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变CT诊断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窄 ; 状位 椎 管 内软组 织肿 块呈 纵行 生 长 的长梭 形 , 矢
且 多 均匀显 著 强化 。 3 5 鉴别 诊 断 .
Krs na , S ik o a A ,Te r n a e , e 1 Prma y ih n A hr h d h a z d h J t a. i r
t ec a g si h u a ae it i h n e nt elmb rfctj n .Cl iin nt ep ee td o a n u hatn in r o i ca si h r sn on tp ye o g te t .Th s fhg —e ou inCT n o eu eo ih rs lto
采 用 P LP HI I S Mxa 0 0 0 4层 螺 旋 C 机 , 规 T 常
作 者 简 介 : 丰 富 ( 9 2) 男 , 江 省 余 姚 市 人 , 业 于 绍 兴 文 王 16一, 浙 毕 理 学 院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医 学 影 像 学 诊 断 工 作 主 主 通 讯 作 者 : 旦 君 主 治 医 师 E ma :8 2 8 6 QQ.o 杨 — i 2864@ l cr n
g n r to n r p r te t n a e r p a e o l ii n o p o i ep t n s u d rg o ep e e a i n a d p o e r a me tc n b e e t d f rci ca s t r v d a i t n e o d h l . n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 n mp. :rdo rg i M R i gn o rlt n [ ] o el b ma a iga he y o - maigc reai o J.
腰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 CT 诊断价值
腰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 CT 诊断价值姚煌【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C T诊断表现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50例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表现与C T所见特征回顾分析。
结果:根据不同的C T 表现特征,把腰椎椎小关节退变分为:关节突骨质增生43例;关节腔出现真空征30例;关节退变性滑脱6例;合并腰椎其他退变38例。
结论:C 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椎小关节退变最有效的方法。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3(000)023【总页数】2页(P3173-3174)【关键词】腰椎;椎小关节退变;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作者】姚煌【作者单位】黄山首康医院影像科,安徽省黄山市 2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传统的X线检查很难诊断,随着CT机广泛运用,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但其病因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早期腰椎椎小关节改变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
笔者对50例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2.5岁。
临床均以腰腿痛就诊。
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少数患者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双排螺旋CT扫描仪。
轴位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定位在侧位,在腰1至骶1椎体上部之间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10mAs,间距和层厚均为5mm。
通过螺旋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采用的重建方式主要为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主要在冠状位、矢状位等位置进行。
重建层厚2.5mm、层间隔0.8mm。
2 结果螺旋CT表现:(1)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早期表现为关节突唇状、刺状骨质增生,严重者出现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
本组43例,占86%。
(2)关节异常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以变窄为多见,关节面硬化,骨皮质缺陷,皮质下囊样变或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腔内低密度空气像30例,占60%。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CT诊断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 0 年 第 3 07 期 总 29期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负 5
2U . S检 查 二 维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D-C U ) 术 前评 2- D S在
诊 断治疗
・ 9・ 4
变, 其表 现 有 : 小 关 节 增 生 肥 大 、 化 ; 小 关 节 变 窄 ; 小 椎 硬 椎 椎
() 5 关节囊 “ 真空征 ” 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关节囊内透亮 :
区。
性能 , 尚无法完全替代 D A检查。因此 , S 必须有机地结 合 D A S 和 U 、 T C M A检查 , S C A、 E R 以多侧面 、 全方位地 了解狭窄的颈 动脉 ,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参考 文献 ]
线检查很难诊断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T对腰椎小关 C
性强 。C MR E A还能较好分辨血管闭塞与假性闭塞 , 有学者将
节退 变的检 出率大大提高 , 克服 了传统 x线检查的不足。
1 资 料 与 方 法 .
C M A作为彩超检查后的进一 步验证措施 ,发现两者的符合 ER
率 达 到 9 % , 因 而 提 出 可 以 根 据 彩 超 和 C MR o E A结 果 决 定 是 否手 术 治 疗 。
我院 自2 0 0 5年 1 月一2 0 o 6年 1 月近两年时间 内, T检 1 C 查发现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共 3 0例 , 5 其中: 男性 15例 , 9 女性
15例 , 龄 4 5 年 0—8 4岁 , 均 6 平 4岁 。 查 方 法 : 者 仰 卧 , 下 检 患 臀 稍垫高 , 双腿 略 屈 曲 , 采用 S M O O A型 C O T MN V T机 进 行 断 层
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观察
系统 , G E双 排螺 旋 C T扫描 : 设置螺旋 C T各项参数 , 管 电压 调整
为1 2 0 k V, 3 0 0 m As , 扫描的层厚为 1 ml n , 时间间隔为 0 . 5 ms 。 采 用原始 的薄层横断 面图像 输人到工作 站进 行处理分 析 .进行 多
龄6 1 ~ 8 5 岁, 平均年龄 ( 7 2 . 3 + 6 . 9 ) 岁, 病 程 3个月 ~ 1 5年 , 平 均病
程为 ( 7 . 5  ̄ 5 . 6 ) 年, 患者有不 同程度 的腰部 疼痛 , 直腿抬高试 验 阳 性者 4 1 例, 腰部 以下 四肢有放射性疼痛 者 3 5 例. 下肢麻木 者 2 5 例, 伴有跛行者 2 0例 。6 0例腰椎退行性病 变患者均在知 情同意
2 0 1 3 NO. 3 4
影 像 与 检 验
Ch i na&F o r e i g n Me d i c al T r a t e men t
口固 — — ● 警 | _
螺旋 C T对 老年腰椎 退行性 病变 的诊 断观察
黄 智标
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 医院 , 广东汕尾
5 1 6 6 0 0
腰段脊柱可能有继发性的滑移和错位发生 。
两 组患者均 通过 C R和螺旋 C T检查 . 然后 比较两种检查 方 式 的结果 。 患 者给予常规 的腰椎 正位和侧位 C R摄 片 . 爱克发得到 了明显 的提高 , 扫描覆 盖 的范 围更 加扩大 , 图像 的分辨 率较 高 , 具 有各个方 向同性 特征 , 在 任意一个平面重建相 同质 量的优质 图像 。一 次进 行容积 扫描 之后 ,可以进行任意层厚 、层 间距的多次横断 面图像 的重新 建 立 。可 以对椎 间盘 、 椎管狭窄情况 、 腰椎小关节 、 脊髓压迫情况及 韧带 的病变情况进行全 面的准确 的观察和分析评 价 。尤其是 可 以充分 的显示腰椎小关节 的解 剖结构和异常性 改变 ,对 于提 高 腰部疼痛 、 坐骨神经痛具有重要 的诊断意义刚 。
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 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 选取我 院 2 0 0 9年 2月 ~ 2 0 1 2年 3月影像 科 诊 断的老年退变性腰腿痛患者 6 O例 临床 资料进行 分析 , 其 中 男4 2例 , 女 l 8例 , 年龄 5 0~8 5岁 , 平均 ( 7 0 . 3±1 0 . 2 ) 岁。 6 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有不同程度 的腰痛 和下肢 放射性 疼 痛, 严重者有间歇性 的跛行 。单侧 下肢症 状 2 6例 , 双 侧下 肢 症状2 O例 , 马尾神经综合 征 1 O 例, 元下肢症状 4例。
迫, 神经有水肿和增粗。腰椎骨质退变 : 椎体 的边缘 有骨质增
生, 椎体 的后缘和侧后缘增生对椎管 、 脊神经和神 经根造成压
迫 。 腰椎 小关 节 退 变 : 椎小关 节 出现增生 , 有 骨赘 出现 , 椎 小
关节问隙变窄或者 消失 , 椎小关节腔 内由“ 真空征 ” 出现 , 并且
可能伴有小关 节的脱位 , 单侧或者双侧 的隐窝出现狭 窄 , 对神
1 . 2 方 法
1 . 2 . 1 仪器 : 西门子 6 4排 C T S O MA T O M S e n s a t i a n 。 1 . 2 . 2 方法 : 患者取仰 卧位 , 双手抱头 , 通过 螺旋 C T机进 行
扫描 , 层厚 3 . 0 i n l n , 层距 3 . 0 mm, 矩阵 5 1 2 ×5 1 2 , 电 压
1 . 3 观察 指标 : 观察腰椎退行性病变检 出情况 。
1 . 4 统计学分 析 : 采用统 计学 软件 S P S S 1 5 . 0建立 数据 库 , 通过 检验对腰 椎退 行性病 变情况进 行分 析 , P<0 . 0 5为差
腰椎退行性变DR与CT的诊断比较与临床意义
( S C A 6 ) : c l i n i c l a p i l o t t r i a l w i t h g a b a p e n t i n . J N e u r o S c i , 2 0 0 9, 2 7 8 : 1 - 2 . 9 王 营. 不同类 型干细 胞在心 血管疾病 中 的治疗现 状. 实用 心脑 肺血 管病 杂志 , 2 0 1 1 , 1 9: 1 8 2 3 — 1 8 2 5 . 1 O 乔立艳 , 陈琳 , 黄方杰 , 等. 干 细胞联 合移植对神 经系统疾病 改善作 用 的初步观察 . 中华临床 医师杂 志( 电子版 ) , 2 0 1 1 , 5: 5 0 3 3 - 5 0 3 6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 0 6 )
8 4 - 8 8 .
资料显 示 , 神经 系统发育过程 中保存下来 的分化潜 能最高 的干 细胞 为神经干细胞 , 作 为一种 天然存 在 的神经 前体 细胞 , 其 具
有分化 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的能力 , 因而 对脑部神 经系统 的损
伤能有效地 完成修复。但 目前 , 临床的实 际困难在 于患者虽 然 本身体 内也 存在内源性 的神经 干细胞 , 但是 其本身体 内的内源 性 神经 干细胞在脑损伤后所产生 的神 经组织 的量不 足 , 必须 需 要较大 量的外源性神经干细胞输入 , 而外 源性神经 干细胞 取材
r e v i e w. J Ne u os r c i Re s , 2 0 0 9, 8 7: 2 1 8 3 - 2 2 0 0.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年龄增长还可能导 致腰椎间盘周围的 肌肉和韧带松弛, 增加椎间盘退行性 病变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 腰椎间盘承受的压 力增加,可能导致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遗传因素
家族史:家族中 有腰椎间盘退行 性病变的患者
基因突变:某些 基因突变可能导 致腰椎间盘退行 性病变
遗传易感性:某 些人群可能对腰 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有更高的易感 性
中度: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腿痛等症状。
单击添加标题
重度:椎间盘严重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发病机制
椎间盘老化:随着年龄增长,椎 间盘逐渐失去弹性和水分,导致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因遗传因 素而易患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诊断标准
腰痛:持续性或 间歇性疼痛,可 放射至下肢
坐骨神经痛:下 肢麻木、疼痛, 可伴有肌肉无力
腰椎活动受限: 弯腰、转身等动 作受限
影像学检查:X 光、CT、MRI等 显示腰椎间盘退 行性病变征象
PRT 3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病因
年龄因素
年龄增长导致腰椎 间盘退行性病变的 风险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 腰椎间盘的水分逐 渐减少,导致椎间 盘变薄、弹性降低
症状:腰痛、腿痛、麻木等
预后:病情改善、复发等
诊断: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 炼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手术治疗等
治疗周期:根据病情不同,治疗 周期也不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延缓病情进展等
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腰 椎退行 性变 7 8例患者 的螺旋 C T影像 学 表现 , 旨
在 提高对腰 椎退行 性病 变 MS T 诊断价 值 的认识 。 C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收集 2 0 0 7年 7 一2 O 月 O 9年 1 O月 诊 断 为 腰 椎
小 关 节 , 弓 骨 质 及 形 态 等 ; 用 容 积 再 现 技 术 椎 利
降低 致残率及 死亡率 L ] 5。
参考 文献 : -
[ ] 李 黎 , 玉才 . 汀 类 调 脂 作 用 的 药 物 基 因组 学 口] 1 谢 他 . 中 华心 血 管 病 杂[ 0 6 3 :89 . 2 [ [ 幻 [ 志 , 0 ,4 8 —1 [ [ 力
有关 。
温 绍 君 , 平. 叶 动脉 粥 样 硬 化 与 易 损 斑 块 [] 中华 内 J.
科 杂 志 ,0 64 :5 —6 . 2 0 , 5 2 92 0
陈玮 , 春 泽. 脉 粥 样硬 化 2 0 年 新发 现 和 新 假 说 粱 动 05 [] 循 环 ( 文版 ) 2 0 , :08 . J. 中 ,0 6 28 —5
腰椎 退行 性病 变螺 旋 C 表现 及诊 断 T
王 永 富
( 徐 县 人 民 医院 , 清 山西 太 原 000) 3 40
腰椎退 行性病 变是 中老年 人 的一 种常见 病和多
1 3 图像后处 理 .
发病 , 随着 多层 螺 旋 C MS T) T( c 的临床 应 用 , 快 其 速、 薄层 的容积扫描 以及其 强大 的图像后 处理 功能 , 对脊 柱 病变 的显示 大 大 提 高 , 明显 优 于 x 光 平 片 ,
c o e t r l l we i g i p te t wi h p r — h ls e o o r n n ains t h y ee
腰椎退行性变的CT诊断
腰椎退行性变的CT诊断发表时间:2016-10-08T10:37:36.9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作者:龙声斌[导读] 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进行CT诊断能够取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贵州省镇远县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腰椎退行性变的CT诊断进行分析,总结了CT诊断腰椎退行性变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8例,参照组进行DR诊断,研究组进行CT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诊断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腰椎骨质增生、椎小关节病、神经根受压或湮没以及其他人数所占的比例分为42.85%、82.14%、37.50%、10.71%、37.50%,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进行CT诊断能够取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或存活率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值得在今后加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CT;诊断腰椎退行性变是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常见脊柱外科疾病,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或者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在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就是DR与CT诊断手段,两种诊断手段分别有不同的效果与作用[2]。
我院现对收治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采取了DR与CT两种诊断诊断,取得了不同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57.8±4.7)岁,病程0.7-3年,平均病程为(2.1±1.2)年。
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分析(附100例报告)
由于宫外孕发生的部位及时间不 同, 超声表现 也不同。异位妊娠囊 内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 彩
值[ 。异位妊娠检出率的提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引 提供及时可行性依据 , 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参考文献 1 常才 , 主编. 经阴道超声诊断学. 京 : 学 出版社 ,9 9 北 科 19 .
维普资讯
・ 6 - 6
Gu h uMe i l o r a, 0 7 Vo. No 1 i o dc u n l2 0 , 13 , . z aJ 1
23 彩色多谱勒超声表现 .
经 阴道彩色多谱检查
显示 病 灶L引。 h
探 见子 宫动脉 收缩期 血流 速 度 Vma 2 2clS x2  ̄3 n/ , Vmi .~ 1. m/ , . 7 O 8 , 1末 流产 n2O 3 5c sR1 7 ~ . 9 ( ) 0
仍小于 0 4如胚胎停止发育血流峰速下降 ;3 经 .; () 阴道彩 色多谱 勒 检查 发 现官 腔 内内膜 增厚 大于
期血流, 孕囊壁上探及滋养层动脉血流呈低阻力型;
而流产或破裂型宫外孕于附件区形态不规则的回声
减低包块或混合性包块 内见丰富星点状血流信号 ,
脉冲多谱勒探及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 。本结果显 0 4 。导致滋养层血流为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的 .0 原 因是由于滋养层周 围性血流为腔隙血流循环 , 即 窦, 母体动脉血进入滋养层间隙后阻力减低所致[ 。 2 ] 本文结果显示经阴道彩色多谱勒检查早期官外
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 R l . 8 . 0 对囊性 0 3 ~o 4 ,
结构内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者 , 彩色血流显像 显示点状血流信号 , 冲多谱勒探 及收缩期单 向血 脉 流频谱 , 无舒张期血流;2 流产型 : () 于附件区形态不 规则的回声减低包块或混合性包块 内见丰富局限性 星点状血流信号, 冲多谱 勒探及动脉血流频谱R 脉 I
多层螺旋CT、X线平片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多层螺旋CT、X线平片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X线平片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医院接收诊治的76例疑似老年腰椎退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X线平片诊断,后续观察比较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的病变诊断准确率和病变诊断效能。
结果:多层螺旋CT的病变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多层螺旋CT的病变诊断灵敏度和病变诊断特异度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
结论:针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均能提供有效的图像诊断参考,但多层螺旋CT的病变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X线平片,即多层螺旋CT的病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X线平片;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价值对比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人体腰椎组织因自然老化而发生的一种病变,临床上将其分为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以及腰椎滑脱症等类型,发作时会表现出腰背疼痛或者腰腿疼痛等典型症状[1]。
腰椎退行性病变程度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步加重,在老年人群中表现最频繁,尽早的临床诊断可以提前预防或减缓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生和发展。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方法,其中又以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最为多见。
本次研究选择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医院接收诊治的76例疑似老年腰椎退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多层螺旋CT、X线平片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对比进行分析讨论,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医院接收诊治的76例疑似老年腰椎退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一名主治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手术观察结果确定88例疑似患者中共有52例老年腰椎退行病变患者。
76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66~76岁,平均年龄(68.49±1.63)岁;病程时间0.6~9.4年。
腰椎退行性改变报告
腰椎退行性改变报告引言腰椎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腰椎退行性改变会导致腰椎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本报告将介绍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因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的结构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如椎间盘退化、骨质疏松等。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久坐不动或长时间不合理的体力活动,都可能增加腰椎退行性改变的风险。
3. 遗传因素:个体遗传背景也与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发生有关。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症状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症状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腰痛:腰椎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腰痛,疼痛可持续或间断出现,常在活动或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后加重。
2. 下肢痛:腰椎退行性改变可能引起痛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和小腿,甚至足部。
3. 活动受限:腰椎退行性改变会影响腰部和下肢的正常活动范围,导致活动受限。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诊断腰椎退行性改变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是腰椎退行性改变。
2. 影像学检查: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治疗方法针对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 -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和镇痛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 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腰部和下肢的功能。
- 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重控制,避免过度劳累。
2. 手术治疗: - 对于严重症状无法缓解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椎间盘或椎管狭窄来减轻症状。
结论腰椎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及早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退行性病变CT分型
可提高超声 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率 。
[ 参 考 文 献 ]
[ ] 周 永 昌 , 万 学 . 声 医学 [ ] 1 郭 超 M .2版 . 京 : 京 科 学 技 术 出版 北 北
社 。 9 4 3 3—3 4 1 9 :3 3
多 发 性 比例 高 于 单 发 性 , 恶 性 肿 瘤 多 为 单 发 性 。 ② 良性 肿 而
缘 的增 生 骨 赘 压 迫 椎 管 、 神 经 及 神 经 根 。 脊
腰 椎 退 变 为 常 见 的 多 发 病 , 包 括 腰 椎 间 盘 、 质 、 关 是 骨 小 节 、 周韧带及软组 织等相 互影 响、 合退变 的结果 , 床 以 椎 综 临 腰 椎痛 为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 目前 临床 影 像 对 这 类 患 者 只是 笼 但 统 的 诊 断 为 腰 椎 退 变 , 有 具 体 明 确 哪 些 结 构 的退 变 , 而 影 没 从 响 对 患 者 临 床 表 现 的 完 整 理 解 及 正 确 治 疗 。 笔者 总 结 了 本 院 20 0 6年 4月一 2 0 0 7年 4月 2 0例 老 年 腰 椎 退 变 患 者 的 临 床 6
3mm, 性 肿 瘤 直 径 最 小 6mm。C I 肿 瘤 内 及 周 边 血 流 恶 DF 于 信 号 的 分 布 结 果 见 表 1 。 表 1 甲状 腺 肿 瘤 内部 及 周 边 血 流 分 级 程 度 例 肿 瘤 回声 不 均 匀 , 呈 低 弱 回声 , 钙 化 则 呈 沙 粒样 回声 。 ④ 多 有 单 纯 性 囊 性 肿块 或 肿 瘤 囊 性 变 8 %为 良 性 肿 瘤 , 性 肿 瘤 囊 0 恶 性 病 比例 小 , 囊 壁 不 光 滑 , 伴 钙 化 点 样 出现 。⑤ 良性 肿 瘤 且 并 后 壁 多 见 增 强 效 应 , 性 肿 瘤 后 壁 多 见 声 衰 减 。⑥ 恶 性 肿 瘤 恶 可 有 同侧 胸 锁 乳 突 肌 深 层 淋 巴结 肿 大 。本 组 有 4 乳 头 状 癌 例 肿, 边界 尚清 晰 , 囊 实 性 , 性 肿 块 呈 乳 头 状 向囊 内突 起 , 呈 实 误 诊 为 甲状 腺 腺 瘤 囊 性 变 ; 微 小 甲状 腺 癌 , 瘤 直 径 小 于 6 3例 肿 mm, 界欠 晰 , 诊 为 结 节 性 甲状 腺 肿 ; 边 误 2例 甲状 腺 癌 与 结 节
腰椎退行性变CT诊断及症状表现
间歇性跛行和肌力减退
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才能 继续行走。
肌力减退
由于神经受压或刺激,下肢肌力逐渐减退,表现为抬腿无力、足下垂等。
马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马尾综合征
当腰椎退行性变严重压迫马尾神 经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鞍区感觉异常等马尾综合征表现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 强腰背肌锻炼,提高腰椎稳定性;注意腰部保暖,避 免受寒;积极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
THANKS
感谢观看
椎间隙高度降低
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失去水 分和弹性,导致椎间隙高度降低。
真空现象
在退变的椎间盘内,由于气体进入而 形成的真空现象,表现为椎间盘内的 低密度影。
椎间盘突出与膨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组织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密度影。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均匀向四周膨出,超过椎体边缘,但不一定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
。
腰椎管狭窄
腰椎退行性变可导致腰椎管狭窄 ,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加重,出 现间歇性跛行、下肢肌力减退等
症状。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变可引起腰椎稳定性 下降,导致腰椎滑脱,表现为腰 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加重
。
0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表现。
02
CT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中的应 用
CT检查原理及优势
CT检查原理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 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 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
腰椎退行性变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腰椎滑脱症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退行性腰椎滑脱
检查时腰椎棘突往往无明显 台阶感,但可合并有腰椎侧 凸或后凸畸形,腰椎前屈运 动正常,后伸受限。压迫神 经根时可出现支配区域肌力、 感觉和反射异常。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腰椎滑脱症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先天性椎弓崩裂滑脱 退行性腰椎滑脱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腰椎滑脱症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先天性椎弓崩裂滑脱
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和非 甾体抗炎药物。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症
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canal stenosis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腰骶 部疼痛较重、有明显间歇 性跛行、影像学检查椎管 狭窄严重者。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
腰背肌筋膜炎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canal stenosis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定义 病因及病理 分型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非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canal stenosis
腰椎滑脱症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椎间盘突出与脊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诊断
椎间盘突出与脊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诊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唐光健概述Introduction椎间盘退变开始于20岁,36% 20到40岁的人群MR可见有椎间盘的退变。
其病理改变包括髓核脱水、胶元纤维á, 弹性â,高度â,冲击吸收能力â;纤维环承重á, 膨出进入椎管; 纤维环变脆, 裂纹, 与髓核分界不清, 髓核碎片侵入纤维环.导致纤维环撕裂, 髓核物质移向椎管或椎间孔。
椎间盘突出时突出部分包括髓核, 纤维环, 部分软骨终板组织。
根据成份,又将突出分为:软突-退变的间盘物质通过撕裂的纤维环硬突-软突部分或全部吸收转化成为附着于椎体的纤维性结节, 可钙化椎间盘突出Protrusion?影像检查方法:平片, 体层¾筛选价值, 除外其他椎管狭窄原因。
阳性表现包括椎间隙窄(退变可无突出), 真空间盘,骨赘;椎间隙后部增宽的表现有特异性, 但不常见。
椎管造影¾微创性, 观察全面,可显示神经根病变, 硬膜囊梗阻, 静脉丛曲张CT与CTM ¾优于造影MRI ¾可显示后纵韧带, 脊髓病变。
T1WI, T2WI, 梯度回波, 心电门控技术椎间盘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优点缺点脊髓造影显示硬膜囊, 脊髓, 神经根全貌显示间盘突出与神经根病变好可动态观察(屈, 伸位) 侵害性,潜在造影剂副反应不能显示硬膜外间隙与神节, 梗阻以上不能显示CT 无创, 不需造影剂, 显示突出的位置, 大小, 移行好, 骨软组织对比好, 可观察相邻病变, 可测量, MPR观察不能动态观察, 硬膜囊内容显示差, 硬化伪影干扰(肩)CTM 造影剂量少, 显示硬膜囊内容好梗阻硬膜囊敏感度高腰穿, 须临床或造影病变定位, 硬化伪影MRI 无创, 无放射, 多切面观察, 不需造影剂, 对比好, 直接观察脊髓内改变与间盘退变空间分辨率仍低于CT, 骨赘与马尾神经显示不如CTM磁场禁忌正常影像表现Imaging Findings of Normal Disks平片:顺列, 正常生理曲度, 椎间隙自上至下逐渐增宽(L5-S1除外),CT:间盘密度均匀, CT值70±30HU, 不能分辨髓核与纤维环, 外缘不超过相临椎体外缘2-3mm;硬膜外脂肪对比好, 硬膜外静脉丛与根袖静脉丛(颈)增强好MRI:矢状切面, 质子密度WI, T2WI, <T1WI +Gd>间盘-后纵韧带` 硬膜囊神经根-CSF 对比好正常间盘长T2(髓核与内纤维环含水), 中央低信号强度线(纤维组织, 30岁以后常见) 轴位T1WI-脂肪高信号腰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30~45岁常见, >55岁脱出罕见. 儿童突出多大, 少见主要症状包括坐骨神经痛, 坐/站时减轻, 仰卧加重. 直腿抬高(+),可有诱因按病理改变可分为(影像依外形判断):膨出-椎间盘径线增大, 髓核保持原位突出-椎间盘限局性膨隆, 纤维环保持完整, 髓核移位脱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间盘(髓核)物质疝出按突出位置又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外侧型与前突腰间盘膨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Bulging平片-常阴性, 可有椎间隙变窄(间盘变性)脊髓造影-椎间隙水平硬膜囊前缘压迹, 可引起硬膜囊狭窄à梗阻CT/CTM-椎间盘增宽, 后缘平滑, 弥漫性膨隆, 对称硬膜囊前缘变平硬膜外脂肪消失严重时可有椎管狭窄, 可累及椎间孔下部MRI-椎间盘高度â,T2信号减低(脱水, 胶元纤维替代纤维软骨)相邻椎体改变-椎体终板裂隙, 肉芽组织增生(长T1, 长T2)骨髓退变性脂肪化(短T1, 略长T2)终板骨硬化(T1 T2均无信号)腰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平片-椎间隙变窄, 可有后部增宽.髓核压迹(青年, 少见)脊髓造影-椎间隙水平硬膜囊前缘压迹, 可引起硬膜囊狭窄à梗阻, 根袖不充盈, 神经根增粗CT/CTM-间盘后缘局灶性, 弧形规则突出, 与间盘等密度-部位, 大小;硬膜囊受压/移位, 硬膜外脂肪消失神经根袖受压, 显示不清, CTM不充盈MRI-轴位与CT/CTM同, 突出部分信号不一(T2低于CSF, 高于椎间盘)矢状断面显示突出与后纵韧带, 硬膜与硬膜外间隙的关系腰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中央型突出相对少见, 约占5% ~ 12%,与后纵韧带较强相关临床症状依突出大小而不同,主要有-下腰痛伴间断感觉过敏, 单侧/双侧, 持续/间断交替性根痛- 轻度运动障碍影像表现:CT/CTM-椎间盘后缘中部弧形突出, 与椎间盘等密度, 硬膜囊前脂肪消失MRI-无更多发现旁中央型与椎间孔型突出多见; 约12%为椎间孔型. 发生于L3-4 ` L4-5的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占: 85%男:女约为2~3:1 老年多见, 平均发病年龄53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 2、腰椎骨 • 腰椎由椎体、椎板、椎弓、棘突、
横突及上、下关节突所构成。椎 体由周缘很薄的骨皮质和其内呈 蜂窝状的骨松质组成,横断像呈 卵圆形或肾形,横经大于矢经, 其后缘略平直或凹陷。椎管呈一 骨性环状结构。 • 腰段椎管矢状经15-25mm。通常 L4和L5节段的矢状经要大于L1- L3节段。
无论前纵韧带还是后纵韧带除了发生钙化,通常在CT上无法与椎体或椎 间盘结构相区分。由于后纵韧带较窄且主要在椎体后缘中部走行,而外 侧部又较薄弱,所以这也许是椎间盘向后外方突出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 黄韧带:为一富有弹性的韧带,位于相邻椎板间的前部,起自于上一椎 板下部之前面,插入下一椎板之后面,在CT上密度介于硬膜囊和椎间盘 之间,与肌肉的CT值近似。在腰椎节段,黄韧带的厚度约为3-4mm。 • 棘间和棘上韧带:棘突间的棘间韧带和棘突后方纵向走行的棘上韧带由 于其邻近脂肪组织的衬托,在适当层面上可显示较高的纤维组织密度影。
一、 腰椎的CT解剖
• 8、椎管和脊髓 • 椎体静脉走行于椎体的松质骨内,向后汇入椎后静脉丛,
在CT轴位像上可见椎体内有“Y”形低密度影。相邻的椎 后静脉丛与椎前内静脉相连,CT上可显示为对称的圆形软 组织密度影,居椎体后缘与硬脊膜囊外侧。椎前内静脉由 根静脉经椎间孔与椎外静脉丛相连。硬膜外间隙有较丰富 的脂肪组织。由于椎间孔附近有较多的脂肪组织,可使脊 神经及其根鞘得以清楚显示。脊髓下端平L1下缘,脊髓圆 锥向下为细长的终丝。马尾包括腰骶背腹侧神经根,在圆 锥的两侧几乎呈平行下行。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 (二)腰段脊柱和脊髓的CT特点 • 在横断面CT图像上可见腰椎外缘的骨皮质层要比颈椎和胸
椎的皮质层为厚,椎体内的骨小梁结构也显得较粗。椎体 的横径大于前后径,略呈肾形,即椎体的前缘和侧缘向外 圆隆,其后缘平直或稍凹陷。当扫描线通过椎体中间层面 时,常可在椎体的后部近中线处显示一条或两条呈管状的 低密度影,为椎体静脉槽所致,有时在其间可见一类圆形 骨块,称为“骨帽”,不要误认为骨折。腰椎的椎板为相 对扁平的骨结构,从椎弓根延伸而来并斜向后下方形成棘 突的基部。因椎板从前上斜向后下,故其横断面CT像上便 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观察到全部椎板。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 8、椎管和脊髓 • 在骨性椎管和硬脊膜之间为硬膜外间隙,硬脊膜与蛛网膜
间的潜在腔隙为硬膜下腔,蛛网膜内侧为蛛网膜下腔。硬 膜外间隙含有神经、血管、淋巴、脂肪和结缔组织。椎内 静脉丛密布于椎管的骨膜和硬脊膜之间,分前、后两部, 前部位于椎体椎间盘的后面及后纵韧带的两侧,后部位于 椎弓及黄韧带的前面,CT平扫时不能与其周围组织相区别。 椎体后缘中部的静脉丛内有时可出现钙质沉积,近于骨密 度,不可误认为后纵韧带钙化和骨质增生。。
前缘之间所形成的陷窝称为侧隐窝,呈漏斗形。其前壁为椎体 后缘,后壁为上关节突的前缘,外壁为椎弓根的内缘。侧隐窝 呈上下走行,两侧对称,通常在椎弓根的上缘处最窄,其前后 径(椎体后缘至上关节突前缘的距离)正常值应大于5mm,若小 于3mm则明确为狭窄。侧隐窝为神经根的通道,其内含有离开硬 膜囊后穿出椎间孔之前的一段神经根(神经根水平段)。通常 侧隐窝只出现于腰椎管,以三叶形椎管最为明显。其它节段椎 骨中偶有发现,但与神经根无密切联系。
一、 腰椎的CT解剖
• 3、椎间盘 • 呈肾形。在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与椎体相贴的部分,椎间盘的
前方和后方可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后缘可渐 变平或稍凸,这可能与椎间盘的退变有关。椎间盘CT值约为80 -110HU。通常椎间盘周缘的密度要比中央为高,这主要是因为 周缘含有大量纤维组织及与邻近椎体终板相连的部分容积效应 所致。椎间盘的厚度约为8-15mm,在腰骶部厚度通常为5-8m m。
一、 腰椎的CT解剖
• (二)腰段脊柱和脊髓的CT特点 • 与胸椎的椎板不同,腰椎相邻的椎板间无重叠,而且下部
椎板间隙要大于上部间隙。椎板的棘突呈板状向后并略向 下延伸,棘突的中间部较薄。腰椎的横突内含有相对较多 的骨松质,其前后径从内向外逐渐便小。L1和L2的横突一 般较粗且短于其他横突。腰椎的关节突关节略呈矢状位, 但向下逐渐变成斜位,其关节面斜度变化较大,而且两侧 可不对称。腰椎椎间孔的前后径自上而下有略减小的趋势, 故下腰部神经根受压的机会要多于上部。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 6、椎间孔 • 椎间孔左右各一,位于相邻两个椎弓根的上下
切迹之间,在关节突关节的前方,内端与侧隐 窝相续,其中含有脂肪、部分黄韧带、前后脊 神经根鞘及小的动、静脉。
一、 腰椎的CT解剖
• 7、侧隐窝 • 腰椎椎管向两侧的延伸部,椎体后缘与椎弓根内缘及上关节突
腰椎退行性变CT诊断河南省中医 史志勇2010.08.06
一、 腰椎的CT解剖
• (一)腰椎的正常CT表现 • 1、定位像 • 在进行腰椎CT扫描时,首先要
扫一帧腰椎的侧面定位像,然 后根据申请单的要求确定扫查 哪几个椎体或椎间隙,进而根 据病情的需要再选择层厚、层 距及扫描架的倾斜角度。定位 像与X线侧位平片所见大体类似, 可观察到腰椎的生理曲度。椎 体后缘连线、椎管及椎间隙等。
一、 腰椎的CT解剖
• 4、关节突关节 • 为相邻关节突皮质之间的狭小间隙,宽1.5-2.0mm。上关
节突位于下关节突的前外方,关节面由内前斜向外后,有 时则近于矢状走向。矢状和冠状层面图像的重建有助于这 些小关节的显示。
一、 腰椎的CT解剖
• 5、韧带 • 前纵韧带:覆盖着椎体和椎间盘的前缘及前外侧缘; • 后纵韧带:覆盖着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中部。
一、 腰椎的CT解剖
• 2、腰椎骨 • 腰椎由椎体、椎板、椎
弓、棘突、横突及上、 下关节突所构成。椎体 由周缘很薄的骨皮质和 其内呈蜂窝状的骨松质 组成,横断像呈卵圆形 或肾形,横经大于矢经, 其后缘略平直或凹陷。 椎管呈一骨性环状结构。 • 腰段椎管矢状经15- 25mm通常L4和L5节段的 矢状经要大于L1-L3节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