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元第10课《用化石作证据》课件(29张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元第10课《用化石作证据》课件(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ad08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3.png)
阅读
通过以上三段文字资料的阅读与分析交流,我们发现化石在这些科学假说的成立上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进一步说明了化石的科学作用,说明了研究化石的重要意义。
随堂练习
在三种科学假说中任选一种,列举化石为这种科学假 说的成立提供了什么证据。
交流
二、地球生命演化史
地球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在漫长的历 史长河中,无数的生物在地球上生存,又从地球上消失。
首先,他发现南美洲东海岸与 非洲西海岸的轮廓非常相似。
阅读
其次,经由他所搜集到的2.5 亿年前横贯南 部各大陆的相同的岩石和化石得以证实。
观察这幅图片, 想一想图片上几 块化石的发现地 分别在哪里?
·全齿兽化石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发现。 ·舌羊齿化石在南美洲、非洲、印度、南极洲、澳大利亚州都有发现。 ·水龙兽化石在非洲、印度、南极洲都有发现。 ·中龙化石在南美洲、非洲都有发现。
导入
1870 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鸟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
1870 年的一天,英国博物学家赫 胥黎在吃晚餐时,突然发现火鸡 骨架与恐龙骨骼非常相似,于是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鸟类 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导入
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为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极 为关键的证据,充分证实了鸟类起源于某种恐龙的假说。
阅读
大陆漂移学说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初发现的另一个证据——地壳 之下缓慢移动的岩浆导致大陆板块的移动,才得以正式确立。
阅读
阅读右面 文字,说 说化石为 大陆漂移 说的假说 的成立提 供了什么 证据?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收集到一块2.5亿年前横贯南部 各大陆的相同的岩石和化石,证明了这一假说。
阅读
用化石作证据
苏教版 六年级上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进化【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进化【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cbc30db307e87100f69636.png)
举例说说我们周围还 有哪些相似的事例?
蝗虫身体颜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
蛙类身体颜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
你知道生物身体的 形态与环境有关系 吗?举例说说。
极地狐狸
非洲沙狐
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为什么非 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请同学们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 是都是正确的?
•再过几十年、几百年、 几千几万甚至几亿年, 现在我们熟悉的动物会 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人的需求和选择,影 响改变了生物的生存和发 展方向,这种现象可以称
之为人工选择。
这些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这些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一些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 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 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什么颜色的了?
什么是自然选择呢?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 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 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 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 选择。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
3.3达Hale Waihona Puke 文与他的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
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 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 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 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
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的种类
实体化石 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 化石。
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 物。
遗迹化石 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 物。
化学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未保存下来, 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各种 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 中,这种视之无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分 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存在的化石称为化 学化石。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课件合集(共4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课件合集(共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032e34a866fb84ae45c8da1.png)
点击输入标题
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
苏苏教教版版点小击小输学入学科标题科学学六六年级年上级册下册第三第单一元单物元质我在在变长化大
1.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认识物质的变化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品,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面粉做成馒头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树叶颜色变化
铁水变钢锭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点击输入标题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花瓣——变红 叶子——变绿
烧杯内壁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做下面的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 观察它的底部。
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 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有点儿软 光滑 容易弄碎 点燃发光……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物质的变化
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蜡烛加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 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 变硬成为固体。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进化【全单元】》精品优质ppt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进化【全单元】》精品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1baf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8.png)
恐龙化石的发掘
5
6
7
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 发掘还原恐龙化石有何重要价值?
研究恐龙化石可以推测出地球演变的历 史、古生物时代地球的气候气象、古生物 生存的环境以及古生物种类形态等;研究 恐龙化石还具有开发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8
恐龙灭绝带给我们人类的思考
地球存在已经有46亿年,恐龙于2 亿3千万年6500万年前雄霸地球,但无 论它们怎样凶霸,最终还是突然消失了, 今天,我们人类取代了恐龙,成为了地 球霸主。
熊猫
白鳍豚
银杏
蟑螂
23
3、困惑三:生物学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 相似。其实他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
24
4、困惑四: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
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 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 现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1、将黏土刮平。 2、把骨头,叶子,贝壳等放在黏 土上,用手轻轻压进去,留下印 迹后慢慢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21
1、困惑一:有些生物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奇 虾、渡渡鸟。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渡渡鸟
奇虾
恐龙
22
2、困惑二: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 大,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 鳍豚 。为什么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33
看看下面的例子是 自然选择吗?
34
35
36
这些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37
这些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38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1c7c2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8.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化石背后的奥秘,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单元共包含3课,分别是《化石的基本概念》、《化石的形成与分类》、《化石与生物进化》。
教材以化石为线索,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化石方面,学生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对化石的内涵和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石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掌握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了解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尊重和珍惜地球上的生命资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分类方法以及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分类方法以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化石标本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标本,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分类方法以及化石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化石的形成过程,观察化石标本,了解化石的分类。
4.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化石模型,加深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资源》全部教案(共4课)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资源》全部教案(共4课)](https://img.taocdn.com/s3/m/048943d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7.png)
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模拟、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的高年段要求。
3.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一课时。
通过前几年科学课的学习,这节课所讲的这些自然资源对学生来讲都比较熟悉。
本课重在让学生注意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一些间接利用到的自然资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物品的生产会用到那些自然资源资源,了解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
第二部分,通过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分类整理,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整理记录整理有关热带雨林、海洋自然资源的信息。
【学情分析】通过前五年的科学课上的学习,学生其实已经对很多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三课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苏教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三课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苏教版 (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fbd3ecfc4ffe473268ab81.png)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2:55:4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62021/8/262021/8/26Aug-2126-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6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这些是人工选择的结果Fra bibliotek你的一些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 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 些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什 么颜色的了?
3.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
从对化石的观察和研究中,
我们发现:
生物是变化的
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 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 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 的巨著《物种起源》。生物最初是由非 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 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 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 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 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 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 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e7f7b8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b.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锈蚀、燃烧、溶解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物质变化的结果,而忽视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锈蚀、燃烧、溶解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物质变化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3.分析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等。
4.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金属的锈蚀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蜡烛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f5268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4.png)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的碱性物质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的碱性物质
家用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3.4 洗衣服的学问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存在差异。2、能用控制变 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 3、能掌握去污迹的常用方法。
不同点 颜色 光泽 软硬
铁 银灰 有光泽
坚硬
铁锈 暗红色
无光泽 疏松、易脱落
我们还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铁片 铁锈
颜色 光泽 灰白色 有 棕红色 无
空隙 无 有
手感 光滑 粗糙
敲击 导电 磁铁
较韧 能导电 能吸引
较脆
不易导 不能吸 电引
生锈是金属的一种常见现象,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推 想铁钉生锈的原因,谁来说说铁可能在那些条件下容易生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课件
第三单元课件合集
第1课时 蜡烛的变化
3.1蜡烛的变化
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草木生长、生 米熟饭、水滴石穿…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 什么科学奥秘?
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 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
三脚架 酒精灯
蒸发皿 试管夹
“加热蜡烛”的实验:
• 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 • (1)把小块蜡烛放在蒸发皿里,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 • (2)点燃酒精灯,放在三脚架的下面加热 几分钟,看看蜡
烛的变化。 • (3)熄灭酒精灯,再将蒸发皿用夹子取下,等蜡油冷却后看看
是怎样的呢?
• • •
• •
没
冷加 却热
有加加 没热热
有
::
有冷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64df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成就,了解进化论的基本内涵。
2.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和进化暴露。
3.了解地球历史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4.通过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成就,了解进化论的基本内涵。
2、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和进化暴露。
3、探究地球历史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基本思想2.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4.掌握一些生物分类的概念,比如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材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实验、讨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知识导入(15分钟)1.老师介绍学习本节课所需学生的一些先修知识,即对植物、动物等基本常识有一定了解,课堂上会涉及生物分类、生命起源等概念,学生可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2.老师由生活中一些例子引入,如一群鸟的差别,猫科动物之间亲缘关系等,引出生物进化论。
第二节教学(30分钟)1.让学生拿出科学书本,老师掌握第三单元教学线索和章节,道出学习目标。
2.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实物展示,讲解达尔文的生平和成就以及进化论的基本内涵。
3.引导学生探究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如化石证据、生物构造、分子生物学等。
第三节教学(30分钟)1.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讲解动物基本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动物界、植物界、菌类界等。
2.让学生学习掌握动物进化暴露——物种多样性、演化路线、环境适应等。
第四节教学(3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历史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2.通过实验、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进行深入探讨。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自然资源》说课稿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自然资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2bc5e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b.png)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自然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自然资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环保意识不强,浪费现象严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自然资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方法。
3.案例分析:呈现一些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4.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6.实践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自然资源的实践作业,如身边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 | 利用 | 保护——–|——–|——–举例 | 方法 | 措施——–|——–|——–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全单元精品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全单元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ea1608c281e53a5802ffd4.png)
一岗双责,安全教育
不坐无牌无照车
不吃三无食品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还有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的现 象呢?
铁制品常常容易
生锈
锈的物品和没有生锈的物品 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颜 光 软 色 泽 硬
3、取一只白瓷 碗盖在蜡烛火焰 上方,过一会儿, 取下白瓷碗,观 察它的底部,有 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物质的变 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 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 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 变化通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 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 蜡烛燃烧。
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
我们的方法: 1、在铁上涂油 2、在铁的表面发蓝(氧化) 3、在铁表面电镀(镀锌、铬、镍等等) 4、在铁表面紧包上一层塑料、橡胶等 5、……
我们的结论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空气中水 份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3、把铁放在有水、空气、有盐环境中可以加 快生锈的速度; 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 方法;
如何防锈
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 缓铁生锈的速度?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 的?
喷油漆
电镀
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
讨论: 铁生锈的原因是……? (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 把能使铁生锈的条件统统去掉……? 我们的方法: 1、…… 2、…… 3、……
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 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一半在空气中。
教材35页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用化石做证据》教学课件(2023秋)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用化石做证据》教学课件(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ce469f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5.png)
这些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
科学家分别在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 南部、南极洲发现了舌羊齿植物群,这些在陆 地上生长的植物不太可能跨越大洋进行迁徙。 如果我们将这几个大陆拼接起来,可以发现这 一植物群呈现出连续的带状分布。一些陆生脊 椎动物化石也提供了相似的证据。 说明了起初全世界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是一 块联合的大陆。
探究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二:地球生命演化史练一练
1.不能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资料是( C )。
A.分别在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极洲发现了舌羊齿化石。
B.珠穆朗玛峰每年都在升高。
C.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十分相似。
D.
2.中华龙鸟化石作为证据资料,充分证明了( A )的科学假说。
A.大陆漂移说
2023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10.用化石做证据
知识导入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化 石 的有关知 识, 知 道 研 究 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习性、外 形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那 么 研究化石还有哪些重大 的意义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化石的科学价值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探究新知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中华龙鸟身体体型较小,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嘴里有牙 齿,尾椎很长。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同 时,它从头部到尾部都覆盖着像羽毛一样的东西。
探究新知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提出要求: 认真读一读课本33页“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一段文
字资料,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
探究新知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全部课件(含3课时)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全部课件(含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ac533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1.png)
四、课堂回顾
化石:古生物遗体、遗迹
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泥沙掩埋
矿物化
地壳运动, 暴露出来
上升
小盗龙
猛犸象
灭绝生物
进化生物
活化石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二、选择题
三、连线题
苏教版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化石的奥秘
10.用化石作证据
一、描述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中华龙鸟化石
(1)1870年的一天,英国博物学家郝胥黎在吃晚餐时, 突然发现火鸡骨架与恐龙骨骼非常相似,于是他提出 了一个大胆的假说: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 (2)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许多
泥沙掩埋
矿物化
地壳运动,上升
暴露出来
三、拓展 你能从下面的化石图片中读到哪些信息?
这些古生物复原图和化石图片能告诉我们什么?
小盗龙
猛犸象
小盗龙、猛犸象、鱼龙、大地懒 都是已灭绝的生物。现在还生活 在地球上与小盗龙 相似的生物 是鸟 ;与 猛犸象 相似的生物 是 大象 ;与 鱼龙 相似的生物 是 海豚 ;与大地懒 相似的生 物是 树懒 。
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而来的,现 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 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 这就是 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自然选择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地发展着、进化着。 (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 《物种起源》 。
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 。为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 提供了极为关键的证据,充分证实了鸟类起源于某种 恐龙的假说。
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非洲 犬齿兽化石发现地
南美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5.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
亚铁改良土壤。 ( )√
课堂练习
6.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
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 ) √
课堂பைடு நூலகம்习
7.蒸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 √)
课堂练习
8、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
是( ) B
A.积土成山
B.蜡炬成灰
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
课堂练习
9、设计变色花实验: 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 (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 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
“叶子”“变成绿色” 。 结论:紫甘蓝水 遇酸变红,遇碱变绿。
谢谢
因为肌肉里产生了( 酸性)物;吃质没有熟
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
有 ( )。 碱性物质
课堂练习
3.胃酸过多的人常常喜欢吃面条,这是
因为面条中含有( )碱,性能物与质胃里
的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减少胃里的胃酸。
课堂练习
4、橙子、 西红柿等水果或蔬菜, 大多
是( 酸性 ) 物质; 小苏打、 家用清洁剂等 大多是( 碱性 ) 物质。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 可以通过( 加硫酸亚铁 ) 改良土壤。
酸碱性在生活中应用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课堂练习
1.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 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 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
课堂练习
2.人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
你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你用肥皂 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 碱性物质。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 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农田、果园中施用的化肥,有的是酸性的,有的 是碱性的。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用酸碱指示剂把物质分类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用紫甘蓝做试剂 酸碱性在生活中应用 课堂练习
用酸碱指示剂把物质分类 做好一朵纸花。
先用毛笔在“花瓣” 上抹白醋,在“叶子” 上抹碱水,再往纸花 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纸花变成了什么颜色?
花瓣——变红 叶子——变绿
用酸碱指示剂把物质分类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
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 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 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 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 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
试纸(酸碱指示剂)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你若有呕吐的经历,就会感觉到胃里有酸水;你剧烈 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 物质。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家用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用紫甘蓝做试剂
用紫甘蓝做试剂
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 明塑料袋中。
用紫甘蓝做试剂
用紫甘蓝做试剂
2.往塑料袋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用紫甘蓝做试剂
用紫甘蓝做试剂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 色的水为止。
用紫甘蓝做试剂
用紫甘蓝做试剂
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用紫甘蓝做试剂
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的物质,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
检测物品 茶水 自来水 牛奶
滴入紫甘蓝水后的颜色
物质的酸碱性
酸碱性在生活中应用
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 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