 (20)8.参考文献 (22)9.致谢 (24)1.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通货膨胀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综合的宏观经济现象,对其的定义在经济学中也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现在比较流行的定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一种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政法学院《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08级国贸一班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例如: 例如货币总量100元,实物总量1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也就是300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二、理论综述(1)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做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

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

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

(2)商品与通货膨胀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

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

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

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

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

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3)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三型的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

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

三角模型中有两项基本元素:沿著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如低失业率刺激升高通货膨胀;以及转移其曲线,如通货膨胀升高或降低对失业率的影响。

(4)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说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

这点在政府(可能于对外战争或内战期间)印行超额的货币引起金融危机时特别鲜明,有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

恶性通货膨胀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界定。

一般界定为每月通货膨胀50%或更多,但很多时在宽松上使用的比率会更低。

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的定义为“一个没有任何平衡趋势的通货膨胀循环”。

)使得物价飞涨(或达每月上涨一倍的程度)。

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但其重要性有争议。

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其具强力连结;相反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trade off);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19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1970年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

现今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关联薪资总额增长与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而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之位移因为供给震荡与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固定因素,当代整体经济使用‘位移’过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平衡)来描述通货膨胀。

供给震荡意指1970年的油价震荡,而固有型的通货膨胀意指物价/薪资循环与通货膨胀预期,表示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容忍通货膨胀。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仅代表三角模式中的需求拉动通胀。

另一个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潜在产出(有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达到最高生产力的状况下经济体之GDP水准——为习惯性且固有的限制。

此种输出标准对应于——固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或全职性的失业率。

在如此架构下,固有型通货膨胀率为内因性地取决于经济体内的劳动量:GDP超出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低于nairu)时。

该理论指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着供应者提高价格而加剧,且固有型通货膨胀会更恶化。

进一步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着高通胀与高失业摆向滞胀。

这种“加速型通货膨胀”曾见于1960年代的美国,当时越战的开销(由小额加税扺消)在数年间将失业率压低在百分之四以下。

GDP低于其潜在水准,而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企图降价,让市场消化超额数量,并低估固有型通货膨胀而减低;即阻止通货膨胀。

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低通胀与低失业摆向期望的方向。

阻止通货膨胀曾见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抗通胀措施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其中两年曾高达百分之十。

GDP相等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也等于nairu)时,只要没有供给震荡,通货膨胀率即不变。

长期说来,大多数的新凯恩斯总体经济学者视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

也就是说,若通货膨胀率高到可以压过失业率的情况下,失业率为其前提,且等相于nairu。

然而,以该理论作为政策制订的标的存在缺陷。

潜在产出(以及nairu)的数量通常为未知,且会随时间改变。

另外,通货膨胀率的发生并不对称,上升的速度较下降为快;更糟的是还趋向随政策而变。

例如说,在撒切尔首相主政时期,失业者发觉自己处于结构性失业,也就是无法在不列颠经济体内找到适才适所的就业机会,当时英国的高失业率可能提高了nairu(且潜力降低)。

在一经济体避免跨越高通货膨胀的门坎时,结构性失业率的提高暗示着只有小量的人力可在nairu中找到就业机会。

若假定nairu与潜在产出两者皆具独特性且迅速达成,则绝大多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可理解为包含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中。

当“供给面”固定时,通货膨胀取决于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

固定供给面也暗示著公私机构的开销定然相互冲突。

故政府的赤字开支会对私营机构产生排挤效果,而对就业水准并无影响。

也就是说,资金供给与金融政策为唯一可影响通货膨胀者。

(5)供给面学说供给面(Supply side)经济学说假定通货膨胀一定由资金供给过剩与资金需求不足所引起。

对这两个因素而言,资金数量纯粹只是标的物。

于是,欧洲于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期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可视为因资金需求降低所引起;而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归因于美国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订定的金本位后所产生的资金供给过剩。

供给学派假定,资金供给与需求同时提高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资本流动通胀,即通货膨胀,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与其进行贸易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增加,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他的经常帐户余额将会下降。

由于本国通货膨胀率高,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和公司很可能会购买更多的国外商品,同时该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会下降。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其进行贸易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他的经常帐户余额将会增加。

因为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和公司很可能会更多购买本国商品,同时,其他国家对该商品的进口额将会增加。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1)成本推进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3)通胀预期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做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做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做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