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人教版(2019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案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1)含义: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1)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发展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地理位置: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2.产业发展(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1.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1)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5月28日,河南省焦作市发布的《焦作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焦作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8∶58.4∶35.8变化为5.7∶56.6∶37.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业方面,全年粮食产量206.28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产量0.03万吨,增长20.2%;油料产量12.43万吨,增长6.6%;蔬菜产量183.76万吨,下降2.9%。

肉类总产量15.75万吨,下降1.3%;禽蛋产量10.9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17.76万吨,增长19.1%。

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增速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5.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0.0%。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案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案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教材解读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

教材依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课标解读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的发展曾严重依赖某种资源。

资源枯竭型城市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城市主要产业依托的矿产资源面临可采储量殆尽;可能是城市因资源环境保护,不能继续开采其主要依赖的资源;可能是市场对某种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使得仅依靠这种资源为经济命脉的城市面临衰退。

这类地区走出资源枯竭困境的措施是积极开发新的自然资源,提升原来资源的利用价值、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

三、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影响。

综合思维: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及自身的优势条件,总结归纳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方向。

地理实践力: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通过了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义,因地制宜地提出某个具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路径,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

四、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已具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的能力;观察地理现象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1.以枣庄市为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以枣庄市为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城市发展方向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2.难点: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七、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2.分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过程过程四:枣庄市转型发展的方向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环境四个方面枣庄市采取的措施认真研讨,积极回答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提出焦作市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
材料一:焦作市地处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 相望。农业基础好,粮食产量高,优质专用小麦、特用玉米、种子和四大中药(地黄、 牛膝、菊花、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 材料二:焦作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拥有著名云台山、青龙峡等众多风景名胜区, 2018年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 重18.3%。 材料三:焦作市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 余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25%,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 铁矿等20多种。
工业区位因素: 原料、能源、土地、市场、 政策、交通、劳动力、技 术。
一、煤城兴衰
3. 20世纪90年代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归纳焦作市面临的问题。 经济:煤炭产量骤减,企业亏损,经济下降; 社会: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地面塌陷、煤矸石堆和废水排放。
二、转型重生
二、转型重生
随堂检测
B D
D
二、转型重生
•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汽车零部件 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 工及高新技术。 • 大力发展旅游业 打造“焦作山水”旅游品牌。
•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重点培育优质粮食等农产品品牌, 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
三、发展方向
阅读材料,对比焦作市和大庆市转型发展方向的差异。
提升原资源, 延长产业链。
寻找新资源, 发展新产业。
三、发展方向
2023 年 3 月 26 日 , 大 庆油田原油突破25亿 吨,油田开发技术世 界领先。
大庆“油头化尾”发展模式
原油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解析版)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解析版)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0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①区域认知: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②综合思维:明确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③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资源型区域的发展条件、衰退原因及其转型之路。

④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与发展条件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和转型。

教学难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

02知识网图03课前准备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知识点0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1)概念: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①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②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③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

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2.资源枯竭型城市(1)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城市。

(2)主要特征:①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③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④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3)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3.因地制宜地转型发展(1)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大庆选择了延长资源产业链,将油气资源深加工作为城市转型之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利用进口俄罗斯油气资源,大庆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吸纳就业,然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推动城市转型知识点0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地理位置: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2.产业发展:(1)19世纪末:大规模开采煤矿,聚落因煤而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资源型城市衰退的原因,重点讲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落实本节课重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教师总结讲解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在讲解的同时,承转,引入资源型城市如何获得新生。
任务三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
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大庆和阜新是如何转型的?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1.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2.改变传统教学书本里找概念的方式,通过案例让学生建构概念,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教师讲解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为学生深入理解资源型城市的衰退做铺垫。
任务二 什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结合有关阜新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想一想为什么阜新的煤炭挖掘车的图案会出现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五元券上?
期望通过视频的方式,拉近知识和学生的距离,达成更好更深入的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教师讲解不同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方向。
落实本节课难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方向。
2.总结一下,大庆和阜新转型发展的路上,主要的方向和路径有什么区别?
3.大庆和阜新的发展路径为什么不一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够完全照抄某个成功案例的经验吗?
4.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顺利转型,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产业相关知识对于高二上学生来说距离生活较远,较难理解。产业衰退的有关措施对于学生难度较大。
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第1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教材依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型城市
的转型发展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材料1】阜新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曾被称为“煤电之城”,被誉为共 和国长子的掌上明珠,曾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 2000年以后,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瓶颈期,随着2001年 初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阜新开启了近20年的转 型之路。
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 市渐趋稳定。
市 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
城市快速成长。


|新生期
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 现持续发展
|衰退期
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 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 减。城市陷入萧条。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时间
随堂练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不仅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还能影响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水平。如果经济开发过度损害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反过 来制约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发展需秉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尊重自然,呵护自然,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是什么? 针对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 治理措施有哪些?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问题突出
地面塌陷 废水排放
废弃矿井
煤矸石堆放占地
4.焦作市的生命周期
阅读课本P33并思考:1956年建市之初、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焦作市分别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哪个阶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情境探究
视角1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及转型之路 2007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在2008年、 2009年、2011年,我国国务院分三批确定了 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 济增长2017年、2018年GDP增速出现过负 增长现象的达32个,其中,连续两年增速为负 的城市有14个,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转型比较成功的有大庆市、阜新市、 焦作市、石嘴山市等。下图是我国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图。
包括资源枯竭和经济枯竭
技术水平
减少
缓慢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1)延长 产业链 ,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 主导产业 。
读图填图 将下图中A、B、C、D所代表的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阶段写在横线上。
A 兴起期 ,B 繁荣期 ,C 新生期 ,D 衰退期 。
图表点拨 阅读教材第32页图2.25“大庆石化公司厂景”和图2.26“阜新市海州露天矿 国家矿山公园”,思考: (1)大庆经济转型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提示 延长资源产业链,对油气资源进行深加工,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重 点发展石化产业。 (2)阜新经济转型的关键在哪里?
提示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
连线生活 截至2017年,我国国务院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262个资源型 城市的26.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新的替代产业 尚未形成;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交通拥堵;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结合材料探究: (1)描述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区域分布特点。 提示 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以及华中地区,其中东北地区最多,其次为华 北及华中地区。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农业基础好③能源丰富④劳动力素质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该省级行政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D.②③④2.C1题,该省级行政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等资源丰富、铁路等交通便捷是其成为我第2题,该省级行政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增大能源外运量,精加工、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实现。

位于皖浙交界的长广煤矿,曾是浙江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后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代“煤城”谢幕。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长广煤矿经济转型前,不属于发展阻力的是( )A.技术B.环境变化C.人口规模D.资源枯竭4.新生期面临着经济转型,下列举措不属于新生动力的是( )A.培育新兴产业B.扩大煤炭市场D.拓展交通网络4.B3题,读图可知,在中年期环境变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箭头向下,说明这些因素阻,只有技术箭头向上,A项正确。

第4题,新生期的新生动力应包括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交通和第三产业,扩大煤炭市场不属于新生动力,故选B项。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曾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后来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近年来,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伊春市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实现正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伊春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枯竭B.水资源枯竭C.石油资源枯竭D.可采林木资源枯竭6.最适宜该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A.IT等高新科技产业B.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业C.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6.B5题,“小兴安岭”“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这两个信息均说明伊春市被列为资源枯,导致可采林木资源枯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知识点三 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①推动工业_多__元__化___发展 ②大力发展__旅__游__业__ ③加快农 业__产__业__化__步伐 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轨 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实践链接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 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 区资源丰富,也面临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工业耗水量大,淡水资源 严重不足等问题,要想成功实现区域发展的转型,辽中南地区可向 焦作市的转型之路借鉴哪些措施?
知识点二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19 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___煤_____ 而兴。 (2)从 1956 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__煤__炭 ____工业为基础,煤 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__一__半____。 (3)20 世纪 80 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___煤__炭___为基础的化学工 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_工__业__体__系_。 (4)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焦作市多数国有___煤__矿___先后宣告 无煤可采而封井,全市经济连年下降,还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 城市的转型发展
【最新课标要求】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 发展的方向。
核心素养定位 1.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区域 认知、综合思维) 2.依据资料分析资源开发利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区域认 知、综合思维) 3.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策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转型发展措施 (1)延长产业链,提升___原__有___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 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思维拓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难的具体体现:(1)资源 型产业生产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导致城市发展失去资源收益的支 撑。由于资源型企业的投入成本都是可变的,当面临资源减产后, 不管投入如何增加,产量的绝对量是下降的,从而使企业的收益递 减。(2)大量沉淀成本的存在使资源型产业结构呈现刚性。在资源开 采过程中,设备、钻井、洞室等资产约占固定资产总量的 35%,从 而形成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加大了企业退出枯竭资源行业的 机会成本。(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关联度较低。资源枯竭型城 市三种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而且资源产 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型产业,产业关联的特点是后向关联度低,前向 关联度高,难以带动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限制了资源 型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
提示:对老工业企业进行改造,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加大科 技投入,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新产业和服务业。
[思维拓展]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一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 世纪初, 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初 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 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 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2.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新生 衰退
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__集__聚____,城 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 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__稳__定____。
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__枯__竭____,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 ___缩__减___,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 持续发展。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 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 “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 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主要从原料、市场、交通、资 金等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是重要的产油国,石油资源丰富,故工 业发展能源成本较低,石油大量出口而资金雄厚。图中显示沙特阿 拉伯三面环海,位于三大洲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接近海外市场。材料显示该国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 盐矿,故原料丰富,开采方便。第(2)题,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 气候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多沙漠,昼夜温差大,自然环 境较差。图示信息显示,该工业中心位于沙漠地区,人口与聚落稀 少,表明劳动力少,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较短。第(3)题,该题属 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先阐明观点。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比分析两地 发展条件的差异,可以从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及 污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强度进行综合评价。
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 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 能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 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 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 洋;等等。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概念 资源型城市:通常把因_大__规__模___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 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_主 __导 ____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 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 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