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行性变

合集下载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病因及治疗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病因及治疗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病因及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也被称为内部间盘破裂和椎间盘突出症。

【什么是退行性椎间盘病】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发生在颈部或腰椎问盘,发生在胸椎的较少。

中年时椎间盘发生退变,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通常情况下,作为脊椎骨间减振器的柔软缓冲间盘,可防止椎骨相互撞击。

但随着年龄增大,缓冲间盘会越来越不灵活,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甚至可能会挤压神经或产生骨刺(正常骨结构的肿大)。

【退行性椎间盘病的病因】老化会引起退行性椎间盘病,创伤、感染或间盘损伤也可导致该病。

需要重复提举重物的工作,或者涉及车辆振动的工作(例如:卡车司机)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甚至使背部产生张力的重复性休闲活动也可能引发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患退行性椎间盘病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体能活动不足、肥胖症、糖尿病、吸烟以及遗传。

具有病症遗传倾向的人和抽烟者患此病的风险最高。

女性被认为比男性更容易患此病。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治疗】一、退行性椎间盘病的针灸疗法研究表明,针灸可能对退行性椎间盘病症相关的疼痛起着至关重要的缓解作用。

许多接受过针灸治疗的病人说他们的健康总体得到了相当的改善。

二、退行性椎间盘病的保健按摩疗法研究发现,保健按摩通过放松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环可有效减少退行性椎间盘病疼痛。

当作用压力发生偏移时,它还可以维持灵活和允许更大限度地移动。

保健按摩结合运动的治疗效果更佳。

三、退行性椎间盘病的水疗法水疗法可以帮助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病。

许多健身设施都配备有加热的水池,而33℃到37℃的温水会使身体兴奋,放松疲惫,缓解背部肌肉酸痛。

患有非负重性伤病的病人及那些受不了传统运动项目的病人会试着以水的浮力为媒介来解决病痛。

四、退行性椎间盘病的气功和太极疗法这些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们用柔和、有节奏的姿势和运动促进能量在全身流动。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个案护理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个案护理

对护理实践的改进建议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 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护理团队的沟 通和协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和质 量
采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方法,提高 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THANK YOU
汇报人:刀客特万
疼痛
物理治疗:采用热敷、冷 敷、电刺激等物理方法进
行疼痛控制
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疼 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及自 我管理技巧,提高患者对
疼痛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康复训练与指导
康复训练目的: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 康复训练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能状况调整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训练,注意安全,遵循医生指导
2
护理评估与诊断
身体状况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程度 活动受限:评估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活动受限情况 神经功能:评估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心理状况:评估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心理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的心理 状态,包括焦虑、 抑郁、恐惧等情 绪
评估患者的心理 承受能力,包括 面对疾病的态度 和应对方式
评估患者的社会 支持系统,包括 家庭、朋友、同 事等
评估患者的心理 需求,包括对疾 病知识的了解、 对治疗的期望等
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评估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 社会支持:朋友、同事、社区的支持和帮助 经济支持:家庭收入、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 精神支持:家人、朋友的鼓励和安慰 信息支持:医生、护士、康复师的专业建议和指导
家庭状况:有一子一女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导语:腰椎的疾病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也是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患有腰椎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那么大家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吗
腰椎的疾病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也是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患有腰椎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那么大家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吗,这样的情况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只不过有轻有重,有的人没有政治,有的人就比较严重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1 病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 DDD )是一种自然的衰老过程。

不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也渐渐失去了柔韧性,弹性和减震的功能。

包绕椎间盘的韧带(叫纤维环)会变得脆弱和很容易被撕裂。

同时,椎间盘中央的凝胶状的柔软部分(叫髓核)开始失去水分萎缩。

这一系列的椎间盘损伤产生了骨刺,支持脊柱的韧带变厚,导致退行性腰椎关节炎。

2 诊断
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行性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部疼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神经根受压时,疼痛通常会放射到腿部或足部,并可能伴有麻木和刺痛。

如果有神经根受压征象,有些病人可能会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下肢无力。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首先要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腰部和下肢的检查。

医生会检查腰部的柔韧性﹑活动度和其它可能提示有神经根受压的征象。

通常需要检查肌肉的强度和反射活动来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

你通常需要填一张表格,说明何时在什么部位出现了疼痛﹑麻木﹑刺痛和无力症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退行性病变一概述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

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

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可以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经损害,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病因1.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椎间盘组织承受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劳损较其他组织为重。

腰椎间盘经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退变。

研究证明,接近20岁的椎间盘已经有退变,20~30岁间有的已经明显退变,纤维环出现了裂痕。

而30岁以上的椎间盘均有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网状变性和玻璃样变,失去原来的层次和韧性,产生不同裂痕,继而完全破裂。

2.椎间盘髓核的退变椎间盘髓核是富含水分、有小分子弹性粘糖蛋白的组织,内含软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幼年是含水量可达80%以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时可达70%,椎间盘含水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内在压力水平和弹性状态。

髓核的退变多在骨关节和纤维环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在腰椎负荷量加大的时候,椎间隙压力增高而椎间盘变性加速,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变性的髓核沿着裂隙而突向边缘,这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

3.软骨终板的退变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变薄、钙化和不完整,并产生囊性变和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松弛,伴随髓核水分减少,软骨终板不能再生修复。

软骨终板的退变会使椎间盘体液交换的半透明膜作用减少,加速腰椎间盘退变。

4.腰椎椎体的退行性变腰椎表面受损后,骨膜上下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如血肿中,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

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化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的骨赘(骨刺)。

骨赘的形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重平面的作用。

但是骨赘椎管内和椎弓根发展就会对脊神经和硬膜囊的压迫产生不同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5.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椎间盘和小关节构成椎体间的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以稳定椎体间的关系。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年龄增长还可能导 致腰椎间盘周围的 肌肉和韧带松弛, 增加椎间盘退行性 病变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 腰椎间盘承受的压 力增加,可能导致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遗传因素
家族史:家族中 有腰椎间盘退行 性病变的患者
基因突变:某些 基因突变可能导 致腰椎间盘退行 性病变
遗传易感性:某 些人群可能对腰 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有更高的易感 性
中度: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腿痛等症状。
单击添加标题
重度:椎间盘严重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发病机制
椎间盘老化:随着年龄增长,椎 间盘逐渐失去弹性和水分,导致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因遗传因 素而易患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诊断标准
腰痛:持续性或 间歇性疼痛,可 放射至下肢
坐骨神经痛:下 肢麻木、疼痛, 可伴有肌肉无力
腰椎活动受限: 弯腰、转身等动 作受限
影像学检查:X 光、CT、MRI等 显示腰椎间盘退 行性病变征象
PRT 3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病因
年龄因素
年龄增长导致腰椎 间盘退行性病变的 风险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 腰椎间盘的水分逐 渐减少,导致椎间 盘变薄、弹性降低
症状:腰痛、腿痛、麻木等
预后:病情改善、复发等
诊断: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 炼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手术治疗等
治疗周期:根据病情不同,治疗 周期也不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延缓病情进展等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地域及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 坐或弯腰工作的人群,腰 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较 高。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等。症状的轻重与腰椎退变的程度和部位有关。
分型
根据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腰椎间 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这些类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 治疗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04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适应证判断依据
临床症状和体征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腰腿痛,伴有 明显的神经损害表现,如下肢无
力、感觉异常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 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如腰椎管狭 窄、腰椎间盘突出等。
保守治疗无效
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守治疗(如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等)症状无缓解或 反复发作。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 断和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30
contents
目录
• 腰椎退行性病变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 康复期管理与效果评价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腰椎退行性病变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纤维环、髓核以及椎体等结构发 生不同程度的退变,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引起相应的临床 症状。
电疗、磁疗
通过物理因子刺激,缓解疼痛、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康复训练
针对腰部肌肉进行力量训练,提高腰椎稳定性。
生活方式调整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与治疗PPT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与治疗PPT

MRI扫描:观察腰椎间盘退 行性病变的软组织结构和信 号变化
CT扫描:观察腰椎间盘退 行性病变的详细结构和密度 变化
X光片:观察腰椎间盘退行 性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超声检查:观察腰椎间盘退 行性病变的软组织结构和血
流情况
核素扫描:观察腰椎间盘退 行性病变的血流和代谢情况
椎间盘造影:观察腰椎间盘 退行性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YOUR LOGO
腰椎间盘退行性 病变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护理人员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概述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的预防与保健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的诊断技术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 变的案例分析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概述
腰椎活动受限:腰椎活动范围减小,活动时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 病变
神经功能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可评估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疾病进展与预后
疾病进展: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轻度到重度,可能 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
案例分析方法与结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病例
诊断方法:采用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案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定期进行腰部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腰部疾病
保健方法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游泳、 瑜伽等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护理PPT课件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护理PPT课件
情况
04
观察患者心 理状态和情
绪变化
05
观察患者日 常生活活动
能力
06
观察患者康 复进展和效

生活护理
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避免弯腰提重物,尽量使用正确的搬运技巧 3 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等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及时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建议,避免病情恶化
03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进行康复训练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护理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 症状: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 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护理措施: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效果: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等
护理过程
01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腰椎间
盘退行性病变的严重程度、疼痛
程度、活动受限程度等
0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制
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
治疗、康复训练、饮食指导等
03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
实施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饮食
指导等护理措施
04
观察护理效果:定期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评估护理措施的效果,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护理PPT 课件
x
目录
01.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概述 02. 护理要点 03. 预防措施 04. 护理案例分析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概述
病因和病理
病因:年龄、遗传、 外伤、职业、生活
习惯等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易导致什么并发症*导读:腰椎间盘变性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狭窄症,肥大性脊柱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腰椎间盘变性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狭窄症,肥大性脊柱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下腰椎失稳症,老年性驼背畸形,退变性椎崩裂和脊椎滑脱,膝关节增生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2、腰椎狭窄症其发病原因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

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椎管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发生退变,造成韧带的增生肥厚及椎体与小关节的增生肥大,使得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椎管有效容积变小,导致马尾与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

*3、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是慢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是退行性关节炎或者是增生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的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的导致的慢性关节炎,位于脊柱的骨关节炎就是肥大性脊椎炎。

*4、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由小关节本身的退行性改变所致,也可继发于双侧关节突不对称、腰椎间盘退变或腰椎间盘突出后。

*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有效护理方法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有效护理方法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有效护理方法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失去弹性、变薄和退化的过程。

这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也是导致腰背疼痛和腰椎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护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合理的体位腰椎退变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保持驼背姿势或弯腰的动作。

可以使用腰靠椅垫或者椅子靠背来提供腰部支撑,减轻腰部负担。

二、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对于腰椎退变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站立、行走、坐下和睡觉时,要尽量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避免过度前屈或后仰。

使用柔软的床垫和佩戴腰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腰部的压力。

三、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保持腰椎的灵活性和强壮性非常重要。

但是腰椎退变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高强度的冲击运动或者长时间的弯腰动作。

常见的适合腰椎退变患者的运动包括游泳、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加强腰部的肌肉群,同时又能减少腰椎的压力。

四、调整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持腰椎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腰椎退变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绿叶蔬菜等。

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以减少腰椎退变的风险。

五、科学用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和短期使用的镇痛药。

但是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遵医嘱,避免滥用或依赖。

六、定期复查和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定期复查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

同时,腰椎退变患者还可以考虑接受物理疗法、推拿按摩、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

总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通过合理的体位、正确的姿势、适度的运动、调整饮食习惯、科学用药以及定期复查和治疗,可以有效减缓腰椎退变的进展,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退行性改变报告

腰椎退行性改变报告

腰椎退行性改变报告引言腰椎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腰椎退行性改变会导致腰椎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本报告将介绍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因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的结构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如椎间盘退化、骨质疏松等。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久坐不动或长时间不合理的体力活动,都可能增加腰椎退行性改变的风险。

3. 遗传因素:个体遗传背景也与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发生有关。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症状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症状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腰痛:腰椎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腰痛,疼痛可持续或间断出现,常在活动或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后加重。

2. 下肢痛:腰椎退行性改变可能引起痛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和小腿,甚至足部。

3. 活动受限:腰椎退行性改变会影响腰部和下肢的正常活动范围,导致活动受限。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诊断腰椎退行性改变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是腰椎退行性改变。

2. 影像学检查: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治疗方法针对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 -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和镇痛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 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腰部和下肢的功能。

- 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重控制,避免过度劳累。

2. 手术治疗: - 对于严重症状无法缓解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椎间盘或椎管狭窄来减轻症状。

结论腰椎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及早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退行性变的介绍

腰椎退行性变的介绍

腰椎退行性变的介绍关于《腰椎退行性变的介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许多盆友针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病发原因并不是很掌握,因此我们建议大伙儿能够来了解一下本文详细介绍的內容。

一般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种类有腰椎盘髓核退行性变、软骨终板退行性变及其要锥体的退行性病变等,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碰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应当要剖析一下是哪一种种类才可以去医治这类病症。

椎间盘是身体躯体活动的核心区,而全部的人体活动都无一没有提升椎间盘的压力,伴随着年纪的增长,过多的活动和过载的承重,使椎间盘加速出現脆化,并出外力的作用下,继发性生理性改变,以至腰椎间盘纤维环裂开,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突显,造成腰腿疼和神经功能问题。

腰椎间盘髓核的退行性变。

腰椎间盘髓核是含有水份、有小分子水延展性粘糖蛋白的组织,含有软骨体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幼时是水分含量达到80%以上,随年纪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时达到70%,腰椎间盘水分含量的是多少决策了其中在工作压力水准和延展性情况。

髓核的退行性变多在骨关节病和纤维环退行性变的基本上产生的。

在椎间盘负荷增加的情况下,椎间隙工作压力提高而椎间盘变性加快,纤维环的裂缝加重,转性的髓核顺着裂缝而突向边沿,这产生了腰间盘突显。

软骨终板的退行性变。

腰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会随年纪的提升而变软、增厚和不详细,并造成囊性灶和软骨体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松驰,随着髓核水份降低,软骨终板不可以再造修补。

软骨终板的退行性变会使腰椎间盘体液交换的透明色膜功效降低,加快腰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体的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表层损伤后,骨膜左右脓肿产生,纤维母细胞刚开始活跃性,并慢慢长如脓肿中,以小肉粒组织替代脓肿。

伴随着脓肿的机化和增厚堆积,最终产生突向椎管或突显于锥体的骨赘(骨刺)。

骨赘的产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对策,能具有平稳椎节、防止出现异常活动和提升负重平面图的功效。

可是骨赘椎管内和椎弓根发展趋势便会对脊神经和硬膜囊的被压迫造成不一样的神经根被压迫病症。

脊椎退行性变专家讲座

脊椎退行性变专家讲座

第2页
临床表现
本病普通无显著临床症状,或只有颈、腰背部 僵硬或(和)疼痛。并发椎间盘膨出、突出、椎 管狭窄和脊椎滑脱等病变时,常压迫脊髓、神 经根和血管,引发对应症状和体征。
脊椎退行性变
第3页
X线:
①生理曲度变直、反曲或侧弯, 不稳或 滑脱等
②椎体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 硬化、 骨赘、骨桥形成
脊椎退行性变
返回
第12页
2、椎间盘膨出
是指变性椎间盘纤维环松弛但尚完整,纤 维环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CT、MRI表现
脊椎退行性变
第13页
CT、MRI表现
(1) 椎间盘边缘匀称而弥漫膨隆,并超出椎 体骨板,呈椎间盘密度(信号)影;
(2) 对应椎间盘有 不一样程度变性;
(3) 硬膜外脂肪层 清楚,硬膜囊无显著受 压变形。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椎体 后缘椎管前壁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 影,边缘清楚
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
脊椎退行性变
第5页
MRI
❖ 对显示钙化、含气、骨质 增生不如CT敏感。
❖ 椎间盘变薄、信号降低等
脊椎退行性变
返回
第6页
椎间盘病变
脊椎退行性变
第7页
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病变与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等原因相 关,以腰椎最为多见,颈椎次之,胸椎极少见。 可分为
囊前或侧后缘受压、变形、移位。
椎管测量
狭窄(mm)
矢状径线 颈椎管<10 腰椎管<15
椎弓根间距
<20
侧隐窝及椎间孔宽度 < 2
返回
脊椎退行性变
第26页
退行性骨关节病
脊椎退行性变
第27页
退行性骨关节病也称骨性关节炎 是以动关节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和其边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1.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根本原因。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

随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

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2.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症与某些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如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因腰椎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和严重退行性变。

急性的外伤可以作为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3.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能部又较平时承受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4.遗传易感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有色人种本病的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非洲黑人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偏低。

5.发育异常腰椎舐化、舐椎腰化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是构成椎间盘旋转性损伤的因素之一。

【病理与发病机制】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由于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活动及劳动中,易发生劳损。

椎间盘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主要靠软骨终板渗透,较为有限,从而极易发生退行性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很多,根据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治疗方法可做如下分型:1.膨出型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健康教育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以及腱反射减弱等症状。

为了向广大人群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下将详细介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间盘是位于腰椎骨之间的软骨组织,具有减震和支撑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间盘的水分含量和弹性会逐渐减少,导致间盘的退行性变,并且可能会导致椎间关节的退行性变。

二、引起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原因: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退化。

2.劳动强度大: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引起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3.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会增加腰椎间盘的负担。

4.脊柱受伤:外力导致脊柱受伤,也可能会引发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症状:1.腰背疼痛:患者常常感到腰部酸痛、僵硬,严重时可能伴有疼痛加剧。

2.下肢放射痛: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可以导致神经根受压迫,引起下肢放射痛,甚至导致腿部无力。

3.手感异常:如果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可能导致手部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等。

四、预防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姿势: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脊柱受到不必要的压力。

2.适度运动:定期参加适度的运动,加强腰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避免过度劳累: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都会对腰椎产生较大负担,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饮食营养:饮食应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有助于减缓腰椎退行性变的发展。

5.防止受伤:注意防止腰部受伤,避免剧烈的运动或从高处跌落。

6.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脊柱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的问题。

五、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镇痛药、消炎药等。

2.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理疗和针灸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腰部肌肉的张力。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腰椎退行性变正确锻炼方法

腰椎退行性变正确锻炼方法

腰椎退行性变正确锻炼方法腰椎退行性变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骨质增生和椎管狭窄等病变。

这种疾病会导致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确的锻炼方法对于缓解腰椎退行性变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正确锻炼方法。

首先,有氧运动是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首选。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疼痛。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60分钟。

其次,腰部力量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腰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支撑脊椎,减轻腰椎的负担,从而减少腰部疼痛。

常见的腰部力量训练包括仰卧起坐、腹部平板支撑、俯卧撑等,患者可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腰部力量训练,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钟。

另外,伸展运动也是缓解腰椎退行性变症状的有效方法。

通过伸展运动可以舒展腰部肌肉和韧带,增加腰椎的柔韧性,减少僵硬感。

常见的伸展运动包括俯身伸展、腰部扭转、瑜伽等,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伸展运动方式,每天坚持进行,每次15-30分钟。

此外,正确的姿势和体态对于缓解腰椎退行性变症状也至关重要。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的弯腰、抬重物等动作。

在睡眠时,选择合适的睡姿和硬度适中的床垫也能够减少腰部疼痛。

总的来说,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在进行锻炼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在进行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理疗师的意见,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患者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综述引言: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 ) 为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患者长期过高或过低压力负荷都可作为IDD病因之一。

有报道表明,软骨终板发生钙化所引发椎间盘营养物质供应下降可能为IDD启动的关键性因素。

而椎间盘在老化或营养物质供应异常时,由椎间盘细胞所合成的部分细胞因子对细胞活性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一定影响,最终促使细胞凋亡。

内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能够激活处于潜伏态的降解酶,促使椎间盘基质发生分解,形成 IDD。

本文对IDD 影响因素作一综述如下。

从分子水平而言,正常椎间盘的软骨型细胞所合成 II 型胶原、蛋白多糖和非胶原蛋白等共同形成髓核基质和脊柱软骨终板。

I、II型胶原纤维通常经成纤维型细胞而合成,两者共同构成纤维环。

椎问盘中的大量蛋白多糖经透明质酸链形成聚合物,多糖基质吸水性促使髓核有流体静力学性质,促使其于纤维环中可承受一定压力负荷。

同时多糖基质亦会不断被酶降解,形成旧基质降解、新基质合成和更新状态。

若基质状态产生变化,则椎间盘较易发生退变。

无论从宏观水平还是微观水平研究,椎间盘发生结构改变及缺陷均为IDD 主要形式,然而此类情况往往是因基质成分发生改变或椎间盘发生功能性损害造成。

那么 IDD 主要影响因素究竟有哪些,国内外学者均有所研究,综合起来大致有下面几种因素。

1.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在生物力学上主要功能为维持人体椎间隙高度,将相邻椎体活动限于很小无痛范围。

而异常性机械负荷则可引发 ID D ,特别是和工作有关力学因素和外伤均为导致 ID D 的致病性因素。

压力负荷直接影响椎间盘基质形成以及细胞活性。

缺乏负荷以及静止性压力负荷都可减少椎间盘中软骨终板蛋白聚糖 (PG ) ,从而影响椎间盘整体性代谢,因此不适当压力将促进椎问盘加速老化,对细胞代谢及表达产生影响,最终破坏椎间盘结构基础 j。

有研究亦证实 ID D 发病和生物力学有一定联系 J。

生物力学因素主要包含震动、扭转和压缩等作用,其中震动对人体椎间盘营养供应和新陈代谢等方面形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震动频率和腰椎共振频率(即4 —6 H z) 相等时,此种影响非常明显。

这就支持了流行病学表明的卡车、公交车以及拖拉机等司机椎间盘病变率较高这一结论。

扭转活动可让纤维环 1/ 2 胶原纤维处在紧张状态,另 1/ 2则为松弛状态,若胶原纤维拉伸长度大于静止长度 4%时,有关胶原纤维才可能发生损伤,这在脊椎发生轴向旋转大于 3。

时才可能发生,因关节面不能限制保护旋转力,导致纤维环破裂。

适当压缩力对椎间盘而言有益,负荷是一种促使椎间盘内基质运转的刺激物,其可诱导形成金属蛋白酶以及一氧化氮。

然而过度负荷则会伤害椎间盘,从而形成 ID D 。

2 .营养供应因素营养供应下降造成营养成分减少是 IDD一个基本性因素。

由于椎间盘为人体中最大无血管组织,正常成人的腰椎间盘正中细胞离最近处血供部位约 8 m m ,而纤维环外层处细胞自其四周软组织血管和穿入纤维环外缘稀疏的毛细血管内汲取营养 J。

髓核及纤维环内层处细胞养分供应则依赖更为复杂的通路,即营养物质由穿人人体软骨板毛细血管内弥散开来,并且跨越软骨终板,之后穿越致密性椎间盘基质,到达髓核及纤维环内层处细胞。

ID D 发生退变的原因与缺乏营养供应有关,而其营养主要经终板途径以及纤维环途径在被动扩散作用下得到。

伴随机体老化,可对其供应营养的血管数量慢慢变少,此外,软骨终板钙化情况亦会阻碍有关营养物质供应,造成营养不足,乳酸堆积,进一步使pH 值下降,细胞代谢产生障碍,促进细胞死亡而引发 ID D 。

3. 细胞过度凋亡椎间盘细胞发生过度凋亡可直接导致椎间盘活力减弱,有报道表明,ID D 标本中,椎间盘细胞有 60%以上的凋亡率。

椎间盘细胞在退变之前呈规律排列,且髓核大小无明显变化,但伴随 ID D 进展,特别是细胞数量不断减少,进一步加速细胞凋亡,引起终板和软骨骨髓血管分布减少,导致管腔变细,使营养减少,代谢物质淤积,氧分压以及渗透压等因子发生显著变化。

此外,有学者发现,凋亡有关因子 (Fas) 在特定情况下会向细胞发出凋亡信号,以促使细胞凋亡,破坏椎间盘中细胞外基质完整性,最终产生 Ip D 。

Fan 等亦报道细胞凋亡不仅在多类组织以及器官发育时发挥组织稳态的维持性作用,还和肿瘤及退行性病症等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4 .酶活性变化椎间盘基质内一般存在基质代谢酶系统,可于中性pH 条件下对基质成分实施降解,对其有拮抗作用的为降解酶类抑制剂,此二者可维持基质代谢平衡。

以往认为基质酶为 ID D 中间环节,而中性蛋白酶是最为重要的基质降解酶。

有报道表明,基质成分发生改变可促使椎间盘在力学特征上丧失,造成基质酶和其抑制剂在数量和活性上平衡打破 14,15]。

例如 I型胶原对 II 型胶原进行取代,产生 III 型胶原。

此外,髓核 PG 型聚合体下降以及 PG 含量下降,造成水合作用明显下降等,均可促使ID D 发生生化改变。

5. 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可通过对椎问盘中胶原及 PG 含量产生影响而参与到ID D 过程,与 ID D 最为相关的一些细胞因子主要含白细胞介素 IL.1 、IL -6 、转化生长型因子(TG F.B ) 、骨形态发生型蛋白 (BM P ) 及一氧化等。

其中 IL— l 可通过巨噬细胞和软骨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形成, IL一 1 是一种炎性介质,具有细胞破坏性能力,通过改变基质内 PG 合成对 ID D 产生作用。

IL-6 源白骨髓基质型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骨髓瘤细胞以及成骨细胞,其亦为重要炎性介质,能够对炎性细胞产生刺激而激活和促进其他类炎性介质产生释放,对ID D 炎性过程有促进作用。

有报道亦表明 IL.6在突出椎间盘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

TG F-B 则可促使椎间盘的间充质产生细胞增殖及分化,对于脊柱发育以及分化产生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 ID D 早期,TG F— B 能够促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减轻退行性变化的程度。

而到 IDD 晚期,因成纤维细胞在数目上增加,受其刺激形成 I、III 型胶原,加重变性程度。

在对兔椎间盘模型有关研究中发现,B M P2 和 BM P7 于损伤之后 3 ~6 周降低,在 12 —14 周则逐渐增加,之后停留于损伤前近似水平,表明 BM P 可能为 IDD 的调节因子。

一氧化氮作为生物信使分子,能够迅速穿透生物膜进行扩散,在心脑血管的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其参与 ID D 过程,一是对椎间盘炎性反应有关进程造成影响,二是对椎间盘细胞外基质正常代谢形成影响。

其可在原位促使细胞凋亡,导致椎间盘基质成分改变,加速退变过程。

6.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出现组织衰老的改变,但不是所有的椎间盘会发生退变;组织的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改变的积累,椎间盘衰老通常仅表现为形态解剖学的变化。

而椎间盘的退变,是随着细胞和组织大分子物质退行性的病理改变而出现的整个或部分椎间盘组织物理和化学特性的进行性变化。

过去人们基于对人类和动物实验观察认为椎间盘退变的高危因素主要与年龄有关,而现在认为退变的发生既不依赖于年龄,又不完全依赖于环境因素,最终表现为功能的破坏和受限,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通过对人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1)从青春期到中年后期,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与年龄之间呈直线关系;(2) 老年退行性变化几乎到达“ 饱和”状态,特别是症状性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呈现一个倒“ U ”形分布,即症状性椎间盘退变的高发生率在中年;(3 ) 不同脊柱节段症状性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不同。

7.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l' ,有学者观察到某些狗的物种很早即可自发地发生椎问盘退变和突出,而其他物种椎间盘退变出现很晚。

研究发现,人类双胞胎中脊柱僵硬和退变的发生部位及病变程度有很大的相似性,显示这些相似性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有学者应用 M R 技术对 20 对双胞胎椎问盘的变化进行观察发现,在信号强度、椎间盘狭窄程度、椎间盘突出,以及终板的变化方面,腰椎间盘退变在 2O 对双胞胎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种高度的一致性难以单纯用年龄因素来解释。

遗传因素在椎间盘退变中究竟会发挥多大的作用以及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椎间盘退变在病因学上很少是由单纯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而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脊柱结构和形态最终影响了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使得椎间盘更易于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1 杨豪,王建儒,郑召民,等.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19 ) :15 14 — 1516.2 K e pler C K , P 0 n n ap p an R K , T a n no u ry C A , et a1. T h e m o lec u lar b asis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J] . Spine J,20 13 ,13 (3 ) :3 184 30 .3 Gopal D , HoAL , Shah A , ta1 . Molec u lar b asis of in terve rte b ral discdegeneration [J] . A dv Exp M ed B iol,2012 ,8(12 ) :114 — 133.4 王善正,王宸,芮云峰,等.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J] .中华I 临床医师杂志,2012 ,17 (17 ) :5181-5184 .5 Inoue N ,A lejandro A ,O rias E .B iom echanics of 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 [J]. Lumbar Intervertebral D isc D egeneration, 2011, 42(4 ) : 487 -499.6 H ow ard S ,M a sud a K ,Ino u e N .Interverteb ra l disc deg en eration : biolo gi—ca l andbiom echaniea l factors[J] . J Orth Sci,2006 ,11(5 ) : 54 1-552.7 K irzn er Y , M arc olo n go M , B h atia S K . A dvan ces in b iom ateria l s for th etreatment ofintervertebraldisc degeneration[J].J Long Term Ef t M edIm plants, 2012 , 22 (1 ) :73 .84 .8 H risto va G I ,Jarzem P ,O u ellet JA ,et a 1 . C alcif i c ati o n in h u m an in tervertebra l disc degeneration and scoliosis[J].J Orth Res,2011,29 (12) :1 8 8 8 — 18 9 5 .9 U rb an JP , Sm ith S . Fai rb ank JC . N utr i tion of the interverteb ral disc[J] .Spine (Phjla Pa 1976 ) ,2004 ,29 (23 ) :2700-2709 .1 0 G ru n h age n T , W ilde G , S ou k a n e D M , et a1. N u tr i en t su pp ly an d in terve~ebra l disc m etabolism [J]. J B one JointSurg Am ,2006 ,88 (2) :30—3 5 .11 O h Y M , E u n JP . T h e relatio n sh i p b etw een sagittal spino p elv ic p aram eters a nd th ede gree of lu m b ar in te rv erteb ra l disc deg en eration in you ng a ·duh patients with low· grade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J]. B oneJoint J,20 13 ,95 -B (9 ) :1239— 1243.12 黄崇友,臧晓方,能军,等.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酶C aspase-10 的表达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 12 ,12 (23 ) :4 5 17 - 4 5 2 0 .13 F an D , Sh a o Z W , L i L X . C ell death in in terve rte b ra l disc dege neratio n[J] . A poptosis,20 13 ,18 (7 ) :777-785 .14 R odrigu es— P into R , R ich ar d son S M , H o ylan d JA . et a1. Iden tif i c atio n ofn ov el n uc leu s p ulpo su s m a rk e rs : In te rsp ec ies va r i ation s an d im p lic atio n sfor cell-based therapiesfo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J] . B oneJoint R es,20 13 ,2 (8 ) :169-178 .15 邹碌,张琦,黄国付,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腰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2013 ,28 (1) :63 -66.16 A k yo l S , E raslan B S , E ty em ez H ,et a 1 . C atab olic ey tok in e ex pre ssio n sinpatientsw 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J] . T urk N eurosurg, 2010 ,20 (4 ) :492- 4 99.17 C h a dde rdo n R C , S h im er A L , G ilbe rtson L G , e t a1. A dva n ce sin g en etherapy f or intervertebra l disc degeneration [J] . Spine J,2004 ,4 (6 ) :34 1 -3 4 7 .18 段雄,安菊霞,赵岩,等.白细胞介素一1“和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症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20 13 ,10 (17 ) :37 .3 9 .19 李涛,刘强.IL 一 17 与 BM P -7 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 :1-2 ,1O.20 陈峰,冀振亮,崔和平,等.退变性腰椎不稳固定节段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J] .中国医药科学,20 11,1(19 ) :40 ,5O.2 1 R on ald A H ,Jam es D K . G ene th erap y ap p lication s f o r in terv erteb ra l discdegeneration [J] . Oper Techniq Orth ,2000 ,10 (4 ) :263-270 .2 2 K a l ic h m an L ,H u n ter D J. T h e genetic s of interv erteb ra l disc degen era—tion :familial predisposition and heritability estimation [J] . Joint B oneSpine ,2008 ,75(4 ) :383-387.23 夏雄智,吴少鹏,邓崇礼,等.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