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作业题及答案.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

主备人:潘宝全单位: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审核人:徐美云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二)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3.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2.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的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文笔清新、构思严谨,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2. 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的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经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

3.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点名让学生给下列词语注音:涸辙婆娑移徙抑郁

烽烟繁茂攀缘

二、整体感知

1. 给5 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 讲解:《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孤岛” ,是作者的代表之一。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 --------------------------------- 常青藤。作者

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

3.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层次。全文共14 段,开头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问应该如何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2-7)写爱绿;第二部分(第8-13)写囚绿。

4. 讲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先写自己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然后写享受房间的乐趣。

提问:文中为什么先要写房间“潮湿” “炎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从侧面描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4. 课文第5 段直接写“我”对绿的赞美和热爱。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找出来体会

它们的作用。

5. 让学生熟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释放绿色,以及当时坐着的心情。

6. 讲解:当作者囚住绿色之后,见它一天天枯萎,作者只好把它释放。虽然这不是他的主观

愿望,但释放时“诚意的祝福”,告诉我们作者对绿色的爱虽然出于“自私”,但却又爱得深挚。

7. 指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课文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请

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圈点批注。

三、小结

1•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请大家仔细阅读品位。

2 •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忆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忽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几段文

字。

二、讨论交流

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语言特点:陆蠡的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

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并讨论交流。

2 •讲解: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文章没有故事,只是

记叙了作家旅居北平故都,选定可以看到绿色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饱含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感情和民族的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交流讨论。

明确作者满怀爱国激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青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山河早日获得解放。

3. 讨论课文主题。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一种是,以常春藤来

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种是,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

怀。讨论这两种说法,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

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的热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认真体会。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NO.23

课题:囚绿记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主备人:潘宝全审核人:徐美云时间:12.10.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惊诧()虎踞龙盘()几绺()尘滓()

倏忽()皱缬()鞠躬(尽瘁)()明眸善睐()()

2、下面是某报上的一则广告,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换用号:增补号:. 删除号:

①“如烟”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人体的有害物质。②

冒出来的“烟”是电子腔室产生的气雾,有纯真浓郁的烟草香味,飘散的气雾都是

雾气,无毒无害。③能防止对身边的人不会造成“二手烟”的危害。

(1)句①②在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选2〜3处(不得超过4处)加以修改。

(2)句③表意有误,请加以改正。

3、根据下面歇后语,任选两条补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1)_____________ 上梁山一一官逼民反(2)__________________照镜子一一里外不是人

(3)_________ 打黄盖一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4)李逵打___________ ――过后赔不是。

二、阅读理解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

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

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Z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0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

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 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