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语法入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语法入门

高中文言文语法入门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

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语感的培养,轻语法知识的讲解,淡化语法教学虽然降低了教学难度和成本,但也给后来的学习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各种语法现象都需要较系统的知识做理解的依据,学生学习感觉困难重重。

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结合现代汉语语法,对高中文言常见语法现象进行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高一学习之初,显得尤为必要。

一倒装句

一.了解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

相对于语音和词汇的变化,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句子的基本结构古今大体一致。主谓句大体包括以下几类:

1.动词谓语句例:太阳升起来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形容词谓语句例:花漂亮极了。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3.名词谓语句例:鲁迅,浙江绍兴人。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4.主谓谓语句例:他身体健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

二.了解常式句与变式句

所谓变式句,是比照现代汉语的“常式句”(即按一般语序构造的句子)而言,即由于修辞的需要,改变常规语序的句子。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严格地说,不能叫状语后置,因为古汉语中的介宾短语后置时不再是状语而是补语)、主谓倒装句等,在古代是正常的句法,相对比现代汉语常式句,类似于现在的变式句,而且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必须作适当的调整,用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式来翻译,否则就不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所以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这些语法现象。

第一.了解现代汉语变式句的情况。

怎么了,你?(主谓倒装句)

房后河边地上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定语后置)

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状语后置)

“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锋塔的倒掉》(宾语前置)

因为宾语前置现象可以归入主谓谓语句,所以在现代汉语语法中一般不再单独提出。

以上变式句,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而在文言文中则是正常的表达方式,表现得更普遍更有规律。

第二.掌握文言文倒装句式的类型

1.主谓倒装即主语后说,谓语前置。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定语后置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4.宾语前置初中主要接触了两种。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第三.进一步了解倒装句式的特点

1.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定语后置

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多用“之”或修饰语后用“者”作标志,也可同时使用。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求人(可使报秦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翻译时必须调整语序,将修饰性定语放到中心语之前。

3.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位置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多用“于”或“以”作标志。

例如:《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

4.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具体可分为: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其中的“秋”也前置了。

二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即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

如:

这样做是对的。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或:鲁迅,浙江绍兴人。)鲁迅不是安徽人。

大致情况就是这些。事情不是这样的。

字典是一种工具书。小说不是工具书。

大山和小花是表兄妹。大山和小花不是同学。

知识即力量。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大多数情况用“是”或“就是”、“即”、“不是”来表示对事物的判断。有时可省略“是”。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本”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臣本布衣《出师表》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斯是陋室《陋室铭》

是女子不好。翻译为:这个女子不漂亮。是,代词,这。《史记·西门豹治邺》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战》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现代汉语省略句的类型:对话省略和上下文省略。

Ⅰ对话省

会话双方当面谈话时,说话方和听话方的身份、关系是确定的,因此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省略主语等句子成分。例如:

——[你]吃饭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