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教学法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教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我的主张是在知识的前进中化解学习负担。主干挺拔而结实,分支再多也不会喧宾夺主。

我们现在的教育叫“超慢式教育” 因为慢,所以让孩子“嚼”——嚼来嚼去,题海战术、原地转圈。我们不允许“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青少年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的态度,有些时候在一节课的内容上嚼来嚼去,生怕学生领会不深,还美其名曰“巩固”,主观上愿望学生养成认真刻苦不要遗漏的好习惯,客观上却让学生心力疲惫,打个比方,孩子打电子游戏都喜欢往前冲,要是有个城堡他老冲不过去,他就干脆不喜欢这个游戏。某种意义上在学习方面,要让孩子看到前面的城堡,看到新鲜的东西,让孩子有点征服意识,有点“殖民”意识,有点武侠好汉的思维方式,这样他的学习总是在前进。再打个比方,到一个新县城,只有在轻车熟路的大道上把旁边的胡同挨个钻一下绝不会迷路一样。

数学框架式教学法包含的含义为“六个三”即:“三个阶段、三化、三个命题系统、三个原则、三种课堂策略、三个理念。”其中三个阶段里专题学习阶段对解题教学提出对典型题目要讲清楚的三个问题也是框架

式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框架式教学法的三个理论依据

一、框架式教学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换句话,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

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发展性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这是第一的、决定性的“基本原则”,其他原则都与此有内在联系。“难度”这一概念强调的是“障碍的克服”和“学生的努力”,这一原则的特点在于“展开儿童的精神力量,使这种力量有活动余地,并给以指导”,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萎缩无力。“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困难的程度要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教学的安排如果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走上机械记忆的道路”难以达到促进一般发展的目的。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高难度原则的贯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高速前进的原则。这一原则对高难度原则而言是一个辅助原则,但有其独立性。它要求“不断地向前运动”,反对多余的重复和烦琐的讲解以及机械的练习,以节约时间,加快进度。实验证明,每一年级学生不仅可以学好本学年教学大纲内的材料,还可以多学一些下学年教学大纲内的材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加强理论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原则决不忽视儿童获得知识和技巧的意义,而是要求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它也是根据科技发展条件下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提高这一事实提出的,同时,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来就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经验和理论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因此不能只强调一面。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赞可夫指出一般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原则和实验教学论中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就其掌握的对象而言有区别,前者把知识、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的对象;而后者把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掌握的对象,即这一原则要求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习乘法表,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背诵乘法表,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背,而且要求了解这一部分教材编排的根据,教会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产生错误与避免错误的心理机制,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会他们学习。

5.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这一条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关心和重视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的一般发展。这一原则与一般教学论不同,强调差生比一般学生更多地需要教师“在他们的发展上系统地下功夫”。人们通常认为补课和大量练习是提高

差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手段。实际上,大量作业使得差生负担过重,不仅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反而使他们更加落后。

赞可夫强调,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每条原则都有自己的作用,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增加和深化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而不是借助分数以及类似的外部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实验教学论教学原则的另一特点是给个性以发挥作用的余地,也就是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特点和愿望。

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1、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学科的知识结构

布鲁纳把认知发展作为教学论问题讨论的基础。他指出:“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布鲁纳将其称为“成长科学”,即认知科学或智力发展科学。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智力。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行为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由人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他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最基本的要素”,“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怎样相互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