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合集下载

龙抬头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寓意习俗

龙抬头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寓意习俗

龙抬头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寓意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龙抬头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寓意和引人注目的习俗。

本文将介绍龙抬头节的由来、寓意以及庆祝习俗,带领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龙抬头节的由来龙抬头节又称“草龙节”,其起源与南方农村社区的年俗有关。

根据传统信仰,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象征,具有辟邪驱恶、带来好运的寓意。

据说,在农历一月初二这一天,万物开始复苏,草木抬动,据说这是龙抬头的日子。

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和吉祥,人们开始庆祝龙抬头节。

二、龙抬头节的寓意1. 祈福祈愿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动物,具有象征吉祥、长寿、积极向上的寓意。

庆祝龙抬头节,人们通过抬龙舞龙的形式,表达对来年的祈福和祈愿,希望能够迎来好运和顺利。

2. 促进团结和融洽龙抬头节在农村地区往往是整个村庄的大型集体庆典,人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龙舞活动。

通过共同合作抬龙,不仅可以促进村庄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和融洽,与家人、亲友们共同庆祝,增进感情和友谊。

三、龙抬头节的习俗1. 舞龙表演龙抬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就是舞龙表演。

人们将用彩绸等制作而成的龙头、龙身等龙形器具拴在长竹竿上,然后通过协同努力,高举起龙身,整齐地行进于村庄的街道上。

每条龙的长度可达数十米,动作灵活而细腻,形成一幅幅生动的龙舞画卷,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体验。

2. 精心准备美食除了舞龙表演,龙抬头节期间还有着丰盛的饮食文化。

人们在节日期间,会准备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汤圆、素鸡等,与家人、亲友一起享用,共庆佳节。

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而食用汤圆则代表着团圆和甜蜜。

3. 举办民俗活动龙抬头节不仅仅是舞龙表演和美食之间的交融,还伴随着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例如,百姓们会组织龙舞比赛、灯谜猜字、民间歌曲演唱等,展示地域特色和民间艺术,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四、结语龙抬头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故事二月二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龙抬头节”。

这个节日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你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千年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

古时候,人们认为龙是天神般的存在,有着神秘而神圣的力量。

因此,每当到了春节,人们都要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来祈愿辟邪、消灾等。

其中,尤以龙的形象最为受到人们的崇拜和追捧。

早在汉代,二月二就已经有了龙抬头的传统。

龙抬头,顾名思义,就是龙从地底升起,进入人间的场景。

而这个场景背后的故事, 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个叫蚕宝宝的人,不远千里跑到神仙之间学习医术,终于学成归来。

他不满世间的疾苦,于是在二月二日,在一座空旷的草原上,烧了一堆草,自己坐在旁边诵经,盼望营救民众于倒塌山石的厄运。

忽然间,飞龙现身了。

飞龙对蚕宝宝说:人间有难,我感悟到了,只是想问问你,你是谁?蚕宝宝紧张起来,说道:我是人间走遍天涯,只为学习医术的蚕宝宝。

飞龙把头一转,呼拉着,将蚕宝宝一把扯上龙背,宽裕的背上有一碗饭的地方,也有一床草的空间。

龙扔下一句话:你若是蒙难,念句“龙王开路”,我就来救你此后,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飞龙便从地下腾空而起,站立成人形,就像是一个装饰门头的雕塑。

这个场面震撼了许多人,于是,人们就把二月二日定为“龙抬头节”,以此来纪念这个传说中的龙。

而举行龙抬头的活动,就成了二月二的最大亮点。

这个节日开展下来,人们不仅在二月二日要祭拜龙王,还要举行祭神、游玩、观灯等活动,旨在加强人与龙的跨界互动。

特别是各地举行龙灯游玩活动,更是吸引了无数参与者前来观赏。

在龙抬头节期间,各地龙舞、龙灯及各种神秘表演都将精彩上演。

这种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也给了年轻人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古老的龙抬头节依然有着许多的追随者。

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以此来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传统。

龙抬头的由来及注意事项整理

龙抬头的由来及注意事项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龙抬头的由来及注意事项整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奇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龙抬头的由来及留意事项,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龙抬头的来历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奇,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今以后,雨水会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头清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假如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召唤它了。

龙抬头留意事项1、留意不能推磨这一天不能推磨,以免压住龙头。

河北新河、山东滕县都忌当日磨面,怕压了龙头。

山东东明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扫洁净。

把磨的上下扇支起来,禁止使用。

由于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

始终到现在、尽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这一天。

全部的打面机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烂了龙头”。

2、留意不能吃面条二月二这日不能吃面条,尤其是北京、河南等地比较忌讳。

这是由于面条外形瘦长,如龙须。

吃面条就相当于吃龙须,会惹恼龙王,当年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会闹涝灾。

忌吃稀饭喝疙瘩汤。

防止糊龙眼,否则会天降冰雹。

也不能喝粥、吃米饭,古人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

不能纺花,由于“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

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

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

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盼望。

3、留意晒后背输送精气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

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常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意味着龙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此时,人们应该庆祝,祈求龙神保佑,带来好运和繁荣。

那么,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有哪些呢?故事一:龙王调雨在中国传统信仰中,龙神是水的主宰,它能操纵雨水。

因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与龙王调雨有关。

传说,在汉朝时期,某个地方遭受旱灾,人们饱受饥饿和痛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龙神派遣了龙王前来解救。

龙王调控了天空中的云彩,使之释放下大量的雨水,降下了急需的降雨。

于是,人们开始庆祝并感谢龙王的神力。

从此以后,人们就在每年的二月二日庆祝龙抬头节,以祈求龙王的保佑和丰收。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祈雨仪式,以期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吸引龙王离开水府,到周围的田地上去为庄稼降雨,以换取百姓的平安和健康。

故事二:龙的身世相传龙神非常神秘,它们的起源和身世一直是人们想要探究的问题。

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由于龙神在人间给予了太多的帮助和祝福,人们决定在每年的二月二日祭拜龙神以感谢它的恩德。

据传说,龙神是由祖先太昊所驾驭的神龙后代。

他与其他的神龙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

太昊是华夏人的祖先,又被称为颛顼,他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受到了神龙的帮助。

这些神龙借助它们强大的力量,为世界带来了水、风、雨、云和日月星辰,是大自然的主宰。

因此,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人们会为这些古老的神龙祈祷,以感谢它们创造出了这美好的世界。

故事三:庆祝龙鱼重逢在民间传说中,二月二是龙鱼重逢的日子,因为龙和鱼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据说,在古代,人们不但把龙视为神物,而且把鱼视为聪明和灵性的象征。

由于龙鱼有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二月二日被视为庆祝龙鱼重逢的日子。

传说中有一条神龙长时间潜伏在久旱的地方,为了测试当地的人们是否有诚信与互助的品德。

在神龙沉睡中,当地的湖泊变得干涸,一尾被命运戏弄的鲤鱼没了食物和水,决定使最后的努力,钻入了干涸的河底。

但是,神龙醒来后发现鲤鱼还活着,漂浮在水面上。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则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希望大家喜欢!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

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

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

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首先,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再加上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其中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

其次,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而且根据自然规律,在这个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但古人却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此人们通过庆祝“龙头节”敬龙祈雨,希望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二月丰乐抬头动荡不定的由来及习俗在我国北方,广泛地广泛传播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十七日,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辐花隐现的日子;从此以后,地下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中原地区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二月二龙抬头,明代已见此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着实和风化雨的主宰。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紧接著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一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洛佐瓦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厮杀,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

”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中国民歌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五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

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

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感到恐惧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美好真正的幸福。

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简介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为此关于龙抬头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简介,欢迎参阅。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二月二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二月二龙抬头在什么节气关于二月二日龙抬头的由来,在中国民间,人们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兩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兩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6大习俗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

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

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在古代,二月二是商祀节日,也是祈求来年灭虏的日子。

龙作为一种神秘的生物,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龙抬头成了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

在今天,很多地方的二月二龙抬头节都相当壮观。

尤其是在华北地区,不少城市的庙会上都有盛大的龙抬头表演。

人们在庙会上扮成龙的头、尾、身和鳞片等部分,围绕着龙进行表演。

有时还会在龙的头上放置一盘果子和面点,祈求丰收和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的篝火也是这个传统节日中的特色活动。

人们一般会在晚上点燃篝火,围在篝火周围狂欢。

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的感情,更能营造出浓浓的春天气息。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传统习俗及意义。

一、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相传是因为,那个时候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其身长达10多米,头有七个,口有锋利的牙齿,能喷出烈火,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存在。

后来,人们听说龙是怪兽的克星,于是开始用龙的形象取代怪兽,把二月二龙抬头作为节日来庆祝。

并且由于二月二的阳气渐升,龙抬头便成为了一个取悦神龙寻求庇佑之意。

二、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1. 上龙山求平安:很多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在早上都有上山活动。

民众在这一天会前往名山大川,上山祭祀神龙,祈求祥和平安。

2. 祭祀龙神: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很多地区都有龙头、鳞片、尾巴等造型的庙宇,民众会前往这些寺庙中祭祀神龙。

3. 赛龙舟:二月二龙抬头节助推着龙形木船略过水里的景象,美轮美奂的寺庙装扮以及热闹的游行环节,都吸引着百姓前来观看、参与其中。

4. 烧香祈福:在庙会期间很多人会去寺庙烧香求神龙保佑平安、健康和愿望实现。

5. 布朗花活动:在云南、贵州等地,二月二这一天还有一项传统习俗,即布朗花。

布朗花的意思是“姑娘嫁人”。

因为在古代,很多地区的婚嫁仪式都是在二月二进行的。

龙抬头的节日来源大全

龙抬头的节日来源大全

龙抬头的节日来源大全龙抬头的节日来源大全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抬头的节日来源,欢迎参考~龙抬头来源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摘抄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摘抄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摘抄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日庆祝,也称为“龙抬头节”、“龙头节”或“春耕节”。

它是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这天是龙神沉睡后的第一个龙日,龙神苏醒后,开始降雨,加快春季耕作的进度,为农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好兆头。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书记载,东海水神敖广的九个儿子中,有六个可以变成龙。

其中,老二敖显和老五敖忠是最善于使雨的。

敖广六子中的每一个都管理着一条主要的江河,因此在传说中,他们被认为是河流的精神。

二月二是他们中的敖显的生日,也是敖家庙会的日子,庙会上供奉有龙的形象,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龙子节”。

另外,二月二还是中国传统农历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龙头节”。

在农历的24节气中,二月二是“惊蛰”节气,这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真正的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万物开始复苏生长,农民们开始着手春耕之事,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春耕节”或“开春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候二月二是神仙们出游的日子。

在传说中,神仙们喜欢变成龙的形象出游,每当到了二月二,神仙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召开盛大的庙会,互相比赛变化形态,让人们惊叹不已。

因此,二月二也成为了神仙们的聚会日子,人们纷纷前往庙会一起观看。

除了上述的传说之外,二月二还有一些地方特殊的习俗和表演方式。

比如,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车公庙会上,会有喜庆的龙灯舞,舞龙团队将用布、纸等制作成的几米长的“龙灯”从众人中间穿行而过,发出嘶嘶声和龙吟。

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踩高跷、升旗、放烟花等等,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到春天到来的时刻,虽然这个传说已经不再被我们深信不疑,但它作为一个节日,依然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和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和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后,人们开始准备庆祝这个节日,这个时候正值开春,气温渐渐回暖,万象更新,农民朋友们开始忙碌的春耕准备,这个节日也提醒人们春季工作的开始。

下面我们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及其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传说中,二月二是一年中龙神们起居的日子,在这一天龙神们会从地下出来,奔向水边去找水,所以人们要在清早起来放鞭炮、祭祀、贴春联,以示向龙神们请安。

另有一种传说:宋朝的弘治年间,南方一带的地方农村,因为旱灾严重,百姓特别苦,一个神秘的仙人来到村里,询问为什么这片土地这么干旱,百姓告诉他因为缺少雨水,仙人告诉百姓每年二月二要让老龙(即癞蛤蟆)听到鞭炮声,它就会被魔打身上的灰尘抖落掉,变成真正的龙,然后就可以点水而来了。

自此之后,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集体向老龙鞭炮,希望能引来雨水。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1、放鞭炮在二月二,人们会燃放各式各样的鞭炮,以迎接龙神们的到来。

大火炮、小手炮、大刀炮、草箩炮、牛够炮等等各类鞭炮的声声响起,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2、祭祀在二月二,人们会在家中或村落建造一个祭坛,烧香祈求龙神保佑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同时,也会在祭坛前燃放鞭炮,以示向龙神们请安。

3、贴春联在二月二,人们还会贴春联,以增添节日气氛。

春联中有“二月二龙抬头,春风送暖到家乡。

”等祝福语和“庆新春,迎龙头;祈丰收,福临门。

”等内容。

4、喜婚“二月二龙抬头,婚育鸳鸯有情投。

”在古代,婚礼一般都安排在二月二这一天。

现如今,虽然不再盛行,但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是沿着这个传统,在这一天举办婚礼,以积攒福气,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节,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寓意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龙抬头的由来与风俗

龙抬头的由来与风俗

龙抬头的由来与风俗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龙抬头的由来有二:一是民间风俗,另一个则是中国古制。

民间传说,抬头显示出对“龙”的敬仰。

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或更早之前。

据记载,当时有人表示出尊重和敬畏的心情,例如抬起手来向至尊的帝王显示出尊服之意,也有人将头部抬向天空高度,以此示奉神。

由此而产生了龙抬头这样一种习俗,以别人看不见天上的龙,但灵魂却把它看见了。

中国古制教化中,认为抬头尊礼具有至高无上崇高的寓意,作为对舜帝法则规定、诸侯国礼仪、贵族礼仪等传统文化的致敬迹象。

自此,抬头也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诚恳和谦虚的表现方式。

特别是宋朝,信仰的多元性使得抬头的信仰影响力得以大幅度扩展,抬头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持不变的典型表征。

龙抬头节日是什么_龙头节

龙抬头节日是什么_龙头节

龙抬头节日是什么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民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龙抬头节日,欢迎大家阅读。

龙头节节日简介: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

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

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

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

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

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

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

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

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

”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

《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

”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

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

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

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

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

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

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简短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简短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简短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月二龙抬头由来简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月二龙抬头由来简短龙头节,一般指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

传说龙抬头的日子,起源于我国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另一说法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得向人间下雨。

但是其中一龙王不忍生灵涂炭,便抗旨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下天宫,压于大山之下,人间百姓为了感谢龙王降雨的深恩,拯救龙王,于是家家户户天天向天祈祷,最终感动玉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与古代天象有关。

词典《尔雅》中说:数起角亢,列宿之长。

故角之见于东方也,物换春回,鸟兽生角,草木甲坼。

意思是角宿傍晚从东方升起,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了。

因为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也是为了表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其代表生发之象,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1、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

娘家人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节日。

这个节日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都很盛行,有很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与之相关。

以下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传说故事。

1.二月二的起源传说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传说说,二月二龙抬头是起源于祭神,祈求丰收的古老习俗。

相传古人们在这一天举行了一场神秘的龙舞仪式,以祈求龙王保佑自己的家园,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健康。

2.龙王的决定传说还有一种传说是,二月二龙抬头和龙王有关。

相传,古代的一位农民,常年苦于干旱缺水,并向天神祈求雨水。

天神嘱咐他要求龙王帮忙下雨,于是农民便哀求龙王,并建议龙王在二月二这一天,让云层散开,让雨水降落到深层土壤里。

龙王决定听取农民的意见,于是在这一天下雨,为农民带来了一场及时雨,他们获得了一个丰收的季节。

从那时起,二月二龙抬头便成为了祭神、祈求雨水和祈祷丰收的节日。

3.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有一个传说说,二月二龙抬头与大禹治水有关。

相传,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领袖大禹,为解决水患问题而到处奔波。

经过漫长的时间,他成功地治愈了大片的荒漠和湿地,并让所有的河流重又顺畅通畅。

为庆祝大禹的勇气和胜利,人们开始庆祝二月二龙抬头,以表达他们对大禹英勇事迹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4.贾谊的传说此外,还有一个关于贾谊和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贾谊是汉代天文学家和诗人,在他的著名诗歌《九歌》中,有一首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

贾谊所写的诗歌中描绘了龙王在二月二这一天来到人世间,为人们带来了好运和祥和。

这首诗歌极具表现力,直接将二月二龙抬头与幸福和祥和联系在一起。

这也为龙舞这种庆祝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和文化内涵的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场合。

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让世界更深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与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与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与传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二月二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龙神,以求平安吉祥。

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1. 来历说法: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在江南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古代某个年代,一位来自江南的文士前往长安赶考,在途中,他路过洞庭湖,恰巧遇见了一场惊涛骇浪的大风暴,船只不断晃动,那位文士十分害怕。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条龙头浮出水面,并听见一声巨响,“龙抬头了,风浪平了。

”之后,大风大浪就消失不见了,船只也安然达到目的地。

此后,这位文士非常感激龙神,便利用每年的二月二这个日子,举办宴会祭祀龙神,以祈求平安和顺遂的运势。

2. 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也与许多民间传说故事有关。

其中一则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只饥饿的龙来到江南地区,龙口非常渴,需要水来解渴。

但是,江南地区群众都担心龙会危害人民,所以没有人愿意给它水。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名叫刘蓉的老妇人不畏生命危险,将自己家里唯一的一桶水放到了河边,让龙解渴。

龙喝完水后,非常感激刘蓉的善良,便发一道消息,要求所有人在每年的二月二这个日子,为龙祈求吉祥平安,并向刘蓉家传播龙神的优秀品质。

另一个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是:很久以前,城市内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洪水涨至天际,人们非常害怕。

此时,一条鲤鱼化身成了龙王,让所有慌乱的人们搭上龙的背脊离开洪灾。

在这一天后,人们便称龙王为“抬头龙”,并称其为龙神,以祷告龙神的神技,平安顺遂。

3. 二月二龙抬头的庆祝方式:在中国南方地区,二月二龙抬头这一节日十分重要,人们会在这一天里举行各种活动庆贺,来表达对龙神的敬意。

最普遍的活动就是舞龙,人们制作彩色布制的“龙口”,并将其固定在竹制龙身上,演员们跟着鼓乐起舞;此外还有祭龙、放龙灯、舞狮等庆祝活动。

在庆祝过程中,群众准备从食物到礼品,很多有着特殊寓意的饮食都会被准备出来,例如糯米饭团、龙虎斗鱼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范文(精选8篇)端午节农历2月2日又称春耕节、农历节、青龙节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篇1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

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

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

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

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

'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有关知识

二月二龙抬头有关知识

二月二龙抬头有关知识一、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1. 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玉帝就下令三年内不许给人间降雨。

可是掌管天河的玉龙不忍心百姓受灾挨饿,就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知道后,把玉龙压在大山下,还立了块碑,上面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发现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

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

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玉龙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2. 文化根源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星象。

二月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也就是角宿。

角宿是东方苍龙的第一宿,所以就有了“龙抬头”的说法。

这一说法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和对龙的崇拜。

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那可是非常重要的象征,象征着吉祥、权威等好多美好的东西呢。

二、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 剃龙头二月二这天去剃头那可老有意义了。

人们都说在这一天剃头会像龙一样精神,好运连连。

理发店在这一天可热闹了,大人小孩都排着队等着剃头呢。

小娃娃们剃了头就像小龙人一样可爱,大人们剃了头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特别有精气神儿。

2. 吃龙食这吃龙食可有不少讲究。

比如说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等等。

这些名字起得可真有趣,感觉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就像把龙的一部分吃进肚子里,然后就沾了龙的福气呢。

3. 引钱龙有些地方有引钱龙的习俗。

一般是在这一天的清晨,人们早早起来,从井里或者水缸里打水,一路洒着回到家里,寓意着把钱龙引到家里来,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这就像我们邀请财神爷到家里一样,希望家里能富裕起来,生活越来越好。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中国古代的龙崇拜。

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会抬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关于龙抬头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关于龙王降雨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旱无雨,庄稼收成不好,人们生活困苦。

有一天,东海龙王微服私访,见百姓受苦,心生怜悯,于是决定行雨布雨。

他告诉百姓,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他会亲自降雨,但需要百姓们准备迎接。

于是百姓们纷纷准备好各种物品,等待龙王降雨。

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龙王果然如期而至,降雨滋润了大地,庄稼也茁壮成长。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向龙王跪拜。

自此以后,每年二月初二,民间便有了“龙抬头”的习俗,人们会祭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龙王降雨的传说外,还有一些与龙抬头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比如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关于黄帝升天的传说等等。

这些故事和传说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龙抬头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在民间,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龙抬头,比如舞龙、赛龙舟、吃龙食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加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龙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

当然日期是不太准的。

但是大概取那个意思吧二月二十农历时间,一般在公历三月多。

这个时候,晚上东方的青龙七宿,刚刚露出地面。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_,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
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

“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

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起源?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
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祭龙神
我国古代许多地方,每到龙抬头这天,人们都要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

滚,
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

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祭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祭引钱龙
我国一些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祭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

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
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