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与曾国藩
一、历史浪潮——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刻的清王朝统治阶级不得不积极寻找着能够巩固政权的出路。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就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这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产生了“洋务(夷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
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许多洋务派的创始人例如林则徐等都遭到了悲惨的下场。由于政府对办洋务不赞成、甚至反对,所以当时的洋务派可以说是在偷偷摸摸地办洋务,也就谈不上什么洋务运动了。
但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使得清政府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局面,以总理衙门大臣奕欣、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看到了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泰西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求强” ,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于是曾国藩在1861年12月创办了安庆军械所,在1863年安庆军械所还造出了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1865年把金陵制造局迁到上海。李鸿章1864年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间,中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但是兴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开支,洋务派入不敷出。李鸿章认为泰西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
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
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洋务运动中,另一位臣子张之洞创办枪弹厂,枪炮厂,炼铁厂,织布局,广东钱柜等。他为了摆脱列强对我国钢铁的封锁和控制,抵制列强经济侵略,1894年建成汉阳铁厂,同时他还创建了我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
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洋务运动虽然轰轰烈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而主观原因则是因为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风云人物——曾国
藩
洋务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为挽救清王朝的厄运立下赫赫功绩,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曾国藩无疑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风云人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他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取得地方军政实权的清朝官员,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是他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但他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不同之处在于:开始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抛弃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向西方学习某些先进的东西,以振兴中国,挽救清朝的危亡。
洋务运动是由曾国藩发其端,是因他在解决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部分事务,希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枪炮船只来解决现实的危机,这也充分体现了他重视“实用、实功”的思想。他创办军事工业、培养人才、引进西学、派遣留学等活动无疑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首倡办洋务以渐图自强,抵御外侮,体现了爱国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开创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1860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陷安庆,第二年他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制造新式船炮。虽然它的规模相当的小,但它是中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1863年,曾国藩认识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必须首先发展及其制造业,于是他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组织了一批翻译人员筹建翻译馆、印书处,翻译西方书籍,以介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遂使洋务运动在有人才、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起来。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他还与李鸿章联名上奏选派留学生出国。所以他在洋务运动的初期起了思想指导作用。
作为洋务自强新政的首倡者,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在那充满复杂矛盾的关键历史时刻为
洋务运动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赢得了生存空间
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和洋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
外国先进技术,办军事工业;二是关于办外交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仍未摆脱旧思路的窠臼,对洋务运动评价不高,这势必影响到对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等人的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恶果是“直接间接使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 。曾国藩等洋务派和顽固派一样,都是社会的腐朽势力,即使学习西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只是“阻碍历史前进”。曾国藩所倡导的洋务运动具有七大作用,即开创和兴办了军、民用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逐步和改变了中国交通运输和通讯的陈旧状况、开了新的社会风气、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和造就、培养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洋务实践活动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开始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观点、对中外往来和了解外国等方面起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 。中国由闭关自守向对外开放”,曾国藩是最初的倡导者,这是不能抹煞的 。在曾国藩生前死后,他领导的洋务运动收到了不容忽视和低估的成效。单以反侵略而论,洋务运动对制止日本1974年侵台战争的扩大,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中法战争战场上的胜利,对一再挫败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对推迟甲午战争的爆发,都产生了切实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它既维护了传统但又超越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又冲撞了旧物。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首创者,他又不自觉地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引入打开了大门。
小组成员:化学092班 0910010205 张芸
0910010207 冯嘉靖
0910010208 闫红
0910010211 郭鑫宇
0910010213 张瑛
0910010225 刘晓