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教案完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体育管理学教案
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选课
考核类别考查
系、部体育学院
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授课班级2010届02班
任课教师春歌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总体设想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体育管理面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管理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
培养学生体育管理面的专业素质,活学活用,为今后进入体育管理者行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体育管理学作者:瑞林椿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第二版
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作者:伯尼·帕克豪斯著椿林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第一版
考核式及成绩计算法:
平时成绩(60%)+出勤率(40%)=总成绩
课程教学日历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第一)
章节题目:第一章绪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课堂教学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绪论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我国体育管理学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容: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我国体育管理学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案例分析:(P8)
从案例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试述你身边类似的例子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一)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
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管理学则是研究体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二)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
1、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要发展必须处理好两面的问题,一是体育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是体育系统容之间的关系。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3、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二、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体育管理是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体育管理学是建立在体育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三、体育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一)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法引入到体育领域之中,这是人们对体育管理进行研究的开始。
特点是各自为战,研究始于自发阶段,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二)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体育管理学在美国被正式列入为大学课程,开始培养体育管理人才,60年代初,前联和东欧在体育大学、院系中推出各自的体育管理学,标志体育管理开始有经验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
(三)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
从经济领域移植管理法到体育领域,同时也开始了对体育管理自身规律的讨论,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建立。
(四)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人们对体育管理的认识由重视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校级运动训练管理到重视职业体育管理、体育俱乐部管理等面转移,体育管理学逐渐成熟。
四、我国体育管理学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一)影响我国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面
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由国外管理理论的学习到国特色的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2、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从传统的侧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管理的研究转换到对体育发展战略、体育运行机制、体育经纪等多层次、多位的研究,促进了体育事业管理部分的容不断更新和扩充,体育管理体制成为体育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容。
3、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等的出现。
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健身娱乐运动、老年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成为社会体育的新亮点。
4、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使体育经济管理成为体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研究容。
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体育文化业、用品业、体育建筑业等发展。
(二)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容体系的发展历程
表现在三个面:
(1)体育事业管理的容比例上升,基础理论的容比例下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不断融合。
(2)体育事业管理的容虽然总体上趋于一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经历着从整合到分散,再到整合的发展趋势。
(3)体育事业管理理论部分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向一致,并日趋完善。
五、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一、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法来加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加快体育改革,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第二、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促进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程,是提高体育管效率,取得最大效益的需要。
第三、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增强体育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是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的体育管理者队伍的需要。
第二节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体育管理学的性质
(一)体育管理学具有双重属性,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二)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三)体育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体育管理学研究的是体育系统的运行和演化规律,它研究如协调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以便创造和谐的管理气氛和发挥集体力量的问题,取得最好效果和效率。
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和学科体系
(一)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
以管理科学、体育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图1—2)
(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三维结构
职能轴(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微观体育管理)
三、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历史性(继承性)
(二)社会性
(三)综合性
(四)适用性(强调管理学是为体育管理者提供管理工作指导的实用性学科。
)
四、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法
(一)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
(二)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法
1、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的法2、比较研究的法
3、历史的研究法
4、理论的研究法
课后小结: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第二、第三)
章节题目:第二章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法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法体系;学会运用体育管理法。
课堂教学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法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法体系;学会运用体育管理法。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本章难点:体育管理法及其运用。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容:体育管理活动应遵循的科学原理
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体育管理法及其运用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讨论:P26 在中外体育企业的管理中各运用了哪些管理原理?
第一节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原理既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管理学的基础,是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反映着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客观性
(二)概括性
(三)相对稳定性
二、体育管理的基本管理
(一)系统管理
1、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
2、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3、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
(二)人本原理
1、满足人的生存需体育管理的前提。
2、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体育管理的重要目标。
“蔡振华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责任原理
1、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职责。
2、职责要与能力、权限、利益相联系。
(1)能力,不同的人群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应有所区别。
(2)权限,权力与职责对等,防止有责无权,责大权小。
(3)利益,风险与收益均衡。
3、公平、公正、奖惩分明。
(四)效益原理
任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管理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1、效益的概念
是指在社会活动的物化劳动和活动的消耗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既有效产生与其投入之间得一种比例关系。
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层意思,(1)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2)产出必须符合社会需要。
2、体育管理效益评价
从以下几个面进行评价(1)人力资源使用效率;(2)物力资源使用效率;(3)财力资源使用效率。
3、体育管理效益实现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1)正确处理体育管理活动中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正确处理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
(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五)动态原理
体育组织的外部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
动态管理原理是要求管理者应不断更新观念,在处理管理问题时避免僵化的管理思想和法。
1、随机制宜
在体育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也不能仅凭主观臆断采取管理措施。
2、弹性管理
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富有弹性。
在作出决策和处理问题时要考虑事物可能变动并留有调节余地。
三、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一)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二)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三)快速找到解决体育管理活动的途径和手段
第二节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六个职能
一、决策职能
(一)体育决策的概念:
狭义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行动,或者说是为了解决某个人问题从多种可供选择案中做出抉择的过程,“拍板”。
广义是指在体育管理中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或目的,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最优化要求,选择案或策略,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二)体育决策制定的过程
1、研究现状发现问题
2、明确具体的目标
3、拟定备选案
4、评价和选择案
5、案的实施与控制
(三)体育决策的种类
1、按决策得重要性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按决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四)体育决策的法
1、定性决策
2、定量决策
二、计划
(一)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计划的实施对于保障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按期收回投资、将项目风险降到最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法。
(二)体育目标管理
1、体育目标
(1)向性
(2)层次性
(3)多样性
(4)网络化
2、体育目标管理
(1)体育目标管理的概念
就是采用系统的法,使多个关键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个体育部门的整体目标转换为工作单位和成员的目标,并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最终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体育目标管理的过程: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反馈。
(三) 体育计划工作
1、体育计划的概念:是对未来体育活动如进行的预先筹划。
2、计划的编制
(1)准备阶段
(2)任务与目标分解阶段
(3)目标结构分析阶段
(4)资源预算阶段
(5)制定实施细则阶段
3、体育计划的编制的法
(1)网络计划技术
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图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并反映出个计划中各个组成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全貌。
(2)滚动计划法
在已编制的计划基础上,每经过一个时期根据变化了的组织环境及时调整和修正计划。
(四)计划工作的主要原则
1、限制因素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导向变化原则
三、组织
(一)体育组织的概念
体育组织是有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着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
2、矩阵型组织结构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4、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三)体育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1、确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针
2、进行职能分析,合理分工
3、进行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并进行部门划分
4、协调式的设计
5、管理规的设计
6、人员配备
7、奖罚制度的设计
8、反馈和修正
(四)组织工作的主要原则
1、目标统一、高效率组织原则
2、管理跨度原则
3、权限分明原则
四、领导
(一)领导的概念
是指在体育管理过程中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体育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二)领导的作用
1、引领作用
2、沟通作用
3、激励鼓舞作用
4、协调作用
(三)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
2、技能素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3、身体素质
五、控制
(一)体育控制的定义
就是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二)体育控制的过程
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成效
3、纠正偏差
(三)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
1、预先控制
2、现场控制
3、事后控制
(四)控制职能的主要原则
1、未来导向原则
2、责任原则
3、高效原则
4、预防性原则
六、创新
(一)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氛围
(二)体育管理创新的一般过程
1、寻求目标
2、确定事实
3、识别问题
4、寻求创意
5、创意评估
6、创意实现
(三)创新活动的组织
1、让组织接受变革
2、积极鼓励提出新思想
3、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4、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5、制定明确目的,同时给予充分自由去达到目的
6、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7、宽容对待失败
思考题:P53 彼得。
尤伯罗斯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是怎样筹措资金的?有哪些创新举措?
第三节体育管理法的概述
体育管理法:是指体育管理活动中能够保障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实施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手段,途经和措施的总称。
一、体育管理法体系
1、哲学法2、一般法(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具体法
二、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管理法
1、行政法2、法律法3、宣传教育法4、经济法5、数学法6、系统工程法7、评价法课后小结:
第三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第四、第五)
章节题目: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课堂教学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管理体制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本章难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容:体育管理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P70思考题:
1、为什么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了不一致的体育管理体制?
2、你怎样认识经济体制与体育体制的关系?
P93试分析造成中国足球革命的原因在。
第一节体育管理体制概述
一、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一)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二)经济发展程度
(三)民族文化与传统
(四)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
体育自身的性质对于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关键性的。
在一个,体育自身的性质受政治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大众体育表现为福利型体育。
所以他们的管理体制必然是政府管理型的。
体育的发展程度对体育管理体制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作为福利事业,它的巨额支出将是政府不堪重负;作为一项社会产业,它的高额利润又将吸引各社会利益团体的竞争。
会偏向社会管理型向偏移。
国际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推动着各国体育的性质向这个向发展。
三、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代表介绍
(一)政府管理型(集权型)
主要特点: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政府掌握体育管理的领导权,大致体育发展的大政针,小指运动员、裁判员荣誉称号授予等,均有政府统一管理。
优点:政府管理型体制在发展体育的过程中能够整合社会一切力量,服从体育发展的总目标,体现意志,便于对体育进行调控,并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同时可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尤其是需要大量投资的非赢利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缺点: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得过死、灵活性差、性差、难以调动下属机关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代表:联、东欧个社会主义、古巴、朝鲜等。
(二)社会管理型(分权型)
特点:体育主要有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不设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政府对于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
即使干预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间接进行。
优点:该体制有利于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助,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现社会的意志;体育的发展以市场为出发点,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体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体育的发展建立在和参与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主人翁和意识。
缺点:不便于统筹全局,权力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地协调统一。
代表:美国、意大利等
(三)结合型(混合型)
结合型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的管理体制。
政府或设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或指派几个有关的部门负责管理体育。
政府对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负责体育的业务管理。
优点:体育发展能够体现政府的意志,同时采取市场化的管理式,有效地避免了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办事效率低的弊端。
同时,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以市场化的式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缺点:在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代表:英国、法国、德国、国等
第二节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一、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全国体育总会时期
有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从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协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
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
(二)建立完善的体委时期
1、举国体制的特点
举国体制的原有含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属于结合型的管理体制。
(1)政府行使几乎全部的管理职权。
(2)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
(3)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手段。
(4)举国体制表现出较强的应急性。
2、对举国体制的评价
在短时期在旧中国的废墟上迅速重建了中国的体育,并把中国推向了体育大国的恶位置。
但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是关系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效益不好、人才流动不畅、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三)初步改革的体委时期
1986.4.15颁布《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为体育体制尤其是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四)体制改革后的体育总局时期
1993年《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的体育改革的思路,
二、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实行的是新型的“举国体制”这是一种政府管理型的体育管理体制。
“强政府,弱社会”
(一)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1、以男子足球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类型
俱乐部包办训练的比较先进的运动训练体制,有关部门只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政策性支持,无权干涉各俱乐部日常的运动训练。
2、以排球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职业排球俱乐部是事业实体与经济实体相结合的组织,在吸引社会资金的同时还脱离不了行政手段的干预。
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运动训练体制。
3、以田径等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典型的举国体制管理下的训练体制——承包运动训练,从运动员的选材到运动员的训练等一系列事务都纳入畴中,并成立相关的组织——体工大队,纳入财政系统进行统一运作。
(二)运动竞赛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运动竞赛管理机构由体育总局综合司竞训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竞训部门、地市、县级体育竞训部门组成。
是政府领导下的一种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第三节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一、政府体育管理组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