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内容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要求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要求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要求一、引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是为了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稳定。
本旨在提供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要求和标准,以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
二、测温设备和方法1. 温度计选择在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过程中,应选择精确可靠的温度计,如热电偶温度计或蓝牙温度计。
温度计的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并经过校准和检验。
2. 测温点的设置在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中设置测温点的位置应具备代表性。
通常情况下,每个温度计应设置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覆盖整个底板,确保温度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温度测量的频率测温频率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施工进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开始后的前24小时内,温度应每小时测量一次。
随着施工的进行,可以逐渐降低测温频率。
三、测温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将测温设备提前校准并保证正常工作。
(2)确定测温点的位置,并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标记。
(3)确保测温点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并远离任何可能影响温度测量的因素,如阳光直射、水分等。
2. 温度测量(1)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将温度计插入测温点。
(2)确保温度计与混凝土充分接触,并等待一定时间,直到温度稳定。
(3)记录测得的温度数值,并标注对应的位置和时间。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与保存测温数据应及时记录并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可将数据保存在计算机或云端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和查询。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测温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和特征。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附件列表1.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2. 温度计校准证书3. 相关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强度等级: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标识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属性。
2. 温度计校准:指对温度计的准确性进行检测和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较快,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并遵循相应的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测温的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具体来说,通过测温可以:1、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温升峰值和出现时间,为调整养护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控制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缝产生。
3、评估混凝土的冷却速率,确保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测温设备及要求1、测温设备的选择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热敏电阻测温仪则具有稳定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2、测温设备的精度测温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来说,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3、测温点的布置(1)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形状、厚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平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在平面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5 个;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在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3 个。
(2)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代表性部位,如混凝土的中心、边缘、角部等。
对于基础混凝土,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附近。
(3)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流向,确保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三、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开始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测温。
2、测温持续时间测温持续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强度等级、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厚度小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7 天;对于厚度大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14 天。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
(1)测温仪器选用:
测温采用JDC-2型电子测温仪及其配套预埋的金属测温导线,(2)测温点布置:
1)凡混凝土体积超过1000*1000*1000见方的均为大体积混凝土,均做测温控制。
2)测温点平面布置间距不小于6m
3)每个测温点埋设不少于3根导线,间距不小于100mm,成三角形布置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时间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后,为了掌握混凝土在各龄期各时段的湿度状态,了解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温度变化动态情况,须对混凝土进行测温,测温从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测温时间不少于14d。
要求在1~3d龄期,每2h测温一次;在4~7d 龄期,每4h测温一次,后一周每6h测一次;测温需按编号做好的记录,作为资料存档;
(4)测温指标:
测温指标包括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等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d。
(5)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求
1)应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不大于25℃;
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35℃
3)大体积混凝土拆除保温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4)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清理
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要密实,结构表面裂缝不允许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2024)
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是在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
混凝土的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测温要求的各个方面。
正文内容:一、测温工具选择1.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应覆盖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温度范围。
2.传感器的校准与检测温度传感器应在使用前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符合标准要求;定期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确保其测量精度。
3.测温设备的选择应使用专业的测温设备,保证测温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测温设备应具备合适的尺寸,便于在混凝土中定位和使用。
二、测点布置与测量方法1.测点布置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以保证测温数据的准确性;测点应尽量远离任何外部热源,如阳光直射、机械设备等。
2.测点尺寸与深度测点的尺寸应适当,既能满足测温的要求,又不会引起混凝土的破坏;测点的深度应足够达到混凝土温度的有效范围。
3.测量方法测温首先需要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混凝土中,确保与混凝土充分接触;随后,使用专业的测温设备对温度传感器进行读数。
三、测温时间点的选择1.初始测温初始测温的时间点为混凝土浇筑后的30分钟内,测量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能为施工及后续阶段的温度控制提供依据。
2.日常测温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每日固定时间段内测量混凝土温度,以了解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日常测温为及时调整养护措施提供基础,确保混凝土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3.最终测温在混凝土养护周期结束时,进行最终测温;最终测温用于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与性能。
四、测温记录与数据处理1.测温记录每次测温都应准确记录,包括测点的位置、深度和测量的时间;2.数据处理测温数据的处理应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测温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提供混凝土质量与性能的评估依据。
3.异常情况处理对于测温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值,应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如果是测温设备或传感器的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一、引言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测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和控制,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二)意义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修成本。
同时,合理的温度测控还可以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的基本要求(一)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能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一般应在混凝土的中心、表面、角部、边缘等部位设置测温点,间距不宜大于 500mm。
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还应在厚度方向上分层布置测温点。
(二)测温设备的选择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的测温设备,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测温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三)测温时间间隔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测温时间间隔不宜大于 2 小时;3 天后,测温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但不宜大于 6 小时。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较大或接近温控指标时,应加密测温次数。
(四)温控指标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指标一般包括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内外温差、降温速率等。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75℃,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0℃/d。
四、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方法和步骤(一)监测方法1、人工监测采用温度计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和记录温度数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劳动强度大,数据准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自动监测利用自动化测温系统,通过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数据采集器,再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一)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一)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规范的制定对于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测温规范的必要性、测温仪器的选择、测温点的确定、测温时间的安排和测温数据的处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的要点。
正文:一、测温规范的必要性1.1 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可靠性1.2 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1.3 提供准确的数据供后续工程使用1.4 预防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和变形1.5 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规范要求二、测温仪器的选择2.1 所选测温仪器应具备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2.2 考虑仪器的适用范围、测温范围等因素2.3 检查仪器的检定证书和使用说明书2.4 考虑仪器的易操作性和便携性2.5 考虑仪器的成本和可维护性三、测温点的确定3.1 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测温点3.2 测温点应覆盖整个混凝土体积3.3 测温点的布置应避免混凝土结构的重要部位3.4 测温点应与混凝土浇筑过程相适应3.5 测温点的布置密度应与混凝土体积大小相匹配四、测温时间的安排4.1 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合理安排测温时间4.2 测温时间应覆盖整个混凝土的养护阶段4.3 根据测温时间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测温4.4 针对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工程,应采取多点多次测温策略4.5 合理安排测温时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五、测温数据的处理5.1 对测温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数据表格或曲线5.2 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5.3 分析测温数据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5.4 对异常数据进行排查和剔除5.5 编写测温报告,总结测温结果和分析结论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和工程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测温仪器、确定测温点、安排测温时间和处理测温数据,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对混凝土工程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背景介绍大体积混凝土常用于桥梁、水利工程、核电站等重要建筑,因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大、硬化过程较缓慢,可能会产生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问题。
为了有效监控混凝土温度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开裂,设置测温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要求1.位置选择:测温点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混凝土内部,且在预估的最大温度应力区域范围内。
通常选择混凝土矩形截面的中心位置或者距离边界一定距离的位置。
例如,在桥梁混凝土梁的测温点设置中,可以选择梁截面中心位置或者离底部一定深度的位置。
2.数量要求:测温点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结构特点合理确定,一般建议设置多个测温点进行监测。
例如,在混凝土大坝的测温点设置中,可以根据大坝的长度和高度,设置若干个测温点,以实现全面的温度监测。
3.测量方法:测温点应选取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监测,常见的方法包括钻孔式测温、电缆测温、光纤测温等。
例如,在核电站厂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采用埋设电缆进行连续测温,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4.数据记录:测温点应有有效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方便对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
例如,在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数据记录仪和远程传输系统,将测温点获取的数据发送至监测中心,实现对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处理。
结论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位置、数量、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系统,可以及时获得混凝土的温度信息,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以防止开裂问题的发生。
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5.监测频率: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可能会较慢,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频率。
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项目需求,确定监测频率,一般建议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中和硬化后分别进行测温。
例如,在水利工程大坝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在浇筑前设置测温点进行预测,浇筑中进行实时监测,硬化后进行稳定监测,以确保温度变化的全面掌握。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注意事项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等特点,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测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注意事项。
一、测温设备的选择1、传感器类型目前常用的测温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热电偶具有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精度较高等优点;热敏电阻则价格相对较低,但测量范围和精度可能稍逊一筹。
在选择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预算来决定。
2、精度和分辨率精度和分辨率直接影响测温数据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精度应达到±05℃以内,分辨率应不低于 01℃,以满足对混凝土温度变化的精确监测。
3、防护性能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测温传感器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潮、耐腐蚀等防护性能,确保在恶劣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4、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自动、定时采集测温数据,并具备数据存储、传输和分析功能。
同时,要注意设备的操作简便性和兼容性。
二、测温点的布置1、代表性原则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内部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
一般应在混凝土的中心、表面、角部、边缘等位置设置测温点。
2、均匀分布在平面上,测温点应均匀分布,相邻测温点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 5 10 米左右。
在垂直方向上,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分层布置测温点,间距通常为 05 10 米。
3、特殊部位对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预留孔洞、后浇带、施工缝等特殊部位,应增设测温点,加强对这些部位温度变化的监测。
三、测温时间间隔1、混凝土浇筑初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7 天内,由于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温度上升较快,此时测温时间间隔应较短,一般为 1 2 小时一次。
2、温度稳定阶段当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后,测温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如 4 6 小时一次。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关键信息项:1、测温设备的精度与校准要求2、测温点的布置原则与数量3、测温频率与时间间隔4、数据记录与整理要求5、异常温度情况的处理措施6、测温人员的职责与培训7、测温数据的分析与报告要求1、总则11 本协议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测温工作,确保混凝土质量和结构安全。
12 测温工作应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的原则,为混凝土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测温设备21 测温设备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其测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211 常用的测温设备包括电子测温仪、热电偶等。
212 测温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校准周期应符合相关规定。
3、测温点布置31 测温点的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厚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311 一般应在混凝土的中心部位、表面、边角等关键位置设置测温点。
312 对于较大面积或复杂结构的混凝土,测温点应呈网格状分布。
32 测温点的数量应满足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温度场变化的要求。
321 每 100m²混凝土面积应不少于一个测温点。
322 混凝土厚度方向上,每个测温点应至少设置三个测点,分别位于混凝土的表面、中部和底部。
4、测温频率与时间间隔41 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阶段,测温频率应较高,一般每 2 小时测量一次。
42 随着混凝土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频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少于每天 4 次。
43 测温时间应持续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5℃,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 20℃为止。
5、数据记录与整理51 测温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记录每次测温的数据,包括测温时间、测点位置、温度值等。
52 数据记录应采用统一的表格形式,字迹清晰、规范。
53 每天应对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温度变化曲线。
6、异常温度情况处理61 当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或保温措施。
611 降温措施可包括通水冷却、覆盖保温材料等。
612 保温措施可采用增加保温层厚度、调整养护方式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其中的测温工作则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等特点,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测温,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测温的目的和意义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这种温度梯度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如调整养护方式、覆盖保温材料等,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预防混凝土开裂。
同时,测温数据还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案。
二、测温点的布置原则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测温点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性原则测温点应选择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混凝土厚度较大、形状复杂、配筋密集等区域。
2、均匀性原则在混凝土平面和立面上,测温点应均匀分布,以反映整个结构的温度变化情况。
3、对称性原则对于对称结构,测温点应沿对称轴布置,以便对比分析对称部位的温度差异。
4、分层布置原则对于分层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应在每层混凝土中分别布置,且应在上下层混凝土结合面处设置测温点。
三、测温设备和方法1、测温设备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
热电偶测温仪是通过热电偶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安装和使用较为复杂。
电子测温仪则是采用数字式传感器,直接测量温度并显示结果,操作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17页word资料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6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6.0.3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2测试范围:-30~150℃;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4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2测试范围:-1000~1000με;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5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1. 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项目要求,在施工前制定测温计划,并将其列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
测温计划应包括测温点的位置、测温时间点及测温方法。
2. 混凝土测温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构特点和温度控制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应设置在混凝土截面的最薄部位、最大体积变化处、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部位。
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体积、结构及其温度控制要求进行确定,一般不得少于3个测温点。
3. 混凝土测温点的布置应均匀、合理,同时应避免与构件的钢筋重叠部位接触,避免影响测温结果。
4. 测温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并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校准,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混凝土测温应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一般可采用热电偶法、红外线测温法或物理特性测温法等。
6. 热电偶法测温时,应将热电偶插入混凝土内部,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为混凝土厚度的1/3到1/2。
插入深度测量之前,应在钻孔内灌入经批准的热油,并浸泡足够的时间保证热电偶与混凝土的温度接触。
7. 红外线测温法测温时,应选择适当的红外线测温仪器,按照仪器使用说明正确测量。
测温时,应保持仪器和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稳定,并保持正常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8. 物理特性测温法是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声速、电阻率等物理特性来推测温度变化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曲线进行插值计算,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曲线的精确性。
9. 混凝土测温应根据测温计划的要求进行定期测温,并记录和保存测温数据。
10. 混凝土测温数据的解读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施工进度、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11. 混凝土测温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其结论和建议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12. 如果混凝土在测温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如温度偏差较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混凝土保温措施、调整配合比等,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材料,其具有体积大、温差梯度大等特点,因此在施工及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与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正文:一、传感器选择1. 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及测温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如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等)。
2. 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常应避免与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直接接触。
3. 安装传感器时,要注意保护传感器的连接线,避免造成线路短路或损坏。
二、测温频率与监测点布设1. 根据混凝土的尺寸及温度变化规律,合理确定测温频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根据施工方案和结构要求,合理布设测温监测点,以覆盖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
3. 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及厚度,避免测温点集中或过于稀疏。
三、数据采集与记录1. 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2. 在测温过程中,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并标注监测点的位置,以便后续分析与比对。
3. 需要关注的测温参数包括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等。
四、数据分析与评估1. 对于获得的测温数据,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平均温度计算、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
2.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对测温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混凝土是否达到养护期间的温度控制标准。
3. 针对异常温度数据,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防止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五、温度控制与调节1. 根据测温结果,对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针对有需要的部位,可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遮阳等)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过高。
3. 针对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可采取加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和强度发展。
总结: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传感器选择、测温频率与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分析与评估,以及温度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要点学习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要点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特别重要,因为它要是温度变化太大就容易开裂,那工程质量可就毁了。
这就好比烤蛋糕,如果烤箱温度不均匀,蛋糕就会裂得乱七八糟的。
首先,测温点的布置是个大要点。
我一开始很迷惑到底该咋布置呢,后来总结出来就是要具有代表性。
啥叫代表性呢?就是要覆盖混凝土的不同部位,比如中心、表面和边缘。
比如说盖个大房子,混凝土基础很大,你不能只测一个小角落吧,就像你想知道屋子里温度合不合适,不能只在一个墙角放温度计一样。
在混凝土的上中下也得有测量点,我之前老忘掉下部分的测量点,对了还有个要点,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去均匀分布这些测温点。
测量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
刚浇筑完的时候,混凝土里温度变化快着呢,这个时候就得频繁测量,就像照顾刚出世的小婴儿,得时刻盯着。
我感觉应该像一开始每1 - 2小时测一次,等过个一两天温度稳定点了再慢慢拉长时间间隔。
不过我也不确定我的理解是不是完全对呢,还要多去看看工程规范和实际案例来确定。
然后就是温度计的选择。
以前我就以为随便一个温度计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这必须得是那种专门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计,精度要高。
这就如同做化学实验,你得选对仪器,不然结果都是错的。
还有关于温度控制范围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久。
我总结出来就是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标号、环境气候还有工程要求有不同的范围。
一般来说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否则热胀冷缩就容易裂。
比如说在炎热的夏天施工和寒冷的冬天施工,这个允许的温度差值就可能不一样。
学习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我觉得参考以前成功的工程项目资料特别重要,比如说一些大桥的基础建设资料。
自己在一个小本上把每次理解的要点记下来也很好,像我就记下了不同季节施工对应的大致温度控制标准,这样方便记忆也方便查看。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得不断学习改进。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单个施工部位需浇筑的混凝土体积大于3m³的混凝土。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会对混凝土的强度、收缩、裂缝等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
本规范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法和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测温仪器2.1 温度计应选择精确、灵敏,并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仪器。
2.2 常用的测温仪器包括接触式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等。
3. 测点设置3.1 测温点应平均分布在混凝土体积中,覆盖混凝土体积的不同高度和位置。
3.2 测量剂的设置应在施工前确定,并进行标记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4. 测温方法4.1 接触式测温方法4.1.1 将温度计的探头插入混凝土内部,直接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4.1.2 测温过程中应保证温度计与混凝土接触良好,排除外界环境对测温结果的干扰。
4.1.3 测温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测温点的位置确定,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2 红外线测温方法4.2.1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测温。
4.2.2 测温过程中应保证测温仪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仪器的稳定性。
4.2.3 测温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测温点的位置确定,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3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4.3.1 使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对混凝土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4.3.2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多点测温、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
4.3.3 测温数据应及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5. 数据记录与分析5.1 测温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进行编号和标记。
5.2 数据记录应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测温方法和温度数值等信息。
5.3 测温数据的分析应结合混凝土的强度、收缩、裂缝等性能要求,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6. 结论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要求
①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②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③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做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
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
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达到22℃时应报警。
④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测温管上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允许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
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至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
⑤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附着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
第 1 页共1 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模板一: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测温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基本原则2.1 测温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校准。
2.2 测温应准确、可靠,尽量避免人为误差。
2.3 测温应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进行,以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2.4 测温数据应记录,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测温方法3.1 表面测温3.1.1 表面测温可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测温仪应正确定标在混凝土表面,并按要求记录测温结果。
3.1.2 当混凝土温度较低或不规则表面时,应采用接触式测温方法,如接触式温度计等。
3.2 内部测温3.2.1 内部测温可采用浸入式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应嵌入到混凝土内部较深部位,并保持稳定。
3.2.2 内部测温数据应实时监测,并记录在测温记录表中。
4. 测温要求4.1 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初始温度测定,并记录在测温记录表中。
4.2 测温间隔应根据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性质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初始浇筑后,每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温度稳定;- 温度稳定后,每3小时测温一次;- 温度降至较低值时,每6小时测温一次。
4.3 每次测温应测量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并记录在测温记录表中。
4.4 温度异常变化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附件:混凝土测温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相关标准:指与混凝土施工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2. 校准:指对测温设备进行检验、验证和调整,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板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测温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测温目的2.1 了解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控制混凝土的硬化过程。
2.2 预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2.3 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
2.4 提供施工调度和施工工艺的指导。
3. 测温方法3.1 表面测温3.1.1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测温,记录测温结果。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一、测温的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具体来说,测温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温升规律,包括升温速度、峰值温度和降温速度等。
2、监测混凝土内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确保温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根据测温结果,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如保温、保湿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二、测温设备1、热电偶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它由热电偶、补偿导线、测温仪表等组成。
热电偶通过测量温度产生热电势,再由测温仪表将热电势转换为温度值。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2、热敏电阻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是利用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它由热敏电阻、测量电路、显示仪表等组成。
热敏电阻测温仪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等优点,但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3、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是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它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快速便捷等优点,但测量精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一般用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测量。
三、测温点的布置1、测温点的数量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形状、浇筑工艺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在平面上,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的边缘和中间部位;在立面上,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顶部。
对于边长大于 5m 的混凝土结构,测温点间距不宜大于5m;对于边长小于5m 的混凝土结构,测温点间距不宜大于 2m。
2、测温点的深度测温点的深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确定。
对于厚度小于 1m 的混凝土结构,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的中部;对于厚度大于 1m 的混凝土结构,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底部测温点距离混凝土底面 50mm~100mm,顶部测温点距离混凝土表面 50mm~100mm,中部测温点应均匀分布。
四、测温时间和频率1、测温时间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应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0℃时结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任务。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规范的测温要求至关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内部温度升高较快,而表面散热相对较快,这就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产生较大的温差。
如果温差过大,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通过测温来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是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测温点的布置是测温工作的关键环节。
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能够反映混凝土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的平面上,测温点应布置在边缘和中间部位;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附近。
对于较大面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和调整。
测温元件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常用的测温元件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等。
热电偶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安装和使用相对复杂;热敏电阻则具有响应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测量范围和精度相对较窄。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元件。
在测温过程中,测温频率的确定也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测温频率应较高,每隔 2 至 4 小时测一次;在 3 至 7 天期间,可每隔 4至 8 小时测一次;7 天以后,可每隔 8 至 12 小时测一次。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接近或超过 25℃时,应增加测温频率,并及时采取温控措施。
测温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是测温工作的重要环节。
每次测温时,应记录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混凝土温度等数据,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
通过对温度变化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预测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为采取温控措施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 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2 测试范围:-30~150℃;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4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2 测试范围:-1000~1000με;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5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6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6.0.7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
按照以前的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实际要求不是很细,中冶在主持编制新的大体积规范,不知道正式版批了没有。
按传统做法:埋设上中下三点,下点离板底100mm,中间点局厚度中间,上点板顶以下100mm(也有观点应该就是表面的),这是垂直步点原则。
另外,从平面来看,应该根据构件特点(代表性)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不用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主要根据构件特点,平板我一般大概10m左右方格。
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最简单就是埋设竖直测温管(铁的或PVC),个人认为此做法可能偏差较大,因为中间一般温度最高,但是热通过对流可能造成孔口温度高于混凝土温度;还有一种方式是埋设测温导线(热电耦),伸出三根导线(一般用根12钢筋竖直绑扎牢固),用配套手持电子测温仪测温,很方便。
这仪器导线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便宜的一根导线几毛钱,仪器几百到千把块都有。
最先进的还有一种无线测温的,适合于特别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可能比较贵,没用过,但是很方便。
测温频率:由于在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比较快,在前15天,对混凝土每2个小时测温一次,以后对混凝土每4个小时测温一次。
中止测温条件:测温主要控制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差,表面和大气温差不超过25度,(测量最高温度-最低气温),控制降温梯度一般每天不超3度,至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度就可以撤除保温。
测温点布置原则:测点须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体积砼内各部位的温度,从大体积混凝土高度断面考虑,应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从平面考虑应包括中部和边角区。
但首先考虑温度变化敏感区,这是规程里面要求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是有经验的元素,举例说明一下吧!某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14层,局部15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27216.6m2。
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测温方案:测温点的布置——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测温孔按不大于25mm一个孔的原则布置,工程共布置56个中层测温点和56个表层测温点。
中层测温点处预埋600mm长测温管,测温管用DN20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内550mm,上部外露50mm。
表面测温点预埋200mm长测温管,埋入混凝土内50mm,外露50mm。
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
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3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
注意: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
工程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
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50mm板厚。
冬季混凝土施工如何测温?测温孔如何订?PART 1: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
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
“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 1/3至1/2处。
(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3)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
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5.1.4 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1.5 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
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终结。
5.1.6 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5.1.7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
5.1.8 测温要求(1)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2)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3)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4)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时测一次;(5)冬期施工有室外大气测记录表;(6)采用成熟度法预估混凝土强度。
大体积砼浇筑完毕,只是大体积砼施工的初步成功,如何防止浇筑后的砼在养护期间发生裂缝,尤其是深层裂缝,是大体积砼施工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对浇筑后的砼进行测温监控,随时掌握砼的温度变化动态,并以此来指导砼的养护工作,使养护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即实行“信息化”施工。
这是大体积砼施工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测温目的在施工以前进行必要的砼热工计算,对砼的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温度收缩应力等进行计算,实际是否与其符合,且砼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究竟如何、养护的效果如何等,只有经过现场测温,才能掌握。
通过测温,将砼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同时,通过测温,由于对砼内部温度,各关键部位温差等精确掌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缩短养护周期,使后续工序尽早开始,加快施工进度,并节约成本。
(2) 布点方案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底板厚度尺寸布点,在中心点、角点等代表性部位布点,在保证能全面反映砼内部各点温度的情况下,做到尽量减少布点数量。
每布点柱顶部点距砼表面下10cm,底部点距底面上10cm。
五点柱之其余点匀距分布,三点柱亦按匀距分布。
(3) 使用设备采用建筑施工用智能温度巡回控测系统,高精度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